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在新课改实施的现实中不难看到,经整合后的音乐课堂确实教学内容丰富了,很多以前认为与音乐无关的事物,都渐渐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可同时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使音乐课堂步入误区,课堂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因此,作为一名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老师,我们呼唤音乐教学本色的回归,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让音乐课真正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科综合,以音乐为主题,科学进行综合化理念的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大突破。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间学习领域的伸展。它表明各学科课程在经历了教育改革的洗礼后,以一种开放的态势来重新审视学科的发展,在拓展学科视野,拓宽教育途径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尺度,致使其他学科的内容或与音乐相关的文化内容大量占据音乐课堂,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音乐课堂上除了唱、跳,也多的是诵、画、剪......将教学重点偏离,把音乐课上成了大拼盘,这就失去了音乐的本真。我曾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快乐的泼水节》,在一堂本应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上,老师把大量的时间

花在了交流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傣族的风俗人情、泼水节的来历、朗读课文《欢乐的泼水节》上,等到学唱歌曲时,时间已过去了一半,匆匆忙忙跟着音乐学唱了几遍歌曲,紧接着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实则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体验到的音乐有多少?掌握的知识技能又有多少呢?

我们要知道课改中的综合是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科综合的前提必须是以音乐为主线,保证学唱歌曲的时间,必须是以音乐化的方法与其他的相关文化相融合,对于人文性的材料点到即可。以《快乐的泼水节》为例,可教性的材料有很多,如傣族的生活、民居、服饰、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等等,而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就需要老师的再加工。比如同样让学生了解傣族的生活这一环节,如果上地理课,教师只需口头的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傣族的风光片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就必须把它用音乐化的手法融合到教学中去。比如在熟悉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欣赏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一边来介绍;而如果在巩固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唱着《快乐的泼水节》,一边来学习傣族的表演律动;如果还想在歌曲的拓展学习中运用,就可以再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傣族歌曲,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感受傣族美丽的风光,傣族人民的美丽善良。所以音乐课的内容整合应该以音乐为主线,一切都围绕音乐而结合,突出音乐的

“首席地位”。作为教师不要越轨,折本逐末地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取代或削弱音乐课的音乐性。

二、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把好音乐之弦,创设音乐发展的生活网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着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过分强化音乐知识的理性色彩,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厌烦情绪。为了使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我们老师应淡化技能技巧,把好音乐之弦,把音乐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新课程的确降低了识读乐谱的要求,但并不是让它从我们音乐教学中走开,而是要求教师将识谱教学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以《快乐的泼水节》为例,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音高,从而来唱好歌,唱好谱。教师没有刻意安排学谱的环节,只是引入生活场景,水到渠成唱歌谱。老师出示一张音阶图,随着老师的示范,学生看着音阶的高低,想着音乐欢快跳跃,感受着旋律的高低起伏,体验着学习音乐的轻松与自在。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如沐春风。在学唱歌曲时,老师先带着孩子们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然后让孩子们边读歌词边想象动作,让歌词活化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接着老师与孩子们多形式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这样的音乐课堂,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扎实。淡化技能不是不学技能,而是通过让孩子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在练习中化解掉,让技能技巧在游戏中习得。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中技能技巧的学习,通过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

三、紧紧抓住音乐要素,深化音乐审美,提升音乐教学的“音乐性”

音乐要素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教学之根本,在各领域开展音乐教学都必须紧紧抓住音乐要素。如欣赏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去分析音乐作品,这才是深层次的欣赏。音乐欣赏为欣赏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欣赏者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格调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帮助学生逐步加强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要义所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把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充分的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熏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情”为纽带,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探究的,而不是盲从的、形式的;我们只有深刻理解音乐教育理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经常在

实践中反思、探索、不断改进,才能真正把握好音乐课堂,音乐教学才不会失去音乐性,才会绽放更迷人的光彩!我们教师应该是快乐的使者,让音乐课堂充满欢乐,收获快乐,提高审美,塑造心灵!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刘家店中心小学高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技术入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启感知音乐之门”“教学情感审美化”“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了解与体验”“感受多元化文化”“增强音乐游戏、舞蹈直观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等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审美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那么,音乐课堂中应该怎样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运用多媒体,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音乐课堂语言艺术

音乐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果断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谦虚谨慎的语言,使学生真诚。 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机结合,将音乐这种抽象的听觉艺术和语言性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不仅可以再现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的今天,要想做一名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好的优秀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样也要注重语言艺术的锤炼,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的结合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艺术魅力。特别是音乐课的语言。要求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音乐形象“推波助澜”。音乐教学的艺术性要求音乐教师语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要同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相协调。这样可以创设更为真切的体验情境,并使学生在语言的感染下更快地走进艺术情境,并加深音乐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由于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接受和反馈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教师的表情,动作,神态,风度等综合判断,也就是说,听觉还需要借助视觉形象的帮助才能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依次教师要不断追求语言,声态与神态,形态的吻合,直至“声,神,形”的合一。试想,如果我们微笑着叙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或是唱“花儿开了,鸟而叫了,多么好......”时面无表情,那么学生如何从矛盾的言谈举止中得到肯定的判断呢?因此,教师不能忽略教学语言中所包含的无声的体态语言(形态,神态,动作,手势等),它们与声态语言构成和谐统一的课堂语言整体。 二,音乐教师的语言富有文学艺术 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每位教师都应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这一塑造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第一致,使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音乐是通过旋律和节奏感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音乐课教学的课堂语言其节奏感与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鲜明,更丰满。在教学中注重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语言的速度,高低,强弱,使课堂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如:“请”,教师要面带笑容,再用手做一个请的手势,说:“让我们一起唱起来。”除了要富有节奏的表述外,还可加上简单的与节奏相配合的动作,如:双手按节奏变换拍子拍手或做请的动作,当学生学唱乐谱时,教师用手势,身体配合教师语言边做边说,另外,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 三,音乐教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 音乐教师的语言要简要,精练,具有启发性。烦琐,堆砌,喋喋不休的语言会让学生不得要领。讲课应当“要言不烦”,象《札记·学记》里所要求的,“其音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说话简约明达,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至善美之理,使人透彻理解。” 语言是重要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语文课。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是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胡灿云 研究基地学校:桃江县第七中学 课题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顺仇平叶凤君安娜 李敏杨志军罗晴胡仪 胡灿云胡浩良胡梦君钟志红 夏亚夫龚伟民彭艳红漆放军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0年8月24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要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参加教育工作19年,从事专职音乐教学13年,02年开始从事高中《音乐欣赏》即现在的《音乐鉴赏》教学。尽管专职音乐教学经历时间较长,但音乐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尽管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但主持课题尚需专家全面指导。 为完善研究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顺利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下面,我作开题报告,请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审议,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导。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实用教学方法研究》的子课题。 一、关于母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实用教学方法研究》由省教科院音乐教研专家薛晖主持的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其研究目标:一是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方法体系,丰富音乐学科教学论;二是指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通过有效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其研究内容:①中小学音乐教学论研究综述。②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研究。③以音乐新课程教学案例为载体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④研究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新课程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模式。⑤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与管理研究 其子课题有: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浅谈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内容摘要:目前许多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并未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特点,采用的是其它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参与。教师多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严肃,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上听得似懂非懂,课后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不受学生欢迎。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样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怎样培养学生兴趣这个话题来展开讨论,通过引趣、激趣、增趣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最美好的东西。 关键字:兴趣识谱引趣激趣增趣

浅谈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一课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有一句话“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天堂。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走进这美丽的天堂,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分属于你我的艺术灵感和情缘”。其实当我们最开始走进和接触艺术的那一瞬间,不过是因为我们怀捧一份好奇,而这份好奇心正是兴趣的根源。 那么兴趣究竟有多重要呢?他就好象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有了他我们就会举一反三,会乐此不疲,会多苦多累都心甘情愿。那么当我们如此主动的去探究,去学习,成功也一定会和我们付出的汗水成正比。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人”。可见一个个性完美的、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把音乐作为糊口谋生的手段。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应懂得: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广大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水平,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音乐文化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每个青少年都有自觉提高自己音乐文化水平的责任。 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为,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

教师论文《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论题:谈音乐艺术教学中的语言美 学校名称:兵营镇中心学校 专业:音乐 教师姓名:何欢 时间:2015年6月30日

目录: 一、课堂导入语的艺术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三、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 摘要: 音乐的美,不仅仅表现在乐曲的美和教师的口头语言美上,它还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一名优秀的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讲演语言更充满生命活力,一定会非常善于巧妙地借助语言艺术来表达授课内容和思想感情,以深化课堂教学的主题,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音乐教学,课堂语言,语言艺术 引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一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它有着来自韵律的流动美。而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也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美的音乐可以表达美的语言,而美的音乐也需要美的语言的诠释与润泽。但究竟如何在音乐课上恰当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也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

正文: 教育教学语言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质,也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讲授法为主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学生可以挖掘出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捕捉到思维历程中闪现的火花,从而激起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愿望。一般来说,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语言的机智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的观点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语言的材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课堂语言要体现出艺术性,音调高低和强弱、语流快慢和间隔要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切忌语言平淡、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出现打瞌睡、心不在焉等现象。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教师的语言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于很多音乐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以至于课堂中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体现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呢?本文重点围绕这一点进行了阐述。我认为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二、教师能体现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 【关键字】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启发性鼓励性优美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而且是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展开音乐想象翅膀的钥匙。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考虑学生活动的创编之外,尤其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达。 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我也听了好几节同行的课,有很多感慨。深感到教学语言是那么地重要。教师的语言清晰,学生能从中获得快乐;教师的语言亲切温和,学生能从中获得温馨,留下回味;教师的肢体语言优美、和谐,学生能从中获得启发。好的教学语言,学生听得起劲,教学效果显著;差的教学语言,学生听之无趣,索然无味,更别谈教学效果了。语言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通过观察与摸索,更主要的是实践,我觉得教学语言的几个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文学素养 1、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音的准确性——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切忌带有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到自己创设的意境中。 提问的准确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千万别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的问题,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厦门华侨中学涂维佳 摘要: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然后,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与艺术性。一位好的老师,他懂得用情感,用智慧加注在语言上来引导学生,引导这些不同的个体。所以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真诚……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语的艺术 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精妙的语言导入是引人入胜的引子,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还可以引导其更快地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中,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美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美 音乐的教学过程是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的语言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与核心。若在音乐中没有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语言,正因为语言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而语言是健康人具有的本能,在诸多因素上与音乐相通。为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来。我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要准确精炼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习兴趣,到把他们带领到音乐的海洋之中,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具有吸引力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作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 二、生动形象 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低年级段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局只是为了上音乐课而上音乐课的话,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掌握语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如:唱歌时气息的运用可以说:在清晨当你闻到花儿发出的清香时,你情不自禁地走近她并深深的呼吸时的那种享受的感觉。又如歌唱时的面部表情的讲解时:同学们你们打喷嚏时的动作就是最美的歌唱表情。如乐器:讲解竖笛,葫芦丝等吹奏乐器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同学们回忆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那么他们在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或者手里拿着一张薄纸用气轻轻吹纸飘动时所运用得气息……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越生动,所列举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专业术语,要实用得多。但不代表不用专业术语只要做到适时而用因“才”而用即可。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引发他们的想象、联想。如:在欣赏歌曲《野蜂飞舞》前,教师可以说:“在我们国家的端午节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你看:现在正在进行划龙船比赛。瞧,选手们划得多带劲,一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江面上的几条龙船正你争我赶的向我们划来。”教师运用这样的描绘性语言,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引发了同学的联想还贯穿了一节节气知识。 三、优美韵律 高山流水、雅韵起伏。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节奏、节拍、曲调、速度、强弱等等音乐内容的完美结合,才富音乐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的审美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想办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 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 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 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会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鉴于七岁儿童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 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 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一 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在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 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 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 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 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 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 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 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 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 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时,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 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 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 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 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 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 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 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 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 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 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 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学生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 相近,这说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

5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们坚持和希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边给大家介绍5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

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收获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收获 城关中学音乐组代虹转眼我已经在城关中学教学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我收获很多,碰到了很多困难,遇到很多可爱类型的孩子,有的闪闪惹人爱,有的调皮的让你无奈,而有的真的让你想死的心都有……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学生,才有了我们多彩的校园。和这在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知足于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知足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知足于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点缀纷繁!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应该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乐的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多舛的命运给你带来苦难,带来绝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的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的心,化冰峰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报答自然。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感谢领导,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同事,给了我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更要感谢学生,给我自信,激发我无穷的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因为我们拥有着培养祖国花朵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和本分,也是我们的信念!每个人的心灵之花就会绽放最美丽的笑颜,我们的世界才会越变越美好!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常言道,播种善良,收获友爱;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 如今的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的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通过我校师德建设的学习和探讨,是我懂得: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认真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思想的导航灯。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以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音乐的学习就是以学生为本,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方一帆 摘要: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的祖辈曾把教师"吃语言饭" 形象地说成是"舌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音乐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种综合职业的表现,是教师专业知识技术文化修养乃至道德水准、精神境界等品格素质的外化。它对于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语言;音乐教学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一、对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的分类 按照语言环境和语言运用的目的,把音乐教师的职业语言分为教学用语、教育用语、艺术实践用语和交际用语。 (一)教学用语 教学用语指在音乐课堂上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语言。按照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又可分为导语、阐释、提问语等几部分。导语即每节课开始讲授时教学的导入语。包括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本课有关的音乐知识信息,可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等。导语力求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作用。阐释语则是对所学的技能、技巧要领和有关音乐知识的分析、理解和阐发。阐释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解释准确、阐发得体。提问语带有很大的启发性,因而往往表现为“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