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概论3-道家哲学.ppt

合集下载

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
国学经典导读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任正安 lemoncreed@
道家哲学
道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原始道家(开创了 哲学的本体论) (老子、关尹)
与士林儒学相结合: 玄学
与纬学及方仙道相结 合:道教
道家哲学体系建构的完成(本 体论、认识论、人生论)(杨 朱、列子、庄子)
黄老学说(从自然无为的天道 中推引治国救世之道,“立俗 施事”)(文子、范蠡、《黄 老帛书》)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Page 1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构成宇宙的总根源/实体和原则。 道源自古代宗教发展:天/鬼→命→道
名:普遍常在的称“道”之名。 道:言说 常:普遍常在
Page 13
“道”的本质特征
第二,“道”是一种恍惚窈冥、包罗万象、有精有信的 不可言状物,具有不可感知的虚无性。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视之而弗见,名之日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守昏之而弗 得,名之曰夷。……其上不皦(读角,清晰),其下不昧,绳绳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Page 6
老子标准像
《道德经》
老子的主要思想都记录在《道德经》中,又名《老子》 或《道德真经》,相传是老子在出函谷关前撰写。《道德 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 章以后为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 德是道的“用”。全书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 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第03讲中国哲学[二]:老庄与道家..

第03讲中国哲学[二]:老庄与道家..

3.2.3.3修养工夫




虚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 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16) 损的工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无 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 守柔。“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 常。”(42)“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 处下,柔弱处上。”(76) 自由生命的存在特性与状态 不争。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 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 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 语?故成全而归之。[2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8]
3.2.3.2对自我的看法


形躯我、认知我、德性我的否定: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 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忙兮其未央! 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 乘乘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纯纯。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 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 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情意我”:肯定一善摄生者。“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 遇虎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中国管理哲学道家的管理智慧二ppt课件

中国管理哲学道家的管理智慧二ppt课件





(三)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

2、以道观之的认识方法


《庄子·秋水》:“以道观 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

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

贱不在己。”

“以道观之”的思维方法,对于
管理者充分尊重自然、尊重万物、

尊重每一个被管理者,从而在管

理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 合适的管理行为,具有启示的意

义。

古代故事


现代回响:林绍良不惜

重金聘人才

(三)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
家 的
3、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

《老子·第四十章》:“反者 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

反复,是道的运动;以弱胜强,

是道的作用。


古代故事:《淮南子·人间训》

记载的“塞翁失马”故事


现代回响:万向真诚待客得回报

《老子·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三)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

1、道生万物的发展规律


《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 有,有生于无。”

《老子·五十五章》“物壮则老,

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古代故事:汉高祖君臣论兴衰




现代回响:顺驰地产神话告终结
反而长长久久。
(二)无私用柔的领导品质

古代故事:《庄子·山木篇》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三)尊老敬长的合理性和孔子的孝悌思想。 尊敬老人的品德和行为,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长期存在着,是极为宝贵的。歧视和虐待老人,不仅使生产和社 会工作受到损失,而且会使道德沦丧,社会混乱,甚至能形成社会危机。所以尊老敬长是一种值得各个时代重 视的品德。孔子以其完整的道德体系和其他思想,曾长期赢得了社会的信任。
《孟子》一书反映了孟子及学生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被尊奉为仅此 于孔子的“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成为儒家第二大宗师。
1. 仁政. 2. “民贵君轻”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性善论”。 人性本善。
孟子的名言
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孔子,老 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他 们对于人如何改善自身?如何改善社 会的思想对后世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 影响。
《纽约时报》报道,在哈佛大学当下

最受学生欢迎的三门通识课程中,有 一门“中国课“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
那就是《中国哲学概论》。这就足以
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魅力。
1.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 各个方面。 教育: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教育普遍民间。
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
分(日本、朝鲜、越南)
3.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
蒙思想家从入学中受到了启发和鼓舞。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有的研究把荀子归为法家,因为他主张“法治”,但他的法治从礼义出发,以人治为本,这还是儒家的内核。
儒家的主要思想
1.重视修身,尊崇君子的人格追求。
2.关注现实,经时济世的入世追求。

道家老庄思想PPT课件

道家老庄思想PPT课件
第16页/共18页
完结 谢谢!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第10页/共18页
二、庄子介绍
生平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宋国人, 约公元前369——286 身世 漆园小吏,著名隐士 影响 道家继承人——庄子,《史记》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与 于老子 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共33篇第。11页/共18页
庄子的主张
·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采取安命与齐物的人生态度。 ·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即寻找精神家园的“还乡之路”
第12页/共18页
庄子的人生观
• 逍遥自在,一切顺其自然。 • 他认为人生的困境来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方面。 • 人要摆脱这些束缚,就要无思无虑,无欲无求。
第13页/共18页
庄子的认知论
• 庄子持不可知论。 • 五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养生主》 • 如果硬要辩差异,明是非,人就会陷入困境中。
第6页/共18页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 为”思想
一、“无为”即“自然”——“无情”
老子认为“道”的本性就是以一种不用心、不经意、不强求、自然而然的态度去 成就一切,而这种自然性就是无为。
第7页/共18页
二、“无为”即“无事”
老子认为“无事”则无繁苛于政、无扰攘 之事、无兵役之劳,则国家社会就会达到 “无为而治”。
·一、“道”是宇宙所生成和存在的根基,是万有

界的本源和根据,因而无所不在,具有最高的普 遍性。
·二、“道”是一种恍惚窈冥、包罗万象、有精有信的不可言状 物,具有不可感知的虚无性。
第5页/共18页
·第三、“道”是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之上, 寂寥不改,往反周行。具有永恒的循环性。 ·第四、“道”以自然为法式,具有人无法主宰 的自然性。所以人应以天地为法式,而天地则以 道为法式。

第七讲道家思想PPT课件

第七讲道家思想PPT课件

5
2020年9月28日
老子
•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 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 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 471年之间。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被 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 祖。代表作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
6
老子的思想
目 录一、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通过著述《道德经》,表达他“小国 寡民”的社会理想,其最高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20年9月28日
44
Part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2020年9月28日
45
1.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 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 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 化。
2020年9月28日
46
2.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
2020年9月28日
35
真人 存养本性、悟得大道的人。 道教祖师多为真人。 道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
南华真人
2020年9月28日
36
真人与仙人的区别:
仙人追求不老不死。 真人追求生死一如,精神永恒,不是肉体的长 生。
2020年9月28日
37
道家与道教的联系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并 吸收了儒家、墨家等传统文化 诸要素、战国以来的神仙信仰、 鬼魂崇拜、方士之术、黄老之 学等而形成的一门中华本土宗 教。 先有道家,后有道教。
2020年9月28日
30
• 神是指神衹,包括天神、地衹、物灵、地府神灵、 人体之神、人鬼之神等。
• “仙”是指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仙真是经过修 炼而成的具有优异功行的杰出人物。

1.道家哲学1课件

1.道家哲学1课件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 有余。
长生久视之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
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 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魏晋新道家 兴起原因:
A、经学的繁琐化之反动,从更深层次寻找思想 的新路数。
B、政治的动荡、人生的幻灭:
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嵇康、阮籍、郭象、陶渊明等。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 成,……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 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3、《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 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 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 王廖贵先,兒良贵后。
4、《淮南子·泛论训》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 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 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 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 之。
C.融入儒学
朱熹曾赞庄子是个“见较高,气较豪”、“事事识得”的“大秀 才”,认为他“见得道体”,“自孟子之后,荀卿诸公皆不能及”,
不过其内中却有“虽高不行”的顽疾。
王阳明《示徐曰仁应试》:“每日闲坐时,众方嚣然,我独渊默; 中心融融,自有真乐,盖出乎尘垢之外而与造物者游。”
D.融入士人及一般大众的文化心理结构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 子非之。(《淮南子·泛论训》)

《老子道家思想》课件

《老子道家思想》课件
《老子道家思想》PPT课 件
欢迎来到《老子道家思想》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老子的生平和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让我们开始这段关于古老哲学的旅程吧!
老子简介
老子是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之一。他的真实身份和生平事迹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通过遵循自然法则来达到和谐、平衡和内心自由的状态。
道德经主要观点
道德经中,老子探索了人性、政治、伦理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他强调返璞归真、包容万物、无私奉献等观念,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经核心思想
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包括“道可道非常道”、“虚而不屈”、“名可名非常名”等。这些思想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人 生智慧和处世法则。
道德经的翻译和版本
由于道德经的文字简练而深奥,它被翻译成了许多版本。每个版本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老子的思想,有助于 读者理解道家思想的多样性。
道和德的区别
在道家思想中,道被视为宇宙的原始力量,而德则是个体的道德品质。道与 德的关系在个人修炼和社会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通过不干预和不强求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是一种智慧与自然 的结合。
道德经概述
道德经是老子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一部关于道家思想和生活智慧的经典著 作。它以短小精炼的语言阐述了许多深刻的哲学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