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必修1) 初中、高中衔接课 第1课时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必修1) 初中、高中衔接课 第1课时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必修1) 初中、高中衔接课 第1课时

初中、高中衔接课

第1课时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2.掌握十字相乘法.3.对于复杂的问题利用因式分解简化运算.

知识点一常用的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

(3)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

(4)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5)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ac+2bc.

(6)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知识点二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十字相乘法: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即运用乘法公式(x+a)(x+b)=x2+(a+b)x+ab的逆运算进行因式分解.

(2)提取公因式法:当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时,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形式的方法.

(3)公式法:把乘法公式反过来用,把某些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4)求根法:若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a≠0)就可分解为a(x-x1)(x-x2).

(5)试根法:对于简单的高次因式,可以通过先试根再分解的方法分解因式.

如2x3-x-1,试根知x=1为2x3-x-1=0的根,通过拆项,2x3-x-1=2x3-2x2+2x2-2x +x-1提取公因式后分解因式.

1.a3+b3=(a+b)(a2+ab+b2).(×)

2.a2+2ab+b2+c2+2ac+2bc=(a+b+c)2.(√)

3.a3-3a2b-3ab2+b3=(a-b)3.(×)

4.多项式ax2+bx+c(a≠0)一定可以分解成a(x-x1)·(x-x2)的形式.(×)

突破一配方法因式分解

例1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x2+2x-1;(2)x2+4xy-4y2.

解(1)原式=(x+1)2-2=(x+1-2)(x+1+2).

(2)原式=x2+4xy+4y2-8y2=(x+2y)2-8y2=(x+2y+22y)(x+2y-22y).

反思感悟这种设法配成有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后将二次三项式化为两个平方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当然,本题还有其它方法,请大家试验.

跟踪训练1分解因式x2+6x-16.

解x2+6x-16=x2+2×x×3+32-32-16=(x+3)2-52

=(x+3+5)(x+3-5)=(x+8)(x-2).

突破二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命题角度1形如x2+(p+q)x+pq型的因式分解

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

(1)二次项系数是1;(2)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3)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x2+(p+q)x+pq=x2+px+qx+pq=x(x+p)+q(x+p)=(x+p)(x+q).

因此,x2+(p+q)x+pq=(x+p)(x+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图表,此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例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3x+2;(2)x2+4x-12;

(3)x2-(a+b)xy+aby2;(4)xy-1+x-y.

解(1)如图1,将二次项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2-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2

-3x +2=(x -1)(x -2).

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中的两个x 用1表示(如图2所示).

(2)由图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4,得x 2-(a +b )xy +aby 2=(x -ay )(x -by ).

(4)xy -1+x -y =xy +(x -y )-1=(x -1)(y +1)(如图5).

反思感悟 十字相乘法简单来讲就是: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其实质是乘法公式(x +a )(x +b )=x 2+(a +b )x +ab 的逆运算. 跟踪训练2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 2+xy -6y 2;

(2)(x 2+x )2-8(x 2+x )+12.

解 (1)x 2+xy -6y 2=(x +3y )(x -2y ).

(2)(x 2+x )2-8(x 2+x )+12=(x 2+x -6)(x 2+x -2)=(x +3)(x -2)(x +2)(x -1).

命题角度2 形如一般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型的因式分解

我们知道,(a 1x +c 1)(a 2x +c 2)=a 1a 2x 2+(a 1c 2+a 2c 1)x +c 1c 2.

反过来,就得到:a 1a 2x 2+(a 1c 2+a 2c 1)x +c 1c 2=(a 1x +c 1)(a 2x +c 2)

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 a 分解成a 1a 2,常数项c 分解成c 1c 2,把a 1,a 2,c 1,c 2写成a 1a 2×c 1c 2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a 1c 2+a 2c 1,如果它正好等于ax 2+bx +c 的一次项系数b ,那么ax 2+bx +c 就可以分解成(a 1x +c 1)·(a 2x +c 2),其中a 1,c 1位于上一行,a 2,c 2位于下一行.

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也叫做十字相乘法. 例3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12x 2-5x -2;(2)5x 2+6xy -8y 2.

解 (1)12x 2-5x -2=(3x -2)(4x +1).

34×-2

1

(2)5x 2+6xy -8y 2=(x +2y )(5x -4y ).

15×2y

-4y

反思感悟 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较困难,具体分解时,为提高速度,可先对有关常数分解,交叉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凑”,看是否符合一次项系数,否则用加法“凑”,先“凑”绝对值,然后调整,添加正、负号.

跟踪训练3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6x 2+5x +1;(2)6x 2+11x -7;

(3)42x 2-33x +6;(4)2x 4-5x 2+3.

解 (1)(2x +1)(3x +1).(2)(2x -1)(3x +7).

(3)(6x -3)(7x -2).

(4)2????x +62???

?x -62(x +1)(x -1).

1.分解因式x 2-3x +2为( )

A.(x +1)(x +2)

B.(x -1)(x -2)

C.(x -1)(x +2)

D.(x +1)(x -2)

答案 B

2.分解因式x 2-x -1为( )

A.(x -1)(x +1)

B.(x +1)(x -2)

C.? ????x -1+52? ??

??x -1-52 D.? ????x +1-52? ??

??x -1+52 答案 C

3.分解因式:m 2-4mn -5n 2=________.

答案 (m +n )(m -5n )

4.分解因式:(a -b )2+11(a -b )+28=________.

答案 (a -b +4)(a -b +7)

5.分解因式:x 2-y 2-x +3y -2=____________.

答案 (x +y -2)(x -y +1)

一、选择题

1.计算(-2)100+(-2)101的结果是( )

A.2

B.-2

C.-2100

D.2100

答案 C

解析 (-2)100+(-2)101 =(-2)100+(-2)×(-2)100 =(-2)100 ×(1-2)=-(-2)100 =

-2100,故选C.

2.边长为a,b的长方形周长为12,面积为10,则a2b+ab2的值为()

A.120

B.60

C.80

D.40

答案 B

解析∵边长为a,b的长方形周长为12,面积为10,∴a+b=6,ab=10,则a2b+ab2=ab(a +b)=10×6=60.故选B.

3.下列各式中,能运用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x2+4x

B.a2-4b2

C.x2+4x+1

D.x2-2x+1

答案 D

解析x2+4x=x(x+4),故A项错误;a2-4b2=(a+2b)(a-2b),故B项错误;x2+4x+1不能分解,故C项错误;x2-2x+1=(x-1)2,故D项正确.故选D.

4.将代数式x2+4x-5因式分解的结果为()

A.(x+5)(x-1)

B.(x-5)(x+1)

C.(x+5)(x+1)

D.(x-5)(x-1)

答案 A

解析x2+4x-5=(x+5)(x-1),故选A.

5.要在二次三项式x2+()x-6的括号中填上一个整数,使它能按公式x2+(a+b)x+ab=(x+a)(x+b)分解因式,那么这些数只能是()

A.1,-1

B.5,-5

C.1,-1,5,-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6可以分成:-2×3,2×(-3),-1×6,1×(-6),括号中填上的整数应该是-6的两个因数的和,即1,-1,5,-5.故选C.

6.已知多项式x2+bx+c因式分解的结果为(x-1)(x+2),则b+c的值为()

A.-3

B.-2

C.-1

D.0

答案 C

解析∵(x-1)(x+2)=x2+2x-x-2=x2+x-2,

∴b=1,c=-2,

∴b+c=-1.

故选C.

7.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x3-x2-x=x(x2-x)

B.x2-3x+2=x(x-3)-2

C.a2-9=(a+3)(a-3)

D.a2-4a+4=(a+2)2

答案 C

解析x3-x2-x=x(x2-x-1),故A项错误;x2-3x+2=(x-1)(x-2),故B项错误;a2-9=(a+3)(a-3),故C项正确;a2-4a+4=(a-2)2,故D项错误.故选C.

8.若2m+n=25,m-2n=2,则(m+3n)2-(3m-n)2的值为()

A.200

B.-200

C.100

D.-100

答案 B

解析∵2m+n=25,m-2n=2,

∴(m+3n)2-(3m-n)2

=[(m+3n)+(3m-n)][(m+3n)-(3m-n)]

=(4m+2n)(-2m+4n)

=-4(2m+n)(m-2n)

=-4×25×2

=-200.

故选B.

二、填空题

9.因式分解:ax+ay+bx+by=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x+y)

解析ax+ay+bx+by,

=(ax+ay)+(bx+by),

=a(x+y)+b(x+y),

=(a+b)(x+y).

10.因式分解:(x+y)2-2y(x+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x+y)(x-y)

解析原式=(x+y)(x+y-2y)=(x+y)(x-y).

11.分解因式:(a2+1)2-4a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1)2(a-1)2

解析(a2+1)2-4a2=(a2+1+2a)(a2+1-2a)

=(a+1)2(a-1)2.

三、解答题

12.分解因式:

(1)x2+6x+8;

(2)x2-x-6.

解(1)x2+6x+8=(x+2)(x+4).

(2)x2-x-6=(x+2)(x-3).

13.分解因式:x2-2xy-8y2.

解x2-2xy-8y2=(x-4y)(x+2y).

14.若x(x+1)+y(xy+y)=(x+1)·M,则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x+y2

解析∵x(x+1)+y(xy+y)=(x+1)·M,

∴x(x+1)+y2(x+1)-(x+1)·M=0,

∴(x+1)(x+y2-M)=0,

∵x≠-1,

∴x+y2-M=0,即M=x+y2.

15.分解因式:(1)(x-y)2+4(x-y)+3;

(2)m(m+2)(m2+2m-2)-3.

解(1)令A=x-y,

则原式=A2+4A+3=(A+1)(A+3),

所以(x-y)2+4(x-y)+3=(x-y+1)(x-y+3).

(2)令B=m2+2m,

则原式=B(B-2)-3

=B2-2B-3

=(B+1)(B-3),

所以原式=(m2+2m+1)(m2+2m-3)

=(m+1)2(m-1)(m+3).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节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重点:和(差)的立方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及应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试根法 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 乘法公式 引入:回顾初中常用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从项的角度变化)那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呢?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从指数的角度变化)看看和与差的立方公式是什么?如?)(3=+b a , 能用学过的公式推导吗?(平方―――立方) 32232333)()()(b ab b a a b a b a b a +++==++=+ · ··················① 那?)(3=-b a 呢,同理可推。那能否不重复推导,直接从①式看出结果?将3)(b a +中的b 换成-b 即可。(R b ∈ )▲这种代换的思想很常用,但要清楚什么时候才可以代换 3223333)(b ab b a a b a -+-=-············符号的记忆,和――差 从代换的角度看 问:能推导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吗?即( )( )=33b a ± 由①可知,))(()33()(2222333b ab a b a ab b a b a b a +-+==+-+=+ ······② 立方差呢?②中的b 代换成-b 得出:))((2233b ab a b a b a ++-=- ▲符号的记忆,系数的区别 例1:化简)1)(1)(1)(1(22+++--+x x x x x x 法1:平方差――立方差

法2:立方和――立方差 (2)已知,012=-+x x 求证:x x x 68)1()1(33-=--+ ▲注意观察结构特征,及整体的把握 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算是互逆变形。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等) (1)十字相乘法 试分解因式:)2)(1(232++=++x x x x 要将二次三项式x 2 + px + q 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 、b ,使它们的积等于常数项q ,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 , 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即 x 2 + px + q = x 2 +(a + b)x + ab = (x + a)(x + b). 用十字交叉线表示: 1 a 1 b a + b (交叉相乘后相加) 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0(2≠++a c bx ax ,如:3722+-x x 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1 -3 2 -1 -6 + -1 = -7 )12)(3(3722--=+-x x x x 整理:对于二次三项式ax 2+bx+c (a ≠0),如果二次项系数a 可以分解成两个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卷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单元检测卷汇总

课后提升作业一 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45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中一条侧棱的长就是棱柱的高 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A.棱柱的两底面互相平行,故A正确;棱柱的侧面也可能有平行的面(如正方体),故B错;立在一起的一摞书可以看成一个四棱柱,当把这摞书推倾斜时,它的侧棱就不是棱柱的高,故C错;由棱柱的定义知,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故D错. 2.四棱柱有几条侧棱,几个顶点( ) A.四条侧棱、四个顶点 B.八条侧棱、四个顶点 C.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D.六条侧棱、八个顶点 【解析】选C.结合正方体可知,四棱柱有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解析】选D.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故D错误. 4.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 ) A.棱柱 B.棱台 C.由一个棱柱与一个棱锥构成 D.不能确定 【解析】选 A.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当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了以左右(或前后)两个侧面为底面的四棱柱. 5.(2016·郑州高一检测)如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 ) A.(1)(2) B.(2)(3) C.(3)(4) D.(1)(4) 【解题指南】让其中一个正方形不动,其余各面沿这个正方形的各边折起,进行想象后判断.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初中升高中-学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在0,-2, 1,-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2 C .1 D .-3 2. 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 C .x≥-1 D .x≤-1 3.把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5. 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x12的值是( ). A.3 3 C.2 2 6.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图,从图的左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A . B . C . D . 7.已知 ,我们又定义 ,, ,……,根据你观察的规律可推测出=( ). 1 0 1 0 1 0 1 0

A. B. C. D. 8.如图,在矩形中,M、N分别为边、边的中点, 将矩形沿折叠,使A点恰好落在上的点F处, 则∠的度数为( ). A.20°B.25 °C.30°D.36° 9.为了解某区九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从该年级学生中随机 抽取了4%的学生,对其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了扇形图和条形图.下列结论:①被抽测学生中参加羽毛球项目人数为30人;②在本次调查中“其他”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③估计全区九年级参加篮球项目的学生比参加足球项目的学生多20%;④全区九年级大约有1500名学生参加乒乓球项目.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2个 C. 3个 D.4个 10.如图,等腰△中,∠90°,4,⊙C的半径为1,点P在斜边上,切⊙O于点Q,则切线长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B. C. 3 D.4 二、填空题(18分) 11.如图,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B、O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 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图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 第一行中前两个和第二行中后两个为棱柱. 答案:C 2.五棱柱中, 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 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B.15条 C.12条D.10条 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 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 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 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2×5=10(条). 答案:D 3.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 不是棱锥的为()

解析: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 关键看它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且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故A不是棱锥;B是四棱锥;C, D是五棱锥.答案:A 4.关于棱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的棱都相等; ②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③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侧棱. 解析:①错误, 因为侧棱与底面上的棱不一定相等;②正确, 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知, 棱柱的两个底面一定是全等的, 故棱柱中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③错误, 因为底面和侧面的公共边不是侧棱. 答案:② 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 共有________对平行平面, 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________对.

解析:观察图中的正六棱柱, 可知共有4对平行平面, 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1对. 答案:4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②各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底面是正三角形, 其余各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一定是正三棱锥; ④正四面体是正三棱锥. 解析: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④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__个. 解析:从长方体中寻找四棱锥模型. 答案:4 8.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 解:不一定, 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同步测试【有答案】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同步检测 1. 满足sin x≥1 2 的x的集合为() A.{x|2kπ+π 6≤x≤2kπ+5π 6 ,?k∈Z} B.{x|2kπ+5π 6≤x≤2kπ+7π 6 ,?k∈Z} C.{x|2kπ?π 6≤x≤2kπ+π 6 ,?k∈Z} D.{x|2kπ?π 3≤x≤2kπ+2π 3 ,?k∈Z} 2. 已知f(x)=sin(2x+π 2),g(x)=cos(2x?π 2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将函数f(x)的图象向右平移π 4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x)的图象 B.函数y=f(x)?g(x)的图象关于(π 8 ,0)对称 C.函数y=f(x)?g(x)的最大值为1 2 D.函数y=f(x)?g(x)的最小正周期为π 2 3. 函数y=|sin x|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A.[?π 4,?π 4 ] B.[π,?3π 2 ] C.[π 4 ,?3π 4 ] D.[3π 2 ,?2π] 4. 给出的下列函数中在(π 2 ,?π)上是增函数的是________. A.y=sin2x B.y=cos2x. 5. 若函数f(x)=sinωx(ω>0)的图象的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2,则ω的值为() A.2π B.π 2 C.π D.2π 6. y=cos x,x∈[0,?5π 2]的图象与直线y=1 3 的交点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7. 设函数f(x)=cos(x+π 3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f(x)的一个周期为?2π

B.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8π 3 对称 C.f(x+π)的一个零点为x=π 6 D.f(x)在(π 2 ,?π)单调递减 8. 函数f(x)=sin(ωx+φ)(ω>0,?|φ|<π 2)的最小正周期是π,若其图象向右平移π 6 个 单位,得到的函数为偶函数,则函数f(x)的图象() A.关于直线x=5π 12对称 B.关于点(7π 12 ,?0)对称 C.关于点(5π 12,?0)对称 D.关于直线x=π 12 对称 9. 函数y=ln1 |x?1| 与函数y=cosπx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 ) A.3 B.4 C.8 D.6 10. 已知直线x=x1,x=x2分别是曲线f(x)=2sin(x+π 3 )与g(x)=?cos x的对称轴,则f(x1?x2)=() A.2 B.0 C.±2 D.±1 11. 函数y=2sin x?cos x在区间[0,5π]上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12. 若a=sin46°,b=cos46°,c=cos36°,则a、b、c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13. 不等式cos x≥1 2 的解集是________. 14. 函数y=a?sin xx∈(0,?5π 2 )的图象与过点(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有两个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 根据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写出使下列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集合: (1)sin x≥√3 2 (x∈R); (2)√2+2cos x≥0(x∈R).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最全经典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 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 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 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 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必修4) 第3章 微专题突破五

微专题突破五 应对三角恒等变换的几个小技巧 三角函数题是高考的热点,素以“小而活”著称.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几个常用的技巧.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灵活降幂 例1 3-sin 70°2-cos 210° =________. 考点 利用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化简求值 题点 利用降幂公式化简求值 答案 2 解析 3-sin 70°2-cos 210°=3-sin 70°2-1+cos 20°2=3-cos 20°3-cos 20°2 =2. 点评 常用的降幂技巧还有:因式分解降幂、用平方关系sin 2θ+cos 2θ=1进行降幂:如cos 4θ +sin 4θ=(cos 2θ+sin 2θ)2-2cos 2θsin 2θ=1-12 sin 22θ等. 二、化平方式 例2 化简求值: 12-12 12+12 cos 2α????α∈????3π2,2π. 考点 利用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化简求值 题点 利用半角公式化简求值 解 因为α∈????3π2,2π,所以α2∈????3π4,π,所以cos α>0,sin α2 >0, 故原式=12-12 1+cos 2α2=12-12cos α=sin 2α2=sin α2 . 点评 一般地,在化简求值时,遇到1+cos 2α,1-cos 2α,1+sin 2α,1-sin 2α常常化为平方式:2cos 2α,2sin 2α,(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2. 三、灵活变角 例3 已知sin ????π6-α=13,则cos ??? ?2π3+2α=________. 考点 利用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化简求值 题点 综合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求值 答案 -79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必修4数学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步检测B卷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4数学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步检测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在等比数列{an}中,a4a1= ,则tan(a2a3)=() A . ﹣ B . C . D . 2. (2分)函数y=tan(x﹣)的定义域是() A . {x∈R|x≠kπ+,k∈Z} B . {x∈R|x≠kπ﹣,k∈Z} C . {x∈R|x≠2kπ+,k∈Z} D . {x∈R|x≠2kπ﹣,k∈Z} 3. (2分)函数y=tanα的对称中心坐标为() A . (kπ,0) B . C . (, 0) D . (2kπ,0)

4. (2分)已知正切函数y=tanx的图象关于点(θ,0)对称,则sinθ=() A . ﹣1或0 B . 1或0 C . ﹣1或0或1 D . 1或﹣1 5. (2分) (2018高一下·宁夏期末) 下列关于函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是偶函数 B . 关于直线对称 C . 最小正周期为 D . 6. (2分)已知函数y=tanωx在(-,)内是减函数,则() A . 0<ω≤1 B . ω≤﹣1 C . ω≥1 D . ﹣1≤ω<0 7. (2分)下列四个函数中,在(0,1)上为增函数的是() A . y=﹣log2x B . y=sinx C . D . y=arccosx

8. (2分)的值属于区间() A . B . C . D . 9. (2分)若函数是奇函数,则() A . 1 B . 0 C . 2 D . -1 10. (2分)(2020·贵州模拟) 设函数,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的一个周期为 B .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C . 的一个零点为 D . 在单调递减 11. (2分)(2017·泉州模拟) 已知曲线C:y=sin(2x+φ)(|φ|<)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x= ,曲线C向左平移θ(θ>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E的一个对称中心为(,0),则|φ﹣θ|的最小值是() A . B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

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有不少学生刚升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个高中共三年的学习。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主观上到高中后有松一口气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没有做好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和过渡。 1.宏观上讲初中数学还是偏感性数学的,语言通俗易通,并且联系实际比较多。而一进入高一,立马就触及到集合、函数等非常抽象的术语。例如函数,初中也已学习过。但是都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具体的函数,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表达式,画出它们的图像。到了高中,要把函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有一些函数根本就没有表达式(解析式),也画不出图像,而我们却要研究它的相关性质。学生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这些符号语言转化、理解运用。 2.初高中的知识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初中的知识量相对还是很小的,并且连贯性也较强。而到了高中知识量剧增,需要记忆的相关概念、数学符号、定理性质等急剧增加,并且涉及范围较广,连贯性相对就较弱了。另外,一般高中的进度都是两年之内学习完三年的基本知识,高三就进行综合复习。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就会较快,更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最终成绩提升缓慢,甚至成绩下滑。 3.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抽象的数学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初中教学一般都有统一的思维模式,比较机械,容易把握。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很多高一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低下。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当然,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4.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能及时转换。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是很强的,自学能力较低。高中知识面较广,要老师讲完全部的题型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另外有些学生初中比较轻松就能学得很好,因而到高中之后比较松懈,高一高二不努力学习,到高考才发现有很多知识漏洞。但是高中庞大的知识体系,不是一两个月能掌握的。再有就是不能掌握各章知识间的联系,不能融会贯通。中考考的是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高考考的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学生高中阶段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对高中熟练掌握。所谓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掌握了,才能综合运用。 另外,初高中数学也存在一些脱节的地方。例如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初中已删,但是高中还在应用。这些,都会加大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 Wellbegun,halfdone.希望同学们能严谨对待高中学习,做好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和过渡,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精品练习 内容提示: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2)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 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 第三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6) 第四章空间几何体专家套卷 (27) 第五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40) 第六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57) 第二部分解析几何初步 (71) 第一章直线与方程 (71)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 (78) 第三章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86)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90° B.60° C.45° D.30° 图2-1-17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

初中升高中数学试卷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40分) 1. 下列不等式中,解集是一切实数的是 ( ) A .4x 2-4x +1>0 B .-x 2+x -4<0 C .x 2-2x +3<0 D .x 2-x -2>0 2.若0<a <1,则关于x 的不等式(x -a )??? ?x -1a <0的解集是 ( ) A. ??????x |a <x <1a B. ??????x |1a <x <a C. ???? ??x |x >1a 或x <a D. ??????x |x <1a 或x >a 3.已知集合A= {}23,21,1a a a ---,若3-是集合A 的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是( ) A .0 B .-1 C .1 D .2 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0∈{0},②Φ{0},③{0,1}?{(0,1)},④{(a ,b )}={(b ,a )} (A )1 (B )2 (C )3 (D )4 5.集合{ }正方形=A ,{}矩形=B ,{}平行四边形=C ,{}梯形=D ,则下面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B A ? (B) C B ? (C) D C ? (D) C A ? 6. 函数111 y x =--( ) A. 在(-1,+∞)上单调递增 B. 在(-1,+∞)上单调递减 C. 在(1,+∞)上单调递增 D. 在(1,+∞)上单调递减 7.如果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3]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是( ) A. 2a ≤- B 2a ≥- C . 4a ≤ D. 4a ≥ 8.若函数962+-=mx mx y 的定义域为R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或1≥m B. 1≥m C. 10≤≤m D. 10≤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全册同步检测 目录 第1章1.1.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第1章1.1.2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第1章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1章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第1章1.3-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1章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1章章末复习课 第1章评估验收卷(一) 第2章2.1.1平面 第2章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1.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2.1-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第2章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2章章末复习课 第2章评估验收卷(二) 第3章3.1.1倾斜角与斜率 第3章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第3章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第3章3.2.2-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第3章3.3.2第1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

第3章3.3.2第2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习题课)第3章3.3.3-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第3章章末复习课 第3章评估验收卷(三) 第4章4.1.1圆的标准方程 第4章4.1.2圆的一般方程 第4章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4章4.2.2-4.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第4章4.3.1-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4章章末复习课 第4章评估验收卷(四) 模块综合评价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4数学同步练习题(精编)

第一章 三角函数(上)[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设α角属于第二象限,且2 cos 2 cos α α -=,则 2 α 角属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给出下列各函数值:①)1000sin(0 -;②)2200cos(0 -;③)10tan(-;④ 9 17tan cos 107sin πππ .其中符号为负的有(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2120sin 等于( )A .23± B .23 C .23- D .2 1 4.已知4 sin 5 α= ,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tan α的值等于( ) A .43- B .34 - C .43 D .34 5.若α是第四象限的角,则πα-是( ) A .第一象限的角 B.第二象限的角 C.第三象限的角 D.第四象限的角 6.4tan 3cos 2sin 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 二、填空题 1.设θ分别是第二、三、四象限角,则点)cos ,(sin θθP 分别在第___、___、___象限. 2.设MP 和OM 分别是角 18 17π 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给出的以下不等式: ①0<

最权威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讲义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 二次根式 1.1.4 分式 1.2 分解因式 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 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 3.1 相似形

3.1.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 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五心 3.2.2 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3.3 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 3.3.2 点的轨迹 3.3.3 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 3.3.4 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 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 ∴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 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PB |>4. 由|AB |=2,可知 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 练 习 1.填空: (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 (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1 3 A B x 4 C D x P |x -1| |x -3| 图1.1-1

高中数学: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同步课时分层训练:模块综合质量检测卷

模块综合质量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θ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θ2=-cos θ2,则θ2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解析:选B 由θ是第三象限角,知θ2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cos θ2=- cos θ2,∴cos θ2≤0,综上知,θ 2为第二象限角.故选B. 2.若sin (π-α)=log 814,且α∈? ???? -π2,0,则cos (π+α)的值为( ) A .5 3 B .-5 3 C .±53 D .-23 解析:选B ∵sin (π-α)=sin α=log 22-23=-23,又α∈? ???? -π2,0,∴cos (π +α)=-cos α=- 1-sin 2α= - 1-49=-5 3.故选B. 3.设单位向量e 1,e 2的夹角为60°,则向量3e 1+4e 2与向量e 1的夹角的余弦值是( ) A .34 B .537 C .2537 D .53737 解析:选D ∵|3e 1+4e 2|2=9e 2 1+24e 1·e 2+16e 22=9+24×12+16=37, ∴|3e 1+4e 2|=37. 又∵(3e 1+4e 2)·e 1=3e 21+4e 1·e 2=3+4×12=5,

∴cos θ=537 =537 37.故选D. 4.(2018·安徽太和中学期中)已知a ,b 是不共线的向量,AB →=λa +2b ,AC →= a +(λ-1) b ,且A ,B ,C 三点共线,则实数λ的值为( ) A .-1 B .2 C .-2或1 D .-1或2 解析:选D 由于A ,B ,C 三点共线,故AB →∥AC →,因为AB →=λa +2b ,AC →=a +(λ-1)b ,所以λ(λ-1)-2×1=0,解得λ=-1或λ=2.故选D. 5.(2019·甘肃诊断)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BC →=-4CD →,则AD →= ( ) A .14A B →-34A C → B .14AB →+34AC → C .34AB →-14AC → D .34AB →+14AC → 解析:选B 解法一:设AD →=xAB →+yAC →,由BC →=-4CD →可得,BA →+AC →= -4CA →-4AD →,即-AB →-3AC →=-4x AB →-4y AC → ,则??? -4x =-1,-4y =-3,解得 ????? x =1 4,y =34, 即AD →=14AB →+34 AC →,故选B. 解法二:在△ABC 中,BC →=-4CD →,即-14BC →=CD →,则AD →=AC →+CD →=AC → -14BC →=AC →-14(BA →+AC →)=14AB →+34AC →,故选B. 6.(2019·河北定州中学调研)函数f (x )=1 2(1+cos2x )·sin 2x (x ∈R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 2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 2的偶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 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 121221()()2()2() 0f x f x x x x x -=--=->,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初中升高中-学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数学试题

E A B C N M F D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在0,-2, 1,-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2 C .1 D .-3 2. 函数1y 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3.把不等式组1 23 x x >-??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5. 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320x x +-=的两个根,则x 1+x 2的值是( ). A.3 B.-3 C.2 D.-2 6.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图,从图的左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A . B . C . D . 7.已知21(123...)(1)n a n n = =+,,,,我们又定义1132(1)2b a =-=,212 4 2(1)(1)3 b a a =--=,31235 2(1)(1)(1)4 b a a a =---= ,……,根据你观察的规律可推测出n b =( ). A.1n n + B.21n n ++ C.32n n ++ D. 12 n n ++ 8.如图,在矩形ABCD 中,M 、N 分别为边AB 、边CD 的中点, 将矩形ABCE 沿BE 折叠,使A 点恰好落在MN 上的点F 处, 则∠CBF 的度数为( ). A .20° B .25 ° C .30° D .36° 9.为了解某区九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从该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的学生,对 其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了扇形图和条形图.下列结论:①被抽测学生中参加羽毛球项目人数为30人;②在本次调查中“其他”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③估计全区九年级参加篮球项目的学生比参加足球项目的学生多20%;④全区九年级大约有1500名学生参加乒乓球项目.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2个 C. 3个 D.4个 1 1- 1 0 1- 1 0 1- 1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