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依替米星+美罗培南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治疗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体类型,会直接引起下呼吸道、肺部感染等疾病,分布广泛[1]。
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再加上介入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原因,使得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多药耐药菌株[2]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还会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大大影响了患者的预后[3]。
多药耐药是指包含对两大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和多重耐药。
本文将对依替米星+美罗培南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
对照组男17例(51.52%),女16例(48.48%);平均年龄(41.5±1.3)岁;平均病程(5.8±1.1)d。
观察组男15例(45.45%),女18例(54.55%);平均年龄(41.3±1.2)岁;平均病程(5.5±1.0)d。
病例收集以痰的细菌培养+药敏为标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依替米星治疗:患者静脉滴注依替米星,依替米星0.15g与氯化钠注射液100mL混合,静脉滴注。
每12h滴注1次。
②观察组在依替米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罗培南治疗:患者静脉滴注美罗培南,取美罗培南1g,与氯化钠注射液250mL混合,静脉滴注。
每8h滴注1次。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水平:包括体温、白细胞(WBC)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
②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铜绿假单胞茵感染及多重耐药性检测

【 关键词 】 铜绿假单胞菌 ; 诱导型 B 胺酶 ; 一内 抗生素 ; 耐药性
1 材 料 与 方 法
定、 哌拉西林 / 他唑 巴坦 、 妥布霉 素 、 哌拉西林 、 庆大霉素 、
氨 曲南 和头 孢 曲 松 。
11 菌种来 源 .
为 20 0 7年 1月 ~ 0 9年 1 我院住院 20 2
酶 抑 制 剂 克拉 维酸 所 分 解 。A C酶 属 于 I B mp 类 一内 酰胺
S n2 析软件的专家 系统 对待测 菌株 自动检 测诱导 型 i 2分 o
21 6 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 等 l . 2 0种抗生 素的药 敏试验 , 果见表 1 结 表 16 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1 2 0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
B一内酰胺 酶和对 l O种抗生素 的敏感性 。 结果 :2 6 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l O种抗 生素的敏感性高低依次为: 丁胺卡那 (O5 ) 8 .1亚 胺培南(42 ) 6 .2 环丙沙星 ( 1 2 头孢他定( 55 ) 6. ) 8 5 . 哌拉西林 / 9 他唑巴坦(4O ) 布霉 素(O0 哌拉西林 (o7 )4 . ) 5 .1妥 5 .) 4 .3 (o6 氨曲南 4 (78 ) 3.3 头孢曲松( 5 4 。6 6株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型 p一内酰胺 酶者 4 7株 , 6 .%, 1. ) 2 3 3 占 98 产诱 导型 p一内酰胺 酶株对 哌拉 西林 / 三唑巴坦 、 阿米卡星 、 头孢他啶 、 环丙沙星 、 妥布霉素等抗生 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诱导 型 B一内酰胺 酶株 。结论 : 在 临床用药时应避免 与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强诱导剂类抗生素联合 , 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一
符合报道 , 在产诱导型 8一内酰胺 酶菌株中, 哌拉西林 / 他 唑 巴坦 、 头孢他 啶 、 哌拉西林 、 氨曲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枢 神经 兴奋 的副作用。
3 3 中西药联用谨 防毒副作用 . 1含砷 中药及 中成 药 、 雄黄 及含 雄黄 的中成药 与具 氧化 、 含 性 能的硫 酸盐 、 硝酸盐类西药联 用 , 可使雄 黄氧化 、 毒性增强 , 导
致 砷 中 毒 , 同服 。 忌
2 含钙离子 中药及 中成 药 , 、 如石膏 、 龙牡 等与 洋地 黄联 用 ,
色葡萄球 菌对青霉素 的耐药性 , 增强青霉素的作用 。 2 麻黄 与青霉素联用 , 、 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 3 甘草 与连霉素 、 酸钙联用治 胃窦炎能增 强疗效。 、 碳
4 香连化滞 丸与痢特灵联用 , 、 可增强治疗痢菌作用。 5 黄连 、 、 黄柏与四环素 、 痢特灵 、 磺胺脒 同用 , 治痢 疾及细 菌 性腹 泻有协 同作用 。 6碱性 中药与苯唑青霉素 、 、 红霉素 同用 , 防止后 者被 胃酸 能 破坏 , 增强肠道吸收 , 使抗菌作用增强 。 7 丹参注射液与强 的松联用 , 、 治疗结节性 多动脉炎 , 有协 同
效的作用 , 即增效。
3 1 增强或延长原有疗效。 .
1 中药成份复 杂 , 理作用 多样 , 、 药 疗效 稳定 持久 , 西药成 份 单一, 针对性强 , 药效迅速 , 二者合理 配伍 , 不但能 显示各 自的优 势, 且能标本兼治 , 增强疗效 , 如银花与青霉 素联用 , 能减少金 黄
3 2 中 西 药 联 用 达 到 减 毒 功 效 .
用 药过程 中 , 在获得药物有效 的治疗 作用 的同时 , 受 人们 还
I 铜绿 假 单胞 茵 的分 布 及 耐药 性 对 比分 析 C U
牟晓 明
【 摘要 】 目的 了解我 院重症监护病房 (C 感染铜绿假单 胞茵( A ) I U) P E 的分布 与耐 药情况 , 为临床预 防感 染提 供科 学合 理 的依 据。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分析潘本凤;董泽令;陈泽慧;闵迅【摘要】目的分析2013-201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5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的122株菌株,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并进行纸片扩散法复查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122株M DRP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和分泌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122株MDRP中有90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2.95%、73.7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稍低,分别为36.07%和42.62%,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株;多重耐药基因分析发现,122株M DRP中有21株VIM-2基因阳性,有62株发生oprD2基因缺失.结论不再推荐碳青霉烯类药物用于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治疗,该院MDRP耐药机制以作用靶点发生改变为主,但也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03【总页数】3页(P399-401)【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作者】潘本凤;董泽令;陈泽慧;闵迅【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 ,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贵州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铜绿假单胞菌(PA)俗称绿脓杆菌,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健康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均有该菌存在[1]。
PA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故运动较活泼,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对于有基础代谢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尤其易感。
常引起术后感染,甚至引起血行播散,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泛耐药菌株日趋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笔者就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基因分型、防治对策及病原治疗等作了综述。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成为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临床上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日趋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多重耐药菌比例可高达70%以上,泛耐药菌比例可高达50%以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由4.6%上升至14.3%,最高可达到42.1%。
笔者就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基因分型、防治对策及病原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1 泛耐药菌定义及流行病学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是指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绝大部分或全部耐药,但多黏菌素类除外。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同样都是需氧的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医院中呼吸机、蒸馏水容器、瓶装水、静脉营养液、湿化器吸引管、冲洗液人工通气装置等可能受到该菌污染。
其还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病原体,尤其是有免疫缺陷和ICU监护室的患者。
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亦可引起腹膜炎、心内膜炎、眼内炎等。
2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机制2.1 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均可产生染色体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可能选择出抑制高产AmpC酶的突变株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第3代头孢菌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
此外这两种菌尚可产生多种其他J3一内酰胺酶以及丝氨酸或金属碳青霉烯酶(IMP、VIM酶)等。
多重耐药菌-检验与解读

2013年《整治方案》
❖ 明确规定标本送检率 ❖ 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 接受限制性使用级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药物之前送检
率不低于50% ❖ 接受特殊使用级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药物前送检率不
低于80%
2013年卫计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
❖ 提高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和无菌部位标本送 检比例
曼不动杆菌
米诺环素
可选择相对敏感药物 联合用药
替加环素体外有抗菌 活性
微生物报告解读
有效利用病原菌及耐药监测信息
❖ 误区
❖ 标本检出细菌一定要用药
❖ 应走出误区
❖ 区别细菌感染、定植、污染
❖
困惑?
定植
❖ 定义:微生物在人体体内一定生境或解剖位 置落脚或存活但并不引起疾病的状态
感染
❖ 定义一:病原菌进入人体增殖并与机体相互斗争(作用)的 过程。
头孢吡肟、头孢噻 厄他培南 利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治疗有效: 体外敏感的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可能有效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治疗有效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 粘菌素、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 科细菌(包括产 NDM-1的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 粘菌素、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
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ESBL)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从简单的β-内酰胺酶演变而来 ❖ TEM-1,2; SHV-1
广谱酶,导致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耐药 ❖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由TEM-1,2 和 SHV-1突变而来,可同时水解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类的氨曲南。在以往的报告中如果ESBL阳性,我 们会报告该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2010年1月CLSI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最早认定的标准制定 机构,其制定的微生物临床检验标准及操作规范被视为相关检验领域的金 标准)修订了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后对ESBL不再作常规报告,但 ESBL检测可能对流行病学调查或感染控制是有益的。一些菌株随着三代头 孢菌素治疗时间的延长可发展为耐药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种非发酵需氧性革兰阴性杆菌,它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更易生长,甚⼀可以污染蒸馏水。
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主要的革兰阴性菌,据“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1],2018年上半年在全35家大型医院中,铜绿假单胞菌占临床分离菌种第六位。
因此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种医院内的潜在病原体已引起了高度重视。
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感染的抗生素一般治疗原则做一简单总结。
铜绿假单胞菌既对⼀些抗生素天然耐药,又可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耐药性,这种特性有助于增强其细菌毒力。
据可靠统计数据[2],2005年-2014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10年间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上升最快。
据CHINET 2018年上半年对7826株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率监测数据显示[1],高达93.4%菌株对替加环素耐药,35.5%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位居第二位,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少,占0.5%。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并可在治疗期间获得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某些菌株甚至还具有多重耐药性(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耐药[3])。
这些特性限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治疗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有多种[4],见表1。
表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其主要影响药物耐药机制主要影响药物天然耐药细胞膜微孔蛋白缺失碳青霉烯类药物药物主动外排泵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产生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获得性耐药染色体突变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通过质粒获得耐药性基因哌拉西林、碳青霉烯类药物适应性耐药形成生物被膜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细菌群集运动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发现感染时尽可能的控制感染源,排除与感染相关的装置等。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敏分析及临床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敏分析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1-06-15T15:01:47.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游先辉[导读]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游先辉(成都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610300)【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426-02 【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各种临床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26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101株(80.1%);脓及分泌物分离出15株(11.9%)。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分别为3.2%、6.3%、9.5%、9.5%;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替卡西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6.8%、95.2%、40.5%。
结论我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对其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
严格执行抗生素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的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加酶的三代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以及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属于假单胞菌属,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由于该菌分布广泛,生长条件低、繁殖能力强,对许多常用抗菌素出现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及耐药情况,我对本院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126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2009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所采集的各类标本中分离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