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单元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 制备

第1 单元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 制备
第1 单元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 制备

第1 单元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1.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身血量约为2- 3L

B人体重的的10%-12%

C.比密主要取决于所含白细胞的百分比:

D.血液的pH为7.35~7. 45

E.血浆渗透压为320~340mOsm/(kg,-lH20)

2.与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无关的因素是

A.容器不清洁B强力振荡

C接触水D操作不慎

E. 过量的抗凝剂

3.关于皮肤采血,下列正确的是

A.检查结果重复性好 B.操作规范

C有利于样本的运送 D.操作方便

E.防止院内血源性性,性传染

4.关于EDTA盐的应用,正确的叙述是

A.适合做血小板功能试验

B.对红、白细胞形态的影响很小

C.对血小板计数响较大

D.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Na2做抗凝剂E.这合凝血象检查:

5.能加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从而具有阻止凝血酶的形成的抗凝剂是

A. EDTA

B. 肝素C.草酸钠

D草酸铵 E.枸橼酸钠

6.属于血液中正常有形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凝血因子

C血小板D.组织细胞

E.巨噬细胞

7.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的是

A.血液和造血组织 B.血细胞

C.出血倾向D.血栓与止血

E.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8.正常人血液pH应该在

A,7.25~7. 35 B,7. 35~7. 45

C 7.40~7.50

D 7. 45~7. 55

E.7.30~7.40

9.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

A. 280--300mOsm/(kg . H20)

B. 290-- 310mOsm/(kg . H20)

C. 270--290mOsm/(kg . H20)

D. 260--280mOsm/(kg . H20)

E.250--270mOsm/(kg . H20) 10.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悬浮稳定、黏滞性、凝固性等功能

B.运输、协调、防御等功能

C.-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D.悬浮稳定、运输、协调和防御等功能

E.运输、凝固、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11.在必要时,成人静脉采血的部位可选择

A。股静脉.B上腔静脉

C.下腔静脉 D.颈内静脉

E颈外静脉

12.皮肤采血的特点是

A.耳垂采血检查结果不够恒定

B. WHO推荐采集耳垂血液

C. 采集手指血的部位是示指

D. 手指采血操作复杂

E.耳垂和手指采集的均为静脉血

13.真空采血法又称为

A.套筒式采血法

B.负压采血法

C.封闭式采血法 D.正压采血法

E.用于头皮静脉采血

14.属于酸性染料的是

A.亚甲蓝B天青 C.伊红

D.四甲基硫

E.苏木精

15.关于细胞成分化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

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C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D.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

E.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碱性

16.适用于血栓与止血检查的标本是

A.全血

B.血清C.血浆

D.血细胞E.少浆全血

17.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患者血液颜色呈

A.暗红色B浅红色C黑红色

D 樱红色E.鲜红色

18.用于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主要是

A.肝素 B. EDTA-K2

C.草酸钾D枸橼酸钠

E.EDTA-Na2

19.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检查时拘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

A.1:2 B. 1:4 C 1:6

D.1:8 E.1:9

20.EDTA抗凝的原理是

A.阻止血小板聚集作用

B.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C.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D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

E.去除纤维蛋白原

21.新载玻片有游离碱质,需处理后,清洗干燥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皂水或洗涤剂中煮沸20min

B.1mol/L HCl 浸泡24h

C.1Imol/L NaOH 浸泡24h

D1mol/L HC1浸泡12h.

E.mol/L NaOH浸泡12h

22.静脉采血过程中易造成溶血的原因在于A.使用洁净真空采血容器

B.采血后直接用力将血液注入试管中

C.抽血的速度缓慢

D.将血液注人抗凝剂中立即混匀

E.按照正常操作进行细胞分离

23.在静脉采血时,正确的操作是

A.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股静脉

B.用50g/L碘酊棉签消毒

C.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70角

D采用抗凝管时,需轻轻混匀

E采血后,快速将血注入试管

24.手工推片时,推片与载玻片应保持夹角为

A .10--20。

D.20--30。

C 30--45。

D 25-- 30。

E.25-- 35。

25.关于肝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通过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而起抗凝作用的

B.是血液细胞计数分析的首选抗凝剂

C.做血沉的抗凝剂最恰当

D.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形成

E.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26.氰化物中毒者血液颜色呈

A. 鲜红色

B. 暗红色

C. 褐色

D. 樱红色

E.紫色

27.成人静脉采血最佳部位是

A.手背静脉 B. 外踝静脉

C. 肘正中静脉D.颈外静脉

E.股静脉

28.肝素或双草酸盐抗凝血都不适用于A.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分类计数

C.血红蛋白测定 D. 血细胞比容测定

E. 生化或免疫测定

29. 血涂片瑞氏染色时,红细胞染红色,白纫细胞核着色不好,缓冲液可能为

A. 5.4

B. 6.4

C. 7.4

D. 8.4

E. 9.4

30. 关于皮肤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

A.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比容结果均比静脉血低

B. 耳垂采血时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即可用于检查

C. 婴幼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

D. 成人要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

E.如血流不畅可在穿刺处周躅用力挤压 2

31.皮肤采血法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对应先做的检查是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红蛋白测定

D. 血小板计数

E. 血型鉴定

32.会使血涂片偏厚的实验因素有

A.血滴过小B.推片时过慢

C. 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过大

D. 推片过厚

E. 血血细胞比容增大

33.影响血涂片质量的原因有

A. 用未处理的新玻片

B. 推片时用力均匀

C. 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的

D.冬天应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E.将刚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迅速干燥34. 临床上血浆检查适用于

A.Ca2+测定

B. 内分泌激素的测定

C.微生物学检查

D. 临床化学检查

E.临床免疫学检查

35.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这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

A.灰蓝色B.粉红色

C. 橙红色D.紫黑色

E.黄色

36.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适PH是6.4--6.8

B. 染料仅由酸性伊红和碱性亚甲蓝组成

C. 瑞氏染色现用现配

D. pH偏碱,细胞染色偏红

E.化学的亲和作用是细胞着色的主要原因37.瑞氏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

A. 立即用流水冲洗

B. 重新复染后,再用流水冲洗

C.待涂片干燥后再加数滴染液于涂片上,数秒后用流水冲洗

D.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E. 用乙醇浸泡

38.血涂片染色后红细胞染成蓝绿色和白细胞核染成紫胞核染成紫色,可在下述何种情况时出现A.缓冲液在血片上放置过久

B. 染色时间不够

C. 染色时间过长

D.瑞氏染色结果偏碱

E.瑞氏染色结果偏酸

第2 单元红细胞检查

1.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均寿命为100天

B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

C 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坏

D.细胞膜表面带正电荷

E.网织红细胞经48小时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2.关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B. 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

C.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其内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D. 从红系祖细胞发育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这全部过程约120天

E. 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坏

3.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的组成:主要是

A.α2δ 2

B.α2γ 2

C.α2β 2

D.β2γ 2

E.δ2γ 2

3.关于血红蛋白的性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各自的吸收光谱

B.在标准状态下,每克血红蛋白可携氧1. 34ml

C.成人主要血红蛋白为HbA,其肽链组:合形式为α2β 2

D.HbF的肽链组合形式为α2γ 2

E.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HbA 4.下列几种用于目视计数红细胞的稀释液中,效果最佳的是A.Hayem液 B 甲醛枸橼酸盐稀释液

C生理盐水 D 1%甲醛生理盐水

E.1%甲醛

5.女性生理性红细胞数量达最高峰的年龄为

A.出生2 周

B.6---7岁

C.13--15岁

D.25--30岁

E.21--35岁

6.导致红细胞病理性减少的原因是

A.库欣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异常血红蛋白病

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E.肺气肿

7.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特征为

A.棕红色复合物

B.最大吸收波长为504nm

C.是所有血红蛋白的衍生物

D.5分钟内必须比色完毕,否则吸光度下降E.不稳定

8. HiCN法比色后废液常应用下列何种溶

液进行处理以防止污染

A.过氧化氢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

C 甲苯溶液D.苯扎溴铵溶液

E.95%乙醇溶液

9.关于血红蛋白生理变化的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Hb 浓度明显增高,2周后逐渐转为正常

B正常男性儿童6---7岁时浓度最低

C.女性13~15岁达高峰

D-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缺氧刺激使Hb高于正常

E.血红蛋白量在每日上午8时达高峰

10.关于HiCN参考品的规格,下列叙述壁误的是A.波峰(540±1)nm,波谷502--504nm

B.A750≤0.002

C . CV≤0. 5%

D.准确度≤士0.5%’

E. A504/A540应在1.59~1. 63 之间

11.正常红细胞平均直径是

A.6.0μm B. 6.2μm C.7.2μm

D.8.2μm

E.9.0μm

12.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最确切的是

A.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C.红细胞染成蓝色

D.胞内可见灰蓝色嗜碱性网状结构,

E.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

13.关于聚焦小体,下列叙述最确切的是

A.位于成熟红细胞质或幼红细胞核中:

B.瑞氏染色后呈黑色颗粒小体

C.可能是脂蛋白变性物

D.可能是核残余物

E.可能是核膜残余物

1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可见

A.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减低

B.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正常

C.血红蛋白减低,红细胞计数增高

D.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计数减低

E.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计数增高

15.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

A.所有溶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E.叶酸或维生素Bl2缺乏所致贫血

16.嗜多色性红细胞实质上就是

A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衰老红细胞

C.嗜碱点彩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

E.靶型红细胞

17.关于椭圆形红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

B缺铁性贫血不见该细胞

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涂片中可高达25%-75%

D.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也可呈椭圆形:

E.其细胞长度可大于细胞宽度的7-8倍:

1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由于

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

B.胞浆中DNA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

C.胞浆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

D.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

E、胞浆中的脂蛋白变形而成

19.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C.脂蛋白

D.胆固醇E.磷脂

20.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A.纤维蛋白原降低

B.血液球蛋白降低

C.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

D. 血浆量太少

E.红细胞数量太多

21.血细胞比容测定增加的原因有

A.红细胞增大 B. 红细胞数量增多

C.离心速度太高D.血浆量增多

E,红细胞凝集

22.下列有关血细胞比容测定错误的是

A.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

B.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C要求相对离力为2264g,离心30分钟

D溶血现象与结果无关

E.离心时间和速度规范化

23.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患者红细胞形态无改变

B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的红细胞异常,但其平均值可在正常范围内

C.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

D.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 必大于正常

E 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24.关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人参考范围27~34pg

B.正细胞性贫血MCH 正常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HC 低于正常

D.单纯小细胞贫血MCH 正常

E.根据同一抗凝血测出的Hb及RBC值,即可计算出MCH值

25.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型等级不再作为的指标是

A.0型——有核红细舱

B.Ⅰ型——丝球型

C Ⅱ型——花冠型或网型

D Ⅲ型——破网型E.Ⅳ型——颗粒型26.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增加最明显的疾病是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E.尿毒症

27.关于有核红细胞,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偶见

B.1 周之内婴儿血涂片中可见到少量

C.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罕见

E.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罕见

28.正常成人外周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的是:

A.口形红细胞B.裂红细胞

C.嗜多色性红细胞

D.嗜碱性点彩红细胞E.有核红细胞

29.聚焦小体不常见于

A.脾切除后B.脾萎缩

C.巨幼细胞性贫血D.红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30.关于靶形红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

B.厚度可比正常红细胞薄

C.细胞中心部位深染,边缘浅染

D.见于阻塞性黄疸

E.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1.下列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 MCV82fl, MCH29pg, MCHC355g/l,

B. MCV 81fI,MCH 33pg,MCHC420g/L

C. MCV 80fI,MCH 33pg,MCHC410g/L

D. MCV 75fI,MCH 25pg,MCHC350g/l,

E. MCV 70fI,MCH 21pg,MCHC300g/I。

32.关于网织红细胞的结构与性质,错误的是A.通常胞体比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8-9μm B. 网状结构愈多表示细胞越幼稚

C.网织红细胞没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D 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比密低,离心时聚集于红细胞的上层

E.常用的染料是活体染料

33.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值

A.贫血越严重,升高越明显

B.贫血越严重,降低越明显

C.基本正常

D. 先升高,后降低

E.治疗后升高,贫血被血被纠正后逐渐恢复正常34.嗜碱性点彩细胞与网织红细胞之间的关系为A.都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嗜碱性点彩细胞在体外还能继续成熟

C. 网织红细胞在体外不能继续续成熟

D都可以被亚甲蓝活体染色

E.都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35.嗜碱性点彩细胞计数的染色方法为

A.试管法B.玻片法

C活体染色法D血膜片甲醛固定后染色法E.血膜片干燥固定后染色法

36.不会引起血沉加快的血浆成分为

A.纤维蛋白原B.急性反应蛋白

C清蛋白D.免疫球蛋白

E胆固醇

37.对血细胞比容测定用抗凝剂的要求不包括A.不改变血容量 B.不改变红细胞体积

C.红细胞含量增加者需增加抗凝剂的用量

D.抗凝剂溶解迅速E.EDTA-K2 效果好38.关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

B. RDW比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的观察更客观C.RDW异常受样本中红细胞碎片、凝集、双相性红细胞的影响

D.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RDW 正常

E.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

39.关于贫血MCV/RDW分类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少,RDW正常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少,RDW增高C.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高,RDW正常D.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增高,RDW增高E.正常体积不均一性贫血,MCV增高,RDW增高

40.采用Miller窥盘法计数Ret时,如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的红细胞总数为100个,同时计数的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8个,则网织红细胞应报告为

A.0. 020 B. 0. 018 C.0. 016

D.0. 014 E.0. 012

41.正常人外周血片中嗜碱点彩红细胞不超过A.3% B.2% C.1%

D.0.5% E.0.03%

42.点彩红细胞是由于

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

B.红细胞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

C.红细胞胞浆中DNA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

D.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

E.红细胞胞浆中存在染色质小体而形成

43.点彩红细胞计数一般选用下述何种染液最佳

A.瑞氏染液B.吉姆萨染液

C.碱性亚甲蓝染液D.酸性伊红染液

E.煌焦油蓝乙醇染液

44..取静脉血20μ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人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自细胞数为625个,则应报旨曰细胞计数结果为

A. 25X 109/L B.50X109/L

C 75X 109/L D.100X 109/L

E.125X109/L

45. 晚幼红细胞脫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完成在A.脾脏B.肝脏C.血液

D.骨髓E.淋巴管

46.关于红细胞生理,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10天

B.正常成年人红细胞起源于骨髓和脾脏:

C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D 衰老的红细胞是在肝脏被破坏

E.网织红细胞经过约72小时成为成熟的红细胞47.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为

A.1.34ml B. 1. 35ml C 1. 36ml

D 1.37ml

E 1.38ml

48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是

A.(4.0-5.5)X1012/L

B.(4.5-6.5)X1012/L

C.(5. 5~7.0)X1012/L

D.(6. 0~7.0) X1012/L

E(.6. 6~7.5) X1012/L

49.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

A.固定红细胞B.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C.调节渗透压D.抗凝E.防腐

50. 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的主要作用是A.调节渗透压B.防止血小板聚集C.抗凝和维持渗透压D.防止细胞粘连

E.防腐

51. 1966 年被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检测参考方法为

A.SDS B.HiN3 C.CTAB

D. HiCN E。AHD 575

51.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的计数池高为

A.0. 0lmm B.0. 05mm C. 0.10mm D.0. 15mm E.2. 20mm

52. HiCN 测定最大吸收峰位于

A.504nm B.538nrn C.540nm

D.560nm E.575nm

53. HiN3检测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A. 504nm B.538nm C. 540nrn

D.542nm E.575nm

54.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

A.亚铁血红蛋白B.还原血红蛋白

C.氧合血红蛋白D高铁血红蛋白

E.碳氧血红蛋白

56.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A.6.0--9.2μm B.6.0--9.5μm

C.6.5--9. 5μm D 6.6--9.6μm

E.7.2--9.7μm

57.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直径,

A.>15μm B>13μm C >llμm D>10μm E.>9μm

58.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

B.胞质内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

C。胞质内尚存少量嗜碱性物质

D.胞质内出现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

E.属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

59.血细胞比容测定JCSH 确定的参考方

A.黏度法B折射计法

C.离心法D放射性核素法

E.比重测定法

60.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结果应读取红细胞柱哪层

A.白细胞层B血小板层C.有核红细胞层D.还原红细胞层 E.带氧红细胞层

61对血细胞比容叙述正确的是

A.减低见于大面积烧伤

B.增高见于各种贫血

C.作为MCV计算的基础数据

D温氏法必须采用动脉血标本

E抗凝剂采用肝素锂的效果最好

62对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

A.MCV是指单个红细胞的体积

B. MCH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网状颗粒的量C.以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来计算MCV D.MCH是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E MCHC的计算单位是g/L

63、RDW反映红细胞的

A.数量B比容C.体积

D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E.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64.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叙述正确的套A.RDW增大对IDA诊断灵敏度低

B RDW增大对IDA诊断特异性强

C 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

D RDW反映红细胞形态

E.RDW常用g/L表示

65.标本中可影响RDW的因素是

A.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

B.变性的嗜碱性RNA

C.卡波环D.红细胞碎片

E.豪焦小体

66.有关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胞质中残存着嗜碱性物质核糖核

C经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连成线状的网状结构

D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E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Ⅰ一Ⅳ4 个型67.ICSH推荐的血沉检测的标准方法为

A.库氏法B.魏氏法C.温氏法

D 潘氏法E.ZSR法

68.魏氏法检测血沉所采用的数值报告单:

位是

A.mm/min B mm/h C .cm/rnin

D .crn/h E. cm

69.在显微镜下计数红细胞数,若计数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345个,按计量单位应报告为A.3.45 X106/mm3 B. 3.45103/L

C.3. 45 X 106/L D. 3. 45 Xl09/L

E.3.45X1012/L

70. HiCN检测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A. 试剂质量较差影响检测结果

B. 会造成对环境的公害

C. 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佳

D. 重复性差

E.高球蛋白血可致混浊

71.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方法是

A. 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用小方格计数红细胞,大方格计数网织红细胞

B. MiJler窥盘置于目镜内,大方格计数红细胞,小方格计数网织红细胞

C. 计数Miller窥盘中的2个大方格的网织红细胞数

D. Miller窥盘将网织红细胞计数的CV值控制在5%左右

E. 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计数2个大方格所有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数

72.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A. 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B. 兴奋、恐惧

C.剧烈劳动 D. 气压增高

E. 妊娠中后期

73.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为

A.严重腹泻 B. 大面积烧伤

C. 肺源性心脏病

D. 铁供应或吸收不足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74.造成急慢性红细胞丢失的原因包括

A.严重呕吐 B. 消化性溃疡、痔疮

C. 多汗

D. 肺纤维化

E. 严重腹泻

75.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包括A.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B. 真性红纫胞增多症

C. 慢性肾功能衰竭

D. 类风湿关节炎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76. 测定血红蛋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的方法是A.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B.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C.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D.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E.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血红蛋白测定法

77.外周血涂片中染色质小体增多常见于

A. 脾切除

B. 铅中毒

C. 增生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骨髓增生性疾病

78.关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错误的叙述是

A. 小红细胞增多

B. 可见环形细胞

C. 低色素性贫血

D. 红细胞中央浅染区扩大

E.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79. HCT 降低反映的主要疾病是

A.严重腹泻 B. 大面积烧伤

C.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大量呕吐

80.RDW正常,MCV减低,可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B.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恶性贫血

81.WHO推荐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的方法是

A.吉姆萨染色 B. 新亚甲蓝染色

C.瑞氏染色 D. 普鲁土蓝染色

E.煌焦油蓝染色

82. 点彩红细胞经碱性亚甲基蓝染色后,其呈色为

A. 细胞呈淡蓝绿色,颗粒呈深蓝色

B.红细胞呈蓝绿色,颗粒呈淡蓝色

C. 红细胞呈粉红色,颗粒呈蓝黑色

D. 红细胞呈粉红色,颗粒呈深蓝色

E.红细胞呈淡蓝绿色,颗粒呈蓝黑色

83. 用于魏氏法血沉检测的抗凝剂是

A. 3. 8%枸橼酸钠B.肝素

C. EDTA-K2

D. 双草酸盐

E. 109mmol/L枸橼酸钠

84.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细胞数量减少时血沉加快

B. 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减少30%

C. 抗凝剂浓度增加使血沉减慢

D. 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

E. 标本放置时闯不应超过2h

85. 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峰右移,出现双蜂,以100fl处峰为主,可见于

A.小细胞低色素均一性贫血

B. 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贫血

C.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D.红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E.正红鲰咆性贫血

86.存放HiCN不转化液的容器应为

A.无色玻璃瓶 B. 白色塑料容器

C.无色有机玻璃瓶 D. 棕色玻璃瓶乏

E.棕色塑料容器

87.红细胞直径<6μm,符合的贫血类型是

A.溶血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 恶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88.以下符合大红细胞贫血特征的疾病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再生

E. 障碍性贫血

89.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的异常红细胞是

A.球形红细胞 B. 棘红细胞

C. 靶形红细胞

D. 镰形红细胞

E. 口形红细胞

90. 外周血涂片中裂红细胞增多常见的疾病是A.溶血性贫血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再生障碍性贫 D. HB S病

E. 恶性贫血

91.铅中毒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的异常红细胞是A. 小红细胞 B. 有核红细胞

C.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D. 嗜多色性红细胞

E. 新月形红细胞

92. 患者男性,55岁,测红细胞平均指数结果为MCV 70fl; MCH 21pg;HCHC 256g/L,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D.急性失血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

93.下消化道慢性失血患者,外周血象显示,白细胞6.7X 109/L,红细胞4.69X1012/L,血红蛋白含76g/L,血红蛋白含量76g/L,血小板415 X109/L,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形态呈环形,且大小不等,该患者的MCV和RDW的变化特点应是

A. RDW正常,MCV正常

B.RDW正常,MCV增高C.RDW增高,MCV增高

D. RDW增高,,MCV减低

E.RDW正常,MCV减低

94. 患者女性,46岁,头晕乏力,贫血貌,外周血检查结果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RBC3.83X 1012/L, HB 92g/L, HCT 0.29,MCV 76 fl,MCH 24pg, MCHC 315g/L,RDW 19. 5%,便常规检查有虫卵。其初步诊断为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钩虫感染所致缺铁性贫血

D.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

E. 慢性肝肾疾病性贫血

95. 血细胞比容测定WHO推荐的首选常规方法是

A. 血细胞分析仪法

B. 温氏法

C.微量高速离心法

D. 折射计法

E.放射性核素法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制片与读片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制作与读片 潘志强 2006-3-30 实验准备 一.器材: 载玻片:每只动物一块 盖玻片:每只动物一块 滴管:4个 橡皮吸头:4个 中号镊子:4把 大剪刀:4把 眼科镊:4把 玻璃棒:4根 烧杯:1000 ml,2个 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 蜡笔 棕色小口瓶 碾钵 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 二.试剂: 瑞氏染液240ml 瑞氏染料粉剂0.1g 纯甲醇(AR)60ml 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 1%KH2PO4 30ml 1%Na2HPO4 20ml ,定容至1000ml。 甲醇 鸡蛋清:蒸馏水与鸡蛋清按1/1的比例稀释。 中性树胶:如果中性树胶过于粘稠,可将中性树胶与二甲苯按7/3的比例稀释。 二甲苯

实验步骤 一.涂片 (一)血液涂片的制作 (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 (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 (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 (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 ●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 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 (二)骨髓涂片的制作 用手术剪刀剪掉大腿部的肌肉,充分暴露股骨,再用大剪刀从上端剪断第2股骨,用中号 镊子夹股骨以挤出骨髓,如果骨髓不易取出,可用直头眼科镊插入骨髓腔挑出骨髓,置骨髓于 一载玻片上,由于骨髓液的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易于凝固,可先在骨髓液内加5~10倍的稀 释后鸡蛋清,充分混匀,取1滴至另一载玻片上,涂片。涂片方法同血液涂片,但推片要快并 迅速使之干燥。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二.染色 (一)血液涂片的染色 (1)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2)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覆盖整张涂片,放置1~3分钟。 (3)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与染液混匀,可以用滴管从一端吸入,另一端放出,混匀为止,或用嘴来回轻轻吹之,使之混匀,室温下染色5~10分钟(白细胞数多或骨 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如20~30min)。 (4)染色结束时,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接冲掉。 (5)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至血液膜呈淡红色。 (6)甩干或晾干玻片。 (7)封片。 (二)骨髓涂片的染色 同血液涂片。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实用帖|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在脊椎动物中,外周血一直被认为是侵害性较小、富有价值的检测样本。在许多生物样本库中,由于血液样本的常规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简便、成本低且富含可利用成分和生物分子,因此是进行多种项目分析的理想实验材料。然鹅,科研僧们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发现获得的血液样本RNA降解了。。。。额,这就很惆怅了。 所以呢,在样本采集、处理及储存过程中必须格外注意,从根本上确保获得高质量的RNA。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进行RNA实验时血液样本如何进行收集与保存。 血液的组成 首先来熟悉一下血液的组成。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等的混合物。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无核的。

血浆和血清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不含游离的Ca2+,若向血浆中加入Ca2+,血浆会发生再凝固。 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的Ca2+,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但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采血管的选择 采血管,大家都不陌生,去医院抽个血,一定会用到采血管,那么问题来鸟,这么多颜色的采血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采血管的分类及不同颜色试管帽代表的含义。 1.蓝色头盖管(含有柠檬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 2.黑色头盖管(含有 0.109mol/L 柠檬酸钠) 3.紫色头盖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的采血管) 4.绿色头盖管(肝素抗凝管) 5.灰色头盖管(含有草酸钾/氟化钠) 6.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 7.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

血样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1) CD4+和CD8+ T淋巴细胞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4)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血清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一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清于血清管内备用。 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他物体表面造成污染。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二、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 /CD 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橼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取K3EDTA或枸橼酸纳。 3、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三、采集样品注意事项 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试剂盒说明书有特殊要求除外)。 2、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有条件者可用持针器),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四、样品的保存 1、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以下,短期(一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存放3个月以上应置于-80℃。 3、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存放,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可检测。 五、样品的运送 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和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 (1) 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破碎。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 (2) 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和保护第一层

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目的】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preparation and staining of thin blood films)。 【原理】将一小滴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单层紧密分布,制成薄血片。用含天青B和伊红的Romannowsky类染料进行染色。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RBC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质中的嗜碱性颗粒等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 【器材】 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2.推片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在两角分别作斜线标记,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两角,制成约15mm 宽度的推片。 3.吸耳球。 4.显微镜。 5.酒精灯或Bunsen灯。 6.采血针。 7.注射器和针头。 【试剂】 1.瑞氏(Wright)染液 (1)Ⅰ液:包含瑞氏染料1.0g、纯甲醇(AR级以上)600ml、甘油15ml。将全部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的乳钵中,先加少量甲醇慢慢地研磨(至少30min),以使染料充分溶解,再加一些甲醇混匀,然后将溶解的部分倒入洁净的棕色瓶内,乳钵内剩余的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入少许甲醇细研,如此多次研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甲醇用完为止。再加15ml甘油密闭保存。 (2)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g、蒸馏水加至1000ml。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贮存。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2.吉姆萨染液包含吉姆萨染料0.75g、甘油35ml、甲醇65ml。将吉姆萨染料、甘油和甲醇放入含玻璃珠的容器内,每天混匀3次,连续4天,最后过滤备用。 3.瑞-吉复合染液 (1)I液:包含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甲醇500ml、中性甘油10ml。将瑞氏染料和吉姆萨染料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研磨片刻,再吸出上液。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3min,共5d,以后存放1周即能使用。 (2)Ⅱ液:即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无水磷酸二氢钾6.64g、无水磷酸氢二钠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pH,加水至1000ml。 【标本】 EDTA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操作】 1.采血 (1)静脉采血法:用EDTA·K2抗凝1~2h内的标本,使用玻棒、毛细管、注射针头等在距载玻片一端1cm处加1滴抗凝血,直径约4mm。 (2)皮肤采血法:选择第三、四手指,并先采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再采血1滴置洁净玻片上用于血涂片制备。

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样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样本库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人体血液样本的活动过程。 3.定义和术语 3.1知情同意 保证被收集者了解并理解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同意参加试验的原则。知情同意具有国际性,是对所有进行人体研究或人体取样调查的研究人员的伦理要求。在以人为研究/试验对象的科研领域,收集者必须获得研究对象/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保护被收集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收集者免于诉讼。 3.2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是每位被收集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项试验而签署的文件。知情同意的具体体现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由收集者和被收集者共同签署,一式两份。正本由收集者保存,被收集者保存副本。 3.3真空采血管采血法 将有头盖胶塞的采血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 3.4血清和血凝块 指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血纤维。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放出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3.5血浆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3.6白细胞 白细胞人体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有细胞核。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7枸橼酸钠(柠檬酸钠) 枸橼酸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3.8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 与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相同,用21.5-2.2mg EDTA·K2可阻止1ml血液凝固。 3.9肝素 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 4.职责 4.1临床护理人员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 4.2样本管理员 协助样本的采集,对样本进行处理和储存,并作相关记录。 5.设备和耗材 5.1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及其它相关防护装备。 5.2设备

血涂片制作

血涂片制作 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这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很广,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形态学诊断很有价值。但是,如果血徐片制备不良,染色不佳,常使血细胞的形态学鉴别和诊断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如血膜过厚,细胞重叠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因此,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之一。 一、载玻片的清洁 新载玻片上常有游离碱质,必须用约lmol/L HCI浸泡24h 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用过的载玻片可放入含适量肥皂或合成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净,用清水反复冲洗,干燥备用。如急用载玻片,可将其置0、9乙醇中浸泡lh,用蒸馏水洗净后,擦干或烘干备用。使用载玻片时,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二、制作血涂片的标本 血涂片既可由非抗凝的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制备,也可由

EDTA抗凝血制备。EDTA抗凝血中,钙离子被螫合后,能阻止血小板聚集,推片时血小板均匀平铺,显微镜下易于对血小板进行观察评价。但有时可观察到因EDTA引起的红细胞皱缩及白细胞丛集现象。但随着血液分析仪的逐步普及,血标本多为EDTA抗凝血,除作全血细细胞计数及多参数分析外,制备血涂片也非常方便,虽有上述弊端,但显微镜下易于发现。 三、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的制备方法很多,如手工推片法、自动推片法、载(盖)玻片压拉法、旋转涂片法、棕黄层(buffy-coat)涂片法及厚血膜涂片法等,现介绍如下。 1、手工推片法取血标本一滴置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o的平面夹角,平稳地将血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一薄层血膜。将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 一张良好的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边缘整齐,两侧应留有空隙。玻片的一端应留有贴标签的地方。涂片的好坏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片之间角度、推片时的速度有关。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边缘不齐、用力不匀或载玻片不清洁

实验一 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二、血涂片的制备和血细胞的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涂片的的制备方法 2.认识红细胞及各种白细胞的典型形态 基本原理 涂片技术是制备血液样品最常用的技术。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涂片标本,染色后可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进行形态观察、细胞计数、细胞大小测量等工作。 实验用品 1.器材: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 2.试剂:Wright’s染液:Wright’s色素粉末0.1g,溶于60 ml甲醇。 方法与步骤 1.采血采血前用70%酒精棉球消毒人的指腹或耳垂,干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或耳垂的皮肤;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血不要(因含单核白细胞较多)。 2.涂片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的一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滴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45°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图2-2)。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初学者可把玻片放在桌上操作。 3.染色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Wright’s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 min。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使其与染液均匀混合,静置2~5 min。用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 4.镜检显微镜观察可见人红细胞为凹圆盘形,无核,淡红色,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白细胞数目少,为圆形。 颗粒白细胞(1)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2)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3)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无颗粒白细胞(1)淋巴细胞: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大小相似,圆形,核致密,染成深紫色。周围仅一薄层嗜碱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核圆形。直径6-8微米。(2)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血小板为不规则小体,直径2 - 3微米。其周围部分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聚集成群。 实验报告内容 绘制人血涂片镜下图

实验 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实验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一、引言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因此,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二、实验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等。 试剂:瑞氏染液、0.9%Nacl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 1、消毒与采血 先按摩采血部位(人的指腹),使血流通畅,采血前用70%酒精消毒人的指腹,干燥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第一滴血不要)。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注意手指持载玻片的边缘,不触电及表面,也不能使载玻片接触取血部位的皮肤。 2、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做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o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图1)。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然干燥。 图1 推片示意图 3、染色 用特种玻璃铅笔在血膜两侧画两条线,防止染液外溢。再将瑞氏染色液(伊红-亚甲基蓝)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没全部血膜,染30秒。加等量蒸馏水与染色液混合后再染5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把染色液洗掉,用吸水纸吸干,自然干燥后,即可观察。 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 五、结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结果如图2所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 小而圆,没有细胞核,血涂片中最多,常被染成淡红色,细胞的边缘厚,中间薄,使细胞边缘的颜色比中间的深。 2、白细胞: 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嗜酸性白细胞: 数量较少,但在血涂片中可以找到。细胞质中存在粗大的嗜酸性颗粒,胞质常被染成红色或玫瑰花色,细胞核分叶形,染成紫红色。 (2)嗜碱性白细胞: 数量最少,在血涂片中很难找到。细胞质中存在粗大的嗜碱性颗粒,胞质常被染成兰紫色,细胞核分叶形,染色较深,但常被粗大的兰紫色颗粒掩盖。 (3)嗜中性白细胞: 在有粒白细胞中,它的数量最多,很容易找到。细胞质染成淡红色,胞质内含有细小的颗粒,一般不易看清,细胞核为兰紫色,核分杆状、蹄形和分叶形。 (4)淋巴细胞: 在白细胞中数目是最多的,大小不等,可分为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较少,占中小淋巴细胞的1/4~1/18。细胞质所占的比例较小,但随细胞体积增大而相应增多,核周围细胞质,染成天兰色,细胞核大,圆形,染成紫兰色。 (5)单核细胞: 数目不多,是血细胞中最大的细胞。核为肾形或马蹄形,颜色比淋巴细胞较淡,细胞质为淡灰兰色。 3、血小板: 为不规则的细胞质小块或碎片,形状象雪花,在血小板中有细小的紫兰色颗粒。血小板常聚集在红细胞之间(注意: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染料、渣子和细胞及血小板等的区别)。 图2 血涂片中血细胞观察结果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的清洗:新玻片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然后再清水和蒸 馏水清洗。2、使用玻璃片时只能手持边缘,切忌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无油腻。3、血涂片制好后,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细胞溶解和发生退行性变。3、血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一医院资料)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一、检验申请 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 项目填写齐全,用词规范、字迹清楚、避免涂改。不同标本类型最好分开申请对于被检者的特殊情况,应当在申请单上注明,供检验人员判断结果参考。 检验科要求检验人员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及时解决检验项目申请和送检标本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对于不合格检验申请单和不合格送检标本按照“医学检验工作制度”进行登记、处理。对于漏填或错填申请科室的检验申请单,检验科一律禁止发送检验报告,必要时送交医务科处理。 二、病人准备 医护、检验人员指导病人做好准备 考虑饮食、运动、生理周期、疾病及药物等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采集标本。 (一) 控制饮食 (1)大多数检验项目都要求在早晨空腹采血,咖啡、浓茶、高糖及可乐类饮料也应禁食。 (2)肝功、血脂、凝血等项目要求禁食12-16小时,且提前一天的晚餐应当避免饮酒、禁止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3)饮食对血脂检验影响重大,至少应当在抽血前的三天内注意保持正常饮食。

(4)在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之前,待检者应禁食肉类3天,不饮咖啡和茶,停用利尿剂,实验前避免剧烈运动,饮足量的水。(二)避免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如VitC、雌激素、降血脂药等)对检验结果尤其是血、尿、便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抗生素应用将对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申请检验前医生应该了解待检者近期及当前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在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明显影响时,应当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或以电话或其他方式告知相关检验人员。 举例:降血脂、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它激素制剂等可影响血脂检验结果;应根据药物特性,在作血脂检验前停药数天至数周。如不能停药,应记录用药情况,恰当评估药物及检验结果的影响。(三)避免运动影响 (1)剧烈运动可以使许多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甚至持续24小时以上,因此剧烈运动之后不能立即抽血;快步行走之后至少应休息10-15分钟后再抽血。 (2)应在平静状态抽血,避免情绪激动。 (四)注意生理差异 临床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及评估检验报告时,应考虑性别、年龄、昼夜节律、季节变动、生理周期(如怀孕、月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与必要指导。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摘要 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应用于疾病的筛查,发现,诊断以及监控。本文提供了在临床检验中制备及染色出优质血涂片的一种参考。虽然在如何人工制备血涂片上仍存在某些“工艺”,但是已尽可能采用了客观标准使得临床实验室能准备和染色出优质血片。本参考中包含固定和染色手工工艺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关键词:血涂片制备,染色 前言 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最频繁的检测方法之一,但似乎没有关于血涂片制备要求,程序及潜在问题等的综合性文献。虽然血涂片的制备是个简单的过程,但作为一种检测方法,有很多因素可导致检测失败或比其预期低效。本文应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请求所写,并作为实验室血细胞计数板的指导方针。本文旨在提供临床检验中用于形态评价的血涂片制备及其染色的指导和标准化。显微镜分析过程和解释不在本文的范围内。 列举的方法中包括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发展中国家实验室的适用方法。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最高水平的指标,但应在所有条件下可达到其规定的指标,以确保诊断测试的质量,以免降低病人护理。这点尤其重要,因为无论对于病例发现,诊断或疾病监测,血涂片显微镜分析所得数据通常在临床情况中起最终和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方便参考使用,本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格式来描述涉及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各个步骤。 血涂片制备 载玻片 载玻片应由最高纯度的耐腐蚀玻璃制成;通常不可接受其他材料如塑料。典型玻片为75×25mm,约有1mm厚度,必须平整,无扭曲和波痕,而且必须澄清无色(“水白,无色透明”)。荧光显微镜检测必须使用无自发荧光的玻片。 最好使用预洗过的载玻片,但至少实验室必须确保载玻片无划痕,干净无尘、绒线,油脂(指纹),而且必须干燥。这就意味着在潮湿环境中,载玻片必须能抗水。在所处密闭容器开启后,载玻片必须保存于干燥器或装有无水(甲基)乙醇或乙醇与丙酮混合液(3:1)的容器内直至被使用。 载玻片需一直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只能在立即使用前开启。载玻片可以是平面的或有磨砂或涂层面以供书写。与有直角边缘的载玻片相比,圆边或有破口的载玻片使用上更安全,降低了皮肤和手套割破或刺破的几率。 载玻片的清洗 脏的载玻片需浸透在60℃的清洁剂中清洗15-20分钟,然后用热水冲洗并干燥。新载玻片需置于重铬酸钾洗涤液中(20g Cr 2 K 2 O 7 溶于100mL水并加入900mL浓硫酸)48小时。之后用流动自来水彻底冲洗。载玻片应保存于95%甲醇中,使用前小心擦拭干净并干燥。 血涂片制备方法 典型的血涂片制备方法是:人工(楔入,盖玻片),半自动(楔入,旋转),以及自动(楔入)。 楔入法(“推”) 人工、半自动及自动化环境中常用此法。若正确使用楔入法,可有足够大的区域供显微镜检测使用:这种区域中所有的细胞彼此几乎不接触或分离(单层部分)。对于显微镜检查来说,涂片上距推动起始处最远的部分会很薄(导致产生形态改变),然而距推动起始处邻近的部分会很厚。 自动化装置能够制得优质的血涂片,比通过人工方法得到的血涂片相比更具一致性。楔入法制备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类型细胞的不均匀分布。特别是单核细胞(以及其他大的白细胞)被推向铺展膜(“羽状”边缘)底部以及两侧。与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仪相比,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1、抽血时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 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 2、属于酸性染料的是:伊红属于酸性染料,通常为钠盐,有 色部分为阴离子。 3、疟原虫检查常用的染色方法是: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 寄生虫(如疟原虫等)找色较好,结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的着色能力略差。 4、手工推片法,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为25°~30°。 5、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其中,血浆黏度 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6、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6.4~6.8。 7、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又名美 蓝)组成。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或蓝色; 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亚甲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

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染色法。 8、瑞氏染料亚甲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 (即天青)。将适量伊红、亚甲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 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为6.4~6.8。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 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9、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所以在瑞氏染色中缓冲液起到恒定pH作用。 10、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11、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等。 12、正常成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4~5L,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化检验用的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 1.采血步骤 采血前要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注意事项 (1)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2)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3)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4)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5%~15%。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5)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6)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淤血时间过长;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二)动脉采血法 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三)真空采血法 双向针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另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血涂片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的制备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109/L,WBC>×109/L,Hb<50g/L,PL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1 、目的:

血液涂片的做法

血液涂片的做法 做好血液涂片和正确染色,是血液细胞检验的重要步骤,涂片和染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检验的结果,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一)玻片的清洁 1.一般清洗法 (1)将玻片放入肥皂或洗衣粉水中煮沸20分钟。 (2)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等污物洗去,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3~5次。必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小时,然后擦干或烘干备用。 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清洁液或10%盐酸浸泡24小时,然后分别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彻底洗涤。 2.油污载片清洗法 (1)清洗液 甲液10g/L过锰酸钾水溶液 乙液25g/L草酸水溶液 (2)清洗方法 将用过的玻片投入甲液数小时,取出后再投入乙液数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置95%乙醇中,以毛巾擦干净即成。久用后甲液可出现泥沙样沉淀,乙液有乳白色沉淀,可用棉花滤去再用,如乙液褪色应重新配置。 (二)血涂片制作 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 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 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太薄的血膜片50%的白细胞集中于边缘或尾部,不利于白细胞分类。如果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所致。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实用帖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在脊椎动物中,外周血一直被认为是侵害性较小、富有价值的检测样本。在许多生物样 本库中,由于血液样本的常规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简便、成本低且富含可利用成分和生物分子,因此是进行多种项目分析的理想实验材料。然鹅,科研僧们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发现获 得的血液样本RNA降解了。。。。额,这就很惆怅了。 所以呢,在样本采集、处理及储存过程中必须格外注意,从根本上确保获得高质量的 RNA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进行RNA实验时血液样本如何进行收集与保存。 血液的组成 首先来熟悉一下血液的组成。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 钾盐和钙盐等的混合物。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哺 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无核的。

11^ 血浆和血清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 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不含游离的 Ca 2+ ,若向血浆中加入 ,血浆会发生再凝固。 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 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 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游离的Ca 2+ ,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但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不加卿赛 mm BW. 血囲 其他有形咸分 但含有 血浆 有形成分

采血管的选择 采血管,大家都不陌生,去医院抽个血,一定会用到采血管,那么问题来鸟,这么多颜 色的采血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采血管的分类及不同颜色试管帽代 表的含义。 1. 蓝色头盖管(含有柠檬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 2. 黑色头盖管(含有0.109mol/L 柠檬酸钠) 3. 紫色头盖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的采血管 ) 4. 绿色头盖管(肝素抗凝管) 5. 灰色头盖管(含有草酸钾/氟化钠) 6. 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 7. 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 8.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 f l m ■ M M ■ ■ 机 ■ 忡-M M

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二血涂片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Blood Smear 实验原理 使用推片将血液在载玻片制成血膜。 试剂器材 载玻片(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25cm×75cm,厚度0.8mm~1.2mm)、推片。 操作步骤 (1)采血静脉采血后,使用玻璃棒、毛细管、注射针头等在距载玻片一端1cm处加1滴(约0.05ml)抗凝血,如果使用手指采血则直接用洁净玻片蘸 1 滴血。 (2)推片左手平执载玻片,或放在类似桌子等平 坦地方,右手持推片从后方或前方接近血滴,使血液沿 推片边缘展开成适当的宽度,立即将推片与载玻片呈 30。~45。角,轻压推片边缘将血液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 涂片(图1-6),血涂片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见。 (3)干燥将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气中晃动,使其迅 速干燥。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 ℃温箱中保温促 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图1-6 推片(4)标记在载玻片的一端用记号笔编号。 注意事项 1.要制备良好的血细胞涂片,玻片必须干净。新购置的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必须用约1mol/L HCl浸泡24h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擦干后备用。用过的载玻片可放入含适量肥皂或其他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蒸馏水最后浸洗后擦干备用。边缘破碎、玻面有划痕的玻片不能再用。使用玻片时,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最好使用非抗凝血制备血涂片,也可用EDTA抗凝血制备。使用抗凝血标本时,应充分混匀后再涂片。抗凝血标本应在采集后4h内制备血涂片,时间过长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制片前标本不宜冷藏。涂片的厚度、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红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认为血滴大、血粘度高、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故针对不同病人应有的放矢,对血细胞比容高、血粘度高的病人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而贫血患者则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3.血膜应厚薄均匀适度,头尾及两侧有一定的空隙。如血膜面积太小,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到局限,故应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的地方结束涂抹为宜。一些体积特大的特殊细胞常在血膜的尾部出现,因此画线应注意保存血涂片尾部细胞。 4.血涂片必须充分干燥后方可固定染色,否则细胞尚未牢固地吸附在玻片上,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实验评价 血涂片制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 血涂片制备时手工推片法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除可

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

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实验原理 血细胞经涂片、固定和染色后,可体现出不同发育阶段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白细胞,在细胞体积、细胞质成分及酸碱性、细胞核染色质含量及空间排列状态的差异,借助显微镜对上述差异进行总体分析而将各种白细胞区别开来。 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略呈碱性。制成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血红蛋白与染液中呈酸性的伊红结合而显桔红色或淡粉红色。同时也展现出红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试剂器材 1.试剂香柏油、二甲苯或乙醇—乙醚清洁液 2.器材经瑞氏染色的血涂片、拭镜纸、目镜测微尺。 操作步骤 1.肉眼观察血涂片的外观和染色情况,正面向上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2.镜检 (1)调试好显微镜。 (2)低倍镜观察:采用10×目镜观察血涂片的质量,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细胞排列不拥挤(即红细胞单个分散不重叠)的区域(一般在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准备进一步检测。 (3)高倍镜观察:转换40×目镜,整体观察血涂片细胞着色,有无特殊细胞。 (4)油镜观察:在选定的观察区域,滴加香柏油1滴,转换油镜,仔细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细胞内有无内容物,以及血红蛋白的充盈度和着色是否正常。同时作好记录。 2.结果统计与报告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报,对异常形态白细胞描述;对所见大小、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按百分比报告;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及血红蛋白充盈度异常和着色异常者按有或无报告。 注意事项 应用低倍镜浏览全片,特别是血膜的两侧和尾部,以防异常成分漏检。 参考范围 一、镜下所见正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μm ~15μm,细胞核呈分叶和单个杆状两种形态。核染色质疏密不匀,部分聚集成块状,DNA和组蛋白分别被美蓝和伊红着色染成深紫红色。细胞质内因充满大量细腻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染色后呈均一的呈粉红色。一般以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者,视为分叶核;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即为杆状核。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核形多样,胞核细长,弯曲,可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核分2叶~5叶,甚至5叶以上,叶间以核丝或核桥相连。 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体呈圆形,直径约13μm ~15μ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多分为两叶,中间以细丝相连呈“眼镜”状,偶见分为3叶~4叶者。细胞核染色质粗糙,染成紫红色。胞质中充满粗大、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颗粒富有立体感,排列整齐、紧密。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体呈圆形,直径约10μm ~12μm,略小于中性粒细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是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玻片上。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制备是否合格、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质量。 (一)血涂片制备 1.载玻片的准备 新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须用浓度为lmol/L的HCl浸泡24h,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后备用。旧载玻片要用含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掉血膜,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0.95L/L乙醇浸泡1h,干燥备用。 使用载玻片时,不要用手触及玻片表面,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血涂片制作方法 取血液标本一滴置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涂片的厚薄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的空隙。 (二)血涂片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血涂片染色包括两个过程:固定和染色。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特染色法(Wright)、姬姆萨染色法(Giemsa)等。 1.瑞特(Wright)染色法 为发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其异常变化,血涂片必须嘲行染色。血涂片的各种染色方法大多是罗氏染色法衍变来的。目前常用瑞特染色法。 (1)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亚甲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市售美蓝中部分已被氧化为天青。伊红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和伊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美蓝中性沉淀,即瑞特染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