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腋静脉分支的临床价值分析

探 讨 乳 腺 癌 手 术 腋 窝 淋 巴 结 清 扫 时 保 留肋 间 臂 神 经 和 腋 静 脉 分 支 的 临 床 意 义 。方 法 1 6例 行 根 治 术 的 I、 Ⅲa 0 Ⅱ、
期 乳 腺 癌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疗 组 (6例 ) 腋 窝 清 扫 术 时保 留 肋 间 臂 神 经 和 腋 静 脉 分 支 , 照 组 ( 0例 ) 腋 窝 清 扫 术 时 常 规 切 除 治 4 行 对 6 行 肋 间臂 神 经 和腋 静 脉 分 支 , 组 患者 术后 按乳 腺 癌 治 疗 , 行 严 密 随访 观 察 。 结 果 治 疗 组 及 对 照 组 术 后 1个 月 上 臂 内侧 感 觉 障 两 进
过 程 中 , 了 达 到 治 疗 目 的 , 要 尽 可 能 保 留 功 能 器 除 还
经 , 紧肋 间臂 神经 , 拉 能大 致 看 出其 走 向 , 着 肋 间 臂 循 神经 , 静脉分 支 的走行 , 锐性交 替 分离 解剖 出肋 间 腋 钝 臂 神经和 腋静 脉 的 4个 分 支 , 静 脉 的胸 外 侧 分 支 要 腋
乳腺 癌行保 留肋 间臂 神经 及腋 静 脉分 支 的腋 窝 淋 巴结 清扫 术 , 患者 上臂 内侧感 觉 障 碍 和上 肢 水 肿 的发 生 使 率 明显 下 降 。现 报道 如下 。
作 者简 介 : 文 灿 (9 7一) 男 , 主 任 医 师 , 要 从 事 乳 腺 、 肠 道 肿 李 16 , 副 主 胃 瘤 的诊 断 与外 科 治 疗 工 作 。E m i l e cn 9 @ sh o . al i na9 9 ou tm :w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在 我 院接 受 外 科 治 疗 的乳 腺 癌 1 6 . 0 例 , 为 女性 , 均 平均 年 龄 4 ( 7— 6 岁 。病 变 部位 : 62 7 ) 左 侧乳腺癌 5 1例 , 侧 乳腺 癌 5 右 5例 。按 国 际抗 癌联 盟 ( IC) U C 临床 分期 标 准 , I期 2 l例 , Ⅱ期 5 8例 ,U Ia期 2 7例 。1 6例 按随 机 编 号 法 分 为 治疗 组 及 对 照 组 , 0 治 疗 组 3例误 切 肋 间臂 神 经 , 3例 因与 淋 巴结 粘 连 而 切 除肋 间臂 神经 。治 疗 组 中因 腋 窝 淋 巴结 肿 大 粘 连 , 只 保 留腋 静 脉 的肩胛 下 和胸 肩 峰 分支 的患 者 4例 , 中 其 有 3例和 切除 肋 间臂神 经 的患者 为 重复病 例 。此 7例
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应用体会

gop( rsrigit cs baha n r )adcn o gop ( o peev gi e ot rc i ev )rset e r u pee n e ot rc i e e n ot l ru nt r ri t cs baha nre epci — v nr o l v r s n nr o l v
【 摘要 1 目的
漳 州 330 6 20)
随访 分析
探讨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 中的必要性 、 可行性 及适应症 。方法
4 5例乳癌根治术 中保 留肋 问臂神经 2 5例 、 未保 留肋 间臂 神经 2 O例术 后对上 臂 内侧 、 部感觉 功能 的影 响 腋 及手术操作 体会。结果 随访 1 2 2— 4个月 , 平均 2 0个月 , 保留肋间臂神经 2 5例中 2 1例( 4 术后患侧 上 8 %) 臂 内侧 及腋 部 感 觉 正 常 , ( 6 ) 觉 异 常 ; 保 留 肋 间 臂 神 经 2 4例 1 % 感 未 0例 均 有 感 觉 异 常 。手 术 时 问 : 留组 较 保 不保留组增 加 1 5 i , 0—1m n 平均 1m n 2 i。两组 患者均 未发现 肿瘤 局部转 移 、 复发 。结 论 保 留肋 问臂 神经 可 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臂 内侧及腋 部感觉 异 常的发 生 , 可显著 提高患 者术后 生存 质量 , 且无 明显 增加手术时 间, 也未发现肿瘤局部转移 、 复发 。对无 腋 窝淋 巴结转 移患者及 腋窝淋 巴结 有转移 但无 明显 间臂神经 ; 肋 乳癌根治术 ; 感觉异常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 7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6 5 (0 9 0 —o O 2 03- 3 0 2 0 )4 4 —0 - -
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cne L OH 一 h ,H N Qa—y, A a cr U o ziC E i iW NGDog—y LN Dn n a,I ig—nn F io h it o i lfHu iu Hu- eg,UXa .TeFn H s t p a o ah a, a
iu 8 0 C ia h a 41 0 0, h n
Cl c lv l e o r s r i g p c o a e v n nt r o t b a h a e v urng a i a y n de c e r n e f r b e s i a au fp e e vn e tr ln r e a d i e c so r c iln r e d i xl r o la a c o r a t ni l
【 bt c】 0 jc v T xl e h e os n l i l i i ac r e i et a nr n t cs — A s at r b  ̄ e o p r t m t d dcn a s n cn e f e r n pc r e eadi e ot e e o e h a ic g f i op svg o l v nr o
s g I,I 1 bes cne ae tw r dvddit epr e t ru ( te a I,1 rat acr t ns ee iie o x e m nM gop n=12 n ot l ru ( 1 a pi n i 5 )adcn o gop n=16 ep c r 3 )rse-
0 0 ) Co cu in P coa n rea ditrotba ha n re pe ev g m d e a ia mate m rv nsp c rl . 5 . n ls etrl e n e s re il e rsri o i d rdc l s e t y pe e t e t ai o v n c o v n i f o o s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研究

[ 中 图分类号I R 7 3 7 . 9
[ 文献标识码1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1 0 ( C ) 一 0 0 0 3 — 0 2
Mo d i i f e d  ̄ i c a i m a s t e c  ̄n y c l i n i al c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p r e s e r v i n g i n t e r c o s t o b r a c h i a l n e r v e
e a c h g r o u p o f 2 4 c a s e s . T w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we r e p e r f o r me d r a d i c a l r e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i mp r o v e me n t , c o mp a r e d t w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t i me ;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f e e l i n g t o t h e i p s i l a t e r a l a r m a n d a r mp i t s k i n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O p e r a t i o n
me d i a l u p p e r a r m a n d a x i l l a r y s k i n s e n s o r y a b n o r ma l i t i e s , a n d 1 3 pa t i e n t s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h a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p a r e s t h e s i a ,
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探讨

乳腺癌是 常见的恶性 肿瘤 , 其发病 率在女性 恶性肿瘤 中 居于首位 , 乳腺癌是近年来外科恶性肿瘤 治疗 中发展较快 的 疾病 , 随综合治疗的进展 , 但 手术范围有逐 渐减小 的趋 势 , 腋 窝淋 巴结 的清扫及软组织切除范 围较前减 小 , 患者术后 的生
对照组 , 留组术后 5年肿 瘤复发 率为 1 %, 除组肿瘤复发 率为 1 %, 保 2 切 4 两组间无显 著差异 , 除组 5年死 切 亡率为 8 保留组 5年 死亡率为 9 两组间无显著 差异。结论 : %, %, 乳腺 癌保 留根 治术 中保 留肋 间臂神 经 能
够减 少患者术后上臂皮肤感 觉异常发 生机 率 , 改善 患者生活质 量, 并不增加 患者肿瘤 复发风 险。 [ 关键词 ] 乳腺癌 ; 良根 治术 ; 间臂神 经 ; 改 肋 复发 ; 感觉障碍 [ 中图分 类号] G 4 6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7 12 1)602 2 0210 (0 10-180
性。
2 两组患者 书后 预后情 况 , . 详细见 表 2 。两组患 者术后
5年复发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 P=0 04 P=0 15年肿瘤复发 率及死 亡率比较
2 手术方法。患者 术前 常规 检查 , . 整体状 况 评估 , 手术 在全麻下进行 , 采用 包括乳 头 区域 的横 行梭 状 切 口, 常规 游 离皮 片 , 内侧至 中线 , 外侧至 背 阔肌 前缘 , 上方 至锁 骨 , 下方 至肋缘 , 电刀沿胸肌筋 膜表 面剥 离乳腺 组织 , 离至 胸小 肌 剥 外侧缘时 , 沿着外侧缘 上部脂 肪囊 处钝 性分 离 , 寻找 肋 间臂
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进展

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研究进展【摘要】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ver,icbc)是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范围渐趋缩小,且临床医师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改善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综述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肋间臂神经;解剖;乳腺癌;临床【中图分类号】r73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25-02目前,治疗乳腺癌仍遵循以外科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乳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趋于缩小,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手术的最主要方式。
缩小手术范围旨在减少其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精细。
各型乳腺癌根治术均行腋淋巴结清扫,保留胸长、胸背神经尽量保全功能和美容效果,已成共识,但对司感觉的icbn的保护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术后常因icbn受损而致患侧上臂、侧胸壁等部位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障碍,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
本文就乳腺癌手术的icbn的解剖学特征、保留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1 icbn的概念1.1 icbn的命名:传统观点认为,icbn即为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目前,国内外对icbn的命名提出新的看法:vecht等[1]认为icbn均起源于第二肋间神经和第三肋间神经的一条分支;watson 等[2]等认为第二肋间神经发出的支配腋窝和上臂内侧的一条神经分支为icbn;张仲钦等[3]认为第2肋间神经与第3肋间神经共同组成icbn。
传统观点认为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即为icbn,但近年来部分文献提出了新的观点,例如o’rorke[4]等在对28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发现icbn均起源于第2肋间,其中各有一例为第1肋间神经或第3肋间神经参与。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观察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留atn和icbn的改良乳腺癌手术。
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比术后转发,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保留患者的atn和icbn。
对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进行清扫对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间隙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分离,其中对胸大肌进行支配的atn通过胸小肌进行保护性分离,让胸小肌内侧边缘在游离状态,atn内侧支以及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进行保护并使得胸小肌外侧便于在游离状态之内,对胸前神经外侧支采取保护措施;使得胸小肌止点得以充分暴露并游离,将第3组淋巴结、腋静脉胸廓入口位置暴露出来然后对立面的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束之后将第2组淋巴结显露出来再次进行淋巴结清扫;该项工作不断重复,完成第1组淋巴结清扫之后,根据由上到下的顺序对患者的第2肋间进行清扫,剪开患者icbn神经浅面存在的软组织,由内到外对其进行分离工作,使之能够达到胸上壁的内侧,对其中应该切除的组织进行深度切除治疗。
1.3 疗效评价。
本次研究的疗效评价主要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概率以及转移事件发生率,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得到数据,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详情请见表1。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者相对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胸肌萎缩,6例出现上臂内侧麻木以及2例出现疼痛,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疼痛,不良反应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分析

No e e 2 0 v 药咨讯
J un l f iaTrdt n l ie eMe iieI fr to o r a n a io a n s dcn nomain o Ch i Ch ・23 ・ 9
4 0例 乳 腺 癌 改 良根治 术 中保 留肋 间臂 神 经 的 临床 分 析
李 文 斌 ( 运城市 中心医院肿瘤科 , 山西
运城 ,4 0 0 040 )
【 摘要 】 目 : 的 探讨乳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 的临床 意义 。方法 在 6 例乳癌根治术 中完 整保 留肋间臂神经 4 例 , 6 O
【 e Od 】 be t acra i l s t n n r s b ci r K y rs W r scn er c e i ; t c t r h n v a ;d ar co i e o o a a e e e l
腋淋巴结清扫是各种乳癌手术的重要步骤之一 ,术 中 保留支 配运动 的胸长神经和胸 背神经 ,已形成外科医生 的 共识 , 近年来 , 随新 辅助化疗发展 , 伴 乳癌手术朝着 缩小 手术范围的方 向发展 ,乳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日益受到重 视 ,乳癌腋清扫术 中保留肋间臂神经 的保 留对术后生存质 量 的影响毋庸置疑 。我科 于 2 0 0 7年 5月 一 0 9年 5月对 20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资料 . 1 本组 6 6例乳癌均为女性 , 年龄 3 ~7 岁 , 1 6 平均 5 3岁 。 I 1 期 3例 ,I 期 3 Ia 2例 ,I 期 2 例 , lb l 全部病 例均经病 理 证实 , 中浸润性癌 6 例 , 其 1 黏液腺 癌 5 。 例
切除肋 间臂神经 2 6例 , 术后对 6 6例上臂 内侧皮肤感觉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在随访第 1 6 ~3年局部均未 发现 癌肿复发。 保留肋 间臂神经 4 O例 中术后患侧上臂 内侧 和腋窝皮肤感 觉均正常 ,而切除肋间臂神经 的 2 6例患 者均有 不同程度的感觉异 常。结论 : 乳癌根治术保 留肋间臂神经可避免患者的肢 体感觉异常 , 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
义
臂神经的保留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范围渐趋缩小,且临床医师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改善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解剖;临床
目前,治疗乳腺癌仍遵循以外科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乳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趋于缩小,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手术的最主要方式。
缩小手术范围旨在减少其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精细。
各型乳腺癌根治术均行腋淋巴结清扫,保留胸长、胸背神经尽量保全功能和美容效果,已成共识,但对司感觉的ICBN的保护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术后常因ICBN受损而致患侧上臂、侧胸壁等部位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
1肋间臂神经的解剖
肋间臂神经源于第二胸神经腹支,属纯感觉神经,直径约2mm,于前、侧胸壁的移行处,与胸长神经相垂直、约为胸长神经前内方2~3cm处胸小肌外侧缘后方的第2肋间穿出肋间肌和前据肌,作为外侧皮神经出现于胸壁。
在保持原来的粗细的情况下,穿行于腋静脉下方的脂肪组织内,在胸背动静脉浅层穿含有第一站淋巴结的腋脂肪垫,
横跨腋窝,继而越过背阔肌上部前缘,与背阔肌前方呈横行交叉关系,主干与腋静脉基本平行,于腋静脉下方进入上臂后内侧。
ICBN行程中与来自臂丛的臂内侧皮神经形成吻合襻,也可有第三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加入,其主要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域是整个上臂内侧、腋底区及侧上胸壁,在腋窝它支配腋底及腋后皱襞,在上臂,它位于皮下,至少支配一半的上臂。
范围有个体差异,有三分之一的ICBN可延伸到肘关节,也可有一向下的细小分支分布到乳腺皮肤(术中不能保留),其中以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较粗大且更具有临床意义。
在腋区的神经中,ICBN居于中心位置,其上、下分别为臂内侧皮神经和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解剖上的变异较多,分支均为上下关系,其主干比较恒定。
2保留ICBN的方法
无论是经典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乳根治术,术中保留ICBN 的关键是找到该神经,并循其走行追踪。
寻找ICBN的途径有三种:①起始部途径:第二胸神经腹支穿出前锯肌的位置恒定于胸小肌后外与第二肋间的交界部位,在行胸小肌后解剖或行levelⅡ腋窝清扫时,易找到其起始部位,然后向远端追踪。
②腋静脉下途径:清扫常于腋静脉前方腋窝时常于腋静脉前方切开腋筋膜悬韧带,在于腋静脉下方将脂肪、淋巴组织向下剥离,在显示胸背神经、血管和胸长神经后常可触及横行的索状物,即为肋间臂神经,选择薄弱处切开脂肪囊,显示其存在,顺其向近端可找到该神经起始部,远端可达神经入上臂处。
③背阔肌途径:ICBN远端从背阔肌上部前方呈横行交叉越过进入上臂
内侧,可循背阔肌由下往上找到该神经。
前两种方法寻找ICBN更方便、更安全、保留ICBN的成功率更高。
分支型ICBN解剖困难时,可将其下支或下干切断只保留上支或上干。
若发现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多发或与之有粘连,应放弃保留该神经。
保乳根治术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时,保留ICBN的关键是:在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时,一定要保证溶解液的比例配置、注射溶解液的量及脂肪溶解液在腋窝浸泡的时间,这样有助于脂肪的溶解。
用负压吸引管将腋窝腔内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颗粒,当液体全部被吸出时,腋窝腔内即可清楚显示包括ICBN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及悬吊其中的淋巴结,用薄剪将淋巴结及腋窝下段的淋巴管全部清除,这样即可完整保留ICBN及胸长、胸背神经及血管。
3保留ICBN的临床意义
腋淋巴结清扫术仍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认术中需保留运动神经,已达术后良好的美容效果及功能效果。
但对保留纯感觉的ICBN常被忽略。
以往认为ICBN不支配胸肌,而且穿过富含淋巴结的腋窝脂肪组织中,保留ICBN不利于清除腋淋巴结,加之操作繁琐和部分学者认为保留该神经临床意义不大,因而允许术中切断或切除该神经。
近年来,由于乳腺癌手术缩小的趋势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内医生越来越多的医生已认识到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ICBN的重要性。
对保留ICBN的50例乳腺癌进行术后3~5年随访发现保留ICBN的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此研究证明,保留ICBN并不增加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保留和不保留ICBN对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保留ICBN可显著减少术后
上肢感觉缺陷的发生。
ICBN离断的患者几乎都存在腋窝的麻木和上臂后外侧的感觉减退,而保留者出现上述情况的比例明显减少,改善了患者上肢的感觉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尽管各型乳腺癌手术均未将保留ICBN作为规范性手术要求,随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要求认识的提高,保留ICBN的经典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或乳腔镜保乳根治术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中完成ICBN的游离,只要熟悉神经的解剖途径,手术操作并不复杂,并不会增加手术的难度,整个游离过程仅需要10分钟左右,无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性,但却可以减轻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建议除非因肿瘤或淋巴结累及ICBN而放弃保留外,所有乳腺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应尽量保留ICBN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随着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医学朝着精细治疗的发展,保留ICBN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VechtCJ,vandeBrandHJ,WajerOJ.Post-axillarydissectionp aininbrestcancerduetoalesionoftheintercostobrachialnerve[J]. Pain,1989,38(2):171-176
[2]张仲钦,主编。
胸壁解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5
[3]CunnikGH,UpponiS,,2001,10(2):160-162
[4]吴诚义,姚榛祥,吴凯南,等。
乳癌腋清扫术中保留ICBN的方法和意义[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210-212
[5],2003,9(5):389-392
[6]赵凯,宁连胜。
乳腺癌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和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期,2004,31(1):41-43
[7]韩宝三,朱丽萍,倪多,等。
乳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