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驱动的

《旅游资源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总结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部分本教改的基本情况

一、教改工作过程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驱动的<旅游资源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始于2002年。当时进行本教改的课程是《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分析与应用》是我院在2007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时,在整合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中国旅游地理》、《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旅游规划》等课程中关于旅游资源分析与应用的内容后而开发的课程。本教改的研究,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取向的课程改革,第二阶段是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改革。

二、本教改工作取得的成果

1、本教改课程是2008年福建省精品课程。

2、已经发表了三篇本教改系列论文,论文情况如下表。

3、形成了职业能力取向的、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在历届毕业生参加的岗位工作中得到检验。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在本课程开发与设计上我们都邀请了旅游企业的参与。尤其在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的分析与课程实践教学上,我们与福州部分旅行社与旅游公司一线优秀导游员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我们采用由第一线优秀导游参与的特尔菲法(专家意见法)来确定本课程相关的导游职业能力。

(一)专家的选择

我们学院邀请了福州南国风、康辉、海外、中旅等几家旅行社十位在职导游人员组成本课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导游职业能力的确定工作。这十位导游人员均是旅游专业科班出身,均有旅游资源方面的教育背景,至少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业务能力强,而且做事均较认真,乐意担任委员会工作。

(二)工作任务与导游职业能力分析过程

首先是要求各专家在匿名状态下,根据自身实践经历列出本课程所能培养的、对导游岗位工作最有意义、价值的职业能力。收回第一轮调查表后,我们对各专家所罗列的能力进行了综合整理,归并同类,排除次要,最后共罗列出十条能力。

第二阶段,把这十条能力制成第二轮调查表,发给专家,要求专家从中选出五条他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按重要性把这5条能力排序。我们将第二轮表回收,统计时将每位专家所列的能力按其所列重要性

的排序分别赋予5、4、3、2、1分。然后求每项能力得分之和。各项能力得分情况如下表。

第三阶段,我们将以上各项能力得分情况再次反馈给专家,要求专家对以上能力进行了整合,对其中有关联的能力进行合并,并写出其所合并后的每条能力所包含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将结果进行汇总,最后得出本课程应培养导游岗位的三大职业能力即:1.旅游资源类型的判断、分析、讲解能力;2.利用旅游资源进行旅游线路设计能力;3.旅游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项目化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导游职业能力,我们根据前面所提到的三大职业能力目标,将本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为三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图:经过调整后的模块内容不仅包含原有旅游资源课程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对上述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具意义的内容,这样培养职业能力就更有针对性了。

旅游资源分析与应用

旅游资源分析讲解模块旅游线路设计模块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模块

旅自人旅旅旅线分旅旅良游

游然文游游游路区游游好客

资旅旅资地交设旅资资行行

源游游源图通计游源源为为

分资资赏基线调保养的

类源源析本路查护成导

理设引

论计

(二)教学内容项目化

在本课程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即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提出项目,项目要涵盖职业能力所包括内容,同时强调应该把学习置于真实复杂的情景之中,反对简单化处理教学内容。以下是我们对本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

三、项目课堂教学与实训

(一)工作项目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

1、项目设计

2、小组合作学习

本课程项目式学习任务(课题)是开放性、团体性任务,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课程项目式学习中,必须运用合作式的分组学习

在分组后,学生接到要完成的项目必须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什么知识,即要清楚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什么知识。如在对各种地貌旅游资源图片类型判断的任务中,学生要明确要学习各种地貌旅游资源特征、成因知识,才能准确判断资源类型,而当他自学了这些

知识,并将之正确运用到图片判断中,就能达到了教学目标。在设计反映某区域主题的旅游线路时,学生要明确除了要具备线路设计理论知识外,还应知道相应区域旅游资源特征,该区内哪些景点能反映这些特征,然后根据其分布和交通网将其串成线路。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获得要比被动识记效果来得好。

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的“在做中学”的学习过程。如在旅游线路模块中,小组成员先自学相应区域旅游资源的材料,总结出本区的旅游资源特征,确定出最能反映这些特征的主题。如东北区线路主题是“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火山熔岩游”;西南区是“民族风情和岩溶景观游”;华中区是“三国、三峡黄金线游”。然后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收集有关景点的资料,有的在较大比例的区域地图上将这些景点注出,接着根据资料,集中讨论线路的景点组成、交通工具行程安排。由于本项目要求学生解说景点和线路设计理由,所以当设计好后,学生还必须为解说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而且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在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而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之间交流、争议,不仅使学生对能力与知识有更高层次的建构,而且发展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小组学习成果汇报

各组学生还必须将本组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介绍,每个学生都应有上台机会,通过汇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程度,以便采取有效的反馈措施。如在旅游线路设计

模块中,要求学生代表说明其设计过程和设计思路,一些小组还将线路制成图文并茂的电子幻灯片课件,以导游的身份对景点进行讲解。由于汇报的学生准备认真,而且较规范地写出导游词,脱稿讲解,而且其他学生在设计过程也有这些景点一些知识,所以这种汇报式的讲解效果不亚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讲解。

4、教师反馈精讲

在学习中,教师应针对学生遇到不同的困难做出适时的反馈,学生面对的较丰富的信息资源时,易出现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的情况,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设置关键控制点,规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朝着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同传统讲授型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获得知识可能不系统,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建构的意义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的精讲。教师精讲除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及学生表达情况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疑难、重点知识结构和规律进行针对性精讲。

5、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式

为了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职业能力情况,我们认为在评价内容要强调结果即强调以产业界制定的能力标准,关注真实职业任务的解决,也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既有教师评价,也应考虑学生本人及小组成员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要传统的对知识的笔试,也要对学生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动手能力测试。是我们在本课程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中所设计的评价表。

(二)实训教学环节设计

职业能力一定要通过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它不能象知识那样可以依靠传递甚至灌输的方式来掌握。虽然在项目式学习中,设计的问题是基于真实职业背景下实践性强的任务,但终究带有模拟的色彩。要把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就须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尤其是本课程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实训主要有以下:

福州某景区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旅游线路设计(6学时);

福州某景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讲解综合实训(6学时);

自助旅行(3学时)。

课程的实训教学由旅行社优秀导游员来完成。

四、校企在课程层面上的深度合作

在课程的开发、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项目化等方面,都有旅游业界优秀导游的参与。课程教学上也同样有优秀导游员的参与,我们邀请三名优秀的导游员为课程兼职教师,开展课程实训教学工作。福建省中旅、福州南国风旅行社等多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

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方案

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方案 课程目标 培训目标 本方案以现代企业员工的职业胜任素质模型为依据,围绕“塑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星级员工”这一诉求,借鉴当今众多卓越企业员工培养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集管理学、教育学、社会行为学、应用心理学、NLP神经语言学、oing 技术等经典学科理论精粹于一体,经由国内管理学权威学者、专以及资深培训师共同研究开发,历经上万人次的市场培训检验,反复修订而成。 课程以建立新员工诚信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体系、挖掘在职员工不断突破的发展潜能以及培养中层管理者高效工作技能为目标,着力培养组织各层级员工自信且善于自省的职业态度,培养员工勤业、乐业、专业、爱业的职业行为,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主动求变的心态,适应市场变革的需要。 课程内容 员工职业素养—企业发展的源泉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对企业而言,资金可以拆借,技术可以收买,而唯一必须是自己有的,就是:一流品质的、高素质的员工。企业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是有价的,唯独优秀员工是无价的。 处在多变而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中,企业的兴衰存亡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演变,没有谁能够完全控制或保证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企业发展的唯一保障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开发内部永远也开发不完的最宝贵的资产———“人才”。 培训课程体系 1、华丽转身—从学校人到企业人 新员工应该是企业人、职业人、专业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在他们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工作角色后,组织对他们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职业化培训就是在工作之初对新员工的态度、行为、方法等进行引导和培训,以提高其基本职业素养,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便于管理、快速提升绩效。 (1)员工职业化成长模型: (2)新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课程设置 表1: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表 课程模块课程要点课程概要 角色认知从学校人到 企业人从学校人转变为企业人,需要按照工作的角色处理事情,并实现四个转变:个体导向向团队导向转变;性情导向向职业导向转变;思想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转变。通过对成功规律的认知和了解,树立争取的态度,从而在工作中养成正向思维的习惯,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与成功有约 职业技能团队共识通过对工作机制、工作环境的了解和认知,认识到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题,养成良好的习惯,了解有效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绩效,做一个受的用人单位新人 有效沟通 时间管理 商务礼仪

[教学设计,导向,能力]论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训教学设计

论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训教学设计 摘要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其就业及长远的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实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类型,又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且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训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文章基于此,主要探讨了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原则,从未为实训教师设计实训教学提供参考,设计出更有效的实训教学。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训教学设计特点原则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Design LIU Xing (Schoo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Guizhou 563002) Abstract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for their long-term employ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eaching and training,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pro- 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refore, in the desig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ability to develop career-oriented students. Based 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 ted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features and principles, never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raining teachers of practical teaching, de- sign more effe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actical teaching design; features; principle 1 实训教学设计的内涵 实训,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军事领域,后来该概念被逐渐引入到教育领域。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所谓实训,是指实训教师在一定条件下(硬条件和软条件,硬条件包括实训基地情况等;软条件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情况等),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在仿真或者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建构知识与经验以形成职业能力的教学活动。而实训教学设计则是实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训学习、职业能力的培养,运用系统方法、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对实训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描述、规划,而制定的具体、可行、可操作的方案。对实训教学进行设计,旨在促使实训教学活动更具有发展性和有效性。 图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发表时间:2012-07-23T11:31:49.0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丽 [导读]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王丽(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5200)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的带教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缺乏完整性,内容空泛,无法在需要时或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将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完全依照临床工作中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1]。这种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好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现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方法运用于“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的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用在我科室2011年6月份至12月份实习护士60名,均为山东万杰医学院2008年入学的本科班护士,统一参加国家高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两组实习护士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和目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技能。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带教模式,现以癫痫大发作的抢救流程为例介绍如下:(1)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是体位处置→吸氧→呼吸道处理→静脉通路建立用药和肌肉用药→安全护理→环境护理→记录。将教材知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合理整合,将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设计出教学思路及时间安排。在学习“癫痫”之前,学生在刚进入临床病房实习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护理基本操作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模拟一例癫痫大发作病例,带教老师给出护理实践指南①评估和观察要点②操作要点③家属指导要点其余要求同学自己学习书本,观看多媒体,查看文献资料后自己总汇。整理出详细的操作步骤,然后演示操作。没5人一组,一人演示病人,两人演示抢救护士,2人演示换着家属。5人角色轮流转换。每抢救完一次,抢救护士都要汇报病例,做总结,记录。回答家属的问题,并对家属和患者做健康指导。带教老师现场不做评价,只做监督和操作知识点的考核。老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 1.2.2 评价方法成绩由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实际操作考核分为5个必须完成的要点:①卧位的正确处理;②吸氧的正确处理;③气道开放的正确处理;④负压吸引器的准备和口鼻分泌物的正确处理;⑤静脉通路的开放,每个要点10分,共50分。另外操作具有整体节奏感和现场急救感,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加分制度,满分为10分。操作中增加患者尿失禁,作为附加题。满分10分。实践操作总共70分;理论考核满分50分。由老师出卷,涉及疾病的病因,用药,健康教育,以及注意事项。 2.结果 两组成绩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学生的能力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班(P<0.01),实践考核也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1)。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给学生进行完整流程的示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工作过程,并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了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的资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2,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团队合作更加有效,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4]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再依赖教师,而是习惯性地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查找资料,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会稍多一些,整个流程掌握慢一些,但是一旦掌握之后,不容易忘记,并且应变能力增强[5]。让学生在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境中边护理患者、边学习知识,增加了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教师方面发挥“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教学资源,包括临床护理案例、教学项目与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突出了以岗位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3):345—346. [2] 郎玉玲,安秋月,梁宇,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01—102. [3] 任海静,李丽英.《基础护理学》态度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J].护理实与研究,2010,7(4):90—92. [4] 陈晓燕,顾仿亚,项春燕,等.临床护理教育实施护理程序的培养及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02— 103. [5] 郭春红,曹枫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法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 112-114.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纵观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编成压缩教材。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时甚至是脱节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如近年来流行的“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最为典型。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CBE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行动体系:职业技能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选择

行动体系:职业技能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选择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与高职课程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课程模式是职业技能导向的。相对于学科体系课程模式而言,行动体系的课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更具有目标的“定向性”、内容的“应用型”、实施与评价的“整体性”的特点,在课程编排及其主体特征上更加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是高职课程模式的性选择。 关键词:行动体系;职业技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必须能及时反映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其课程内容开发的一个基本依据,也是现代高职课程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的显著区别。传统职业教育由于其所传授的技术相对稳定,因此其课程内容也比较稳定。但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尤其是以高新技术为服务对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一状况彻底改变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及职业世界变化使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面临着课程模式的变革与选择。 1. 职业技能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本质特征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混同的。在现代教育3种类型专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更加明确的职业针对性。 高职专业的设置以职业性为主,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如在我国2004年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高职专业的设置虽然是要兼顾学科领域、技术领域等特征,但主要是依据职业特征来设置和划分。根据我国政府1999年颁布的职业分类大典GB/6565,我国现代的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主要是针对职业小类,就是针对具体职业来设置专业。从目前全国高职专业参考目录来看,77个专业分类,532种专业,相当一部分专业是与职业小类直接对应的,按职业来设计学生的学业。[1] 相比较而言,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主要是依据学科分类来设计学生的学业,相当一部分专业设置是在职业大类中,按学科分类设置专业。这样设置的专业在职业大类中,可以有更深的理论基础,培养的毕业生有更广的适应性,就是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提出的宽基础、通用性的专业设置模式。 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也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与高职是有明显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分类针对的是职业的细类,或更单一的技术技能领域;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考虑专业的学科联系,但不以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员工岗位培训体系]浅析以职业技能导向的情景体验培训模式

(培训体系)浅析以职业技能导向的情景体验培训模 式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 担任教师:顾绚 考试学期:2011 -2012 学年第1 学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2009级 姓名:尚昊天学号:40916004 论文标题:浅析以职业技能导向的情景体验培 训模式 ——以蜀秀为例 出题教师必填:1、考试类型:闭卷[ ] 开卷[ √](页纸开卷) 2、本套试题共道大题,共 4 页,完卷时间分钟。 3、考试用品中除纸、笔、尺子外,可另带的用具有: 计算器[ ] 字典[ ] 等 (请在下划线上填上具体数字或内容,所选[ ]内打钩)

考生注意事项:1、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于桌面左上角,以备监考教师查验。 2、拿到试卷后清点并检查试卷页数,如有重页、页数不足、空白页及印刷模糊等举手向监考教师示意调换试卷。 3、做题前请先将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填写完整。 4、考生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 5、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浅析以职业技能导向的情景体验培训模式 (1) 摘要 (3) 1. 职业导向的情境体验模式(VSC-SET模式)的基本内涵 (4) (一)、职业技能是VSC-SET模式的目标与方向 (4) (二)、VSC-SET模式的实现方法 (4) 二、职业导向的情境体验模式(VSC-SET模式)的建构 (4) (一)、VSC-SET模式的设计 (4) 1. 职业分析 (4) 2.目标确定 (5) 3.情境创设 (5) 4.流程分解 (5) 三、职业导向的情境体验模式(VSC-SET模式)的实施 (5) (一)、背景导入 (6) (二)、情境营造 (6) (三)、体验学习 (6) (四)、 4.总结反思 (6) (五)、迁移激发 (6) 四、职业导向的情境体验模式(VSC-SET模式)在蜀秀中的运用与分析.. 7 (一)、蜀秀公司概况 (7) (二)、蜀秀员工招聘的目标确定 (7) (三)、职业导向的情境体验模式(VSC-SET模式)的实施 (7)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共4页文档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实用中成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组成、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是今后从事药品经营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思辨能力才能较好地学习;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做笔记,不能有效发挥学习主动性,课后知识内化缺乏监督、检测和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研究、试验,总结出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建立在对工作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引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文笔者就以“实用中成药”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该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单位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社会药店等,其工作过程是药品的营销,转化成“实用中成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中成药的销售。 第二,创设工作情境。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社会药店这一工作情境进行中成药销售训练。例如,我校校内实训

基地“海王星辰”健康药房为仿真药房,其质量管理、布局、结构、操作规程均与社会药店一致,完全能够提供最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客户、营业员、收银员、店长、经理、执业药师等各个角色,融入工作情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 第三,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成药销售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中医辨证、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巧妙运用营销技巧的能力,学会中医正确辨证的能力以及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将上述知识、技能和素养整合成基本素质、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大模块。 第四,确定教学设计,仿真工作过程。教学情境为仿真社会药店、模拟中成药销售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营业前,学生按角色扮演客户、营业员、店长、经理、收银员、执业药师等角色,主要角色为营业员。营业员整理药品货架,分类摆放中成药,检查药品外包装,做好记录,并打扫卫生。这个阶段需要营业员正确掌握中成药的分类。营业中,学生需要完成四个工作任务:问、辨、荐、药(具体情况见表1)。营业后,学生要继续完成整理中成药、清点账目、总结销售情况等任务。整个过程务必做到真实、高效,让学生真正体会中成药销售的全过程。 任务一:问。这个任务的内容主要是营业员接待客户,询问病情或购药需求。这个任务的核心是询问病情,得到购药者的病情资料,如购药者是什么病症、有什么表现、持续时间、发病病因等,有效的询问是下一任务能否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依据。期间,营业员需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育部[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高职课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什么时间教?在哪里教?”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式和课程内容的重大改革。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1、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 3、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 方法设计与实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获得一项工作成 果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的顺序阐述每个病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其整体性强,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同―个系统的疾病表现又大同小异,容易混淆。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给内科学教学带来困难,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近两年我们在内科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充分 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根据卫生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出发,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在内科学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临床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05级3+2临床专业大专阶段学生,实验组:05级1、2班,共120人。对照组:05级3、4班共118人。这些学生经过系统的中专阶段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对临床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便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2.方法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理论课课程改革。例如,设定临床胸痛患者就诊工作情景: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引起胸痛的疾病有哪些,总结出引起胸痛的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胸壁病变、肺及胸膜病变、纵膈及食管病变、心血管病变、横膈病变、精神因素及其他。②展示该病例的主诉。组织学生围绕着主诉及可以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对病人进行问诊。并提醒学生注意问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展示该病例的现病史。引导学生思考该病人应重点做哪些体格检查,然后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做体格检查的操作,由教师规范手法。④展示体检后的病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该病例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⑤展示辅助检查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引导学生分析、鉴别、判断,得出临床诊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重要概念释义 职业成长阶段 ?职业成长阶段是指实践专家在其职业发展历程中从事过并对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生产车间(部门)和其它具体的企业工作经历。 ?这些工作岗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各阶段工作(或经营)过程的特点; ?职业成长阶段与技术职务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一一对应; ?阶段之间不一定有清晰的界限; ?职业成长阶段越高,获得的经验越多。 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是实践专家经历的、有案例性的具体任务; ?这些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它能够(或许要)提高工作能力; ?代表性工作任务的三个特点:存在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 ?包括只有个别实践专家从事过,但是对本职业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 ?可添加所有实践专家都未从事过,但有代表性或不久以后肯定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功能。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学习难度等级与学习任务的特征 难度等级一学习任务的特征 ?任务处于一个学生能够简单概括和理解的整体化工作关系中。 ?学生可以看到任务的外延。 ?完成任务在一个特定的系统内进行,有必须遵循的特定的规则和标准。 ?学生能由此了解标准化工具和本职业的典型工作方法和过程。 ?学生能由此掌握典型的专业概念。 ?没有完成任务的时间压力或压力很小。 难度等级二学习任务的特征 ?让学生了解工作合同的基本要求,理解工作、系统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可利用规律系统化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针对部分任务和工作环节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任务中包括一些小的专业难题,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必要的(部分)答案。 ?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或者自己制定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方法。 ?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自己选择工具、方法和工艺,必要时还要使用专门的工具。 ?任务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度。 难度等级三学习任务的特征 ?学生必须获取超出一般教学资料范围以外的信息; ?仅按给定原则行事不行,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学生自己确定标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出决策并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确定必要的工作材料,协调其采购和调配 ?按照小组确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分工独立完成任务,并关注产品成本; ?任务反映真实工作情境的要求,对时间要求严格。 难度等级四学习任务的特征 ?任务表述在一般技术文献(如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资料)中不会记录的问题 ?有关任务信息是不全面的 ?学生需要自己明确并完成具体的任务。 ?任务没有标准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的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学生必须设计自己的工作方式,必要时自己制作工具和工作辅助用品,如软件等; ?学生对任务负责,协调实施、时间安排和费用等方面的事务 ?他们独立设计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与外部的协调; ?为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发展和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特点,结合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以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为背景,介绍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提出了适用于网站建设与管理的课程开发方案。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导向;课程开发 1引言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精神,结合首钢工学院计算机系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际,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中心,在计算机系开展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目的是通过全新的课程体系架构,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陈旧教学观,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世界上公认的工业和制造业大国德国和日本,无不具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坚强的后盾,其中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目标是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职业行动的整体性,即在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的教研立项和教学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2课程开发的准备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通过学习、调研、听专家讲座以及参加培训的方式对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开发进行改革思路的观念更新;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以技能为基础的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网站建设和管理,走访了大量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行业、企业,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专家,进行了大量毕业生就业知识、技能需求的市场调研,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了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应知应会,为后续的“计算机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专家访谈会”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秘书实务》课程是当前中职文秘专业中普遍开设的一门骨干课程,笔者探索了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打造成为一门精品课程。本文将对其予以介绍,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标签: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一、《秘书实务》课程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事业单位对办公室文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珠三角洲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较多,他们需要具备较齐备综合能力、能兼顾接待、会务、日常行政事务处理于一身的事务型秘书人才,为此,旨在培养学生办公室文秘工作综合能力的《秘书实务》课程在各中职学校文秘专业中逐渐成为一门骨干课程,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但同时,《秘书实务》课程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普遍问题。特别是课程设计较为单一以及课程内容更偏向理论、侧重文书类行政机关文秘人员的能力要求,脱离实际等问题,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任职的学校于2003年在文秘专业中开设了《秘书实务》课程,并在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结构体系。2013年以来,学校更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结合文秘工作实务,采取了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秘书实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法和路径。 二、《秘书实务》课程职业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与实践 (一)构建科学的模块管理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认知模块、秘书办事模块、秘书办会模块和秘书办文模块,形成了“一个概述+三项秘书实务”的教学体系。这一模块的划分,既符合了秘书日常工作中办事、办会和办文三项具体事务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又涵盖了秘书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服务于现实岗位工作为准则,设置了相应的知识点。 以图1的秘书办会模块为例,教学内容根据现实中秘书在会务中的职责和角色以及具体的职业工作过程,设置了会前筹备工作、会中服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三个二级项目,并在每个二级项目下安排了若干个三级任务,使学生从会议筹备方案的设计开始,通过经费预算、会场布置、值班安排、资料管理等重要环节,一直到会后总结,形成了教学内容上的全闭环管理。这种科学的模块管理,确保

1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 2012年11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正处于摸索和改革的重要阶段,如何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要有效的接轨是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凉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了课程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经过与行业专家论证,共同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从人才需求调研来看,本专业人才需求利好因素不断增大,整体需求量大且保持非常旺盛的态势,因此,当务之急需要我们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重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一、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一)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 (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中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中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

(三)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是否“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 (一)重构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二)重组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式 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 (四)改造教学情境 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体系发思路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精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研究》课题组 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研究课题 评价对象汇报材料 二○○六年十二月·北京

目录 1. 装配钳工高级技师——广重严耀强 2.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石化李建荣 3.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广钢王在俊 4. 机修钳工技师——广州机床厂何建廷

个人心得体会 我是作为受测试者而参与了这次企业考评测试的。这次企业考评测试的试点工作放在我们装一组,充分体现了指导中心、企业对我们的信任,也表明了我们的技能水平在行业里的地位。我们装一组,除压力容器、离心机、汽轮机产品外,其余的通用机械产品都从这里装配完成,其中不乏商值高、技术含量高、行业内领先或唯一性的产品,如不锈钢生产线、机车滚动振动试验台、隧道掘进用的盾构机、航天试验用的热压罐、压力扩散洗浆机、真空转鼓过滤机、高速齿轮箱等大型产品。 从事装配钳工工作近二十年,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装配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点:能完成所有通用机械产品的安装,满足公司对客户的承诺,有组织指挥装配大型机械设备产品的能力,在钻孔方面有自己一套特别技能、能钻出各种高难度的孔。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管理能力,1989年起担任了装配大组的大组长,组员最多时达120人,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下,培养了一批批生产的骨干和管理的骨干。由于工作突出,本人多次获得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并于1983~1985年连续三年评为厂标兵,1998年通过技师考评。 从事装配钳工工作的近二十年里,我十分珍惜企业给予的每一次锻炼的机会,都会将每一次机会视作一次企业考评,考评。自己先后参与并组织了各类在大型产品的装配,如:水泥生产线、不锈钢生产线、广东省重点工程南碱化工设备、制糖生产线、科技含量极高由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的我国第一台机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轮胎定型硫化机、反应釜、高压釜、磨煤机、浸渍器、掘隧道用的盾构机、航天试验用的热压罐、压力扩散洗浆机、大型托轮、真空转鼓过滤机等等大型产品。其中,在1993、1997、1998年,本人以专家的身份,分赴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印尼、在1993、1997、1998年,本人就以专家的身份,分赴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印尼、越南等地指导机车滚动振动试验台、大型轮胎定型硫化机、制糖生产线的安装试车,为广重争得了荣誉。 通过参加这次课题测试,我有这样的体会,企业考评就是企业给员工的一个锻炼的机会,就是员工拚搏的目标,通过刻苦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勤奋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业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通过企业考评这一舞台成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与社会考评不同,企业考评不需要聘用专职老师,不需要统一教材,不需要发生材料费用;带班师傅就是专职老师,图纸就是统一教材,产品就是实习和考试的素材,自检和终检就是最严格的监考老师。所以,我一直向组员灌输这样的观点,我们每天既在工作,又在考试。员工不离开生产岗位,又不影响生产,装配的熟练程度随着产能的增大而提高,技术水平又伴随着产品高科技、新工艺含量的增大而提升,凡有新产品的装配任务,就象上了一堂四新知识的讲座一样。企业考评的这些过程中表现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