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特点

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2)对反应A(g)+B(g)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3)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静止了,不再发生反应了。( )

(4)对于反应A(g)+B(g)2C(g)+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5)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当该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6)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1.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2NO2(g)2NO(g)+O2(g)(乙)H2(g)+I2(g)2HI(g)

现有下列情况: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②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③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④浓度之比等

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⑤百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⑨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⑩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考向二 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

3.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 2+O 22SO 3中,充入由18O 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

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 )

A .多余的氧气中

B .生成的三氧化硫中

C .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 .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

4.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 2(g)+O 2(g)2SO 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 2、O 2、SO 3浓度分别为0.2 mol/L 、0.1 mol/L 、0.2 mol/L ,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

A .SO 2为0.4 mol/L

B .SO 2为0.25 mol/L

C .SO 2、SO 3均为0.15 mol/L

D .SO 2为0.24 mol/L ,SO 3为0.14 mol/L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如下所示: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v 正>v 逆,平衡向移动;v 正=v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移动;

v 正

3.图解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化学平衡移动中的特殊情况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2)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3)充入惰性气体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之一,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小题热身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速率一定改变。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2)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

(3)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加快。( )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5)往平衡体系FeCl 3+3KSCN Fe(SCN)3+3KCl 中加入KCl 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 )

(6)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 )

(7)C(s)+CO 2(g)2CO(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 (CO 2)和CO 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8)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 X(g)+n Y(s)p Z(g) ΔH <0,达到化学平衡后,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 选择控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措施

1.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做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 2O(g)

CO 2(g)+H 2(g) Δ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 .增大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 的浓度

D .更换催化剂

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 2、O 2、SO 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增大O 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 ·mol -1,在

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速率的变化回答采取的措施。

t 1________;t 2________;t 3________;t 4________。

考向二 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移动结果的判断

4.将等物质的量的N 2、H 2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N 2(g)+3H 2(g)2NH 3(g) ΔH <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

5.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甲:A(g)+B(g)C(g) ΔH <0乙:A(s)+B(g)C(g) ΔH <0

丙:A(g)+B(g)2C(g) ΔH >0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升温,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此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均比原来________(填“高”或“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加压,使体系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 ①平衡移动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②设压缩之前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压缩后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则p 甲与p ′甲,p 乙与p ′乙,p 丙与p ′丙的关系分别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6.对于以下三个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进行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 5(g)PCl 3(g)+Cl 2(g)

再充入PCl 5(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 5(g)的转化率__________,PCl 5(g)的百分含量________。

(2)2HI(g)I 2(g)+H 2(g)

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 的分解率________,HI 的百分含量________。

(3)2NO 2(g)N 2O 4(g)

再充入NO 2(g),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 2(g)的转化率________,NO 2(g)的百分含量______。

考点三等效平衡

1.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相同。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等效平衡的判断

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D(g) ΔH=-Q1kJ/mol(Q1>0),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

2.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互为等效平衡的是________。

3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互为等效平衡的是________。

考向二 等效平衡的应用

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 、B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2 mol 和4 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课时作业

1.勒夏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NO 2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对2HI(g)H 2(g)+I 2(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

C .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氧化

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c N 2O 4 c NO 2

3.一定温度下,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平衡:2SO 2(g)+O 2(g)2SO 3(g) ΔH <0减小压强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衡常数不变

B .n (O 2)增大

C .SO 2的体积分数增大

D .c (SO 2)增大

4.COCl 2(g)CO(g)+Cl 2(g) ΔH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5.α1和α2分别为A 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 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α1、α2均减小

B .α1、α2均增大

C .α1减小,α2增大

D .α1增大,α2减小

6.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

c 3(均不为0,单位mol ·L -1),当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 ·L -1、0.3 mol ·L

-1、0.08 mol ·L -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c 1∶c 2=1∶3

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

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7.I 2在KI 溶液中存在平衡I 2(aq)+I -(aq)I -3(aq),某I 2、KI 混合溶液中,c (I -3)与温

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I

2(aq)+I -(aq)I -3(aq) ΔH <0

B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b 时I 2的转化率更高

C .若T 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v 逆

D .温度为T 1℃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8.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O 4,建立了平衡N 2O 4(g)

2NO 2(g),测知N 2O 4的转化率为a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1 mol N 2O 4,

待重新建立新平衡时N 2O 4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a >b

C .a =b

D .无法确定

9.在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 (NO)随时间的

(1)升高温度,NO 的浓度增大,则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如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 2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v (NO 2)=2v (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

10.固定和利用CO 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 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49.0 kJ ·mol -1某实验将6 mol CO 2和8 mol H 2充入一容积

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

示(图中字母后数对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在下列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序

号)。

a .0~1 min

b .1~3 min

c .3~8 min

d .8~11 min

(2)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3)下列表述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 .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5.对平衡CO 2(g)CO2(aq) △H=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着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 mol·L-1增大到0.19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 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能力提升] 9.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 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m+nq C.x点的混合物中v正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电解 2H2↑+O2↑为可逆反应( ) 点燃 (2)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 (4)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2SO3(g) ΔH=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 加热 -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0 mol,转化率 100%,反应放出的热量Q kJ。 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mol·L-1、mol·L-1、mol·L-1,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 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达到平衡时,有amol A消耗的同时有b mol B生成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化学平衡状态及移动-(讲义和答案)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概念): ★注意 1.两同 2.转化率 3. 用“”表示。 2.常见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_______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标志:①v正__v逆;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____。 ⑵特点 思考3.对可逆反应N2+3H22NH3,若某一时刻,v正(N2)=v逆(NH3)。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举例反应m A(g)+n B(g) p C(g)+q D(g)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 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 均指v(正) 不一定平衡v(A)∶v(B)∶v(C)∶v(D)=m∶n∶p∶q,v(正)不 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消耗q mol D 平衡 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总压强或总体积或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压强m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颜色当体系的颜色(反应物或生成物均有颜色)不再变 化时 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M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 体系的密度反应物、生成物全为气体,定容时,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m+n≠p+q,恒温恒压,气体密度一定时平衡 练习 1.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I2(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 键断裂③百分含量w(HI)=w(I2)④反应速率v(H2)=v(I2)=1 2 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3.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1)导学案

V 正 V 逆 V 逆 V 正 V ′正 V ′逆 第三节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 2、认识化学平衡图像,并利用图像规律解决化学平衡的问题 重点、难点:利用图像规律解决化学平衡的问题 【复习回顾】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进行,同时又能向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和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平衡状态的特征(用五个字概括):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思考交流 (1)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是。 (2)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速率判断: ①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v (逆):平衡向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v (逆):平衡向移动; ③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 1、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实验2—5] 方程式:Cr 2O 72-+H 2O 2 CrO 42-+2H + (橙色) (黄色) [实验2—6] 方程式:FeCl 3 + 3KSCN Fe(SCN)3 + 3KCl (浅黄色) (无色) (血红色)(无色) 填写课本上表格,并判断上述化学平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 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移动。 2、用v-t 图表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v v 例: 0 t 0t ①旧的化学平衡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后新的化学平衡的移动 3.探究浓度影响化学平衡的图像 浓度的变化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少生成物浓度 速率变化 v (正)首先增大 v (逆)随后增大 且v'(正)>v'(逆) 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第三节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图像

化学平衡移动及图像练习题 题组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A.棕红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2.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 3.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 A(?)+b B(?)c C(g)+d D(?)。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1.5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_____;b_____;c______;d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在注射器内吸入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将出口处封闭,若向内突然推进活塞,会发现筒内气体颜色立即变__ __,然后又慢慢变____;若向外突然拉动活塞,会发现筒内气体颜色立即变_____,然后又慢慢变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 。在突然推拉的短暂时间内气体颜色的突然变化是因为气体的变化所致。题组二化学平衡图像 类型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5.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 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内用A的浓度变化和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6.今有反应X(g)+Y(g )2Z(g)(正反应放热),右图表示该反应在t1 时达到平衡,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则下图中的t2时 改变的条件是 A.升高温度或降低Y的浓度B.加入催化剂或增大X的浓度 C.降低温度或增大Y的浓度D.缩小体积或降低X的浓度 类型2.速率—时间图象 7.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 所示,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8.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为使正逆反应速率符合右图,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N2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大NH3的浓度 9.可逆反应aX(g)+bY(g )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类型3. 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10.符合该图的反应为 A.N2O3(g)NO2(g)+NO(g) B.3NO2(g)+H2O(l )2HNO3(l)+NO(g) C.4NH3(g)+5O2(g)4NO(g)+6H2O(g) D.CO2(g)+C(s)2CO(g) 11.图中C%表示某反应物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v表示反应速率,p表示压强,t表示反应时间。图Ⅰ为温度一定时压强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图Ⅱ为压强一定 时,在不同时间C%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同时符合以下两个图像 的反应是 A.4NH3(g)+5O2(g)4NO(g)+6H2O(g);ΔH<0 B.N2O3(g)NO2(g)+NO(g);ΔH> Z X 时间 浓度 O t1t2t2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第2课时-学生版

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目标导航]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会根据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2.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3.会分析浓度、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 议一议 1.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化学平衡之所以发生移动,本质原因是外界条件的变化引起了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而不再相等。 2.怎样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答案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和v逆都发生变化,如果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不移动。 二、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1)针对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可逆反应而言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

改变压强平衡移动方向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议一议 对于反应H2(g)+I2(g)2HI(g)改变压强平衡如何移动?并说明平衡移动原因。 答案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因为当加压时体积缩小,反应物、生成物浓度都增大,且变化程度相同。v正、v逆增加且变化程度相同。v正与v逆始终相等,故不发生移动;减压时与之相同。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 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 原理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黄色变为橙色橙色变为黄色 实验结论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aOH溶液使c(H+)变小,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 3 - 衡: 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 (1)若滴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溶液红色________。 (2)若滴加1 mol·L-1 KSCN溶液4滴,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溶液红色________。 (3)若滴加0.01 mol·L-1 NaOH溶液4滴,则产生________(填颜色)沉淀,c(Fe3+)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溶液红色________。 (4)若加入少量KCl固体,则平衡________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经典基础题] 题组1勒夏特列原理的广泛应用 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500 ℃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答案 D 解析A、B两项,改变条件平衡均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越低,NH3%越高,采取500 ℃,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问题;D项,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答案 B 解析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题组2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A项中,若反应物是固体,增加其用量对平衡移动无影响;B项中,若气体体积反应前后相等,或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都不会移动;D项,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4.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无答案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温度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2. 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 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 产中的应用。 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 实验探究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1) 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 ______ ,平衡移动方向是向 (2) 图②表示的温度变化是 ______ ,平衡移动方向是向 (3) 正反应是 _____ 反应,逆反应是 _______ 反应。 知识总结: (1) 升温,v 放、v 吸均增大,但v 吸增大程度大;降温, 吸均减小,但v 吸减小程度大。 (2)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 _____ 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 ______ 方向移动。 方向。 方向。 v 放、V [例 1】 反应 A(g) + 3B(g) =2C(g) △ H< 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 F 列叙述中正确的 已知反应:nA(g) + n B(g) =pC(g) 讨n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左移动 题点】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例2 取五等份NQ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 容积相同的恒容密 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Q(g) = N2O(g) △ Hv 0。反应相 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Q 的体积分数,并作出其随反应 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 是() 考点】催化剂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题点】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加入催化剂可以大大地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反应所需 ___________ ,从而提高活化分子 _____ 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由于催化剂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 _ 响。 2. 图像分析 对于N 2+ 3H=2NH 反应,NH 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其中m 表示 _____ 情况,n 表示 _________ 情况。 知识总结: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 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 需的时间。 [例 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 X(g) + b Y(g) =cZ(g)在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 t o 时刻改变某一 外界变化,化学反应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a + b =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 若a + b =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 若a + b z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 若a + b z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考点】催化剂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题点】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综合 【例4】如图所示,表示反应 N(g) + 3f(g) =2NH(g) △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