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教案

第1课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韩慧玲

【教学用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3)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方法】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加故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1)神创论:西方: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

(2)进化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二、教学活动

(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把知识要点圈点、勾画在教材上。)

(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及地点。在《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上找到“北京人”生活的地点)

(2)探究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图片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3) 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如何?(从生产工具、食物来源、用火情况、生活方式去认识)

(二)小组合作

(1)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与现代人的头部从前额、眉骨、颧骨、嘴巴、前伸、没有明显下颌,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说明北京人已经

是人而不是动物。

结论:北京人为一种正在进化过程中的远古人类,可称为北京猿人。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展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说明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结论: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展示灰烬层遗物,灰烬层最厚处达6m)

A.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

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

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了疾病,从而使身

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B.想一想,学会了用火,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好处?

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结论:学会用火,明显地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C.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课本第4页的阅读,我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食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得食物的?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野兽出没、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仅凭个体力量是很难生存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背记重点。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北京人最具代表性。就是这些远古人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客服重重困难,战胜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下来,进而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三.拓展延伸

搜集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的一些料,和北京人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已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劳动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北京人的生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五.课堂检测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2.北京人距今约——年,生活在————,使用——石器。

3.北京人使用——火,山顶洞人已会————火。

4.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5.————————————,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欢迎指导!

苍台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7-07-2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授课人:

【情景导入】 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 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 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冋走近北京人 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 的兴趣,。冋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2018年秋最新编辑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6年秋改版最新审定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 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梳理,识记1到3题的知识点。第3题注意让学生结合前面内容比较归纳。

方法指导二: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教学生学会使用歌谣的方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 会用工具人形显。 山顶洞人不一般, 磨制石器把空钻。 长相更像现代人, 人工取火能御寒。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单元提醒 1.史前时期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 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3.举出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代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 4.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5.举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代表。骨器(骨耜)、角器、耒耜 6.举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7.举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第 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简答题 1.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 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作工具。 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云南元谋、距今约 170 万年 6.元谋人发现有什么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7.元谋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8.北京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 万年。。 9.北京人的别名。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 10.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学者是谁?裴文中 11.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带有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12.北京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打制石器。 13.概括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 14.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怎样?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5.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6.北京人的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3)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7.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 3 万年 18.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有区别吗?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19.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20.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是在哪一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 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一阶段?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2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什么流域? 元谋人——长江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黄河流域 二、知识点整理 (一)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产工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火的使用:已经知道使用火

2017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案说明: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改版)的最新教材,下载需谨慎。 目录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成果进行推断和想象。 教学方法和设计 问题教学法,教师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第一次上历史课,认真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门中国历史。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每人一本专用本)。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历史的定义并总结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看导入框,让学生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提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讲述女娲抟土造人和上帝创造亚当的故事,激趣)[新授] 板书课题: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板书)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名称: 云南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特点: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已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板书) 二、"北京人 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时间: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讨论]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有什么区别?(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生活简况: (1)艰苦的群居生活 (2)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想一想] ①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思路一: 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 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②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练一练]完成学习指导用书上的“探究导学”部分。 (板书) 三、"山顶洞人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时间: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进步之处: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想一想]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教师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简况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 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 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区前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课

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原始社会名词的理解和对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断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人生活在距今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年在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万年至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4、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过着群居生活,属于早期的社会。 5、在北京的洞穴里发现的距今约万年的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工具的仍是,过着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生活,没有区别。但是已掌握技术,并且已会取火。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 1.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2.什麽是氏族? 3.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合适重大意义? 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6.观察第6页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来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

三、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类人猿 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整套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去当地博物馆,参观一下相关的考古文物。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 西方和中国关于人类的起源分别有着怎样的传说? 西方《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古代女娲造人的传说,都是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于人类起源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学说,是目前比较权威的、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导入新课自然贴切。 【讲授新课】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的年代、生产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现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 过渡: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在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呢?

学生回答:元谋人。 教师: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出示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的图片、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元谋人制造、使用的石器三张图片,说明通过考古发掘得知,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主要是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 出示元谋人牙齿化石的图片,教师讲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重点图片有所认识,知道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 (二)北京人的发现 出示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中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 学生回答: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中国境内早期的古人类遗址,除了元谋人以外,还有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为下面北京人的学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找出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和发现的地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现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牙齿、北京人复原头像的图片,从而说明大量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不仅是在体貌特征的进化上,还是生产工具的制作使用上,北京人都极具代表性。 探究一:从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两个方面概述北京人的特征 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问题:北京人的外貌特征是怎样的?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看完视频后,小组展开讨论并发表意见,师生合作,一起学习这一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后,出示答案订正。 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师:当时北京人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比较恶劣,周围都是丛林,野兽频出,那面对这样的情况北京人能不能独立生活呢? 探究二:火的使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 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 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 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B.个人力量小C.不易获取食物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古猿 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棍棒D.硬质土块 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 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 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 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 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7年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的之一。 2.元谋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县。 (3)生活状况 ①依据: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遗迹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②结论: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北京人的发现 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3.发现:经过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4.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知识点三北京人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采用不同的打制石器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靴器,石锤和石砧等猎取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3)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本课顺口溜总结: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会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知识拓展山顶洞人 1.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缝纫技术。 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距今约三万年前。 由上可知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会创造和使用工具。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时间: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陕西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1)居住: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穴和烧制窑厂。 (2)饮食: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等。 (3)农业 ①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用石器和骨器,角器,从事农业生产。 ②种植水稻。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