布洛芬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

布洛芬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
布洛芬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

布洛芬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

摘要: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发热、疼痛的治疗中,本文针对布洛芬类药物的优劣进行简述,并简单分析我院布洛芬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布洛芬缓释胶囊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62-01

布洛芬通过抑制能够导致发热、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前列腺素的合成酶的活性,以及抑制体内炎症刺激的活性物质白细胞和溶酶体的释放发挥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及解热镇痛作用。由于其使用较为安全,已成为越来越多发烧患者的首选药物,得以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布洛芬相关药品相继问世,而在我院比较常用的则为布洛芬混悬液、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布洛芬缓释胶囊。那么这些布洛芬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有什么不同呢?

1 布洛芬混悬液

布洛芬混悬液是以经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助悬剂制备而成的口服液体,作为一种长效药物,多用于控制体温高于39.2℃持久的高热情况。由于其退热持续时间常,持续时间最长可长达8 小时,退热较为平稳,平均持续时间约6 小时左右,起效快,效果良好,因此使用者的范围比较广泛。

在我院,布洛芬混悬液多用于发热,在体温高于38.7度时儿科

布洛芬临床应用指导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指导 2011-11-30 16:41 来源爱爱医分享到: 布洛芬因其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并列成为解热镇痛的三大支柱药物。 1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 1.1药理作用该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本药用于治疗痛经的机制可能是应用其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使子宫内压下降、宫缩减少的作用。治疗痛风,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此外该药还对胃、肾组织原型(生理性)环氧酶(0X1)有抑制作用,所以服用本品后,可出现胃酸分泌增多,胃粘液分泌减少,胃、食管张力降低,肾血管流量减少等症状。 1.2布洛芬常用制剂普通片剂、缓释制剂、固体分散剂、另有膜剂、软膏剂、注射剂等。 2 布洛芬的主要临床应用 2.1 用于骨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布洛芬对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较为理想。对病程短、症状轻、中度的病例,布洛芬疗效甚佳,其在抑制疼痛的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而对于病程长,症状严重的病例疗效相对较低,尤其对某些类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诸多关节已出现畸形及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者,疗效较差。 布洛芬对于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肌肉筋膜炎及坐骨神经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肌肉筋膜炎、韧带炎等原因引起的颈肩痛、肩周炎疗效良好。但是,对于神经压迫所造成的疼痛疗效不甚理想。 2.2 用于镇痛布洛芬的镇痛效果不及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类镇痛药,对创伤性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均无效。但对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痛经等慢性钝痛均有良好效果。且毒性低,无成瘾性,故应用广泛。 2.3 其他布洛芬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近年来有报道,布洛芬还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虹膜睫状体炎、控制眩晕症状。 3 常见的副作用 布洛芬的副作用:16%长期用药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一般不用停药,继续服用可耐受。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1%,1%~3%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嗜睡、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见的还有下肢浮肿。 瘙痒是布洛芬副作用最常见的皮肤反应之一,并可发生斑丘疹、药疹以及光敏性皮炎、脱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水疱。 4 布洛芬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抗炎、镇痛药布洛芬和阿斯匹林药性相克。布洛芬抑制阿斯匹林抗血栓作用的发挥。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适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最全面的降脂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降脂首选药物,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全面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将他汀类降脂药可分为:短效类他汀,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血脂康等;长效类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的酶发挥降脂作用。由于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的活性最强,所以对于老一代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来说,最好在睡前服用,能够更好的抑制该酶,发挥最大的降脂效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需要在睡前服用。 可以在早上服用的他汀:辛伐他汀正旨平。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般 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20mg/日为起始剂量,晚间顿服。 但有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 1. 晨起服药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略低于晚间服药组,但仍可使两者分别下降21%和31 %。 2. 晨起服药组降低甘油三酯的幅度明显优于晚间服药组(38%比19%)。与晚间服药相比,晨起服药可更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调节轻中度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需睡前服用的他汀:普伐他汀。成人开始剂量为10mg-20mg,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应随着年龄及症状适宜增减,一日最高剂量40mg。 研究显示,睡前服用普伐他汀比上午服用的生物利用度低60%,但降脂疗效反而高。这表明肝脏在晚间摄取药物多,降脂效果更好。 需晚餐时服用的他汀:洛伐他汀。成人常用量为10-20mg,每日一次,晚餐时服用剂量可按需要调整,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80mg。 食物有利于增加洛伐他汀的吸收,空腹时服用洛伐他汀吸收减少30%,因此需晚餐时服用。 【特别提醒】血脂康中的主要降脂成分为洛伐他汀。推荐的剂量为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饭后服用。 可晚餐时或睡前服用的他汀:氟伐他汀。推荐剂量为20或40毫克,每日一次。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在稳态状态下,与晚饭后4小时给药相比,晚饭后即时给药会导致血浆峰浓度降低2倍,达峰时间增加2倍。因此可以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临床较为热门的话题,事实上,“他汀”只是一类药物的俗名,其实质上是 一种还原酶抑制剂。之所以将其称作“他汀类”原因在于,该类药品在最初时均为进口药物, 而其英文名称中都带有“statin”这一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他汀”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运用 较广,下面就他汀类药品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做一详细介绍。 他汀类药物临床运用 他汀类药物在最开始时是被用于Ⅱa与Ⅱb高脂血症的医治中,包含家族性、原发性高胆固 醇血症等,同样也适用于因遗传性高脂血症诱发的并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随研究不断深入,许多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但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且在非调脂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比 如提升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集聚等,而其在应用范围上已远超出既定适用范围。 临床应用一——冠心病 许多随机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可在他汀类药物中获得理想效果,能够调节冠心病病人血脂 水平,特别是LDC-C减少至30%以上,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病率与病死率。他汀类药物于冠 心病中的应用可谓是近几年临床药学的最大突破,特别是在能够诱发死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治中,在采取抗凝和抗栓诊疗的同时,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调脂诊疗,且借助其药物功效,提升血管内皮功能,在血小板聚集与炎症因子释放过程中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 少病人在急性期间的死亡率,从而改善病人预后。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在某些手术中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冠状动脉旁路植入术等。 临床应用二——心力衰竭 与他汀类药物有关的临床实践,比如北欧辛伐他汀存活实验和胆固醇及冠心病反复发作事件 研究均提示他汀类药物能使心力衰竭发生率有效降低。在一项研究中,讨论分析中度心衰病 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在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在2年内降低心衰死 亡风险,且降低效果明显。但是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却得出阴性结论,所以临床在心力衰竭 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仍需谨慎。 临床应用三——免疫调节与抗感染 有资料显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可阻滞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对T细胞活性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免疫调节很有可能是他汀类药品的另一种药理作用,其有可能成为 新的免疫抑制剂,专门用于炎性疾病的诊治。同时经临床实践表明,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及 阿伐他汀均对C-反应蛋白有降低效果,也正因这点为其具备抗感染作用奠定了理论依据。近 几年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他汀药物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控制疾病对骨组 织的损害。当前还不能确立所有他汀类药物是否都具备抗感染效应,这一点还需大量实验证明,能否在临床大面积使用还有待考证。 临床应用四——抑制肾脏细胞增殖 诸多进展性肾小球病症中,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是关键性因素,可加大细胞外基质。在肾 病综合征研究过程中,他汀类药物能削弱肾脏结构与功能恶化进程。该药物能将缺失性突变 细胞停驻在细胞周期G1期,对人体补充胆固醇对该现象无任何改善效果,提示他汀类药物 在肾脏病症的作用至少一部分和其对细胞的作用相关。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以依赖性特征阻 断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引发的DNA合成;降低肾脏系膜细胞活化。资料指出,早期采用他汀类药物能延迟糖尿病肾病发生与进展,这一点足以说明他汀类药品可提升肌酐清除率,改 善肾衰竭。 临床应用五——抗肿瘤

布洛芬的发现、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01月/13日/ 布洛芬的发现、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布洛芬是抗炎解热止痛类O TC产品,是临床使用最普遍的NSA ID类药物之一,被广大医师广泛地用于治疗风湿或类风湿疾病,以及关节肌肉痛、头痛、痛经等多种疼痛。现在,我们回顾布洛芬的研发历史,对正确合理使用布洛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摘要:布洛芬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开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超级阿司匹林”过程中长期研究的产物。将布洛芬誉为“超级阿司匹林”,意味着与当时的其他药物相比,疗效相同,但更具安全性。1964年,当人们发现几个有前途的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后,选择性地开发了布洛芬,布洛芬的半衰期比较短,并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布洛芬1966年在英国上市,1974年在美国上市。1983年布洛芬在英国成为第一个可以通过非处方药方式销售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 ID),第二年(1984年),布洛芬在美国也成为非处方药。布洛芬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COX)抑制剂,最近的证据表明,其抗炎特性是通过调节白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因子产生、抑制自由基和信号转导等途径达成的。布洛芬可能也通过背角发挥中枢镇痛作用,其应用前景还可能包括在某些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中具有的保护作用。 布洛芬是由Stewart Adams博士(后来成为教授并荣获英帝国勋章)和其领导的团队———科研专家Colin Burrows、化学家John Nicholson博士共同发现的。最初,研究的目的是发明一种“超级阿司匹林”,从而获得一种与阿司匹林疗效相当但严重不良反应更少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替代药物。而其他药物,如保泰松,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性很高;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使用剂量比普通处方剂量稍高时,则带来肾上腺抑制以及其它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溃疡等的高危险性。Adams决定寻找一种具有良好胃肠道耐受性的药物,这一特性对目前所有的NSA ID来说都特别重要。 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都在寻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令人失望的是,200多种化合物中没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药物。当时,Merch正在研究吲哚乙酸衍生物,并从中提取出了吲哚美辛。Adams意识到一种成功的药物应该有三种药理学特性———抗炎、止痛和退热。Adams开始研究乙酸苯酯类化合物。 新的药物———乙酸苯酯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虽然在狗的试验中发现,某些此类药物有致溃疡的危险性,但是Adams意识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药物清除的半衰期比较长造成的。在这类药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布洛芬的半衰期比较短,仅2小时。在筛检出来的替代药中,布洛芬虽然不是最有效的,却是最安全的。1964年,布洛芬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候选药物。 布洛芬的第一个随机临床试验是由Tom Chalmers博士在英国进行的,试验选择了6个类风湿关节炎病人。1966年2月,他报告说,在一星期的治疗中,每天300~600毫克的布洛芬和每天3.6克的阿司匹林效果相同。在英国,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剂量也由最初的剂量增加到每天1200毫克,直至最后的每天2.4克。在1974年布洛芬引入美国时,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剂量已是每天3.2克。经过多年关节炎治疗的成功应用和广泛的、给人深刻印象的安全记录积累之后,1983年在英国和1984年在美国,布洛芬成为了非处方药O TC,每天的推荐剂量是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种类多,临床应用广,不同他汀类药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药? 一、他汀类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是什么? 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现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 二、他汀类药动学特点有哪些? 蛋白结合率高,首过代谢广泛,大部分生物利用度较低,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代谢,主要经胆道从粪便排泄为主。 三、不同他汀类的代谢和排泄有何不同?

四、他汀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他汀类(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与CYP 3A4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甚至增加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与环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胺碘酮、华法林、利福平等合用时,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五、他汀类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转氨酶升高、肌病、过敏反应、横纹肌溶解等。其中肝脏毒性和肌肉毒性临床报道较多,故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肌酸磷酸激酶等相关指标。 六、他汀类禁忌症有哪些? 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活动性肝脏疾病者;原因不明的肝脏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

七、他汀类何时服药? 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活性最强,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夜间服用为主,一般每日一次即可。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半衰期长,可在任意时间服用。同时他汀类药物可在饭前或饭后用药。 八、他汀类的用药剂量和使用强度有何不同? 1)低强度治疗用药剂量:辛伐他汀10mg、普伐他汀10-20mg、洛伐他汀10-20mg、氟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1mg; 2)中等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匹伐他汀2-4mg; 3)高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20-40mg; 九、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他汀类?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虽然有文献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但他汀类带来的血管获益远大于对血糖的影

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

创新实践论文 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buprofen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药学 班级:2013级2班 学号:20131058 :洋 指导教师:梁茂 2015 年 6 月 15 日

创新实践课程评分表一、综述类 二、研究类

布洛芬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布洛芬有抗炎、解热镇痛等疗效,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故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布洛芬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布洛芬治疗骨关节炎疼痛、肌肉痛等镇痛及抗炎、抗风湿、退热、解痉等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有效地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布洛芬;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buprofen Summary Ibuprofen has anti-inflammatory,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the use of safety, s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ibuprofe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viewed, focusing on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studies ibuprofen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pain, muscle pain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nti-rheumatic,

他汀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脂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降低是冠心病 (Coro 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⑴,降低LDL是治疗CHD勺最有效措施之一[2]。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血浆净化疗法、外科治疗及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其中又以他汀类使用最广泛,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LDL水平的一线用药[3、勺。本文就当前他汀类药物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综述。 一、回顾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作用于肝细胞3- 羟基-3- 甲基 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步骤) ,抑制胆固醇合 成,并上调LDL受体,加速清除循环中的LDL颗粒,从而降低血浆LDL水平。[Grundy SM. HMG-CoAreductas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N Engl J Med, 1988,319:24-33] 自从1987年首获批准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5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以来,诸多以他汀类作为治疗组进行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已经明确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动脉血运重建风险的能力,[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olesterol-lowing treatment: prospective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90056 participants in 14 randomised trials of statins. Lancet,2005,366:1267-78] 并为有关指南的制定、修改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循证医学证明了他汀类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降低LDL 30%-40%、使CHD勺发病率降低24%-36%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在推荐剂量下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综观2004年NCEPATRH的最新报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ADA指南可以看到,尽管因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使其各自的标准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 水平。当前全球降脂趋向是:针对高危人群;首选他汀类降脂药;LDL水平“越低越好”。有证据显示:无论受试者LDL的基础水平如何(即

布洛芬

布洛芬 Ibuprofen 【其它名称】 安瑞克、拔怒风、波菲特、大亚芬克、迪尔诺、芬必得、芬克、芬尼康、福尔栓、抚尔达、吉浩、抗风痛、洛芬、美林、摩纯、托恩、雅维、炎痛停、依布洛芬、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易服芬、Andran、Brufen、Bufedon、Emodin、Fenbid、Ibuflam、Ibuprofenum Lopane,Melfen、Motrin Novogent、Perofen,Proflex、Rupan 【临床应用】 1.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 2.用于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用于急性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4.口服或直肠给药对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减轻因前列腺素(PGG1、PGE2、PGE2)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的痛觉敏感性,从而起到镇痛、抗炎作用。此外,本药还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到解热作用。 临床报道,本药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时,其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相似,比对乙酰氨基酚强。 2.药动学本药口服易吸收,吸收率达90%以上。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肾上腺、卵巢、关节滑膜腔、甲状腺、皮肤和脂肪组织中。分布容积为O.15士O.02L/kg。服药后1.2-2.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用量200mg,血药浓度为22-27μg/ml,用量400mg时为23-45μg/ml,用量600mg时为43-57μg/ml。服药5小时后,关节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以后的12小时内药物在关节液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单次给药后半衰期为1.8-2小时。本药在肝内代谢,60%-90%经肾由尿排出,100%于24小时内排出,其中约1%为药物原形。另有部分药物随粪便排出。【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药过敏。 2.禁忌症 (1)对本药过敏者。(2)对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3)孕妇、哺乳期妇女。(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溃疡合并出血(或穿孔)者。 3.慎用 (1)支气管哮喘患者。(2)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3)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障碍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者。(4)有消化道溃疡史者。(5)肝、肾功能不全者。(6)6个月以下小儿。 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晚期妊娠妇女用药可使孕期延长,引起难产及产程延长。 5.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但停药24小时该作用即可消失。(2)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3)氨基转移酶升高。 6. 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约16%的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反应,也较多见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症状较轻,停药后上述症状即消失。偶见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1%),亦有因溃疡而致穿孔的报道。 2.神经系统偶可出现头痛、嗜睡、晕眩、耳鸣等症状,发生率约为1%-3%。抑郁或其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治疗的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血脂异常作为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治疗ASCVD 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其中L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最大,LDL可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应将LDL-C作为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能明显的降低LDL,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首选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体内LDL水平,从而通过上述药理机制发挥调脂作用。本院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富利他之)、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等。本文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强度、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来介绍各药物的特点,以保障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作用强度: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使LDL-C降低至<1.8、 2.6或 3.4mmol/L(详见相关指南)。不同他汀类药物降LDL-C强度差异明显,以LDL-C降幅38%为例,每日需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5mg。结合本院各他汀药物剂量和常规用法用量(富利他之20mg,qn;来适可40mg,qn;舒降之20mg,qn;阿乐、立普妥20mg,qd,尤佳10mg,qd;可定10mg,qd),可推算普伐他汀(富利他之)、氟伐他汀(来适可)具有低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而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具有中等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50%)。可见同等剂量他汀类药物

解热镇痛类抗炎药--布洛芬

解热镇痛抗炎药----布洛芬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将这类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类药。在众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中,布洛芬(Ibuprofen)以其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口服易吸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对儿科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处方药物之一,与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并列成为解热镇痛的三大支柱物[1.3]。 1.布洛芬的作用机制 布洛芬抗炎解热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前列腺素是一种内源性的致热原和炎症介质,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因前列腺素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发热和疼痛。充血肿胀是炎症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素能够引起明显的血浆渗出,并在其他炎症介质协同作用下加重这一过程,而布洛芬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素E2(PGE2) 、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的充血肿胀。此外,在大鼠模型中发现,布洛芬能使白介素-2(IL-2)生成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增加,淋巴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改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试验动物抗炎能力。疼痛是炎症另一个主要表现,前列腺素能使炎症局部的外周神经末梢致敏,同时还能作用于脊髓背角神经元,加快和放大疼痛的传导,布洛芬通过抑制外周炎症局部和中枢神经元中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镇痛的作用。布洛芬的退热作用是通过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完成的。事实上,布洛芬及其他NSAI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大部分都可通过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这一点来解释,因为前列腺素除了是疼痛、炎症、血小板聚集的介质,同时也是胃的保护剂和肾脏血流灌注的调节物质,。临床上应用的布洛芬是既有S(-)又有R(-)对映体的消旋体,而且约平均63%的R(-)对映体在人体内可转变成S(-)对映体,因此其作用机制可能更为复杂,是否COX 抑制和非COX抑制的两种作用机制都存在还难以确定[2. 3 ]。 2.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 布洛芬的吸收迅速完全,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0%。峰值浓度出现在服药后l-2 h ,99 %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1h。布洛芬的血清蓄积率为1.2 ,这与它的短半衰期是吻合的。在儿童身上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的相似。3-lO岁儿童布洛芬的最大血清浓度范围在17—42g/ml,最大血清浓度出现的平均时间为服药后54min药代动力学

2018执业药师继教答案他汀类药物的合理运用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他汀药物的合理应用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动脉硬化通常发生在 A.中等粗细的动脉 B.非常粗的动脉 C.非常细小动脉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2 . 正常动脉血管壁分为 A.内膜 B.中膜 C.外膜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3 . 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进程分为几个步骤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4 . 将多余的堆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蛋白颗粒清理走是一种()的过程 A.正常行为 B.复杂的慢性炎症行为 C.异常过程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5 . 目前降低脂蛋白颗粒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手术 B.他汀类药物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以上都可以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6 . 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或由此导致肝移植/死亡 A.常见 B.未见报道 C.非常罕见 D.非常危险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国内目前关于他汀肝脏安全性的建议,若治疗期间发现单纯性、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大于3倍ULN时 A.严密观察 B.寻找原因 C.需停用他汀 D.他汀减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8 . 服用他汀类药物有1-5%的人群会有 A.肌肉疼痛 B.无力 C.伴有CK升高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9 . 长久服用他汀与肿瘤的发生率 A.他汀具有抗癌作用 B.他汀降脂不增加癌症危险 C.他汀降脂增加癌症危险 D.他汀对癌症和癌症死亡危险呈正相关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10 . 他汀药物能使新发糖尿病风险 A.增高 B.减低 C.大大减低 D.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知识讲解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作用 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C提高8%~13%。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 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Strazzullo等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药比较,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当血压>130/80mmHg时他汀类药物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mmHg,使舒张压平均降低1.2mmHg,基线血压越高其降压作用越明显,并且与血脂变化无关。 3.他汀类药物治疗肺高压的作用 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最严重而且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减轻甚至逆转PH及肺血管重塑。Kao等应用辛伐他

布洛芬研究进展

布洛芬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10-10T15:20:47.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叶忠花 [导读] 以20ml/L磷酸盐为运行缓冲液(PH7.1),50ml/LSDC为手性选择剂;运行电压12kv,负极端214nm检测。 叶忠花(开化县苏庄卫生院浙江衢州 324306) 【摘要】布洛芬已经是市场上相当成熟的一个药品了,本文概述了它近年的有关的制剂,药理,衍生物等多方面的信息。 【关键词】布洛芬综述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74-02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Ibuprofen】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其消炎、镇痛、解热作用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非处方药之一。和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并列为解热镇痛药三大支柱产品。除中国药典收载之外,还被收入美、英、日等多国药典。现根据有关资料,对它及其相关产物的药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和毒理、制剂、获得方法、测定方法、市场情况作一概述。 1、布洛芬 异丁苯丙酸最早于1964年由Nicholson等人合成。英国布茨(药厂首先获得专利并投入工业化生产。1970年,该厂生产能力已达10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布洛芬生产厂家。在布洛芬投产后的20年中,因受工艺条件等限制,企业生产规模普遍不大,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偏高。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相继发明了羰基化法和1,2-转位法新工艺,特别是羰基化使整个工艺路线仅简捷的3步反应,各步骤收率均高达95%以上[1] 布洛芬与丙酸类其他衍生物一样,都是环氧化酶[NSAID]D的强力抑制剂。该环氧化酶是一前列腺素[PG]合成酶,是合成前列腺素必不可少的酶。而前列腺素是体内的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在不适当生成和释放的情况下可导致炎症、发热、致痛。有效血药浓度为10ug/ml.因而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释放,可起到消炎、解热、镇痛作用。本品大剂量时也能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变血小板功能而延长出血时间。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则发生胃肠道不适、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远较阿司匹林低因而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更适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和保泰松的患者。 2、右布洛芬 随着布洛芬应用的广泛,不良反应的报告数字也在逐年递增,为了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科研工作者们针对布洛芬的有效母核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尝试。而作为手性基团的布洛芬,对其进行手性拆分方面的工作是必行的,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左右旋的拆分,这方面国内外的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就其拆分意义而言,右布洛芬比其[R]异构体药效强28倍。而[R]-布洛芬能引起胃肠道毒性、水钠潴留、肾灌注降低及过敏等多种不良反应,右旋布洛芬在临床有效剂量下有抑制COX的作用,而左布洛芬没有此作用。因此这两种空间对应化合物在药理学上完全不同,可以看作两种不同的药物。新近的研究表明,只需混旋布洛芬一半剂量的右旋布洛芬就可以得到与前者相同的临床疗效。[2] 鉴于右布洛芬的种种优点。多年来人们对于获得光学纯的(S)-布洛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各种方法拆分其消旋体,也有通过手性转换及手性合成的方法获得的。 根据张金红等人的研究报道,他们所选用培育的菌种中,虽然有的没有脂肪酶活性,但在拆分布洛芬氯乙脂方面的立体选择性上并无影响[3]谈重芳等人利用能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且产物为(S)-布洛芬的菌种,成功拆分得到了(S)-布洛芬,但是就目前而言,该菌株的活性尚低,尚不能用于工业生产。2001年Johannsen以11种手性固定相利用超临界CC2色谱法拆分布洛芬对映体,结果表明Kromasi1CH1-TBB分离效果最好。张振中等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LC)成功拆分了布洛芬对映异构体。以20ml/L磷酸盐为运行缓冲液(PH7.1),50ml/LSDC为手性选择剂;运行电压12kv,负极端214nm检测。布洛芬分别为0.14和0.26,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3、讨论 对于布洛芬这样一个已有了成熟市场的药物来说,对于它的个方面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报道,综合来说关于它的报道是以药理方向的居多。而关于它的衍生物和其他形式的原料药在这方面来说国内的报道是比较少的,因而我们对于它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大有潜力可为的,可以尝试。 参考文献 [1](彭永富,刘道德,刘青松,等.药品编码研究[J]中国药房,2001,12(1):23). [2]Evans AM. COMPARATIVE pharmacolclgy of S(+)-ibuprofen and(RS).ibuprofen[J].Clin Rheumatol, 2001,20(Suppl 1):9-14.].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学生:王敏,西南大学药学院 指导老师:陈力,西南大学药学院 摘要: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其在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稍逊于乙酰水杨酸和保泰松,但是布洛芬是临床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退热药,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隹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11高热时其退热效果比同剂量的扑热息痛更明显,且退热时间较长;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约30 倍,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作用更持久,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易耐受。本综述将对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作出仔细的阐述。⑵ 关键词:布洛芬解热镇痛作用机制临床研究

Abstract : Ibuprofe n has an ti-in flammatory, an algesic, an tipyretic effect.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 nt of rheumatic 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oste oarthriti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neuritis. Its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sm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slightly in ferior to acetyl salicylic acid and phe ny Ibutaz on e,but Blove n is the cli ni cal applicati 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an tipyretic, is who,the Un ited States FDA only recomme nded comm on childre n an tipyretic, is recog ni zed as the preferred an ti-in flammatory drugs in childre n. High fever,a ntipyretic effect tha n the same dose of acetam in ophe n is more obvious, an dthe cooli ng time is Ion ger; an algesic effect is about 30 times stron ger tha naspiri n, acetam in ophe n and aspiri n are similar but more last ing effect, and the adverse reacti on of gastr oin testi nal tract is light, easy tolerance. This review willaction mecha nism and cli ni cal research of Blove n make a

最新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导读]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作用 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C提高8%~13%。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 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Strazzullo等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唐建华 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 结构比较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甲基化衍化物。 美伐他汀(Mevastatin,又称康百汀,Compactin)药效弱而不良反应多,未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它的羟基化衍化物普伐他(Pravastatin)。 体内过程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要在肝脏内将结构中的其内酯环打开才能转化成活性物质。 相对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本身为开环羟酸结构,在人体内无需转化即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且该结构具有亲水性,不易弥散至其他组织细胞,极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 除氟伐他汀外,本类药物吸收不完全,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用药注意 大多数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关于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

执业药师继教答案--他汀类药物合理运用.doc

他汀药物的合理应用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动脉硬化通常发生在 A.中等粗细的动脉 B.非常粗的动脉 C.非常细小动脉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2 . 正常动脉血管壁分为 A.内膜 B.中膜 C.外膜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3 . 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进程分为几个步骤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4 . 将多余的堆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蛋白颗粒清理走是一种()的过程 A.正常行为 B.复杂的慢性炎症行为 C.异常过程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5 . 目前降低脂蛋白颗粒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手术 B.他汀类药物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以上都可以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6 . 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或由此导致肝移植/死亡 A.常见 B.未见报道 C.非常罕见 D.非常危险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国内目前关于他汀肝脏安全性的建议,若治疗期间发现单纯性、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大于3倍ULN时 A.严密观察 B.寻找原因 C.需停用他汀 D.他汀减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8 . 服用他汀类药物有1-5%的人群会有 A.肌肉疼痛 B.无力 C.伴有CK升高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9 . 长久服用他汀与肿瘤的发生率 A.他汀具有抗癌作用 B.他汀降脂不增加癌症危险 C.他汀降脂增加癌症危险 D.他汀对癌症和癌症死亡危险呈正相关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10 . 他汀药物能使新发糖尿病风险 A.增高 B.减低 C.大大减低 D.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