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加减和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和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和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
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加减和胃汤,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厚朴5钱,陈皮3钱,猪苓3钱,泽泻3钱,归尾3钱,黄连3钱,白芍3钱,黄芩3钱,地榆2钱,豆蔻2钱,升麻5分,甘草2钱。

【功能主治】
产后因食热毒太过,后食生冷之物,冷热不和,而为痢疾,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
分5帖。

水煎服。

【摘录】
《女科旨要》卷三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情绪烦躁,无来由的发火等,这是脏腑中需要调理的征兆。

中药方剂可以温和的梳理潜藏在我们身体中的各种负面元素,使得我们心情变得平静。

胃苓散的功能主治

胃苓散的功能主治

胃苓散的功能主治胃苓散是什么?胃苓散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以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

这个配方是由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首次引入的,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胃苓散的成分胃苓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苓心•稻芽•苁蓉•泽泻•炙甘草•牡蛎胃苓散的功能主治胃苓散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健脾开胃胃苓散可调理脾胃,增强脾胃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2.清热解毒胃苓散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热病、暑湿中泄和痢疾等症状。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加速疾病的康复。

3.利湿通便胃苓散中的泽泻具有利湿通便的作用,能够缓解脾胃湿气积聚的症状。

它可以促进排便,改善便秘和腹胀等问题。

4.止泻胃苓散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减少胃肠道中的湿气,从而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5.提神安定胃苓散中的炙甘草含有一定的镇静和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和焦虑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够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6.补肺治咳胃苓散中的苁蓉具有补肺治咳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虚引起的咳嗽和气喘。

7.调节水肿胃苓散中的稻芽和泽泻有利尿的作用,能够缓解机体的水肿症状。

使用方法胃苓散一般以药丸、颗粒、口服液等形式出售。

使用时,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可口服胃苓散10克,每日2-3次;儿童酌减。

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调整。

注意事项在使用胃苓散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对胃苓散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结论胃苓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具有健脾开胃、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止泻、提神安定、补肺治咳、调节水肿等功效,并且已经得到了长期的临床应用。

然而,使用胃苓散前仍需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
何佳丽;高如宏;徐静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为健脾除湿的基础方,具有健脾燥湿、和中利水的功效.本方根据皮肤科疾病多由脾虚湿蕴所致,而其兼具健脾与除湿两种功效,故在皮肤科应用广泛.现举典型病例予以介绍,旨在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并拓展该方的应用范围.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何佳丽;高如宏;徐静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回族医药研究所银川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回族医药研究所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
【相关文献】
1.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皮肤病体会
2.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3.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
4.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5.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苓汤治秋季腹泻

胃苓汤治秋季腹泻

胃苓汤治秋季腹泻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侯红霞
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早晚已凉,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渐始枯萎,人体正气收敛,但中午时分酷暑仍盛,人体一天内经受冷热之变,暑热伤阴耗气最易挟湿。

秋到则阳气内收,脾气运化乏力,加之金秋时节果蔬丰富,若喜食贪多,则最易致胃肠功能失调,水湿不化而致腹泻,常见脘腹胀满,水样便,食欲不振,甚则肠鸣腹痛,身疲乏力。

证属脾阳不振,水湿不化之证。

治疗秋季腹泻当以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为治则,方以胃苓汤:苍术6克,陈皮6克,厚朴6克,猪苓9克,泽泻9克,桂枝6克,茯苓12克,焦白术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服2~3剂常可获效。

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体会

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体会

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6-11-22T16:40:51.5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周毅杨辉通讯作者[导读] 临床运用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良好效果。

淮北市中医院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目的:探讨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

方法:62例我院确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因病施治。

结果:显效20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3%。

结论:临床运用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胃苓汤;十枣汤;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范畴,是中医学的四大顽症之一,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炎等引起。

笔者多年来一直运用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患者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6.98±9.31岁;病程0.5~8年,平均5.5±2.30年。

其中乙型肝炎46例,酒精性肝病6例,药物性肝炎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4例。

诊断均经B超、CT 等影像学检查及化验室检查证实。

2.治疗方法基本方:一般都先后用加减胃苓汤与十枣汤治疗。

(1)加减胃苓汤:炒苍白术各12g,云茯苓12g,炙黄芪30g,青陈皮各9g,泽泻9g,猪苓9g,蝼蛄12g,怀山药15g,焦山楂12 g,焦麦芽12 g,五味子5g,丹参12 g,红花5 g,三棱5 g,莪术5g,炙甘草5g,丁香2g,大枣10g。

其中阳虚者加巴戟天10g,菟丝子12g;阴虚者去苍术,并改炒白术为生白术10g,同时加炙鳖甲(先煎)12g,枸杞子10g,麦门冬10g,太子参15g。

(2)加减十枣汤:莞花15g,炒车前子10g,大枣15g。

加减胃苓汤_寿世保元卷三_减法方剂树

加减胃苓汤_寿世保元卷三_减法方剂树

加减胃苓汤_寿世保元卷三_减法方剂树加减胃苓汤_寿世保元卷三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3)1.1.组成:苍术1钱5分,陈皮1钱5分,厚朴(姜炒)8分,猪苓2钱,泽泻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3钱,藿香3钱,半夏(姜炒)2钱,大腹皮3钱,山楂2钱,萝卜子3钱,三棱1钱,莪术1钱,青皮1钱,甘草8分。

(3)1.2.功效:黄胖。

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迟,或腹有积块胀满。

31.3.来源:《寿世保元》卷三。

(3)2.平胃四苓散 (3)2.1.减:藿香、半夏、大腹皮、山楂、萝卜子、三棱、莪术、青皮 (3)2.2.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白茯苓、泽泻、猪苓。

(3)2.3.功效:酒积,五更泄泻,中焦水饮痞塞混浊。

(3)2.4.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3)3.藿香养胃汤 (3)3.1.减:猪苓、泽泻、白茯苓、大腹皮、山楂、萝卜子、三棱、莪术、青皮.. 3 3.2.组成:藿香1钱,陈皮1钱,厚朴(姜汁制)1钱,苍术(米泔水浸炒)1钱,甘草(炙)5分,半夏(姜汁制)1钱5分,白术1钱2分。

(3)3.3.功效:胃气不和作呕,及冬月胃受寒冷,呕吐不止者。

(3)3.4.来源:《万氏家抄方》卷二 (3)4.金不换正气散 (3)4.1.减: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大腹皮、山楂、萝卜子、三棱、莪术、青皮44.2.组成:厚朴(去皮,姜制)1钱,藿香1钱,半夏(姜制)1钱,苍术(米泔浸)1钱,陈皮(去白)1钱,甘草(炙)5分。

(4)4.3.功效:脾气虚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发寒热。

四时伤寒,瘟疫,时气,头痛壮热,腰背拘急,山岚瘴气,寒热交征,霍乱吐泻,脏腑虚寒,下痢赤白,及出远方不服水土者。

(4)4.4.来源:《外科理例》 (4)5.不换金散(《易简方》。

) (4)5.1.减: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大腹皮、山楂、萝卜子、三棱、莪术、青皮45.2.组成: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等分。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顿志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皮肤科,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目的 研究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临床接受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40例,接受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症状积分结果分别为(0.51±0.02)分、(2.64±0.37)分,对照组为(1.72±0.14)分、(6.82±1.08)分,P<0.05。

结论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3.162.02脂溢性皮炎属于一类慢性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皮脂溢出,多发部位为皮脂腺较多处,比如头皮、面部等,患者皮肤红斑上覆油腻,或者皮肤干燥鳞屑,部分有瘙痒感,研究认为饮食习惯不良、真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是这一疾病的诱发因素[1]。

中医认为这一疾病治疗主要重在健脾利湿、清热利水,本研究具体分析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40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 基础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包括26例男以及14例女,年龄平均(39.28±5.36)岁,病程平均(6.35±2.27)个月;对照组包括24例男以及16例女,年龄平均(39.59±5.14)岁,病程平均(6.50±2.31)个月。

门九章临证运用胃苓汤经验

门九章临证运用胃苓汤经验

紫, 隐现 于风 关 , 舌红 苔 白 , 脉滑 。证 属肝 风夹痰 , 治 宜
柔肝熄风 , 健 脾 化 痰 。药 用 秦 艽 l O g , 防风 l O g , 天麻 l O g , 菊花 l O g , 炒 白芍 l O g , 僵蚕 l O g , 蝉蜕 6 g , 橘 红 l O g , 姜半夏 8 g , 茯苓 l O g , 珍珠 母 1 2 g ( 先煎) , 甘草 6 g 。
门九 章 临证 运 用 胃苓 汤 经 验
孟 动 玲 ' 门 九 章
关键词: 门九章; 胃 苓汤; 临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6 . 0 1 8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6 - 1 1 5 5  ̄3
内金 。
童 有规 律 的生活 ; 饮食 上注 意均衡 营 养 , 少食 或 少饮添 加 色素 的零食 或 饮料 , 使 药 物 治 疗 和 心理 调 摄 相 得益 彰, 利于 疾病 的康 复 。
参 考 文 献
[ 1 ] 吴家骅. 抽 动 障碍 的分 类 诊 断 及 病 情 严 重 程 度评 估 [ J ] . 中 国 实 用 儿科杂志 , 2 0 0 2, 1 7 ( 4 ) : 1 9 7 . [ 2 ] 焦 富勇, 闫鲜 鹏 , 薛 茹. 抽 动症 治疗 新进 展 [ J ] . 中国 医药科 学 ,
胃苓 汤 出 自《 丹 溪 心法 》, 由经 方 五苓 散 与 时 方平 胃散相 合 而成 。 由猪苓 、 茯苓 、 白术 、 桂枝 、 泽泻、 厚朴 、
陈皮 、 苍术 、 甘 草组 成 , 用 于治 疗 水 谷 不 分 , 泄泻不止 , 以及 水 肿 , 腹胀 , 小 便不 利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方剂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知道加减胃苓汤是什么吗?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加减胃苓汤的相关知识呢?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

【功能主治】
疟后汗出受风,遍身浮肿者。

【用法用量】
灯心、生姜为引,取顺流水煎服。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
苍术(米泔制)1钱半,陈皮(去白)1钱,厚朴(姜制)8分,猪苓(去皮)1钱,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1钱,白术(去
芦)1钱,大腹皮6分,神曲(炒)8分,甘草(炙)3分,山楂(去核)7分,香附(姜炒)6分,木瓜1钱,槟榔8分,砂仁7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水肿。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灯心1团,煎至1钟,食远温服,滓再煎服。

【摘录】
《回春》卷三
【处方】
苍术(米泔制)1钱半,陈皮(去白)1钱,厚朴(姜炒)8分,甘草(炙)3分,猪苓8分,泽泻1钱,白术(去芦)1钱,赤茯苓(去皮)1钱,神曲(炒)8分,山楂(去核)7分,砂仁(炒)7分,香附(姜汁炒)6分,槟榔8分,木瓜1钱,大腹
皮6分,藿香7分,半夏7分,萝卜子7分,三棱7分,莪术7分,青皮7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黄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
厚朴、陈皮、猪苓、泽泻、归尾、川连、白术、黄芩、白芍、肉豆蔻、地榆、升麻、甘草(一方加粟壳)。

【功能主治】
产后饮食冷热不调,而为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
茅术2钱,砂仁1钱,扁豆壳4钱,防己2钱,腹皮2钱,生姜皮2钱。

【功能主治】
温胃燥湿利水。

主妇人子肿,湿滞兼胃寒,肢体肿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胸闷不欲食,时呕清水,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
苍术1钱5分,陈皮1钱5分,厚朴(姜炒)8分,猪苓2钱,
泽泻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3钱,藿香3钱,半夏(姜炒)2钱,大腹皮3钱,山楂2钱,萝卜子3钱,三棱1钱,莪术1钱,青皮1钱,甘草8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黄胖。

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迟,或腹有积块胀满。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
猪苓、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五加皮、厚朴、陈皮、甘草、桑白皮、防风、藁本、羌活、人参。

【功能主治】
痘疮收靥已后,犯有风寒雨湿洗浴,以致四肢头面浮肿者。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
厚朴8分,苍术8分,泽泻8分,茯苓8分,猪苓8分,陈皮1钱,甘草1钱,白术1钱,黄连1钱,木香3分,槟榔5分。

【功能主治】
暴痢赤白相杂,腹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用水2钟,煎服。

【摘录】
《便览》卷二
通过本文对加减胃苓汤的介绍,我们知道加减胃苓汤还有很多其
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加减胃苓汤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