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

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徐思煌;朱义清

【摘要】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并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

△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10(032)003

【总页数】7页(P290-295,300)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响应;预测模型;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

【作者】徐思煌;朱义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13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是含油气盆地中生烃研究和资源评价必需的一项基础参数。在可获取烃源岩样品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直接测定有机碳含量。然而,受采样条件限制,合适的烃源岩样品常常数量有限、分布局限;再加上测试费用的因素,直接测定的有机碳含量资料无论数量上还是分布上通常都难于满足研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充分地利用纵向连续、广泛分布的测井资料来评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研究表明,多种测井参数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根据这些响应关系建立起合理的定量预测模型,可以实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有效定量预测[1]。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探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

烃源岩相对于非烃源岩而言最显著的特征为富含有机质。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与不同测井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也逐渐得到认识。

早在20世纪中叶,Beers(1945)就认识到一些古生界页岩中的放射性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3]。Swanson(1960)进一步认识到黑色页岩中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与石油生成密切相关[4]。由于富含有机质及粘土矿物的烃源岩通常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元素,因此自然伽马测井(探测伽马射线强度)、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探测放射性元素含量)可用于烃源岩的识别及其有机碳含量预测[5-7]。

由于干酪根密度小于粘土矿物,因此有机质含量越高的烃源岩应具有越低的密度。Schmoker(1979)提出密度测井可用以确定烃源岩有机质的含量[8-9]。

类似地,由于干酪根的声波时差大于固体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因此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烃源岩应具有越大的声波时差。声波时差测井成为岩性解释和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10-11]。

电阻率测井探测的是井内岩石电阻率变化特征。烃源岩有机质属于非导电物质,电

阻率无限大,根据烃源岩构成的体积模型,烃源岩的电阻率随着有机碳含量增高而增大,尤其当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阶段,电阻率会因生烃作用而大幅增加[1,12-13]。此外,烃源岩生烃作用可导致孔隙系统水的饱和度减小、电阻率增大,因此电阻率测井

也与烃源岩热演化成熟度具有良好响应关系。

中子测井是探测井内岩石含氢指数变化特征的一种测井。有机质的含氢指数大于泥质含氢指数,因此烃源岩的中子测井孔隙度值与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也存在良好的响

应关系[7,12]。

此外,由于碳/氧能谱中子测井可同时提供C/O比和Si/Ca比[14],赵彦超(1990)经

过推导,建立了该测井提供的C/O比和Si/Ca参数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之间的数值关系[12]。Patterson(2003)实验发现,烃源岩岩心样品的多普勒展宽(Doppler broadening)与有机碳含量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因此预言,正电子多普勒展宽的应

用可能将成为一种新的探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方法[15]。

可见,烃源岩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时差测井、中子测井、电阻率测井等各种测井曲线上都有一定的响应关系。这些响应特征是烃源岩含量测井预测的理论依据。

20世纪70—80年代之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烃源岩在各种测井参数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上。依据烃源岩特征的某些测井响应关系,反过来根据一种或几种测

井响应特征,识别或鉴定烃源岩存在与否[3-5,7-8,16-17]。

烃源岩基本的等效体积构成包括固体岩石骨架、孔隙流体以及密度接近于水的分散有机质。与根据威利公式利用声波时差求取岩石孔隙度相类似,也可以分别建立根

据密度、伽马测井求取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体积分数)的基本方程:

密度测井模型[8,13]:

式中,Vorg为烃源岩有机质体积百分含量,ρSh为不含有机质的页岩密度,ρSR为烃源岩密度,ρOM为烃源岩所含有机质密度。

伽马测井模型[6]:

式中,Vorg为烃源岩有机质体积百分含量,γSh为不含有机质的页岩伽马强度,γSR 为烃源岩伽马强度,A为给定区域内伽马强度与地层密度线性关系的斜率,通过区域范围内多口钻井的伽马测井和密度测井可以获得[8]。

在发展2种以上测井识别烃源岩时,人们常常采用交汇图的形式达到半定量评价烃源岩的效果。Meyer[13](1984)通过声波时差(Δt)—电阻率(R)交汇图(图1),运用测井资料将烃源岩与非烃源岩大致区分开来,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个二元一次判别方程:

式中,D为判别系数,当D>0,判别为烃源岩;当D<0,判别为非烃源岩;如果D=0,则不能确定烃源岩还是非烃源岩。Δt为声波时差(μs/m),R24为校正到24℃时的电阻率(Ω·m)[13]。

赵彦超(1990)则利用自然伽马的相对值(Δ γ)与声波时差(Δt)的交汇图评价烃源岩[12]。为消除不同钻井间GR单位不统一的影响,他定义。根据大量已知烃源岩的Δ γ与Δt编绘交汇图,确定烃源岩的下限值(即图2的Δ γ1、Δt1);同时,将未知烃源岩的Δ γ、Δt值投在该交汇图上,又可实现半定量评价,划分为极好烃源岩、有利烃源岩、差烃源岩及非烃源岩等不同级别(图2)。

从发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存在响应关系开始,定量预测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20世纪70—80年代,先后提出了多种以总有机碳含量为因变量,以铀的含量及铀/钾比、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电阻率等单一或多种测井参数为自变量的一元、二元或多元回归方程形式的经验关系定量模型[1,9,18-19]。例

如,Mendelson等(1985)根据英国北海4口井和美国加州1口井的岩心和井壁取心样品,建立了这5口井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与时差(Δt,μs/m)、中子

(ФN,%)、密度(ρ,g/cm3)及伽马(γ,API)4种测井响应的四元回归方程,其中A井回归方程:

对于B、C、D及CA2井,回归方程形式相同,但测井参数的系数不仅绝对值不同,且除了Δt的系数全为正值外,ФN、ρ与γ的系数均有正有负[18]。说明TOC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复杂的。

ΔlogR技术是Exxon和Esso公司1979年开发的一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技术,经广泛试用证实,该技术既适用于碳酸盐岩烃源岩,也适用于碎屑岩烃源岩,而且能精确根据烃源岩成熟度计算有机碳含量[1]。其理论依据依然是上述烃源岩特征

在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的响应原理,即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越高,声波时差、电阻

率就越大。但在应用方法上,采用特殊比例的电阻率测井曲线和声波测井曲线叠合

法来实现烃源岩识别与评价(图3)。

两条测井曲线叠合时,二者的坐标轴方向相反,电阻率曲线采用对数坐标,声波时差曲线采用算术坐标,坐标轴刻度比例尺关系为电阻率每2个数量级(如1~100Ω·m)对应于声波时差的间隔为328μs/m(100μs/ft)(如492~164μs/m或150~50μs/ft)。结合伽马曲线特征,划分渗透性岩层与非渗透性岩层,水平方向移动电阻率曲线,当声波和电阻率2条曲线在非渗透性岩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致”或完全重叠时即

为基线,基线井段对应于非烃源岩段(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皆最小)。在选择基线时,根

据地层的变化和曲线的响应情况可以进行分段重叠,即一口井可能有多段基线。确

定基线之后,用2条曲线之间的间距来识别富含有机质的层段(图3),这个间距被定

义为ΔlogR,显然ΔlogR与TOC正相关。ΔlogR技术的数学模型:

式中:R和Δt分别代表实测电阻率(Ω·m)和声波时差(μs/m);R基线和Δt基线分别

代表基线对应的电阻率(Ω·m)和声波时差(μs/m)。ΔlogR为电阻率曲线与声波时差曲线的分离间距值。

根据ΔlogR计算TOC的模型:

式中:TOC为计算的有机碳含量;LOM为有机质热变质程度(Level of Metamorphism),可根据实测镜质体反射率资料或埋藏史评价确定。

ΔlogR技术提出后得到非常广泛的推广应用[2,14,19-21]。但也有人认为该技术计算的TOC偏低,因为对于基线代表的非渗透性岩层虽然评价为非烃源岩,TOC(低于

烃源岩下限值)并非为零,因此应在模型式(6)中进行基线TOC补偿[21]。

在发展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模型的同时,也有人注意到对于这种复杂问题难于用

显式方程来表达。Huang(1996)率先将人工神经网络法帮助模拟预测烃源岩特征[22],之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朱振宇(2002)、Kamali(2004)先后提出了类似的神经网络模糊模型[20,23]。

考虑到烃源岩沉积的旋回性,Prokoph(2000)在应用烃源岩测井资料分析烃源岩特

征时,引进了小波分析方法[24],使分析结果沿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与沉积旋回的吻

合程度更高。

珠江口盆地位于我国的南海北部、海南岛至台湾岛之间,近NE向延伸,面积约

17.5×104km2。可划分为北部断阶带、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南部坳陷带和南部隆起带5个构造单元[25-27]。珠一坳陷位于北部坳陷带,为一个NE向展布的狭长坳陷。珠一坳陷发育2套有效烃源岩:古近系始新统的文昌组和始新统—渐新

统的恩平组。从目前钻井揭示地层看,文昌组主要由中深湖相和浅湖相沉积的泥岩、砂岩组成,恩平组主要为一套湖沼相沉积的泥岩、页岩和砂岩互层,夹煤层和碳质泥

岩[28]。油气资源评价研究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量要大于恩平组烃源岩[26]。本文主要讨论文昌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预测。

通过编绘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8口典型钻井文昌组岩心或岩屑样品

158个实测TOC数据与对应深度测井参数的关系图,发现本区文昌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与电阻率(R)、中子孔隙度(ФN)、声波时差(Δt)及自然伽马(γ)这4种测

井参数均存在比较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0.502,0.470,0.293;而与密度(ρ)测井存在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74(图4)。说明TOC与这5

种测井曲线的响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比较接近。因此,在优选TOC定

量预测模型时,应尽可能综合以上5种测井参数,构成一个多元回归方程式的数学模型;仅使用包含一、二个参数的模型,不能很全面反映这种响应关系的特点。

为了获得最佳的烃源岩TOC定量预测模型,运用了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上

述8口井158个文昌组烃源岩TOC为因变量,以样品点相同深度的R,ФN,ρ,Δt和

γ等测井参数为自变量,进行了多种模型的试验、比较,优选过程及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TOC与单测井参数拟合明显不如多参数综合拟合的效果好,而且拟合效果随着测井参数种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五元回归方程模型的相关系数最高、回归估

计的标准误差最小,属于最佳模型。

本次TOC定量预测选取了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番禺4洼为研究实例。番禺4洼是珠一坳陷的富生烃洼陷,利用表1中的五参数模型对该洼陷的PY5-8-x井文昌组全井段烃源岩TOC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连续井段的预测TOC曲线,将离散的实测TOC 数据点投在该曲线上,不难发现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预测效果良好(图5)。

在图5中,电阻率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按照ΔlogR技术要求的比例尺叠合于同一栏内,中子和密度曲线同置于另一栏内。这样,高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的测井曲线特征就

表现为:较高伽马(泥质岩)、声波时差曲线与电阻率曲线分离距离大、中子孔隙度(高值)与密度(低值)曲线一般也明显分离。TOC的具体数值根据表1中的五参数模型计算。图5还表明,该钻井文昌组烃源岩整体上都为好的烃源岩,实测、预测的TOC一般都大于2.0%。而且在缺乏实测样品的井段预测出多层TOC高于4.0%的优质烃源岩层,其中3层厚达6~12 m,另3层厚度3~4 m,累计厚度达32 m。图

5也说明五元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得到ΔlogR曲线叠合结果的支持性验证,同时克服

了ΔlogR法计算值偏低(基线段TOC为零)、仅利用声波与电阻率2个测井参数的不足。用同样方法预测了研究区另外6口钻井文昌组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也取得

了类似的预测效果,限于篇幅不再叙述。

1)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测井技术在烃源岩识别与评价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有机碳含量预测的精度越来越高。纵观有机碳含量各种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与应用效果,认为测井响应特征是基础,每种预测模型都具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具体研究时,应结合研究地区地质特征、烃源岩特点,在充分分析烃源岩属性的测井

响应特征基础上,优选出最佳的预测模型,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多种测井参数实施预测、尽可能使用多种方法与模型互为验证。

2)珠一坳陷番禺4洼及惠州凹陷158个文昌组样品实测有机碳含量与电阻率、中子、声波、密度和伽马等5种测井参数均相关,建立的五元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的相

关系数达0.751。对番禺4洼PY5-8-x井文昌组进行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结果

显示,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而且还发育多层单层厚度适中、有机碳含量

特别高的极优质烃源岩,说明烃源岩条件好是番禺4洼成为富烃洼陷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献】

[1]PASSEY Q R,CREANEY S.A practical model for organic richness from porosity and resistivity logs[J].AAPG Bulletin,1990,74(12):1777-1794.

[2]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等.运用测井信息研究烃源岩进展及其资源评价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9,24(1):270-279.

[3]BEERS R F.Radioactivity and organic content of some Paleozoic

shales[J].AAPGBulletin,1945,29(1):1-22.

[4]SWANSON V E.Oil yield and uranium content of blank shales[M]//USGS Professional Paper 356-A.Reston,Virginia:USGS,1960:1-44.

[5]FERTL W H,RIEKE H H.Gamma ray spectral evaluation techniques identify fractured shale reservoirs and source rock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80,31(11):2053-2062.

[6]SCHMOKER J W.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Appalachian Devonian shale from Gamma ray logs[J].AAPGBulletin,1981,65(7):1285-1298.

[7]谭廷栋.测井识别生油岩方法[J].测井技术,1988,12(6):1-12.

[8]SCHMOKER J W.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ntent of Appalachian Devonian shales

from formation-density logs[J].AAPGBulletin.1979,63(9):1504-1537.

[9]SCHMOKER J W,HESTER T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9257594.html,anic carbon in Bakken formation,United States Portion

of Williston Basin[J].AAPG Bulletin,1983,67(12):2165-2174.

[10]DELLENBACH J,ESPITALIE J,LEBRETON F F.Source rock logging[C]//Transactions of 8th European SPWLA Symposium.London:[s.n.],1983:paper D.

[11]AUTRIC A.Resistivity,radioactivity,and sonic transit time logs to evaluate the organic content of low permeability rocks[J].The Log Analyst,1985,26(3):36-45.

[12]赵彦超.生油岩测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以南阳、泌阳凹陷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0,15(1):65-74.

[13]MEYER B L,NEDERLOF M H.Identification of source rocks on wireline logs by density/resistivity and sonic transit time/resistivity crossplots[J].AAPG

Bulletin,1984,68(2):121-129.

[14]HERRON S L.A total organic log for source rock evaluation[J].The Log

Analyst,1987,28(6):520-527.

[15]PATTERSON C D,QUARLES C A,BREYER J A.Possible new well-logging tool using positron Doppler broadening to detect total organic carbon(TOC)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3,68:523-526.

[16]MURRAY G H.Quantitative fracture study;Sanish pool,McKenzie County,North Dakota[J].AAPG Bulletin,1968,52(1):57-65.

[17]MEISSNER F F.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Bakken formation Williston basin,North Dakota and Montana[C]//REHRIG D,ed.The economic geology of the Williston

basin:Proceedings of the Montana Geological Society,24th Annual Conference,1978:207-227.

[18]FERTL W H,CHILINGAR G V.T otal organic carbon con

tent determined from well logs[J].SPE,1988:407-419.

[19]刘新颖,邓宏文,邸永香,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1):68-73.

[20]KAMALI M R,MIRSHADY A A.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determined from well logs usingΔlogR and neuro fuzzy techniques[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4,(45):141-148.

[21]朱振宇,刘洪,李幼铭.ΔlogR技术在烃源岩识别中的应用与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3,18(4):647-649.

[22]HUANG Z,WILLIAMSON M A.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ling as an aid to source rock characterization[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1996,13(2):277-290.

[23]朱振宇,王贵文,朱广宇.人工神经网络法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2,17(1):137-140.

[24]ANDREAS P,AGTERBERG F P.Wavelet analysis of welllogging data from oil source rock,Egret Member,offshore eastern Canada[J].AAPGBulletin,2000,84(10):1617-1632. [25]于水明,施和生,梅廉夫,等.过渡动力学背景下的张扭性断陷: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断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5):485-489.

[26]施和生,朱俊章,姜正龙,等.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资源再评价[J].中国海上油气,2009,21(1):9-14.

[27]姜华,王华,李俊良,等.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5):460-466.

[28]朱俊章,施和生,舒誉,等.珠江口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3):301-306.

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方法 一、烃源岩的测井识别 正常情况下,有机碳含量越高的岩层(泥页岩)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就越大。因此,测定异常值就能反算出有机碳含量。 测井曲线对烃源岩的响应主要有: 1高GR值:由于烃源岩层一般富含放射性元素,因此,在自然伽马曲线和能谱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异常; 2低密度:烃源岩层密度低于其它岩层,在密度曲线上表现为低密度异常; 3高声波时差:在声波时差曲线上表现为高声波时差异常; 4高电阻率:成熟烃源岩层在电阻率曲线上表现为高异常,原因是其孔隙流体中有液态烃,不易导电,利用这一响应还可以识别烃源岩成熟与否。 声波测井曲线: 对于一般陆相盆地来说,烃源岩主要为钙质泥岩、页岩、暗色泥岩等,一般情况下,泥岩的声波时差随其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层压实程度增加)。但当地层中含有机质或油气时,由于干酪根(或油气)的声波时差大于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因此,就会造成地层声波时差增加。 由于声波时差受矿物成分、碳酸盐和粘土含量以及颗粒间压实程度的影响,所以不能单独用声波时差测井来估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 电阻率测井曲线 由于泥岩层的导电性较好(岩石骨架及孔隙内地层水均导电),所以在地层剖面上此类地层一般表现为低阻(含钙质地层除外)。但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层,由于导电性较差的干酪根和油气的出现,其电阻率总是比不含有机质的同样岩性的地层电阻率高。因此可以利用电阻率作为成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指标。但一些特殊的岩性层段或泥浆侵入等也可能导致电阻率的增大。因此,也不能单独使用普通电阻率测井来估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 密度测井曲线 密度测井测量的是地层的体积密度,包括骨架密度和流体密度。地层含流体越多,孔隙性就越好。由于烃源岩(含有机质)的密度小于不含有机质的泥岩密度,同时地层密度的变化对应于有机质丰度的变化,因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但当重矿物富集时,密度测井就不可能是有机质的可靠指标。 可见,上述任何单一测井方法评价都可能造成误解,而且估测精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利用上述测井曲线的综合响应特征,建立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与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利用ΔlogR方法测定有机质丰度 1、ΔlogR方法-原理简介 1990年Passey等提出了一项可以用于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烃源岩的测井评价方法,能够计算出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的有机碳含量值。该方法模型是将声波测井曲线和电阻率曲线进行重叠,声波时差采用算术坐标,电阻率曲线采用算术对数坐标。当两条曲线在一定深度内“一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概述 摘要:目前围绕着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烃源岩测井评价的进展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入手,系统的介绍了烃源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烃源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烃源岩;测井资料;研究进展;评价方法 引言 烃源岩是油气藏和输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对于烃源岩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在对烃源岩的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也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烃源岩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资源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许多学者对烃源岩的评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目前有关于烃源岩的测井评价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1 烃源岩的评价进展 1.1 国外进展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主要方面是确定烃源岩中的有机碳含量(toc)。早期关于烃源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1945年beer就尝试应用自然伽马曲线识别和定量分析有机质丰度[1]。murry等(1968)作区块分析时得出异常大的地层电阻率是由于生油岩中已饱和了不导电的烃类[2]。swamson将自然伽马异常归因于与有机质相关的铀,他指出铀与有机质存在一定关系[1]。在七十

年代末期由fertl(1979)、leventhal(1981)等人相继找出放射性铀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经验公式,这期间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1]。herron(1986)将c/o能谱测井信息用于求解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但该方法误差较大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评价中[3]。schmoker在八十年代做了许多关于烃源岩的研究,他指出高的自然伽马值与烃源岩间的相关性、用密度测井信息来估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埋藏成岩作用引起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就是一个热成熟过程、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孔隙度之间呈幂函数等观点[4-6]。meyer(1984)等利用自然伽马、密度、声波和电阻率测井结合来评价烃源岩,总结出了测井响应参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岩石判别函数[7]。上面这些国外学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计算有机碳含量的经验公式,但是并没有建立定量的数学模型。直到1990年,passey研究出了对碳酸盐岩烃源岩和碎屑岩烃源岩都适用的方法,能够计算出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的有机碳含量值[8]。目前该方法依然被很多学者作为研究烃源岩的基础模型。lang等(1994)研究认为在泥页岩正常压实带,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与声波时差间存在很好的半对数关系[9]。但是,由于反射率与声波时差的关系受许多地质因素影响,阻碍其普遍应用。mallick(1995)将实测的有机碳含量与地层密度用最小二乘拟合发现它们呈反比关系[10]。 1.2 国内进展 鉴于烃源岩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测井地质学复习

测井地质学复习 1.所有的测井方法、标准代码、单位、测量要求环境、设计/开发的物理基础、 分辨率、主要地质应用、影响因素。以表格或系统陈述的方式。 举例:体积密度、井壁电成像FMI 2.裂缝的主要测井响应特征。 答: 第一类,常规测井响应: 1)井温测井 在裂缝处,泥浆侵入裂缝地层,导致地温下降,监测到的地温曲线出现低温严重偏低。 2)微侧向测井 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探测深度较小,对裂缝敏感。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3)双侧向测井与微球形聚焦 由于深浅侧向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在裂缝段表现为电阻率差异。分为正差异(LLD>LLS)和负差异(LLS

页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页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特征,并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有机碳含量是评价页岩气的重要参数。根据页岩测井响应特征, 关键词:页岩气有机碳含量自然伽马能谱法 引言 页岩气的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因而,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及其测井评价方法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油气藏。页岩中有机碳含量与页岩含气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有机碳含量是评价页岩气的重要参数。由于测井信息具有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利用测井信息建立起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定量关系,就可以计算出页岩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值[1]。 1 理论依据 1.1 页岩气储层特征 页岩气储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其中干酪根类型、丰度和成熟度对页岩气资源量有重要影响。干酪根的类型不仅对岩石的生烃能力有影响,同时还影响天然气吸附率和扩散率。有机碳含量与页岩气的生成率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页岩有机碳含量越高及地层压力越大,天然气吸附量越高。页岩产气能力与有机质成熟度密切相关,成熟度越高,越有利于页岩气成藏。 1.2 测井响应特征 页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不容易导电,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岩石特征的地球物理属性。测井曲线对页岩层有机碳含量大小和充填孔隙的流体不同物理性质的差异响应,是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和评价页岩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有机碳含量越高的页岩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值越大,测定这个异常值就能逆推出有机碳含量。当页岩中固体有机质含量增加时会引起其自然伽马增大、电阻率增大、声波时差大、岩石密度减小。这些是由于页岩中铀含量、导电性差的有机质以及油气含量相对较高,且有机质及油气的声波时差大于岩石骨架声波时差所引起的。同时,有机质的密度明显小于岩石骨架密度[2]。因此,地层密度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成反比。综上所述,页岩岩具有自然伽马强度高、电阻率大和密度低等特征。 2 页岩有机碳测井评价方法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油气资源量的大小(储量)—是进行勘探决策分析和勘探规划计划编制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是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烃源岩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生成油气的多少! 1.无井条件烃源岩分布预测 ①有井约束地震相②有井约束层序分析③有井约束地震反演④综合研究 2.判别源岩的最小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泥岩的有机碳≥0.5% 碳酸盐岩的有机碳≥0.3% 作为生油岩标准的最小有机碳下限值不能应用于成熟度高的地区。高成熟区目前所测得的有机碳只能反应有机质的残余数量,原始数量可能是它的两倍以上。 存在的问题 ①理论上 没有考虑有机碳的组成比例; (不同类型的有机质,生油岩干酪根中的有效碳含量不同:) ★没有考虑母质的转化程度; ★没有定量考虑母质类型; ★没有考虑排烃条件。 ②实践上 ★有些煤的有机碳丰度高,但不是有效的烃源岩; ★有些泥岩的有机碳低,但却是好的烃源岩(如柴达木盆地第三系)。 2.用氯仿沥青“A”等残留烃指标评价源岩品质 (1)理论依据 源岩排烃效率非常低(一般〈5%),源岩中目前残留烃量基本代表了原始的生烃量 ●反应了残烃的指标; ●反应了源岩生烃能力和残留烃能力的变化规律;

●反应了有机质的转化率。 (2)实际情况 ★在生烃量相同的情况下,氯仿沥青“A”、热解参数“S1”以及总烃含量“HC”数值越大,意味源岩排出的烃量越小; ★煤、欠压实地层中的“A”偏高并不意味源岩的生烃量大,而是表明源岩的排烃条件差 3.有效烃源岩的判识 二、有关烃源岩的几个术语和烃源岩评价标准 1.烃源岩(生油岩或母岩)—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为生油(气)层。 有效烃源岩是指对油气藏形成作出过直接或间接贡献的烃源岩。预测有效烃源岩分布发育对于评价资源潜力和油气藏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优质烃源岩(excellent source rock)—有机碳含量大于3%的烃源岩作为优质烃源岩。或在几套烃源岩中其中其排烃量占总排烃量50%以上贡献的烃源岩。 2.排烃门限与与烃源岩最小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关系 结论: 1. 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标准;不同盆地、不同有机质丰度、不同演化程度,源岩进入排烃地质门限的临界地质条件均不同; 2. 同一丰度源岩不同类型时,随源岩类型由腐泥型向腐植型转变,其进入排烃地质门限要求的演化程度增强。 3. 同一源岩其有机质丰度、演化程度、源岩厚度在源岩进入排烃地质门限的临界地质条件 上具有互补关系。 三、烃源岩分布预测 1.有井 2.无井(1)地震相?(2)层序?(3)地震反演?(4)综合? 1.单井标定地震相反演的方法

南海裂陷盆地文昌B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

南海裂陷盆地文昌B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 201521000417 徐辉 文昌B凹陷位于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其构造演化划分为古新世—早渐新世裂陷、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断拗和晚中新世以来的裂后热沉降三个阶段。南断裂是控制文昌B凹陷的边界断裂(图1)。对于南断裂构造变形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以伸展动力学成因为主。然而,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南断裂带渐新统—中新统发育不少构造变形,如雁列式褶皱、马尾状断裂、右阶斜列阶步等,难以用简单伸展动力学机制解释,而这些构造变形明显控制和影响了该区油气成藏要素、油气分布与储量规模。 图1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构造位置 文昌B凹陷南断裂走向NNE,断裂面倾向NWW,西缓东陡,断裂面陡倾切入基底。 文昌B凹陷南断裂的构造样式: (1)古新统—始新统表现为伸展断裂样式。 (2)渐新统以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自早渐新世,珠江口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由古新世—始新世NW-SE向最小主压应力转变为S-N向最小主压应力,而文昌B凹陷南断裂走向呈NNE-SSW,伸展构造应力方向与断裂面走向的夹角约20°,沿南断裂断面的力偶产生同向剪切,派生出褶皱构造样式与伸展断裂构造样式,且二者共生相间排列。因此,南断裂早渐新世呈现伸展—右旋走滑构造变形特征。因伸展—走滑变形,南断裂下降盘下渐新统、始新统地层倾向与南断裂面倾向相同(挤压抬升区)或相反(伸展区)。向南断裂面方向,下渐新统恩平

组和上渐新统珠海组厚度局部减薄或增厚,沿南断裂走向下渐新统恩平组和上渐新统珠海组厚度呈“褶皱薄、洼地厚”相间构造样式。 (3)在中中新世,因右旋走滑作用,发育挤压褶皱背斜构造样式,有别于逆牵引滚动背斜构造样式。 文昌B凹陷南断裂的断裂体系: (1)古新世—始新世,南断裂为伸展性质,呈现NE或NNE走向伸展断裂特征。(2)渐新世,在S-N向区域伸展应力作用下,NNE走向南断裂转变为伸展—走滑性质,渐新统呈现“挤压褶皱”和“洼地”共生构造,沿南断裂分布。(3)早中新世,在S-N向或SSW-NNE向区域伸展构造应力作用下,发育E-W 走向或NWW走向为主的断裂体系,呈“右阶斜列式”分布,是伸展-走滑伴生构造。 (4)中中新世,南断裂带因右旋走滑形成挤压褶皱,中新统发育大型挤压背斜,也发育“右阶斜列”阶步断裂体系。 综上所述,在古新世—始新世,南断裂以伸展作用为主;在早渐新世,转化为伸展-走滑作用为主,产生挤压褶皱、地层抬升和洼地;至中中新世,转化为右旋走滑作用为主,发生局部挤压褶皱,中新统发育大型背斜。 在南断裂带动力学机制上,古新世—始新世时,太平洋板块向珠江口盆地所在的南海东北部汇聚,使大陆岩石圈向东南方向蠕散,地幔上涌使脆性的上地壳破裂,塑性的下地壳受到水平拉张,地壳减薄,以(N)NW-(S)SE向伸展作用为主。至早渐新世,受南海区地幔对流、陆壳破裂与海底扩张的影响,珠江口盆地受到S-N向最小主压应力作用,与始新世发育起来的(N)NE走向的南断裂方向斜交,夹角<45°,产生斜向伸展,发生伸展—右旋走滑变形。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证实,在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或基底发育的大断裂,往往是构造薄弱带,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易复活。因此,NE-NNE向南断裂在S-N向伸展应力下表现为伸展—走滑的复活,且南断裂复活过程中,断裂走向与伸展方位夹角越小的区段,具有更显著的右旋走滑分量,如雁列式挤压褶皱和洼地共生构造组合,其中褶皱长轴与南断裂走向近平行。中中新世—早上新世,受东沙运动影响,南断裂带因右旋走滑作用形成“挤压褶皱”,中新统发育背斜构造。渐新世—中新世,南 断裂伸展-走滑变形是区域伸展构造应力方向与先存南断裂走向小角度(<45°)斜交的产物。对类似构造应力场演化背景的含油气盆地分析、构造解析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第五章烃源岩特征

第五章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源对比 第一节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一、烃源岩岩性、岩相及厚度 1、岩性、岩相特征 柴北缘早侏罗世断陷盆地为碎屑岩沉积区,烃源岩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沼泽相暗色泥岩、页岩及炭质泥页岩,富含有机质。据研究,该地区烃源岩的主要岩相类型包括: (1)前扇三角洲暗色泥岩 主要发育于湖西山组和小煤沟组,形成于湖水面相对较高、距物源区近、湖盆坡度相对较陡且受同沉积正断层控制的背景下,由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前扇三角洲暗色泥岩的特点是沉积厚度大,在剖面上常与厚层或透镜状的砂砾岩互层,二者之间多突变接触。前扇三角洲距河口近,有机质来源丰富,湖水较深,加上沉积速率较高、快速埋藏,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陆源高等植物输入较多,有机质以Ⅲ型为主。 (2)湖相暗色泥岩 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有机质既有陆源高等植物,也有湖相水生生物,其相对丰度取决于水体距物源的距离。冷西次凹的北部在早侏罗世处于较深湖区,距物源区相对较远,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减少,水生生物较发育,所形成的暗色泥岩中Ⅱ~Ⅰ型有机质较丰富。如石深7井下侏罗统深水湖底扇暗色泥岩厚度为136m,占地层厚度的38%,有机质类型较好。 (3)沼泽相炭质泥岩 沼泽相富含植物组分的炭质泥岩、页岩甚至煤层也是重要的烃源岩,但其生油潜力有限。 从现有资料看,下侏罗统最有利的烃源岩为湖泊相暗色泥岩;中侏罗统烃源岩除了J2d6-J2d7湖相泥岩、页岩和油页岩外,还有J2d5沼泽相煤系地层。 2、研究区的烃源岩厚度分布 青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测井方法识别和评价了生油岩的分布,编制了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度等值线图(见图5-1)。 下侏罗统具有多个生烃中心,其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烃源岩厚度变化规律与地层厚度类似。其中,昆特依断陷北部的鄂博梁次凹和冷西次凹发育了巨厚的烃源岩,厚度达600~1200米,冷湖四、五号一带烃源岩厚度也较大,为400~900米左右,昆北斜坡100~200米左右,昆1井附近为200~400米左右;昆特依断陷中部厚度多为200米左右(图5-1)。对冷湖一号至三号构成有意义的下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冷西次凹。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 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徐思煌;朱义清 【摘要】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并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 △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10(032)003 【总页数】7页(P290-295,300)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响应;预测模型;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 【作者】徐思煌;朱义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13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是含油气盆地中生烃研究和资源评价必需的一项基础参数。在可获取烃源岩样品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直接测定有机碳含量。然而,受采样条件限制,合适的烃源岩样品常常数量有限、分布局限;再加上测试费用的因素,直接测定的有机碳含量资料无论数量上还是分布上通常都难于满足研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充分地利用纵向连续、广泛分布的测井资料来评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研究表明,多种测井参数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根据这些响应关系建立起合理的定量预测模型,可以实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有效定量预测[1]。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探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 烃源岩相对于非烃源岩而言最显著的特征为富含有机质。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与不同测井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也逐渐得到认识。 早在20世纪中叶,Beers(1945)就认识到一些古生界页岩中的放射性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3]。Swanson(1960)进一步认识到黑色页岩中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与石油生成密切相关[4]。由于富含有机质及粘土矿物的烃源岩通常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元素,因此自然伽马测井(探测伽马射线强度)、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探测放射性元素含量)可用于烃源岩的识别及其有机碳含量预测[5-7]。 由于干酪根密度小于粘土矿物,因此有机质含量越高的烃源岩应具有越低的密度。Schmoker(1979)提出密度测井可用以确定烃源岩有机质的含量[8-9]。 类似地,由于干酪根的声波时差大于固体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因此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烃源岩应具有越大的声波时差。声波时差测井成为岩性解释和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10-11]。 电阻率测井探测的是井内岩石电阻率变化特征。烃源岩有机质属于非导电物质,电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刘军;汪瑞良;舒誉;曾驿;史运华 【摘要】There are few or no drilled well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depression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is brings great difficulty in the geophysical prediction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O in source rocks and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source potential in the depression. By combining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starting from measuring organic carbon content, using logging prediction method of TOC to build TOC curve of the virtual well,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selecting seismic attribute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best fitting equation and extracts seismic attributes from 3-D seismic data to calculate the 3-D TOC data bod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rich-in hydrocarbon-generating Huizhou depression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China, and calculates the 3-D TOC data body of the overall Wenchang group and Enping group. This provides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the sub sag hydrocarbon potential.%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此为因变量,选取的地震属性作为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地震属性从而计算得到三维TOC数据体.将该方法应用到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惠州洼陷中,得到整体文昌组和恩平组的三维TOC数据体.HZ26洼陷边缘到

陕西铜川地区油页岩含油率测井评价方法

陕西铜川地区油页岩含油率测井评价方法 李玉宏;姚志刚;张慧元;武富礼;王宝文 【摘要】Oil shale is an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resource. Oil-bearing rat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oil shale, is mainly measured by laboratory analysis of core samples nowadays. Oil-bearing rate is rare due to the cost of coring and testing, and the ones obtained from discrete samples hardly reflect accurat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heterogeneous organic matter. Considering typical well logging curves of oil shale, continuous oil-bearing rate can be economically obtained by estimating logging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oil content (ω) is proposed by the synthesizing of well logging, organic carbon, and oil-bearing rate of oil shale and applying △log R method. The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yields effective results when identifying oil shale beds, computing organic carbon and oil bearing rate, and therefore advances industry evaluation of oil shale with abundant oil well logging data in research area.%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油页岩的含油率是油页岩工业品质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油页岩含油率主要是通过对岩芯的实验室测定来获取,受取芯和测试成本影响,可利用的含油率数据十分有限,且由离散样品获得的含油率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强非均质性的有机质在地层中的准确分布.油页岩具有典型的测井曲线特征,利用测井资料估算油页岩含油率,可以在较低的经济成本基础上获得更多且连续性好的数据.通过铜川地区油页岩探井的测井与有机碳、含油率资料,结合△logR方法,初步建立了油页岩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和含油率(ω)解释模型,对油页岩层段进行了识别和有机碳和含油

珠一坳陷西江主洼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

珠一坳陷西江主洼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 丁亮;郭刚;郝建荣;王升兰;朱文奇;廖宗宝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15(027)005 【摘要】断裂活动速率、沉降速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震相-沉积相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主洼文昌组烃源岩具有如下特征:①始新世—早渐新世较高的断裂活动速率和沉降速率非常有利于深湖盆的形成以及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的发育;②已钻井的原油及岩样地球化学分析证实存在较高含量的 C304-甲基甾烷,表明文昌组存在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③地震相-沉积相转换模式表明,文昌组发育较大规模的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率、连续、强振幅平行席状反射特征.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烃源岩成熟度及生烃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江主洼是一个潜在的富生烃洼陷,文昌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预测生烃量可达60亿m3.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丁亮;郭刚;郝建荣;王升兰;朱文奇;廖宗宝 【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珠一坳陷文昌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胡小强;王晓龙;龚屹;罗文龙;付崇 2.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 3.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J], 张明星;郭耿生;张琳璞;;; 4.西藏尼玛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J], 孙涛;王成善;李亚林;魏玉帅 5.珠江口盆地白云主洼古近系文昌组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 [J], 郭伟;徐国强;陈兆明;李潇;向绪洪;刘冬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力预测方法在烃源评价中的应用

压力预测方法在烃源评价中的应用 刘涛;张宏兵;许自强;纪聪智 【摘要】烃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初期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对钻井稀少,取样分析资料缺乏的低勘探领域进行烃源岩的评价预测成为了一大难题.为此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南海东部某深水地区沉积环境及生烃门限的分析,并结合地层压力测试方法对该地区的生烃潜力及展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压力预测方法可作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评价的一种手段.这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16(013)004 【总页数】5页(P533-537) 【关键词】深水区;压力预测;烃源评价 【作者】刘涛;张宏兵;许自强;纪聪智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00;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00;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物探技术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TE122

南海东部某深水地区位于陆架向陆坡的过渡带,横跨东沙隆起与台南盆地,海水深度由500 m急剧变为2 500 m左右[1-4]。区域内新生代古近系凹陷地理位置处 在大陆棚到深海的陆坡位置上,该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较大的深水凹陷之一,主凹陷发育在工区的东南部,有复杂崎岖的海底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目前研究区域内尚无探井,地质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特殊,属于洋陆转换带发育的盆地(图1)。 为了解决该区无钻井资料的烃源评价问题,首先结合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及沉积环境研究识别烃源岩的发育段,再通过压力预测方法确定烃源岩横向展布,从而实现无井探水区烃源预测和初步评价[5-7]。 研究表明,烃源岩富集层段在层序地层系统及沉积特征上一般多属沉积密集段,亦称缓慢沉积段或饥饿沉积段,是在准层序向陆推进和陆源沉积物补给不足时所形成的相对深水还原、弱还原环境下,沉积充填的一套由细粒沉积所构成的泥质岩系沉积物。而根据前期学者对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的层序地层及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推测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中深湖相烃源岩,在珠江口盆地主要发育在文昌组和恩平组[8-13]。 深入分析本区古地质沉积环境,凹陷内发育的文昌组地层为海相断陷沉积,除南北两侧外,大部分地区为深水泥岩沉积,文昌组地层厚度一般在500 m以上,最大 厚度超过了1 000 m;文昌组、恩平组为海相断陷沉积,断陷深度较大,发育相 对闭塞的静水环境,形成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从成熟度上看,邻区的地温梯度为3 ℃/100 m,而本区更靠近洋盆,地温梯度比较高,估计会达到4 ℃/100 m,推测埋深在2 000~2 500 m达到成熟门限。三维工区文昌组中部地层温度洼陷区都在60 ℃之上,文昌组底部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60~180 ℃(图2、图3),达到了成熟条件。 综上所述,认为工区北部次凹和南部次凹的文昌组地层为烃源岩最有利的发育聚集层段。

珠一坳陷陆丰地区文昌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发育成因

珠一坳陷陆丰地区文昌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发育成因 吕正祥;文艺;赵福;曹勤明;张琴 【摘要】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石油资源丰富,其中的陆丰地区属于富烃凹陷.古近系石油主要蕴藏在文昌组砂岩的多种类型孔隙中,成岩作用特征决定了砂岩中 发育的主要孔隙类型.以储层薄片显微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 电子探针等分析,明确了古近系文昌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获得了储层的各类孔隙 组成及其含量分布,并进一步探索了储层主要孔隙的发育成因.文昌组砂岩主要发育 颗粒溶蚀孔,其次是残余原生孔和胶结物溶孔.颗粒溶孔主要是由泥岩演化释放出的 有机酸对长石溶蚀而成,其次是大气淡水造成的溶蚀;胶结物溶孔主要是由早期断裂、裂缝沟通大气淡水引起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而形成;残余原生孔的发育除与砂岩 成分、结构成熟度相关度较高之外,还与地层抬升、早期压实破坏和早期油气充注 形成的异常压力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邻近生烃凹陷的古斜坡、古隆起及其早期 断裂发育的高能相沉积砂岩是陆丰地区文昌组砂岩孔隙发育的关键.研究结果对文 昌组深埋藏砂岩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19(026)003 【总页数】6页(P18-23) 【关键词】孔隙发育成因;成岩作用;孔隙类型;文昌组;陆丰地区;珠一坳陷 【作者】吕正祥;文艺;赵福;曹勤明;张琴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 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0 引言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属于富烃凹陷,远景石油储量丰富[1]。近50 a以来,随着对古近系油气勘探的重视,先后发现LF14、LF13、LF8等油田和含油构造,显示了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2-3]。研究区文昌组的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储层,对于孔隙组成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指导该地区文昌组的储层预测。目前,对孔隙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致密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机理,前人认识到文昌组砂岩的孔隙发育由沉积坏境、埋藏背景、构造活动、成岩作用及流体性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4-9]。不同类型孔隙的成因机理不同,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向也大相径庭,因此,研究储层的孔隙组成特征,分析不同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对预测未知区域的储层有着重要的意义[10-11]。对陆丰凹陷文昌组孔隙主要类型及其发育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储层预测。 1 区域地质概况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最大的产油气区之一,面积约为17.5×104km2,是在古生代及中生代复杂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12-13]。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的一个负向构造单元,坳陷内部次级凹陷分布格局具有东西分块的特征。陆丰凹陷位于珠一坳陷的东部,面积为7 760 km2(图1)。陆丰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为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

珠江口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分析

珠江口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分析 朱俊章;施和生;舒誉;杜家元;吴建耀;罗俊莲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07(029)003 【摘要】采用有机岩石学综合光学法研究了珠江口盆地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分和亚显微组分特征,对典型烃源岩做了干酪根元素分析、岩石热解分析和高温高压泥岩热模拟实验,探讨了其生烃潜力和生烃属性.壳质组及富氢的壳镜组A含量较高,决定了中深湖相有机质的类型为Ⅰ-Ⅱ1 型,具倾油性;低含氢的壳镜组B和镜质组含量较高,决定了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有机质的类型主要为Ⅲ-Ⅱ2 型(Ⅱ1 型为辅),具倾凝析油、气性;腐泥组和惰质组含量低.2类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生烃属性均存在差异.这对进一步研究该盆地古近系不同凹(洼)陷有机相及勘探潜力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301-306) 【作者】朱俊章;施和生;舒誉;杜家元;吴建耀;罗俊莲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M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初探 [J], 罗小平 2.百色地区下三叠统-泥盆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 [J], 杨曦;陈义才;蔡勋育;陈运伟;李熙盛 3.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J], 陈道秀;林洪枝 4.伊犁盆地尼勒克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 [J], 杨晶晶;徐仕琪 5.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特征与生烃潜力 [J], 敖卫华;黄文辉;姚艳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分析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分析 杜家元;陈维涛;张昌民 【摘要】As exploration degree increases, stratigraphic-lithologic trap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new field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Neo-gene stratigraphic-lithologic trap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basin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of sea level fluctuations ever since Neogene, resulting in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sedimentary systems. Two types of shelf edg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w stand systems tracts as well as two significant tectonic move-ments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igraphic-lithologic traps, which showed obviously different feature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region and the shelf margin region. The intervals near to sequence boundary seem to have the most favorable potential. Oil and gas migration pathway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fi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伴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地层岩性圈闭已经成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为此,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这一主力含油层段进行了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的分析。认为盆地新近纪以来多期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多种沉积体系的共同发育,2种类型坡折及其对应的低位体,以及2次构造运动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呈现出陆架区、坡折区各具特色、层序界面附近层段最为有利、油气运移通道是成藏主控因素等规律性特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 【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s are mainly focused in Neogene strata in Huizhou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ile the exploration degree in Paleogene strata is relatively low due to the deep burial depth and high drilling cost, etc.HZ-A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lope area of HZ26 western sub-sag is a Paleogene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Wenchang Formation.The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physical property with great lateral variation and complex oil and water distribution, such as the coexistence of water, oil and dry layers, and no uniform oil water interface, which cause great challenge for quantitative reservoir description.Taking HZ-A Paleogene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 reservoir, seal and structure, oil source, relationship betwe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