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学视角下对林语堂英文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译介学视角下对林语堂英文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译介学视角下对林语堂英文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项目名称:译介学视角下对林语堂英文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项目类别 项目编号 B

项目名称译介学视角下对林语堂英文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项目负责

人姓名学号学院联系电话任务分工签名201300630151 翻译学院

规划课题安排及任务分配,查找

文献资料,撰写阶段性报告及论

项目组成

员201300630165 翻译学院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论文201300610042 文化传播学院

制作调查问卷,人物访谈及撰写

科研日志等分配任务201300630135 翻译学院

查找文献资料,分发问卷并汇总

整理、人物采访、撰写科研日志

等分配任务201300630128 翻译学院

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及

撰写科研日志等分配任务

导师情况姓名黄秀国

单位翻译学院联系方式

职务/职称讲师E-mail 姓名

单位联系方式

职务/职称E-mail

项目来源1、指导老师子课题 2、URAP项目 3、企事业单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课题3、通过专业学习而发现感兴趣的课题√ 4、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发现的问题5、其他老师或同学推荐课题 6、社会实践项目 7、其他:(请注明)

项目简介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原著,虽为英语创作,却是基于中国汉语文化,其目的正是借翻译而传播中国文化,以实现文化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他采用“作者与译者身份相统一”的这一独创性的举动决定了本书可视为翻译著作。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最小组成单位,可以最大限度的反映其对应的文化。本课题从译介学的视角下,通过林语堂先生的英文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研究,分析其在翻译原材料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译介模式。

研究综述一、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的语用研究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国家文化,蕴含丰富文化意义的词汇和表达。本文就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来研究林语堂先生对《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章将《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六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文学文化负

载词,并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角度,分析总结各类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翻译方法。本文试图用语用翻译来更好地指导文化负载词的学习和翻译。

二、从目的论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本文以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旨在对具体译本做一个深入而客观的论证分析并尝试把目的论应用在具体的翻译研究中,这些策略和方法又反过来很好地完成了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文化的任务并充分地实现了其翻译目的的结论。同时,本研究也证明了目的论可以用来处理翻译活动中的现象和问题。本文对于林语堂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翻译研究和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一直都是英汉互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给灵活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分析研究林语堂的翻译处理手段表明:林语堂的翻译成功之处在于既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又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艺术性,切合其提出的忠顺美翻

译原则。

四、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在处理《京华烟云》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语时,林语堂根据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综合考虑原作风格、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等,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化负载词。论文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讨论《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探讨处理文化因素的不同翻译方法,根据不同语境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关联效果,使译入语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源语读者的感受,并使作品最大限度的保留其文化传承性。

五、林语堂《啼笑皆非》中文化负载词的自译研究

本文通过细致分析林语堂在自译《啼笑皆非》过程中对文化负载词所运用的翻译策略,从而对林语堂所倡导的翻译理论进行探讨,论证林语堂本人就是他提出的"翻译三标准"——"忠实"、"通顺"与"美"的践行者。本文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自译研究与林语堂翻译理论。

六、以写作的名义——林语堂译介活动个案研究

林语堂是蜚声世界文坛的双语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和博学的学者。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成名作《吾国与吾民》,被外国人视为生活的“圣经”的《生活的艺术》和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京华烟云》等等。细读之下,便会发现这些以“写作”为名义的作品,实际上带有浓重的翻译痕迹。比如,《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就含有大量对中国语言和文化中的俚语、谚语、俗语、诗词以及其他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甚至在其小说《京华烟云》里也能找到诸多此类翻译。可以说,林语堂英语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写作的名义”边译边介,翻译和写作并行,相得益彰。本文认为,译者身份和作者身份的相互融合是林语堂作品在当时的国际图书市场成功的一大原因。

七、“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林语堂“送去主义”译介观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长期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文化体系的遮蔽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实施着暴力,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陷入不平等的状态。林语堂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东学西渐"的文化观和"送去主义"的译介观,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的"送去主义"的译介观对我们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中如何更好地保持中西文化平等的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

参考文献[1]李志奇.译者的思维模式与翻译策略——以林语堂对外讲中为例[D].湖南:中南大学,2006.

25-45

[2]潘旭敏.以写作的名义——林语堂译介活动个案研究[D]. 天津:华东师范大学,2008. 34-67

[3]董晖.老到圆熟出神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3)

[4]张秀燕.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1(04): 67-80

[5]杨柳,张柏然.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

[6]李照.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试评林语堂《吾国与吾民》[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24-56

[7]张慧语.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金田,2014, 02(04): 21-45

[8]朱伊革.“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林语堂“送去主义”译介观[J].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 2009, (06): 61-66

[9]刘云虹.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关于葛浩文的翻译[J].外国语,2014,(3): 45-50

[10]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 中国翻译. 2010(06)

研究方案研究内容

1.通过对林语堂先生的典型英文原著中文化负载词的整理、分类及总结,做好相关文献资料

整理并归类,例如对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分类和对其翻译方法的分类等等,透析其翻译方面的

相关策略及模式研究。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林语堂先生的创作目的,突出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翻译的意义,并

在查找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可提高性及一定的理论方法。

3.通过前期的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根据对其中文化负载词的查找与筛选,探究中国

文学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影响,以及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有效译介模式。

研究方法

1.文献描述法:查阅关于林语堂先生相关的英语作品文献,概括查阅的资料的共性与固定模

式,分析并总结翻译方法。

2.分类归纳法:按照不同层次对所得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寻找恰当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

法,从林语堂先生英语作品的翻译实践中总结我们可以使用和理解的翻译理论。

3.实证统计法:通过查阅林语堂先生的英语著作的文化负载词,对其按不同角度分类统计。

4.问卷访谈法:基于译介学的视角,将所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对

翻译方向的老师及外国人进行访谈活动等。

5.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分析法:比较查阅文献得出的结论和通过调研制图分析得出的结

论,以得出理论和实践重合的结论,实践与理论有出入的结论,以及经过实践得出的新的结

论。

研究设计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时间:2014年5月上旬

安排:组建队员并寻找导师,在导师的指导建议及队员的提议讨论下,结合历届科研立项实例,确立课题与切入点。综合多方面因素,拟定可行性方案,从而将总体进程和成员分工落实,并确立了定期例会制,促进方案完善和项目开展。

第二阶段:文献查阅及归纳总结

时间:2014年5月中旬——2014年6月底

安排:(1)文献查阅及问卷发放:

A,阅读查找林语堂先生的英文著作及中文译本和学术界对其的相关已有的研究材料,进行简化整理,分类汇总。与指导老师交流探讨。

B,调查问卷:设计(一周)收发(两周)整合分析(一周)网上调研:设计(一周)开展(两周)整合分析(一周)

(备注:调查问卷和网上调研同步进行,达到互补相应的效果)

C,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形成短期报告。(一周)

(2)归纳总结

A,将前期所查找的林语堂先生英语著作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归纳整理,建立相应的语料库;

B,采访翻译方向专业人士并进行人物访谈,询问外国人对林语堂先生英语著作的相关了解,从老师那里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翻译策略模式构

时间:2015年7月初——2015年11月底

安排:(1)资料搜集及依据译介学分析,模式初建

A,合理利用在校及暑假时间,把前期查找的相关文献资料按照不同层次的分类方法

进行总结归纳。

B,总结调研成果,共同讨论分析并完成初步研究模式构建方案。

(2)中期答辩

对科研小组成立到中期答辩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

第四阶段:实践运用

时间:2015年12月初——2016年2月底

安排:(1)前期工作进行反思,及时更新相关参考信息;研读参考书目及论文,整理思路并了解论文撰写的要求。

(2)撰写论文并与有关出版社联系,准备论文的发表。

(3)总结实践运用经验,形成短期报告。

第五阶段:成果展示

时间:2016年3月初——2016年4月

安排:(1)完善研究成果,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

(2)总结整理,与指导老师交流,撰写结题报告。

重点难点1.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在译入语中往往没有相对应的等值词语,即会出现“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的现象。这势必会对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也引导我们寻求如何使译文跨越文化界限的不同策略。

2研究译入语文化对以翻译为媒介的外国文学的接受问题以及该翻译文学对译入语文学和文化的影响问题:主要研究一个民族在接受外国文学译文时接受什么、怎样接受、接受的效果以及影响接受过程的因素——文化负载词。

3通过探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索帮助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译介模式。

创新之处1.从译介学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关注中国文学译文在不同译入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传播效果。

2.通过对文化负载词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进行分类,寻找两者的交叉点,探索文化负载词的系统化翻译方式。

3.林语堂用英语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以写作的名义”边译边介,翻译和写作并行。其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一定程度能体现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较为特别的一个例子。

4.通过团队成员的阅读查找及分类汇总,整理形成其特有的语料库系统,使之完善。

5.结合对翻译受众(如译入语文化成员)的深入采访调研以及开放性问卷的发放回收,不单是依靠文学理论研究其翻译策略,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理论僵化,提高其可实践性。

研究基础1. 课题研究基础:近年来国际译学界中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译介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并直接促进了它在当今国内外译学界和学术界的蓬勃发展。本课题基于这一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对林语堂先生的相关研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2.成员经验基础:团队成员为2013级英语专业学生或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曾有部分成员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或优秀学生奖学金,此外团队成员中有多名成员曾参加过科研立项或社会实践项目并获得校级奖项,有较强专业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其他:队员对该课题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指导老师也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这对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展现形式1、论文发表√ 2、申请到专利(或获得专利申请号)

3、调查报告√

4、制作出实物(制作、发明、程序等)

5、专业论文√

6、其他形式建立语料库(请注明)

申请经费及开支预

申请金额(元)

经费计算理由及依据

支出项目金额依据

文献查阅300

查找林语堂先生的英语著作及译

打印费用100 调查问卷或者文字材料的打印

机动费用50 应急预案

指导老师

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审意见学院评审意见批准立项不批准立项

评审未通过原因:

1.选题不当;

2.课题论证不充分;

3.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4.资料准备不够;

5.不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6.经过比较,本课题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7.课题创新性或操作性不强;

8.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

年月日

学校审查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注:《学生科研立项(SRTP)立项申请书》为参考模板,学院可针对学院实际进行修改调整。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易经》体现的价值是多方面,其对国人的思想与民族性思维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易经》更加被称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曾经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对自己没有能够在早年就学习易经感觉到懊悔,这说明了易经的重要性意义。同时,因为当今世界开始流行中国文化热的潮流,有关我国经典作品的翻译工作持续升温,探究《易经》文化负载词意义上的翻译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易经》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原文产生”误读” 《易经》使用语言十分简练与深刻,因此,也造成了在针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力上的错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不能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很容易产生对文本的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文字的误解;

其次是对文化内涵上的误解。 举例说明,《易经》起手卦当中乾卦九二”利见大人”这一句当中的”见”字与《困卦九五》中”乃徐有说”当中的”说”字两者都属于”通假字”。在理本与卫本当中都并没有将这种现象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错误的翻译。 《乾卦九三》当中则说”君子终日乾乾”,这一句当中的”君子”主要是针对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贵族而言。但是到了后代在针对其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将君子主要建翻译成为拥有高尚品德的人。理本与汪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准确。 2、对原文理解的文化差异性 语言跟深层次体现的是一定区域范畴当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承以及风俗特征等的人类文明特征。不同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基础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差异性则体现在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语言属于是文化形式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够反映文化的历史变化,同时更加能够表现出文化所产生的差异性特征。如果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尊重这种文化差异性,生搬硬套进行翻译,则并不能够对文化传播起到任何积极性作用。 《易经乾卦》当中的六爻所代表的文化意味就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769679.html,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作者:丁丹丹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6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迅速地发展,对外交流日渐频繁,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翻译作为一种夸文化,跨地域、跨种族的的交流、交际行为的活动,他肩负着文化传播、交流的使命。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把一种文化介绍到另一种文化当中。异化和归化在指导翻译的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且相得益彰犹如并蒂莲花,因此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是取长避其短。既要语言形式又要语言的外壳。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上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的输出,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何种翻译方式取决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做到具体问具体分析,因事因地制宜。 关键词:异化;归化;翻译;文化交流 一、异化理论、归化理论以及汉语中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 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中提出异化理论,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是归化理论。就翻译理论而言,归化翻译是对于源语翻译进行的的处理和做出的改变,就是依照源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特点、语言组织形式、文化传统翻译时处理为标准来处理翻译中的问题,与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考虑翻译中的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之中,最好的翻译就是译文最大限度的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的要求。他的代表人物,是尤金奈达,他指出“归化”应该是翻译的原则和手段;然而,就翻译而言,尽量用源语的语言形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在译文中,突出异国情调、风味。归化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目的语读者比较容易的接受,对于目的语读者要求较低易于理解而异化在为目的语文化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目的语表达和文化,都大有裨益。 二、文化负载的分类 汉语文化负载词指的是汉语文化中特有的有着特殊含义的,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成分文化。就汉英翻译而言,文化负载词的是指英语国家中没有的、中国特有的文化成分,亦或是部分内涵意义不同的文化成分部分。 1.物质生活方面的文化负载词 物质生活的文化负载词指的是用来指中国人民创造的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及其环境。这些词汇有着独特的中华名族的的特色,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特质的物质名词。例如。饺子,中国一种独特的品食,但是在英语中并没有唯一对应的词汇来代替饺子,但是饺子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特殊感情的食品。

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docx

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人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1]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国际竞争“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翻译作为多元文化沟通和传播的桥梁,在这一伟大战略实现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文化“走出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普通的翻译问题,不能盲目地认为只要把中国文化作品和文化典籍翻译成外文,中国文化就“走出去”了。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区域特色的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terms),即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2]因此,在对外翻译中,译者如何处理这类特殊词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播出去,以便真正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一、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阶段性 在国内,“文化负载词翻译”在20XX年以前鲜有提及,20XX年以后呈增长态势,20XX年之后呈迅猛增长态势并以每年达百余篇的数量增加。从“中国知网”检索情况来看,在此20年间(19XX年以前,探索阶段。此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探索。(陈喜荣,19XX年陈喜荣首次论及文化负载词翻译,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给出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形

式,这是目前国内有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开山之作。张红艳(20XX 年之前的有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而且大多是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等简单尝试和探索,大多是泛泛而谈,成果不甚明显,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为零,但有学者的研究观点颇有见地,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第二阶段:20XX年,讨论和争论阶段。20XX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XX20XX年迅速增加为23篇,几乎为前十年相关研究数量总和,此后几年呈连续增长态势。同时,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始具体化、深入化,从不同的视角、理论开始探讨各类语境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践,从宏观方面的探讨进而朝着微观研究方向发展,其中以各类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数量最多,各类核心期刊发文呈增加态势。(郭靖文,20XX年以来,成熟和多产阶段。经过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发展,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自十八大以来,不断推出促进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空前加大。这一阶段,受国家政策影响,各类学者积极响应,相关研究迅猛增加,每年的相关研究都超百篇。研究领域涉及文学作品、政宣文本、古诗词、电影字幕、饮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作者:余欢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刊名: 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10(20) 参考文献(5条) 1.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2001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98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2000 4.Hawkes,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980 5.Yang Xianyi;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8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安军浅议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8) 2.黄智贞.Huang Zhi-zhen论文化负载词的英汉互译[期刊论文]-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21(4) 3.齐涛云文化成分翻译的关联探索[学位论文]2004 4.钱连玉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为例[学位论文]2007 5.姜丽杰关联理论视野中翻译的本质与译者的目标[学位论文]2007 6.梁书恒《红楼梦》民俗文化英译浅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7(43) 7.曹建辉.CAO Jian-hui《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探讨[期刊论文]-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8.林晓琴双向视角下的新世纪文化负载词主导译法研究——以外宣报道为例[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1) 9.孙竹.SUN Zhu英语文化负载词汉译策略的历时性分析[期刊论文]-晋中学院学报2011,28(1) 10.郑芳论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适用性[学位论文]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6769679.html,/Periodical_kjwh201020078.aspx

文化负载词翻译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作者:郑秋红 院系:文理学院外语系 年级: 2006级 专业班级:英语(师范)2班 学号: 6411106232 指导教师:刘慧玲 答辩日期: 4月24日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学生:郑秋红指导教师:刘慧玲 摘要:中国文化负载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文化负载词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 本文从中式英语、中国特色词汇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比分析入手,尝试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分析文化负载词英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可以通过意译、直译、意译等方法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转化和使用,从而逐渐融入传统英语中,为英语使用者所接受。 关键词:中国文化负载词;文化差异;翻译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bstract: Each language contains element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its culture, such as idioms, proverbs, and other fixed expressions.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n Interlingua transfer, but also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