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

(整理)临床用药分析实例1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 实例1 患者病情简介: 老年患者,男,70岁,患心梗、房颤及心衰。 处方: 地高辛0.25mg,1次/日×10日 异搏定80mg, 2次/日×10日 患者用药后状况: 上述药物连用2日后,测地高辛血药浓度1.4μg/L,连用到第7日,患者突然晕倒,心搏骤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为4μg/L。 用药分析: (1)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4μg/L,比中毒浓度的2μg/L高出一倍,出现了中毒症状。 (2)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应用地高辛剂量应酌减。 (3)地高辛与某些抗心律不齐药物如异搏定、奎尼丁、胺碘酮合用时,因这些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使地高辛的体内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因此若要联用,地高辛的初始剂量应减少或减半,疗程也应限制在3日之内。 实例2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患有房颤、心衰合并肺军团菌感染。 处方: 地高辛0.25mg,1次/日×5日 红霉素250mg, 4次/日×5日 患者用药后状况: 上述药物在治疗的第4日,患者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 用药分析: (1)患者表现出的消化道症状似乎与地高辛中毒有关,提示其血药浓度可能高于正常。 (2)地高辛在肠道内经肠道菌群的作用,部分代谢为无心脏活性的产物。应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会产生对肠道菌群的抑制作用,从而削弱了地高辛的代谢,导致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升高。 实例3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女,已行胃大部全切除术。 处方:

头孢曲松钠 2g 0.9%氯化钠注射液 10 ml/静注 1次/日×8日 用药分析: (1)术前1日起,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术后连用7日预防感染。不仅浪费药物,而且易造成细菌耐药。 (2)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术前是在麻醉诱导期,或作切口前30分钟静脉给药。术后给药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 实例4 患者病情简介: 男性老年患者,78岁,因脑出血昏迷住院。 处方: 庆大霉素 0.24g(240 000U)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滴 1次/日×10日 用药分析: (1)庆大霉素用作预防(肺)感染,但无预防效果。 (2)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庆大霉素的剂量偏大,时间又较长,实不可取。(3)静脉滴注液体量大,对脑出血不利。 实例5 患者病情简介: 男性患者,65岁,患有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处方: 头孢哌酮钠 2.0g 0.9%氯化钠注射液 200ml/静滴 2次/日×7日 阿米卡星 400mg 5%葡萄糖注射液 200ml/静滴 1次/日×7日 用药分析: (1)头孢哌酮钠及阿米卡星用于预防肺感染。

儿科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各自展开)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各自展开) 万全之“两有余,三不足”观点:“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致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肺与脾为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卫自固,“脾常不足”,故肺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养,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之功是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其二,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心常有余:二个含义:1.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如《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2.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论述“纯阳”与“稚阴稚阳”★★★ 1.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 生理特点的理论。 1.稚阴稚阳: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 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指五脏六腑 娇——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充——指充实之意。 清、吴菊通《温病条辨、解儿难》:“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也”。 阴——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 稚阴——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未充实、不完善。 稚阳——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 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 明显。明代名医万全之“两有余,三不足”的观 点很好说明这一点。 2.纯阳: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xu4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儿科诊法治法: 望神色: 白色: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 红色:主热(实热或虚热) 黄色: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 青色: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黑色: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五部配五脏:左腮--肝,右腮--肺、额上--心、鼻部--脾、颏部--肾 望口舌:a) 舌苔花剥,地图舌→胃之气阴不足。 b)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辨斑疹: 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细疹:麻疹,奶麻,风痧,丹痧。 疱疹:水痘,脓疱疮。 斑疹:热毒炽盛,气不摄血。 察指纹:可分为风、气、命三关。< 3岁的小儿。 方法: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病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切脉:>3岁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 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小儿内治法的用药原则:★★★(简答)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重视先证而治。(3)处方轻巧灵活。(4)注意顾护脾胃。 5)不可乱投补益。(6)掌握用药剂量。(与成人用量比例:新生儿=1/6;乳婴儿=1/3;幼儿=1/2;学龄儿童=2/3~1) 儿科治法特点:- 气雾法-- 治疗哮喘。- 捏脊法-- 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熏洗法-- 用于出疹性疾病,小儿脑瘫,肾病水肿,皮肤透析,美容。 添加辅食:时间:4个月以上。原则:一种到多种、少量到多量、稀到浓、细到粗、健康时逐渐添加。. IV. 反复呼吸道感染: 1.辨证要点:重在明察邪正消长变化。 2. 治疗原则:恢复期治疗为主:固本为要,或补气固表,或运脾和营,或补肾壮骨。 3. 分型论治: 特征: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 分证论治:

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析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选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共50例冠心病患者,占50%,34例高血压患者,占34%,13例心绞痛,占13%,3例心肌炎,占3%。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多使用连续用药治疗。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的用药中,除硝酸异山梨酯与尼莫地平外,其他用药均具备较高的合理性,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需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 标签: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性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reated reasonabl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hospital in January 2013-December 2014 the treatment of 10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the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asonableness of clinical use.Result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5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ccounting for 50%,34 hypertensive patients,34%,13 cases of angina,13%,3 cases of myocarditis,accounting for 3%.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ten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ntinuous drug treatment. 10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in clinical medicine,in addition to isosorbide dinitrate and nimodipine,other drugs have a higher rationality,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improve compliance and clinical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 The rationality of medical personnel nee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osely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s,strictly controlled medication dosage and time.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Clinical medicine;Rationality 心血管疾病[1]又名为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分为两组急性与慢性,和患者的动脉硬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多集中在老年群体、肥胖群体以及饮食不规律的群体[2]。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文献资料[3]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在心血管临床治疗中多选择药物治疗,受到心血管疾病严重且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心血管药物的临床起效均较快,且具备血管活性特点,因此医务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学者合理、科学的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剂量准确,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临床用药和理想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社会质量,且关系到患者的治疗费用与经济负担等,因此需重视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该研究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脑干梗死24例临床分析

脑干梗死2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08T11:15:18.98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作者:李玉堂刘佩剑[导读] 李玉堂刘佩剑 吉林省安图县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安图133613) 吉林省长白山池北人民医院 〖BT4〗[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810-5734(2009)12-0013-01 〖FL(K2〗我科从2001年~2009年共收治确诊为脑干梗死患者24例,现分析如下: 〖BT3〗1 一般资料 共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4.3岁,均为急性发病。 〖BT3〗2 临床症状 眩晕、恶心19例,呕吐11例,耳鸣5例,复视9例,构音障碍13例,饮水呛咳15例,吞咽困难7例,意识障碍2例,入院后高热1例,病情进展呼吸心脏骤停死亡1例。 〖BT3〗3 体征 眼征表现为1个半综合征1例,核间性眼肌麻痹8例,霍纳综合征1例;眼震7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凝视麻痹4例;交叉瘫10例,四肢瘫3例,单瘫2例,真性球麻痹2例,共济失调1 4例,昏迷2例。 〖BT3〗4 伴随疾病 高血压16例,2糖尿病6例,高血脂15例;冠心病13例,房颤3例,慢性心衰1例,颈椎病3例。 〖BT3〗5 辅助检查 头部CT示中脑梗死3例,桥脑梗死15例,合并大脑腔梗4例,6例头部CT正常。出院后行MR I检查7例,4例示桥脑梗死,3例为延髓梗死,均为腔梗。 〖BT3〗6〓转归 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脑保护、营养 神经、对症等治疗,12例治愈,9例好转,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 讨论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它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脑干梗死 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3%--21%,脑干是连接大脑、脊髓、小脑的重要神经中枢,它内布上、下行传导束、内侧纵束、Ⅲ~Ⅻ颅神经核、网状结构。不仅可管颅神经、肢体的运动、感觉、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写作组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缺血性肠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mesenteric ischemia,AMI)、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 I)与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本建议拟通过介绍缺血性肠病得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与防治依据,本建议不包括门静脉高压所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得肠缺血。 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得患病率也有所增加,但目前有关缺血性肠病患病率得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多见。国外研究表明,急诊监护病房每1000例患者中就有1例AMI患者;我国90%IC患者为老年患者(≥60岁)。 二、危险因素 静息状态下胃肠道动脉血流量占心排血量得10%,而运动或进餐后消化道血流量变化较大。引起本病得主要病理基础就是局部血管病变、血流量不足或血液得高凝状态。危险因素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各种原因所致得休克、动脉血栓形成、机械性肠梗阻等。医源性因素有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肠切除术、肠镜、钡灌肠、妇科手术等;药物因素有可卡因、达那唑、地高辛、雌激素、苯异丙胺、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导致老年人缺血性肠病发生。 三、预后 缺血性肠病常无特有得临床表现,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早期症状与体征特别重要。对于年龄大于70岁,诊断延迟超过24h,伴休克、酸中毒得患者,预后差。国外报道,AMI患者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定稿版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 实例1 患者病情简介: 老年患者,男,70岁,患心梗、房颤及心衰。 处方: 地高辛0.25mg,1次/日×10日 异搏定80mg, 2次/日×10日 患者用药后状况: 上述药物连用2日后,测地高辛血药浓度1.4μg/L,连用到第7日,患者突然晕倒,心搏骤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为4μg/L。 用药分析: (1)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4μg/L,比中毒浓度的2μg/L高出一倍,出现了中毒症状。(2)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应用地高辛剂量应酌减。 (3)地高辛与某些抗心律不齐药物如异搏定、奎尼丁、胺碘酮合用时,因这些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使地高辛的体内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因此若要联用,地高辛的初始剂量应减少或减半,疗程也应限制在3日之内。

实例2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患有房颤、心衰合并肺军团菌感染。 处方: 地高辛0.25mg,1次/日×5日 红霉素250mg, 4次/日×5日 患者用药后状况: 上述药物在治疗的第4日,患者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 用药分析: (1)患者表现出的消化道症状似乎与地高辛中毒有关,提示其血药浓度可能高于正常。

(2)地高辛在肠道内经肠道菌群的作用,部分代谢为无心脏活性的产物。应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会产生对肠道菌群的抑制作用,从而削弱了地高辛的代谢,导致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升高。 实例3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女,已行胃大部全切除术。 处方: 头孢曲松钠 2g 0.9%氯化钠注射液 10 ml/静注 1次/日×8日 用药分析: (1)术前1日起,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术后连用7日预防感染。不仅浪费药物,而且易造成细菌耐药。

我院儿童患者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我院儿童患者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10T09:51:15.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作者:张少燕吴园园高鹏 [导读] 了解我院住院患儿万古霉素临床使用情况,促进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张少燕吴园园高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浙江杭州 31005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儿万古霉素临床使用情况,促进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120例儿科住院患者,就其用药指征、用法用量、血药浓度监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血药浓度监测、给药频次、给药剂量等方面。结论:应加强万古霉素用药点评与监护,尤其注意监测患儿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保证合理用药。 【关键词】万古霉素;儿童;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241-02 Analysis of Vancomycin Usage in Pediatric Patients Zhang Shaoyan, Wu Yuanyuan, Gao Pe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3100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vancomycin in-patient children of our hospital and to promote safe, effective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rom Jan. to Dec. 2016who had used vancomycin were selected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drug indications, usage, dosageand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etc. Results The use of vancomyein was basically reasonable, and the main irrational use was reflected in TDM,medication frequency, dosage, etc. Conclusion Pharmacists should strengthen review and pharmaceutical care, especially monitor the children’s blood concentration when use of vancomyein, adjust the dosage when necessary and set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Plans to promote the use of vancomycin more reasonably. 【Key words】Vancomycin; Children; Rational drug use 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大分子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近年来,伴随MRSA感染病例的增多,万古霉素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为了促进更合理地使用万古霉素,笔者对我院120份住院患儿应用万古霉素医嘱进行专项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我院住院患儿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为更加合理地使用万古霉素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共计120份住院病例,提取相关病例信息及用药情况,对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评价标准的建立在医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参考《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3](简称《共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简称《原则》)、万古霉素说明书等资料,制定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对每份医嘱的用药指征、管理指标、用药过程、配伍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及血药浓度进行点评,具体评价指标见表3“点评项目”。 1.2.2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表,记录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查、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配伍禁忌、血药浓度监测、预防或治疗结果、不适宜问题描述及类别等,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2.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笔者按季度回顾性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共计120份住院患儿病例中,男性65例(占54.17%),女性55例(占45.83%);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1天,其中0~1岁的患儿最多,共计50例,占总数的41.67%,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精编(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疗质 量管理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5.1 4.5.1.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评估/诊断。 C 1、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1)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2)操作规范、标准与程序 2、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 (1)全院具有法定评估资质医护人员名册 (2)资质证明(执业资格证) 3、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 (1)培训通知 (2)宣传资料 (3)培训签到表 (4)课件内容 (5)现场照片 (6)医务人员考核合格证 (7)学习心得 B 1、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抽查患者病情评估报告,评价对患者诊疗的支持与参考价值)

(1)提供案例 2、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责。(提供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督促整改的评价报告。) (1)检查记录 (2)评价报告 A 持续改进评估质量,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提供案例,说明医院在不断推出改进病情评估工作的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同质化的服务。) 4.5.2 4.5.2.1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A 1、有适用的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用于指导医师的诊疗活动。 (1)提供临床诊疗相关制度 (2)疾病诊疗规范 (3)临床诊疗指南 (4)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 (1)相关制度 3、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1)培训通知

2型糖尿病合并脑干梗死89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干梗死89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6T10:45:17.9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付玉秋[导读]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干梗死时易呈多发性而非糖尿病者多呈单发特点,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付玉秋(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瓦房店 116300)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06-02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1]。 随着MRI的问世,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大大提高,引起脑干梗死的发病因素曾被认为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而糖尿病作为重要因素也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89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MRI表现,糖尿病与脑干梗死的发病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9例脑干梗死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5~82岁,平均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66例,占74.2%,糖尿病糖耐量异常56例,占6 2.9%,其中,35例,二者并存。临床表现,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单纯脑干病变综合症54例,其中交叉性瘫29例,Weber综合症1例,构音障碍-手笨拙12例,Wallenberg综合症7例,伴凝视麻痹8例,纯运动型偏瘫7例,同侧共济失调1例,对侧共济失调1例,闭锁综合征1例,表现为眩晕而无神经系统体征4例。同时存在半球梗死,二者共同作用,临床表现难以划分,如多发血管梗死性痴呆等。以其他疾病入院,如头痛,周围性面瘫等,行MRI检查发现脑干梗死灶,与临床不一致者2例。 1.2 方法对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对所有临床确诊病例均行血糖检测及糖耐量检查。对无糖尿病者,依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11.1mmol/L。两次结果异常者划为糖尿病组 1.3 统计学处理糖尿病在脑干梗死中病变数量(多2个以上)与非糖尿病患者数量(多单发)的关系,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 2 结果 其中86例经MRI证实,发现长T1T2信号,直径4~16MM,病变多位于脑桥,其他为中脑及延髓,梗死病灶多为腔隙性病灶,数量1个至数个不等,其中脑干单发梗死64例,脑干多发腔隙性梗死21例,单纯的脑干梗死49例,合并脑其他部位梗死37例,包括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18例,放射冠区腔隙性梗死12例,小脑急性梗死4例,小脑陈旧性梗死3例,单纯脑干症状体征而MRI正常4例.既往有糖尿病史或血糖检验发现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患者56例中,MRI阳性发现55例,为延髓与脑桥并存者24例,脑桥与基底节区并存者27例,脑桥小脑并存2例,单纯脑桥2例,另有1例Weber综合征者MRI“未见异常”。而单纯高血压病及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头MRI所见病灶多为单发,仅1例为脑桥合并基底节区,2例未见责任病灶.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干梗死时易呈多发性而非糖尿病者多呈单发特点,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约占脑梗死的21.8%[2],脑干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为一侧脑神经性或核下性损害与对侧肢体麻痹同时存在,即交叉性体征。本组89例中有54例(60.3%)表现为上述典型症状,提示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与石静萍等[3]的报道一致.在影像学上,据国内报道CT对脑干病变的阳性率仅6.7%~10.5%[4],既往曾有文献报道,高血压使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有更高的发病率。研究发现,长期慢性高血压可致血管壁发生脂肪透明样变性,引起脑深部动脉狭窄而发生梗死,近几年有学者提出25%~53%尚与心脏病,糖尿病,吸烟等有关[5]。糖尿病作为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脑梗死发率增加近1倍[6],糖尿病加速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如下:⑴高血糖对脑血管内膜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进而致其对血浆蛋白参透性增加及引起血管凝聚,细胞外基质血糖化可引起纤维高联,引起其弹性减弱至丧失。⑵脂质异常:糖尿病中常有血脂异常改变,促进血管壁细胞摄取脂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其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摄取胆固醇增加,LDL-C更易转变为胆固醇脂,LDL糖化损害了肝细胞上受体对其识别而使其代谢减慢,并通过另外受体结合而被巨噬细胞优先吞噬和降解,堆积在巨噬细胞内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在血糖控制不良时,TG增加,脂蛋白氧化,脂蛋白酶活性增高,致氧化蛋白和小而密LDL增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⑶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中,因为胰岛素抵抗,致脂质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高浓度的脂肪酸经葡萄糖一脂肪酸环路反过来抑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加重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对脑小血管内皮的有丝分裂及代谢作用强于大血管,它直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使微小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增殖,内皮细胞呈泡沫样,加之老年人微小动脉粥样硬化使微小动脉结构发生改变,其最终结果是脑小动脉深穿支闭塞造成梗死。而脑干的动脉直径多在40~50μm之间,一般200μm以下。其内膜是糖尿病最易侵及的部位之一,发生闭塞时在脑干多形成0.2~1.5cm大小的腔隙灶,病灶呈多发性是明显特点。参考文献 [1]黄向东,陈秀芸.脑干梗死51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1997.12(7):307. [2]饶明俐.脑干梗死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258. [3]石静萍,刘文,陈芷若.脑干腔隙性梗死的MRI.TCD与临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1):26. [4]隋邦森.MRI对脑干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放射学杂志,1992.26:176. [5]Tuszynski MH,petito CK,Levy DE.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manifestionof pathologically verified lacunar arctions[J].Stroke,1989.20:90. [6]魏承兰.腔隙性脑梗死53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0):1512.

有关临床用药的meta分析

有关临床用药的meta分析 Meta分析定义: 是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予以合并作出定量分析。通过合并多个同类研究,达到增大样本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经正确方法建立起来的meta分析结果一般来说更接近真实情况。最初的Meta分析技术主要用于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决策等方面,随着分析方法的成熟和人们认识的进步,欧美药政管理当局已逐渐开始要求将meta 分析技术用于新药申请中,尤其在生物统计指导原则(ICH E9)中明确指出,“meta分析技术被认作是用来概括药物申请的整体有效性结果和在整体安全性评价中分析罕见事件的一个有用工具”。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meta分析是一个观察性的回顾性研究,它与传统文献综述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文献综述是以定性分析描述为主,而meta分析则可以对合并研究结果进行定量,有助于药物受益人群的外推和发现一些小概率不良事件,并可纠正因小样本RCT所带来的研究偏倚,同时可找出相同研究却有不同结论的原因所在。如单个研究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不意味着干预措施无效,很可能由于样本量偏小导致检验功效较低,当效应较弱时易犯Ⅱ类错误。其次,对于多个同类研究结果在程度和方向上出现不一致时,采用meta分析可以得出同类研究的平均效应水平,并可解决研究结果中出现有争议或相互矛盾的现象,使得效应范围更加精确。第三、meta分析可以揭示单个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考察研究间异质性来源,估计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而当meta分析纳入多个同质性很好的研究时,其结论就具有一般性意义。 meta分析的基本方法[1、2] 一般的meta分析基本步骤有: 一、提出问题,主要包括有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处理因素、研究效应等四个要素。 二、文献检索,文献检索包括有机检和手检,并应充分考虑检索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保证高质量的查全率非常重要。 三、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为尽量降低选择偏倚,使meta分析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一般应从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类型、暴露或干预措施、研究结局、研究开展的时间或文献发表的年份和语种、样本大小及随访年限、多重发表的处理和提供信息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四、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应从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失访偏倚和测量偏倚等方面进行考虑。 五、数据信息提取,数据提取工作最好采取盲法的双人独立实施操作,避免产生选择偏倚。 六、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这个过程包括有 ①明确资料类型,选择适当的效应指标,如离散型的二分类变量一般采用比值比(OR,Odds ratio)、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和防止某个事件发生需要治疗同类患者的例数(NTT,Number needed to treat)作为效应合并指标,而连续型变量一般采用加权均数差(WMD,Weighted mean difference)和标准化的均数差(SMD,Standardised mean differnce)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②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一般采用Q检验; ③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效应合并值的

非自愿住院适宜性检查与评价

江西省上饶市xx精神病医院 非自愿住院患者适宜性检查与评价制度为维护非自愿住院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如下: 一、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针对非住院治疗患者的诊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进行管理及控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检查: 1、医务人员是否违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将非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 2、是否遵循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制定治疗方案,并向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3、是否对精神障碍患者使用药物是否安全、有效; 4、诊疗行为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 5、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是否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 6、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程序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 二、医院伦理委员会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的规定,遵循国际公认的不伤害、有利、公正、尊重人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维护非自愿住院患者的健康利益,贯彻知情同意原则,审查知情同意文件,提出伦理咨询意见。 检查: 1、医院是否配备适宜的设施、设备,保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非自愿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受到伤害,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2、医院是否强迫精神障碍患者从事生产劳动,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下列治疗措施,是否向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无法取得患者意见的,是否取得患者监护人的书面同意:①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 ②与精神障碍治疗有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3、是否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与治疗其精神障碍无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4、对精神障碍患者使用药物,是否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是否为诊断或者治疗以外的目的使用药物。 三、评估: ①对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医院及时由医务科组织经治医师及科主任或其他二名或二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结合患者入院前和入院时病情特点,对非自愿住院患者的病情及危险性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院立即通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妥善安排出院;②对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非自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不同意住院的,医院立即通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妥善、及时安排出院。 四、每年检查与评价不少于二次。 附:一、精神病人危险性评估: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二、精神病人病情及疗效评定量表: 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躁狂量表(BRMS),大体评定量表(GA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2-14T15:47:52.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齐振华 [导读] 11例为大病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大于3~4cm呈片状或不规则,均为单灶性,分别为于枕叶,额叶,顶叶。 齐振华(河北北方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007510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054-02 【摘要】目的为了加强对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全面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10多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脑梗死(SBI)病灶被检出,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下面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746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108例(14.58%),年龄好发于50~70岁,共80例(74.07%),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 SBI)亦称静止性脑梗死(SCI),是指临床上无明确的卒中病史,年龄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CT/MRI显示病灶直径在0.5~1.5cm之间,88.89%为腔隙性梗死。85.18%分布于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48.29%,糖尿病,高脂血症43.52%,冠心病,心房颤动均为SBI 的危险因素。结论 AC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当引起重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无卒中症状,无卒中病史,发现有梗死灶者108例,男70例,女38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42~49岁9例(8.33%);50~60岁37例(34.26%);61~70岁43例(39.81%);71~80岁13例(1 2.04%);81岁以上6例(5.56%)。本组有高血压病史52例,糖尿病史34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史18例,心房纤颤12例。本组因老年性痴呆,癫痫等,予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21例;首次脑卒中发现与此次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28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CT或MRI发现与既往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17例。本组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脑梗死灶者5例。 1.2 影像学检查本组68例经头颅CT检查,其中单发24例。多发41例。其中3例CT未发现病灶而MRI发现病灶。头颅MRI检查发现梗死灶43例,其中单发18例,多发25例。经CT/MRI发现阳性病灶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89例,病灶直径为0.3~1.5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病灶位于内囊58例;基底节区38例;放射冠区39例;丘脑6例;脑干2例。11例为大病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大于3~4cm呈片状或不规则,均为单灶性,分别为于枕叶,额叶,顶叶。 1.3治疗和预后全部病例均给予改善脑供血,脑细胞活化剂,活血化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剂等治疗,患者均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出院。 2 讨论 脑卒中死亡率在全世界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地区,80%为缺血性脑卒中[1].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其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高,因此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十分重要。 2.1 SBI 的发病率SBI被认为是CT/MRI或尸解发现脑梗死病灶而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2].有关SBI的发病率,郑玉国国立神经病学及研究会资料[3]表明,1203例急性脑卒中入院病例中 135例见有SBI,发病率为11.2%,国内一组医院尸解966例中发现SBI125例(12.9%)[4]。而本组诊治的746例的脑梗死患者中发现SBI的发生率为14.58%。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以50~70岁为主(占70.07%)。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SBI的发病率相对也高。因此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应当引起重视。 2.2 SBI的影像学诊断 准确诊断SBI是困难的,因为准确的诊断仅能通过神经病理证实。在临床上,SBI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MRI,本组中有3例头颅CT未发现异常,而从MRI发现有脑梗死病灶,这是因为头颅CT的局限性所致,如脑干部位的脑梗死病灶,24h以内的梗死病灶以及直径<1cm的梗死病灶使用颅脑CT检查均不易检出。SBI虽然无症状,但反复多次发作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假性球麻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等,且基础疾病和病理基础同样会导致有症状的脑梗死,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引起SBI的高危因素随着影像学发展,SBI日益受到关注,无症状脑梗死按美国1990年脑血管病新的分类标准被列为第一种脑血管损害[5],我国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上首次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疾病分类。近年来SBI发病率日渐增高,且发现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缺血性心脏病和TIA,血脂代谢异常及长期吸烟饮酒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亦是SBI的危险因素。许多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CT或MRI都证实既往存在SBI病灶,因此SBI也被列入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SBI治疗与预后的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内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SBI治疗与否和症状性脑梗死的转化率关系非常密切,提示一旦发现SBI患者,应正规治疗,防止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7]。 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临床医师对于长期有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应予以积极的治疗,避免症状性脑卒中及VD的发生。有条件者要定期体检,及时干预存在的危险因素,是积极预防和治疗ACI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 [1]王文,刘力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3,11(2):106-108. [2]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3]Codosh EH Fouldes MA,Kase CS,et al,Silent stroke in the NINCDS strlde data bank[J].Ncurology 1998,38:1674. [4]王耀山,徐慧琴.无症状性脑中风190例脑出血尸解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 [5]高旭光.无症状性脑梗塞.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43. [6]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7]刘丽艳,庄建光,王以翠.76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5):460-4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