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尿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尿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尿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摘要】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由肝脏合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血清尿素的测定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观察各种肾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尿素浓度处于各个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并且尿素的检测对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程、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意义,但它并不是肾功能损伤的特异性指标[1]。以往测定尿素采用尿素氮报告结果,但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吓,能够确切反映肾功能、体液渗透压等有效成分实为尿素而非为尿素氮。固现推荐统一采用尿素报告结果。换算公式为:1mmol/L尿素氮=1/2mmol/L[2]。

【关键词】尿素;脲酶;比色法

1 标本

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在二乙酰一肟法,脲酶/GLDH,离子导电法中均可应用。氟化物能抑制脲酶反应,故不能用氟化物作为血清的抗凝剂,肝素铵抗凝剂也不能在脲酶法中使用。尿标本按照1:20到1:50稀释后,可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定。由于尿素易于被细菌降解,故血清和尿样品在分析前应放置在4—8℃。

2 测定方法

血清尿素的测定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和观察各种肾脏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尿素的测定方法包括:氨电极法、脲酶-波氏法,脲酶-谷氨酸脱氢酶偶联法,脲酶-亮氨酸脱氢酶偶联法等等[3]

2.1 化学法

2.1.1 二乙酰一肟显色法:尿素可与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条件下,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在540nm比色,因二乙酰不稳定,常用二乙酰一肟代替,后者遇酸水解成二乙酰。反应式如下:

此法专一性差,线性范围狭窄,且试剂中含有烈性化学物,易腐蚀仪器和污染环境。

2.1.2 邻苯二甲醛比色法:尿素在强酸性环境下,与邻苯二甲醛缩合产生橙红色产物,比色测定之。

2.1.3 二苯吡喃醇比浊法:尿素与二苯吡喃醇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比色测定之。[5]

采用化学法检测尿素,特异性均不高,如瓜氨酸对二乙酰反应有正干扰;甘氨酸、精氨酸、瓜氨酸及磺胺类药物对邻苯二甲醛反应有正干扰。加之要用强酸或强碱环境,或需要较高温度(90℃)反应,较难实现自动化,故这类方法已

尿素工艺流程简述(副本)

尿素工艺流程简述 1、尿素的合成 CO压缩机五段出口CO气体压力约20.69MPa(绝),温度约125C,进入尿素 合成塔的量决定系统生产负荷。 从一吸塔来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温度约90 C左右,经一甲泵加压至约20.69MPa (绝)进入尿素合成塔,一般维持进料"O/CO (摩尔比)0.65?0.70。从氨泵来的液氨经预热器预热至40?70C进入尿素合成塔,液氨用量根据生产负荷决定,塔顶温度控制在186?190C,进料NH/CC2分子比控制3.8?4.2。 尿塔压力由塔顶减压阀PIC204 (自调阀)自动控制,一般维持19.6MPa(表)物料在塔内停留时间为40分钟,CO转化率》65% 为防止尿塔停车时管路堵塞,设置高压冲洗泵,将蒸汽冷凝液加压到19.6?25.0MPa送到合成塔进出口物料管线进行冲洗置换。 2、中压分解 出合成塔气液混合物减压至1.77MPa(绝)进入预分离器,合成液中的氨大部分被分离闪蒸出来,通过气相管道进入一吸外冷却器,液相进入预蒸馏塔上部,在此分离出闪蒸气后溶液自流至中部蒸馏段,与一分加热器来的热气逆流接触,进 行传质、传热,使液相中的部分甲铵与过剩氨分解、蒸出进入气相,同时,气相中的水蒸汽部分冷凝降低了出塔气相带水量。 出预蒸馏塔中部的液体进入一分加热器,经饱和蒸汽加热后,出一分加热器温度控制在155?160C,保证氨基甲酸铵的分解率达到88%总氨蒸出率达到90% 加热后物料进入预蒸馏塔下部的分离段进行气液分离,分离段液位由LICA302 摇控控制,物料减压后送至二分塔。 在一分加热器液相入口用空压机补加空气,防止一段分解系统设备管道的腐蚀, 加入空气量由流量计指示(约2m i/TUr)通过旁路放空阀调节流量。 3、二段分解(低压分解) 出预蒸馏塔的液体经LRC302减压至0.29?0.39MPa (绝),进入二分塔上部进行闪蒸,液体在填料精馏段与塔下分离段来的气体进行传质、传热,以降低出塔气体温度和提高进二分塔加热器的液体温度。 出二分塔加热物料温度为135?145C,该温度由TRC303自动控制,物料被加热后进入二分塔分离段进行气液分离,二分塔液位由LIC303自动控制。 4、闪蒸

各执行标准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及种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微生物学奠基人,陈华癸教授对微生物肥料的定义为:“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但在这种效应的生产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根据营养物质的组成可分为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 884—2012有效活菌数(cfu) ≥0.2亿/g ,有机质≥40.0 % 水分≤30%,ph5.5-8.5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NY/T 798—2004有效活菌数(cfu) ≥0.2亿/g ,NPK≥6%,有机质≥15%,ph5.0-8.0 1、复合肥料其正式的商品名称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标准GB15063-2009。通常是含作物需要的三大元素氮、磷、钾,以及部分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不包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肥料。含量,水溶性p,水分 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 40.030.025.0 605040 2.0 2.5 5.0 2.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混合制造的肥料正式的名称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准为GB18877-2002。

3、配方肥料也称之为BB型肥料,其正式的名称为掺混肥料,这类肥料执行GB21633-2008掺混肥料(BB肥)国家标准。与复混肥料国家标准按总养分含量分高、中、低浓度不同,新标准只有一个指标:总养分不低于35.0%。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的百分率、水分含量指标分别为:不低于60%、不高于2.0% 新标准规定,单一中量元素不低于2.0%、单一微量元素不低于0.02%可以在包装标识中标明,但不得计入总养分。 4.有机肥料是指能直接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其来源于植物或动物残体,是提供植物养分并兼有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有机物料。 执行标准:NY525-2012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NPK ≥5%,有机质≥45%,水分≤30%,ph5.5-8.5

车用尿素工艺流程-纯水设备

车用尿素设备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车用尿素溶液用车用尿素程序:双级反渗透配EDI再配搅拌初级过滤即可灌装。 生产车用尿素溶液用工业尿素标准程序:原水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树脂软化过滤器--5μm精滤器--双级反渗透系统(制水部分)--搅拌溶解箱(带搅拌一套)--增压泵--袋式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脱色)--5μm精滤器--初提纯:复床(混床树脂001*7阳树脂*201*7阴树脂--树脂量阳1阴2)(也可以用混床,树脂量阳1阴2)--精提纯:复床(混床树脂113抗污染高交换量阳树脂*301抗污染高交换量阴树脂--树脂量阳1阴2)(也可以用混床,树脂量阳1阴2)--再生系统:酸碱泵各一台,酸碱药箱各一台--0.22μm精滤器--储存或灌装 国外流行的办法是:用工业尿素先经行提纯(提纯需在70-75℃液体中分解,而后在30℃以下尿素从水中结晶出来--详细参读“车用尿素介绍”),而后再用纯水--水质达到10兆(软水)经行搅拌稀释31.8%--33.2% 车用尿素概述及工艺生产流程分析报告 车用尿素简介 车用尿素溶液是尿素浓度为31.8%~33.2%的水溶液,1吨车用尿素颗粒大约制3吨车用尿素溶液(以下文章所提到的车用尿素均默认为车用尿素溶液),按照欧Ⅳ标准,目前统一32.5%的浓度为符合标准的车用尿素溶液。在欧盟地区通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认证的车用尿素被允许使用“AdBlue”的商标。 2011年12月29日国家环保部公布《关于实施国家第四阶段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公告”要求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的重型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 国Ⅳ排放标准指的是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臵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 柴油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是国Ⅳ排放标准下最迫切需要整治的对象。柴油车虽然只占机动车保有量17%,但却占据了汽车NOX排放总量的67.4%,其中重型柴油车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4%,却占据了约56%的氮氧化物排放,因此对重型柴油车污染物的排放要求应更为严格。 重型卡车、客车等柴油车要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在尾气处理上最现实的选择就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而这项技术必须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因此,车用尿素溶液成了重型卡车及客车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必备产品。 车用尿素生产流程欧洲国家车用尿素需求量大,已经形成产业规模,车用尿素主要由大型化工企业生产,其生产流程如下: 图表1:欧洲国家车用尿素生产流程图 具体来说,车用尿素生产主要包括尿素提纯、水处理和配置溶液3个阶段。整个生产过程主要涉及的工艺就是提纯,生产壁垒并不太高。 1)尿素提纯 由于车用尿素对纯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工业尿素(杂质含量低于农用尿素)进行提纯,在70-75℃时尿素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在30℃以下尿素重新从水溶液中结晶出来,水解结晶一次可以大幅提高尿素的纯度,一般工业一级尿素水解结晶一次就可以达到车用尿素标准。 2)水处理 车用尿素对杂质控制要求严格,普通自来水生成过程中由于消毒等原因含有氯化物,难以处理,因此一般使用深层地下水去除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得到软水,作为车用尿素溶液配制

尿素测定方法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尿素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测定血清尿素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试剂: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素测定试剂盒 实验原理: 尿素经脲酶水解生成NH3与CO2,在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作用下,氨与α-酮戊二酸及还原型辅酶Ⅰ(NADH)反应生成谷氨酸和NAD+,NADH在340nm 处的吸光度下降速率与待测样品中尿素的含量成正比。 操作方法: 1、将试剂R1:R2=4:1混合,即为工作液 2、按下列顺序加入各试剂 单位ml 空白标准样本 蒸馏水0.01 —— 样本--0.01 标准液-0.01 - 工作液 1.0 1.0 1.0 3、混匀各管,340nm,空白管调零,延时30秒,读取初始吸光度A1,60秒后读取A2,计算ΔA 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ΔA 结果分析与结论:尿素=ΔA样/ΔA标×C标(8.32 mmol/l) 参考范围:1.7-8.3mmol/l 临床意义: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血清尿酸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测定尿酸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试剂:尿酸测定试剂盒,722E/723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尿酸酶氧化尿酸,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过氧化氢使ESBmT和4-氨基安替比林缩合成有色化合物,其在546nm吸光度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操作方法: 按以下步骤操作 单位ml 标准测定空白 样本-0.025 - 标准液0.025 -- 蒸馏水--0.025 酶试剂 1.0 1.0 1.0 混匀37℃温浴5min,以空白管调零。546nm,0.5cm比色杯,测定各管的A 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各管的A 结果分析与结论:血清尿酸浓度=A样/A标×C标(357μmol/l)参考值:男202-416μmol/L,女142-339μmol/L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经蒸发、造粒后包装销售。粗甲醇经精馏得到精甲醇销售。 二氧化碳经净化和压缩后,与氨一起送入尿素合成塔,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合成尿素,的氮氢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并在高温、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合成为氨。脱碳解吸出来的换、二次脱硫、脱碳、精脱硫、甲醇、烃化等工艺将气体净化,除去各种杂质后,将纯净 原料煤利用蒸汽和空气为气化剂,在煤气发生炉内产生半水煤气,经一次脱硫、变生产流程说明 一分厂生产流程 一分厂生产流程及说明 1、造气工段 工艺流程说明: 采用间歇式固定常压气化法,即在煤气发生炉内,以无烟块煤或焦炭为原料,并保持一定的炭层,在高温下,交替地吹入空气和蒸汽,使煤气化,以制取合格的半水煤气。经除尘、热量回用降温后送入气柜。自上一次开始送风至下一次开始送风为止,称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循环分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和吹净五个部分。 各工段流程 2、一脱工段除去焦油等杂质后送往压缩一入。目前使用的脱硫方法为栲胶脱硫法。 S,然后进入冷却清洗塔上段降温后,经静电除焦2后进入脱硫塔,脱除部分H 油等杂质并降低一定温度后由萝茨风机加压送到冷却清洗塔下段降温、除尘 来自造气的半水煤气,经半水煤气气柜出口冷洗塔除去部分粉尘,煤焦

3、变换工段 流程说明: 半水煤气经除油器除去气体挟带的油等杂质后,一氧化碳与水蒸汽借助于催化 剂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通过变换既除去了一氧化碳, 又得到了制合成氨的原料气氢和制尿素所需的原料气二氧化碳,使热量得到有效回 收。本工段采用全低变工艺进行变换。 4.二次脱硫 流程说明: 变换气经过气液分离器后进入脱硫塔脱除变换气中的H2S后送往压缩三入。并经溶液再生,提取单质硫。采用栲胶脱硫法脱硫。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在碳丙液中溶解度大的特点,除去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净 化气经精脱硫脱除微量硫后送往压缩四段。二氧化碳气体经净化、压缩,送至尿素 合成塔。碳丙液对CO2的吸收在低压下符合亨利定律,因此采用加压吸收,减压再生。

常用肥料的国家、行业标准参考

常用肥料的国家、行业标准参考 肥料种类产品标准名称标准编号 氮肥硫酸铵GB535--1995 氯化铵GB/T946--2008 农业用碳酸氢铵GB3559--2001 氨水HG1--88--81 硝酸铵GB2945--1989 尿素GB2440--2001 磷肥普通过磷酸钙GB20413--2006 重过磷酸钙GB21634--2008 钙镁磷肥GB20412--2006 肥料级磷酸氢钙HG/T3275--1999 钾肥农用硫酸钾HG/T3279--1990 氯化钾GB6549--2011 农业用硝酸钾GB/T20784--2006 硫酸钾镁肥GB/T20937--2007 微肥硫酸铜(农用)GB437--2009 农业用硫酸锌HG3277--2000 肥料硼砂GB/T537--1997 复合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GB10205--2009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15063--2009 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GB/T10510--2007 磷酸二氢钾HG2321--1992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NY525--2012 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NY227--1994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04 根瘤菌肥料NY410--2000 固氮菌肥料NY411--2000 磷细菌肥料NY412--2000 硅酸盐细菌肥料NY413--2000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NY481--2002 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NY884--2012 控释肥料控释肥料GB/T4215--2011 叶面肥料微量元素叶面肥料GB/T17420--1998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GB/T17419--1998 冲施肥料水溶性肥料HG/T4365--2012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1107--2010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1428--2010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1429--2010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Y1107--2010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

化肥厂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尿素的物理性质:化学名称叫碳酰二胺,分子式为CO(NH2)2,分子量为60.06.含氮量为46.65%,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因为人类及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含有这种物质,并且由鲁爱耳在1773年蒸发人尿是发现了它,故称为尿素.尿素为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或棱状结晶.在20-40度温度下,晶体的比重为1.335克/cm3.尿素易溶于水和氨,也溶于醇,包装和贮存要注意防潮. 2.尿素的用途和产品标准.主要用作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工业上尿素作为高聚物的合成原料,用来制成甲醛树脂,用于生产塑料,涂料和黏合剂.尿素也用于医药,制革,颜料等部门.国家指标GB2440--91尿素技术指标. 3.生产尿素的原料主要是液氨和二氧化碳气体,液氨是合成氨厂的主要产品,二氧化碳气体是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副产品.合成尿素用的液氨要求纯度高于99.5%,油含量小于10PPm,水和惰性物小于0.5%并不含催化剂粉,铁锈等固体杂质.要求二氧化碳的纯度大于98.5%,硫化物含量低于15mg/Nm3. 4.尿素的生产办法和过程尿素的合成分两步进行,主要化学反应 为:NH3(液)+CO2(气)==NH4COONH3=Q NH4COONH2==CO(NH2)+H2O-Q工业过程为1.液氨与二氧化碳的净化与提压输送2.液氨与二氧化碳合成 尿素3.尿素熔融物与未反应物的分离与回收4.尿素溶液的蒸发,造粒. 老系统选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法.该法是利用碳酸稀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氨与二氧化碳生成甲胺或碳酸氨溶液,再利用循环泵送回合成塔,由于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呈水溶液形态进行循环,故动力消耗较小,流程也较简单,投资也省.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GB/T 18204.29-2000 二乙酰一肟分光光度法 1 原量 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及安替比林反应呈现黄色,在波长4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2 仪器 2.1 25ml棕色具塞比色管 2.2 水浴 2.3 分光光度计 3 试剂 3.1 0.2%二乙酰一肟溶液:称取0.2g二乙酰一肟[CH3COC:(NOH)CH3]溶于10%乙酸中,并稀释至100ml,保存于棕色瓶备用。 3.2 0.2%安替比林溶液:称取0.2g安替经林(1,5-二甲基-2-苯-3-吡唑酮C6H5NN(CH3)C(CH3):CHC:O),溶于1+1硫酸中并用混酸稀释至100ml,棕色瓶中保存。(注:硫酸浓度大于1+1时,显色缓慢且操作不便。)3.3 尿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尿素于小烧杯中,加少量纯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0.1ml氯仿并用纯水定容,此液每ml含0.1mg尿素。冷藏保存。 3.4 尿素标准使用溶液,准确吸取尿素标准储备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此液每ml含0.01mg尿素。 4 分析步骤 4.1 吸取水样10ml(尿素含量在0.001~0.015mg范围内)于25ml棕色具塞试管中,另取棕色具塞试管加入尿素标准使用液0、0.1、0.3、0.5、0.7、0.9、1.1、1.3、1.5ml,并用纯水稀释至25ml。(注:显色后溶液遇光退色,故需用标色法)。 4.2 于上述各管加入1.0ml二乙酰—肟溶液,混均。再加安替比林溶液2.0ml,混匀。 4.3 将上述试管在沸水浴中加热50min。取出并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冷却2min。立即以纯水为对照,在46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各管吸光值(加热45~55min,呈最深色,若再延长时间吸光值下降)。 4.4 以浓度对照吸光值,制备标准曲线。以水样吸光值从曲线上查出尿素含量。 5 计算 C——水样中尿素浓度mg/L; M——从曲线上查得的尿素含量,?g; V——水样体积,ml。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一分厂生产流程及说明 一分厂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说明 原料煤利用蒸汽和空气为气化剂,在煤气发生炉内产生半水煤气,经一次脱硫、变换、二次脱硫、脱碳、精脱硫、甲醇、烃化等工艺将气体净化,除去各种杂质后,将纯净的氮氢混合气压 缩到高压,并在高温、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合成为氨。脱碳解吸岀来的二氧化碳经净化和压缩 后,与氨一起送入尿素合成塔,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合成尿素, 经蒸发、造粒后包装销售。 粗甲醇经精馏得到精甲醇销售。 各工段流程 1造气工段 工艺流程说明: 采用间歇式固定常压气化法,即在煤气发生炉内,以无烟块煤或焦炭为原料,并保持一定的炭层,在高温下,交替地吹入空气和蒸汽,使煤气化,以制取合格的半水煤气。经除尘、热量回用降温后送入气柜。自上一次开始送风至下一次开始送风为止,称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循环分吹风、上吹、下吹、二次2、一脱工段 上吹和吹净五个部分。 来自造气的半水煤气,经半水煤气气柜出口冷洗塔除去部分粉尘,煤焦油等杂质并降低一定温度后由萝茨风机加压送到冷却清洗塔下段降温、除尘后进入脱硫塔,脱除部分H 2S,然后进入冷却清洗塔上段降温后,经静电除焦除去焦油等杂质后送往压缩一入。目前使用的脱硫方法为栲胶脱硫法。

3、变换工段 流程说明: 半水煤气经除油器除去气体挟带的油等杂质后,一氧化碳与水蒸汽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通过变换既除去了一氧化碳,又得到了制合成氨的原料气氢和制尿素所需的原料气二氧化碳,使热量得到有效回收。本工段采用全低变工艺进行变换。 4.二次脱硫 流程说明: 变换气经过气液分离器后进入脱硫塔脱除变换气中的H 2S 后送往压缩三入。并经溶液再生,提取单质硫。米用栲胶脱硫法脱硫。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在碳丙液中溶解度大的特点,除去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气经精脱硫脱除微量硫后送往压缩四段。二氧化碳气体经净化、压缩,送至尿素合成塔。碳丙液对CO的吸收在低压下符合亨利定律,因此采用加压吸收,减压再生

尿素的工业发展过程

尿素的工业发展过程 化学工程 2008级工程硕士 摘要对尿素工业发展历史进行介绍,简述了尿素工业化过程、体系结构与发展趋势 1、尿素简介 尿素,H2NCONH2学名碳酰二胺化学名称为脲,或者碳酰胺,以氨和二氧化碳合成的一种主要的氮肥。因人及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含有这种物质而得名,白色针状或柱状结晶,熔点132.7℃,常压下温度超过熔点即分解。现在是一 种常见而普通的化工产品,但是它的发现特别是人工合成、工业化一系列过程 却非常有意义,即体现近代工业发展的情况,更是对人类哲学、宗教理念的一 次冲击。当然现在尿素不仅作为肥料给我们带来的是农作物的高产,同时也广 泛应用与工业作为高聚合材料、多种添加剂、医药、试剂等方面。 2、尿素的发展史 尿素最先在动物的排泄物中发现。第一次得到尿素结晶是1773年,化学 家鲁埃勒(Rouelle)蒸干人尿而得。第一次得到纯尿素是1798年富克拉伊(Rourcray)等人从尿素硝酸盐中制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从无机物中制的尿素,是在1824年,德国化学家武勒(Friedrich Wohler)使用氰酸与氨反应,产生了白色的尿素,而且证明其与从尿液中提取的尿素一样。打破了当时生命力论的理论,即有机体 内的含碳化合物是由奇妙的“生命力”造成,无法用人力取得,只能由有机物 产生有机物。这次实验的成功,成为现代有机化学兴起的标志。同时在哲学上 也是一场革命。 在这之后,又出现了50多种制备尿素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或者原料难取、或者有毒、或者难以控制、或者不经济,最终都未工业化。1868年俄国化学家巴扎罗夫找到工业化的基础反应办法,即将氨基甲酸铵和碳酸铵长期加热 而达到尿素。 现代工业都是以氨与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尿素。世界上第一座这样的工厂是德国的法本公司于1922年在Oppau建成投产的,采用热混合气压缩循环。

尿素工艺

尿素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xxrtjx发表于09-12-21 11:35 阅读(65) 评论(0) 1.生产原理 尿素是通过液氨和气体二氧化碳的合成来完成的,在合成塔D201中,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和水,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2NH3+CO2 NH2COONH4+Q 第二步:NH4COONH2 CO(NH2)2+H2O-Q 第一步是放热的快速反应,第二步是微吸热反应,反应速度较慢,它是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控 制反应。 1、2工艺流程: 尿素装置工艺主要包括:CO2压缩和脱氢、液氨升压、合成和气提、循环、蒸发、解吸和 水解以及大颗粒造粒等工序。 1、2、1 二氧化碳压缩和脱氢 从合成氨装置来的CO2气体,经过CO2液滴分离器与来自空压站的工艺空气混合(空气量为二氧化碳体积4%),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氧化碳出压缩机三段进脱硫、脱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内装铂系[wiki]催化剂[/wiki],操作温度:入口≥150℃,出口≤200℃。脱氢的目的是防止高压洗涤器可燃气体积聚发生爆炸。在脱氢反应器中H2被氧化为H2O,脱氢后二氧化碳含氢及其它可燃气体小于50ppm,经脱硫、脱氢后,进入压缩机四段、五段压缩,最 终压缩到14.7MPa(绝)进入汽提塔。 二氧化碳压缩机设有中间冷凝器和分离器,二氧化碳压缩机压缩气体设有三个回路,以适应尿素生产负荷的变化,多余的二氧化碳由放空管放空。 1、2、2 液氨升压 液氨来自合成氨装置氨库,压力为2.3 MPa(绝),温度为20℃,进入液氨过滤器,经过滤后进入高压氨泵的入口,液氨流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调,并设有副线以备开停车及倒泵用.主管上装有流量计.液氨经高压氨泵加压到18.34 MPa(绝),高压液氨泵是电动往复式柱塞泵,并带变频调速器,可在20—110%的范围内变化,在总控室有流量记录,从这个记录来判断进入系统的氨量,以维持正常生产时的原料N/C(摩尔比)为2.05:1。高压液氨送到高压喷射器,作为喷射物料,将高压洗涤器来的甲铵带入高压冷凝器,高压液氨泵前后管线均设有安 全阀,以保证装置设备安全。 1、2、3 合成和汽提 生产原理:合成塔、气提塔、高压甲铵冷凝器和高压洗涤器四个设备组成高压圈,这是本工艺的核心部分,这四个设备的操作条件是统一考虑的,以期达到尿素的最大产率和最大限度 的热量回收。 从高压冷凝器底部导出的液体甲铵和少量的未冷凝的氨和二氧化碳,分别用两条管线送入合成塔底,液相加气相物料N/C(摩尔比)为2.9—3.2,温度为165--172℃。 合成塔内设有11块塔板,形成类似几个串联的反应器,塔板的作用是防止物料在塔内返混。物料从塔底至塔顶,设计停留时间1小时,二氧化碳转化率可达58%,相当于平衡转化率90% 以上。 尿素合成反应液从塔内上升到正常液位,温度上升到180--185℃,经过溢流管从塔下出口排出,经过合成塔出液阀(HPV2201)汽提塔上部,再经塔内液体分配器均匀地分配到每根

尿素级材料的标准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X2CrNiMo25-22-2(尿素级)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试验和检验要求。本标准的要求适用于在钢厂最终热处理之后材料的全部厚度。设备制造完毕后,所有与介质接触部分的材料满足耐腐蚀要求的厚度为5mm。对于堆焊层,本标准要求适用于最终热处理和/或机加工后,从接触工艺介质一侧表面的最低点量起,最小厚度为3mm。对于需要再次机械加工的堆焊垫片密封面,其堆焊层的厚度应增加。以使垫片密封面经加工后,需满足要求的厚度最少为6mm。 1.2 材料的一般要求应符合下列标准: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应遵循:ASTM或ASME第Ⅱ篇,UNS 8310, 规范条例2038 德国标准:DN17400 或DIN17458 X2CrNiMo25-22-2/W. S. N. 1.4466 X2CrNiMo25-22-2/W. S. N. 1.4465 1.3 本标准应与有关的采购说明书一起使用,以便完全理解买方要求。 1.4 管子、板、棒等禁止由钢材供货厂商进行焊接修理。 2. 材料的化学成分 2.1 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应为: (最小~最大值) C≤0.020 Mo 1.9~2.3 N 0.10~0.16 Cr 24.5~25.5 Mn ≤2.0 P≤0.020 Ni 21.0~23.0 Si≤0.40 S≤0.015 2.2 奥氏体形成元素(Ni、C、N、Mn) 应在最终热处理和焊接后能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最高铁素体含量0.6%) 3.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 X2CrNiMo25-22-2焊接材料的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应为:C≤0.040 Mo 1.9~2.7 N ≤0.10 Cr≥240 Mn≥3.0 P≤0.030 Ni≥21.0 Si≤0.50 S≤0.020 如使用与上述化学成分的焊接材料时,卖方或制造厂在制造前应获得买方

尿素生产工艺 图文详解

尿素生产工艺图文详解 1性质:尿素:学名为碳酰二胺,分子式为CO(NH2)2,相对分子量为60.06。因最早由人类及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发现,故称为尿素。 纯净的尿素为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或棱柱状的晶体,含氮量46.6%,工业尿素因含有杂质而呈白色或浅黄色。 尿素的熔点在常压下为132.6℃,超过熔点则分解。尿素较易吸湿,其吸湿性次于硝酸铵而大于硫酸铵,故包装、贮存要注意防潮。尿素易容于水和液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尿素还能容于一些有机溶剂,如甲醇、苯等。 2用途:尿素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作肥料,而且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以及哺乳动物的饲料。 2.1尿素是目前使用的固体氮肥含氮量最高的化肥; 2.2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尿素可用来制取高聚物合成材料,尿素甲醛树脂可用于生产塑料漆料和胶合剂等;在医药工业中,尿素可作为生产利尿剂、镇静剂、止痛剂等的原料。此外,在石油、纺织、纤维素、造纸、炸药、制革、染料和选矿等生产中也要尿素; 2.3尿素可用作牛、羊等动物的辅助饲料,哺乳动物胃中的微生物将尿素的胺态氮转变为蛋白质,使肉、奶增产。但作为饲料的尿素规格和用法有特殊的要求,不能乱用。 3原料来源:生产尿素的原料主要是液氨和二氧化碳气体,液氨是合成氨厂的主要产品,二氧化碳气体是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的副产品。合成尿素用的液氨要求纯度高于99.5%,油含量小于10PPm,水和惰性气体小于0.5%并不含催化剂粉、铁锈等固体杂质。要求二氧化碳的纯度大于98.5%,硫化物含量低于15mg/Nm3。 4生产方法:水溶液全循环法. 5生产原理: 5.1化学及热、动力学原理:液氨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式为: 2NH3(l)+CO2=CO(NH2)2+H2O这是一个放热体积减小的反应,其反应机理目前有很多的解释,但一般认为,反应在液相中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液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铵,故称其为甲铵生成反应:2NH3(l)+CO2(g)=NH4COONH2(l)该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强放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此反应速率很快,容易达到平衡.且此反应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很高.然后是液态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称为甲铵脱水反应:NH4COONH2(l) =CO(NH2)2(l)+H2O该反应是微吸热反应,平衡转化率不是很高,一般为50%-70%.此步反应的速率很慢是尿素合成中的控制反应. 5.2工艺条件选择:根据前述尿素合成的基本原理可知,影响尿素合成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原料的配方压力、反映时间等. 5.2.1温度尿素合成的控制反应是甲铵脱水,它是一个微吸热反应,故提高温度、甲铵脱水速度加快.温度每升10℃,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因此,从反应速率角度考虑,高温是有利的. 目前应选择略高于最高平衡转化率时的温度,故尿素合成塔上部大致为185~200℃;在合成塔的下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对温度起者决定性的作用.操作温度要低于物系平衡的温度. 5.2.2氨碳比工业生产上,通过综合考虑,一般水溶液全循环法氨碳比应选择在4左右,若利用合成塔副产蒸汽,则氨碳比取3.5以下. 5.2.3水碳比水溶液全循环法中,水碳比一般控制在0.6~0.7;(1)操作压力一般情况下,生产的操作压力要高于合成塔顶物料和

常见的几种尿素生产工艺介绍.

常见的几种尿素生产工艺介绍 第一节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艺 斯塔米卡公司((Stamicarbon.B.V是荷兰国营矿业公司(DSM的子公司,在4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尿素生产工艺。早期尿素生产由于存在着合成塔等设备的晋严重腐蚀问题,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生产技术的推广。直至1953年,斯塔米卡邦提出在二氧碳原料气中加少量氧气的办法,解决了尿素设备的腐蚀问题,为后来尿素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开辟了道路。由该公司设计的第一个工业规模尿素厂于1956年投产。在60年代初,斯塔米卡邦与国营矿业公司研究中心一起,开发了新的尿素工艺,即二氧碳化碳汽提法。从工作1964年建设投产日产20吨尿素的实验厂开始,到1967年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厂正式投产。随后在很多国家建设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厂。 工艺流程 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压缩和脱氢、液氨升压、合成和汽提、循环、蒸发造粒、产品贮存和包装、解吸和水解等工序。 (一二氧化碳压缩和脱氢 从合成氨厂来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CO2分离罐101——F与工艺空气压缩机101-J供给的一定量的空气混合,空气量为二氧化碳体积的4%,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102-J。在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段进口对二氧化碳气中的氧含量自动栓测。二氧化碳最终压缩到14。1MPa(A进入脱氢反应器101-D,内装铂系催化剂,操作温度:入口 ≥150℃,出口<300℃。脱氢的目的是防止高压洗涤器排出气发生爆炸。在脱氢反应器中H2被选择氧化为H2O。脱氢后二氧化碳含氢及其它可燃气体小于50*10-6。 二氧化碳压缩机102-J是单例蒸汽透平驱动的双缸四段离心式压缩机,带有中间冷凝器和分离器。蒸汽透平机转速,由速度控制器控制并自动调节转速,以适应尿素的生产负荷。多余的二氧化碳由放空管放空,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的气量,应超过压缩机的喘振点。为使进口气量小于喘振气量时也不发生故态障,设有自动防喘振系统。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07年7月18日)共341项 综合标准(19项) 1.GB/T 10647-1989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2.GB 10648-1999 饲料标签 3.GB 13078-2001(2003年1号修改单)饲料卫生标准 4.GB 13078.1-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5.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 酮的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6.GB 13078.3—2007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允许量 2007-03-01实施 7.GB/T 16764-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2007-03-01实施 8.GB/T 18695-2002 饲料加工设备术语 9. GB/T18823-2002(2003年1号修改单)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10.GB 19081-2003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1.GB/T 20192-2006 环模制粒机通用技术规范 2006-09-01实施 12.GB/T 20803-2006 饲料配料系统通用技术规范2007-03-01实施 13.NY 929-2005 饲料中锌的允许量 14.NY/T932-2005 饲料企业HACCP管理通则 15.NY/T 1023-2006 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6.NY/T 1024-2006 饲料混合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7.NY/T 1025-2006 青饲料切碎机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18.NY/T 1031-2006 饲料安全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 19.SBJ 05-1993 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 方法标准(115项) 1. GB/T 5917-1986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 2. GB/T 5918-1997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3.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4. GB/T 6433-1994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5.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2006-11-01实施

二乙酰一肟-异丙醇-安替比林法测定游泳水中尿素

游泳池水中尿素的测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已成为人们消暑、娱乐、锻炼的一种方式,但游泳池水极易被污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游泳池水的卫生指标的监测。尿素是其中的一项卫生理化指标,游泳池水中尿素主要来自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汗液和尿液的污染,因而测定水中尿素是了解人为污染的重要指标。二乙酰一肟-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T 18204.29-2000)是游泳场所尿素测定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该法虽具有标准系列线性好,灵敏度、重现性、回收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又有遇光退色,需特备棕色比色管操作,线性范围未包括卫生标准允许浓度,沸水浴时间较长等缺憾。本文选择异丙醇作显色稳定剂对游泳池水中尿素进行测定,并与标准方法作了对照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723A型分光光度计、水浴锅、25ml无色具塞比色管。 1.2试剂 1.2.1二乙酰一肟-异丙醇溶液称取1.0g二乙酰一肟溶于1+9乙酸溶液中,并使其总量为100ml,于此溶液中加入异丙醇50ml,混匀,棕色瓶中保存。 1.2.2安替比林溶液称取0.2g安替比林溶于1+1硫酸中,并使其总量为100ml,棕色瓶中保存。 1.2.3尿素标准贮备液称取0.1000g尿素,溶于少量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0.1ml氯仿并用水定容,冷藏保存,此液1.00ml含0.100mg尿素。 1.2.4尿素标准使用液吸取尿素标准贮备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此液1.00ml含10. 0ug尿素。 1.2.5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1.3测定步骤 1.3.1吸取水样10.0ml于25ml无色具塞比色管中,另取同型比色管分别加入尿素标准使用液0、0.20、0.50、1.00、 2.00、 3.00、 4.00、 5.00ml,以水定容至25ml。1.3.2于上述各管中加入二乙酰一肟-异丙醇溶液1.50ml,混匀。再加入安替比林溶液2.00ml,混匀。 1.3.3各管加塞后同时置沸水浴中加热20min,取出,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冷却2min。以水为对照,于46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各管吸光度。 1.3.4计算标准系列直线回归方程,以水样吸光度代入方程,求出水样尿素含量。 2 结果 2.1最大吸收波长以30.0ug管作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结果见表1。其λmax在460nm左右,与标准方法基本一致。

尿素检测流程

实验室分析 方法名称:尿素—尿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尿素中尿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尿素。方法原理:供试品照氮测定法测定,用盐酸滴定液滴定,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尿素的含量。 试剂: 1. 盐酸滴定液(0.2mol/L) 2. 3%硫酸铜溶液 3. 硫酸 4. 20%氢氧化钠溶液 5. 锌粒 6. 4%硼酸溶液 7. 甲基红指示液 8.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9. 基准无水碳酸钠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盐酸滴定液(0.2mol/L) 配制:取盐酸18.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得0.2mol/L盐酸滴定液。 标定: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盐酸滴定液(0.2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2.甲基红指示液 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 3.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取0.1%甲基红的乙醇溶液20mL,加0.2%溴甲酚绿的乙醇溶液30mL,摇匀。 操作步骤: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15g,置凯氏烧瓶中,加水25mL、3%硫酸铜溶液2mL与硫酸8mL,缓缓加热至溶液呈澄明的绿色后,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加水100mL,摇匀,沿瓶壁缓缓加20%氢氧化钠溶液75mL,自成一液层,加锌粒0.2g,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并将冷凝管的末端伸入盛有4%硼酸溶液50mL的500mL锥形瓶的液面下,轻轻摆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俟氨馏尽,停止蒸馏,馏出液中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用盐酸滴定液(0.2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盐酸滴定液(0.2mol/L)相当于6.006mg的CH4N2O。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 二乙酰一肟分光光度法 1、原理 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及安替比林反应呈黄色,在波长4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2、仪器 2.1 25ml棕色具塞比色管 2.2水浴 2.3分光光度计 3、试剂 3.1 0.2%二乙酰一肟溶液:称取0.2g二乙酰一肟[CH3COC:(NOH)CH3]溶于10%乙酸中,并稀释至100ml,保存于棕色瓶备用。 3.2 0.2%安替比林溶液:称取0.2g安替比林(1,5-二甲基-2-苯-3-吡唑酮C6H5NN(CH3)C(CH3):CHC:O),溶于1+1硫酸中并用混酸稀释至100ml,棕色瓶中保存。(注:硫酸浓度大于1+1时,显色缓慢且操作不便。) 3.3尿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尿素于小烧杯中,加少量纯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0.1ml氯仿并用纯水定容,此液每ml含0.1mg尿素。冷藏保存。 3.4尿素标准使用溶液,准确吸取尿素标准储备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此液每ml含0.01mg尿素。 4、分析步骤 4.1吸取水样10ml(尿素含量在0.001~0.015mg范围内)于25ml棕色具塞度管中,另取棕色具塞度管加入尿素标准使用液0、0.1、0.3、0.5、0.7、0.9、1.1、1.3、1.5ml,并用纯水稀释至25ml。(注:显色后溶液遇光退色,帮需用标色法)。 4.2于上述各管加入1.0ml二乙酰一肟溶液,混均。再加安替比林溶液2.0ml,混匀。 4.3将上述试管在沸水浴中加热50min。取出并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冷却2min。立即以纯水为对照,在46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各管吸光值(加热45~55min,呈最深色,若再延长时间吸光值下降)。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

. 化肥厂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分子量为CO(NH2)2,,分子式为1.尿素的物理性质:化学名称叫碳酰二胺因为人类及哺乳动物的尿液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46.65%,.60.06.含氮量为尿故称为尿素.年蒸发人尿是发现了它,中含有这种物质,并且由鲁爱耳在17731.335,晶体的比重为在20-40度温度下无味素为无色,,无臭的针状或棱状结晶.. ,包装和贮存要注意防潮尿素易溶于水和氨,也溶于醇克/cm3.在工业上尿素作.主要用作肥料,饲料和工业原料2.尿素的用途和产品标准.尿素也用.用于生产塑料,涂料和黏合剂为高聚物的合成原料,用来制成甲醛树脂,. 尿素技术指标国家指标GB2440--91,制革,颜料等部门.于医药,液氨是合成氨厂的主要产品生产尿素的原料主要是液氨和二氧化碳气体,3.合成尿素用的液氨要求纯度高于二氧化碳气体是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的副产品.铁锈等固体杂并不含催化剂粉,油含量小于10PPm,水和惰性物小于0.5%99.5%,15mg/Nm3. 硫化物含量低于98.5%,质.要求二氧化碳的纯度大于主要化学反应,尿素的生产办法和过程尿素的合成分两步进行4.)==NH4COONH3=Q 气液)+CO2(为:NH3(液氨与二氧化碳的净化与提压工业过程为 NH4COONH2==CO(NH2)+H2O-Q1. 2.液氨与二氧化碳合成输送. 造粒4.尿素溶液的蒸发,3.尿素尿素熔融物与未反应物的分离与回收该法是利用碳酸稀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氨与二氧.老系统选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法由于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再利用循环泵送回合成塔化碳生成甲胺或碳酸氨溶液,. ,,,碳呈水溶液形态进行循环故动力消耗较小流程也较简单投资也省.. . ..

游泳池水质监测

兰州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的水质检测与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兰州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的水质卫生检测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健康危害事故发生。方法 5-8月份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对兰州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进行水质检测,对游泳池水样进行浑浊度、大肠菌群、pH值、尿素、细菌总数和游离性余氯等指标检测。依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连续4个月共检测38份样品,总体合格率为82.89%,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游离性余氯。结论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要加强对游泳馆水质的检测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游泳场所的水质进行定期份检测,提高游泳场所水质的质量,强化卫生管理力度。游泳池是众多游泳爱好者喜爱场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确保游泳场馆卫生达标,保障广大泳客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游泳馆;水质;检测 游泳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当夏季来临时人们为了避暑降温首先选择公共场所,一般会选择游泳池。在游泳池里游泳人们会感到安全,不但能纳凉娱乐,还能锻炼身体。在游泳池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因为天气越热,伴随着游泳人数的不断增多,而且在水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游泳池水的污染越严重[1]。另外,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分泌出的汗液和排出的尿液,会对游泳池水造成人为污染。在游泳的高峰期如果游泳场所管理部门不严格控制入池人数,不加强对游泳池水的净化消毒,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或更换新鲜水样,不科学控制氯消毒制剂的使用,就很难确保游泳池水质的安全卫生,就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的流行[2]。本市近几年来,游泳池的结构变化很大,由室外池变成游泳馆。为了加强市民的游泳健康意识,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现对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水质进行检测。 1.检测地点和方法 1.1地点 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昱凤凰城,在2017年5月-8月对九州的天昱凤凰游泳馆水样进行检测分析。 1.2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