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测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测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测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2.课程类别

职业核心课

3.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4.适用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二、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山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欲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机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室企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分析技能训练、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并通过后续课程食品检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拓展创新等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各类食品成分分析、成分检验技术等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食品检验有关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精品文档

。 3欢迎下载

(二)具体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检验方案。

(2)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合理安排检验工作,正确配制试剂,熟练使用分析仪器,独立完成食品理化检验工作。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检验数据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检验数据,正确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1)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

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工作能力; (3)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热爱食品检验的职业情感; (4)具有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1)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能力

(4)能独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决策的能力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通过广泛的行业和企业调研,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分析和食品加工与生产、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销售与管理等有关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序化行动领域,归纳梳理学习情境,形成基于工作任务的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1.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全面跟踪企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组教师在工作之余,全面跟踪调查省内外各食品公司和餐饮公司,通过调研济南

稻香园公司等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员、本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营销和自主创业等岗位进行分析,根据这些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能够准确的制定各类食品加工生产方案、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全程监控并成功进行食品检测与销售。

2.依据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模块化教学

教学过程和内容的选择以突出技能培养和职业特色,根据职业资格证考核要求和企业需求,通过一个个训练项目来串联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完成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即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实际工作领域的程序和技术规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大项目、6个模块(见表1)。然后再对每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进行分割,对技能要求及操作方法进行分解,将其划分为若干的学习任务。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反复交叉,学生有新鲜感,而且感觉学到实在的技能,举一反三,满足学生对各类食品成分的分析与检验技术技能的掌握。

3.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

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学习领域(课程)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在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构建过程中,注重情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这三个结构性原则的平衡与互补,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

(二)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

4

精品文档

。 5欢迎下载

1 学习情境一

食品的物理检验法

任务一食品密度的测定

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二折射率的测定

食品折射率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2 学习情境二

食品一般成分的检验

任务一水分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二灰分的测定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三酸度的测定 食品中酸度的测定

完成任务 4 4 8 任务四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五糖的测定 食品中糖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4 6 任务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七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3 情境三食品

添加剂的检验

任务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甜味剂的测定 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二食品中防腐剂

的测定

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4 情境四食品

中限量元素的检验

任务一食品中铅、铁、钙的测定

食品中铅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任务二食品中砷的测定

食品中砷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5 情境五食品

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任务一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及黄曲霉素的测定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完成任务 2 2 4

6 机动

完成任务 2 总计

32

32

64

(三)学习情境描述(或者工作任务描述)

6

精品文档

。 7欢迎下载

2、能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

3、学会重量分析法

4、学会对样品的预处理

5、会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1、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

2、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2、掌握重量分析法

3、食品酸度测定

4、脂肪含量的测定

5、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6、维生素的测定

教学方法 讲述法、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任务工作单 考核与评价

1、滴定分析能力

2、测定结果计算能力

3、可疑数字取舍能力

4、工作态度

5、分析报告单的填写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具有查阅资料,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在食品行业企业2年以上实践经验

2、具备食品检测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3、能根据教法设计情境、根据设计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过程。

4、能正确处理、指导、总结与归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

学习情境3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学时数 8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气相色谱方法

8

精品文档

。 9欢迎下载

3、能利用滴定法测定食品中钙的含量

4、独立设计测定方案 学习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食品中铅的测定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食品中铁的测定 2、掌握铁、铅、钙的测定

3、食品中钙的测定

4、分光光度计法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条件

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任务工作单 考核与评价

1、常规相对密度测定能力

2、折光仪、旋光仪使用方法

3、查阅资料、分析信息能力

4、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工作态度

5、完成任务情况及效果

学生知识能力要求

有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具有查阅资料,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师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在食品行业企业2年以上实践经验

2、具备食品检测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3、能根据教法设计情境、根据设计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过程。

4、能正确处理、指导、总结与归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

学习情境5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学时数

4

学习目标

1、能利用色谱法测定农药的含量

2、能利用快速法测定农药残留

五、教学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作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传授知识与动手实践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学习情境与生产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形成“典型任务、任10

食品理化检验汇总

食品理化检验 加粗下划线的为老师上课要求掌握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查、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品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物理检测 比重: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1)比重瓶法: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 2)比重计法①酒精比重计:测定酒中酒精的含量(V/V); ②乳稠度计:测定牛乳的比重 ③锤度计:测定蔗糖的浓度(注:比重计法测定结果不如比重瓶法准确) 3.薄层色普法;将适当细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把试样点在薄板上,然后用溶剂展开 4. 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 (一)分析方法的建立 1、检测条件的优化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干扰试验 5、实际样品的测定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制程序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 (4.5.6.7为ppt上补充内容) 4.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要选吸附能力小的吸附剂,但展开剂的极性应选大的。 5.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6.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7.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tR-tM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8. 食品样品的采样原则:1)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9、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具有相同属性的食品样品的采集):袋装样品按 (袋数 /2 )^ 1/2进行抽样,采用四分法缩分 四分法 1)固体颗粒或粉体混匀后采用三层(上、中、下)五点(周围四点和中心)法采样 2)液体或半流体混匀后采样 3)组成不均匀固体食品采样 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 10.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 11.食品样品的保存应做到净、密、冷、快。 12.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除去非食用部分、除去机械杂质、均匀化处理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一)湿法消化法(wet digeation) : 1)原理: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 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 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 2)注意事项:消化试剂应纯净,器皿及用具应不含待分析成分;加玻璃珠防止暴沸,注意 不要产生大量泡沫;补加酸或其他氧化剂时,应待消化液冷却后再沿内壁缓缓加入 3)优点→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底,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缺点→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试剂 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较高。在消化初期,消化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泡沫,可能溢出消化瓶, 消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碳化,这些都易造成待测物的损失,所以需要细心操作。 (二)干灰化法(dry ashing) 1)原理: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 (每空4分,共100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2、GB5009上的准确称取是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 ±0.0001g。 3、采样应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和 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4、食品理化实验室个人防护设施主要包括护目镜,工作服,口罩, 手套。 二、选择题: 1、食品理化检验包括(ABC) A、快检筛查 B、定性 C、定量 2、法定计量单位包括(AC) A、mol/L B、% C、kg D meq 3、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DEFGH): A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B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C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D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E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F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G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H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4、掺伪或中毒样品采样应注意(B) A 代表性 B典型性 C普遍性 5、一般样品在检验后应保存(A)个月 A 一、 B 三、 C 六、D九 6、罐头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包装小于250克时,采样应 不少于(D)个 A 3、 B 6、 C 9 、D10 7、下列单位哪些是错误的写法?(AC) A mg/Kg、 B g/100g、 C PH 、 D mol/L 8、被测物质含量在<0.1mg/kg时回收率一般应在(D)范围内 A、95~105 B、90~110 C 80~110 D 60~120 9、需要强检的设备有(ABC) A高效液相色谱仪 B 分光光度法 C滴定管 D烧杯 10、定性检验方法的技术参数包括(ABCD)等 A适用范围 B原理 C选择性 D检测限 三、判断题: 1、食品理化检验的特点是样品组成单一,干扰小。(×)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检验项目

一、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1实验原理: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正比例,通过测定其折 光率而计算出其含量 2仪器与试剂:阿贝尔折光仪/果汁样品 3步骤: A使用(1)将棱镜和打开,用擦镜纸将镜面拭洁后,在镜面上滴少量待测液体,并使其铺满整 个镜面,关上棱镜。 (2)调节反射镜7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然后转动棱 镜使目镜出现半明半暗,分界线位于十字 线的交叉点,这时从放大镜2即可在标尺 上读出液体的折射率。 (3)如出现彩色光带,调节消色补偿器,使彩色光带 消失,明暗界面清晰。 (4)测完之后,打开棱镜并用丙酮洗净镜面,也可用 吸耳球吹干镜面,实验结束后,须使镜面 清洁外,尚需夹上两层擦镜纸才能扭紧两 棱镜的闭合螺丝,以防镜面受损。 B蒸馏水在棱镜上校准~~清洁~~过滤果汁液~棱镜上测折光率~~读数~记录==复测两次

4数据处理 二、味精谷氨酸钠的含量 1原理:谷氨酸钠结构分子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 ,具有光学活性,能是偏振光面旋转一定 角度,因此用旋光仪测其溶液旋光度,即可计算器含量 味精是由大豆蛋白、小麦面筋或其它含蛋白较多的物质中提炼的,也有用淀粉发酵制成。国家规定,商品名称为味精或味素的,其谷氨酸钠含量应在99%以上。 按规定,加盐味精产品的谷氨酸钠含量应不小于80%,食用盐添加量应小于20%,铁含 小于等于每千克10毫克;对于增鲜味精,则要求:谷氨酸钠含量不小于97%,增鲜剂呈 核苷酸二钠不小于1.5%,铁含量小于等于每千克5毫克等。普通味精 2仪器试剂: 旋光仪(精度0.01。)备有钠光灯(钠光谱D 线589.3nm )/分析天平;奥桑味精 ;盐酸溶液(1+1) 3步骤: 5g 味精于(20-30ml 水中溶解)、盐酸16ml 溶解后 移于500ml 容量瓶定容冷却至20度装液于1dm 的旋光管(不得有气泡)~测旋光度 (同时测管中试样夜温度,复测2次) 注意:主要是为了使维持溶液的PH ,使得谷氨酸钠完全电离,稳定谷氨酸钠! a a 4计算X= L*c*[25.16+/-0.047(20-t)] *100 = m*1 *[25.16+/-0.047(20-t)] *100 a=旋光度,L=管长度,C=1ml 试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单位为g/ml , 25.16=谷氨酸钠比旋度,单位为度,0.047=温度校正系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 记录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 1 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完整word版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和浓缩。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 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 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 4.在常压下于(恒重。 0000C C、2-4h D90、A.95C-100C-1054-6h C B、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食品理化检测 考试重点知识(整理版)

食品理化检测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按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审批权限可分为4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食品安全标、地方食品安全标、企业食品安全标 误差分类: ⒈系统误差: ⑴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 ⑵仪器误差:由仪器本身不够精确造成的误差。 ⑶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或蒸馏水不纯、含有待测物或干扰物导致的系统的误差。 ⑷操作误差:由于检测人员对检测操作不熟练或有不良的习惯,个人对终点颜色敏感性不同,对刻度读数不正确等引起的分析误差。 ⒉偶然误差 ⒊过失误差 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又称检样、取样、抽样),是为了进行检验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类 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类 ⒈检样: ⒉原始样品: ⒊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规定的方法经混合均匀,分出一部分做检验用,称为平均样品。从平均样品中分出三份:一份用于全部检验项目检验;一份用于对检样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做复检用,称为复检样品;一份作为保留样品,须封存保留一段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备有争议时再做检验,但易变质食品不作保存。 湿法分解样品,又称消化法,是通过加入液态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是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 感官分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甜、酸、苦、咸为基本味觉,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苦味比其他的味觉都敏感。 消杀现象:也称为味的掩蔽和变调现象。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出现时,一种造成另一种刺激的感觉丧失或发生根本变化的现象,如喝了浓食盐水后再喝普通水会感到甜。 感官分析实验室,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实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感官分析评价员分类:⒈评价员⒉优选评价员⒊专家评价员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标 准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1.2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1.3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食品理化检测岗位工作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理化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操作技术,适应岗位要求。 1.4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设计以样品中成分含量测定为线索,设置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酸度测定、脂肪测定、糖测定、蛋白质测定、维生素C测定、添加剂测定、金属离子测定、农药残留量测定等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合专业理论知识和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食品检测工作能力的目的。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都以检测操作方法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各项目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一般营养成分及添加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生产习惯,胜任理化检验检测岗位工作。 知识目标:熟悉食品理化检验的程序及相关标准;理解项目检验的原理,掌握操作要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独立操作的能力、正确处理

检验数据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拓展创新、团结协作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通过食品检验工技能考证检验学生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号 模块项目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和要求学时 一食品检测 的基本知 识 检验前期 准备 理化检测必 备的基础技 能和知识 了解理化检验检测任务和内容;熟悉理化检验检 测方法国家标准;掌握理化检测必备的基础技能 和知识。 2 二食品的物 理检验 比重测定 酒精、牛乳密 度的测定 掌握密度法、折光法的原理、检验方法、常见仪 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 处理方法。 2 比体积和 膨胀率 麦乳精比体 积、冰激凌膨 胀率的测定 了解比体积、膨胀率定义,熟悉测定方法。 三食品一般 成分的检 验 水分的测 定 乳粉、鲜肉、 饼干水分的 测定 熟悉食品中水分存在状态;掌握称量瓶、天平、 干燥器、干燥箱选择和使用;会样品的恒重;掌 握干燥法、蒸馏法测定水分的操作技能;能正确 填写原始记录并判定单项检验结果。 40 灰分的测 定 面粉、茶叶灰 分的测定 熟悉灰分测定的内容;会高温炉、坩埚使用方法; 掌握样品灼烧、灰化、恒重的操作技能;掌握总 灰分测定的操作技能;能正确填写原始记录并判 定单项检验结果。 酸度的测 定 果汁、酸奶、 食醋中酸度 的测定 熟悉食品中酸类物质存在的状态;掌握酸碱滴定 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会酸碱滴定;掌握总酸度测 定、pH计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能;能正确填写原 始记录并判定单项检验结果。 脂肪的测 定 午餐肉、鲜乳 脂肪含量的 测定 熟悉食品中脂肪存在状态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会 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掌握乙醚、 石油醚、乙醇等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会对 有机溶剂的提取、萃取、回流、回收及分离技术; 掌握索氏抽提法的检测技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 确的评价。 糖的测定 水果硬糖、蔬 菜中还原糖 的测定 了解碳水化合物、醛糖、酮糖、还原糖等概念和 相关知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操作;掌握样 品制备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会配制和标定标准葡 萄糖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能进行样品水解转 化的操作技能;掌握用直接法测定总糖的原理及 操作技能;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与撰写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乳饮料中蛋了解蛋白质、氨基酸、含氮量、蛋白质消化等概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适用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训 食品检验技术(实验) 食品检验技术实训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实验)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综合实训

目录 实验部分 实验一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 (1) 实验二面粉总灰分的测定 (3) 实验三果汁饮料中总酸及pH的测定 (5) 实验四牛乳中还原糖的测定 (8) 实验五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0) 实验六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中粗脂肪的含量 (12) 实验七牛奶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八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6) 实验九酸水解法测定火腿肠中脂肪含量 (19) 实验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21) 实验十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3) 实验十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含量 (24) 实验十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8) 实验十四果胶的提取 (33) 实验十五果胶的测定 (35)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使用技能训练(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提取物) (36) 实验十七银耳中SO2(漂白剂)的含量测定 (40) 选做实验 实验一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42) 实验二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含量 (43) 实验三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中游离蔗糖的测定 (45) 实验四白酒中甲醇的测定——品红亚硫酸比色法 (47) 实验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的维生素A (49) 实验六薄层层析法测定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 (51) 实验七纸层析法测定β-胡萝卜素 (53) 实验八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碘的含量 (55) 实训部分 模块一基本技能训练 (57) 实训一常用电器的使用技能 (57) 实训二常用的物理检验仪器使用技能训练 (60) 实训三酸度计和电动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技能 (68) 实训四索氏提取器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3) 实训五微量凯氏定氮仪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5) 实训六薄层板的制备技术和薄层分析的点样技术训练 (77) 模块二综合实训 (78) 实训一糕点产品的理化检测 (78) 实训二酱菜类产品的理化检测 (79) 实训三肉制品的理化检测 (80)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大全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 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 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 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 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 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 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 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包括: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 3.感官检查:①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②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③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④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4.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5.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容量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化学分析法是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1.食品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为:1.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 2.样品的预处理; 3.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测定; 4.检测结果的计算,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或统计分析; 5.按检验目的,报告检测结果。2.正确的采样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二是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3.固态食品的采集方法:“四分法”;液体及半固态食品的采集方法:“虹吸法”。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 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 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 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 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 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 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 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27.物理检验法:根据食品的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

食品理化检验

分享 令狐采学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资料作者:李媛媛 选择50*1' 名解5*4' 简答1*20' 问答1*10' 名词解释: 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 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 相对密度的测定: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理化检验技术(Food Quality Inspection)课程编号:5501007 学分:3 学分 学时:总学时52 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20 开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丛健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食品安全涉及原料生产、加工、储藏、流通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因素、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品、膳食结构化学物质污染生物性污染包装材料等对食品不安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为保证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通过学习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食品安全性及其控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广义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种学科。一般按照检测对象可分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本课程只限于研究食品营养成分和食品卫生有关成分的理化分析与检验原理及方法的,即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学。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的任务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检测。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类有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化和仪器分析等知识应用于食品生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食品科研的水平。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了解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重量法、容量法等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荧光光谱法、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具体运用。学习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了解几类食品卫生指标的分析检验。 三、教学内容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授课单位:食品工程系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马川兰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崔惠玲 1.课程概述 1.1适用对象 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食品专业群 1.2课程性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培养食品企业检验员、品控员等必需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毕业后在食品生产、流通、监督等不同的工作领域从事质量检验与监控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构建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技术、食品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后续课程有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定岗实习、毕业论文等。该课程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和支撑作用,横向又与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的鉴定相对接,所以说本课程内容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且与前后课程衔接得当。 1.3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组与行业专家合作,基于食品检验岗位任务分析,对食品中的一般成分、添加剂、矿物质、有害成分,提出检验方案、制定检验计划、实施检验过程,结果评价,分析完成食品检验工作应完成的能力要求,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同时从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设计课程。 1.4参考学时 100(理论课学时数:46 实践课学时数:52) 1.5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建立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分析检测基本技能,检验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另一方面能够将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生产现场检测;同时使学生食品质量监控检测达到高级食品检验工职业的技能要求,实现学生上岗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1)了解行业发展现状、食品检验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2)熟悉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与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考题汇总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2.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3.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4.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 5.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6.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 7.油脂的酸价(又叫酸值):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它是脂肪分解程度的标志。 8.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在酸性环境下与碘化钾作用时析出碘的克数。 9.TBA值:每千克样品中所含丙二醛的毫克数,即为硫代巴比妥酸值,简称TBA值。 10.盐析: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盐类物质,使溶质溶解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11.溶液浓度:溶液浓度通常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12.恒重:指在规定条件下,供试样品连续两次灼烧或干燥后称定的质量之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13.空白实验:空白实验系指不加样品,而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及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的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测限。 14、平行试验: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炉号等)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完全一致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仪器、试剂,以及试验人)进行试验,看其结果的一致性。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5

卫生系统理化检验专业模拟试题Ⅴ A题型 1.测定血中镉,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应选择 A、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B、第二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C、第三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D、第一激发态与第二激发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E、第一激发态与第三激发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正确答案:A 2.测定血中钠的浓度,应选择 A、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X射线衍射法 D、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E、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正确答案:D 3.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10%,该浓度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浓度是 A、1960mg/m3 B、510mg/m3 C、0.020mg/m3 D、1.96mg/m3。 E、百分浓度未注明是否在标准状况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A 4.通常根据被测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什么,以及所用的分析方法,选择采样方法 A、沸点 B、分子量 C、浓度 D、饱和蒸汽压 E、密度 正确答案:C 5.当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浓度较低,需要长时间采样时,可选择的采样方法是: A、塑料袋取样法 B、溶液吸收法 C、注射器取样法 D、固体吸附剂管采样法 E、真空采气瓶取样法 正确答案:D 6.以下哪个因素对固体吸附剂采样管的最大采样体积无影响? A、固体吸附剂的性质 B、采样流速 C、气温 D、气体的密度 E、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正确答案:D 7.用固体吸附剂管采样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多少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固体吸附剂管的最大采样体积? A、5% B、1% C、10% D、2%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检验项目资料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 检验项目

一、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1实验原理: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正比例,通过测定其折光率而计算出其含量 2仪器与试剂:阿贝尔折光仪/果汁样品 3步骤: A使用(1)将棱镜和打开,用擦镜纸将镜面拭洁后,在镜面上滴少量待测液体,并使其铺满整个镜面,关上棱镜。 (2)调节反射镜7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然后转动棱镜使目镜出现半明半 暗,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交叉点,这时从放大镜2即可在标尺上读 出液体的折射率。 (3)如出现彩色光带,调节消色补偿器,使彩色光带消失,明暗界面清晰。 (4)测完之后,打开棱镜并用丙酮洗净镜面,也可用吸耳球吹干镜面,实验 结束后,须使镜面清洁外,尚需夹上两层擦镜纸才能扭紧两棱镜的 闭合螺丝,以防镜面受损。 B蒸馏水在棱镜上校准~~清洁~~过滤果汁液~棱镜上测折光率~~读数~记录==复测两次 4数据处理 5注意:果汁样品需要过滤,防止果汁沉淀物影响检测结果;做温度校准.

二、味精谷氨酸钠的含量 1原理:谷氨酸钠结构分子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 ,具有光学活性,能是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因此用旋光仪测其溶液旋光度,即可计算器含量 味精是由大豆蛋白、小麦面筋或其它含蛋白较多的物质中提炼的,也有用淀粉发酵制成。国家规定,商品名称为味精或味素的,其谷氨酸钠含量应在99%以上。 按规定,加盐味精产品的谷氨酸钠含量应不小于80%,食用盐添加量应小于20%,铁含 小于等于每千克10毫克;对于增鲜味精,则要求:谷氨酸钠含量不小于97%,增鲜剂呈 核苷酸二钠不小于1.5%,铁含量小于等于每千克5毫克等。普通味精 2仪器试剂: 旋光仪(精度0.01。)备有钠光灯(钠光谱D线589.3nm)/分析天平; 奥桑味精;盐酸溶液(1+1) 3步骤: 5g味精于(20-30ml水中溶解)、盐酸16ml溶解后移于500ml容量瓶定容冷却至20度装液于1dm的旋光管(不得有气泡)~测旋光度 (同时测管中试样夜温度,复测2次) 注意:主要是为了使维持溶液的PH,使得谷氨酸钠完全电离,稳定谷氨酸钠! a a 4计算X= L*c*[25.16+/-0.047(20-t)] *100 = m*1 *[25.16+/-0.047(20-t)] *100 a=旋光度,L=管长度,C=1ml试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单位为g/ml,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 选择题 1、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是(C)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 C卡尔?费休法D减压蒸馏法 2、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及对热稳定的食品其水分测定适宜的方法是(A)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C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 3、哪类样品在干燥之前,应加入精制海砂(C) A固体样品 B液体样品 C浓稠态样品D气态样品 4、减压干燥常用的称量皿是(B) A玻璃称量皿 B铝质称量皿 C 表面皿 D 不锈钢称量皿 5、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A) A 95~105℃ B 120~130℃ D 500~600℃ D 300~400℃ 6、确定常压干燥法的时间的方法是(A) A干燥到恒重 B 规定干燥一定时间 C 95~105度干燥3~4小时 D 95~105度干燥约1小时 7、水分测定中干燥到恒重的标准是( A )7 A 1~3mg B1~3g C1~3ug D 两次重量相等 8、测定蜂蜜中水分含量的恰当方法是( B )8 A常压干燥B减压干燥 C 二者均不合适 D二者均可 9、下列那种样品应该用蒸馏法测定水分(D)9 A面粉C味精 C麦乳精D香料 10、样品烘干后,正确的操作是( C )10 A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室内冷却后称重 B 在烘箱内自然冷却后称重 C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D 迅速从烘箱中取出称重 11、蒸馏法测定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A )11 A甲苯、二甲苯 B乙醚、石油醚 C氯仿、乙醇 D四氯化碳、乙醚 12、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A )A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 B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 C可确定干燥情况 D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 13、可直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的样品是( A)13 A乳粉 B果汁C糖浆D酱油 14、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 D )14 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C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D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15、耐碱性好的灰化容器是( D )15

食品理化检测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2.课程类别 职业核心课 3.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4.适用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二、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山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欲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机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理化检验室企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分析技能训练、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并通过后续课程食品检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拓展创新等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各类食品成分分析、成分检验技术等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食品检验有关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