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

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学生活动二:阅读1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为该物质的,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

般,(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沙石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3)你能再举一例吗?

(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 ②

(2)实验中小明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 的水,经太阳晒2h 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 J ,这是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由Q =cm (t - to )可得。c =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4.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 砂石

5.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比热容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_________________

其物理意义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_

2水15020306

3煤油30020306

4煤油30020253

(1)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2)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系.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反思 《物质的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实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设疑“炎热的夏季,中午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其中“海水蒸发吸热降温”似乎能解释上述现象;然后再展示图片“炎热的夏季,傍晚海边的沙子很凉而海水却很温暖,这是为什么?”“海水蒸发吸热降温”又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这样激化矛盾,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得出“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放热降温有快慢”的合理猜想。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分析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质量,升温的多少)通过提问:“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一样吗?”让学生猜想,然后制定实验计划,选择实验器材,实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本实验启发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分析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本领,进而引入比热容的含义,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又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我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使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较为合理,各环节链接紧凑、过渡自然。但在使用白板教学过程中熟练水准,有待于提升,对电子白板的功能在课堂上体现较少,同时自己在课前没有调试好白板设备,致使实验视频缺少声音效果,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自身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重视!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比热容的物理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度。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kg. ℃) × 2kg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2)公式的应用。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

沪科版《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 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 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 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 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

实验探究四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探究四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猜想与假设 一、1、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吸(放)=C比m△t ; 2、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有关实验及注意事项参阅实验报告册及教材内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习题(一)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煤油用去一半, 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 比热容一定大 C.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解析】选D。本题考查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温度等无关,故选项A是错的。从比热容的定义可知, 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应当在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 吸热多的比热容大, 反之则小, 故 B 缺少条件, 不正确。温度高的物体不发生温度或状态变化, 是不会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故C也不正确。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当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 煤油升高的温度高。 【方法归纳】(1)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2)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都有关。 2. (2013 ·宜昌中考)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 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 热量 B. 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热容的知识。在自然界中, 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对气温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土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由于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沙土的比热容,所以水升温慢, 沙土升温快。故选C。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_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沈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作者:————————————————————————————————日期: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3、用比热容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 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

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 t1/℃液体末温 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 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2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WORD教案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打算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运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明白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明白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依照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说明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明白得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依照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说明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什么缘故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舞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刻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取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如此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取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定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如何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28图12-16实验。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假如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取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如何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打算: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依旧固体好;如何操纵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取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取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缘故,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说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取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确实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取的热量是不同的。如何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取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供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夏天洒水降温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 两液体加热,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现有以下判断: (1)若m a=m b,则c a>c b(2)若m a=m b,则c a<c b (3)若c a=c b,则m a>m b(4)若c a=c b,则m a<m b 其中正确的是() A.(1)(3)B.(1)(4)C.(2)(3)D.(2)(4) 3.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T2一定是物质B的沸点 B.0﹣t1时间内物质A的比热容大于物质B的比热容 C.物质B一定是晶体,物质A一定不是晶体

D.t1﹣t2时间内物质B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用冷水冷却物体 B.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用热水供暖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大,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5.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密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c/[J﹣(kg?℃)﹣1]物质密度ρ/(kg.m﹣3) 水 4.2×103水 1.0×103 煤油 2.1×103煤油0.8×103 铝0.88×103铝 2.7×103 铁0.46×103铁7.9×103 A.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B.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铁块,铝块的体积大 C.用水做供暖系统的循环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从表中可看出,密度大的物质,其比热容也大 6.2017年11月3日至5日,xx第二届遵义全艮车展在遵义市游客集散中心(奥特莱斯广场)举行。如图是一辆停在展区的传祺GS4城市SUV,下列关于该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停放的汽车不具有惯性 B.静止的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D.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因为海水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 沪科版(优秀教案)

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学课时】 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加热后的温度 ()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图-实验。 (一)实验探究:

【沪科版】2018年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

第 2 课时 热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 固. 【新课引入】 师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 关,请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计算出物体温度 改变时吸(放)热的多少?要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 P42-43 公式和例题,推导初末温度、质量、变化温度的表达式,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 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比热容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利用比热容的公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生 1:据 c ?
Q吸 可知 Q 吸、m 一定,通过比较Δ t 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m△t) Q吸 可知 m、Δ t 一定,通过比较 Q 判断 c 的大小. (m△t)
生 2:据 c ?
教师点拨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 例题 1 通过比较Δ t 的大小判断 c 的大小 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 像可以看出(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比热容相同 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解析:由于两个加热器相同,当加热时间相同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Q 甲吸=Q 乙吸,由图像可 知,Δ t 乙>Δ t 甲,又由 c ?
Q吸 可知当质量 m、 (m△t)
Q 吸相同时,c 乙<c 甲.故选 A.
答案:A 例题 2 通过比较 Q 的大小判断 c 的大小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 一同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 (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________加热时间长些.(填“甲瓶”或“乙瓶” ) (3)此实验表明________比________的比热容小些.
解析:本题中用气球膨胀的大小表示煤油和水温度上升的大小,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反映了煤油和水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质课

(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三:展示反馈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 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 四:精讲点拨知识归纳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比热容与生活 (三)热量的计算 1.公式:Q=cmΔt 五:检测巩固 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k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 3.质量为500g的某中物质,温度从20℃降到30℃,吸收了2.1×104J的热量,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比热容》(第2课时)提升训练

比热容 一、选择题 1.(3分)由,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二、综合题 1.(5分)如图,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填“I”或“Ⅱ”) (2)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冷水吸收的热量是。(3)若牛奶的质量为500g,其比热容与水相同,则牛奶放出的热量为 . (4)由(2)和(3)你发现了什么?;其原因是。 2.(4分)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

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煤油。(2)实验中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填“快”或“慢”),这表明的吸热本领更强。 3.(4分)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温 (1)冰属于晶体,由B→C的过程,冰水混合物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填“不变”“增大”或“减少”)。 (2)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

J的热量[c冰=2.1×103J/(kg·℃),c水=4.2×103J/(kg·℃)]。(3)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 4.(8分)森林是一巨大的天然“氧吧”,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放出大量的氧气,小明同学为测量地球表面植物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脸盆装6k的水[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水面的表面积为0.1m2。经太阳垂直照射15min,温度升高了1℃。计算: (1)实验时6kg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地表植物接收太阳能的能力与水相等,每平方米绿色植物每秒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焦耳? (3)100m2绿地每秒可以放出多少升的氧气?(设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每103J的太阳能可以放出0.05L的氧气) 5.(计算题5分)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2g,放出920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0℃,求铁钉的初温。[c=0.46×103J/(kg·℃)] 6.(3分)由表可知,2千克煤油温度升高5℃吸收的热量Q1为焦;1千克水温度从5℃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Q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Q1;1千克铝温度升高20℃,它的比热容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沪科版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 了解比热容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单位的物理含义 2. 会查比热容表。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3. 理解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热量变化问题。一、自主 学习:(阅读课本P39——P43)完成下列问题 1.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两物接触时, 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放、吸;升高、降低). 2.相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有关。 3.同一块铁,把它的温度从20℃升高到200℃需要吸收的热量要比从20℃升高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4.讨论思考:相同质量(500g)的沙和(500g)水,在相同的太阳下照射,要使温度都升高 5℃,需要照射的时间长,由此得物体吸收热量多少可能与物质的有关。 二、合作探究 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猜想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可能。 2. 实验探究:由自主学习的内容可知道,物体吸

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和相同,这种方法叫法。 (1)比较书中图13-10 两个实验装置内容中有什么不同。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相同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加热时间长,烧杯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就。 (3)上述实验中,水和煤油的质量均为500g 初温都是20℃,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水和煤油加热,一边记录时间,一边观察温度计示数当煤油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的时间为1min,而水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2min,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吸热多与 物质质量m/g 初温t1/℃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少 水 煤油 回答下列问题: a 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b 水和煤油的温度分别升高了多少?? t 油= ,?t 水= c 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吗?,若不相同哪个吸收的热量多 (4)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个特性,引入了一 个物理量 (比热容)。比热容意义是表示物质吸(放)热的物理量,比热容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训练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有关,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2、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 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 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l0所示的实验。(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用图3-2-12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3.3比热容 第二课时(I)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3.3比热容第二课时(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 (2018九上·潮阳月考)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 . “煮粽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粽子的内能 B . 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 . “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考点】 2. (2分) (2020九上·武侯期末) 质量为5kg的汽油用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汽油() A . 比热容为原来的三分之一,热值不变 B . 热值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比热容不变 C . 比热容保持不变,热值也保持不变 D . 比热容、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考点】 3. (2分) (2016九上·思茅期中) 小轿车油箱里的汽油用去了一半,则剩下的汽油() A . 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 .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 C . 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 .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考点】 4. (2分) (2018九上·武城开学考) 在炎热的夏天,猛烈阳光照射下的沙滩和海水对比() A . 海水的温度更高 B . 沙滩的温度更高 C . 沙滩和海水的温度相同 D . 不能确定哪个温度更高 【考点】

5. (2分) (2019九上·九台期末) 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加热到100℃,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两杯温水中,(c铁<c铝,不考虑热损失)使水升温最高的杯是() A . 放铝块的 B . 放铁块的 C . 两杯都一样 D . 无法判断 【考点】 6. (2分) (2019九上·保定期末) 炎热的夏天,小玥与家人到湄洲岛度假,她站在沙滩上脚感到烫,而当他站在海水中时脚却感到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 . 热量 B . 热值 C . 内能 D . 比热容 【考点】 7. (2分)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 . 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 . 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 . 加热相同时间,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D . 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考点】 8. (2分)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A . 比热容 B . 内能 C . 热量 D . 温度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第一课时教案 濮阳市第一中学魏薇 课题: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热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查比热表认识不同的物质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比热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物理含义;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 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教学 课件 比热容教学课件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素材引入新课 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一样的吗? 实验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后进行实验 三、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J/(kg·℃)或J/(kg·K) 3、比热容的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容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四、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利用三峡气候变化这种 现象引入新课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 相互交流,提示学生注 意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 中的具体应用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总结出结论:不同物质 的吸热本领是不一样的 教师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及单位。 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 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比 热容的理解 教师用教学模拟课件来 学生积 极参与 讨论, 在与同 学的相 互交流 过程中 加深对 现象的 本质认 识 与教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一、学习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同学的猜想,导入课题。 2、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