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2011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1

第27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7(总263期)

Total No .263

收稿日期:2011—06—21

作者简介:叶静(1953—),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副教授,访美、加拿大学者,留美硕士,研究方向:美国研究,跨文化交

际,海外华人史。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2003年,日本政府发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开始对本国的英语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本文简要地介绍和分析了《行动计划》以及为实施该计划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希望其改革经验能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关键词:日本;英语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1)11—0071—03

一、改革的背景

日本是世界经济技术强国,其教育也非常发达。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努力学习和赶超欧美,在亚洲率先建立了近代化教育体制,普及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使其经济在战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如今日本不仅普及了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也已大众化,大学入学率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

然而长期以来,日本的外语教育(主要是英语)却受到

外界的质疑,

国民普遍缺乏英语应用能力。20世纪80年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本政府顺

应国内教育国际化的呼声,开始重视英语教育的改革,但收效不大。很多日本人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听不懂、说不出,连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例如像打招呼以及给别人指路等都难以应付。日本人不仅托福成绩远远落后于亚洲乃至世界其他许多国家,而且在国际会议等场合,其3S (si-lence ,smile ,sleeping )形象也常被人引为笑谈。

[2]造成日本英语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传统上,日本的小学不设外语课,只在中学设选修课。大学入学考试中英语是必考科目,但由于不考听力和口语,着

重考查阅读和翻译,

这使得日本中学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采用语法翻译法。大学里英语虽是必修

课,但没有类似中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只要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就算合格。找工作时,也没有

太多的英语压力。除了翻译、旅游等少数行业资格

证书需要考外语外,

其余部门招聘员工对外语一般不作要求。[3]

其次,日本的外语课堂上大多沿用传

统的教学方法。自明治时期起,日本英语教育史上

就有“正则英语”和“变则英语”之争。前者主张在教授英语时重视发音,反复练习得以应用,后者则强调通过阅读和理解,把握词句内容并将其翻译出来,而不注重发音。如今“变则英语”理念仍主导着日

本的英语教学。课堂用语多为母语,

注重语法、词汇的讲解以及笔头翻译,而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

养。[4]

很多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基础语音训练,而是倡导走“捷径”,用日语假名给英语注音。

二、改革新举措

2000年初,日本政府成立了“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于次年7月提出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在此基础上,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3年初发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5年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全体国民的英语能力,这主要是确定初、高中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对初、高中毕业生英语会话以及听、读、写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二是提高专业人士的英语能力和从事国际社会活动人士的英语能力,这主要是确定大学阶段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大学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使用英语,各大学要为此设定具体

1

7

的实现目标。[5]为达到《行动计划》所确立的改革目标,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英语教学

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新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将初、高中英语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除增加课时外,课程设置也有所改革,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如高中英语课程除《阅读》、《写作》外,还包括《综合英语》、《听说交际》等。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上特别强调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2003年,日本开始在18所高中开展一项新的英语教学计划,把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6]新的小学指导纲要将英语学习提前到小学阶段,从小学三年级起增设“综合活动课程”,以英语会话为主。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小学英语活动实践手册》指出:“小学英语活动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会话、歌唱、游戏及简单的日常会话,学习发音,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了解外国生活及文化,培养儿童学习英文的兴趣及动机。”[7]

日本政府于1999年颁布的《高等院校学习指导纲要》及其后出台的《行动计划》都对大学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要求,即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英语,强调对积极开展优质英语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大学,尤其是那些全部用英语进行授课的大学或院系,政府要重点加以扶持。新世纪以来,日本许多大学纷纷将原来以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为主要科目的“英文学科”改名为“交际英语科”,这不仅仅是学科名称的变化,更主要的是高校英语教育观念在转变。[8]

(二)激发英语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文部科学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以学校为中心,积极开展英语会话沙龙、演讲比赛以及和外国留学生交流等各种活动,文部科学省对此予以资助。鼓励大学生参加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的用英语开设的课程的学习;2.从2002年起,政府每年安排1万名高中生(包括自费留学生)赴国外留学,并组织高中生的短期国际交流。对高中生赴海外留学不作休学处理,承认其学分,并在留学归国后认定其升级或毕业。对于大学生赴国外留学,政府将增加海外派遣奖学金。日本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较多的留学机会,在学期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国外高校研修,双方学校相互承认学分;3.改革高中、大学入学考试以及企事业员工录用考试。从2006年起,大学入学英语考试增加听力测试,高中入学考试除增加听力外,还导入口试,以此加强学生对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视。此外,承认学生校外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参加校外英语能力测试,如“实用英语技能测试”(这是由财团法人“日本英语检定协会”主办的一种注重口头表达和实用英语能力的水平考试),可授予学分,成绩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受到认可。企事业单位录用员工时,也要求考核应聘者的英语能力,使其成为职员录用、晋升的一个重要条件。[9]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日本的外语教育同我国的外语教育一样长期存在着偏重语法而忽视活用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上尽可能用英语讲课,以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英文程度,合理编班、灵活选用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文部科学省还主张实施小班化教学和分组教学,以便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影视音像、电子邮件、网络等,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接触“活的英语”,即直接与英语本族人接触,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日本政府通过“日本教学交流计划”(JET)大规模招聘英美人士前来任教,仅2002年就引进6000多名外籍教师。[10]根据日本相关法律,没有经过日本国内教师资格考试并获得教师执照的外籍教师不允许独自授课,所以这些人只能以“外语指导助教”(ALT)的身份与日本英语教师合作进行教学。《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是要达到初、高中每周至少有一次英语课有外教参与,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除加大引进ALT,使其在日本的总数达到每年11500人外,还计划修改现行法令,把那些已经在国外取得教师资格而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外国人聘为“兼职讲师”,独自进行教学。[11]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社会上具有英语专长的人士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活动,如配合学校开展英语沙龙、演讲比赛以及小学生英语会话等活动。

(四)加强英语教学研究,以研促教

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文部科学省还要求加强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具体措施包括:1.至2005年,指定100所高中进行英语教育实践研究;推进“特色大学教育支援计划”,从2003年起,选择包括英语教育改革在内的有特色的典型案例,为今

27

后大学教育提供参考;2.实施英语教育改革现状的调查,从2003年开始,对初、高中英语指导现状、各大学英语教育目标设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以促进大学和中学英语教改的进一步协调和深入。[12]此外,文部科学省还成立了“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合作者会议”,计划用3年时间调查分析小学英语会话的实施情况,并整理相关研究数据,作为今后修订学习指导纲领的参考;3.编辑英语教育先进事例集,即课程研究中心将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汇编各校的先进英语教学案例,以供教学参考与交流。[13](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日本政府采取多种途径来加强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1.重视教师选聘。文部科学省要求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不拘一格,选聘优秀人才充实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包括聘用社区精通英语人士和留学生来校任教;2.坚持并加强新任英语教师初任第一年的在岗培训制度;3.推进教师脱产进修、海外研修制度。要求外语类及师范类的研究生院为英语教师的深造敞开大门,从2001年起,实行教师脱产入研究生院进修制度,教师也可以去国外研究生院深造,留学一年以上者可获政府资助;4.加强国内在职教师培训。2001年,文部科学省就已着手开展国小教师的英语研修活动,每年招600名教师参加为期两周的进修,并协助小学教师取得英语教师授课证书。[14]另外,从2003年起,政府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国约6万名初、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由各都道府县教委负责组织在暑假集中研修,文部科学省将负担一半费用,培训目标是使这些教师的英语水平达到全国统一的“实用英语技能测试”准一级,或TOEIC730分、TOEFL550分。[15]

三、几点启示

首先,为了提高国民的英语应用能力,日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让国民亲身感受到“活的英语”,如在中小学配备“外语指导助教”,鼓励大、中学生出国留学、支持英语教师海外研修等。其次,日本在教师培训与充实师资力量上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鉴。面对国内英语师资不足、专业素质差的状况,日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在全面加强对国内在职英语教师培训的同时,鼓励并资助英语教师赴海外研修;与此同时,还大规模引进“外语指导助教”和其他外籍英语教师以及聘请社会上精通英语的人士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日本国内英语师资短缺的问题,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日本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另一启示是,学校应加强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重视社会资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例如,日本中小学积极聘请社会上具有英语专长的人士配合学校开展英语会话、英语沙龙以及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内外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2][15]张晓鹏.日本出台英语教育改革新计划[J].上海教育,2002(18).

[3]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5).

[4]Takako N.Japanes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Belief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An Exploratory Survey[J].JALT Journal,Vol.30,No.1(May2008):30.[5][12]李天鹰.日本英语教育改革的行动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11).

[6]宫景然、白亚东.日本英语教育的新举措及中日英语教育现状的对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11][14]钟晨音.日本21世纪英语教育的战略构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6).

[8]尹康敏.日本英语学习和教育的历史进程及特点[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9][13]王玉蕊、张玉秀.日本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J].外国教育研究,2003(10).

[10]Paul A Riley.Refor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Japan [P].[日]人間環境学会『紀要』第9号(March2008):106.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in Japan and Its Enlightenment

YE J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In2003,the Japanese government released An Action Plan to Cultivate“Japanese with English Abilities”,and thus be-gan a full-scale reform in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Action Plan,as well as the major reform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Plan.It is hoped that Japan’s reform experience will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rrent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Key words:Japan;English education reform;Action Plan

37

四六级范文之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1.目前要求改革大学英语教育的呼声很髙 2.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 你认为应如何改革英语教育 Reform of English Education As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s greatly emphasiz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 bal commuiiicaticm,tbe defect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are open to m ore criticism-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a thorough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 on should be under way. People ask for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mainly because of the Inadequacy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On the one hand, many coilege English teac hers underestimate the role interest play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keep preaching in class. On the other h^nd,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most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separate voca bulary memorizing, grammar, Hsteniii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ftom each other and therefore their English is also “broken” in this way. This has also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umb English” of many Chinese students.

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三十年

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整顿恢复,大致上是从197 8年到80年代中期。第二个阶段的教学改革以探索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在大纲制订和执行、教材建设、教法试验、测试评估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延续到目前,主要特征是狠抓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精品课和精品教材建设,对于前一时期的教学改革进行反思,为英语专业的学科重新定位,从而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当时英语专业面临“三无”的局面??一无大纲、二无计划、三无教材。文革中使用的教材已经无法再使用,而新的教材还没有编写出来。当时教师中的说法是“无米下锅”或者是“等米下锅”。1 978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英语教材会议,对于国外教材的引进和国内教材的编写作了初步的探讨。1980年8月在烟台通过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

课教学大纲,之后又经过修订,在全国试行。虽然当时还不可能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但这毕竟是文革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第一份大纲,对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恢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年11月在青岛召开了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成立大会,王佐良教授任第一届编审委员会主任,会上制订了1980-1985年外语专业教材编写计划和《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工作条例》。198 1年7月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性的英语教材会议,由编审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许国璋教授主持。会议敦促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等教材编写单位尽快完成各自承担的基础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编审委员会下面设了两个办公室,北方办公室设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南方办公室设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在此期间,教育部恢复了研究生教育,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共设5个,即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批准博士生导师共9名;硕士点共设28个,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等。1984年国务院批准第二批博士点和硕士点授予单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增加了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两个博士点。研究生教育的恢复和博士点的建立对于我国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年培养的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和硕士已经成为今日我国英语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有些则更成为学术带头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1 前言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 课程定位与性质 2.1 课程定位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1 前言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 课程定位与性质 2.1 课程定位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2 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论文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全面广泛的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堪忧。英语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首先,大部分大学中,不具备良好的师资资源。一般情况下,只有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是雇佣外教上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全英文教学,而对于其他学院,英语课堂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英语课堂很难保障全英文教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全英文上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接受听懂。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只为了拿到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证书,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单纯的应试,等到他们拿到了证书后,就将英语丢在一边。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需要每天的练习与巩固的,将英语丢到一边长久不练的话,英语知识的遗忘速度会越来越快,词汇量、语法、发音等各个方面的英语能力会急剧下降。再者,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毒害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不正确,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现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很强,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极弱,应试教育的毒害下,学生变成了只会做试卷的机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却不会在生活中去很好的实践与运用。但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懂得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能够与外国友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人才,因此,学校的教育结构与教育体制并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这种不平衡现象会给刚出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与不平衡。 二、形成齊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要使教学质量监控起到显著的效果就必须有一套齐全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套齐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首先,他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你必须识别你所监控的对象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朝着目标前进的。其次,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实施的过程不是一蹴即就的,是由各个不同的环节组成,在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制定质量标准,要保证你所监控的对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达标,只有前面的每一个小环节达标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你才能在最终的大环节中收获满满。再者,要学会收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分类,辨别出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具有好的作用,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会产生消极影响。分类之后,继续保持积极的影响因素,剔除消极的影响因素。最后,齐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离不开检测与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监控之后,你得知道你监控对象的整体水平,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检测与评价,分析这个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在整套齐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才能使教学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时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第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指导作用。他能指导课程建设的方向,使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相匹配。而且他能指导教师改进的方向,使教师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并改正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得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为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第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监控作用。他能全程监控教学实施过程,推动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培

关于改革我国英语教育的思考

关于改革我国英语教育的思考 根据二十一世纪对提出的要求,遵照国家教育部于99年11月份公布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国当前英语教育的实际状况,,我们应该集中精力重点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五、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多年来,许多教师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英语教学本身,不仅应该承担掌握语言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承担培养学生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功能。这七个方面是: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能力、社会能力。 1、思想品德 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也是一项英语教师长期以来探讨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英语教学能够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准则、是非观念;关心他人、学会合作。 2、心理素质 与智商(IQ,Intelligent Quotient)相对应,美国心家戈曼提出了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的概念。所谓情商,是指了解、控制、调整和激励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显然,戈曼所说的情商,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包括诸如兴趣、爱好、动机、态度、内驱力、情感、性格、毅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也相当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的内涵与外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试行) 一、改革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6年4号文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要求》)又一次指导和推动全国各高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根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是12个学分,不到整个必修课144个学分的10%);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前言】大学英语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时代不断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实行改革,必须符合我国经济 社会文化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我国大学 英语教育改革现状的梳理与分析,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发 展趋势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一、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 英语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具有最广阔的世界通用性。它的通用性不仅表现于语言交际,而且体现于计算机语言、科技术语和国际交通、日常生活之中。英语不仅是国际往来的主要工作语言,而且也是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有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和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均有英文版本;国际互联网也主要使用英语。 信息时代,英语教育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学习和掌握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它对于扩展人们的视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改善思维方式、培养情感态度与交往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育历来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可见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外语教育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由清政府大量提倡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之后。其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大量入侵和清政府的连续挫败,洋务运动期间,大力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清政府培养了大量翻译人才,使英语教育逐步走进兴盛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各种新思潮的蔓延,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欧美国家科学文化的高潮。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中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充满曲折,成效较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入到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外语教育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1977年高考恢复,高校的再次招生促使外语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后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外语教育逐步走向低龄化,形成“英语热”现象。 80年代,国家出台关于大学英语教育的相关政策,如四六级考试等。英语教育的重点开始转为培养语言能力。 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教育又增加了文化知识;如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又给英语教育增加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内容。英语教育重点的不断变化,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交流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和外国的跨文化交流,因此,仅仅掌握了语法规则、会做题并不代表掌握了一门语言,能够交流才算真正的掌握。 语言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顺畅的交流可以使彼此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文化,更好的与他国沟通。但实际情况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根本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和不足包括:

双语阅读:日本的英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TOKYO — When you speak to foreign English educators in Japan, one thing becomes crystal clear: English education in Japanisn't working. It's just awful. While English classes are mandatory in Japanese schools,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emerge with actual English abilities are surprisingly low. Students in China, Korea and Japan are in an arms race tosee who can produce students with the best English, and Japan seems to be trailing far behind in third place. 东京——当你同日本的外国英语教育者对话时,有一件事情变得非常明晰:英语教育在日本行不通。实在可以用糟糕来形容。虽然日本学校中实行强制性的英语课堂,可是拥有英语能力的学生少得可怜。中日韩三国的学生互相竞争看谁拥有最好的英语能力,而结果似乎是日本落在了第三名 With the Olympic Games coming up in 2020,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proposed change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English ability in their students. Changes like starting introductory English classesin 3rd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and making the subject compulsory from the 5th grade. Are these changes really going to help? We've gathered opinions fromboth foreign teachers and Japanese citizens about issues with the system and what might improve it. 随着2020年奥运会即将到来,日本政府提议做出改变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就让学生学习一些入门的英语知识,以及在5年级时让英语学习成为必修课。这些举措真的有效吗?就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搜集了外国教师和日本民众的看法,看看如何提高日本的英语教育。 Every foreigner who spends any amount oftime in Japan will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need to change the way students study English. But a recent thread on the Japan subreddit, which seems to havebeen started by an English educator, tried to assemble as many opinions aspossible about the matter in one place. Many of the complaints fell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 在日本呆过一段时间的外国人都会意识到有必要对日本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最近网上有一名英语教育者发表了一个帖子,就这个问题激起了人们的讨论,很多抱怨可归到以下三种: 1.Teaching to the tests 应试教育 For those unfamiliar with the Japanese school system, most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test that prospective students must take and pass.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high schools, there is amandated set of content that appears. And so, Japanese Teachers of English(JTEs) focus on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at will be on the test.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practical uses of English are largely ignored because they have to cover the specific material and don't have time for anything else. 在日本,大多数的中学和大学都有入学考试,想要就读的学生必须参加考试并通过才行。特别是中学,有一系列强制性的测试需要学生参与。所以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

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模板】

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改革目标 加强大学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兼顾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效。 (一)教学要求定位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各项技能指标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基本指标,较大幅度提高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下简称四级考试)成绩。 (二)调整教学安排,采取整体教学加分类强化的模式,促进英语成绩优秀者冲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较高要求,培养更多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二、改革方案 (一)非艺术类本科生 总体教学安排为二学年四学期,周课时为4,总课时256,共16学分。上机自主学习作为辅助教学,不计入总课时。第一学期安排四周集中上机时间,由英语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内容、任务和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会自主学习模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四周后,自主上机,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和学习内容。 1.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所有本科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对高考英语成绩排列前30%的新生,从校历第七周至第十五周,安排每周2学时的四级考前强化。这部分学生可参加12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 2.第二学期教学安排 所有本科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依据第一学期课程成绩确定第二批前30%学生(第一批已参加四级考试成绩达425分以上的学生除外),从校历第五周至第十六周,安排每周2学时的考前四级强化,这部分学生可参加6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第一学期中参加四级考试成绩达425分的学生也继续跟班学习,并自行抓紧课后学习,参加6月份举行的六级考试 3.第三、四学期教学安排 第三、四学期教学主要针对尚未参加四级考试和前两个30%中少部分已参加四级考试但未达到425分的学生进行教学,除课内每周四课时外,还要增加课外强化,这部分学生可参加12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12月份四级考试达不到425分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同样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安排进行教学,参加当年6月份举行的四级考试。 第一学年内已在四级考试中达到425分的学生,在第二学年里以选修英语类选修课的方式完成另外8个大学英语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第三学期参加四级考试达425分的学生,第四学期也以英语类选修课的方式完成另外4个大学英语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4.第二学年内未达到四级考试425分的少量学生在大三和毕业离校前还有三次参加四级考试的机会,其考前学习应由院(系)负责落实。或由院(系)组班,聘请教师专门开班辅导;或由院(系)组织报名参加校内大学英语部举办的四级考前强化班。 (二)艺术类本科生 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和文新院艺术类本科生英语课单设教学层次。单列教学大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_杨娟

2013.09 学教育 94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杨 娟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但是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 题,在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着不断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寻求信息时代下新的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就要正确认识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改革大学英语教育,才能促进期稳定发展。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对大学英语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以此为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基础性材料,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问题;改革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成为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各国之间交流也更加广泛,社会的要求,各个高校以及外语学术界对英语教育,特别是公共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外语教育改革也成为众多教育家和学子的共识,大学英语教育的彻底改革势在必行。但公共英语教育的改革具体朝什么方向改,怎样去改,却至今未有定论。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来看,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观念仍无法有实质上突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致使课堂教学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多教师由于课堂任务过多往往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纯地讲授。那种“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公共英语的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氛围变得低沉而压抑。很多高校也把学生的英语四级过级率作为一个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而在英语四级通过率的指挥下,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根本无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更是成为一纸空谈。而这所有的一切导致了如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畸形发展。 2、现在很多高校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但所取得的效果取不尽理想。很多教师对新的方法手段不太接受,往往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还有许多教师不能恰当地结合板书来使用。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教师在课上只一味地播放课件,操作机器,这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 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而且长时间观看极易使其产生视觉疲劳,结果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3、过于注重知识讲解。纵观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不难看出,以语言知识内容为主体的授课形式依然占主导地位。以讲解词汇、分析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占据了主导。学生在阅读、填充、改错、选择及笔头翻译多方面受到训练较多,书面应考能力较强.相比之下,听、说、写方面受到的训练甚少,使用语言的能力较弱。 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1、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让英语教学“活”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原始动力的有效手段。高校英语教师应在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形式上多花心思,提倡创新性教学,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服务。结合英语的学科特点,可以适当加大听、说、读的练习比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张嘴说英语,大胆地说,不怕出错,教师加以指导并及时做出评价。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需求。教学和教材不仅要考虑他们将来对英语的需求,还要考虑他们日常的学习过程的需求。前者比较容易想到,而后者则往往容易忽视。实践和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前者是不够的,它不能保证学生日常的、持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必须时时想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知识、有智慧、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的年轻大学生。他们绝不是被动的,安于现状的,给什么接受什么的知识容器。 3、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 刺激,便于记忆。毫无疑问,新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些全新的教学技术却无法取代替板书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充分吸收借鉴传统教学模式中优势并配合新的教育技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 4、改革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设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能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交换,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改革趋势的一些粗浅看法。社会在进步和发展,英语教育就不能停滞不前。英语教育的改革,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共同探讨,更需要我们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只要我们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来改革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育就必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要求。

早期英语教育改革

早期英语教育改革探索 ●张科平李忠华 摘要本文从人的生理、心理和语境的角度探析了早期英语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哑巴英语人才的根源。提出,早期英语教育改革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或培养;将国际音标学习列入小学英语的教学大纲;把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改为声像教材。 关键词早期英语教育教育改革国际音标声像教材教学大纲 作者张科平,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东莞523808) 李忠华,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东莞523808) 早期英语教育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早期英语教育至今仍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人才”随处可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短缺,英语启蒙教师的水平普遍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发音不准,自信心不足;英语教材选用不当,盲目地模仿英、美、加等国的英语教材,忽略了非英语国家普遍缺乏语言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错过了大好的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完全忽略了国际音标的系统学习,学生只能依赖教师的发音来学习和记忆生词,从而大大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分强调分数。在英语试题的设计上,普遍存在客观题居多、主观题偏少的奇怪现象,从而忽略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习与运用脱节。 当前,实施早期英语教育,具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伦内伯格在《语言的生物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在儿童的成长发育期间,语言能力起初受大脑的右半球控制,然后逐步从大脑的右半球转移到大脑的左半球,最终形成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即左侧化)。大脑的左侧化过程发生在2岁 12岁之间,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儿童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展速度快,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一时期,语言的习得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事倍功半或终身难以弥补。可见,少年儿童在语言的习得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生理优势,而这种生理优势正是少儿在获取语言信息时有别于成年人的根本原因。 儿童早期英语教育的心理优势,表现在感知和认识事物上与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言语、推理和理解三个方面。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社会化特征,儿童则是以自我为中心。语言的认识过程表现出儿童对新的、复杂的语音信息具有一种忍耐力,这种模糊的忍耐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儿童不为复杂的语言信息所困扰,也不受诸多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束缚。所以,摆脱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人际交往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言语交流上,也不存在诸多顾虑,不怕羞,不怕错,不怕别人嘲笑,心理压力小,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英语口语的速度快,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从而给早期英语 111 教育评论/2012年第3期

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

一、引言 随着新世纪全球国际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一个频繁互动、紧密相连的地球村正在迅速形成。由此产生的跨国际人才的需求,对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育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又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的英语教育现状如何?在英语教育方面和我国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笔者利用赴日交流的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听课,并与相关人员的交流等途径,结合亲身体验,展现日本英语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改革趋势,以此反思当前的国内英语教育。 二、日本英语教育的过去、现状和问题分析 要了解当前的日本英语教育,首先要了解日本英语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笔者通过走访爱媛县教育委员会和查阅相关资料,把日本英语教育史归纳成六个阶段: (一)萌芽期:年,英国舰船“法顿 1808 号”侵入日本长崎,当时的日本人从国(Fhaeton) 防需要方面考虑开始学习英语;年,涉川敬 1840 直翻译出版了第一本英语语法书《英语鑑》; 年美国青年来到日本,成为1848Ronald Macdonald 第一个在日本用母语教学的外籍教师;年 1868“庆应义塾”成为英语学习全盛时期的突出代表;作为洋学教育的机关,“开成所”变为“开成学校”,后来更名为“东京外国语学校”,年发展成为东京大学;尤其是明治维新后,1877 兴起的“文明开化”的热潮引发了全日本英语学习热潮。 (二)成长期:从年到年近十多年 19191931 里,根据日本政府法令规定:在日本中学里,英语连同法语、德语、华语和马来语作为外语确定为中学课程,而且均作为选修科目。 (三)荒废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语一度被日本人当作“敌人的语言”,许多人因而排斥、拒绝学习英语,使英语教育陷入绝境。 (四)复兴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语再次连同德语和法语等不同语言作为外语被日本中学列为选修科目。随着国际环境的转变,日本的外语教育政策作了几次修订。年,外 1960 语课在日本初中还是选修课,但在高中,就成为必修课,学生的选择同样包括英语、德语和法语。 (五)艰难期:到了年,随着日本经济 1969 的高度发展,青少年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当时,日本高中为了应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又将英语、德语和法语等外语变回选修课,高中生就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选修英语课程。过了年, 8 也就是年,日本教育审议会提倡“开办具有1977 特色的学校”、“启发性教育”、“宽裕的学校生活”等教育改革,从而使得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幅减少。这时候,正值日本国内兴起“英语教育效果不彰,不须人人学习”等批评舆论。所以,英语课程在这时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缩减为每周三课时。 (六)兴盛期:到了年,日本国内强调 1988 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 朱银辉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日本访问交流期间对日本英语教育进行深入观察和调查的结果,它反映了日本英语教育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对中日英语教育的对比中,反思我国英语教育改革。 关键词:英语教育;英语综合能力;战略构想 作者简介:朱银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上海) / 20023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更是所有院校针对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了各大院校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追求,而我校更是承担着培养高质量综合性外语人才的重任。面对这种形式,对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我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热切关注和重点讨论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育改革;英语应用 我作为一所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改革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不能否认,大学英语在很多方面的确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致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全面实施与进行。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然后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详细措施和建议。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从小学至大学,教师始终因深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

响,秉持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思想,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式教学方法,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局面是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学生则在下面稀里糊涂地听,致使英语预习、讲解、练习、复习等成为固定的循环流程,学生则没有掌握一点实质性的英语知识。总之,总结起来是,教学方法极其陈旧单调,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极少。 2.英语教学环境缺失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依然把英语学习当做一种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沟通与交流,学生只是在注入式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受来自于教师英语知识的灌输,且英语教学课时不够充足,课堂时间只够停留于知识理念层面的讲解;另外,部分英语教师使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无法为学生打造一个纯粹的英语教学环境,导致学生不能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这种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学顺利、有效地展开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学生自然也无法形成真正的英语实际能力。 3.英语综合性学习受到忽略 一直以来,英语课程的学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学习词汇、语法、句子结构,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与热情。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运用此种方式,忽略了英语的综合性学习,导

关于英语教育改革浅谈-模板

关于英语教育改革浅谈 一、中等艺术学校英语文化课教育的现状 1.缺乏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设置粗放随意,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 由于重“艺”轻“文”,不少艺校的文化教育课程没有按要求执行国家的相关教学大纲或按相关的课程要求来指导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活动。有的艺校强调本校的特殊性,以国家的教学大纲要求太高,难以实施为由,甚至放弃了文化课教学大纲或要求,文化课的设置随意性很强,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习时间安排也不合理。艺校英语教学的另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一套既结合专业特点,又适应学生年龄层次和认知理解能力的、有效的、学生想学、老师想教的学习材料。艺校目前普遍套用的是普通中学的英语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对许多文化水平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天书”,根本就不适合艺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就是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只要学生的专业课能过得去,专业技能尚可,能完成各种所谓的任务演出,学校领导就心满意足了。没有强调和重视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的管理和考核,这样也反过来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在艺校,文化课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此种谬误一传再传,恶性循环,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艺校的发展。 2.英语文化课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效 随着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向立体化、自主化方向发展。然而,不少艺校把大量的资金用于专业课设备器械的购置,而很少用于购置现代化的文化课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不少艺校的文化课教学还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落后阶段,导致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的提高。 3.英语文化课教学的落后现状产生的后果 英语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事务和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语言知识,更是通过这门语言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手段之一。由于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