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大蒜病害防治配方

大蒜病害防治配方一、大蒜病害防治配方:1、叶枯病:⑴、加强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
⑵、每亩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克或60%苯甲咪鲜胺水分散粒剂5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2、大蒜锈病、紫斑病、叶斑病、疫病、灰霉病等: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60%氯化胆碱水剂20毫升+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5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3、大蒜白腐病:⑴、实行轮作,深翻深耕,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都良好的地块栽培。
⑵、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药剂或石灰粉消毒。
4、大蒜病毒病:⑴、加强栽培管理,培育良种,合理间作套种。
⑵、发病初期喷洒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
二、大蒜病害三遍防止药配方:1、第一遍药配方:⑴、4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99%磷酸二氢钾100克⑵、在大蒜入冬前,可用4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99%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能够预防大蒜叶枯病、疫病和根腐病的发生,还能提高大蒜的抗冻性,使大蒜幼苗平稳越冬,春季返苗快。
2、第二遍药配方:⑴、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毫升+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99%磷酸二氢钾100克⑵、当气温达到17度左右,大蒜进入返青期后,可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毫升+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99%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对叶面均匀喷施,可加快幼苗返青,促进生根,使茎杆粗壮,为大蒜的鳞茎膨大奠定基础。
3、第三遍药配方:⑴、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毫升+18%氯化·萘乙酸8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⑵、在大蒜鳞茎膨大期,华北地区以3月20日前后,西南地区3月上旬,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毫升+18%氯化·萘乙酸80毫升+99%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吡唑醚菌酯在水稻上治什么病 与三唑类复配效果好吗.doc

吡唑醚菌酯在水稻上治什么病与三唑类复配效果好吗吡唑醚菌酯在水稻上治什么病?吡唑醚菌酯与三唑类复配效果好吗?据悉,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纹枯病上的效果是相比其他杀菌剂要好,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吡唑醚菌酯的相关知识吧!
一、吡唑醚菌酯在水稻上治什么病
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纹枯病上的效果是相比其他杀菌剂要好,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纹枯病上效果是不错。
二、三唑类杀菌剂和吡唑醚菌酯效果好吗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是考虑成本以及广谱性的,有些药剂虽然效果好,但对于其他病害效果欠佳,这样就必须加入其他药剂才能进行全面防控,在成本上考虑是不合算的。
水稻主要病害是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吡唑醚菌酯对于纹枯病和稻瘟病效果都不错,三唑类例如戊唑醇等于稻曲病、纹枯病效果不错,建议在施药吡唑醚菌酯时,复配三唑类杀菌剂使用,这样效果全面,使用成本也不高。
吡唑醚菌酯使用手册大全(随时更新)

做为重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一,吡唑醚菌酯自从投放市场以来,杀菌谱广、靶标病菌多、免疫性强、提升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等这类杀菌剂的功能都能得到验证,并且得到大多数农户的认可。
1 吡唑醚菌酯,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1)粉剂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粉剂最大的问题。
(2)乳油原来是用的甲苯、二甲苯,但是国家现在不提倡登记乳油,就开始用微乳剂、水乳剂,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剂型,但是,有些产品必须得做成乳油。
(3)悬浮剂悬浮剂就比较先进了,悬浮剂工艺比较严格,加工的成本也很高,但是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出现分层。
2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有啥关系?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称为杀菌剂中的三兄弟,它们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
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1)独特的作用机理。
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
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区别:(1)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2)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特效。
(3)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
唑醚戊唑醇治什么病,可以和磷酸二氢钾混用吗

唑醚戊唑醇治什么病,可以和磷酸二氢钾混用吗唑醚戊唑醇可防治果树炭疽病、脂点黄斑病、褐斑病、叶斑病以及玉米丝黑穗病等病害。
唑醚戊唑醇是由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它具有保护、治疗、渗透传导等作用。
使用时要注意唑醚戊唑醇不可和碱性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但能和其它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每季施药最多施2次,其安全间隔期为28天。
一、唑醚戊唑醇治什么病1、唑醚戊唑醇可以防治果树炭疽病、脂点黄斑病、褐斑病、叶斑病,同时还能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等病害。
2、唑醚戊唑醇是由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制作而成的杀菌剂,它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等作用,唑醚戊唑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而表现出杀菌作用,它对于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保护、治疗和内吸作用。
3、唑醚戊唑醇不能和碱性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使用时可以和其它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唑醚戊唑醇对鱼类、大型溞等水生生物有毒,所以在施药时一定要避免对水源、鱼塘产生影响,使用时一定要远离水产养殖区、河塘等水体。
4、由于每种作物的安全期都不一样,所以在施药时一定要根据作物安全期选择适当时间,每季最多施药2次。
在施药后4小时内如果遇雨就要重喷,唑醚戊唑醇一定要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二、唑醚戊唑醇可以和磷酸二氢钾混用吗1、唑醚戊唑醇可以和磷酸二氢钾混用。
但在使用时一定要现配现用,而且还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就是将戊唑醇和磷酸二氢钾各自进行稀释,然后再进行混用。
2、唑醚戊唑醇还可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也更长。
如果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还具有一定抗倒伏和增产作用。
3、由于唑醚戊唑醇可以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所以它还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使作物根系变得更发达、使植株叶色变浓绿、有效分蘖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新型杀菌剂戊唑醇防治桑椹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

功 的 事例 。为 了验 证 其 防 治 效 果 , 尽 快 为 大 面 积 果桑 生 产 提 供 一 种 新 型 防治 药 剂 , 2 0 1 7年 春 季 果 桑 生产 中 , 我 们 在 临 潼 区 进 行 了 田 间药 效
试验 , 并 在 兴 平 市 和 千 阳县 的 果 桑 种 植 基 地 组 织 了小 面 积示 范推 广 。
作者简介 : 薛忠 民( 1 9 5 8 一) , 男, 农艺师 , 从 事 蚕桑 技 术 推广 工 作 。
・
试 验研究 ・
薛忠民等: 新型杀菌剂戊唑醇防治桑椹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
2 1
1 . 3 . 3 施 药 时 间 和 方 法
3 株桑树 , 作为调查样 株 , 挂 牌 。每 株 确 定 5根 枝条 , 标记 , 调查枝条长 、 桑 芽 数 和 桑椹 总 数 , 第
了理 想 的 防 治 效 果 。
关 键 词 叶 将 ( 1 0 吡唑 醚 菌酯+2 0 戊唑醇) 妆颜 ( 5 吡唑 醚 茵 酯+4 0 甲基硫 茵 灵 )
桑 椹 菌 核 病 田 间 防 治
桑椹 菌核病 ( s c l e r o t e d i s e a s e o f mu l b e r r y f r u i t ) 是危害果 桑 的一种 主要 真菌 病 害, 严 重
灵 与吡唑 醚 菌酯的复 配剂—— 妆 颜 4 5 S C 7 5 0倍 液 的 相 对 防 效 为 8 9 . 6 6 。 两种 新 型 农 药
制 剂 虽然 比喷 施“ 7 0 甲基 硫 茵灵 wP+8 0 代 森锰 锌 WP ” 1 0 0 0倍 液相 对 防效低 , 但都达到
发展 , 迫 切 需 要 建 立科 学合 理 的 防治 技 术 方 案 ,
炭疽病特效药配方组合

炭疽病特效药配方组合植物炭疽病属于常见病害之一,常危害作物的叶片和果实有时也危害茎秆,发病初期叶片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有些作物上表现出明显的轮纹状(比如辣椒炭疽病又叫“鱼眼病”),病斑上长出论文状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炭疽病严重时病斑中间易穿孔,可导致叶片干枯甚至落叶。
下面推荐常用炭疽病药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类杀菌剂,具有很好的渗透力,有效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达到抑制病原菌的萌发,并且具有促进氮肥的吸收,绿叶效果明显,同时促进叶片的光合营养能力。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里最安全,具有内吸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吡唑醚菌酯·代森联+苯醚甲环唑:保护加治疗,效果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溴菌腈+嘧菌酯:溴菌腈对炭疽病特效,具有内吸治疗效果,配上嘧菌酯保护性杀菌剂,可显著延长持效期。
咪鲜胺:对炭疽病效果显著,保护、治疗、内吸、传导。
可与嘧菌酯复配使用,增加药效延缓抗性。
戊唑醇:具有优秀的内吸传导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可过量使用,市场上常见的复配制剂有肟菌酯·戊唑醇,杀菌普广。
福硅唑: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强内吸和治疗效果性质与戊唑醇类似不可过量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熏蒸效果。
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具有非常优秀的保护效果,具有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可复配治疗效果好的药剂一起使用,代森锰锌市面上分为全鳌合和非全鳌合,安全性好的就用全鳌合。
福碇胺:超好的活性和内吸治疗传导效果,对炭疽病、疫病、猝倒病效果显著,苗期慎用以及要避开高温,以免出现药害。
更高端的药剂比如露娜森、健达等就不介绍了,大材小用性价比不高。
治疗炭疽病小技巧,可以配合含腐植酸、氨基酸叶面肥一起使用,提高作物的抗逆抗病能力,调节碳氮比是关键。
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复配杀菌剂在美国上市

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复配杀菌剂在美国上市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24(23)3
【摘要】近日,巴斯夫宣布,公司在美国推出了一款名为Aramax Intrinsic的创新杀菌剂,旨在为高尔夫球场提供更高效的病害管理解决方案。
这一新产品的问世,标志着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技术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Aramax Intrinsic杀菌剂结合了2种高效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和灭菌唑。
这种独特的组合赋予了产品强大的广谱控制能力,能够有效防治26种冷季和暖季草坪病害,包括雪腐病、巨斑病、褐斑病和币斑病等常见且难以控制的病害。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2.三唑酮与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不存在交互抗性
3.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槟榔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
4.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石榴干腐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5.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配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唑醚菌酯使用手册(珍藏版)

吡唑醚菌酯使用手册(珍藏版)作为重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一,吡唑醚菌酯自从投放市场以来,杀菌谱广、靶标病菌多、免疫性强、提升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等这类杀菌剂的功能都能得到验证,并且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
吡唑醚菌酯之所以能够受到行业关注,根本上说还是在于它优秀的应用表现。
但是再好的药,如果不会用,那就是浪费!今天给大家梳理了一下关于吡唑醚菌酯的使用问题:1、吡唑醚菌酯,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总体来说,各有各的不同。
(1)粉剂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粉剂常见的问题。
(2)乳油原来是用的甲苯、二甲苯,但是一般不提倡登记乳油,就开始用微乳剂、水乳剂,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剂型,但是,有些产品必须得做成乳油。
(3)悬浮剂悬浮剂较为先进,且工艺也比较严格,加工的成本高,但是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出现分层。
2、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有啥关系?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称为杀菌剂中的三兄弟,它们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
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1)独特的作用机理。
它们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
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区别:(1)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2)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特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即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
作用。吡唑醚菌酯除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对作物的生长也有
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改善作物的长势,提高免疫力,更好的防
御病害。由于吡唑醚菌酯独特的作用机理和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其他杀菌剂具抗性的病菌有效,故本剂在农药开发研究中有很
好的发展前景。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
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
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
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农药悬浮剂可分为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2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4类,其中水悬浮剂外观为不透明悬浮体,其分散相粒径通常为0.5~
5μm,比较理想的是1.0~3.0μm,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多相分散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增多及加工设备的改进,农药
水悬浮剂得到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具有深远前景和发展潜
力的农药新剂型,对环境友好,减少了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污染相
对较小,也成为代替可湿性粉剂的主要剂型之一。
结合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作用特点,两者复配可以更有效的防
治抗性病菌,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范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
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鉴于以上,本研究通过对润湿分
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消泡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
1试验部分
1.1原料及规格
原药:96%吡唑醚菌酯原药;98%戊唑醇原药;分散剂:硫酸盐类
FSG7,羧酸盐类D305,磷酸酯类CF20S,嵌段聚醚类D800、992、500LQ,
3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木质素类E500,润湿剂T-80、IP、W600等;消泡剂:有机硅类消泡
剂1404,WAF、磷酸酯类抑泡剂AD-14L;增稠剂:黄原胶、硅酸镁铝、
白炭黑;防腐剂:苯甲酸钠、卡松;防冻剂:乙二醇、尿素、丙三醇。
所用原药、助剂均为工业品,市购。
1.2主要加工设备
WSKZ-JB1永磁直流无刷立式砂磨机,BT-9300S激光粒度分布仪,
NDJ-1旋转粘度计,METTLERTOLEDO实验pH计,1100型高效液相色
谱仪。
1.3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配制方法
将原药、润湿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防腐剂、防冻剂和水按
照一定比例加入高速剪切乳化机中进行高速剪切并均质乳化,然后再
经过砂磨机研磨,直至98%以上悬浮颗粒径小于10μm,最后进入搅
拌机混合均匀,即制得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1.4配方筛选
根据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特点及类型要求,筛选各种润湿分散剂、
4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消泡剂、防腐剂、防冻剂等助剂,确定配方。
1.5产品性能测定方法
粒度的测定:采用BT-9300S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粒度分布情
况。
热贮稳定性:按照GB/T19136-2003的测定方法,将试样密闭放
置于(54+2)℃的恒温箱中贮存14d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对规定项
目进行测定。
冷贮稳定性:按照GB/T19137-2003的测定方法,先将试样在
(0+2)℃冰箱中放置1h,观察外观有无变化,然后继续在(0+2)℃
冰箱中贮存7d,测其理化指标。
pH值的测定方法:按NY/T1860.1-2010的测定方法,用pH计测
定悬浮剂的pH值。
粘度的测定方法:按NY/T1860.21-2010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悬浮率的测定:参照GB/T14825-2006悬浮率测定方法。
分解率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冷、热贮后的分解率。
5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2结果与分析
2.1分散剂的选择
根据悬浮剂加工理论,该产品对不同类型分散剂按一定比例组合
进行筛选,各类分散剂的用量见表1,研磨时间为2h。悬浮剂于(54+2)℃
热贮14d后,测定性能指标,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嵌段聚醚类分散剂与木质素类分散剂E500
组合使用时能够有效防止制剂热贮后膏化,但D800和992与E500配
合时制剂热贮后稍粘稠,而500LQ与E500配合时热贮后制剂粘度仍
合格,最终的分散剂组合确定为2%500LQ、3%E500。
2.2润湿剂的选择
根据悬浮剂加工理论,该产品对三种不同润湿剂进行筛选,润湿
剂的用量见表2,研磨时间为2h。悬浮剂于(54+2)℃热贮14d后,
测定性能指标,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三种润湿剂均能保证制剂热贮后的稳定性,
但综合润湿效果、粒径和起泡性,表现最佳的润湿剂为IP,最终确
6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定润湿剂为1%IP。
2.3增稠剂的选择
本产品选择了黄原胶、硅酸镁铝和白炭黑三种增稠剂组合的方式,
在各种增稠剂的用量上进行筛选,综合热贮14d后制剂有无絮凝现象
及析水,最终确定黄原胶的用量为0.12%,硅酸镁铝的用量为0.6%,
白炭黑的用量为0.6%。
2.4消泡劑的选择
对有机硅消泡剂1404、WAF和磷酸酯抑泡剂AD-14L进行初步筛
选。结果表明1404对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消泡效果最
好,用量为0.2%时,无絮凝现象,倾倒性合格。
2.5低温稳定性与热贮稳定性
制得的悬浮剂通过冷热贮后的粒径、分解率以及悬浮率见表3。
由表3可知,冷热贮后中粒径、分解率均有少量增大,悬浮率均
稍有降低,但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2.6产品技术指标的确定
7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试验得到的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4。
3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筛选不同类型的润湿分散剂和配比确定38%吡唑醚菌
酯·戊唑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7%吡唑醚菌酯原药、31%戊唑醇原药、
2%500LQ、3%E500、1%IP、0.12%黄原胶、0.6%硅酸镁铝、0.6%白炭黑、
4%乙二醇、0.2%消泡剂1404、0.2%柠檬酸,蒸馏水补足100%。该配
方经冷、热贮后,稳定性、倾倒性均合格,中粒径在1.5μm左右,
符合悬浮剂的粒径要求(0.5~5μm),粒子分布集中,各项指标均合
格。加工工艺为1.2mm锆珠质量为药剂质量的1.5倍,研磨时间为
2h。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悬浮剂配方选择合理,实验方法可
行,设备投资少,以水为基质,不使用有机溶剂,降低了对环境的污
染。此外,该悬浮剂使用吡唑醚菌酯原药和戊唑醇原药进行复配,有
效提高了防效,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用药成本且水悬浮剂以水
8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为基质,无易燃易爆危险,贮存和运输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该悬浮剂的增效机理、在田间药效是否增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