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医改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医改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医改面临的主要问题

班级: 2013410302

姓名:孙承泽

学号: 201341030210

一、中国医改存在的问题

1.慢性病基数庞大

2009年2月27日,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部分结果:经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抽样调查,我国城乡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20.0%。以此推算,我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例达2.6亿人。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脑卒中患者600多万,心肌梗死患者296万。每年新发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患者425万

2.公共卫生形势严峻

①传染病防治任务繁重

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1.3亿,其中3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150万为传染性肺结核。我国已经查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20万……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器具消毒不严,导致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使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境内三分之一的河流遭受较严重的污染。在广大农村,相当多的居民得不到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例如,江苏省盐城市化工企业较多,一些工厂偷排工业废水,造成水质恶化,当地发生了多个“癌症村”。其中杨集乡东兴村,在2000~2005年间,有近100人患上癌症。2001年以来,该村因癌症去逝已达80多人(2009年3月18日健康报第6版)。

二、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破旧,设备简陋,缺乏优秀人才。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乡镇卫生院的技术人中,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或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为63.0%;在村卫生室工作的90万名村医中,低学历或无学历者高达90.0%。这样的人才结构,难以承受8亿多农民的基本医

疗和卫生服务。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大医院的楼房越盖越高,装修豪华,争相购买昂贵的医用设备。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说,“北京一个城市的PET-CT,比全英国都多”。上海、广州等城市亦如此。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ET-CT,每台标价430万美金。每检查一次,广州的医院收费1万元人民币。为了争夺病员,一些医院搞开单提成(2006年4月18日新快报?健康周刊)。

三、进口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畸高

2008年1月17日,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在江苏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说:“以前治疗白血病的一个药品,两瓶就可以救命。但是在国外一个跨国公司手里,价格翻了一百倍。我实在看不懂。”(2008年1月18日新华网?现代快报)

再看国内广泛应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拉夫咪啶,商品名“贺普汀”。贺普汀在国内售价每盒180元,其在国外的生产成本只相当于4元人民币。

还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支架,国外售价每只300美元,在国内售价每只2万元人民币。

陈竺部长要求国内“大医院的医生不要做跨国公司的奴隶”,问题是:药品及医用器械的定价和招标都不由医生掌握。如何阻止政府相关机构的官员和医院院长做跨国公司的奴隶,是一道难题。

五、政府对医疗保障和卫生机构的投入,财力有限

今年国家推出新的医改方案,决定从2009年起,三年时间共投入8500亿元,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根据财政部的预算报告,2009年度,政府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415.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180.56亿元,余下部分由地方财政支出。

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是12218亿元,人均915元。3415.16亿元的政府投入,只相当于我国2008年度卫生总费用的27.1%。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8年度,我国城乡居民两周内新发病例未就诊的比例为38%;经医生诊断需要住院未住院的比例为21%。2009年度,如果所有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都能住院治疗,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将远远超过12218亿元。

我国现有农村人口8.5亿,城镇没有工作的老人、儿童以及下岗工人和在校大学生约2.4亿人。新的医改方案规定,到2010年,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2008年,我国

农村医疗机构的次均门诊费用为128元,次均住院费用为3685元;城市医疗机构的次均门诊费用为312元,次均住院费用为8958元。再回头看本文前面的数据:20.0%的慢性病患病率,高昂的看病费用,与之相对应的只有人均120元的基本医疗补助。显然,保障水平太低。

五、中国医改的前进方向

卫生改革实践证明,疾病不仅仅是个人的麻烦和不幸,而是典型的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议题,这意味着国家应在健康照顾服务领域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确保所有公民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健康照顾服务体系的公认性质是“社会福利”,而非“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这意味公民有权从国家、社会那里获得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基本做法。卫生改革的最高目标是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公正,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平等与不公正,只有那些能够有效降低或消除健康照顾领域中不平等、不公正的卫生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与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大医疗保障的范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更多公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进而改善生活状况,提高公民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医药卫生服务的性质是“社会福利”,政策范畴属社会政策与社会市场,而非经济政策与经济市场,这就意味着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应从社会投资、社会预防、健康促进和协调发展角度看待健康问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卫生改革不能照搬、模仿企业改革模式,健康照顾是“去商品化服务”,只有按照社会市场的运作逻辑,特别是依据公民权利和人类健康需要理论才能发

展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医学。

关于医改中最敏感的收费问题,问题在于很多人,尤其是医疗卫生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将公立医院改革之艰难归因于政府补偿不足,简言之,政府没给钱。然而,这一说法不仅似是而非,而且弄偏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方向。实际上,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办医院,都是服务提供机构。这些机构既然提供了服务,那么一定要通过收费来弥补成本。营利性机构所追求的不仅是收费弥补了成本之后有盈余,而且盈余要分配给股东;非营利性机构依照法律规定不能分红,但无论如何也要让收费弥补成本。这就是所谓“补偿”一词的来源。其实,这个道理不证自明,而且也不仅仅适用于医疗领域,而是适用于所有社会经济领域。对于医疗服务,如果让患者自己付费来补偿医疗机构的服务成本,那么整个医疗事业将毫无公益性可言。患者自付这种补偿机制,不仅会使穷人而且还会使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经济风险大大增加,导致很多人有病无钱医治。而且,如果医疗服务主要依靠患者自付的话,将无法解决医疗机构诱导消费的问题,也就是过度医疗的问题。因此,谁是补偿者的问题很容易解答。患者自付比重过高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应该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在患者和医疗机构之外引入一个第三方购买者。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下,这个第三方购买者就是医保机构。对于任何医疗机构来说,尤其是对公立医疗机构来说,所谓补偿结构应该分为三部分:(1)医保支付;(2)患者自付;(3)政府补贴。有了三方面强有力的保障,加上行之有效的协调做保障,一方面能解决人民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会保证医院的正常开销,为更多的患者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按照“一个制度,多个标准”的基本原则,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系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根据世界各国成功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按照“一个制度,多个标准”原则,改革现有医疗保险制度框架,重新建构现代的、覆盖全民和具有社会平等取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谓“一个制度”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多个标准”是指根据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社会经济状况确定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所有国民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之中,从而确保所有公民在患病之时得到国家应有的基本健康照顾服务。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2012-09-29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三年来,新医改成果卓著。2012年后新医改进入深入区,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要求300余个试点县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本文撷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回顾了新医改三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入评述近期医改的最新政策与举措,详细分析了新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新医改的推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回眸三年医改阶段性成果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2012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起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自《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以来,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交出了一张惠及全民的中国答卷,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突破和成效,基层医改取得重大突破,亮点频现,百姓所享受的实惠也逐年增多。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教授刘远立无论是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纵向的历史比较,中国新医改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举世瞩目。随着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老百姓医疗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对农村和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使农村和基层卫生服务的“硬实力”得到加强,“看病难”在大部分农村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2020年医改新变化

2020年医改新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系定位明确,中国医疗卫生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医改消息,欢迎阅读! 海军总医院北京医改首个高峰日高效服务患者 10日,海军总医院迎来了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首个就诊高峰日。7时,门诊大厅已经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就诊。医务人员精神饱满的引导患者就医,发放宣传手册,协助患者挂号缴费,电话咨询耐心解惑,并及时为患者解答医改新政。 北京医改后,海军总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正常平稳,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实时监测,门急诊、药房、核磁检查室、CT室、内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诊区就医环境清新明亮,虽然候诊患者较多,但人员设备到位及时,检查流程清晰顺畅,就诊患者秩序井然。 一个多月来,海军总医院以临战状态奋战医改,全院上下形成了"加强军民融合、实施医药分开、促进合理用药、更好服务人民"的共识。医院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政策宣讲会,邀请专家解读交流,开设医改培训班,编发宣传手册、发布微信医改政策动态等多项措施,推进医改筹备工作,并严格执行重点部门24小时值班和院领导带班制度,信息系统改造、价格公示、改革预演等14项具体工作,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34个节点具体到每个小时、每个楼层、每个岗位,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保障医院新旧信息系统平稳切换、正常运行,有效推进医改顺利实施。

又一地区医改在即取消药品加成还有啥变化 4月8日起,北京正式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最近,又有一个地区公立医院医改在即! 据3月29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将在今年7月1日全面启动,除了将取消15%的药品加成之外,还有不少利好——医疗费用进行"四降五升"调整 广东中山市从去年12月起作为试点开启了公立医院改革,对医疗费用进行了"四降五升"的调整。 "四降"包括: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下调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检验项目价格。 "五升"则是:上调诊查费;按手术级别上调手术费;上调床位费、护理费、传统中医医疗服务收费。 取消药品加成哪些人获益最多? 对取消药品加成能否让群众真正获益,广东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测算,具体惠及每个个体病人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对药物依赖性较强的门诊病人,医药费用会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劳务要求较高、药物依赖性不强的住院手术病人,医药费用可能有所增加。不过,总体来说,医药费用水平会趋于合理。 医院出现资金缺口怎么办? 而对于医院资金缺口的补贴,广东省推出的是"811"补偿方式:

乡镇卫生院医改成效

茶园中心卫生院 关于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成效情况汇报 2010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实事办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努力提高全乡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和谐医疗秩序,我院在区卫生局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为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19个行政村,总人口近2万人。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9所,医务工作者共计 28人,负责着辖区内政府、学校及全镇近2万人的医疗卫生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全院医护人员及辖区内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为成员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我院,由院长管理日常工作,为我乡顺利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扎实有序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责任乡村医生制度,健全和完善卫生院医生及村医例会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调配与绩效考核机制,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底累计召开村医例会10余次,

各类培训会议5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障。 (二)深入调查摸底,了解基本情况:各村卫生室村医在乡卫生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管理、传染病报告及处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各项工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三)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工作顺利开展:全乡共筛查符合条件65岁以上老人 1700 人,由我院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共计体检1377 人,体检率81 %,截止9月底共进行 60余次随访,累计随访 800人次。 (四)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全乡应建档 19157 份,实建纸质档案 10528 份,已上传 10528 份,占总建档数的 %。 (五)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开展:我院和各村卫生室利用墙报、宣传栏、标语、横幅等手段,分发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页,营造浓厚的实施氛围。累计出黑板报 12 次;深入居民点开展 6 次健康知识讲座, 20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开展重大卫生宣传日咨询活动 2 次。 (六)预防接种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累计接种针次,其中基础针次,加强针次,接种率超过 %。 (七)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严格深入开展:按照上级部署,设置了发热门诊及肠道门诊,安排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

浅谈中国医改之路

浅谈中国医改之路 来源:发布时间:2012-04-12 10:39:46 阅读次数:185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改革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到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为止,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当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媒体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卫生部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2000年,公立医院产权“变卖”。江苏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因为当时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被解读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同时“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中国医改再次引起关注。2007-2008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最新医改方案提交2008年3月“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2009年,国务院出台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其中重点提出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此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纵观改革开放32年,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第6次改革方案,在梳理过去5次医改的得

医改工作总结18篇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一): 实施新医改的工作总结 根据本次院长培训要求,现将xx县xx乡卫生院基层医改工作实施进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状况总结如下: xx乡共xx个行政村,其中本辖x个村,x万余人口。乡卫生院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医疗用房xxx平方米,总资产xxx万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xx所,卫生院开设病床xx 张,编制人员xx人,实际在岗职工17人,近三年,卫生院平均年业务收入240万元。 xx乡卫生院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基层医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回归了公益性,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建立了体现绩效的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本院网上采购药品共计xx万元,药品直接让利患者xx万余元。去年9月至今,门诊xxxxxxx人次,住院人次xxx人,业务收入xxxx万元,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住院病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业务收入总量已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0万元。 医改以来,我们的工作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管理,确保卫生院规范良好运行 基层医改后,县财政给予人员支出保障,卫生院的工作重心已从保吃饭向保规范转移,我们不再为吃得上饭范愁,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履行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个基本的职能。为此,我们着力于规范管理,以确保卫生院的良好运行。 一是抓建章立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卫生院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职责落实。从院班子成员到科室再到每一位职工,我们层层明确了各自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职责,并于年初,由卫生院与各科室、科室与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职责状,构成了院班子抓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抓每位职工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透过明确职责,工作放权,我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三是抓工作规范。我们坚持定期例会、监督检查、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部署本周工作,并及时传达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每月组织一次全体职工会议,以会代训举行业务学习,介绍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知识、新动向,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潜力,通报卫生院收支、职工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结果、医疗质量检查结果等方面工作状况,从而促进了工作规范。 二、强化考核,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的绩和效 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保证措施。我们透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挂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用心性,推进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从战略角度浅析我国的新医改政策

从战略角度浅析我国的新医改政策 摘要: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直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政府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医药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长期性的促进作用,政府已经把这项职能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本文将对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战略计划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其主要内容,剖析政策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战略计划战略分析医药卫生事业新医改政策 一、我国对卫生事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在职能范围、管理理念与手段上,较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间距大变化。由于政府自身角色的调整、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影响、科技变革与进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日趋成熟等原因,政府逐部门步借鉴和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成熟技术和方法,迫切希望自己能像在私人领域大有成就的企业一样,在公共领域也能硕果累累,增加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以满足百姓的需求,并提高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战略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实施,提高了对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在履行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职能时不能只关注自身做什么、怎么做,还要重视政府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确立和调整政府的长期目标,才能在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保持稳定性,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进步的保证,因此发展能够促进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职能。因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国家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政府更应该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视为一项战略,进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实施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阶段分析。医疗卫生事业来的发展体现在不断的卫生方针演变与卫生体制改革之中。因此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卫生工作方针与政策就是战略规划的结果——战略计划。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这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

卢文新--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卢文新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宝坻分局天津 300051) 摘要: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新医改进入了实质的操作阶段。新医改政策关系到国家卫生体制的大局,在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成为了各级药品监管部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用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管 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新医改的正式实施。新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这些举措将给医药行业带来深刻变化,也给新形势下药品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深入,基层 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监管也逐步面临这新的挑战。如何在医疗机构用药的新问题也随之出现, 新医改政策下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监管成为了基层药监执法人员的新课题。以下是本人对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监管提出的一些肤浅看法,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药品监管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无法适应新医改政策的要求,给新医改政策下药品监管带来难度

药品监管部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监管队伍,但是由于队伍组建时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也集中表现在了基层队伍,以致执法粗暴、取证简单、以罚代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影响了基层药品监管水平的提高。另外卫生部门对村级卫生站室、诊所管理比较粗放,这些医疗机构大多数是由一人或二人组成,持有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较少,大部分都只有乡村医生从业资格证书,专业药事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医疗人员充当药学人员的角色。个别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出现药学人员受到歧视的现象,殊不知药学和医学属于两个序列,虽然两者相通,但差异显而易见,两者相互混淆是不可取的。以我区为例,村级医生和少数药 学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大多为中专学历(或相当于中专学历),还有极少数人员没有任何学历。因许多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小,病人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安排或医生自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少,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现今在新医改政策下,各级基层医疗机构都实现了电脑联网,实行电子处方,有的医生和从药人员不会使用,这给用药带来了潜在的隐患。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实行电脑网上招标采购,入库、出库实行电脑管理,这也对监管人员和从药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基层监管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水平势在必行。 2、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差,使基本药物的质量难以保证 当前除乡镇以上卫生院外,多数村卫生站室、诊所的药房药品摆放随意,药房没有设置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湿措施落实不到位或根本没有。个别村卫生站室、诊所将诊疗、配药场所与住宿、吃饭等生活场所混在一起,卫生条件极差,药品放置处多数为卫生死角。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投入不足,药剂工作条件简陋,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仓储等硬件建设并未达到标准。药房缺乏冷藏设备和通风、避光、监测和调节温湿度等设施。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给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使基本药物的质量难以保证,给基层用药带来隐患。以基层医疗机构现有的药品管理水平,实现国家基本药物的全程监管仿照药店的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子长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21日)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 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著名的瓦 窑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中国革命的“红都”和陕西“将军县”之美誉。全县总面积 2405平方公里,设9镇1乡5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辖358 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1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7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735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全县现有公立 医疗机构1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 院3个。 近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指导下,我县紧紧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长 效机制初步建立,“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了中省市及世界卫生 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并荣获第 六届“中国地方 政府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 进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情况 子长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 为突出。2008年,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委、县 政府本着“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 办实办好”的决心,在县医院率先启动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强化政府投入为抓手、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 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随后,又 在药品集中采购、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方 面全面跟进,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中国特色原因+医改.doc

主题:“看病难”、“看病贵” 主要表现:①医生偷菜导致医疗事故; ②新农合; ③陕西神木现象(煤,全民全部医保); ④右腿骨折左腿动手术; ⑤医药代表; ⑥药价偏高(收药); ⑦号贩子; ⑧每天2吨血(五百万); ⑨误诊; ⑩美国奥巴马医改(对策,外国的情况一般是对策); 原因:①最主要:医药不分家(以药以医); ②城乡分配不均;城乡二元体制 ③监管力度不够到位; ④行政干预,行政化管理; ⑤社会保障缺失; ⑥缺乏第三方协调组织(NGO非官方组织); ⑦对医药价格控制不利; ⑧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 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群众卫生服务需求 对策: 1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2 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协调进行 3 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4 资源共享 5 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6 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7 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8 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9 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10.医保跨区转移接续 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且不会中断。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NHS),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 主要政府部委: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主要学术或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应中国政府之邀参与制定医改方案的三家海外独立机构为: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麦肯锡公司。 中国特色原因: 1 行政干预。

基层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 __、 _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全面了解掌握**县基层医改工作现状,促进基层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笔者深入东坪、药山、白鹤滩等众多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采取看、听、查、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卫生工作发展现状,听取了基层医疗机构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就相关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全县共有基层医疗机构211所,其中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191所。全县卫生系统共有事业编制773人(县直医疗卫生机构405人,乡镇卫生院368 人),实有在职人员521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69人,乡镇卫生院252人)。乡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40人,工人12人;大学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161人,中专及以下学历83人;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52人。农村每千人仅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0.89人,远低于全市(2.14人)、全省(3.8人)的平均水平。全县有乡村医生426名。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及类似中专学历311人,短期培训78人,初中学历36人。 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有6个配置了救护车,有9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彩超,中寨、铅厂、金塘、药山等还配置了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有6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X光机;少数卫生院配备了适宜中医药

设备,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村卫生所自行配备了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简宜设备。 xx年6月医改启动以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拟定医改政策,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分解细化医改目标任务,统筹推动全县医改工作。 xx年6月起,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和191个村卫生室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县直医疗机构按比例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统一经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网上采购和配送,政府举办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现全覆盖。 **年上半年全县共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74413人,建档率为97.3%;累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596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 83次,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26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18万份;累计开展0—6岁儿童系统管理 37376人次,新生儿访视1914人次;累计开展孕产妇产前检查2079人次,产后访视1873人次;累计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46478人次;累计开展慢性病管理35740人次(其中高血压患者27754人,糖尿病人7986人);累计开展重性精神病管理1738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医疗改革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因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更难现象凸现。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有人戏称“天使”下凡至人间,非人非鬼。的确,中国的医改,让白衣“天使”增添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人鬼”情结,多年来医生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医院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摇摆。 3、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农村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法律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基层医改典型案例

转身 ——基层医改典型案例小鸟的转身,生出一分轻灵;江湖的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有人面对掌声和花环却转身走入寂寞,眼前没有路,转身就有了路,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向左转或向右转。而白衣天使的转身却让我们感到如此的美丽。 “明天我们就可以出院了”,高娃一面激动地对丈夫说,一面收拾东西。“应该怎样感谢大夫护士呢?”见丈夫自言自语的念叨,她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高娃家住在白彦花镇乌宝力格嘎查,2011年4月12日,45岁的丈夫在田间做农活时和别人发生冲突被人打伤,当高娃见到他时,丈夫已经躺在血泊中了。她一阵眩晕差点摔倒,只听见几个亲戚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还不快点送医院”、“赶紧上我的车”、“去哪个医院呢?”、“去乌拉特前旗医院吧,那里好”…… 汽车在路上颠簸奔驰,一路上看着丈夫又是睡又是吐的,她吓得只有哭的份了。一个多小时后,进入前旗医院外科病房,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她手脚麻利地一面做着处理,一面询问病情,随即贾敏大夫出现在我们面前。经过一些检查,最后确诊为右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右眶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副院长、外科主任和几位大夫也迅速赶来了,经过他们商议决定,立即“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丈夫被推进手术室,高娃不禁又担心起14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眼泪又一次模糊了她的视线。值班护士了解她的情况后,帮我给她的邻居打了电话,得知孩子们都在邻居家睡着了,她才放下心来。第二天凌晨丈夫平安地回到了病房,值班护士就一直忙个不停,一会儿过来看看,还不住的询问、安慰她,这让她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早上,丈夫清醒了,亲戚们就各自回家了,只有高娃留下来陪护丈夫。她正在担心,一个人能不能行的时候,一位体型微胖的护士进来了说:“你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有什么困难请和我说,我会帮助你的”。接下来她就开始给高娃丈夫做口腔护理、洗脸、剪指甲、擦浴、清倒尿液……见到此情此景,高娃不好意思的地说:“这、这我来做吧,哪能麻烦你呢。”护士微笑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她们每两个小时,就给高娃丈夫一次翻身,不管换多少个班,都没间断过。护士们还经常和她说,“你有事你就先去做,这里有我们呢”、“你不用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工作”、“我会尽力的”……这些话让高娃心里暖暖的。 当高娃丈夫意识到自己右侧肢体偏瘫时,情绪很低落。护士们不失时机地到病床前给他讲一些术后康复知识和注意事项,不但对他的病情恢复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人也乐观了。有一天护士长送来一箱牛奶说:“这对患者的恢复有帮助。”实际上高娃心里清楚,她们看出来家里困难,想帮助我又怕我没

我国教育和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二)政府和社会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性上存在偏差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医院产权改革的支持者认为,医院应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应在国家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也就是把医院看成了一般的营利性企业,从而削弱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种定位上的偏差,使得医院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把赢利作为其重要目标,使得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卫生费用迅速攀升,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20世纪 80年代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后,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广大的欠发达地区缺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财力,而不得不采取“放权弃责”的方法,把医疗卫生机构推向市场,让其自行发展,加剧了其营利性的发展步伐。 (三)我国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 在现行体制下,我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比较窄,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和部分城市弱势群体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而对于企业来说,劳保医疗几乎还是企业的自我保障,因此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一些企业,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工种,不同数量的离退休员工数量都导致了不同医疗保障的负担,这些都使得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四)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八十年代初期崩溃,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强化政府的职能 首先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职能。医疗卫生必须由政府通过直接筹资(即由政府直接投资兴办医疗机构)和间接投资(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的方式来降低患者个人直接支付现金的比重。其次是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要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属于公共产品,因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政府的卫生服务也应投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领域,投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并保证投入到位,这样才能让大多数人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再次是政府要加强监管职能。由于卫生服务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并是一种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监督,促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待遇,为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构建多层次医疗卫生覆盖体系 我国的农村和城市应该在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医疗覆盖体系。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多面对低收入及弱势群体,其医疗卫生体系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其中少部分费用可以让有支付能力群体共同参与分担。这一方法可以在鼓励个人参与的同时提高农村现有的支付水平。虽然费用分担的水平较低,但是仍然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城镇中的低收入、老年、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也需要一个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卫生服务网络。要为城镇每年医疗救助卫生服务的覆盖水平设定上限,并让有负担能力的人群参与较低水平的医疗成本共担不仅可以鼓励个人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控制花费,还可以为重大疾病的医疗开销提供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为城镇卫生服务网络提供了

浅谈新医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

浅谈新医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 摘要:2009年4月6日,经过三年酝酿、讨论的新医改方案终于正式出台。经过这几年来的实践以及2012年修改后的再实践,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参考各方意见,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希望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成效问题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十分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期困扰广大百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9年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医疗中的许多问题仍相当突出,新医改在很多方面亟待完善。 一、新医改的成效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医改涉及世界最多人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工程,中国医改的成功不仅对本国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有利,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是一个巨大贡献。我国新医改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民基本医保初步建立,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结束基层“以药补医”历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撬动综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破除了旧的“以药补医”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创新,是三年医改最大的亮点。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新一轮医改的三年考卷成果显著,尤其在保证农村居民等这些社会最基层群体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率,保证了其公平性。 4、看病报销多、药价降幅大,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大大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5、公立医院改革得到推进。各地不断推出解决城市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比如预约挂号、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分级医疗制度、按病种付费等,这些措施重在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客观上也形成了对大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倒逼机制。 二、新医改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一轮医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深化医改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

浅谈医保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医保改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市已实施2年了,启动以来,医院非常重视,及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措施,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保制度和政策,积极定出新制度,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服务,主动自觉规范自我医疗行为,并在就医环境、服务、技术、收费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使就医条件得到改善,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广大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在某些环节上,给医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观念陈旧由于几十年来,一直实行公费医疗,使一部分人产生了依赖思想和“大锅饭”心理,形成了“一人公费医疗,全家沾光”,“小病大养,无病也开药”的不良风气。进入医保后,所有这些“铁饭碗”均被打破[1]。因此,群众不理解的矛盾集中到了医院。 1.2 卫生配套改革滞后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国务院出台了13个配套文件,医保改革、医药收支的运行、医疗费用价格的调整均全面推开,而政府补偿机制却不到位,在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有的医院自然而然将注意力集中在收费上,即靠大处方、滥检查,分解服务人次等方法来增加医院收入,根据需求法则,要提高诊疗人次,医院必须降低人均医疗费用,但这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2]。 1.3 超定额比例医保启动后,参保患者要承担的费用增加,一般的伤风感冒,小伤小痛不轻易到医院就诊,到医院就诊的往往是大病和疑难杂症(特别是在三级医院)由于病情较重,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较多,例如:我院呼吸内科往年流感期间收治的病人为全院最多科室,自2001年医保启动以来,住院病人中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几乎没有,住院患者多为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肺癌等严重疾病。2002年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中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占全院收治病人的51.7%,这一事实说明,收治急危重病人越多的医院,医疗费用超定额标准就越高。一年被扣除超定额比例的资金近2百万元,严重影响基层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挫伤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1.4 病人自费比例增高改革的目的是使广人民群众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优质的服务,我市医保启动后,患者自付比例高达37%左右,就其原因:(1)医保中心将矛盾转嫁给医院,《特殊用药、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由医院自己操作,审核时医保中心认为不符的就拒付医院。为了医院的利益及发展,医院只有采取该谁付谁付的办法;(2)由于收治的疑难杂症较多,故特殊用药比例增高;(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的引入,住院费用也随之增加,但是新开展手术治疗、检查项目医保不予报销等等情况,增加了病人的自付比例,不同程度的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人们一时难以接受,甚至对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产生抵触情绪。 1.5 增加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隐患在医疗保险体系的供、需、保三方中,医院(供方)是联结保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是政府,其代表是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需方(参保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现阶段是职工)的桥梁,对于保方来说,供方―医院是医疗费用的水龙头,水龙头开关的大小,对于维持其运行事关重要,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医疗保险的筹资是一定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疗保险的保方希望医院把水龙头关得越紧越好,对需方来讲,医院是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实现投保价值的场所,因参保后,医疗服务费用大部分由供方支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需方希望医院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越高档越好。对医院自身来讲,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除需面对需方和保方有限支持能力的矛盾外,还要面对社会化、道德化、医疗技术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矛盾。由于工作量增大、检查阳性率的考核、费用限制、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等种种原因,这样,矛盾集中在医院就增加了医院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隐患。 1.6 医保中心审核人员专业水平局限医保中心审核人员专业水平受客观因素制约,尚有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