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a g铁粉加到b g 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bg

B.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2.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3.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B.

C.D.

4.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5.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6.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7.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8.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

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9.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X>Z C.X>Y>Z D.X>Z>Y

10.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 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B B.C>A>B C.C>B>A D.A>B>C

11.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1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

13.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X最活泼

B.金属Y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X

C.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一定是Al

D.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

14.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放出气泡速度缓慢放出气泡速度快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Ti和稀盐酸不反应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15.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16.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

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17.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

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

18.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Ag、X、Fe B.X、Fe、Ag C.Fe、Ag、X D.Fe、X、Ag

19.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最大

C.锌一定过量

D.镁一定过量

20.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AgCl B.FeCl2C.MgCl2D.AlCl3

21.“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2.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 g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 g。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23.分别向50gFe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Mg粉与溶液中FeSO4、CuSO4的质量变化见图。请读取图象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服序分析,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

B.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

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

D.反应后,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

24.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2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26.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27.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28.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C.D.

29.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30.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则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将铁粉加入到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A、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与铜反应的质量比为56:64,故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正确;析出的固体的质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正确;B、若滤渣中含有Fe,说明铁已经完全、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那么滤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锌,故溶液呈浅绿色,正确;C、滤渣中含有铜,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加入稀盐酸后,滤渣不能全部溶解,错误;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那么加入的铁粉可能是少量的,也可能恰好与硫酸铜完全反应,若是少量铁粉的,那么滤液中含有ZnSO4和 CuSO4、硫酸亚铁;若铁粉恰好与硫酸铜完全反应,那么滤液中含有ZnSO4和硫酸亚铁,正确。故选C。

点睛: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若没有注明加入金属的量,那么要考虑这几种情况:不足、恰好完全反应、过量。

2.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合金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A、根据题意,常温下汞合金应为固体,而汞为液体,故汞合金的熔点比汞的熔点高,错误;

B、根据题意,汞合金中含有锌、锡、铜等金属,其中锌、锡的活动性都位于氢之前,故能与酸反应,所以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的硬度要高,正确;

D、根据合金的概念可知合金是混合物,正确。故选A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合金的概念和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只有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根据原子守恒得到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因为金属活泼性不同导致反应速率不同,金属活泼性越强,其反应速率越大导致反应时间越短,金属活泼性Mg>Zn>Fe,所以反应速率大小顺序是Mg>Zn>Fe,则反应时间大小顺序是Fe>Zn>Mg。故选B。

【点睛】

金属活泼性不同导致反应速率不同,金属活泼性越强,其反应速率越大导致反应时间越短。

4.D

解析:D

【解析】

D选项中铜,银都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区分铜银的活动性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可以置换出铁,而铜不能置换出铁,所以可以区分出活动性强弱

②难以比较铁的活动性和铜、锌的活动性孰强孰弱,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③锌可以把铁和铜置换出来,但是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④铁不能置换出锌,但是可以置换出铜,所以可以区分出这三种活动性顺序

所以能够区分出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是①④,这与选项A相吻合。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我们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然后选择合适的酸或者是盐的溶液来进行解答。

6.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所以C错误。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与先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固体质量会减小,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

【详解】

A、氯化亚铁的水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不可能为无色,故A不正确;

B、铁参加了反应,则锌一定全部反应完,滤渣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故B不正确;

C、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故C正确;

D、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铁,故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铁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反应顺序为:铁先置换出银,铁反应完铜再反应。

【详解】

A、由于不知道铁和铜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出剩余固体成分是否含有铁和铜,但是在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故A正确;

B、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由于不知所加的铁和铜的量,若铁未反应完,则溶液中无Cu 2+,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固体中肯定含有银,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铁或铜,故C错误;

D、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亚铁,而不是可能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A

【解析】

X、Y、Z三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Z>H,H>X,H>Y;把X 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说明X>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Z>X>Y,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1)的反应现象可知,a、c两金属的活动性均比铜强,而b的活动性比铜弱;根据(2)的反应现象可知,a、c两金属的活动性均在H前,且a>c,则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c>b。故选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且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B

解析:B

【解析】

A、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锌,锌全部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锌与硫酸铜恰好反应,滤液不一定呈蓝色,错误;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2,正确;

C、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Cu(NO3)2=Zn(NO3)2+Cu,

65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无法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错误; D、如果锌量很少,锌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银,错误。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强比Y,Z强,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强比Z强, 综上所述,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为Y>X>Z,所以Y反应最剧烈,Y 最活泼,故选项错误;

B、根据一定量金属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的质

量,要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要已知三种金属的化合价,而题中没有给出相关金属的化合价,因此,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C、由图象可知,X的活泼性大于Z,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大于Z,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可能是Al,故选项错误;

D、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X>Y>Z,即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大。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就越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Mg放出气泡速度快,Ti放出气泡速度缓慢,Cu无变化,可知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Ti、Cu,故选项错误;

B、因为Ti和Mg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除去Mg,故选项错误;

C、因为Ti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放出气泡速度缓慢,故Ti和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金属本身的性质、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A、银与硝酸铜不反应,滤液中不可能含有Ag+,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不含有Cu2+,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故D正确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需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及污物清除,因此铝丝需要砂纸打磨,正确;

B.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正确;

C.由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可知,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故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 Al2(SO4)3,故错误。故选D。

18.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意: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活泼性大于银;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说明Fe活泼性大于X。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X、Ag。故选D。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处于H元素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观察图像可知,三种金属反应的速率X>Y>Z,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从而得知X为镁,Y为锌,Z为铁。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参加反应,应该是镁消耗的酸最多,铁次之,锌最少,但图中铁产生氢气最多,即消耗稀盐酸最多;镁锌产生氢气一样多,即消耗稀盐酸一样多,故镁过量,但锌无法确定。故选C。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D

解析:D

【解析】

①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②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22.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本着“弱者先出局”的原则,故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根据反应中Zn与Ag质量关系为65:216,可知这个反应固体质量一定增大,Cu(NO3)2+ Zn==Zn (NO3)2+ Cu,根据反应中Zn与Cu质量关系为65:64,可知这个反应固体质量一定减少,而充分反应后过滤,固体质量不变,仍然为m克,说明这2个都一定发生,但第二个反应是否发生完全,就无法判断,A、因为Cu(NO3)2溶液可能过量,故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正确,B、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含有AgNO3,故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错误,C、因为锌可能过量,故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正确,D、因为一定发生了2个反应,故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即银和铜一定存在,锌可能存在),正确,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23.D

解析:D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

B、镁比铁和铜活泼,故将镁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后分别有铁和铜生成,正确;

C、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正确;

D、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相同,故生成硫酸镁的质量相同,故反应后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故选D。

24.A

解析:A

【解析】

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均排在氢

前面,甲比乙活泼;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比丙活泼,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丁>丙。故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25.C

解析:C

【解析】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表面不能常用钢刷擦洗,以免刮掉保护膜; B.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使药效降低;C.焊锡(锡铅合金),合金的熔点低,可用来焊接金属;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钢的性质与生铁不同,比生铁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所以应用范围更广;选C

2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锌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锌比铜活泼,Ag不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铜比银活泼,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铜、银不能和硫酸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金属银的活动性;

C、铜、银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

D、银和硫酸锌、硫酸铜都不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锌和金属铜的活动性;

故选A。

2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图横坐标是硫酸,所以不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a点盛金属锌的烧杯中酸有剩余;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b点时金属锌产生的氢气少;

D选项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28.A

解析:A

【解析】

A、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逐渐减少,到锌反应完了,剩余的铜,质量保持不变,故坐标符合;

B、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起点应该是0,故坐标错误;

C、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只要一加稀硫酸会立即产生硫酸锌,因此溶液中锌的质量起点是0,故坐标错误;

D、随着稀硫酸的加入产生硫酸锌人显中性,因此溶液的pH的起点是7,随着硫酸的过量,溶液会显酸性,pH<7,故坐标错误;

故选项为:A.

2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很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Y,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 Z Y,故选B。

3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Z的活动性比氢强,X的活动性没有氢强,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由此可以得出Y的活动性比Z强,综上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Y>Z>X。故选C。

历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数学)

第一篇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数与式 §1.1实数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1,3分)-5的绝对值是() A.-5 B.5 C.-1 5 D. 1 5 解析∵|-5|=5,∴-5的绝对值是5,故选B. 答案 B 2.(2015·浙江嘉兴,1,4分)计算2-3的结果为() A.-1 B.-2 C.1 D.2 解析2-3=-1,故选A. 答案 A 3.(2015·浙江绍兴,1,4分)计算(-1)×3的结果是() A.-3 B.-2 C.2 D.3 解析(-1)×3=-3,故选A. 答案 A 4.(2015·浙江湖州,3,3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 2 解析∵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 答案 B 5.(2015·浙江宁波,3,4分)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其中6万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6×1013元B.60×1011元 C.6×1012元D.6×1013元 解析6万亿=60 000×100 000 000=6×104×108=6×1012,故选C.答案 C 6.(2015·江苏南京,5,2分)估计5-1 2介于() 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解析∵5≈2.236,∴5-1≈1.236, ∴5-1 2≈0.618,∴ 5-1 2介于0.6与0.7之间. 答案 C 7.(2015·浙江杭州,2,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3+26=29B.23-26=2-3 C.26×23=29D.26÷23=22 解析只有“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选C. 答案 C 8.★(2015·浙江杭州,6,3分)若k<90<k+1(k是整数),则k=() A.6 B.7 C.8 D.9 解析∵81<90<100,∴9<90<100.∴k=9. 答案 D 9.(2015·浙江金华,6,3分)如图,数轴上的A,B,C,D四点中,与表示数-3的点最接近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1.下列对物质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 B .纯铁是黑色的 C .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D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 A .铁片 B .铜片 C .铝片 D .石灰片 3.下列对铁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铁容易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4.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 .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5.某金属单质R ,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 可能( ) A .Fe B .Mg C .Ag D .Cu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 (1)铝与稀盐酸反应 ,属于 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3)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制得氧化铝和铁 ,属于 反应。 7.锌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较 (填“活泼”或“不活泼”)能与 、 、 等几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锌与以上几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某不纯锌块6.5克,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0.18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A.Mg B.Al C.Fe D.Cu 9.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 4+2 MgTi +2 MgCl 2。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无法确定 10. 木炭、氧化铜、铁粉都是黑色粉末,鉴别它们最理想的试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 .硫酸铜溶液 B .水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11.不法分子贩卖的假银圆大多是锌的某些合金。鉴别真假银圆时,可以将其浸入 ( )

金属的化学性质易错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易错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c>b>a B.b>a>c C.a>c>b D.b>c>a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3.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4.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 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 6.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8.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9.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Fe2+、NO3-B.Fe2+、H+、 NO3- C.Fe2+、Cu2+、 NO3-D.Fe2+、Cu2+、Ag+、NO3- 10.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2.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13.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基础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基础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W>Y>Z B.X>Y>W>Z C.W>X>Y>Z D.Y>W>Z>X 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Ti和稀盐酸不反应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120套)专题四:世界古代史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120套)专题四:世界古代史目录 选择题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西方文明的发源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单元综合 填空题 改错题 列举题 读图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探究题(问答题) 选择题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2010·山东聊城)22.右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 成果是()A A.汉谟拉比法典B.金字塔 C.佛教D.阿拉伯数字 (2010·四川自贡)21.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A A.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B.克里特的王宫遗址C.空

中花园想像图D.罗马广场 (2010·四川自贡)24.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并表现出独有的历史特征。右图图示所反映的制度是() C A.分封制度B.民主制度 C.种姓制度.D.封建等级制度 (2010·江西)7.陈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 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B 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代印度文明④古代希腊文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010·山东威海)21.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l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B A.恺撒B.汉谟拉比C.伯利克里D.屋大维(2010·山东青岛)28.《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A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典》C.《刑法典》D.《商法典》(2010·山东青岛)29.“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却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B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2010·广东深圳)24.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下图中的()B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10·湖南岳阳)13.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2010·湖南长沙)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C A.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B.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D.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2010·湖北荆州)15.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B A.雅典卫城B.金字塔C.空中花园D.长城(2010·广西梧州)26.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D 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2010·福建三明)12.历经历史风雨,右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 雕像,至今还屹立于()B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金属可以跟盐酸反应的是() ①Zn ②Fe ③Ag ④Cu ⑤Al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表面有红色金属铜生成 B.溶液颜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溶液质量增加 D.铁丝中铁的质量逐渐减少 3.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引 B.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过滤 C.加适量CuSO4溶液 D.在空气中灼热 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O2+Ca(OH)2====CaCO3↓+H2O C.CaCO3+HCl====CaCl+CO2↑+H2O D.Mg+O2点燃 MgO 5.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之一。关于铝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原因,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兴 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①铝的化学性质本来不活泼,难被腐蚀;②市场上的铝材料通常是铝合金,合金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③铝性质活泼,表面能产生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你所认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6.有A、B、C、D四种金属,分别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A、B、D反应后有气体放出,C无明显现象,再把A,D加入B盐溶液中,D表面有B析出,而A没有,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D>C B.B>D>A>C C.D>A>B>C D.D>B>A>C 7.将过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在滤液里 含有的物质是( ) A.FeSO4 B.CuSO4 C.Fe2(SO4)3 D.H2SO4 8.下列金属中,常温下最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B.铂C.铁D.铜 9.用铁和铝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需要用去铁和铝的质量比是()A.28:27 B.28:9 C.56:27 D.112:81 10.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g。则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A.Fe和CuSO4溶液B.Ag和FeSO4溶液C.Cu(NO3)2和Ag溶液D.Cu和FeSO4溶液11.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Cu和Fe B.Ag C.Cu D.无法确定 12.将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能判断出铁比铜活泼的一组() A.Fe、Cu、稀H2SO4 B.Fe、Cu、ZnSO4溶液 C.Fe、Cu、AgNO3溶液 D.Fe,Cu、FeSO4溶液 13.我国古代的“药金”外观和黄金相似,经常被误认为金子其冶炼方法为(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的物质加热至800℃左右,即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试推断“药金”组成()

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化学试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2018年广东省】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 B.铜+稀盐酸 C.银+稀盐酸 D.铜+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A证明金属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故选C。 2.【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X、Y、Z B.X、Z、Y C.Y、Z、X D.Z、Y、X 【答案】B 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铜片表面有气泡 C.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活动性Cu>Zn>Mg 【答案】C 【解析】A、用盐酸与三种金属反应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时,要求酸的浓度相同,故错误;B、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故不能与酸反应,故错误;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试管表面发烫,正确;D、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g >Zn> Cu,故错误。故选C。 4.【2018年山西省】验证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MgSO4溶液 B.KCl溶液 C.稀盐酸 D.ZnCl2溶液 【答案】B 5.【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错误;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所以开始不产生气体,当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才产生气体,错误;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碱性减弱,但不会变成酸性,错误;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相等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正确。故选D。 6.【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 Fe,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D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易错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易错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 B.Z>Y>X C.Y>X>Z D.X>Z>Y 2.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可能有Zn(NO3)2和AgNO3 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6.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 Cu>Au。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总结: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酸→化合物+H2↑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一般形式:A+BC →AC+B)。 置换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要求是:以强换弱。 金属单质化合物溶液(可溶于水) 特例:⑴K+CuSO4≠K2SO4+Cu 2K+2H2O=2KOH+H2↑ 2KOH+CuSO4=Cu(OH)2↓+K2SO4 ⑵F e+2AgNO3=Fe(NO3)2+2Ag Fe+2AgCl(难溶)≠FeCl2+2Ag 总结:Fe>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总结: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 来。 注意: 1.酸应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使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制取氢气,因为挥发性 酸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2.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的盐必须溶于水,若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生成的盐会附着在金属表面, 阻碍酸与金属继续反应。盐必须为可溶性盐,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3.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使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 换出来。 3.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时,活泼的金属总是先置换那些最不活泼的金属离子。 4.当多种金属与溶液反应时,总是更活泼的金属先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几种金属单质的图片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K Ca N a M g A l Zn Fe Sn Pb (H)Cu H g A g Pt A u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经济史专题(含答案)

经济史专题(经济、农业、农村、农民、工业化、民生) 一、选择题 ◆(2017·河北)15.宣传画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A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2017·湖北鄂州)7.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D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7·江苏常州)1.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2017·黑龙江牡丹江)1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B ①1950年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017·黑龙江龙东)2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6分)材料一

图一图二河北邯郸市郊农民报名入社图三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1分) (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1分) 25.(6分)(1)土地改革;(1分)(2)农业生产合作社;(1分)(3)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5)安徽风阳小岗村。(1分) ◆(2017·湖北荆门)30.(6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绝,子弹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交和好,内要自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 1953~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 4.1% 2.8% 增长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数据组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情况简表 时间1979年1989年1997年 深圳国内生产总值 1.96亿元93亿元1130.01亿元 时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370亿元102398亿元421368亿元 我国进出口(2001年)总额5098亿美元,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做了怎样的努力?(1分)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1分)

(人教版)2020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八上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共34小题) 1.(2019?南充)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以“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选项D渡江战役是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并于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是国共大决战,不是抗日战争期间。 故选:D。 2.(2019?湘西州)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参加了()A.开国大典 B.遵义会议 C.重庆谈判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参加了重庆谈判。 故选:C。 3.(2019?烟台)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地点及“弥天大勇”的赞誉。【解答】通过题干中的时间:1945年8月和地点:渝州(重庆)及弥天大勇等可知此诗称颂的是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戮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飞抵重庆谈

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50克镁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3.6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 A.226.4克B.222.8克C.172.8克D.无法计算 2.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 > Z > Y B.Y > X > Z C.Y > Z > X D.Z > Y > X 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5.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6.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 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 7.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9.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A.稀H2SO4 B.稀HCl C.CuSO4溶液D.FeSO4溶液10.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A. B.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C.金属R可能是铝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3.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4.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6.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 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 7.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8.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X>Z C.X>Y>Z D.X>Z>Y 9.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10.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11.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后只有丙金属表面有气体产生;再将乙金属放入甲金属的盐溶液中,乙金属表面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乙>甲>丙B.丙>乙>甲C.乙>丙>甲D.甲>乙>丙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中考真题汇编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中考真题汇编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50克镁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3.6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 A.226.4克B.222.8克C.172.8克D.无法计算 2.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B. C.D. 3.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5.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6.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X>Z C.X>Y>Z D.X>Z>Y 7.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B B.C>A>B C.C>B>A D.A>B>C 8.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 9.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A.

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 国共关系川教

二、国共关系 二、非选择题 ◆(2012·福建南安)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9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图10 西安事变 (1)根据所学知识把图9和图10填入相应的表格中(4分)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发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根据材料,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国共合作取得什么成果?(2分) 材料三图11是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 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切握手,被称为国共两党的“第三次握手”。 (3)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 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国共两党能够“第三次握手”的基本前提 是什么?(2分) 24.(1)图9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图10西安事变;(2)历史意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基本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2012·湖南邵阳)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影响 义和封建军阀 命 安事变和平解决 团结合作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4分) (2)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4分) 争端再起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4分)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面向未来 (5)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2分) 22.(1)黄埔军校;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2)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两例即可)(4)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有理即可)(5)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