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生物学理论

第二节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学理论

一、生物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生物学的治疗

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

一、生物学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基因与异常行为

(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

(一)基因与异常行为

体貌特征、个性特征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

(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血清素的学名为5-羟色胺(5-HT)

5-羟色胺系统负责调节行为、情绪以及思维过程。

5-羟色胺活动水平过低会减少对行为的抑制,导致不安定、冲动、对环境的过激反应,以及易激惹、自杀、冲动性暴食及过度性行为等。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GABA)可减少突触后活动,从而抑制一些行为和情绪;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缓解焦虑。

它还可缓解身体的警觉状态和情绪反应。如,它能减少愤怒、敌意和攻击性,甚至降低某些正性的情绪状态。

去甲肾上腺素

研究已在中枢神经系统找到多个去甲肾上腺素(NE)环路。这一系统从总体上调节特定的行为倾向,而非直接涉及某种行为方式和心理障碍。

有些环路负责控制基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

有些环路影响应激反应,即突然身处极度危险情境时的反应。

有研究者猜测,NE可能与恐惧状态有关。多巴胺(DA)

多巴胺(DA)是一种儿茶酚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但如何影响精神分裂症尚无定论。

DA像一个开关,能开启各种可能与特定的行为方式有关的脑环路。只有此开关打开,其他的神经递质才有机会抑制或促进情绪或行为。DA环路与-5羟色胺环路在许多点上是融合和交错的,互相维持平衡。

二、生物学的治疗

药物治疗

电休克疗法

精神外科学

药物治疗

原理:药物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了情绪和思维过程。

适应症:焦虑、抑郁、双相障碍和抗精神病。

局限:剂量持续上升,药物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药物成瘾等。

电休克疗法

原理:将两个电极附在患者的前额,以65至140伏的电流快速通过脑部,以引起脑部痉挛,整个过程持续几分钟。

适应症:抑郁症,网瘾,精神分裂症。

局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记忆缺损等。

精神外科学

原理:通过对患者进行脑部切除手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癫痫病,脑瘤等。

局限:手术后果的不可逆性。

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

将异常行为归结为机体上的原因,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

从生物学角度对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探讨和揭示,促进了很多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药物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让人们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对生物学治疗方法的过分强调,可能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生物学理论的很多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很多生物学治疗方法副作用明显。

第二节心理学理论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三、行为主义

四、认知理论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其他心理动力学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三)心理动力的治疗

(四)心理动力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1、人格结构

2、焦虑及防御机制

3、性心理发展阶段

1、人格结构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由三种力量组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正常人格心理动力平均地投射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上;

变态人格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或良知。

2、焦虑及防御机制

自我经常受到本我、超我和现实的压力,如果难以忍受就会产生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为了维护自身,自我就发展了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机能,用各种手段去防范危险,减少焦虑,这就是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有三种:现实的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道德焦虑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替代否认升华

压抑

压抑是改变心理现实的最基本的手段。它使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不想要的想法或被禁止的欲望驱逐出头脑,以免唤起羞耻、愧疚、自我贬损的记忆。

事件会在正常的幻想与梦、动机性遗忘、催眠状态下以及多种变态的心理条件下表现出来。

投射

投射是把自己否认的以及压抑的情感和体验归因于他人。

替代

当使用替代策略时,个体通过用更纯洁、更没有危险性的目的取代真实目的,来重新制定出他的情绪目标。

否认

如果说压抑消除了痛苦的内部事实,那么否认则会消除痛苦的外部事实。

否认通常发生在当我们的安全感和被爱感受到威胁时。

升华

升华是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爱、工作、利他主义甚至幽默,都是将原始的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转移的过程。

采用升华、利他主义、期望和幽默等这些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人,比没有采取这些防御机制的人,身体上更健康,更易于成功以及抵抗精神疾病。

3、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假定个体一出生就有性欲,并会在一生中经历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很少有人能够非常顺利地从第一个阶段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固着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

倒退

个体在过程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受挫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二)其他心理动力学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最有影响的有四个人物:

安娜·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阿德勒

埃里克森

安娜·弗洛伊德

研究方向:研究自我防御反应以何种方式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并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位倡导者。

主要观点:个体缓慢积累着适应能力、现实测验技能和防御技能。当自我的力量不足以延迟并控制冲动、或不足以统帅防御机制以应对强烈的内部冲突时,异常行为就会产生。

荣格

研究方向:集体无意识。

主要观点:集体无意识是对几千年来社会和文化智慧的累积,存储在个人的记忆中,并世代流传下来。荣格还强调一些持久的人格品质,如内倾性格(害羞和孤僻的倾向)和外倾性格(友好和交际的倾向)。

阿德勒

研究方向:自卑感和对自尊的寻求,创造了术语“自卑情结”。

主要观点: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积极的,并且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强烈的驱力。人们通过排除内、外部成长中的障碍得到改善和提高。

埃里克森

研究方向: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个体全程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详细描述了人在一生的八个特定阶段中伴随的危机和冲突。

后弗洛伊德主义对经典精神分析的修正

由强调本我转向自我,由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由强调性驱力的力比多,转向重视个人现实与社会关系

有注重童年期的精神创伤,转向当事人的现状和进行中的发展(三)心理动力的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的许多技术都是通过宣泄和领悟来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冲突的本质。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技术:

1、自由联想

2、梦的解析

3、对日常生活中失误行为的分析

4、催眠

(四)心理动力理论的评价

在消除心理障碍的神秘性和超自然解释、确立心因性理论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心身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和深层次心理疗法;

对现代心理学和西方文化产生广泛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问题的概念。

很难直接证明理论的成立与否;

许多理论带有明显的文化偏见和泛性论色彩;

对心理现象作出还原论和决定论的解释,将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简单归结为低级的生物物理运动,在人性问题上持悲观看法。

二、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罗杰斯、马斯洛、罗洛·梅

(一)人本主义基本思想及治疗

(二)评价

(一)人本主义基本思想

1、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提出心理学研究健康人,即自我实现人的观点。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的关键词;

它假设只要有成长的空间,个体在所有功能领域都能发挥最高潜力。不可避免地,生活中存在一些条件会阻碍我们追求自我实现。既然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健康的,大部分阻碍来源于个体之外。艰难的生活条件或人际经验可能会使个体背离原本真正的自己。

2、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从治疗的角度讲,罗杰斯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

罗杰斯创造了来访者中心治疗,后来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来访者中心治疗

治疗师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并尽可能少做解释。

它重点强调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个体一个发展的机会,主张通过自我治疗解放自己。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

3、存在主义治疗

存在主义的人性观: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由不断的再创造着自己。人类是处於一种持续转换、凝聚、演进及成形的状态。

罗洛·梅认为治疗师应当完全肯定来访者,站在他的角度看待他,将他的潜能发挥出来。

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强调很多其他理论忽视的心理生活内容如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等;人本-存在主义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

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主要的批评集中在科学性上:

研究的问题过于抽象,通常使用逻辑、内省的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很少得到实验的检验和支持。

三、行为主义理论

(一)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一)行为主义如

何解释异常行为三个假设:

环境决定论,实验化,乐观主义。

三种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三个假设

环境决定论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环境的产物,都是从过去的经验习得的。

实验化

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行为,进而改变行为。

乐观主义

个体是环境的产物,而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是可以改变的。三类假设直接

应用于异常行为

首先,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过去的经验习得的;

其次,我们能从实验中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异常行为;最后,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那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会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

三种学习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

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行为,然后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或观察学习的原理,让患者建立更适当的行为来代替那些问题行为。

常用方法:

系统脱敏法:在系统的程序下,运用“对抗条件”的原理,从轻到重地、逐步地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多用于治疗恐惧症。消退:通过撤销行为强化物来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

塑造:对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给予强化。

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观点简单易懂;

方法具有操作性;

效果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检验;

行为疗法的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

行为疗法在特殊恐惧症、社交技能缺乏、智能障碍以及其他问题上都有不错的疗效。

称为“残缺”的“非人性”的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把人和动物看成一回事;

行为疗法复发率高。

四、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认知的治疗

(三)认知理论的评价

(一)认知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认知取向的治疗师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消除。

不合理信念看做是导致个体心理障碍的原因。

1、艾利斯总结的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要求

习惯于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必须”、“应该”

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思维方式。

糟糕至极

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容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

2、贝克总结的不合理信念

非此即彼

用两分法看待事物而不是看做一个连续体,如“没有全面成功就意味着失败”。

灾难化

消极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他的可能结局。

贴标签

给自己或别人贴上固定的标签,如“我很没用”、“他一无是处”。度人之心

坚信自己懂得别人的心思,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如“他一定认为我是无能的”。

(二)认知的治疗

基本观点:

心理事件(预期、信念、记忆、解释)会导致行为,如果心理事件发生了变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治疗原则

认知取向的治疗师会从失调的心理事件中寻找心理障碍的原因或病理基础,然后加以改变。

具体方式

1.改变效能预期;

2.改变消极评价;

3.改变归因;

4.长期信念的改变

治疗师的策略

1 .做一个直率的反驳者,驳斥患者那些不合理信念和自我挫败的想法;

2 .鼓励、劝说、引导患者对自己那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反驳。

(三)认知理论的评价

容易被患者理解和接受,从而使治疗变得更容易和顺畅。

通常在短期内就能见效。

认知理论家的观点和假设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这使人们相信它的科学性。

认知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展示了它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理障碍患者身上各种不适当的认知模式,究竟是心理障碍的原因还是结果?

在解释人的功能时,把人仅仅看成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总和是不全面的。

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四、系统整合的观点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三)社会条件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一)家庭结构和沟通——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

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二)社会网络和支持

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三)社会条件

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四)社会标签和角色

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患者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周围人便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待他,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

(一)团体治疗

(二)家庭治疗

(三)夫妻治疗

(四)社区治疗

一般有三种形式的预防:

初期预防:努力改变社区对心理障碍患者的态度和政策。它的目标是让人们一起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心理障碍,使其不致变得更严重。

第三期预防:对中度或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发展成长期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它考虑了家庭、社会以及社会问题对个体心理异常的影响,是对其他变态心理理论的一大补充。

人们经常会发现,临床和社会标签确实很明显地影响了个体功能的异常。

社会文化治疗有时是在传统治疗失效时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能够找出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与某种特殊心理障碍有关系,却难以确立它们有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理论对个体的心理异常的治疗需要以其他理论为指导。

四、系统整合的观点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倾向于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异常行为的原因,有时候称这种取向为生物—心理—社会理论,这是一种系统整合的观点。

异常是源自遗传的、生理的、发展的、情绪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本章回顾

第一节生物学理论

第二节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

作业:

论述各理论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理论各自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何评价?

.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 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 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 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 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 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解决方法驱魔术——采取一些仪式劝诱邪灵离开受害人的身体。环钻术——在颅骨上挖洞、取出颅骨碎片或血块。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盖伦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体液说:脑部的病变是异常行为的根源。人脑的正常运转与四种体液有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环境说: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对心理障碍的作用。 解决方法 1、改变潜在的生理病态现象。2、可将患者与家人隔离或让他搬离原来的住所。 三、中世纪代表人物教会、教士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1、鬼神论:善与恶或神与魔之间的冲突。凡是异常的行为,都被看做是魔鬼附体的结果。 2、科学家和医生坚持从医学上去解释和治疗心理障碍,但影响微弱。 解决方法驱魔术——吟诵、恳求或祈祷使邪灵离开受害者,或饮下圣水和苦水驱赶邪灵,甚至采用挨饿、鞭打和浸入沸水等极端方式来驱魔。 四、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约翰·韦尔,德国医生和天文学家,心理病理学现代研究创始者菲 利普·皮里尔,筹建大型精神病院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病而已,心灵像身体一样,也会患病。 解决方法1.道德治疗运动的:神庙致力于用人道和爱来治疗有精神病的人。2.医院和修道院变成精神病医院。 五、20世纪早期代表人物埃米尔·克雷佩林安东·梅斯梅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1、体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2、心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的。解决方法生物医学:药物的作用。催眠术。 六、目前的趋势 新型精神药物药物通过影响脑部,从而减轻心理障碍的症状,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门诊诊断严重行为问题患者的主要形式,这些患者即使需要住院,也只是短期的。 私人心理治疗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出现,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人本—存在以及社会文化的观点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变态心理学思想 1、重视致病的心理因素,认为在强烈、持久的情绪波动下可以引起躯体疾病。 2、《黄帝内经》:根据阴阳归类的法则,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什么就是变态心理学 (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与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就是异常进行分类与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就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与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与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就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与预防,它也就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与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与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重轻 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 部分丧失 人格改变明显部分 自知力没有有 主动求治不会会 心理异常就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与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 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就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就是有机联系的。 再次: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瞧,心理异常就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与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 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就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就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

变态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变态心理学习题几答案 1、CCMD-3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哪几种?按CCMD-3各种临床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 准是什么? 按照CCMD-3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和未定型分裂症五种。(5分) 偏执型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常见。(1分) 青春型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1分) 紧张型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1分) 单纯型分裂症诊断标准: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症状为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1分) 未定型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不符合上述几种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混合形式。(1分) 2、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中,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应如何进行?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行为治疗应注重建立、培养病人有利的、适应性的行为方式,尽可能的避免再次出现冲突的情形(5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以认知方向为主),认清病人(也包括家属的)不利的反应和行为方式,并给予治疗性矫正,目的是尽可能避免产生新的冲突或问题,减少病情复发的概率(5分)。 3、自杀的预测与预防分别有哪些? 自杀的预测:(5分,每点各1分) (1)诊断为抑郁症、(2)直接或间接暗示过自杀意念、(3)行为突然反常、(4)反复自杀未遂与自伤行为、(5)有准备自杀的表现,如购置可用于自杀的药品、农药,察看僻静地点等。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一、生物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①基因能够对行为,包括异常行为产生影响; ②无法定位哪一种特殊基因引起哪一种心理障碍; ③大多数时候,某种特殊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并非由单一的基因造成,而是许多基因共同造成。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 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最早是Rapport等人(1941)从血清中分离出来。它是人体

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 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伽马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每日补充微量的伽玛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 ③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循环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④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3、生物学的治疗 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心理学家面对患者会了解:家族史、病程、行为产生是否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主要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外科学。 药物:抗焦虑药(安定diazepam和阿普唑仑alprozolam);抗抑郁药(三氮烷fluoxetine 和舍曲林联sertraline);抗双向障碍药物(锂盐lithium);抗精神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 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 4、评价 促进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但过分强调,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很多证据不可靠。 5、克雷佩林 E.Kreapelin 【德】 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认为遗传在精神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1、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2、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①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 ②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以性本能为主。遵循快乐原则。动力是“力比多”的性能量。 自我(ego):代表理性,帮助本我通过可接受的方式达到满足的目的。力量来源于本我。 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很多策略,称自我防御机制。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变态心理学试题

三、智力障碍 名词解释 1. 智力 2. 智力障碍 3. 智力迟滞 4. 痴呆 5. 唐氏综合症 单选题 1. 现在一般认为治理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其中( )是智力 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2. ( )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 A 认知障碍 B 智力迟滞 C 性行为障碍 D人格障碍 3.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 )。 A 痴呆 B 智力迟滞 C 白痴 D 智力障碍 4. ( )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记忆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力 5. 智商在35—49之间者,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是属于( )智力迟滞。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6.智商在20—34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是属于()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7. 现在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就有三千多种,其中凡是与( )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A 运动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周围神经系统 8. 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唐氏综合症 B 呆小症 C 先天性畸形 D 苯丙酮酸尿症 9. ( )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A 智力障碍 B白痴 C 痴呆 D 智力迟滞 10.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滞众人苏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是属于()智力迟滞。

《变态心理学》复习试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试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变态心理学讲义

变态心理学 ( ) 参考书目 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David . Barlow, . Mark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年版 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年版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 神经病() 精神障碍() 精神病() 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 相关学科 异常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 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 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 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这是变态还是有点特别? 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求? 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性的伤疤。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 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标准 统计标准 个体不舒适感 行为适应不良 教材三例 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 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 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注意跨文化的差异 二、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 判断的误差 观察者之间的差异 观察者与行为者之间的差异 不要轻易下结论 三、精神病理科学 从业者们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 ) A 70 - 84 B 75 ------ 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1 / 37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 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 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080001_061034) >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一门学科,又称异常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适当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掌握变态心理学的常见表现形式,了解其心理学成因和生物学基础,能初步诊治常见的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治疗技术,了解药物及物理治疗技术。 为方便学生掌握系统的、牢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实践知识,我们依据卫生部推荐的教材编写本大纲。 本课程计划在第6学期开设,理论课6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发展史、相关学科及研究方法。 2.概述变态心理形成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病因的相互作用。 3.概述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及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 4.简述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5.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心境障碍、自杀与自伤、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分裂症与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6.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 7.了解心理健康行业与道德问题、患者的权利、心理障碍与法律相关问题。(二)基本技能 1.熟练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2.熟练掌握对异常心理进行认识和处理的技能。 (三)基本素质 1.培养自学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自学。 2.培养综合分析、思考、表达能力,达到能独立解决常见问题的水平;同时培养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单元学时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4 第三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4 第四章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4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4 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4 第八章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4 第九章心境障碍4 第十章自杀与自伤4 第十一章进食障碍4 第十二章睡眠障碍4 第十三章人格障碍4 第十四章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4 第十五章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4

03第三章 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第三章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第一节心理诊断的四步骤模型 一、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诊断过程 (一)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区分是否是精神病 病与非病三原则的内容: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有的时候也以病人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来观察此点。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根据6分标准来区分是否是神经症 神经症的诊断要点: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6分标准) 1.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朋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者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扣除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回避,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守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总分为3,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总分≥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有时也参考心理冲突的性质(即常型或变型)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属于神经症: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德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感到难以理解明明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版)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 版)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测试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 ) P284— 286 A、注意力集中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B、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D能动地适应环境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2、从统计学角度,对心理异常的错误理解(A)P258 A、智商在130以上偏离常模,属于异常心理现象。 B、心理异常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C、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D智商在70~130,属于正态分布。 3、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P260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4、(A )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P260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C、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 5、(B )是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P255 A 、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 、个体早期发展受挫D个体与环境交互 作用的结果 6、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D)区分法。P257 A、常识性 B 、非标准化 C 、标准

化D 、半标准化 7、幻觉是指(D )。P262 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 B、反复出现并非病理现象 C外界存在某一种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对强制性思维,错误的是(B )。P265 A、大量思维内容 B、并非是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C患者不主动控制 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对妄想,不正确的是(D )。P266 A、是病态推断和;判断结 果B、无事实根据 C 、意识清晰下发生 D 、有事实根据 10、超价观念是指(D)。P268

05626 变态心理学 课本简答题

B040110教育心理学教材版本

05626变态心理学课本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1)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的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1)精神症状的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章神经症 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 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 (1)动物恐惧症 (2)自然环境恐惧症 (3)情景恐惧症 (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 (5)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 请阐述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 (3)个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加氯(条件化作用)。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17单相心境障碍;只有抑郁的心境障碍. 18药物戒断症状:指停药后或当药物被拮抗剂对抗时所发生的生理改变. 19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20药物依赖:指带有强制性的使用与觅求某种或某些药物,并于断药后不断产生再使用倾向的行为方式. 21老年性痴呆: 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 22情绪:指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23体像:对自己体貌的意象,也即自己对自己体貌的一种想象,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外貌与身体形象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一种想象。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判别心理异常的四个指标是(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3、4、5章【圣才出品】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一、单项选择题 1.临床上可根据自知力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 A.人格偏差 B.心理活动协调一致 C.动机冲突 D.主客观统一 【答案】D 【解析】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2.关于心理异常,错误的说法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 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答案】B 【解析】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从动态的角度看,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只是有部分的心理功能出现异常。 3.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内省经验标准的缺陷是()。 A.受到文化制约

C.操作过于复杂 D.主观性 【答案】D 【解析】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内省经验判断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观察者有各自的经验,所以评定标准也就不同。 4.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B.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C.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D.对人格障碍进行有效的咨询 【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精神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师处理的范畴,而非精神障碍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处理的主要对象。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需要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的症状。 5.健康心理学至今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原因是()。 A.健康心理学领域内专业的人才太少 B.研究对象、任务、方法模糊 C.学术带头人没有明确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D.社会没有迫切的需要

【解析】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都处于模糊状态,它所涉及的领域、为自己提出的研究内容、使用的具体方法等等,目前都尚未定型。因此健康心理学至今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6.健康心理学()。 A.概念体系科学完整 B.发展成熟 C.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 D.是医学介入心理学的结果 【答案】C 7.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答案】D 8.()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生理学途径。[2003年8月三级真题] A.在婴幼儿期间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气氛 B.合理的休息、锻炼和娱乐,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

变态心理学讲义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参考书目 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David H. Barlow, V. Mark Durand,Abnormal Psychology,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6年版 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年版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 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 神经病(neuropathy)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精神病(psychoses)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 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 相关学科 异常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 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她是心 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 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 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这是变态还是有点 特别? 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 求? 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 性的伤疤。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 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标准 统计标准 个体不舒适感 行为适应不良 教材P1三例 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 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 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注意跨文化的差异 二、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 判断的误差 观察者之间的差异 观察者与行为者之间的差异 不要轻易下结论 三、精神病理科学 从业者们

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

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汇总2012 一、判断题 1.目前国际上所用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英文缩写为CCMD。(×) 2.放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中世纪,乃至近代;无论是生理疾患或精神障碍均可采用此法。(×) 3.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不需要做物理或生化检验。(×) 4.弗洛伊德放弃了自由联想使用催眠法治疗病人。(×) 5.父母有精神疾患,子女也同样会患精神疾病。(×) 6.某人因母亲过世沮丧悲观达2周以上时间,可判定其已患抑郁症。(×) 7.学习障碍儿童往往智力正常,但存在其他发育问题。(√) 8.90%的重症厌食症患者是年轻女性。(√) 9.焦虑是一种遗传特性,而恐惧则是从环境中习得。(×) 10.患抑郁症的老人,有时其不说不动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痴呆。(√) 11.《巫之锤》(《The Witches’Hammer 》)是一本帮助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指南。(×) 12.个案研究是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唯一途径。(×) 13.1796年让内获得批准在巴黎解除了49个精神疾病患者的锁链。(×) 14.麦斯迈是第一个使用催眠,并取得疗效的人。(×) 15.在临床评估中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目的是发现和排除生理的器质性病变。 (√ ) 16.强迫症的仪式行为主要用于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17.凡高所患是精神分裂症。(√) 18.厌食和贪食症患者常常有严重的体像障碍。(√) 19.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年龄一般比阿尔采末氏痴呆早,但症状更严重。(×) 20.如果进行心理治疗就不必做生理检查了。(×) 21.精神分裂症发病越早,预后越不良。(√) 22.移情概念来源于案例安娜.O。(√) 23.即使是一般被认为是积极性的事件如晋升加薪也会引发应激。(√) 24.施虐与受虐行为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存于同一个体(√) 25.同性恋是性变态。(×) 26.抗精神病药物大多作用于神经递质,从而改变精神状态。 ( √ ) 27.越是经济不发达、社会越动乱的地区精神疾患的发病率越高。 (× ) 28.结婚生子是喜事,不会引起应激反应。(×) 29.焦虑障碍中GAD的病程要达到3个月以上。 ( × ) 30.儿童抑郁除情绪障碍外常呈现出行为障碍。 (√ ) 31.人格障碍的发展在个体的少年时期或更早阶段即已出现。 (√ )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每个人都很喜欢Hennie Robinson的神秘小说(推理小说),并盼望着他的下一部。但是再没有出现。尽管Hennie很成功,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一直都不满足。对自己的很成功的书,他打了折扣说是?°那是去年的工作?±,并且责备自己说:?°我最近都作出什么了?±?近来,他努力写作,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价值,食欲很差,睡眠很成问题。在每个人的眼里,他都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我们如何理解他的抑郁状态呢? 引起抑郁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大脑里生化物质的不平衡导致的吗? ?抑郁是由于个体内部的冲突所致? ?是由于强化的历史决定的吗? ?是由错误的观念引起的吗? ?是繁重而持续的选择的压力造成的损伤,还是由于其自我意识的障碍和混乱,丧失了选择的能力导致他的抑郁? 本章内容 一、医学或生物学模型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三、行为学习模型 四、认知模型 五、人本主义模型 六、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型 一、医学或生物学模型 ?心理障碍的症状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 ?生物医学模型确认心理障碍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的缺陷、感染、生物化学失衡、以及遗传素质。 ?麻痹性痴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麻痹性痴呆是一种躯体性疾病,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梅毒的感染所致。 (一)脑结构与心理活动 ?a额叶 ?a颞叶 ?a顶叶 ?a枕叶

(二)脑神经化学与心理异常 1、神经元与神经递质 2、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氨等 ?神经化学物质对维持人们正常精神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三)基因 基因遗传不仅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而且也影响行为。 研究方法: ?家庭研究 ?双生子研究 ?领养研究 (四)评价与总结 ?诊断:医学诊断系统 ?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统(器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生物化学因素(神经递质)等 ?治疗:医学治疗方法(药物等) ?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忽略了人同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一面。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无意识论:意识、前意识、无(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二)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三我论) 本我:快乐原则,其活动是无意识的; 自我:现实原则,部分意识的; 超我:理想原则,少部分意识的。 三者的协调发展才是健康的人格。 (三)焦虑与防御机制 (四)病因与治疗 ?病因 ?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 ?防御机制的过分运用或运用失效 ?三种力量是否平衡 ?治疗 ?心理分析治疗-自由联想、释梦、解释等 (五)评价 ?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