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开展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如何开展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如何开展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实施的研究(一)

发表时间:2010-4-7 俞立萁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流程优化流程重组BPI BPM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将只抓市场机会、业务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到市场把握与内部管理相结合、重视内部管理建设上面来。如何向管理要利润?方法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吸纳流程优化管理的理念重新审视流程、进行流程优化,在流程上构建企业的竞争力。

第l章绪论

1.1流程管理以及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概念

流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人们总要和各种各样的流程打交道,如上网购物、出差申请和报销等,都需要按一定的流程去做,企业的存在是依赖于各式各样的流程运作。关于流程是什么,可以给出多个定义:迈克尔·哈默: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达文波特:业务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集合,并为特定的市场或特定的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IS09000: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不同的定义强调了不同的要点,但归结起来可以发现,“流程”的定义包括了这样几个要素:输入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即结构)、输出结果、顾客、价值。因此一般将业务流程定义为:业务流程是为完成某一特定业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有序的活动集合,这些活动分别由不同部门、小组承担,消耗原材料、设备和信息等资源,使相关的管理要素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化方式进行流动,以便更有效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了构造卓越的的业务流程,改善、保持企业的高效率、高效益,确保流程在遵循性、有效性和绩效等方面达到预定的要求,必须进行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对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和IT系统应用的持续调整,其核心是有效整合各管理要素,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提升执行力。

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是一种流程管理的方法,其针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思考,为了改善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及速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影响效率的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持续不断的规范、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流程把工作任务布置到各个部门或岗位,通过流程管理的再次考核体系,将压力、激励传递到各岗位。作为一种流程管理的方法,流程优化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以明确哪些对企业比较重要,然后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以明确哪些流程比较重要,然后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并通过信息系统支撑流程的实施。因此流程优化管理是周期性、循序渐进的。

流程重组则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流程重组强调对流程的全新设计,通俗地讲,就是推倒重来。所以相对来说,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企业的整体,包括组织结构都做出很大改动,对企业人员的接受度要求较高,所以业务流程重组项目的风险很高。业务流程重组是一种革新思想,它倡导革命性的变革,但由于过于激烈,很多管理基础差的企业无法承受。实践表明,业务流程重组方法通常是不合适的。事实上,企业变革不一定要采用激进的方式,渐进式的流程系统化改造也可能产生有效的结果。

1.2流程优化管理实施的意义

全球生产力空前发展,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首先,市场的主导权已经转到顾客手中,使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选择商品的余地大为扩展。因此,怎样使顾客满意,就成为各企业的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的归宿。其次,科技进步H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些变化己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促使企业加快变革步伐。同时,以往那种仅靠物美价廉的商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的简单竞争方式,已被多层面的竞争方式,如按合同及时交货、准确的新产品上市时间、质量、成本、售前咨询服务或售后维护服务等所取代。谁能提供独占性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谁就能够赢得竞争。市场占有率己成为评判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并获得成功的最集中表现。达尔文曾经说过:“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反应能力最强的物种。”30年前,跻身于财富100强的企业有三分之一已被淘汰出局,同样是巨型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长盛不衰,而有企业却困难重重?企业家和管理学家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想适应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尽快地改变与现代化生产经营不适应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灵活反应。流程优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运营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界的广泛认同。流程优化管理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持续不断的规范、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流程把工作任务布置到各个部门或岗位,通过流程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压力、激励传递到各个岗位。流程优化像一剂温和的中药补药,意在调理而不是大刀阔斧地消灭;流程重组相对来讲则是对企业根本性的“大手术”,贸然使用就会让企业招架不住,受了内伤。作为一种流程管理的方法,流程优化管理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以明确哪些流程对企业比较重要,然后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并实施。流程优化管理是顾客与企业双赢的过程,能为顾客和企业带来许多实际利益。

1.3流程优化实施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我国企业对流程的关注尚不到十年,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却经历了对流程管理的探索,到狂热,又逐渐降温的过程。在这期问,虽然人们认识到流程是企业运作的核心,是为顾客增加价值的渠道,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少之又少。

有一关键原凶是在我国的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管理理论、思想或方法越新越好,越是与先进的技术相联系越好,甚至有人认为流程管理就是实施信息化,信息化就是购买ERP系统,许多人把技术上领先看成是企业取得流程管理成功的惟一途径,没有认识到管理的创新才是实现企业新生的重要途径。而在学术界,很多研究也偏向于技术而不是管理。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我国的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新技术的追求,而不考虑它是否对企业适合,是否与企业内其他的要素相匹配。实际上,企业管理的关键首先在于实践,把理论、思想和方法踏踏实实地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企业实践的管理模式才是企业流管理的主要任务。

另外,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持续改进的机制很多时候比完美的流程更重要。很多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的时候,流程很完美,但在项目结束后,业务流程由于缺少持续改进,逐渐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顿。这样的状况,经常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员工

的抵触心理和管理层对流程优化管理信心的降低。业务流程优化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前进的循环,企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机制来保证这个循环的持续运作。

本文从业务流程优化管理的理论出发,对该理论在企业中的实施进行探讨:企业为什么需要进行流程优化管理?如何着手进行流程优化,包括如何对仓业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需要优化的流程,该流程的瓶颈在哪里,如何进行流程优化,如何进行流程配套设计,如何进行实施与评估,等等。然后以A公司内核心网事业部的“NGN新产品投标流程”为例,演示了在企业中进行流程优化管理的一个循环过程。最后对流程优化管理的流程进行归纳,并对流程优化管理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总结。

1.4本文的结构

本文介绍了流程管理流程优化的一些基本理论与实施的方法,共分主为五大部分,由七章组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对企业为何需要流程优化和有关流程优化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作为

引子,是后续内容的基础。

第二章综合了幽内外学者关于流程管理理论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实施流程优化与重组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现在流程优化与重组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四、五章对企业进行流程优化的方法进行展开,包括企业进行流程优化的驱动力;对企业流程进行绩效评估、分析,找到瓶颈;开始新流程的设计,进行流程的配套设计等进行讨论。本文第六章以A公司核心网事业部中的‘NGN新产品投标流程”为例,实施整个流程优化管理的一个循环过程,对前面的理论研究进行论证。随着市场形势、企业经营、信息技术的发展,流程优化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第七章对流程优化管理的流程进行了归纳,并对在流程优化管理实施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

2.1流程优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流程管理的演化

业务流程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哈默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PR)之前并没有引起管理者或学术界的关注。但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宝洁、沃尔玛、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企业纷纷举起了重组的大旗,而流程也至此成为组织推行变革的新的切入点。哈默对业务流程的“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成了企业管理者津津乐道的手法,而“业绩的戏剧性(Dramatic)改善”则是每个变革者的憧憬。当然,这些憧憬有的成了现实,有的成了梦魇。是这些梦魇,使得流程蕈组的实践者和理论家(包括流程重组的创始者哈默和钱皮)对“重组”一词有了更多的反思,但流程作为切入点的管理思想已经为管理者所普遍接受。企业管理者对“重组”所产生的剧烈性后果的反思和对“流程”的认可产生了流程优化管理的思想,而“重组”一词也渐渐退出了管理者的视野。总体而言,企业在开展业务流程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可分为三个步骤,即现状流程的梳理、关键流程的优化以及建立完善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通过现状流程的梳理,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流程现状,并通过现状问题以及业务需求的分析,对关键的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流程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流程优化的管理的持续运转。

2.1.2战略、流程与组织的关系

在理想世界中,公司先制定出反映公司整体战略的高层次目标,然后各个部门再制定出各自的业务目标以支持公司的整体目标,这些部门的目标都将支持公司目标;每名员工对这些目标都很了解,并且知道所从事的工作对实现这些目标有何促进作用;公司的计划将得到完美的执行。2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战略目标的制定可能是孤立的,也许是由上级制定出来以后再传达给下级。部门目标可能会只顾及本部门的利益,而并不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部门目标之间也町能会相互冲突。非管理层的员工可能并不了解公司的目标或者他们的工作对实现这些目标有何促进作用。而发生在每个业务流程中的活动总和将最终决定公司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公司必须对这些流程进行管理,以保证它们能够支持公司的关键业务目标。战略决定做什么,流程研究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与流程是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

战略是企业经营运作的根本和方向,企业的相关流程运作、组织设计都受其影响和调整。组织是战略实施和流程运作的基本平台,搭建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后,公司才有落脚点进行相关战略和流程优化的贯彻落实。流程则是战略实施和组织运作的载体和方式,它按照战略运作的要求,在不同的组织平台之间进行穿插运行,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战略对组织和流程的决定作用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许多企业的战略管理可以说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没有适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常常上今年做了一个战略规划,明后年就束之高阁。企业的组织和流程调整要么是长久没有变化,与市场变化和竞争需要脱节,要么是变化过于频繁,缺乏一定的指导性、稳定性和目的性。显然,这两种情形与战略管控的要求都是有差距的。现有的组织运作环境与传统的组织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个性化需求色彩越来越突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或服务的独特竞争优势难以持久,传统职能管理所表现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感受不到市场压力,协调成本过高,部门之间扯皮现象严重,责任不清等。环境的变化对组织运作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直面客户,应对市场,传递压力,其组织管理更侧重于客户价值主张的实现。这些要求集中反映在流程上,希望通过流程化管理传递压力,流通价值,系统化解决客户需求,增强对外部变化多端的反应。因此流程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组织运作方式,增加了组织的柔性运作和对环境适应能力。

总体来讲,战略是组织和流程运作的根本,它决定了企业的价值目标,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组织、流程的最终实现目的。组织结构与流程运作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垂直管理线路和水平管理线路。其中垂直管理线路明确了组织成员的分工,水平管理线路明确了组织成员的合作。这种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1.3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与流程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公司不但可以用信息技术去重新定义产业内的竞争基础、竞争力关系和组织边界,而且它们也开始转向内部重新考虑IT在企业内的作用。富有想像力的企业不仅将技术运用于支撑现有的组织设计,而且证创造性地应用速度、灵活性和显著增加的信息处理能力来改变组织。从而形成一种称之为新型企业的组织,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促进组织转变的潜力以及对组织设计的挑战。

通常在一个企业内会存在着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和越级沟通这几种方式。下行沟通,指的是沿着权力层次结构,自上而下进行的交流。上行沟通,指的是沿着权利层次结构,自下而上进行的交流。横向沟通,指的是在同一权力层次上所进行的交流。越级沟通,指的是发生在跨越权力层次之间的交流。对于这几种沟通方式,在传统企业中,往往正式的合法的就只有向下和向上这两种。而横向沟通和越级沟通则很少发生,或者说,即使发生,这种沟通也往往是非币式的。那么,在这种的一个仅以向下和向下交流为主的传统的组织罩,会出现什么样的弊端呢?毫无疑问,沟通的成本会很高,信息传递的路线会很长,并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漏失和错传,以及信息的“过滤”(指的是传递者在接受信息时,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它使得更多的信息可以沿着横向或越级的方向进行交流,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的障碍,使得沟通更加通畅,组织也更有效。随着信息的分散和由此而带来的权利分散,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发生了弱化。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起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替代作用。管理层次减少了,企业就趋向于扁平化。这种组织结构的转变使得控制作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流程,这也就是在不失控制力的情况下,使得一个企业更像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而“流程优化与重组(BPR&BPI)”是一种思想;BPR&BPI 可以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BPR&BPI由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技术起了一种良好的催化剂的作用。虽然企业实施BPR&BPI可以理顺业务流程,但在BPR&BPI过程中,如果离歼信息技术手段,实施BPR&BPI的很多原则往往是困难的,这必然会影响效果,甚至导致BPR&BPI项目的失败。可以想像,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连续传输,要消除信息重复录入和处理无效劳动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共享机制,要想将过去的串行业务处理流程改造为并行业务处理流程也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系统,要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也是很难的。

2.1.3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与流程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公司不但可以用信息技术去重新定义产业内的竞争基础、竞争力关系和组织边界,而且它们也开始转向内部重新考虑IT在企业内的作用。富有想像力的企业不仅将技术运用于支撑现有的组织设计,而且证创造性地应用速度、灵活性和显著增加的信息处理能力来改变组织。从而形成或iF在形成一种称之为新型企业的组织,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促进组织转变的潜力以及对组织设计的挑战。

通常在一个企业内会存在着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和越级沟通这几种方式。下行沟通,指的是沿着权力层次结构,自上而下进行的交流。上行沟通,指的是沿着权利层次结构,自下而上进行的交流。横向沟通,指的是在同一权力层次上所进行的交流。越级沟通,指的是发生在跨越权力层次之间的交流。对于这几种沟通方式,在传统企业中,往往正式的合法的就只有向下和向上这两种。而横向沟通和越级沟通则很少发生,或者说,即使发生,这种沟通也往往是非币式的。那么,在这种的一个仅以向下和向下交流为主的传统的组织罩,会出现什么样的弊端呢?毫无疑问,沟通的成本会很高,信息传递的路线会很长,并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漏失和错传,以及信息的“过滤”(指的是传递者在接受信息时,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它使得更多的信息可以沿着横向或越级的方向进行交流,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的障碍,使得沟通更加通畅,组织也更有效。随着信息的分散和由此而带来的权利分散,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发生了弱化。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起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替代作用。管理层次减少了,企业就趋向于扁平化。这种组织结构的转变使得控制作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流程,这也就是在不失控制力的情况下,使得一

个企业更像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而“流程优化与重组(BPR&BPI)”是一种思想;BPR&BPI可以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BPR&BPI由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技术起了一种良好的催化剂的作用。虽然企业实施BPR&BPI可以理顺业务流程,但在BPR&BPI过程中,如果离歼信息技术手段,实施BPR&BPI的很多原则往往是困难的,这必然会影响效果,甚至导致BPR&BPI项目的失败。可以想像,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连续传输,要消除信息重复录入和处理无效劳动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共享机制,要想将过去的串行业务处理流程改造为并行业务处理流程也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系统,要将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也是很难的。

2.2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应用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哈佛商业评论》于1990年第7/8期刊出了一篇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作者是MIT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哈默。几乎同时,MIT的《斯隆管理评论》1990年夏季刊出了由于托马斯.达文波等人合写的文章《新工业工程:信息技术和企业流程再设计》。

由此揭开了业务流程再造的序幕。1993年,哈默与钱皮合著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出版,业务流程再造掀起了高潮。BPR成了企业界流行的术语。此书8周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美畅销书。哈默被称为“新一代大师”。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的理论彻底地改变了200年来遵循贬当.斯蜜的劳动分工思想建立和管理企jIk的观念,将企业管理的核心由“职能”转变为“流程”,即“一套完整地贯彻始终的、共同为顾客创造性价值的活动”,原来的社会分工模式将企业的流程人为地分解为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职能催垒,严重地阻碍了企业面向顾客、为顾客创造价值,使许多企业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必须打破组织中的这些职能堡垒,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流程”的视角来重新设计组织的结构,以实现企业对外界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2.2.1国外BPR&BPI的应用情况

该理论一提出,立刻在西方管理学界和工商企业界掀一股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潮。美国“六大”会计事务和咨询公司中的两家1994年分头作过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差不多一致:70%~80%的美国最大公司已经开始重组,今后几年罩会进行进一步“重组”。而同年,CSC Index顾问公司为编写“BPR实施情况的报告”,调查抽取了一个由621家公司组成的样本,这些企业都是北美和欧洲最具实力的企业。调查结果表明,在497家美国公司中有69%、在124家欧洲企业中有75%都推行一项或多项不同的BPR工程;在余下的企业中,有多数已将BPR工程排进了企业的议事日程。5诸多大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后,运营业绩取得了翻大覆地的变化:IBM信用卡公司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工程,使信用卡发放周期由原来的7天缩减到4个小时,即提高生产力1 oo倍;柯达公司对新产品丌发实施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后,结果把35毫米集中一次。

性照相机从产品概念到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开发时问一下子缩减了50%,从原来的38周降低到1 9周;一家美国的矿业公司实现了总收入增长30%,市场份额20%,成本压缩12%以及工作周期缩短25天的好成绩;欧洲一个零售组织将工作周期缩短了50%,并使生产率提高1 5%:一家北美化学公司的订单传递时间缩短了50%还多,所节约的成本超过

300万美元。但是实际上实践表明,业务流程重组通常是不合适的。尽管在某些特定流程的优化方面表现还/fi错。然而统计结果显示,60%~80%的业务流程重组项目是失败的或是达不到最初设定的目标,实际是重组使企业运营更为恶化。它们引发了困惑、拖延、怨恨和混乱。因此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愿意再尝试流程重组,认为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对企业的震动过大,很难取得成功。事实上企业变革不一定要采用激进的方式,渐进式的流程优化管理也可能产生有效的结果。

2.2.2国内企业流程BPR&BPI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和因内市场竞争,不少企业已开始引入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新型管理方法来改善企业运营,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以便更加灵活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上获得生存并发展壮大。

BPR&BPI的流程实施项目在国内企业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多企业获得了成功:1999年8月12同,海尔集团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原有的传统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流程为核心的组织结构,相继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以及专门负责海外市场推进的海外推进本部,同时将传统的各事业部转为产品乍产制造单位。目前,海尔拥有42大类8600余种规格的名牌产品群,己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己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平均每天都会推出一项新产品,这样快的发展速度,这样快的产品创新速度,在中国的家电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1997年初,华为开始了MRP II系统的试运行,从而揭开了华为大规模流程重组的大幕。实施MRP 11系统后,单华为的生产库存周转率一项就由过去的年周转2.3次提高到5次左右。1998年华为与IBM公司合作启动了“IT策略与规划(IT S&P)”项目,规划实施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变革和IT项目,其中包括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8个项目,其中IPD是这次项目再造最关键的一个重点。

历经10多年的时间,华为终于建立了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流程,在通信设备行业,掌握绝对的竞争优势。在很多国内企业中,BPI&BPR也没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国内企业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他们的现实管理基础、人员素质等对BPI&BPR的实施造成很多问题:普遍企业分工过细,面向职能,导致组织结构臃肿。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化,直接导致组织规模越来越膨胀。其具体表现为:从横向看,各个组织之间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职责分工将会愈加难以分清;从纵向看,组织的管理层级将会越来越多,变得更加臃肿。这种组织运作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将庞大而松散的组织切分成细化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并对员工的职能进行了专业、明确的分工。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由于无须了解整体业务的运作情况,只对自身特定而明确的职责负责,造成画地为牢,形成部fJ壁垒,无人对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和系统职能履行情况负责,最终只是苦了公司的总经理一个人。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制订和执行由于往往得不到各个部门的有利配合和支持,最终付诸东流,这种情况在许多企业并不少见。同时往往一个经营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若干环节处理,造成效率低下、成本过高。这种迟缓的运营状态将直接导致企业在激烈、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国有企业目标与计划导向过强,没有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忽略客户需求。制度繁

多,文牍主义严重,与企业实际经营存在差距。

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基本围绕着公司高层所制订的相关企业目标进行实施。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上级领导所制订得各项工作计划。实际的市场变化可以不管,但是公司的计划一定要完成。无人真正关心顾客的需求和服务,“顾客就是上帝”往往是营销人员的信条,与其他人员的工作并没有关系,而且也常常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实际执行过程中。

而且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企业建立了大量的审批程序,希望能够以公文和制度的方式来规范企业经营运作,但由于往往制度制订过于繁杂,长时间没有进行梳理,造成制度过时、制度缺失,甚至制度相互矛盾等等,员工往往在执行时搞不清楚到底按照哪个制度去执行和遵守。同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可能仅仅只关心自身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对整个流程的运作并不清楚和了解,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民营企业中,企业运作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化执行运作。民营企业由于企业经营权与权重叠在一起,千会老板在企业内部拥有不可质疑的权利。

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不是靠机制、系统去维护和_丌展,而是通过老板个人的想法、看法、命令去运作和指挥。虽然这种经营机制相对比较灵活,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但却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将会带来许多管理上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也希望通过引进外部的先进管理办法、制度和经验,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对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整体式、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而仍然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补丁式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经营机制建设散落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成为各个部门零散的管理制度,没有用机制去有效地串起来,形成企业的联运效应。

第3章企业如何开展业务流程优化

3.1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管理的驱动因素

流程管理的概念由国外引进,在国内提了很多年,也有不少企业切切实实搭建了一个“标准”的流程管理体系,然而,面对着流程文件罩浩如烟海的表单、符号,面对有名无实的“流程专管部门”,很多企业不禁困惑:流程优化管理的效益在哪里?这样的企业,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流程优化管理,或者说自己的现状问题是什么,而流程优化管理可以解决什么。没有真正驱动力的流程优化管理,是企业感受不到流程优化管理价值的重要原因。这种驱动力既不是来自于盲目跟风、学习所谓先进管理思想的心态,也不是来自于企业老总在项目动员大会上的表态,而是来自于流程真正能够带来的业务上和管理上的效益。

根据客户本身性质的不同,流程优化管理的目的或价值点都不会完全一样。

但是一般来说,可以归纳成以下三个常见的驱动因素:

1.业务模式变革引起的流程变化:

在流程优化管理的驱动因素中,业务模式变革的频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就会触发比较激进的流程变革。由于战略的重新选择或者业务模式的变化,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流程优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从流程的维度重新把握整个业务和管理体系。业务模式改变了,组织结构、流程、绩效考核无一不随之而改变,流程优化管理是很好的实现一维切入、多维渗透的工具。而对业务部门而言,流程优化可以明确业务模式变了后,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应对变革。

2.规范管理所要求的流程优化管理,是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灵活的必然选择: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流程优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变人治为法治,规范管理、落实责任。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标准、规范的流程管理体系,对业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内部管理秩序的不规范,企业会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外多点接触:无人关注横向流程的衔接与控制,导致客户不满意;权力过于集中:掌握信息的不能决策;中心错位、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等。

3.流程本身问题触发的流程优化,是以完善管理、提升效率为目的的单个流程优化:

流程应该在满足业务和管理需要的前提下,按照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运作。对于那些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一定管理基础的企业,比建立了完善的流程清单和分类分级,可以学习华为、中兴通讯、海尔、中国电信这些企业的经验,通过流程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管理创新,通俗来讲,就是“把大企业做小,做灵活”。流程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流程优化”的功能。其驱动力在于企业日常运作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以上三个驱动因素具有一个共性,即流程优化管理永远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和管理问题而存在,不是为了流程本身。

3.2业务流程优化的参与力量

3.2.1参与流程优化的三支力量

不少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流程定起来很容易,但是执行有问题。研究发现一般这些流程都是这样制定出来的:一两个人写了流程文件,然后组织大家会审或会签,要么很少有人反馈修『F意见,要么每个人都从本位的角度反馈相冲突的意见,组织会签人不知怎么整合。完全可以想像,这个组织罩没有几个人会真正花时问去思考全流程,所以很难保证流程文件的质量。

总体上看,流程优化管理是需要公司每位员工都要参与的,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三支力量:流程管理部门、流程优化项目组、流程负责人。公司进行流程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进行。在任一阶段,流程管理部门的定位都应是作为主导者和管理者。但在不同的阶段,三支力量的具体的职能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略述如下:

第一阶段:业务流程优化工作启动阶段,成立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组。

在这一阶段,流程管理部门是流程优化工作的负责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工作。推动成立流程优化项目组,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阶段:流程优化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业务流程已经成型。

该阶段的流程已指定了流程负责人,具体流程的运行主要由流程负责人负责。

第三阶段:流程优化工作已完成初始化,所有主要领域都已实现业务工作的流程化。

该阶段,流程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流程同常管理和持续优化。此时,流程负责人的角色为配合支持流程管理部门进行R常流程管理,流程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成立流程优化项目组进行流程优化工作。

3.2.2流程优化基于协作

个人、岗位和管理层次之间的讵式等级制度关系是增进沟通、统一行动、增加效率和企业协调的最基本手段,但流程的协调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部门、团队和个人的非规章、非制度和非程序的沟通,以弥补太多的正式规章、制度和程序带来的官僚主义和低效率。如通过激励协调、约束协调和员工的非下式组织关系促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合作愿望。创造组织的和谐分隔符。除从技术和管理思想方面考虑流程协调的分析外。员工、管理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信任和诚信是合作的基础。企业内部的参与者之间保持信任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团队向心力。

3.3流程优化的方向目标与原则

3.3.1流程优化的方向

任何优化都是一场变革,变革就会有风险,会消耗资源,如何合理运用资源以获取最大的价值,流程优化的方向与范围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流程首选考虑的是那些对企业战略具有重要影响的流程,也就企业的关键和核心流程,往往这些20%的流程决定了企业80%的整体绩效。而且关键流程一旦优化,往往具有直接的业务收益,同时又能够让组织内部相当多的人员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

要有全局的眼光,需要把你关注的方面,拿到公司整体来看一下,同时要结合公司的行业与业务特点,排优先级。它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吗?比如当你在一个非技术型的公司,你去强调信息安全时,可能就会被忽视;看涉及面。当涉及面足够大时,流程优化的的作用会更加明显,这罩提到的涉及面可以是业务量、也可以是组织、人员、流程等等;看涉及的点是否关键,以人员为例,当你去优化高级管理人员的流程时,其意义远大于低层级人员,这可

以反映到最终的财务结果。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高得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程度,当通过流程优化为高管层每人每天节约出五分钟,那价值也是很大的。看重复的频律,重复频律越高,其优化的性价比也越高。当你面对一年才发生一次的业务时,无论该流程有多重要,其流程优化的投入产出也不成比例。当掌握了流程优化的方向后,需要优化流程的信息从何而来?有以下渠道可作为找到关键流程的参考:

从历史的报告中来,这包括审计发现、故障与事件报告等等,总之业务频繁出现异常时,往往有流程控制上的缺陷;从授权清单看,如果某个环节的授权过多,期间过长,以及授权不规范,往往是流程本身出现了问题;如果有集中投诉的授理机制,那么投诉罩大的环节,往往是需要优化的对象;

向中高级管理层访谈。他们集中反映低效或无效的审批,往往是流程优化的重点;向频繁接触流程的各部门人员了解,比较各部门的业务助理,他们对公司的流程比较有发言权。

3.3.2流程优化的目标

从流程的定义中可以发现流程优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企业现有业务流程作为改造对象,以客户要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流程进行系统设计、优化、改造,通过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和其他配套支持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有效配置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打破峰同的部门壁垒,建立协同、共赢、全新的流程型组织,从而实现企业在经营、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的巨大改善和快速进步。由此,可以推导出进行流程优化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以面向客户的导向为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一切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均起源于市场上的客户需求,企业的产品仅仅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而获得自身的合理回报。因此,只有当产品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客户才能接受产品,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也才能得到实现。这种由外向内,逐步便即的业务运作模式是现代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经营理念,其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也在于建立一整套与业务运作模式相对应的流程动作体系。因此,设计流程必须以面向客户作为导向。

2. 加快企业的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

企业的业务流程必须具有执行的能力和效率。在掌握客户的需求和应能快速地向顾客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并在客户需求发生变化多端后迅速做出反应,以满足顾客新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所谓的“快鱼吃慢鱼”也就是这个道理。流程的运作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有助于企业内部运作活动的价值增值

企业内部的业务运作活动可分为主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价值创造的作业活动,一类是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的作业活动。在确保流程动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流程优化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非增值作业环节,提高关键节点活动运作质量,从而减少浪费,降低成

本。

4.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原则

所谓资源整合,是指将企业内部的分散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在许多企业,常常可以看见由于资源过于分散,导致成本提高和大量浪费。对企业进行流程优化管理的时候,应注意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降低因资源有限或浪费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束缚。

3.3.3流程优化的原则

前面提到开展流程优化工作常见的三个驱动因素,即业务变革、规范管理、问题导向。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这三种情况经常交叉,比如业务变革所导致的关键流程优化,也经常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对某一个流程的效率提升进行具体分析。然而,避免了流程优化工作的盲目性之后,很多企业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如何去优化一条条具体的流程?方法是什么?如何评判优化的效果?如何实施?

流程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大致可以分成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流程的关键责任部门根据流程优化的一些原则,初步明确流程的优化方向,设定衡量该流程运作好坏的指标。

第二,仔细考虑流程优化的初步方案在本企业内实施,需要考虑的约束条件,对方案进行充分讨论。明确该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第三,建立流程持续优化和管理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流程优化的工具和技术性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更值得关注的是几个简单而普遍的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流程优化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持续进行。

原则一:明确流程优化的方向

流程六要素中有一个要素就是客户,换言之每条流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有其服务的对象。流程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比如订单处理流程是满足客户对相应速度、质量的要求。凶此,流程的优化方向必须符合该流程的服务目标。有多种方法可以确定

流程优化的方向:业务部门(流程的关键责任部)自己谈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方向。流程的服务对象(客户或相关部门谈流程的问题,和希望改进的方向。标杆的借鉴。标杆企业罩,相应流程是怎么做的,和本企业在哪些地方有区别,可借鉴的是什么?

不同类型流程优化的一般性原则。如审批类流程要考虑审批的分级分类,重在审批规则、审批要素和授权体系,减少审批层级;执行类流程要侧重于流程节点背后知识点的总结等等。

每个流程的优化都必须有明确方向。这是开展流程优化的第一步。此后可以据此来设定流程的考核指标。也就是衡量流程最终输出结果好坏的指标。只有当明确了指标,流程优化的方案才有制定的依据。

原则二:考虑方案的配套措施

流程的优化在流程图之外,因此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在电脑上框连线的过程,而是详细考虑流程的每个节点,节点之间的关系背后所蕴涵的管理思路,以及管理思路执行下去所需要的配套措施。流程优化的初步方案必须经过相关业务部门大量的讨论、确认。形式一般是讨论会,流程的相关责任部门针对改进的方案充分发表看法。除了论证方案本身的合理性,讨论主要针对方案落实所需要的配套措施设计进行。包括组织结构、绩效、IT的支撑等。最终方案经过完善,或者一定的折中后被确定,如果有必要的话以作业文件的形式成文。配套措施的设计是不能缺省的过程,这个过程远比流程优化的结果本身更重要,它是业务部门逐步理清思路,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保证流程优化的结果一定是可以被执行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关键所在。

原则三:强调流程管理制度

当轰轰烈烈的流程优化项目结束后,企业该怎么做?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持续改进?流程优化的最大风险不在于方案本身的合理性,也不在于配套措施的完备性,而在于缺少流程的责任部门,缺少流程的管理制度。流程所有者不明确,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的流程没有执行的部门和制度,前期的所有工作都将落为一纸空文。因此,强调流程管理的制度,应该纳入到流程优化需要考虑的范畴中去。流程管理的制度是企业自身开展流程优化、逐步提高优化能力的重要保障。

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确定流程所有者,有专人对规定范围内的流程负责;并且有专门组织担负起对整个流程的管理和协调。因此在新的流程管理体系中,需要明确流程的所有者。也就是责任矩阵,它反映了流程和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责任矩阵的基础上,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业务部门在流程管理(建立、维护、优化、监控)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流程管理是持续不断的过程,设计好新流程之后,需要建立一整套流程的维护和管理体系来保证流程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运作,并能够实现持续改进。而流程管理部门、流程管理制度的规范,是为了保证责任部门按标准来管理、维护流程。这样,整个企业业务流程就处于企业的检查、控制、协调和改进的管理体系之下。

3.4业务流程规划的方法

流程建设应当首先从体系中的规划丌始,源于公司整体业务流程体系,源于战略分解,源于业务需求。流程体系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流程价值链;明白需要哪些流程来支持业务运作,这些流程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如何让这些流程变得更有竞争力。因此流程体系规划的思路如下:

(1)明确战略:影响流程体系规划的关键要素。(2)流程体系规划: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确定流程体系总体框架。(3)高阶流程设计:在总体框架的指导下,确定各业务链的详细流程框架。(4)规划流程清单,子流程详细设计:结合各业务链具体的流程框架,规划相应的流程清单。

在流程规划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流程作业现场调查。

2. 文档调查

3.研讨会。

4.大面积访谈

5. 问卷调查

6.案头分析和研究

7.现有解决方案的跟踪、调查。

8.典型案例调查、分析。

9.流程描述工具。

一般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规划可参考以下流程清单:

1.市场调研管理流程

2.新项目立项/开发/中试/评审流程

3.销售预测管理流程

4.销售计划管理流程

5.原辅料采购计划管理流程

6.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7.原辅料采购/入库流程

8.产品入库/发货管理流程

9.销售货款管理流程

业务流程优化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业务流程优化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概念,业务流程优化与业务流程再造的异同点,分析了目前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国内国际实施的现状,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提出业务流程优化的概念,并对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进行了探索。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ory, learns som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some of the successful companies,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makes exploration on it. 关键词:业务流程;优化;流程再造 key words: business processes;improvement;process re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36-02 1 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概念 流程,英文“process”,也译作“过程”。对于流程的含义,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哈默给出的定义是“业务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t·h·达

流程优化方法之需求收集

流程优化方法:流程优化需求分析 既然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的生存之本,那流程优化的需求来源哪里?正如我们序言中提到的,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惑,其实我们在刚开始做流程管理的时候,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流程优化需求来源哪里,二是怕“失业”,因为一直没有探讨出来比较好的可持续产生流程优化需求的方法,生怕那一天不再有流程优化需求产生。不过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最终发现流程优化需求就像那个经典的例子:如果把你对世界的认知当做一个圆的话,你知道的越多,你未知的也就越多。流程优化也是如此,你越是优化你越是发现,还有更多、更高层级的问题等待优化,根本就没有“失业”之说。 在系统整理和总结流程优化需求分析方法论的时候,我们发现整个流程优化需求字产生到分析完成其实就是一个漏斗“过滤”的过程,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在本企业推广,我们称之为“流程优化需求漏斗分析”。 流程优化需求的来源 我们发现,根据流程优化需求驱动因素的不同,流程优化需求大致可分为三种: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变革导向。 问题导向:比如流程优化建议、流程事故、外部客户投诉及意见反馈、 流程审计报告等; 绩效导向:流程目标及绩效测量报告、标杆企业对比分析报告等; 变革导向:企业战略、经营思路及策略、重要改革举措、流程规划报告 等。

流程优化需求漏斗分析 1.流程优化需求的收集 1)流程优化需求申报 作为流程管理的专业人员,主要优势就是对流程的整体把握,但却对业务本身了解不足和而且往往会有延迟性,但往往最重要、最急迫的流程优化需求机会来源于业务一线。我们发现,至少在流程管理还没做到一定高度时,由流程管理人员主动发现重要且准确的流程优化需求的机会很是渺茫。鉴于此,我建议在做流程优化需求分析之前,在企业部做一次全面且深入的流程优化需求申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措施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充分发挥流程所有者的作用,找出最急迫和最重要的需求点;二是通过流程所有者从需求阶段的充分参与,有利于保证后续流程优化改善项目获得流程所有者的支持,从而保证优化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份我们的样本作为参考。提供样本的目的不是让你拿来即用,你需要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如行业、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水平、流程理念的普及度、受众的接受度等因素,设计更适合本公司的工具表格。事实上,我们这个表格也是经过无数次修改而成,而且目前还不足够好。而且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这些表格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运用反馈情况,做一些调整。有时候需要增加一些问题描述点,而有时候为了提高易用性则需要删减一些非重点问题描述点,甚至有时候会根据不同的填写对象的特点做一些调整。

优化作业流程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作业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作业流程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非最优化的流程本身的优化,另一方面是利用信息化工具来优化作业流程,下面将结合两个方面来谈下如何优化作业流程。 企业大大小小的流程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这么多的流程是否是最优化的流程呢?这些流程是否都发挥了作用?首先我们要探讨企业制定流程的目的是什么,从目的出发来检讨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是否最高。制定流程的目的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告诉使用者在做什么事的时候应该找谁做,怎么做。这是方向性的作用,类似于各个路口的交通指示牌和指示灯,即指明去什么地方的方向,也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可以通行等等信息。第二个目的是信息传递。比如很多企业在供应商送货后,会将送货单copy一份给采购部门,这就是将到货信息给采购部门一份,让其了解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第三个目的是控制作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企和台企,一张单据可能需要三到五道关卡审批,甚至最高审批到总经理。这么审批的目的主要还是控制单据所列的内容,比如一笔采购费用要支付,必须从采购主管审批到财务主管、再审批到财务总监、总经理等等领导,目的就是控制采购费用的支付。那么这么多的审批是否有效呢?本人见过很多的企业的流程,实际上很多流程环节是多余的,说白了大家都是橡皮图章,盖得多了就麻木了,没起到监督作用,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而且要真出了点什么事,大家都没责任,因为要担责的人太多,罪不责众,所以最后这个恶果还得老板来添下去。以下我以几个现实流程为例来说明。 案例一,某大型机械企业,制定车间材料采用投料制:仓库根据计划部门制定的生产计划,配套一次性将一周的材料到车间,如果有些材料(如螺丝等)不能按计划投,则会按包装数量整包整包去投。物料计划部门在统计库存的时候并没统计到车间这部分的库存,因此仓库的库存也不断在增加,车间物料也越积越多,库存所积压的资金金额相当庞大。我们在调研时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这么制定流程,该公司员工说,我们之前一直这么做,而且我们是模仿另一家国内行内老大企业的作业流程(很多管理人员来自于那家行内老大)。这个流程也许在其他公司运作没有问题,每家公司的管理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其他公司能用的流程到自己来用的时候不一定适用。后来我们建议将此流程修改为按单发料,并结合余料退库和车间库存设现场仓等措施,将所有库存纳入ERP系统统一管理,这样很快将库存降了下来。 案例二,某企业在设定材料入库流程的时候,规定材料必须确定单价后才能入账,单价由仓库输入电脑,并且如果一张入库单中有一个项的材料不合格,则不能入库。很明显,该流程犯了职责不清晰,控制不合理的错误。单价之类属于资金的问题不属于仓库来管,实际上也管不了,因为采购单价并不是仓库跟供应商谈定的,仓库的基本职责是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及时。规定入库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入口也是为了减少仓库和财务的工作量而设定的,但对库存的准确性和采购对订单的监控无疑都无法满足,直接影响到计划部门,最后结果就是库存不断增加。还带来一个问题,这个企业提到,供应商在报价的时候,多家供应商报的价格基本一样,因为在仓库随时可看到材料的单价。我们修改后的流程是将单价剥离开来,交财务部门处理,仓库按检验合格数实时入库存账。

企业流程优化的关键成功三大要素

企业流程优化的关键成功三大要素 个企业开展全面的流程管理一般经历流程体系建设、流程实施推广、流程持续评估改进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流程体系建设是策划和设计阶段,是流程能否落地的基础AMT咨询在为很多企业开展流程体系建设项目时往往会面临以下问题和尴尬: 1、如何形成流程的整体架构,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建立清晰的流程脉络,而不是各部门独立编写很多零散的相互交叉各自为政的流程。 2、流程和以往的一些文件体系如何融合,很多流程项目最终结果是在ISO体系、企业现有的规章制度之外又多了一套新的文件,但是具体业务执行的人还是不知道具体工作该参考哪个文件 3、流程优化项目结束了,文件柜里产生了一堆流程文件,但在业务部门眼里是流程管理部门的流程,和自己没关系,业务还是按原来的惯性开展… 如何使流程体系建设能够真正落地,为企业带来切实的价值,结合多个咨询项目管理的经验,对项目开展过程中建立流程框架、流程梳理、流程优化三个核心环节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分析总结。 一、建立流程框架 构建流程框架本身是一个厘清企业管理结构的过程。通过从企业一级流程框架逐渐往下分类分级细化,形成二级、三级直到完整的企业流程清单。其关键是既能体现流程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关联性,又清晰的界定流程间的边界。 企业的一级流程框架反映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体现的是从企业最高管理层视角对企业的整体认识。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并传达企业的战略,同时使企业里的各条流程能紧密衔接,通过建立企业各项活动的有机组合,形成整体系统,从而确保战略的实现和整体效益提升。因此这张总体框架图既能反映企业的业务运作特点,又能突出企业的战略或核心竞争力,反映企业各业务领域的定位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当流程总图被赋予以上意义,这项工作从专业上升到艺术。 从一级流程总图分解细化形成流程清单,对于进行全面流程体系建设的企业,流程清单的意义重大,如同企业人员管理的“花名册”,是流程管理和持续优化的基础,其分解过程关键是清晰的界定流程范围及流程起点和终点。AMT咨询接触过有的企业在构建流程清单时往往分解到三级、四级流程清单就理不请其中的逻辑关系,或者是以各部门为核心梳理的流程存在很多接口不一致不清晰的地方,其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整体上的策划和流程分类分级的统一视角。 流程的分类分级首先是从管理要求的角度出发对业务的分类,不同分类的业务其管理要求不同,使相应的流程需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和对应不同的知识经验积累点。如新产品管理,对于全新产品开发管理的重点在于概念评审和过程控制,保证新产品的开发上市成功率;而应对市场竞争的促销及改进类产品,其管理要求是市场响应速度快,因此在流程清单设计时需考虑不同产品的分类而设置不同的流程,即首先是区分管理的差异化,再实现标准化,切忌统一的流程应对所有类型业务。其次流程的分类分级细化需考虑不同细化颗粒度对应的应用对象,使分解的不同层级流程能对应到某一组织或岗位层级。 对于集团管控型企业,可能还会面临一个问题,即流程清单的分层。不同的组织层级对应不同的管理对象,如人力资源管理,集团总部出框架性的流程制度,下属业务单元会再分解细化,但其分解的下层流程制度文件,必须和上一层流程衔接一致形成一体化,同时细化分解的流程清单也可根据流程责任人区分形成下一层组 织的流程清单。 流程清单的表现形式一般类似树状逐级分解,然而现实业务流程整体描绘出来应该是网状结构,即各类不同的业务都有交叉影响作用,从而形成企业的整体系统。因此在流程清单分解时要识别各流程间的相关联系,这些联系包括直接触发关联,即一个流程结束启动下一个流程,或者流程间存在信息交互和时钟协同等。 二、流程梳理 流程框架搭建好后,进入具体流程梳理环节,AMT咨询认为这部分工作有两个关键要素,第一个是建立流程文件描述标准模板;第二个是让流程责任人成为责任中心,保证后续流程梳理优化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人力资源总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人力资源总部 内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人力资源总部 二OO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人力资源总部现有业务流程 1、人力资源总部组织机构 2、人力资源总部管理业务流程 3、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管理流程图 二、人力资源总部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从部门内部角度看反映的问题 2、从公司角度反映的问题 3、招聘与开发 4、员工培训 5、业绩考评与激励机制 6、信息共享方面 7、制度制订与落实问题 三、人力资源总部内部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1、宗旨 2、组织及实施 3、优化方案具体内容

人力资源总部现有业务流程 (一)人力资源总部现有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总部是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开发、管理中心和人力成本中心。核心职能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及管理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分工协作化组织,以完善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的效应。 (1)、组织机构设置 人力资源总部下设综合部、薪酬部、开发部、人事信息部、培 训中心,共五个部门。其职责如下: 综合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公司内外部招聘、试(录)用,部门内综合行政事务处理、对外发文起草工作。 薪酬部:研究及拟订员工薪酬、福利等分配激励制度体系与保险制度体系,并组织具体实施,员工考勤、休假管理。 开发部:研究、制订及组织实施公司员工绩效考评方案;人力资源开发,包括管理人员需求分析、储备管理人才的发现及开发、管理干部的任期考核及任免;员工调配及外事管理。 人事信息部:公司员工信息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员工信息数据库管理、人才信息收集及反馈;员工户籍管理等。

培训中心:公司培训需求评估分析、制定公司培训计划、培训方式研究、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基地管理。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图 (2)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总部采取分工合作、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坚持分工不分家,协同作战的工作方式;在总经理领导下,各部门交叉运作,相互沟通,保障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畅通。 人力资源总部由公司总裁直接分管,总经理全面负责,内设五个部门负责人分管各项工作。 (二)、人力资源总部管理流程 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以“人”为核心,自员工进入公

企业如何优化流程管理

企业如何优化流程管理 一、流程僵化阶段。 流程僵化阶段,是指ERP项目刚上线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为了能够保证项目及时上线,在刚开始流程重组的时候,把相关的流程先确定下来,不管这个流程是否符合企业,在没有更好的流程之前,就下按这个流程来。 我在实施ERP项目的时候,没到流程重组这个环节,我手上会有两份资料。一是客户企业现在在使用的作业流程,二是我们ERP系统所提倡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先让客户自己去讨论,流程该怎么走;当他们讨论不能一致时,那就先按系统所提供的参考流程来走。即使客户认为自己的流程更加合理,但是,若是超过了系统提供的参考流程的底线,即需要改变ERP系统主干流程才能够实现,则用户的流程也要往旁边站一站。 在流程僵化阶段,遇到最大的有两大障碍。 1、客户流程梳理永无休止。 客户流程重组在ERP项目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时候甚至占到项目周期的一半以上。虽然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对于ERP 项目至关重要,但是,为了保障其项目能够按时上线,流程重组的工作也不能永无休止的进行下去,要有一个截至的时刻。 当然,这项工作要先跟企业领导层沟通,让他们认同这个做法。 流程僵化不是终点。我们之所以在ERP项目实施初始,强调对现有流程执行僵化处理,是由多方面考虑的。 一是用户以前都是手工作业,流程比较自由,没有标准化流程的概念,现在,我们前期通过流程僵化,强迫用户在平时工作中,要按条条框框办事情,迫使用户接受流程标准化作业的观念。二是为

了保障项目能够及时上线,能够尽快显现出ERP项目的效益。等到 项目上线,用户开始接受系统后,我们再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来对流程进行优化。 二、流程逐步优化、标准化。 流程优化是指我们对于前期僵化的流程,根据ERP上线后的情况,进行逐步的调整,直至其符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 流程优化时,我们的重点往往是放在一些部门之间的结合点上及一些意外事件的处理之上。有人常说,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想 用这个借口,来为自己不愿意走标准化作业的路子开拓。其实,标 准化作业是企业发展的主流、必然趋势。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注意: 2、逐步优化、标准化是由个过程的,流程的优化不可能一步到位。新的流程出来,企业需要测试、评估,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 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候也不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步步来,如解决应 付帐款不准确的问题,其有众多影响因素,价格不准、数量不准、 税率不准等等都回影响到这个应付帐款的管理流程。我们若想着一 天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有点天方夜谭。我们要做的是一天、 甚至一个星期消灭一个问题,直到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三、流程标准化阶段。 实现流程的标准化作业,是ERP流程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根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流程标准化的重要性,相信不用我来说,大家也都深有体会。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来实现流程的 标准化,哪些因素在阻碍着流程的标准化作业? 1、在企业管理中,意外事件频发。 标准作业流程至所以在企业中得不到推广,最大的障碍就是企业管理中,时常会出现意外事件。如在生产中,突然发现断料或者发 现原材料不良;销售订单突然客户通知变更数量或者包装方式;财务 突然资金告急推出供应商付款等等。我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用户老 是意外事故太多,无法一一按照流程来处理。

企业流程优化的基本方法

>>>K2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企业流程优化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流程优化? 流程优化就是在流程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流程进行改进,来取得一个最好的效果,这就是对现在的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以及改进的过程,被统称为流程优化。对于流程的优化,不管是对流程整体的优化还是说对中间部分的改进,例如减少环节,改变时序等等,都是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成本,降低劳动的强度,节约能源消耗。 流程优化的基本方法分为五种—— 第一、标杆瞄准法 这个标杆瞄准法又叫做benchmarking,它是指企业把自己的服务,经营实践,产品以及成本,和很多在相关方面表现非常优秀有成效的企业做比较,改进自己的企业经营业绩不间断的精益求精的过程。 第二、DMAIC模型 DMAIC模型,其实是实施6SIGMA的一套操作类方法,DMAIC管理中最经典以及最重要的管理模型,重点就是特别的侧重于已有的流程优化管理质量。 相关阅读>>>BPM专题│单点登录│流程设计器│.net工作流 第三、ESIA分析法

ESIA分析法是一种以新的结构方式为使用用户们提供价值的增值,反映到具体的流程设计上来,要尽可能减少流程中非增值活动调整流程中的核心增值活动,而基本原则就是ESIA,而ESIA分析法就是要建设流程中非增值活动的一个实用性的原则。 第四、ECRS分析法 ECRS分析法其实是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REARRANGE。简化SIMPLIFU的一个缩写形式。 第五、SDCA循环 SDCA循环其实就标准化的维持,就是标准化,执行,检查以及调整总结的模式,它包括所有改进过有关流程的更新标准化,并且在这个流程优化过程中使它能够平衡运行下去,再进行检查的过程。而且为了确保准确性。SDCA循环的目的就要实现这个流程的标准化以及稳定现有的流程模式,使整个过程能够满足用户的愿望以及需求。 公司介绍 上海斯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家专注BPM业务流程管理的企业,国内总部在上海,并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香港、台湾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主要的产品包括K2 blackpearl(BPM平台)、K2 smartforms(流程设计器)、K2 connect(SAP 集成工具)、KStar(BPM框架产品)、LinkChain(云采购)等,提供K2 BPM平台及相关解决方案。在BPM领域,是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从业时间最久,最具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在中国市场有超过600家客户,其中45%以上是全球/全国500强企业,如东方航空,万科,中粮集团、中国银行、麦当劳、辉瑞、宝马、通用电气等。公司有超过50家合作伙伴,

企业流程体系建设与流程优化

企业流程体系建设与流程优化 ?课程背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经营能力之间的竞争。在企业规模快速增长、业务日益复杂的今天,流程体系正日益成为支撑企业运作的核心模块和基础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流程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并纳入议事日程。流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端到端流程架构设计一一打通部门墙,构筑流程型组织,提升对客户的协同服务能力;②流程规范化和整合一一不断将业务运作标准化和例行化,支撑执行力纵向落地;③流程优化一一消除业务运作中的非增值活动,支撑业务绩效在速度、成本、质量和客户便利上获得持续改善和优化。 企业未来的持续竞争优势将更多地来自流程和组织能力提升,而不仅仅是新产品技术。企业要不断自 我创新以保持其差异化的流程竞争能力,就应该采用以流程优化(BPI)为基础的竞争策略。根据流程实践结果, 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流程能力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经验取代流程,多数流程来自本位的职能驱动而不是客户驱动,流程中往往隐含了大量的不增值活动,影响了流程的效率和成本;另外,管理者的角色错位也导致组织价值创造能力被削弱。业务管理人员成为流程建设的旁观者而不是责任者,或者有流程意识的管理者缺少系统专业的流程优化方法论引导,是造成流程能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主要原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都迫使企业进行流程的优化与重整,以期在速度、成本、质量和客户便利上获得持续的改善。实践证明,成功的B PI (流程优化)是ERR CRM SCM PDM等信息化管理成功实 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流程优化可以消除流程中大量的非增值活动,并建立客户导向型的、跨部门高效协同合作的团队文化,增强流程对业务绩效的支撑,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特色: ?内容价值定位一一课程内容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流程设计和优化方法论,结合中国企业流程管理的最佳实践案例。 ?实操性和互动性一一培训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流程体系规划和设计演练、案例研讨等方式,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转化能力。 ?讲师的专业性一一流程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有资深的业务管理和流程管理实践经历,以及丰富的咨询、培训经验。 ?学员收益: ----领悟流程建设工作的意义和内涵,明确工作目标、化解工作困惑、理顺工作思路; ----学习并领会“企业级规划和设计”、“从战略到执行”、“结构化和可视化”、“跨部门协同”、 “持 续优化”等流程建设工作的基本思想; ----学会结合战略、客户群、产品线、组织等要素特点,进行流程分层设计方法; ----领会流程端到端和结构化思考方法,掌握流程总揽地图的描述方法,更好地表达业务运作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深刻理解战略、流程、组织、绩效的关系,掌握基于流程设计组织结构的方法,掌握流程KPI与组织KPI 融合的方法; ----理解流程与制度体系、IS09000体系、内控体系的关系,掌握流程文件规范、整合、推行、检查的方法 ; ----掌握流程分析的工具和优化的方法;

流程优化设计解决方案

流程优化设计解决方案 一、流程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流程优化的核心内涵是流程价值分析,以企业价值流程分析为导向,建立面向客户关系的价值管理体系,能够避免企业过去“纵向价值链”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竞争市场的诸多弊端:没法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过多的资金投入,过长的建设和发展周期,低效率的管理机制,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优化流程把握以下方面: 1、以流程价值分析为工具: 通过对企业流程的价值分析,清楚地界定企业的主业务流程和支持业务流程,有利于组织结构优化和组织资源的整合,有利于识别顾客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竖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从而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2、以组织结构优化为基础: 组织是实现企业特定目标的有机载体。以主业务流程为核心,支持业务流程为后盾,建立组织的运行政策: ①、确定各岗位的专业化,部门的划分,以及直线指挥系统与参谋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组合; ②、建立职权指挥系统,控制幅度和集权分权等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协调和控制的机制; ③、建立最优化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以及相应的最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手段,形成一套管理机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支持系统。 3、以建立核心竞争力为流程优化的目标:

在流程优化的设计中,通过价值分析、识别、创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使企业的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战略的中心,以此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流程优化设计的原则: 1、并行管理原则: 应体现为顾客创造有益价值的服务理念,强调流程为顾客而设,组织结构应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各部门职能独立和分割,应以价值流程为中心,强调企业整体目标和利益。 2、整体最优原则: 流程优化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系统论思想;注重整体流程的系统优化,以整体流程全局最优为目标,消除部门主义、利益分散主义。 3、集成化原则: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整合和时时共享,充分运用最新的IT技术,来形成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共享使用机制,将企业的监控机制有机的融合在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之中,有利于将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结合起来。 4、均衡发展原则: 流程优化涉及到企业的销售、研发、生产、财务等各个方面,但是对企业来讲,各个方面并不均衡;因此,企业应对某些局部流程进行管理创新,以达企业的均衡发展。 5、简约化原则: 流程优化是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流程优化设计框架: 流程优化是依据企业的行业状况、发展阶段、内部资源、产品结构

如何打造企业三大核心流程教程文件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打造企业核心流程的方式; ●找到做正确事情的两大定位; ●学会如何正确地做事; ●知晓如何运转流程。 如何打造企业三大核心流程 一、人员流程:如何正确用人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员流程有三个理念:首先是选好人,其次是用好人,再次是培养人,最后是留住人。 一般而言,正确用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1.疑人可用,用人可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语,用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上,就显得苍白无力。企业有了流程,无论员工优秀与否,只要按照企业的流程操作,就可以做好工作。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 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就是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岗位上。比如,形象好的人可以做公关,记忆力好的人可以做技术,表达好的人可以做老师。就像木桶原理,木桶的每一块木板都是最长的,木桶就可以装很多水,如果企业中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是最合适的,这个企业就是最优秀的。 一些企业总是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归根结底,是企业没有流程化。对于只需要按照流程简单操作的职位,如果高新聘请一个学历非常高的人,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浪费。企业需要的人并不一定非要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应该在内部激发员工的潜能,形成内部人才市场。比如,有的员工适合做销售,却安排在了生产部门。有了企业内部的人才市场,企业的每个

员工可以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极大地激发出潜能。 3.科学地训练员工 很多企业认为训练员工就是给别人“做嫁衣”,而实际上,训练人的过程就是完善流程的过程。企业建立了好的流程,即使人员流失,也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只“培”不“训”的现象,没有让员工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也就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案例】 刘玉璋练兵 刘玉璋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副军长,他在和日本人交战的时候,发现日本的士兵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精兵强将,打起仗来很厉害;相比之下,自己的队伍都 是抓来不久的壮丁,让他们上战场相当于送死。 刘玉璋很想让自己的士兵尽快成为能在战场上杀敌的合格士兵。他灵机一动,把100个士兵交给一个营长,并说明下个月检查训练结果。30天后,刘玉璋来验 收,100个士兵果然被训练得很好。 营长之所以能把士兵训练得很好,是因为严格遵守了刘玉璋的方法。刘玉璋在验收时,让营长把靶子举过头顶,站在80米远的地方,100个士兵,每人10发子 弹,打完为止。这样的训练方式很科学,要求营长既要品德好,又要能力强。如果 营长的品德不好,激怒了士兵,就会遭到士兵的报复;如果营长能力不强,没有科 学的方法去训练士兵,士兵也有可能误伤营长。 这个案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科学训练人的方法。如今很多企业,却无法做到科学地训练人,导致人员流失严重,企业效率低下。 【案例】 西点军校训练流程 在当今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000多名董事长、5000多名副经理以上的管理者是从西点军校毕业的。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管理者,比美国任何一个商学院都 多。 西点军校的课程是实实在在的训练。课程包括入围资格训练、心理素质训练、

企业业务流程优化

浅谈企业业务流程优化 金 今 (哈尔滨商业大学 M BA 教育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我国企业自引入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新型管理方法以来,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广阔的发 展空间。但随着企业的成长及业务量的不断攀升, 业务流程优化中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主要表现是业务流程优化得不到重视、优化方案华而不实,优化难以持续进行。针对优化存在的问题,企业应牢固树立业务流程优化的观念,将业务流程优化运用到实际中,并充分地运用业务流程优化理论,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企业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B 第2012年第9期(总第405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9,2012Total No.405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9-0043-01[收稿日期]2012-08-13 [作者简介]金今(1983-), 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MBA 教育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项目运营管理。 “死不了活不起”是现如今对企业生存现状的描述。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经营者受经营理念的限制,缺乏对企业的整体规划,忽视了在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等软件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过度看重利益,忽视了对品牌的打造,缺乏核心竞争力,缺少竞争优势。而且企业只看到了竞争,没有看到合作带来的更广阔的空间。 另外,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老化,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又存在诸多困难。业务流程是每个企业业务运行的链条,大多数企业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依然沿用之前的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看上去依然合理,也符合业务需求,但是这些陈旧的业务流程都十分的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一、业务流程优化的概念与应用 流程是一系列共同给客户创造价值的相互关联活动的过程;流程优化则是整体流程中的一项策略,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不断进行发展、完善、改进、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持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大部分流程可以通过流程改造的方法来完成流程优化的过程,对于某些效率低下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完全推翻原有的流程,运用重新设计的方法获得新流程来完成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再造”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的迈克?哈默教授首先提出,并将它引入到西方企业管理领域,从此拉开了业务流程优化的大幕。目前流行的业务流程优化方法主要有:标杆瞄准法、DM AIC 模型、ESIA 分析法、ECRS 分析法、SDCA 循环这5种。流程优化的主要途径是设备更新、材料替代、环节简化和时序调整,在企业应用中主要体现在减少环节、改变时序、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污染等环节上。 当前我国企业已经引入了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新型管理方法来改善企业运营,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业务流程优化在国内很多企业都获得了成功,如1999年,海尔集团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997年初,华为开始了M RPII 系统的试运行,从而揭开了华为流程重组的大幕。 二、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业务流程优化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再管理。在我国企业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来探讨。 1.业务流程优化得不到重视 目前,我国的企业经营者大多是从个体户干起来的,缺乏对企业做出整体规划的意识,因此使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由于这些公司之前规模较小,业务流程相对单一,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在利益的冲击下忽视了对业务流程的优化,现有的流程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发展,这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果不及时加以改进便会使公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2.业务流程优化没能实际应用 业务流程优化的概念已进入中国很多年了,中国的每一个企业都对流程优化进行了研究,请专家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诊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在现今的企业来看,业务流程优化是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开展的一项“活动”,然而仅仅停留在搞活动上,材料一大堆,方案很完美,但却被束之高阁。制订了计划就等于进行了优化,这使绝大多数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变成了纸上谈兵。 3.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华而不实 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时,往往只是制订华丽的业务流程优化方案,而不考虑这些方案是否真正解决了业务流程中的问题,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每一份业务流程优化方案拿出来都制作都不失为一份赏心悦目的范本。然而,我们在企业的业务流程仍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下转第46页) 43--

流程优化的方法

流程优化的方法 企业进行流程优化时,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着眼和思考: 第一,关注客户的需求。企业流程应以客户为导向,关注客户的需求,关注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第二,向标杆企业学习,即关注行业内标杆企业的成绩及做法、管理。例如餐饮企业的毛利水平,标杆企业可以做到每平米年营业额14000元,自己只能做到12000元、11000元,说明自己比较差;老客户重复上门的次数,标杆企业可以达到60%,自己只有30%,也说明自己需要改进。 【案例】 某缝纫机企业流程优化 某缝纫机企业的缝纫机装配线很简单,就是一个传送带将整机送至不同的环节、各个工位,装配工人坐在一个高凳子上进行装配。每个环节的配件都放在工人旁边,但是每个人能够触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果拿不到,就要从凳子上下来去拿,然后 回到凳子上继续工作,企业发现这样工作效率很低。 经过流程设计后,企业决定将坐立式工作改为站立式工作,但是很快遭到了员工的强烈反对,尤其是装配工班组长的反对,这项流程推进被迫暂时搁置。 一次偶然的机会,这家企业去标杆企业参观考察6S建设等项目,装配工班组长也参加了这次参观,员工代表发现标杆企业的员工都是站立式工作,询问标杆企 业的员工时,对方感觉很诧异,回答说:“坐着没法工作,我们从来都是站着工作 的。”这次参观考察结束后,该企业再推行站立式工作就变得非常简单。 由此可见,一些变革受到员工的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做不到,当他们别人已经实现的时候,他们才会有信心完成。 第三,关注部门间协调不畅的环节。

第四,关注流程中较为棘手的事情。 第五,基于部门的职能。 在具体操作时,有以下十个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流程的优化点。 一、确定出发点 定义流程的出发点是工作目标,而不是工作本身。企业要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考虑流程优化,否则就可能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偏离目标。 二、剔除内外因素的不增值活动 流程优化应剔除对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不增值的活动,加快对内部和外部客户的反应速度。 【案例】 某橡塑企业计划管理流程 某橡塑企业的计划管理流程是:销售部每得到一个订单,就要制定待销售计划,并将销售订单传递至做生产计划的计划室,计划室做好生产计划后传递至做生产作 业计划的生产车间,然后采购部门根据生产作业计划采购物资供应生产。 计划室有3名员工,一位是67岁的计划室分管领导,原来做销售时把身体弄坏了,在计划室养老;一位是销售副总的儿媳妇,30岁、怀孕,原来做人力资源, 现在不能从事出差、重体力活,在计划室养胎;一位是刚毕业一年的年轻小伙儿,原来做人力资源,后调入总经理办公室做秘书,现在计划室缺人,过来临时顶岗。 这三个人在计划室无法开展工作,这一环节在中间不起任何作用,只能浪费时间。 后来,这家企业决定撤销计划室。 表面上看,这个流程逻辑清楚、责任清晰,实际上计划室做生产计划的环节是无效的。该企业撤消计划室,就是剔除内外因素的不增值活动。

如何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如何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企业管理流程优化过程中,应对流程的输人输出及流程的目标进行重新规范,把握好流程优化的关键手段,并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流程效率,通过务实高效的管理手段,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流程及流程管理 流程通常是指是将输入如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所有流程均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而输出即为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现代企业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可看做是对各项流程的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中,具有多项内容和功能不同的流程,如:产品生产流程、产品开发流程、客户维系管理流程、物流采购流程、订单管理流程等等。每一项流程都如同同高速运转机器中的一个部门,各自承担着相应的智能,只有各项流程全部高速运转起来,才能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正常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绝对消除。风险和收益并存,没有风险,也不可能有收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竟争,必然要面对风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投融资决策、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等。而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更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经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因此,如何防范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因为内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变化当中,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也应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的调整均对流程优化提出了现实的需求。为确保企业的流程能够发挥出最佳效能,对各项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流程管理的基本观点认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内容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流程的时候,应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更好的去判断和甄别各项流程内容及效用,寻找科学合理的部分,去掉低效和无效的部分,这样设计出的流程才能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当前流程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是流程的认识度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员工对本部门的流程运行情况不了解、不清楚,更谈不上深入理解,由于对流程认识问题,对流程执行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是流程的主体不明确。我们发现,一些企业中,虽然员工知道一些流程的运作情况,然而却对该流程的主体不够明确,这种问题造成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对流程内容及要求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 三是责任不够明确。由于主体责任划分问题,造成流程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很多问题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问题不断积累,造成企业运行低效率,对生产负面的影响。 三、优化企业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怎样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流程优化

怎样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流程优化? 2010-5-29 来源:张国祥老师作者:张国祥 怎样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流程优化? ——张国祥老师答企业干部问 来信如下—— 张老师:你好! 我是家纺企业的一名管理者,我想请问一下关于企业流程优化的几个问题: 1、流程优化与否,用什么指标来进行评价?什么指标如何测评? 2、流程优化如果要与竞争对手去对比,如何获取这方面的数据? (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 3、在企业流程优化中,哪些流程是最重要的或最需要关注的? 4、企业流程优化中要注意什么? 5、怎样才是一个成功的流程优化? 谢谢您! 刘先生 2010-5-28 尊敬的刘先生:你好! 你很专业啊,提的问题直指流程优化的关键。不是考我吧?开个

玩笑,考我也是应该的。谢谢你对我的信任。那我就直说了,是否令你满意,还请直言相告,不当之处那就批评指正。 首先申明,由于不了解你企业的具体情况,回答也只能泛泛而谈。那我就逐个回答如下: 一、流程优化与否,当然用企业的经营指标说话。具体到单个流程,可以用来评价的指标有:时间是否缩短了、岗位是否减少了、步骤是否减少了、创造的价值是否增加了等等。但也不排除有的流程岗位增加了、步骤变多了,但它创造的价值更高了或是令顾客更满意了——这些都是能用来测评的指标。 流程优化是着眼于顾客满意和企业价值增值,如果原有的流程过于简单,优化后增加了新的增值程序也应允许。比如说原材料采购,以前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市场调查流程,任由采购员个人说了算。流程优化后,市场调查、商家选择、采购合同草签、采购合同审批可能要分别安排不同的岗位员工进行,流程无疑比以前增加了许多步骤,可是却大大降低了采购价格,甚至还可以防患腐败,对客户、对企业最终价值的实现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二、流程优化一定要与竞争对手比较。流程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企业竞争力,如果不能做到优于竞争对手,至少也要向竞争对手看齐。至于如何获取竞争对手的资料,这是企业信息收集流程要解决的问题。

流程优化成功推行的五个必备条件

流程优化成功推行的五个必备条件 管理咨询公司AMT研究表明,很多企业在导入流程管理方法之后大都停滞在了流程规划或流程梳理阶段。也就是说,公司通过内部项目组或引入外部咨询公司成立联合项目组后,为企业建立了基础的流程制度体系,实现了管理体系从无到有的搭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对流程制度体系的热度在下降,与此同时,公司高层大多期望流程管理能够带来比规范化管理更进一步的价值,比如降低成本、减少流程运行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等。一方面,流程制度体系的价值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另一方面,确保梳理好的流程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流程管理责任部门往往会倍感压力。 在AMT出版的《跟我们做流程管理》一书中提到,“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生存的根本。”因为流程优化项目通常在一年之内可以完成,快的三个月内可以结束,如果优化项目管理得好,完全可以迅速给公司高层交一份令人满意甚至惊喜的答卷。通过为数不多的流程优化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能够坚定全公司对于流程管理的信心,可以迅速将流程优化工作全面推广开来,从而为流程管理体系建设与闭环推动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在很多已经开展了流程管理的企业中,流程管理部门虽然掌握了流程优化的方法,还是难以成功推动这项工作,无法享受流程优化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的成就感与喜悦,也无法将流程管理工作打开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开展流程优化工作之前忽略了几项需要考量的前提条件,这样做的结果就好比将房子建在流沙之上。 AMT流程管理专家研究表明:企业要成功推动流程优化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并准备好五个前提条件:流程优化需求、流程优化组织、流程优化人才队伍、流程优化激励机制和流程优化量化评估。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公司越大,个人的作用/影响就越有限,而通过上述五个条件可以使更多的人(做得好的话,可能是全员)都参与到流程优化工作中。所以,如果能够将这五个条件做足,运用流程优化方法去开展流程优化工作,一定能够象已经蓄势待发的跑车一样,只要一脚油门下去,就可以快速地奔跑起来。 条件1:流程优化需求管理——要有源源不断的需求产生 需求是流程优化之本,需求从哪里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战略规划将财务维度与客户维度的战略目标分解到流程维度,并确定如何通过流程优化/变革来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从而将战略落实到运营流程上。通过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可以有效地找到流程优化的需求或方向,也可以明确哪些是具有战略性的流程,然后将其作为高优先级流程纳入流程优化计划。

优化外贸企业业务流程策略分析

优化外贸企业业务流程策略分析 【摘要】优化外贸企业业务流程对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外贸企业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外贸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尤其显得必要和紧迫。本文通过阐述外贸企业业务流程的具体容,概括了外贸企业业务流程优化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提升外贸企业业务流程的弹性做出探讨。 【关键词】外贸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被提出以后,业务流程的优化就成为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外贸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外部背景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贸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于新的外贸手段层出不穷,上述因素的叠加导致外贸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如何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来化解外贸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成为贸易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1.外贸企业业务流程概述 外贸业务流程可以分为进口流程以及出口流程,进口流程相对于出口流程而言相对简单一些,进口流程主要包括收货人预备进口单据、换单、报检、报关、办理设备交接单、

提箱、提货等环节,本文这里仅仅简单介绍,重点在于对出口业务流程的介绍。要想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的优化重组,必须要对外贸业务流程的各个细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1.1报价成交 目前学界对于报价成交是否是外贸业务流程的起点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本文考虑到报价成交作为事实上的业务流程起点将其作为外贸业务流程的起点。报价成交是外贸企业流程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一阶段外贸企业要与客户进行不断的还价讨价,进而相互妥协形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位询价、发价、还价和接受四个环节。这一环节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不断沟通的过程,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外贸企业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几点问题,一是沟通应及时,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加速沟通速度,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沟通的进行应本着真诚互利的原则进行展开。 1.2合约签订 合约是确保外贸企业以及客户权利的法律文书,合约的签订容一般包括货物的数量、单价、交付地点以及交付方式等容。按照我国政府规定,若企业没有直接进出口权的话,交易必须找到一个进出口商作为中间商来进行。合约的签订除了上述容的以外还要约定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机制,尤其要注意两国法律之间的不同,毕竟跨国贸易中一旦产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