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原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学渣逆袭吐血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分X5个=20分)

1.马克思主义(P2-P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物质(P3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社会存在(P9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4.生产力(P100):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5.生产关系(P10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6.经济基础(P10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阶级(P115-P116):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阶级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8.资本(P158):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9.价值(P14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45):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简答与论述(简答10分X5个=50分;论述15分X2个=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影响

(1)创建一种认识世界和历史的科学的方法和结论——唯物史观。

(2)创建剩余价值学说。

(3)引入阶级概念、创建阶级斗争理论。

(4)指导建立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5)帮助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了独立、富强两大目标。

(6)对未来人类社会还将产生重大影响。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如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2)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即动中有静。

4.时间和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3)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4)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联系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发展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律)。

A.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联系: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

展的基本趋势。

D.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E.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F.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矛盾解决的形式都各有其特点。

G.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从空间上看,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着整个过程的基本趋势和该事物的性质,这样的矛盾叫根本矛盾,反之则是非根本矛盾。第二、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在众多矛盾中,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其余都是次要矛盾。不论在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的内部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个则是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即集中精力抓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兼顾非主要矛盾及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第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和矛盾解决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方式的特殊性,即非唯一性。

H.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质量互变规律。

A.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外在规定性。

B.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C.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3)否定之否定规律。

A.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因素。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肯定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否定就是肯定。

C.辩证的否定: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7.实践与认识

(1)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这一反映过程实际上在实践活动中完成。

(2)实践是能动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