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 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二战后50年间,墨西哥通过奉行积极的进口替代发展政策,逐渐建立了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新兴工业国的大国发展模式。1992年,墨西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3030美元,是拉美国家中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国。鉴于其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墨西哥一向被称作经济改革“样板”和投资“热点”。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墨西哥却突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不仅造成本国金融市场严重混乱,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而且波及邻近国家,震撼了全球金融界。

一、危机发生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概况

二战结束后到80年代初这段时间,墨西哥是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国家,政治形势比较平稳,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30多年中,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7%。虽然其人口年增长率高达3%,但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可保持3-3.8%的增长率。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墨西哥以其政治稳定的特点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产业部门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0年的20%降至1980年的9.3%,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上升。1980 年,制造业所占比重已由在1950年的17.8%上升到24.1%,从而使墨西哥由战后落后的农业和矿业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逐步变为经济结构多样、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和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城市化和商业及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墨西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在全国2800万劳动力中约只有600万人从事农牧业,城市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2 %以上。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十分发达。

从20世纪70年代起,墨西哥政府选择了进口替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希望由此快速实现工业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由于墨西哥经济、技术落后,缺少必要的中间投入品,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过程中,不得不大量进口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中间产品。并且,在进口替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由于失去了比较成本优势,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通过增加出口获得必须的外汇资金。在外汇收入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选择了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1970-1983年墨西哥实行的是“爬行钉住美元”制度。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无力偿还到期外债,震惊全球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墨西哥债务危机宣告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制度”和“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失败。

80年代的债务危机引发了墨西哥的经济衰退和艰巨的经济调整。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付到期外债本息,全国经济陷于长期的停滞或下降的危机之中。1980-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人口增长率的水平。通货膨胀持续上升,1987年达到创纪录的159.2%的比率。

沉重的外债支付负担、本国资金外逃加剧使投资资金枯竭。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诱发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迫使政府进行一系列应急性和结构性经济调整及改革,逐渐改变其封闭的内向发展模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从1982年底到2000年底,墨西哥的三任总统德拉马德里(1982-1988年)、萨利纳斯(1988-1994年)和塞迪略(1994-2000年)都致力于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把“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作为经济改革战略的两大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对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出售,使国有企业数量急剧下降,从1982年的1155家减少到1993年的209家。(2)进行贸易自由化改革。拓展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采取包括降低关税、减少进口许可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等措施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扭转了贸易逆差状况。1986年成为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90年代以后,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完全放开了对外贸易,加速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3)积极吸引外资,仅在1989年到1992年就累计吸收外资480亿美元,到1994年达到730亿美元,成为拉美地区吸引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榜样。(4)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允许建立金融集团。(5)国内实行财税改革,控制财政赤字,并采取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1982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7.6%,到1992年财政已出现多年来墨西哥财政的首次盈余。同时通货膨胀率大为降低,从1987年的160%降低至1994年的6.9%。(6)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实行“全国扶贫计划”。萨利纳斯总统上台后,改组革命制度党领导机构,修改了宪法和联邦组织法,严惩经济犯罪和政府腐败,加强与反对党的合作,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通过上述紧缩财政、控制通货膨胀、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刺激私人投资、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各种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墨西哥的经济逐步趋于稳定,开始走出衰退和危机的困境,出现恢复和增长的良好势头。1995年前墨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中低速增长,国际储备和外资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降至1位数,财政扭亏为盈,负债率达正常值,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墨西哥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状况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从而吸引大量外资涌入。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主要是证券投资)增加了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但也使其持续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等问题不为人们所关注(事实上,大规模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正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诱因)。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未使墨西哥脱胎换骨,进口过多,主要依赖外国短期资本来平衡过高的经济项目赤字的局面使得墨西哥经济增长后劲不足。1994年底,墨西哥再次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再度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经过

(一)危机发生前国际国内情况

墨西哥金融危机是在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事件的影响下爆发的。

国际上,1994年2月4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由3%提高至3.25%),

美国的举措引起了全球加息的风潮。此后几个月间,美联储4次提高官方利率,至11月底,利率升至5.5%。利率的提高对墨西哥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短期资本很可能为寻求高利率而抽逃。

在国内,长期以来,墨西哥国内的政治矛盾不断加深,贫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部门间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拥有9000万人口的墨西哥竟然有4000万的贫困人口。1994年政治矛盾充分暴露:1月份,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发生了农民武装暴动;3月份,制度革命党(当时执政党)总统候选人遇刺身亡;9月底,革命制度党总书记遇刺身亡,国内局势日趋紧张,12月19日,恰帕斯州再度发生暴乱。

上述国际国内事件对墨西哥的影响早已在金融市场上显示出来了:1994年9月至10月墨西哥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不断下滑,到12月初,下跌压力加剧,在12月1日到16日,半个月时间,股指下跌了9%。

(二)危机发生的过程简介

墨西哥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新比索对美元的比价长期限定在3-3.5比索兑1美元的狭窄范围内,汇率波动幅度由一个固定下限和浮动上限组成,上限允许每日增加0.0004新比索。由于墨西哥国际国内的紧张情况导致比索的贬值压力不断增大,进入12月份,新比索的美元汇价一直紧临政府干预的上限,比索贬值的压力已经逐渐超出了政府干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1994年12月20日,金融危机终于爆发。

1994年12月19日深夜,上任伊始的墨西哥新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新比索贬值15%,大大突破了上届政府规定允许比索每日贬值0.0004的上限。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1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1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进一步加剧,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天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大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到12月22日,外汇储备几近枯竭,降到了少于一个月进口额的水平,当日,政府金融当局与由企业、工会、农民代表组成的“福利、稳定和发展契约”委员会进行紧急磋商,宣布政府决定取消干预,实行新比索汇价自由浮动,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直至其趋于稳定。同时,墨政府要求企业和工会支持冻结商品和劳务价格60天,以便稳定民心和消除混乱。

但是,市场信心依旧不振,比索贬值局面一再失控,暴跌进一步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促使他们纷纷从证券交易市场撤资。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IPC 指数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被称为“黑色星期二”。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W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跌去了

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三)危机发生后墨西哥国内外所采取的挽救措施

在这种形势下,墨西哥总统不得不撤换财政部长,并且为了稳定墨西哥金融市场,墨西哥政府经过多方协商,推出了紧急经济拯救计划:尽快将经常项目赤字压缩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将通货膨胀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紧急贷款援助等。

这场货币和股票市场的冲击波也开始危及世界货币和股市的稳定,造成了一些国家股市行情的下跌,引起各国投资者的恐慌。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都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发展,为防止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扩大,危及世界金融体系的正常运做和稳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以及国际经济组织立即对此作出反应。

由于墨西哥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不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则美国将在墨西哥的销售额1995年减少100亿美元,使本来贸易赤字高企的美国外贸形势更加雪上加霜。稳定的墨西哥比索有利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稳定。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美国的净出口、收入、投资和出口所带来的就业岗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正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金融稳定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克林顿政府指示美国财政部帮助稳定墨西哥金融市场,美联储为支持比索,曾于一天之内应墨西哥中央银行的请求两次买进墨西哥比索,抛出美元。加拿大中央银行也不得不多次入市干预外汇市场。

随着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持续,国际社会再次提供新的援助计划,克林顿政府决定从美国340亿美元的外汇稳定基金中提出200亿美元作为贷款和贷款保证援助墨西哥政府,以挽救一泻千里的比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178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提供100亿美元,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成功地稳定了墨西哥金融危机。

三、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帮助下,墨西哥金融危机终于稳定下来,但金融危机对墨西哥国内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冲击是相当严重的。

(一)墨西哥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影响

由于墨西哥经济很大程度依赖进出口,比索贬值,墨西哥国内一些依靠进口零件进行生产的工厂因成本大幅上升被迫停产,贬值也造成国内物价飞速上涨,面对由进口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墨政府不得已将通胀率定为16%。银行利率也随之提高,大部分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加上成本大幅提高与收益降低,大批企业倒闭。墨西哥原定经济增长4%的目标难以实现,政府被迫将1995年的经济增长调低为2.5%。

危机的加重,使80年代初曾经困扰墨西哥的外债危机卷土重来,由于危机时期有关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向墨西哥提供了新贷款,使其外债高达460亿美元,成为负债最多的国家。加上比索的贬值,按比索计算的外债由原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3%上升至59.6%,债务利息增加57%,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债务负担明显加重。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墨西哥金融危机也严重冲击了拉美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甚至也影响到亚洲和欧洲的金融市场。

南美国家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主要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等国,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阿根廷和巴西。阿根廷与墨西哥的宏观经济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决定了它是第一个受到波及的拉美国家。从12月下旬墨西哥危机爆发的三个月中,阿根廷外汇储备减少了三分之一,银行利率大幅升高,股票市场也严重下跌,从2月17日到3月9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其股票市场下跌了25%。巴西金融市场所受冲击也比较厉害,1995年头两个月中,其股票价格下跌25%,外汇储备也大幅减少。

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亚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在1995年1月表现出来,但经历一个月后即重新恢复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墨西哥金融市场危机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远东及亚洲新兴市场稳定性的信心,投资者担心泰国、香港等会发生同样的状况,因而纷纷将资金转移到日本金融市场寻求较为安全的投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亚洲新兴市场如泰国、菲律宾、香港等金融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总之,墨西哥危机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使外国投资者损失巨大,据估计,仅美国投资者在此危机中就损失了100多亿美元。

四、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分析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由于其长期的外贸逆差消耗了大量的国际储备,加上由于美国等国家利率的升高导致1994年流入墨西哥的资金减少,而外流资金增加,致使墨西哥政府和中央银行不得不出面干预,在无能维持比索汇价稳定的情况下宣布汇率自由浮动,以阻止其国际储备急剧下降和资金大量外流,避免出现象1982年那样无法支付到期债务的危机,但事与愿违,结果适得其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产生有其经济、社会、政治的根源。事实上,从深入一点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下述问题:墨西哥1994年前长期外贸逆差的原因是什么?弥补外贸逆差的方式是什么,有何缺陷?国内国际形势是怎样引发金融危机的?

(一)宏观经济失衡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国际收支逆差、引进外资结构失衡、经济泡沫成分增加等方面。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墨西哥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成为国内经济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原因包括:

第一,墨西哥政府长期坚持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维持比索对美元的高估,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造成外贸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而造成比索高估的主要原因是墨西哥政府出于反通胀的目的,把钉住美元作为“名义锚”,长期维持比索对美元的汇率稳定。在比索“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为地保持汇率稳定,势必造成比索的“名义汇率”高估。

第二,贸易自由化使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面临空前的贸易危机。一般而言,一国出口若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由于这类产品需求弹性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出口会产生递减效应;相反,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由于收入需求弹性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会出现递增趋势。由于墨西哥的出口长期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则长期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进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墨西哥大幅降低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后,进口急剧增加,出口相对增长乏力。1989-1994年,出口增长2.7倍,进口增长3.4倍。贸易逆差从1989年的6亿多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185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从1989年的41亿美元扩大到1994年的289亿美元。

第三,经济私有化进程导致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缓慢。80年代后期以来,墨西哥加快了国有经济私有化的进程,特别是1988年萨利纳斯上台后,墨西哥加快了私有化进程,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调控能力,出现了经济结构的失调,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金融业增长过快,大大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一产业长期处于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状态,农产品价格过低,产量不足,长期依靠进口粮食,一方面加重进口负担,另一方面外国廉价农产品的涌入使农民处境更加困难;第二产业中,除了出口加工业发展相对较快外,基本上处于低增长状态。一国的出口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劳动生产率,在墨西哥劳动生产率长期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出口增长必然受到抑制。

汇率体系的僵化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严重逆差之间的矛盾表现的非常突出,1991年墨西哥贸易逆差为110亿美元,1994年达到280亿美元。经常项目的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年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5%。下表列出了墨西哥1990-1994年每年经常帐户余额占GDP的比重:

表墨西哥1990-1994年经常帐户余额占GDP的百分比

经常项目巨额逆差造成储备资产不足,国家清偿能力下降,不得不依靠大量引进外资来保持国际收支账户的平衡。为此,墨西哥政府利用高利率政策和外资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国外资本流入。1991年至1992年,墨西哥国内实际利率高达20-25%,远高于国际市场利率。在利差的驱动下,外资纷纷涌入。与此同时,墨西哥政府还通过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同时,墨西哥的外债规模也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从1990年以后,墨西哥每年都是国内投资水平超过储蓄水平,在投资和储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国内资金的供应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依赖海外资本流入来支撑国内生产发展的局面。

外资大量流入是导致1982年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十多年过去了,墨西哥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对外资的依赖越来越严重。1985年底墨西哥外债总额达到1017亿美元,是1982年的5倍,到1994年,其外债总额达到1656亿美元,是1982年的8.5倍,使其还本付息

的负担日益加重。1982年和1994年,该国的偿债率均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的警戒线。1990-1993年间,墨西哥资本净流入91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总量的20%。不仅如此,墨西哥引进外资还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在流入墨西哥的外资中,1989年以前以直接投资为主,1989年之后涌入的巨额外资,绝大部分是投入股票、债券和货币交易的金融投资。例如,美国在墨西哥的投资有450亿美元,其中投入生产部门的资金不超过150亿美元,证券投资则多达300亿美元。在1990-1993年间流入的910亿美元资金中,有610亿美元是证券投资资金,证券投资资金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利润和高利息,缺乏稳定性。一旦遇到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或者投资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不定时,投资者就会马上抽走资金,流向更有利的投资场所。

另外,外资大量流入证券市场,势必导致证券市场泡沫增加。例如,在610亿投入证券市场的外资中,有220亿美元外资流入墨西哥股票市场。在外资的推动下,墨西哥股票市场兴旺起来,1990-1993年间墨西哥股指上升了436%。泡沫成分增加了墨西哥经济金融的脆弱性,一旦有风吹草动,泡沫破灭就会引起金融危机。

(二)墨西哥政治、社会矛盾的积聚爆发是导致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从70年代以来,墨西哥的经济几乎每隔6年总要发生一次或大或小的经济或金融危机,而且总是发生在新旧政府交替之际,这是由墨西哥政治体制决定的。墨西哥每6年进行一次大选,总统任期满不得连任,在最后一年任期中,政府主要完成下届总统的候选、竞选和当选后的交接班工作。这一年政府经济上往往采取守势,尽量保证不出问题。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实际上成了一个看守政府,许多难题留给下届政府去处理,现任政府官员则全力以赴争取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当选。一般来说,墨西哥新当选总统在其头两年任期内是难以有很大作为和成就的,所能做的基本上是稳定政治和经济形势,解决上届政府的遗留问题,树立起新政府的威望,无暇顾及解决弊端繁荣经济。应该说墨西哥上届政府业绩是有目共睹的,在稳定经济、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但一些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尖锐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所以,在新旧政府交替之际,国内政局动荡无法避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墨西哥国内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危及社会安定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一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极不合理,贫富悬殊不断扩大,调查表明,墨西哥最富有的人占全国人口的10%,收入从1984年占国民收入的32.8%上升到1989年的37.9%,而占全国人口40%的最贫穷的人收入所占比重却从14.3%下降到12.9%。二是中小企业破产和国有企业私有化后导致大量裁员,失业人数越来越多,公开失业人数达350万,半失业人数几乎占经济自立人口的一半,这些人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三是农业持续衰退,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减少和外国农产品的大量进口造成数百万农民破产。四是80年代的通胀使得依靠工资收入的广大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人们不满情绪增加。社会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1994年,这些社会、政治矛盾得到了充分的暴露:1月份,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发生了农

民武装暴动;3月份,制度革命党(当时执政党)总统候选人遇刺身亡;9月底,革命制度党总书记遇刺身亡,国内局势日趋紧张,12月19日,恰帕斯州再度发生暴乱。政局的不稳定导致了外国资金大量流出墨西哥,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三)政府货币管理决策失误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墨西哥政府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特别是关于比索汇率的决定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失误,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没有及时进行汇率体制改革,退出钉住汇率制度。长期来汇率高估对墨西哥国际收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退出钉住汇率制度是解决比索高估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退出时机和顺序的选择是保证汇率制度平稳过渡的关键。墨西哥政府对退出时机选择的失控,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失控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期久拖不决,丧失了有利时机;二是形势恶化时,突然退出,市场失控,比索超调。从20世纪90年代起,比索高估的问题实际上已经被多次提出。1992年初,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就指出,比索高估是非常危险的,墨西哥政府应及早对比索贬值,每天至少贬值120个基点。然而,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墨西哥政府的重视。1993年初,在与美国和加拿大讨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时,墨西哥政府也发现了比索高估与贸易逆差之间的联系及其潜在的危机,但是,为了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政府放弃了贬值比索的考虑。1994年9月和11月,后来担任墨西哥总统的塞迪略两次向当时的萨利纳斯总统提出,立即下调比索汇率,防止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由于当时墨西哥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强烈反对,使墨西哥错过了最后的机会。如果说萨利纳斯政府久拖不决,丧失汇率调整的有利时机的话,后来塞迪略总统所采取的突然贬值的做法则造成市场失控、比索超调。并且,在决定进行比索贬值时,塞迪略政府没有制定任何消除贬值负面影响的配套性措施,也没有采取任何从钉住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的过渡性安排。实际上,如果塞迪略总统能将比索贬值作为其经济改革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从而全面计划、周密安排、有序退出的话,比索贬值引起的动荡可能会小得多。

第二,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配合失败。在比索长期高估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实际上面临这么一个选择:要么比索贬值;要么提高利率。1989-1993年,墨西哥政府一直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1994年由于恰帕斯州武装冲突升级和总统大选临近,萨利纳斯政府为稳定政治、经济局势,转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1994年1月,美联储开始上调利率,墨西哥中央银行一反常态,不仅没有提高比索利率,相反却从1994年5月份起将短期利率逐月下调,放松银根。在汇率固定且汇价高估的条件下,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危险的,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相互矛盾,是引发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总结这一教训时,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当美国利率上升、投资者信心出现动摇以及通货膨胀率开始回升后,墨西哥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如果当时能以较高的利率水平,阻止外资流出,放弃钉住汇率制度的成本可能会小一些。不过,最好的方法还

是在1993年就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让比索自动贬值。因为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在不改变国内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减缓外部冲击。

(四)在开放经济的过程中金融部门的高度私有化导致金融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下降。

事实上,1982年债务危机爆发后不久,墨西哥政府对60家私人银行中的58家实施了国有化,从而取得了对银行业的绝对控制权。同时,政府还对银行资产、利率、贷款流向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限制。80年代末,墨西哥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90年墨西哥国会修改了宪法,允许对银行实施私有化,到1994年1月,所有国有银行全部被私有化。墨西哥的金融开放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金融压抑”,但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和爆发。第一,银行私有化后,为了提高利润率,银行向私人非金融企业提供的信贷大量增加,而使坏账和呆账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例如,仅在1992年第四季度至1994年第四季度,无法偿还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就从5 .6%上升到8 .3。此外,在1991年12月至1994年9月,高风险资产与银行净资产之比从51%扩大到70。第二,自80年代末起,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进口的扩大,墨西哥出现了一股消费热。如在1989-1993年期间,私人消费平均每年增长4.7。为了利用这一消费热,墨西哥的金融机构竞相向消费者发放信用卡,使信用卡负债额每年的增长率超过30。由于金融机构对信用卡申请者的资信历史不进行深入的调查,许多缺乏偿付能力的消费者也获得了信用卡。此外,对信用卡的使用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其结果是,信用卡“倒账”现象十分普遍。第三,在实施银行私有化的过程中,政府关注的是如何以高价卖出国有银行,对投标者的管理能力和其他因素则较少考虑。因此,有些投资者虽然过去从未涉足金融业,但为了获得一家国有银行的购买权,不惜一切代价地以高价投标。中标后,该银行的新主人却常常为了尽快收取回报而从事高风险的金融活动,或因缺乏必要的经验而无法发展业务。这一切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整个国家的金融部门的稳健度。

银行系统是否稳健是决定一个国家在金融风浪中能否经得住考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墨西哥银行高度私有化过程导致了其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这是使其金融危机迅速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

墨西哥是南美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曾经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绩,但是最终由于其国内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加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事件影响,发生严重的危机,对国内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场危机给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我们也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首先,要重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政局稳定。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利益调整和再分配过程,凡涉及到利益调整和再分配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由于墨西哥政府在推动经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

系,使得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积累。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减少了农业补贴,造成数百万农民破产;由于国营企业私有化后大量裁员,以及大批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倒闭,使失业人数剧增。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公众不满情绪日益加剧,从量变到质变,1994年发展成为流血冲突,最终引起市场恐慌、引发比索危机。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加强社会公正与公平,要采取措施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社会问题,防止社会动荡。

第二,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应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为前提,切不可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墨西哥实行的是进口开放政策,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剧增。在本国工业出口竞争力不强,外汇储备短缺的情况下,经常项目逆差就会导致国际储备状况的恶化,如果没有外资流入作为后盾,危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发展中国家往往为了追求开放所造成的利益而忽视开放所带来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墨西哥危机给我们以启示,虽然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路子是正确的,应当坚持下去,但是,市场的开放步伐和程度一定要与本国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否则只能沦为发达国家倾倒产品的市场,丧失经济自主能力,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第三,发展本国经济应主要建立在国内储蓄的基础上,而不可过分依赖外资流入,应谨慎开放资本账户,且引进外资结构要合理。墨西哥经济中长期存在着"二元结构",农业所能提供的剩余和本国所能达到的积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使得储蓄与投资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资金缺口。1994年,墨西哥国内储蓄率为20%,而亚洲同等程度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平均为34%,比墨西哥高14个百分点。由于资本匮乏,墨西哥经济发展主要靠吸引外国资本。1982年的债务危机就充分反映了对外资过分依赖的弊端。可是,墨西哥政府并未从中吸取教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过分依赖外资使墨西哥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也使比索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另外,墨西哥引进的外资中以短期投机性资金为多,这些投机资金流动性极大,一旦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资金会很快撤离,从而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盲目开放资本账户,导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和巨额外债负担是墨西哥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资本账户的开放应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可以归纳为: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市场结清的汇率、充足的国际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一个市场导向的激励制度。具体地,IMF在其报告(1998)中指出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决条件主要包括(1)一个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特别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同所选择的汇率制度相容。(2)一个强有力的国内金融制度,包括已经改善的监督和谨慎性管制,它涵盖资本的充分性、贷款标准、资产评估、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透明性、信息披露和会计标准,以及确保资不抵债机构能迅速得到处理的规定。(3)一个有力和有自主权的中央银行。(4)及时、准确和综合性的信息披露,包括中央银行关于外汇储备和远期交易信息的披露。

第四,必须选择一种适当的汇率制度。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汇率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因此,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实施恰当的汇率政策,已成为经济开放条件下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课题。在大部分情况下,钉住汇率制度是危机产生和加剧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钉住制,让货币自由浮动。自由浮动制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经济管理,但是货币自由浮动会经常产生实际汇率持续和大幅的偏差,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一国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应由该国实际情况来决定,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些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国内宏观经济情况;当前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程度;与参考货币所在区域经常项目关联的程度等等(Alexandre Lamfalussy,1999)。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汇率能够对大规模、不可预测的资本流动有所反应,并且在货币政策取向与实现国内平衡发生冲突时,能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二是汇率调整与"基本面"的变化相一致;三是汇率能像锚一样稳定市场预期。

第五,私有化不是抵御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时刻提高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意识。但萨利纳斯政府将银行私有化视为解决金融部门中各种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发挥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就可构筑一道抵御金融危机的“防火墙”。事实表明,墨西哥的银行私有化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其他一些严重的问题,使金融系统存在不稳定因素。金融体系的脆弱也是新兴国家易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范金融危机必须增强本国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的实力。其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金融体系。一个"好的"金融系统应当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会计标准,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规范的公司治理。实践证明,健全的金融体系将对抵御金融危机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2)加强法律和制度的建设,这是任何一个运作良好的金融系统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很好地设计和实施公司法;制定会计和信息的披露原则;清晰的定义产权;商业和金融契约的固定法律框架;破产规则和程序;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谨慎原则;运作良好的支付、清偿和结算系统;交易组织的流动性和透明度等等(Alexandre Lamfalussy,1999)。(3)加强审慎的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的脆弱性是许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由于明确或潜在的存款保险的存在以及不对称信息的原因,银行体系里将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这样,在发生危机时存款保险或政府会提供担保的预期会诱使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更高概率(Le Fort,1989)。(4)加强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往往导致危机中机构的大规模破产和倒闭,加剧了危机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因此增强金融机构的实力有利于防范危机发生和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其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建设,提高资本金比率,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综合竞争力等等。

六、危机后墨西哥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经济危机后,墨西哥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危机发生后,墨西哥政府通过获得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援助,重新树立投资者信心,同时采取相关措施整顿金融秩序,稳定金融市场。1995年1月3日开始实施《克服经济紧急状态团结协定》。3月9日,墨西哥在获得国际社会援助基本落实后,公布了新经济计划,该计划包括,大幅度增加政府收入、削减政府开支、抑制工资和物价上涨等。在整顿金融秩序方面,墨西哥政府改革完善了金融体制,建立了管理和监控机制。墨西哥议会先后通过了《证券市场法》(修正案)、《金融组织协调法》、《信贷机构法》、《银行间交易法》等一系列法规,逐步完善了金融市场法律制度,严明了金融市场纪律。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墨西哥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对国外大股投机资金进出本国金融市场进行监视,并掌握世界金融市场发展动向,以便发现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墨西哥金融市场逐步稳定下来。

从1996年开始,墨西哥政府通过实施稳定财政计划,减少亏损项目。墨西哥政府在危机发生后接受国际援助的的同时也接受了许多附加条件,如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实施严格的经济调整政策等。为此,墨西哥政府在工资检查、节约公共开支、限制贷款以及减少亏损等方面实施一揽子计划,取得明显成果;另一方面,墨西哥政府致力于增强产品竞争力,为出口创汇创造条件。墨西哥出口产品在80年代以石油为主,金融危机以后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除了继续保持对美国和亚洲纺织品出口外,还增加了工业产品的出口。

在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从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墨西哥经济就开始出现好转,国内经济的各支柱产业得以逐渐恢复,转入良性循环。

但是事实上,直到今天墨西哥仍然没能从10年前的经济危机阴影中完全走出,经济复苏困难重重,虽然墨西哥经济已经回到了发展轨道上,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令人失望,远落后于以中国为代表的迅速崛起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危机在金融部门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私营银行的坏账和违规操作大量暴露,很多银行名存实亡。好在由于背靠北美自由贸易区,1996年至1998年,墨西哥经济每年保持5%至6%的增长。但是,经济危机的疤痕依旧。

墨西哥的经济环境在这些年得到了改善,其政府对调整经济所付出的努力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由于较小心的紧缩经济政策,墨西哥的通涨率保持在5%以下,国家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下降到1.4%左右。尽管如此,经济复苏的势头才刚刚开始。2004年,墨西哥经济增长速度依靠对美国的出口和高涨的油价达到4%。不得不承认,这相较于过去十年只有2.6%和1.1%的年平均增长率和人均年增长率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复苏的速度远落后于同样发生过经济危机的巴西、智利和韩国,与保持经济高增长的中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未来墨西哥的经济潜在增长力不足4%,这对于一个人口每年增长1.5%的国家实在不值一提。究其原因,经济改革滞后是关键因素。经济危机后,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没能迎来新的高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同时指出,如果墨西哥想要改变未来发展状况,使经济增长达到6%以上,就必须从调整经济内部结构,改善教育和加强经济部门竞争入手。同时要注意提高社会福利,促使经济机构雇佣专业熟练

人才,提高生产效率。

如果不迅速做出调整,墨西哥未来将继续落后于巴西、智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附录:墨西哥金融危机大事记

1994年

1月1日恰帕斯省暴乱分子夺取六个城镇。

2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把联邦基金利率从3%提高到3.25%。

3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达到3.50%。

3月23日墨西哥制度革命党候选人卡洛索遇刺。

4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将利率提高,达到3.75%。

4月26日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建立永久性货币互换安排。

5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将利率提高,达到4.25%。

8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将利率提高,达到4.75%。

8月21日制度革命党总统候选人恩耐斯托、赛狄略在总统大选中获胜。

9月28日墨西哥执政党书记约瑟、佛朗西斯科、卢茨、马修遇刺。

11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利率提高至5.5%。

12月1日墨西哥新政府开始执政。

12月19日恰帕斯省发生暴乱。12月 20日墨西哥当局将新比索于预限制下调15%。

12月21日墨西哥政府宣布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

12月22日墨西哥当局允许新比索浮动、并启用与美国、加拿大建立的70亿美元货币互换安排。

12月27日新比索对美元比价达到12月份最低点,为5.7:1

1995 年

l月9日墨西哥宣布扩充银行资本计划。

1月12日美国当局提出一项为墨西哥债务担保的计划。

1月13日亚洲金融市场动荡,泰国、菲律宾、中国香港采取措施稳定汇率。

l月26日墨西哥就金额为78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备用贷款签署意向书。

1月31日美国当局收回他们的贷款担保建议,代之以一项金额为500亿美元的直接贷款方案。

2月15日墨西哥赛德克集团宣布它将停止对其三个附属机构所欠金额为19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进行支付。

2月21日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贷款协定。

3月9日墨西哥宣布新经济计划。

3月10日墨西哥当局宣布一项目,对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重组。

思考题:

1.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那些?其中,其国内经济状况与金融危机发生有何关联?

2.墨西哥债务危机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何影响?

3.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田光宁.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6

2.姜建清.金融风潮沉思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

3.姜建清.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0

4.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6

5.王宇.钉住制度与比索危机.国际经济评论,2004.11-12

6.仇华飞.对引发墨西哥金融危机原因的再认识.世界经济研究,2005.12

7.江时学.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世界历史,2002.6

8.Douglas W.Arner Jorion, The Mexican Peso Crisis: Implications for 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 Economic Law, No.4, October 1996.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英语优秀演讲稿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英语优秀演讲稿confront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what should we college students do ? honourable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 good morning ! at the beginning of my speech , i’d like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oion about myself that i hope won’t bore you , my name is liu zijing ,who come from bozhou of anhui province ,i was admitted to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in XX年,and major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my today’s speech is : confront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what should we college students do ? when you walking along a street ,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you will find is that lots of shops or markets are selling their goods at a discount ; when you visting a countryside ,an evident situation you will discover is that many workers are staying in their hometown 。 why ? that’s becaus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originated on wall street and swept the world has gone beyond the toy sector and bitten into the chinese economy。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many labor-intensive factories have shut down ,leaving massive numbers of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英语演讲稿(完整版)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英语演讲稿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英语演讲稿 第一篇: 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英语演讲稿 onfronting the finanial risis ,hat should e ollege students do ? honourable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 good morning ! at the beginning of m speeh , i’d like to make a brief introdutoion about mself that i hope on’t bore ou , m name is liu zijing ,ho e from bozhou of anhui provine ,i as admitted to huaibei oal industr teaher’s ollege in xx年,and major in 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m toda’s speeh is : onfronting the finanial risis ,hat should e ollege students do ? hen ou alking along a street ,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ou ill find is that lots of shops or markets are selling their goods at a disount ; hen ou visting a ountrside ,an evident situation ou ill disover is that man orkers are staing in their hometon . h ? that’s beause the finanial risis that originated on all street and sept the orld has gone beond the to setor and bitten into the hinese eonom.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man labor-intensive fatories have shut don ,leaving massive numbers of orkers jobless .

大学生关于金融危机演讲稿中英文

大学生关于金融危机演讲稿中英文 I am honored extremel stand in here for everbod leture! We all kne that, no the orld all is suffering the finanial risis, and man fatories all alread ent out of business the bankrupt, this also meant ould have man people to fae is ing off sentr dut. Perhaps in shool e regarding this realized is not ver big, hoever e soon fae the graduation, also meant must look for the ork. Alread some people mente d: The next several ear universit graduate, the graduation also on meant unemploment! Although I not like this believed, but I still felt e should have one kind of risis feeling, b faes the orst possible ourrene. Therefore, also annot again ontinue to aste in the universit period time, that alread as ma not obtain extremel! Therefore I hoped shoolmates, all an learn on diligentl speial ourse, in order to might find from no on most suits on ork. 我很荣幸极为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 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所有正在遭受金融危机,许多工厂都已 经倒闭了破产,这也意味着可能有许多人面对即将关闭站岗。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 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拖欠资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政府和银行对此束手无策。同时,由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特别是短期债券和拆借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太高,一般为50%-200%,致使企业根本不进行实物资产的投资,有钱就购买短期债券或委托拆借投资。1996年俄罗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了18%,1997年又下降了5%,1998年上半年则更进一步下降了10%。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应对方式 解决债务危机的两大手段,一是以货抵债,俄罗斯首先用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对捷克的债务。俄罗斯对捷克的债务绝大部分是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共计36亿美元,至2002年初还有11亿美元尚未还清。自1994年起,俄罗斯主要用商品偿还债务利息,2002年开始偿还债务本金。同年2月,俄罗斯捷签署了俄罗斯用商品偿还捷债务的初步协定,俄用价值2.1亿美元的商品偿还所欠捷克的部分债务。用以还债的商品主要是用于核检测的专门设备、核燃料、冶金产品、电力、零部件及军用器材。 在俄罗斯偿还所欠哈萨克斯坦债务时,这种债务转换方式也得到了有益的尝试2002年11月,俄哈就俄用航空设备向哈支付6500万美元债务达成协议。 二是债务互换。2000年2月14日,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谈判,俄罗斯政府终于与伦敦俱乐部的国际商业银行们达成债务重新结构化协议,该协议是债务重组和债务互换的混合体。协议规定,西方国际商业银行将免去从前苏联以来的俄罗斯政府所累计欠下的320亿美元债务中的36.5%,余下的债务将进行两次转换,一是将承债主体由部分国有的银行转换为俄联邦政府,二是将债务本身转换成30年期的欧元债券,并有7年的宽限期。 迪拜债务危机 1、地缘政治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掣肘于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迪拜的前途取决于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却做不了瑞士。在中东破碎的地缘政治裂片中,迪拜无法起到欧洲一体化前瑞士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中转结算需求不足,中东难以摆脱资源魔,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迪拜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认识和制度准备不足。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迪拜不可避免地成为欧美操纵的棋盘对象,也就成为欧洲与美国敏感的政治博弈之地。 2、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由于迪拜人口较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从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掀起房地产投机热潮,大型写字楼、高档住宅等项目纷纷开工。在此带动下,建筑业GDP比重从2001年的7%上升为2008年的10%,;银行信贷也随之大幅扩张,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快速增加的建筑成本和高涨的通胀水平助长了对房地产的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大量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建筑承包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调整期,导致一些个人贷款占比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小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3、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迪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但其自身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迪拜完全放开外汇管制。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迪拜。过度的外资流入导致资产泡沫日益膨胀,通货膨胀程度加深。与此同时,迪拜政府不但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反而大举借入外债,使得政府的信用危机不断地酝酿着。虽然迪拜政府多次发行债券弥补流动性不足,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偿债压力。结果才愈演愈烈,以致宣布延期偿债,从而引

金融危机英语词汇

金融危机英语词汇(一) 1. panic: 恐慌,惊恐。动词是to panick 2. seized-up:卡壳的,重病的c.f. Look beyond the stock markets, especially at the seized-up money markets, and there is little to see except bank failures, emergency rescues and high anxiety in the credit markets. 3. to bail out, bailout:救市 4. subprime :次贷 6. credit crisis:信贷危机 7. volatility 波动 8. tumble; fall sharply and suddenly. 9. crash: 崩盘 10. plunge: 跳水 11. loss: 亏损 12. sell-off:抛盘:a sale of a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assets (stocks or bonds or commodities) at a low price typically done to dispose of them rather than as normal trade 13. rescue :援救 14. Speculation among traders:交易者之间的投机 15. crush:to make someone lose all hope, confidence etc 击溃 16. tumult:a state of commotion and noise and confusion 骚动 17. fearful investors:惊恐的投资者 18. the frantic pace:飞速 19. Great Depression:1929年经济危机 20. under strain : 处于窘境 21. a bleak view of the future:对前途持悲观的看法 22. mortgage debt :抵押债务 23. slump:a noticeable deterioration in performance or quality 24. recession :衰退 25. disaster:灾难 26. hapless:倒霉的 27. vulnerable::susceptible to attack .c.f .Paulson's comments showed how vulnerable the market is, and how it can shoot up or down in minutes. 28. liquidity:偿债能力,流动性 29. solvency:偿付能力 30. hoard cash:揽现 31. ad hoc: often improvised or impromptu 特定,专门,临时 32 hedge: any technique designed to reduce or eliminate financial risk; for example, taking two positions that will offset each other if prices change 期货,套期保值 33 meltdown:萧条,彻底垮台 34. turmoil:动荡 35. rally:大升 36. Exacerbate: make worse. c.f. The worries on the Street have been exacerbated by the spread of the U.S. credit problems overse 37. Precipitous: extremely steep. 38. short-term Treasuries :短期国债 39. credit crunch:信用紧缩(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40. bloodbath: 大屠杀 41. plummet:直线下降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墨西哥金融危机(经济学金融学课程讲义)

墨西哥金融危机 一、案例介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墨西哥当局放宽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全面开放金融证券市场,外资大量涌进墨西哥,至1994年达730亿美元,但其中70% ~80%属于有价证券投资。由于金融投资的特点是追逐高额利润,缺乏稳定性,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瞬间抽走,转移他国。1994年西方经济开始复苏,利率随之上扬,加上墨西哥政局不稳,一些外国投资者便开始大量抽走资金,结果造成外国资金大量外流,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动用国际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当1994年12月1日,墨西哥新总统塞迪略就职时,外汇储备所剩无几,已无法维持本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墨西哥当局决定通过比索一次性适度贬值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阻止资金外流,稳定外汇市场,并于1994年12月19日深夜突然宣布比索贬值15%。在国内外金融界事先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极大的恐慌,人们纷纷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降。中央银行一天之内抛售几十亿美元,仍无法抑制比索汇价跌势,金融市场出现混乱。次日政府又宣布中央银行不再干

预外汇市场,比索与美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结果不可收拾。 12月2日外汇市场收盘时1美元兑换3.987比索,跌到12月27日的1美元兑换5.75比索,1995年3月9日,美元兑换比索已跌破1:8.9。比索大幅度贬值导致股市行情狂跌。12月20日一天之内墨西哥股票交易所的收盘价下跌6.26%,至1995年1月10日,股票市场价格按美元计算下跌50%。外国资本纷纷外逃,国际储备大量流失,由1994年11月的170亿美元陡然下降到1995年1月6日的55.46亿美元,月余时间减少100多亿美元。因比索贬值与物价上涨互相攀升,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银行利率不断上场,大批企业陷入资金困难。1995年1月上旬,全国加工工业协会的8万家企业中的2万余家因资金困难陷入瘫痪。一些靠进口零件进行生产的工厂,由于比索贬值引起成本上升而被迫停产,造成职工大批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扩大并存把大批低收入居民推向极端贫困之中,金融危机演变成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墨西哥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不亚于80年代债务危机所带来的灾难。

后金融危机旅游英语教学的思考

后金融危机旅游英语教学的思考 一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一)口语应用性强 从实际应用来看,在旅游行业中,旅游景点的导游、饭店管理、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需要与外国人接触,并与其进行直接的口语交流[2]。所以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必须掌握与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旅游知识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如导游英语、旅游学英语、饭店英语,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能阅读外文文件,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而旅游英语口语的学习与表达也就成为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点。 (二)知识综合性强 旅游专业本身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从事实际工作时运用到的知识也非常广泛,如宗教、地理、民族、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历史古迹等;甚至烹饪、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同时,旅游英语也有很强的地域性,需要学生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地方特产,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3]。 二当前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已有的《旅游英语》教材版本很多,但知识面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并且缺乏配套的“听说读写译”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系列教材,大多数是听、说与阅读分离的教材,彼此缺乏联系。旅游英语教材不够成熟,加上教师教法缺乏创新,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安排和设计时与基础英语课程雷同,缺乏旅游专业特色,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缺乏针对本地旅游特色的校本教材 目前旅游英语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多是针对整个旅游行业和全国的情况,而针对各地区自身旅游业的旅游英语教材非常缺乏。例如重庆地处西南,旅游业发展良好,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如红岩村、渣滓洞、金佛山、大足石刻、丰都鬼城、长江三峡等等,但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教材却几乎没有,学生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因美国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导致股票暴跌,引发1929~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全美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危机期间,美国抽回了大量对德国的投资,通过资金链的传导作用,引发德国经济崩溃。受累于英国在德国的大量投资,英国也被推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这场危机重创了全球,使得各国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贫富差距加剧了借贷消费,使得消费品市场过度膨胀发展。当借贷消费放缓并受阻时,一方面导致消费品生产减少和生产过剩,引发社会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锐减,造成资本过剩。二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好并不反映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表现在股票市场上。银行信用助推了股市繁荣,至1929年,道琼斯指数从75点上升至最高的363点,上涨了4.84倍。股市泡沫高涨加速大量资金撤出再生产部门,转向更高回报率的证券投资领域。三是金融创新加快和金融监管不当。危机前,美国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其经纪人支付,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对危机期间的银行倒闭采取干预措施,使得银行业出现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救助迟缓助推了这次危机的蔓延。 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 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资金使用、制度约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债务资金并没有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1982年8 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请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遭到拒绝后,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的汇兑业务,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引发市场恐慌,爆发了债务危机。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也相继因债务问题陷入危机。 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两次石油危机推高了国际油价,拉美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增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拉美国家私人银行贷款增速很快,超过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速;短期和长期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增长迅猛,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此外,贷款利率大多采用固定利率,增大了利率风险。三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压力增大,国际信贷紧缩,美国实行高利率,加重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 1987~1992年美国储贷危机 20 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房屋市场价格得到了逐步修正,同时,美联储加息造成了银行贷款违约率持续攀升,引发了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的储贷危机。储贷银行本质上是通过赚取存贷利率差进行运营的,但是由于美国80年代初期升息步伐加快,投资者纷纷将定期存款转投到货币基金中,增大了银行资金压力。而银行又面临着短期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长期贷款利率不变的利率错配状况。80年代美国还允许储贷机构开展商业贷款和消费性贷款业务,增加其获利能力,同时放松了对房贷授信条件以及风险管理控制,储贷银行还开展了投资不动产等活动,增大了储贷银行的经营风险。 导致储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20世纪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

关于金融危机的英文词汇

次贷危机相关词汇 1、次级贷款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次贷危机也可以用Subprime crisis表示,也可以简略为Subprime, mortgage 是指抵押贷款,与mortgage 相对应的另一个词En-mortgage最近使用频率也很高,如Ex-mortgage broker是指推销抵押贷款的中间人。 2、可调整利率贷款项目Option ARMs ARM是adjustable rate mortgage缩写,指可调整利率贷款,美国之所以出现次贷危机,就是由于Option ARMs过于“发达”,使得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 3、房地产泡沫real estate bubble 房地产泡沫The Housing Bubble 房地产泡沫破灭the housing bubble busting, 经济衰退economic declining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 市场疲软market weak 注意foreclosure这个词,是指贷方lender没有能力给付月供,银行收回用于出售的房产。 4、信用危机credit risk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 信用保险Credit Insurance 5、部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中英文对照 Lehman Brothers 雷曼兄弟公司 Countrywide 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 Bear stearns 世界顶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AIG 美国国际集团 Fed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美国房地产泡沫US housing bubble 流动性liquidity 无法偿还房贷和丧失抵押赎回权home-loan defaults and foreclosures 发放次贷的出贷方subprime lenders 借贷打包证券和银行持有的投资组合loans packaged into securities and held in bank portfolios 可调整的贷款利率adjustable-rate mortgages(ARM) 贷款欺诈fraudulent loans 信用危机credit risk 证券化securitization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 抵押债务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 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 杠杆操作leveraged manipulation 贬值devaluation 市值管理Market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 Adjustable-rate Mortgage 可调利率抵押贷款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Credit Crunch 信用危机Discount Rate and Discount Window贴现率和贴现窗口Equity 资产净值 Fed Funds Rate 联邦基金利率Foreclosure 止赎权Investment Bank 投资银行Liquidity 流动性Monoline Insurance 单一险种保险Mora Hazard 道德风险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 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 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 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欧洲货币体系因此面临自建立13 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它迫使欧洲货币体系在短时间内两度调整汇率,这就给欧洲货币体系乃至经济与货币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二次是1994岁末199 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 94年12月19日墨西哥财政部长突然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次日,政府又宣布中央银行不再

Economic Crisis(Financial Crisis)英文论文,金融危机,英文报告,大学英语论文

Economics Crisis Speaker:杨光Yang Guang From Business school 2012011694

OUTLINE ●Causes ●Prominent Events In History ●Mai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s ●Lessons CAUSES ●The mistakes of economic policy; ●The shortage of the raw material( oil crisis); ●Natural disaster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globalization; ●The wrong of financial policies;… ●The primary cause of economic crisis is the capitalistic system. The radical contradiction of the capitalism is between the sociality of the product and the private possession of the capitalism. Obviously because of this,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economic crisis happens every decades of years regularly.

Prominent Events In History The 1929-1933 economic crisis in capitalist world Introduction During this period,the stock market on Wall Street in New York City got into a serious situation that people started selling shares madly due to the slump of share prices. Later,its effects spread to the whole world:banks faced bankruptcy one by one.At the same time,factories along with corporations closed down;the rate of unemployment jumped up;the income of farmers went down. The disaster continued till 1933 and it took several years for many countries to regain prosperity. Influences ●Economic decline, stock market crash ,acclaim, individual bankruptcy ●Social turmoil ,such as parade and demonstration and bashing; ●Coup d'état such as fascism in Germany, Italy and Japan; ●Adjustmen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uch as Roosevelt‘s new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自由贸易进程的 影响 盖艳梅 一 中俄实现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区域贸易自由化方兴未艾。目前,世界上已建立起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其中,最受瞩目、也是对世界经济与贸易影响最大的当属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地区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但该地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日、韩三国分别以10+1的方式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俄罗斯虽然还未与任何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早在10年前,俄罗斯就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签署了关于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的协议;2009年,俄罗斯又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共同关税同盟。 这实际上是贸易自由化的一种初级形式;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已完成了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入世”谈判,如果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可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并不拒绝自由贸易,只是在选择时机和伙伴而已。从相关条件看,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俄罗斯最现实的选择,也将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从区域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角度看,俄罗斯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产生诸多积极效应。 一是商品供求平衡效应。中俄贸易是一种互补型贸易,而非竞争型贸易。贸易自由化梅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两国对对方商品的需求,从而产生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供求平衡效应。

二是福利增长效应。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商品运输成本都较低,因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质量和类别相同的产品,其价格水平要比从欧美和日韩等国进口的商品低。俄罗斯消费者可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国民福利的增长效应。 三是资源优化配置效应。贸易自由化可使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在两国间流动,从而使中俄的优势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例如,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产业技术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科技资源等,将会在两国间进行合理化、效率化和市场化配置。 四是投资扩展效应。中俄两国如实现贸易自由化,必将带动双方相互投资的扩展与深化。因为贸易自由化为投资所必需的资本、人员、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自由流动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可以预计,中俄贸易自由化将使中国对俄投资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五是区域战略对接效应。中国早已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俄罗斯也已制定开发建设远东外贝加尔地区的长期战略。两国政府首脑都一致表示,双方的区域发展战略应进行合理对接,而贸易自由化将为两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创造必要的和非常有利的条件,使两国的战略对接能够真正落实并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上述分析说明,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中俄两国对贸易自由化不仅有客观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基本条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睦邻友好关系的日益巩固和深化,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 二是中俄近20年的经贸合作使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巩固,并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