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呼吸科病房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呼吸科病房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呼吸科病房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情况,对分离的104株PAE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4株PAE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PAE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大于70%。

结论临床医生应参照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标签: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本文分析我院呼吸科病房PAE感染的耐药现状,旨在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4株PAE全部分离自2012年1月~12月医院呼吸科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

清醒患者清晨用清水漱口后将痰液留入无菌痰盒内立即送细菌室行常规培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从下呼吸道中收集痰标本;纤支镜检查患者的痰标本予以保护性毛刷采样后立即送检。

病原菌确定标准:连续>2d,晨痰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程度≥(+++)或連续2次痰培养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1.2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2009年版标准[1]进行判定,标准分为:敏感(S)、中介(I)、耐药(R)。

用于检测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纸片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包括: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2.1一般资料104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男性6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6±12)岁,其中60岁以上72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肺部感染30例,支气管扩张21例,支气管哮喘3例,肺癌2例。

2.2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见表1。

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分析

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分析

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中是常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住院患者严重感染,特别是那些肿瘤病患者、长期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

而且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其耐药株不断增加,加重治疗上的困难。

为了掌握该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我们调查分析了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07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菌株来源于2002年6月~2003年6月,由我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5342份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咽拭子占92株,尿液占11株,分泌物占6株,脓液、腹水、鞘膜积液各占1株。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器Viterk-32及其鉴定、药敏卡,用稀释法测定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3 质量控制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药敏质控。

2 结果11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来自呼吸道感染82.1%(92/112)、尿道感染9.8%(11/112)、分泌物5.4%(6/112)、腹水、脓液、鞘膜积液各占0.9%(1/112)。

其中有43例呈混合感染,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为主分别占13株和10株,大肠埃希氏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各3株,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各2株,粪肠球菌1株。

从表2看出在科室分布中以呼吸内科—内四科28.6%(32/112)和颅脑外科、外科ICU—外五科17.0%(19/112)为主,其次为传染病科—内六科8.0%(9/112),神经、内分泌内科—内三科7.1%(8/112)、康复科7.1%(8/112)、泌尿内科—内二科6.3%(7/112)、小儿科6.3%(7/112)、肿瘤血液病内科—内五科5.4%(6/112),详见表1。

10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见表2。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之一,其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一直受到关注。

本文从感染分布、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面进行分析。

一、感染分布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感染医院内的危重病人和长期住院患者,如ICU、烧伤科、凝血障碍病房、肝病科、神经外科等。

这些患者往往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原因容易感染,因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二、感染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感染危险因素:1.肝病患者:肝功能不良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2.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平衡,导致菌群更加繁殖,并能够产生更多的β-内酰胺酶,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同时也易发生重度感染并引起败血症。

3.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比如癌症患者、感染免疫缺陷者等,因为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高致病性细菌。

4.器官移植患者:器官移植手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力降低,易感染多种细菌。

5.医疗操作:医疗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等,也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三、耐药性分析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分泌β-内酰胺酶等多种耐药因子,尤其是广谱抗生素,这种菌的耐药性是非常高的。

根据研究,细菌多重耐药已成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常态,普通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都已失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作用。

对于此类细菌的治疗,我们需要考虑使用新型抗生素和联合用药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其感染容易引起医院的交叉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群体的健康,因此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防范其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都是医务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水平调查及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水平调查及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水平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xx年9月~xx年8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并分析亚胺培南耐药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常规K-B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若结果判定为耐药和中介,则进一步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MIC。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7%,22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0常用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普遍较高,有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受试的11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MIC;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检测中检出率最高,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曾是临床上使用的抗PA较为有效的药物,但近年来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PA对其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上海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20%[1]。

我们对分离的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就耐药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菌株全部4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分离自我院xx年9月至xx年8月临床各科送检的住院患者标本。

临床分离株的鉴定按照常规K-B方法进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进行操作和判断,并判定为耐药和中介菌株,除去重复菌株,用15%甘油LB肉汤保存于-80℃。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ATCC35218(用于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以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培养液和药敏抗生素Mueller-Hinton(MH)琼脂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批号:811813401。

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分析

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分析

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耐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中是常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住院患者严峻感染,特殊是那些肿瘤病患者、长期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

而且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其耐药株不断增加,加重治疗上的困难。

为了把握该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我们调查分析了20XX年6月〜20XX年6月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别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07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菌株来源于20XX年6月〜20XX年6月,由我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5342份标本中分别培育出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咽拭子占92株,尿液占11株,分泌物占6株,脓液、腹水、鞘膜积液各占1株。

1.2 仪器和方法采纳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器Viterk-32及其鉴定、药敏卡,用稀释法测定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3 质量掌握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药敏质控。

2结果11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来自呼吸道感染82.1%(92/112)、尿道感染9.8%(11∕112)›分泌物5.4%(6/112)、腹水、脓液、鞘膜积液各占0.9%(1∕112)o其中有43例呈混合感染,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为主分别占13株和10株,大肠埃希氏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各3株,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各2株,粪肠球菌1株。

从表2看出在科室分布中以呼吸内科一内四科28.6%(32/112)和颅脑外科、外科ICU-外五科17.0%(19/112)为主,其次为传染病科一内六科8.0%(9/112),神经、内分泌内科一内三科7.1%(8/112)、康复科7.1%(8/112)、泌尿内科一内二科6.3%(7/112)、小儿科6.3%(7/112)、肿瘤血液病内科一内五科5.4%(6/112),详见表1。

10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见表2。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高度耐药性。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内源性抗性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基础。

该菌种具有外膜结构以及多种封闭性的药物外排泵,这些结构可以拦截或排出抗生素,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或使其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自由基清除系统和外泌体的产生,这些机制有助于保护菌体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耐药性相关基因来实现。

研究发现,菌体中的多个基因(如mexAB-oprM、mexXY-oprM、nfxB和ampR)在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药物外排泵系统或抗生素降解酶的表达,从而使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降低。

此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耐药性基因以质粒或整合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转染、共同耐药岛(Resistance Island)或转座子的介导而传递给铜绿假单胞菌。

这种方式使菌体获得多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增加了其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对治疗选择带来了挑战。

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当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类)在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4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数据运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分离出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8株,检出率为40%。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来自于痰液最多,占49.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20.4%;呼吸内科及ICU 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分别占22.5%、19.6%。

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替加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分别为54.3%、52.9%、55.7%、50%、54.3%、48.6%、51.4%、55.6%、50%、51.4%。

结论了解并动态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并有效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nosocomia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Wang Jie,Liu Gao Li(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 462002 Henan)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nosocomia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Methods 70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llected. Understand and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and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Key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resistance;antimicrobial agents;中圖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7-0-01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等均有存在,自然环境分布广泛,是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易引起化脓性炎症及全身性感染,常对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 t r i t i o n r e du c es mo r t a ] i t y i n t r a uma pa l i e nt s r e 01 ir f i n g
( 责任校对 :刘玲 玲 )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状况分析
刁蔚 欣 叶 晓光 傅 琨
罔际医药 生导报 2 0 1 3年 第 l 9卷 第 2 0期
I MH G N,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1 . 1 9 N o . 2 0
i nt e ns i x e c a r e:a me t a — — a na l y s i s o f r a nd omi s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参 考 文献
t r i a l s 【 J l _ I n j u r y ,2 0 1 1 ,4 2 ( 1 ) :5 0 — 5 6 .
『 5 1 胡涛 ,徐艳 ,丁惠珍 . 检测 降钙素原和 C反 应蛋 门在
社 区获得性 肺炎诊 治的临床价值 I J l _ 临 床肺科 杂志 ,
渊查分析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 同顾性调查方 法 ,对 【 摘要 】 目的
分析 . . 结果
本 院从 2 0 0 9年 1 月至2 0 1 2年 l 2月间 临床样本分 离的铜绿假单 胞菌 的药敏试验结 果进行对 比统计 过去 四年分离 f } J 的1 7 1 7株铜绿 似单胞菌对 常用抗 菌药 物的耐药 率总体呈上 升趋 势。 平均 耐药率 最低 的足 丁眩 那霉 素 ( 3 2 . O %) ;耐 药率低 于 4 0 % 的还 有关 罗培南 ( 3 6 . 2 %) 、亚胺 培南
综 上所 述 ,鼻 肠 管 幽 门后 喂 养 方式 可 以有效
的满足重症患者营养 支持的需求 、与鼻 胃管方式 进行对比具有更低 的返流发生率 、V A P发生率 、
死 率 , 可减 少机 械通 气 时间 , 提升 脱机成 功 率 , 进 而有 效减 轻患 者 负担 、提升 生活质 量 。
( 3 9 . 4 %) 和哌托两林他唑 巴坦 ( 3 9 . 7 %) 。许多常 抗菌药 物对铜绿似单胞 菌的耐药性 的升高均存 显著
性 化 .结论
本地 铜绿 似单胞菌耐药率有 著性变化 ,多重耐药现 象严 重 ,合理使用广谱抗菌
药物 是防止铜绿似单胞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 、
a nd t o l e r a bi l i t y o f e a r l y e nt e r a ]nu t r i t i o n wi t h i m me di a t e o r
g r a d u a l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n t u h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 J ] .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3 周宝 云 . 布地 奈 德和 沙 丁胺 醇联 合雾 化 吸入 治疗 小 儿 支气 管哮 喘疗 效 观 察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志 ,
2 0 1 2 . 2I( 2) : 1 5 6 一】 5 7 .
I 4 l D o i g G S ,H e i g h e s P T ,S i ms o n F,e t a 1 . E a r l y e n t e r a l
『 8 1 张文林 ,邓江锦 . 高 敏心 肌肌钙蛋 白 T、心 肌酶 及 C
反 应 蛋 白 的检 测 在 手 足 口病 患 儿 中 的 应 用 【 J I .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报 ,2 0 1 3 ,1 9 ( 8 ) :l 1 8 0 — 1 1 8 2 .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7 — 1 6)
Xi a o - g u a n g , l q/ Ku n . T h eF 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Ho s p i t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P h a r ma c y , Gu a n g z h o u5 1 0 0黄 淑环 ,等 . 呼 吸机 相 关性 肺 炎 高
危 因素 分 析与 对 策 『 J l _ 国际 医药 卫生 导 报 ,2 0 1 0 ,
I 6 ( 7 ) :8 7 3 — 8 7 5 .
M e d ,2 0 0 8 ,3 4 ( 6 ) :1 0 5 4 - 1 0 5 9 .
2 01 l ,1 6 (1 2 ): 1 9 7 1 — 1 9 7 2 .
【 6 ] 姜 嘟嘟 ,柳 毅 刚 ,詹青 . 2 1 6例 神经 科重 症监 护病 房 患者 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析 【 J 1 . 中国感染 与化疗杂 志 ,
2 0 1 3, 1 3 (1) : 3 5 — 3 9 .
【 关键词 】 铜绿假单胞菌 ;抗 菌药物 ;耐药性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r e s i s t nc a e r a t e s o f p s e u d o mo n s a a e r u g i n o s a i n h o s p i t l D1 a A 0 We i — x i n .Y E
『 1 f 宋秋呜 ,武道 荣 ,冯开俊 ,等 . 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常 见病 原菌构成及预 防策略 …. 中国医药科 学 ,2 0 1 3 ,
3 (5): 6 0 — 6 1 .
[ 7 ] D e s a c h y A,C l a v e l M,V a u g n a t A,e t a 1 . 1 n i t i a l e f f i c a c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