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干预

警察心理干预
警察心理干预

浅谈警察职业心理创伤的预防与干预

南京市公安学校陈军吴蓓蓓

警察的工作会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常想到的是社会地位,因为警察属于公务员序列;想到薪酬,有一份较为稳定而中等偏高的工资;警察是铮铮硬汉,有法律赋予的权力,……。而实际上,警察工作除了会带给我们灿烂和美好外,还会给我们造成心理创伤。这样讲并不夸张,除警察职业外,社会各种职业都有可能给它的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

一、警察职业心理创伤

职业心理创伤是指人们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由于职业的缘故经常处于某种危险、残酷的应激状态之中,而引起的心理失衡,长期得不到纠正、宣泄、外化,逐渐抑郁成结,而造成的某种心理上的破坏或伤害。

职业心理创伤的表现:反复体验创伤事件的症状,如噩梦、闪回、侵入性记忆;在生理上,表现为肠胃不适、头痛、疲劳失眠、肌肉紧张等;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忧郁悲伤、烦躁不安、自责内疚、过分敏感等;认知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缺乏自信、效能降低等;行为方面表现为,社交退缩、逃避现实,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强迫重复等。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由于竞争人们的心理负担就会加重,职业心理创伤在各种职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而警察无疑是人们平时所认为的最易遭受心理创伤的职业。

有研究表明,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通常警察在岗两三年的时间所经历的危机事件就相当于普通人一生所遭遇的危机事件,常常目睹社会的阴暗面、面对生与死,不可避免地被负面情绪所影响。警察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警察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

重要责任,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危机。所以,近年来公安部和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对警察心理健康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浙江省公安厅2005年对部分警察调查发现:有91%的警察感觉到心理有压力,48%的警察感觉这个压力释放没有手段,没有调适自己心理的办法,有24%的警察觉得这个压力有时候很难承受。

四川省公安厅曾对全省万余名警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5.07%的警察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孤独、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

2005年03月宁夏有关部门对部分警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3.78%的人承认有焦虑症状;17.91%的人缺乏信心,有12.44%的人性格执拗;12.44%的人存在恐惧感;冷漠的占6.7%;行为失控的占0.5%;许多警察工作积极性不高,回答“热爱、喜欢”警察职业的只占34.81%,认为干警察这一行太危险、没意思的占23.38%。他们对个人前程发展的预测评价也不高,也有不少警察对个人前程持有悲观情绪。

深圳市公安局通过团体测试方式,对6107名警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107名警察SCL-90的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10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也非常显著。

江苏省公安厅与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内,对3128名警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其中男性2641人,女性482人,平均年龄28岁,包括治安、刑警、交巡警等14个警种。调查结果显示:50%的警察存在易怒、冲动、抑郁、疑病、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68%的警察心理压抑值偏高。

上述调查采用的问卷和方法不同,数据尽管也不十分准确,但能从大体上反映出警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警察职业心理创伤比其他行业要严重得多。

二、警察职业心理创伤的成因

职业心理创伤是如何产生的呢?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当发生的事件超出了以往经历所建立起来的安全感的限度时,人的大脑就不

能有效地解答事件是怎么发生或为什么发生,这时危机就产生了。警察心理创伤关键缘于警察的职业的特殊性,作为警察在执法或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常人很少经历的事件和困境,超出常人所能承受的压力,这样就导致警察心理比其他正常人群更容易受到破坏和伤害。

(一)角色冲突是警察心理创伤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社会大众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警察这个角色具有多重性,社会对他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警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和抵触,这就是角色冲突,如果警察不能较好地解决这种冲突,必然给警察心理造成伤害。

作为警察,在单位他是公安机关的一分子,必须服从法律,服从上级领导;在执法时他是警察,必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在家里他(她)是丈夫或妻子、是父母、是子女,必须尽夫妻、父母、子女的义务;即使在非工作时间组织上也对警察有特殊的要求。在这多重角色中,并不是每个警察,也不是每个警察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且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如警察由于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其他挫折,下班回家后往往不能及时转变角色,把对待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做法用到对待自己亲人的身上,这样就会使家庭产生矛盾,警察心理就会受到创伤。再如领导期望警察能依法履行职责,而相对人却期望警察能帮他解决任何困难;受害方期待严惩违法者,而违法者则期待警察不处罚他,等等,这使警察在执法中常常遭遇非难。角色冲突会使警察产生应激反应,长期的、多次的出现角色冲突,就会使警察产生回避、恐惧、焦虑、不满足感和丧失自信心。

(二)不能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是警察心理创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五层次理论即:(1)生理的需要,

就是对生存的需求,如食物、住所、性交、睡眠等;(2)安全的需要,就是寻求秩序和稳定,希望环境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以免除恐惧和焦虑;(3)爱和归属的需要,就是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爱情,缺乏爱会抑制人的成长及潜力的发展;(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即人要有信心、能力、成就,要有威望、有地位、受到别人关心、要得到别人的赏识;(5)自我实现的需要。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上述的需求警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警察常常加班加点,连续工作,不能保证正常饮食和睡眠时间,疲于奔命,都是超负荷运转,使得警察的身心疲惫,引起多种身心疾病。近年来警察过劳死时有发生,就说明这一点。

警察工作具有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常使警察处在恐惧和焦虑之中。警察,尤其是基层警察,对于执勤中会遇到什么事件、与什么人打交道、应如何处理等,事先往往没有任何预兆,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得自己独立完成。再如刑事警察他们得日夜保持警惕,他们常常在家里睡梦中被叫醒,准备随时出差执行任务。无论你准备得怎么充分,你都可能遇到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警察长期处于这种不可控、不可预测的状态中,极易造成身心疲惫,产生回避、恐惧和焦虑、感觉过敏等心理问题。

警察没有规律性,不能顾及家庭、子女,在家缺乏爱与被爱;在外执法时得不到群众的尊重,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作为警察却不能认同自己的职业。如警察出门不敢穿警服,能不开警车,就尽量开地方车;如果开地方车跟人家发生冲撞,不能说自己是警察,一说是警察就先没理了。目前很多警察都自称自己是“弱势群体”,提出为警察维权。

(三)危机事件的频繁出现会给警察造成心理创伤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

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与警察职业有关的危机事件主要有:各种严重灾害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绑架、劫持,凶杀现场等,以及警察个人的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去世、失恋、离婚、事业及追求受挫等。

如一名刚刚参加公安工作女警,有一次到太平间去看尸体,之后那个恐怖的场景经常会在她梦里出现,常使她感到恐惧不安;执法中开枪打死打伤犯罪分子;遭遇群众围攻、漫骂等等,这些场面会时常在当事者脑海中闪回,继而会焦虑、烦躁不安、丧失自信心。再如2006年7月2日南京警察孙伟华王昭勇为救助自杀者,而被烈火焚烧,当时两人已成“火人”,衣物几乎燃尽,场景惨烈,作为被烧者他们遭受的是一级创伤,对参与救助的战友来说就是二级创伤,看到了“灾难”场面的人群为三级创伤,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在经常性地与危机事件接触过程中,无论警察多么强壮、正常、稳定,当应激源刺激的强度超过该个体的承受力时,就会出现职业创伤的症状。

(四)职业环境易导致警察心理创伤

环境改变人,警察面对的很多人和事,是正常人很难理解的。有人说警察不信任人会“怀疑一切”、“脸难看、话难听”“不能与人友善共处”“好喝酒”等等。其实这都与警察职业有关的“职业病”,是心理创伤外在表现。

比如说警察办理一个三人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案,讯问中对在斗殴中谁动的刀、谁用棍、打在被害者身体什么部位,三个人都会本能地就要避重就轻,本能地就要掩盖真相。长期面对谎言、骗局,面对假、丑、恶,人的心态就会变。在警察眼里,人性的阴暗往往放大了。

对人不友好,“脸难看、话难听”对警察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警察长期面对违法犯罪分子,而面对这些人不可能是笑脸相迎的;讯

问这些人时往往也不会心平气和的。而当他面对亲友、人民群众时又较难转变角色。警察的戒备感特别强,因为警察是一个得罪人的职业,所以报复的危险经常存在。这使警察不得不比别人警觉和敏感,而过分警觉、敏感则属于病态。

公安机关在管理中一直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工作理念,警察面对挑衅只能采取避让的态度。诸如“委屈奖”类的抚慰,初衷是好的,但也助长了无视法律和正当行政管理的不良社会风气,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受到极大抑制,严重伤害了警察自尊心和自信心。

警察爱喝酒,有许多警察因喝酒而违法乱纪。但人们并不清楚警察为什么好喝酒。这酒实际上是疏解心理压力的一个主要管道,酒可以麻醉人,喝酒的那一刹那,迷迷糊糊是他最舒服的一段时间,否则人会崩溃的。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警察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人群。

三、警察职业心理创伤的预防

警察行使的是警察权,是一种享有许多剥夺和限制他人财产乃至人身自由的公共权力,并且警察日常工作中要与千家万户打交道,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警察的职业容易造成心理创伤,而有心理创伤的警察,很难保证他在执法中完全做到公正、合法,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能做到热情、礼貌。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警察心理创伤的预防工作。

(一)对新警进行心理测试,建立警察的心理档案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警察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应当成为警察从业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招收公安干警的时候,就必须作为一个基本考核因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不应当从事公安工作,更不能从事一线公安工作。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在新警察录用和公安院校招生都增加心理素质测试,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原则上不得录用、录取。南京市公安局每年从转业干部中招收警察二百多人,从社会上招收约几十人,对于这些新录入的人员有必要进行心理测试。

我们还定期对警察进行心理测试,为警察建立心理档案。公安部人事训练局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公安警察心理素质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较为适合中国警察群体的实际情况。测评系统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能反应出公安干警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等多方面指标。根据测评数据可以分析出每个警察具体心理问题、与年龄相关程度、工作特点及优缺点。测评结果可以作为人员任用、选拔干部、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在心理测试中如发现个体心理问题严重者,则可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

(二)定位好警察的角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事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份工作,就要认识到警察职业可能带给自己的伤害,认识到后就应该着手训练如何自我保护,哪些东西是重要的,自己需要有哪些防护,之后又要做什么样的处理,有什么样的情绪是正常的……这都是从事警察职业前应该知道的。

江苏省公安厅黄明厅长指出:“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公安机关是不同于其他行政机关的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和勤务方式必须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人民警察的职业要求,决定了公安队伍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奉献和牺牲。”因此,作为人民警察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警察角色,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警察都要的明确的认识,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调适自我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品质意志和健全的情绪情感,做个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善于从较之其他工作具有更大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公安工作中寻找和获得乐趣,始终保持对公安工作的热情。

(三)落实从优待警,保障警察正当的需求

由于受警力不足、任务繁重、用警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警察的基本需求难以保证,这对警察身心健康及公安工作发展带来很大危害。落实从优待警要做到实处,首先要在政治上关心警察,提高其政治待遇,采取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奖励、表扬为主,提高警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要在工作上爱护警察,要给警察配全配强必要的执法执勤设备和防护装备,保证警察在自身安全,避免警察在执勤中发生意外;及时、依法处理各种侵害警察正当执法权益的问题;三要在生活上体恤警察,把警察的冷暖作为从优待警的第一工作,倍加关注。随时掌握警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从子女上学、入托、家里的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生活小事上关心警察,解除其后顾之忧,使警察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更好地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四)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锻炼警察的意志

开展对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给警察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是目前一个很有效的预防办法。

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受训人员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心理行为训练是以高空训练为主,通过创设体验情境,让受训人员感悟、判断和选择,激发人的潜能,改变不良认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行为训练有十四个训练科目,其中:“急速追捕”可以帮助受训人员鼓起勇气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并体验成功的快感;“勇往直前”能磨练受训人员的勇气和毅力;“勇渡天桥”训练警察在危急恐惧的环境中克服心理冲突,做出决断行为的能力;“绝对任务”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体会优质团队的要素,激励个人对团队的奉献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丛林追踪”能有效管理恐惧心理和压力,培养勇往直前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这些外显行为训练方式,让受训人员提炼内心感受,并升华为

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作为警察要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加强自身锻炼,在锻炼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警体实战技能,提升自己在开展公安工作时的对抗、抢救、自救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耐心,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自我安全提供保障。要有意识地学习积极的自我暗示,即当不良情绪要爆发或感到心情十分压抑时,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来提醒自己,调整心理上的紧张,如警察在执勤中遇到蛮不讲理的人,而不能动怒,这时可以提醒自己“发怒只能伤及自己,而于事无补”,这样使不良情绪得以舒缓;要学会用理智的方法对抗遭遇到的挫折,将挫折给自己带来的负向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四、警察心理创伤的干预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得警察遭遇到的危机事件比常人要多得多。对于大部分警察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工作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但也有少数警察经过严重的危机事件,并多次受到创伤,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就会出现严重心理疾病。由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经历的危机各不相同,所以造成的创伤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心理创伤,可以对不同的人群和特定的个体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采用不同的疗法方法进行心理干预。

据了解,美国、中国香港、英国等地警察都有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警察一旦动枪、被袭警、遭遇同伴伤亡等突发事件后,心理辅导师及时进行干预,辅导矫治缓解警察的心理压力。

(一)针对不同的心理创伤,对个体心理咨询和干预。

1、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也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它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先让有心理创伤者持续一段时

间暴露在现实或想象的,能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然后通过放松方法,使被试者逐渐适应这种情境。

操作过程:首先,要收集资料,了解心理创伤者恐惧什么,过去发生过什么事件,确定刺激物;其次,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使其了解冲击疗法的原理;对其进行呼吸训练、学会放松,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平静下来;第三,在特定的场所,向被试者迅速、猛烈地出示刺激物,使其产生极度恐惧和焦虑。被试者在特定的场所,没有退路,被迫无奈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当刺激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被试者的惊恐反应就会自行缓解。在此过程中要求被试者加强自我约束,不能回避,以保证治疗进展顺利。

2、焦虑管理训练

焦虑管理训练主要目标是管理应激性事件,它是通过为被试者提供应付焦虑的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陈述、呼吸训练、生物反馈技术和社会技能训练等腰三角形方法),来改善被试者的应付能力,增强应付资源和提高被试者自信心,使被试者从被动无助的状态转换到积极的可负责任的姿态。

3、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治疗个体对特定的事件、人、物体或者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被试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被试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系统脱敏法的操作过程:首先,学习放松技巧。让被试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处于舒适状态,让其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其次,建构焦虑等级,即将被试者的焦虑或恐惧划分为一定的等级(如0-10)。第三,系统脱敏。先让被试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或情境,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其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接着让被试者想象高一等级的刺激或情境,然后又全身放松;如此逐级而上,直到被试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对最高强度的刺激或情境不再感到焦虑和恐惧为止。

4、合理情绪疗法

有心理学家认为危机来源于对生活困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人们就能够获得对生活中危机的控制。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个体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BC理论的操作过程:首先,寻找诱发事件(A),就是在你的记忆中、在当前体验到的或将要发生的各种情境中,寻找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件;其次,要识别自己的消极情绪(C),如焦虑、抑郁、愤怒、失望、恐惧、挫折感等;第三,寻找造成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信念(B),如“我是一个完美的人”“这个世界必须是公平的”等;然后,驳斥不合理信念;最后产生健康的情绪。

例如某警察最近情绪极其低落;他对自己情绪分析,发现自己因竞争上岗没有上,尽管自己原本就没指望竞争上(这是诱因A);这使他很失望、悲观(这是不良情绪C);失望、悲观是因为他觉得其他竞争上的人并不比他强(这是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他一直认为竞争上的某些人应该不如他,他一定比别人强,现在自己没有竞争上,他不能忍受这样差别(这是不合理信念B);他找到造成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就开始反驳:“强中更有强中手,凭什么我一定就比别人强?我确实希望自己能竞争上岗,但我会尽力接受现实”;他现在情绪不在低落了,他要加倍努力,争取下次竞争上岗。他的感觉好多了。

(二)采用眼动脱敏再加工,对心理创伤进行治疗

眼动脱敏再加工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后,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又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它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疗法。具体操作流程:

1、帮助被试者预备进入重温创伤记忆,教导放松技巧,使被试者在疗程之间可以获得足够的休息及平和的情绪;

2、通过交谈,寻找并记录被试者的创伤影像、观念和记忆,然后评估其轻重程度;

3、要求被试者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像、痛苦的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使被试者感到恐惧、焦虑、痛苦等;

4、让被试者的眼球及目光随着治疗师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完成后请被试者说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可以重复,直到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被成功地“脱敏”为止;

5、以指导语对被试者植入正面自我陈述和光明希望,取代负面、悲观的想法;要求被试者把原负面情形的画面,和后来植入的正面的陈述和光明想法,在脑海中连结起来,虚拟练习“以新的力量面对旧有的创伤”。

6、若出现没有完全处理的情形,以放松技巧、想象、催眠等方法来弥补,并说明以后如何保持疗效。

眼动脱敏再加工的疗效是当今学术界公认的,经过一次治疗后被试者即可获得多方面的改善,尤其焦虑症状,而且无反弹的趋势。

(三)结合心理行为训练,开展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中,向有心理创伤的人提供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我们将有不同心理创伤,分类组织起来进行心理疏泄。如在执法过程中遭到围攻、漫骂、恶意投诉的交警,到凶杀现场进行勘查的警察、用枪将重大犯罪嫌疑人打死的警察、在抢险救灾中遇到各种险情的警察等等,将遭遇类似创伤的人分类组成不同的训练小组,由有心理行为训练和心理咨询经验的教员负责召集。

1、将训练小组的全体成员集中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心,大家进行交流,相互熟悉、了解,使参与者感受到小组成员的支持。

2、要求参与者讲述自己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讨论他们的情绪反应、认知和行为反映。

3、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

4、参加心理行为训练。要求全体成员参加高空训练项目:“信任背摔”可以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认同;“生死相依”可以培养成员的勇气和自信心,通过与他人有效在协作信任对方,可以取得共同的成功;“尖峰时刻”可以帮助成员学会面对并战胜恐惧,培养在紧张恐惧的情境中正确思维的能力;“攀岩”能提升体能,锻炼胆识,培养自我激励、敢于突破自我、尽全力努力奋争的精神等等。每做完一个项目都要进行交流,谈自我感受。

5、在干预后期,每个成员都要制定一个能减少痛苦的行为计划。最后要与各成员保持联系,进行回访,以确定下一步的干预措施。

(四)运用科学的心理技术,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

公安民警心理恢复系统是在公安部的监制下研制开发的一套旨在帮助执勤警察在经历创伤后迅速恢复正常身心状态系统软件。它为警察提供多种科学的自我放松训练方法,帮助其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帮助经历创伤后的警察进行心理调适和恢复。

心理恢复系统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心理作业以及生理采集仪确定出被试警察当前的压力指数,然后根据压力指数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其中主要有:

1、放松训练,如音乐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呼吸放松法等等;

2、活动减压,有团体活动和个体活动;

3、认识调节,通过“训练场”和“大舞台”进行合理情绪疗法;

4、创伤后心理恢复,有心理评估、心理调适和活动减压。

目前,警察职业心理创伤的预防和干预逐步受到公安机关各级领导的关注,但理论界研究的不多,而各地的做法也各式各样。上述只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复习题

《心理调适能力》复习题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一、填空题 1.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较强的 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标准。 2.威廉·葛雷斯顿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常态适应行为阶段、 紧急应变行为阶段、不良反应行为阶段;精神神经病行为阶段和精神病行为阶段。 3.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 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4.朱永新把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认知健康适应、情感饱满适度、意志坚强可 控、个性和谐统一、人际关系和谐、杜绝心理异常。 5.智力反映出一个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六大要素:观察能力、 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6.个体的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 7.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心理常态、心理失调、心理病态。 8.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揭示了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统一。 9.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个生命系统中共 同起着作用。P3 10.心理健康的个体,其心理发展水平与年龄、社会角色地位一致。 二、判断题 1.个体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可互为因果。√ 2.“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的说法是说明了人的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的。√ 3.个体的心理健康是静态的。× 4.人格具有不稳定性。× 5.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和 协调性。√ 6.能够积极适应社会者,为心理健康,否则为心理不健康。√

7.人际关系好的人心理通常是非常健康的。× 8.心理健康并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是动态的平衡) 9.心理健康判断有文化标准。√ 10.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为心理不健康,反之则为心理健康。√ 三、名词解释 1.健康。P3 2.心理健康。P10 3.心理健康内外兼顾。(??)(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好, 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心里机能正常。) 4.心理健康的动态连续变化。P5 5.心理健康标准的统计学常态分布。P8 四、列举题 1.对于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P3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哪三个等级?P6 3.威廉·葛雷斯顿把心理健康的行为特征分为哪七大项?P7 4.威廉·葛雷斯顿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哪五个阶段?P7 5.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三条?P 7-8 6.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有哪些?P8-10 7.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P10 8.霍达归纳的六项心理健康的标准。P12 五、简答题 1.对于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包括哪些?P3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哪三个等级?P6 3.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些?P7-8 4.霍达归纳的六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P12 5.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归纳法出的五项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P13 6.刘华山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P18 7.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归纳法出的五项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P13

省厅出台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预案

省厅出台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有效干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时疏导、避免或减少由心理问题引发的 伤害事件发生,保障公安民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公安工作,省厅专门制 定了《全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预案》。 该预案为我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工作提供了细致周密、可操作性强的理 论指导,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公安民警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工作、生活事件或 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用现有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造成或 可能造成当事人陷于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心理危机事件 的应急处置工作。以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以人为本、预警及时;预防为主、教 育先行;重点突出、干预到位;支持系统、多方结合;科学规范、严格保密这六 项工作原则为指导。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民警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 识,提高民警承受重压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 预措施,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重塑信心和正确评价自我,顺利度过危机,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掌握有效 的危机应对策略。 预案中分别对省、市、县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部门的职责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各市 公安局政治部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本市公安民警心理 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配合省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组做好 本地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县公安局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情报站,负责建立以 政工部门工作人员、科所队长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 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民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向市级心 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报告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 施,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预案》还根据事件的性质将心理危机事件分为A、B、 C三级,对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杨博 党委或政工部门汇报的,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实行“一票否决”,导致民警其他消极行为的,向上追究两级责任人。(2)深入广泛调研,及时摸排民警队伍中不稳定因素。政工干部、教导员必须每年上报不少于两篇的专项调研报告,每少一篇扣0.3分,优秀调研材料被市局采用加0.2分,省厅采用加0.5分,公安部采用加1分。 4、建立心理服务规章制度。(1)建立教育机制。坚持将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和常规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相结合,作为“三个必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安局域网交流、专家讲座、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组织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民警心理调适、情绪自控、理性处事和挫折应对能力。(2)建立普查机制。分局建立了“民警心理健康普查资料库”,通过正面普查方式了解民警的成长历史、家庭婚姻、子女学习就业、社会关系、特长爱好、受过何种奖励和处分,掌握民警的具体信息。(3)建立“五谈五访”制度:“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违法违纪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时、遇到困难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时、提拔任用或岗位调整时、群众反映或举报属实时”必谈,“民警伤病、婚姻变故、家庭不睦、生活遇到重大困难、家庭发生意外事故时”必访,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二、立足开展实施主体建设,务建、培训专兼职服务工作队伍。 1、组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我们通过聘请心理咨询师、华夏心理网教员、市区两级

心理调适方法完整版

心理调适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发布时间:2013-10-21 浏览次数: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会承受来自各方的精神压力,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会承受来自各方的精神压力,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人,不是对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因此心理保健的必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其实,冷静地处理心理问题也不是难事,那些在危机面前不惊不慌,保持冷静的人并非天生就有这份能耐,他们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的,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1.正视情绪问题 遭遇困境或受挫出现消极的情绪时,不要逃避,要正视消极情绪(要明白它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冷静下来,对受挫及不良情绪产生原因仔细地进行客观剖析和认真体验,以便有的放矢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要敢于表达或暴露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和有效地驾驭与控制它。否则盲目地压抑和掩饰有害于自身情绪系统的健康发展,又不利于良好人格的重塑。 2.暗示法 通过语言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某些行为或情绪状态的一种心理调适方法。自我暗示指通过有意识的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长期处于烦恼或压抑的人,可以经常告诫自己:“要想开一些快乐一些”、“这没什么”、“我能挺过去”、“我现在很好”。以上调节方法对于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和调节作用,对于有中度以及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的人,建议到专门的机构找专业的咨询人员来一起解决问题。

3.宣泄法 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将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它是心理调节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宣泄(因受社会道德和规范的限制)要选择合理的方式与适度。否则,不择方式与不顾后果的尽情倾泄,则可能如火上浇油,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增添新的烦恼。通常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合理宣泄。(1)高声唱歌:放开喉咙高声唱那些平时自己最喜欢唱的,且唱得最好而又有气势的歌曲。(2)大声呼喊:可以吼叫(在室内面壁)或呼喊(到操场、旷野、山顶),再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高声疾呼,吐出胸中的郁闷。(3)哭出声来:当痛苦悲伤时,流泪会使人内心感到舒畅一些,如低声饮泣不能减轻悲痛,则索性哭出声来。(4)文体活动:听音乐、读幽默故事、参加娱乐或体育活动均为宣泄的好方法,有时骂人也无妨(在无第三者的情况下,大声痛骂某一个使你倍受屈辱者)。再者,求助咨询师,通过向其倾诉,缓解来自不良情绪的压力,削减可能出现的侵犯动机。合理宣泄可使尽快地拨开迷雾。 4. 改变不良认知 助理性的思考方式,用纠正不正确或不合理的信念来对抗非理性思考方式,以消除情绪困扰和行为异常的一种自我心理调节法。合理信念则产生合理的情绪行为方式,不合理信念则产生不合理的情绪行为反应。艾里斯提出以下几种不合理信念:(1)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我必须出色地完成所作的事情,赢得别人的赞赏。否则,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在这种情况(给自己提出的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下,因失败(在所难免)而失望(感到受不了),由此产生情绪障碍。理性的人应当意识到,一件事没做好,并不说明其一无是处,而只说明其在这件事上办糟了。(2)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人们必须善意对待我,并以我所希望的方式来对待我。否则,社会应该对他们那种轻率之举给予严厉的谴责、诅咒和惩罚。”事实上,这种无理要求行不通。理性的人们是会尊重他人的,不要求别人做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这样,就会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3)对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报告

一、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目前,大学毕业生们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中小学生也在为学习、考试忙得焦点烂额,“郁闷”成为当下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一些学生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崩溃,甚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多的

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起一个严肃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他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错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 二、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实例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

陶文忠的《心理调适能力》测试答案与成绩

陶文忠的《心理调适能力》测试答案与成绩 1.多年期待的职务提升落到了一位更年轻的同事身上,正确的应对态度是()。(3.0分) A.怒从心头起 B.抱怨不公平 C.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共处 D.前途从此无光明 我的答案:C √答对 2.“感性自我”的正确阐述是()。( 3.0分) A.感性自我是对外界事物的情绪化应对 B.感性自我是运用逻辑反应外部事物 C.感性自我是成人式的自我 D.感性自我是一个人应该更多运用的应对事物的方式 我的答案:C ×答错 3.过分追求完美容易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最典型的表现是()。(3.0分) A.以怀疑的方式应对自己和世界 B.以完美的方式应对自己和世界 C.以暴力的方式应对自己和世界 D.以不作为的方式应对自己和世界 我的答案:D √答对 4.在心理健康等级划分中,心理健康轻度失调者的表现是()。(3.0分) A.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B.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 C.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完成的活动 D.符合马斯洛提出的十条标准 我的答案:D ×答错 5.在心理防御机制中,投射是指()。(3.0分) A.遭遇危急事件时,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策略 B.对某人或某事不能发泄自己的情感而将其转移到其它能够接受的人或事物上去 C.用不同的方法来肯定自己 D.把自己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 我的答案:D √答对 6.以下对心理防御机制概念的阐释正确的是()。(3.0分) A.个体在内部心理中总是存在着某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以此得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B.个体通过各种行为策略,以达到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状态 C.个体在内部心理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倾向 D.个体通过各种行为策略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和谐的状态 我的答案:C √答对 7.下列行为事件中,使用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解脱”机制的是()。(3.0分) A.爱女遭遇车祸死亡后拒绝承认 B.一位足球队员在比赛中犯规让对方的一位队员受伤,他到花店买了一束花,送到医院 C.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对老师哭哭啼啼,苦苦哀求 D.阿Q挨了赵家的打,去欺负小尼姑以出气 我的答案:B √答对 8.()是心理健康之路的第一步。(3.0分)

灾难性事件引发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

灾难性事件引发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 杨眉 摘要近年来我国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公安民警担当重任成为应对危机的主力军。但同时灾难性事件诱发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问题却日益突出,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的干预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灾难性事件引发公安民警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灾难性事件中职业信念与负性情绪体验之间的激烈对峙,灾难性事件导致角色冲突加剧和个人控制感的削弱。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难性事件中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整合,即以时间维度为纵向深入和以资源体系为横向支持的交错模式。 关键词公安民警灾难性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作者简介:杨眉,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教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171-02 警察作为一项权力与责任并重的职业,一直以来都呈现出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行业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灾难性事件(包括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以及西藏拉萨“3.14”和新疆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在应对和处理这些灾难性事件中公安民警冲锋在前,筑起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尽管其中公安民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灾难性事件在公安民警这一特殊群体中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正视灾难性事件后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问题,并摸索出有效的干预机制将对促进我国警察职业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产生积极影响。 大量针对公安民警的心理调查研究显示,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民众,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人群。尤其是灾难性事件后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问题更加严重。一项以现场处置严重暴力事件的280名警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公安民警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达到显著。表明在经历此类群体性事件后公安民警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另一项研究在灾后一年对地震重灾区绵阳市近1000名警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灾后公安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结论证实重大自然灾害比如地震之后公安民警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 一、灾难性事件引发公安民警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 调查研究的数据似乎表明相对普通群体而言,公安民警更容易遭受到灾后心理危机的侵害。为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灾难性事件中职业信念与负性情绪体验之间的激烈对峙 灾难性事件本身对每个正常人类来说,它作为一种不可抗力或远超出个人应付能力的应激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易感人群继发灾后特定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TSD)和抑郁症及自杀倾向。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民警成为应激性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通常情况警察在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应对紧急事件,对灾难和创伤的感知直接而真实;警察几乎全程参与从灾难的介入到善后处理的整个过程,被暴露在灾难和创伤的时间相对持久;因灾难引发的恐惧、焦虑、愤怒、敌对等正常范围内的负性情绪因警察职业所肩负责任和使命而受到压抑和克制,但这并不能消除实际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和正向认知(“我是警察我不能软弱”“作为警察面对灾难有太多紧迫而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不能也没有时间悲伤哭泣或发泄愤怒”……)之间的冲突。这种压抑和克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成为导致公安民警心理危机的重要隐患。 (二)灾难性事件导致角色冲突加剧 在灾难性事件中公安民警的角色冲突愈发剧烈,突出表现为普通人身份和特殊身份之间、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加剧。作为正常的普通人遭受自然灾害的来袭或面对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群体性暴力冲突时,拥有完全的表达感受、宣泄情绪和寻求社会支持的权益和机会。而警察职业决定了其本身就是要解决问题、提供支持的一方,他们作为灾难事件的经历者和受害者一方角色却受到忽视和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倾述个人感受和释放负性情绪。普通人的需求和特殊身份限制之间的矛盾是潜藏在公安民警内心的另一个严重心理冲突。另外,相当大部分的公安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已经累积了长期的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灾难性事件中许多民警的亲人和朋友也是受灾人群,或者是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岗位职责和紧急命令使民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大范围的救助工作去,往往无法在最关键的时刻顾及自身家庭,因而产生对家人的担心和愧疚、对家庭的无助感。尤其当家人在灾难性事件中遭遇到不可挽回的损失时,更加突出地成为困扰公安民警内心世界的第三个心理冲突。 (三)个人控制感的削弱 上述潜藏于公安民警内部的心理冲突在灾难性事件发生的 ◆社会观察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3

个案源自心理人社区网友“自游的”发表 说明:危机是指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解体状态。其中有人质危机、性暴力危机、化学质依赖成瘾、自杀等等。 危机干预,是对他人心理应激状态的特殊参预、干涉或处理。 危机干预,是心理咨询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咨询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下对自杀危机的干预,是本人亲历的真实案例。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遵守伦和职业道德,本案例对可能辨认出当事人的信息,均作了过滤或修改。 A.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机干预 案例简介 安然先生(化名)眼睛近于失明,又再次失恋。在痛苦绝望中,他发手机短信给电台主持人:“这是我最后听你的广播,生命对我来说是不重要的了"。 在专业者看来,这是一例微弱的求助信号。我通过导播,从电台主持人那里要来发短信者的手机号。于是,有了以下危机干预过程。 时间及方式: 时间:(略) 方式:电话(先手机后转座机) 受访者概况 姓名:安然(化名) 年龄: 学历:大学 职业: 危机干预过程: 咨:你好!刚才听了电台广播,我非常关心你所发的手机短信! 安:嗯! . 咨:和你一样,我也是这个台的听众,相信很多听众和我一样,非常为你担心! 安:(没吭声) 咨:能说说,你发那条短信的想法吗? 安:(没吭声) 咨:你能听清我说话吗? 安:嗯! 咨:你遇到了很大的困扰? 遇到了难解的结? 安:(没吭声) 咨:也许你用手机接话不太方便,能告诉我,你的座机号吗? 安:……(报出座机号码) 咨:(接通他的座机后)谢谢你的信任! 安:(仍没吭声) 咨:我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你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会为你守密。 安:(似乎有点什么声音,感觉他被保密原则打动,但仍然没有说话) 咨:(正准备询问) 安:(突然地)不公平!

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通用范本_1

内部编号:AN-QP-HT84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模式的变化带动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巨变,公安民警也经历了转型期的变化,特别是近期中央“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对公安民警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逐渐提升。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意味着人文精神的体现。 一、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

如何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压力(十二种放松法)

十二种放松法:如何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压力 对于长期过度加班的劳动者来说,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充分认识自身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客观评价自己,避免主观要求过高以及对所处环 境的期望过高,偏离实际,学会活在当下,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加强人际交往,学会倾诉,培养一些业余爱好,适时宣泄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减轻工作 压力。有序、妥善安排自己现有的工作,学会授权,抓住重点,敢于放弃,遇到困难主动求助,乐于与他人合作。当出现焦虑、抑郁、严重失眠、不安全感等问题时,需要积极接受专 业心理医生治疗。此外,家庭的和谐也很重要。家庭是一个人温暖的港湾和补给站,它可以 给予忙碌一天的人放松、愉快、幸福的回归感。乐于将外面的事与家人交流,分享快乐,分 担痛苦,也能为第二天重新起航储备充足的能量。 日常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确实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下面介绍几种放松法可以 帮助你减轻精神压力、身心放松。 1、打盹:学会在一切场合,如家中、走廊、汽车里打盹,只需10分钟就会使你精神振奋。 2、想象:想象一个你所喜爱的地方,把思绪集中在所想象的东西上,并逐渐入境,由此 达到精神放松。 3、静坐:在吃饭、工作之前,花上3~5分钟闭上眼睛做深呼吸。想象着将新鲜空气吸入 腹部,将废气彻底呼出。这样就能够清醒头脑,卸下工作的压力。 4、按摩:紧闭双眼,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地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则地向同一方向 旋转。 5、呼吸:进行深呼吸,慢吸气、屏气,然后呼气,每阶段持续8拍。可采取腹式呼吸: 平躺在地板上,身体自然放松,紧闭双眼。吸气,腹部鼓起,然后紧缩腹部;呼气,然后放松,使腹部恢复原状。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复这一过程。平时站着、坐着也可以做。 6、摆脱常规:经常试用各种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 7、借助音乐:在吃饭、干家务时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欢快、好听的音乐能够给你在 干活时增添不少乐趣。 8、将困难写下来:如果在工作当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回家后仍然不可能放松,那么请拿 起笔和纸。一口气将所遇到的困难或是不愉快下来,写完后将那张纸撕下扔掉。 9、将自己住的地方收拾整洁:一个杂乱无章的住处会给你一种失控的感觉,从而放大了 白天的压力。睡觉前花5分钟收拾一下住处,第二天你就可以回到一个整洁的住处了。 10、发展兴趣:培养你对各种有益活动的兴趣,并尽情地去享受。 11、伸展运动:伸展对消除紧张十分有益,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12、全身放松:舒适地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双目紧闭,放松肌肉,默默地进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为主。

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_魏月霞

2011年12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Dec.2011 第20卷第6期 Journal of Henan Police College Vol.20No.6 收稿日期:2011-10-08 作者简介:魏月霞(1965—),女,河南武陟人,河南警察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 魏月霞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摘 要:警察心理危机的现状,要求学界在对数据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警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 施和方法, 帮助警察改变自身对事件的认知方向、全方位构建有助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等,以期对警察心理危机干预产生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警察心理;危机;措施方法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33(2011)06-0107-04 一、警察心理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危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lan )在195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突然遭受重大生活逆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格拉斯(Class )在卡普兰提出的心理危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急事件有关,还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有关[1] 。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 个体的心理及个体与环境之间力求保持一种和谐的平衡状态,当个体遭遇一些重大事情时,或个体的紧张状态长时间不能排解时,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引起个体 生理、心理的不适及行为上的不一致,这种状态的持续,有可能引起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紊乱,出现失衡状态,这种状态亦称心理危机状态。 警察心理危机,即警察这一主体在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变革时心理上产生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不仅使警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而且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异常,从使警察脱离现实,在适应和发展上产生问题。 (二)警察心理危机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很久以来,对警察心理危机的认识,经历了否认到认同到干预的过程。目前,警察心理危机的存在不仅成为警界的共识,甚至被民众所认同。警察存不存在心理危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现实问题。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公众认为警察是勇敢、无畏、拼搏、牺牲等的化身,这种对警察 群体神化般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警 察心理方面的认知,也影响了警察群体对自己心理的评估。警察和其他群体相比,应该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应该是处变不惊,情绪表现不明显,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实际上警察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心理危机的存在成为必然。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警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或者称心理危机。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训练处高会珍同志曾经采用于俊杰同志主编的警察心理压力问卷对保定市公安局基层民警心理压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基层民警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其心理压力平均得分65.87%,而其中压力很大的占9.86%,压力较大的占17.55%,压力中等的居绝大多数,占65.87%,且男民警的心理压力高于女民警,已婚民警的心理压 力高于未婚民警, 在警种分布上,派出所民警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刑警和交警,巡警压力最小[2] 。甘肃省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王春梅同志针对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甘肃省兰州市、酒泉市等五地市(州) 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62.5%的警察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大, 3.2%的警察感到委屈和自卑,13.4%的警察非常不喜欢警察工作, 92.9%的警察感到不同程度的压抑, 96%的警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焦虑情绪[3]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李华桑、聂生奎用SCL -90、LES 、SSRS 对313名监狱警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而且这种心理健康状况不受 工作年限的影响[4] 。成都市青羊公安分局曾对400余名老中青男女民警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 7 01

自我心理调节的七种方法

自我心理调节的七种方法 1.倾诉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 2.旅游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阴离子是人和动物生存必要的物质。空气中的阴离子越多,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所得到的氧气就愈充足,新陈代谢机能便盛,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健康。愈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静。 3.读书读感兴趣书,读使人轻松愉快的书,读时漫不经心,随便翻翻。但抓住一本好书,则会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4.听音乐音乐是人类足美好的语言。听好歌,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旷神怕,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记烦恼。放声唱歌也是一种气度,一中潇洒,一种对长寿的呼唤。 5.求雅趣雅趣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不平衡的心理自然逐渐得到平衡。“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

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丽莎白就是通过画画治好了忧郁症。 6.做好事做好事,获得快乐,平衡心理。做好事,内心得到安慰,感到踏实;别人做出反应,自己得到鼓励,心情愉快。从自己做起,与人为善,这样才会有朋友。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施一份关心给人。仁慈是最有价慎的品质,你不可能去爱每一个人,但你尽可能和每个人友好相处。要热情,缺乏热情,一事无成。7.忘却忘却也是保待心理平衡的好办法。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脆弱的情怀。忘记你曾有的羞悔和耻辱…这样你便可乐观豁达起来。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对于荣辱、富贵、贫穷、诽谤、嫉妒、酸楚等社会附加物,一笑置之,那么你就得到解脱了,心理就平衡了。忘却有害无益的人和事吧,保持心理的平衡。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心理危机干预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 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 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 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 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 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 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 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 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 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 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 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 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 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 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 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 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 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警察的心理应激源

警察的应激源 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强调,相对于警务人员,他们面临的肢体危险更多。建筑工人、矿工、杂技表演人员以及爆破工人的潜在死亡和损伤比执法人员还多。根据现有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具有那么多种类的应激源。我们应当记住,应激情境的首要因素或刺激是应激源,而且,警察面对的应激源十分丰富,肢体危险仅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将应激定义为需要人们在生理反应、思维、情感或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的任何事件。所以,完全规避应激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于应激的思考,我们认为,对一定反应的任何要求都是应激。这些要求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后者则被定义为烦恼。 我们坚信,健康人需要应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任何一段时间无事可做都会对他产生相当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影响。通常,应激包括那些可以产生快乐、实现和自我表现的经历。由于警务人员比其他人更需要灵活性,因而我们可能将他们标定为寻求应激的人。正是因为警务工作充斥着刺激和风险,警务人员才更喜欢这一职业。同时,当应激过多并变为烦恼的时候,应激就成了问题。 这里概括介绍的应激因素包括如何处理自由裁量权、死亡、伤害、失败、危险情境、不当行为、骚乱、审判体制、媒体和公众批评、工作条件变换、女警、乡村警务等。 一、自由裁量权 警察执法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自由裁量权,这可以决定是否执行某一法律。我们国家、地方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如果尽可能地去执行这些法律,我们就会比现在更加超负荷运转。通常在工作几年后,大多数警察都会变得聪明,会根据情境选择适用的法律。如果愿意,大多数警察都会找到几乎适用任何情境的法律。 自由裁量权也是一个应急因素。警察面临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时,如是否马上决定如何处置其他人的行动、是否询问或传唤、继续盘问嫌疑人,这些都会成为负担。当公众的眼睛注视着你,领导关注甚至质疑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严重。 二、各种死亡 普通人很少看到尸体。不少人在40岁之前都没有看过尸体,甚至没去过医院,没参加过葬礼。相比于警察经常处置的街头、路边、沟河以及家庭死亡,医院和葬礼中的尸体要清洁卫生得多。处理尸体的时候,对警察所有感官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 (一)警察开枪 与警察相关的死亡往往与开枪联系在一起。一种情况是警察开枪击伤、击毙别人;另一种情况是同伴被击毙。即使正当开枪,警察也会因此出现强烈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可能是事件不断浮现、失眠和烦躁等。 (二)损伤事故 警务人员最经常地碰到的损伤事故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农村还有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事故。尽管此类事故经常发生,但是,偶尔的一次也可能特别恐怖,会让警察赶到震惊。涉及飞机坠毁、多辆汽车相撞和多名被害人被杀的灾难事故特别容易激发人们的应激反应。 我们还发现,如果警察经历事故被害人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死在自己身边之类的事情,这名警察就会因此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内疚感。 (三)自杀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

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 ——节选自《科级领导者素质与能力》 (一)工作压力的缓解 科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一,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轻重缓急(先了解问题、再搜索有关资料、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向他人请教。找出最有效而又可行的方法),如能在事前想好需要做些什么工作?要准备些什么工具、材料?以及工作该如何进行等,就能够使工作井然有序地顺利进行。第二,随身携带—本记事簿,记下各种任务、进度与生活琐事等,以便随时处理,减轻心理负担。第三,如果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可利用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刻(清晨、夜晚或独处时),来加以思考处理。第四,学习如何组织、分层负责与监督,而不必“事必躬亲”。第五,如果感觉工作负荷过重,可以运用“心理除法”的方式(例如: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然而分到每周、每天,乃至每个钟头,要处理的事情就会很少) 来加以克服。第六、有效利用时间。晚上临睡前不妨将明天应做的事项一一列出,并按其重要性排序,以使工作井然有序。 科级领导干部需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合作关系。首先,要接纳对方,以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容忍差异,主动关怀,适度幽默,化解人际关系的紧张。其次,应避免动不动就冒

旺火,情绪冲动;表情冷淡对人漠不关心;敌意,反对和怀疑别人;毫无主见、随声附和、自卑以及由于缺乏自信或自尊而表现出过度敏感,或转以吹牛、烩耀或批评别人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价值。等等。 一个人如果能够避免上述不当的表达方式,培养自己乐观、幽默、坦诚的人格特质,就会使人易于且乐于接近,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工作任务及组织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科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科级领导干部应从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一是境界崇高、执政为民,正确行使管理职能和职权,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二是志向远大、心胸开阔,淡化物质享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是无私奉献、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只有这样,人生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人的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体现。人们在描述某个人的特点时,总喜欢从他或她的性格特征去描述,如某人热情、友善、公正、开朗、谦虚;某人贪婪、自私、狭隘、虚伪、冷漠等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W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W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

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张淑芳 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七中队 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 公安民警这个承担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此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找到增进公干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据调查,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民警219人占牺牲民 警总数的41%,2001年广东省因累病牺牲的民警7人,占牺牲总数的47%。 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情绪,17.9%的公安民警缺乏从警心理, 12.4%的公安民警性格偏执,12.4%的公安民警心理恐惧不安,另有6.7%和 0.5%的公安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等问题。【1】2006年公安民警因 积劳成疾牺牲175人,比上年下降4.4%;因交通事故牺牲147人,比上年下降26.9%。尽管因积劳成疾和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两者占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仍高达80.9%。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占44%,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占36.9%。并且其中因心理疾病诱发的占很大比例。【2】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重,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公安民警心理不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民警生理的影响。心理的不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不仅引发心脏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等疾病,而且会干扰认知,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致命。 (二)对民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临场晕”或怯场现象,使有的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手脚发抖、动作失调、武器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和战术发挥不出来,失去战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损失。过度的心理压力还会造成民警缺乏信心和不能够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感情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离婚率高,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同事关系紧张。因而会降低民警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对民警行为的影响。心理压力容易使警察个体形成偏执型性格。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动机则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心理压力值就会高,则心理防御手段更强烈,心理障碍的患有率就大大上升,而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又常常导致个体行为偏离。 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使警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所有的陌生人都有违法的嫌疑,这种心理定势不断地对自己形成心理暗示——对所有的陌生人不能太友好,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发生行为偏离,则往往在执法过程中通过滥用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