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备课讲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备课讲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备课讲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

稿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四川省蓬安县城北中学杨曙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单一,加之平日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法指导:

(1)讲解分析法: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老师作出清晰的分析,以便突破教学难点;

(2)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3)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3.本课运用的教具、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组织学生讨论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列举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成就。既而展示史料让学生将当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与建国初相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并自己提出问题“中美关系是如何正常化的?”、“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探讨本课知识。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老师出示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引导学生讨论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出示课文小字的材料尼克松总统的对外报告和毛泽东主席的反应,分析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3.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出示图片“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随即可解决课本77页动脑筋的问题。1979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请学生阅读课本78页小字,回答以上问题。小结: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中日建交”

联系第一目“中美关系正常化”,讲清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田中角荣首相的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5.引导学生归纳2——4节内容,得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体现。转而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请学生阅读教材“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会议”内容。

6.“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亚太经合组织”并追溯其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此次会议的主题和通过的《上海共识》,认识到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上海APEC 会议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多边外交活动。同时简要介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总结: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并探究原因。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8.作业布置

学生自学课后阅读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讨论其基本职能,与中国的关系及明确入世的重大意义。从“学会”到“会学”。

附 板书设计

四.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将始终关注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按所给的条件进行探索,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结论。既关注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节课我选择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评价贯穿于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功能,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从中概括出经验教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

1.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

开创外交新局面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20世纪70年代 席位(1971年)

3.中日建交(1972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主题: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APEC 会议 2.内容:通过《上海共识》

2001年

3.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 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7年4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本单元来看,它为随后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从全书来看,本课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资料,这就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由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两次会议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文献,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良好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对今天所做的这一节课进行简单说课。 一、教材内容 我今天所选讲的内容,是历来考试的热点专题——外交。本课属于人教版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承接了上一节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开始,从70年代的外交一直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梳理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大事件。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欠缺的是对知识的分析、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政史教研组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尽快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政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过程与方法:大量运用历史图片等,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感悟历史;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70年代、2001年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合作探究部分,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生动直接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相关问题,发散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来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3、拓展延伸部分,是对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升华。其中对比新旧外交,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启示。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对知识的整合;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外交发展的看法?是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落实和所学知识的运用。 4、通过简易顺口溜进行本节知识的小结,让学生快速的回顾、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5、课堂检测布置了五道选择题和一道表格题,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检测巩固。 6、最后是留出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对本节知识当堂消化。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16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探索归纳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开放观念重视外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

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教师

开创外交新局面

24、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导入:中华民族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这五千年的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崇尚开放与包容,与其它文明和谐共处。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也曾有过郑和的七下西洋,将和平与友谊之手伸向海外。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入侵的苦难,被迫一次次伸出屈辱之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至于周恩来痛心地说,近代中国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展示图片: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请回答: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的落后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动伸出热情之手,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建国初期,我们所熟知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外交的僵局。而要突破这一僵局,最关键的是要改善与哪一国的关系? 美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美关系的改善——“跨洋握手”。 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①材料中“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中美关系的改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及这四幅图片介绍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说课稿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国语初级中学高星 【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为学习打底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下)第五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本课承接15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的成就。 (2)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内容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情分析】为学习找路 通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各个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依然不易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归纳和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为学习架桥 (1)说教法 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和“材料导读式”教学模式 (2)说学法 1、提供相关材料、图片、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位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说教学准备】布置课题 提供网络信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 1.搜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资料; 2.搜集中日建交相关资料; 3.搜集2001年上海APEC会议相关资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s://www.360docs.net/doc/fc3458958.html,/ ②中美关系30年图片展:https://www.360docs.net/doc/fc3458958.html,/chn/c233.html ③中美关系https://www.360docs.net/doc/fc3458958.html,/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fc3458958.html,/chinese/HIAW/94034.htm 【说教学流程】使“学习”上场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展馆一)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游览,参观新中国外交事业成就陈列馆,请同学扮演历史讲解员,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以巩固旧知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展馆二)实物展示两份70年代的人民日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出问题:两份旧报纸刊登的是新中国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些成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陈列馆展厅二,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七十年代重要的外交事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小虾》 说课稿(集体备课)

《小虾》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本课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缸”的部首是“缶”,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联系上下文了解一副钳子、空隙、搏斗、掀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

段捉小虾的内容。 第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词语。第二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第三自然段还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四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五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三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合理想像,说一说搏斗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想像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两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4、5、6自然段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发现小虾变多了,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第四自然段“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自读体会小虾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含义,明白我喜爱小虾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基本读通顺课文。在教学中贯彻阅读为主,以读促思,思中生悟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道德情感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三、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六、新课讲授

导语: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要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即做出回应。我们要争分相对,对美国进口的33亿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拉开序幕。贸易战必然反映到政治领域。3月25日我们的邻国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中国。中朝友谊牢不可破。今年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首先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1、找出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实现正常化分别是什么时候? 3、改革开放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表现 (三)、自学交流:1、中美关系改善的转机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中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70年代初期 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 A.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华B.1971年基辛格访华 C.1972年尼克松访华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A.第24届联大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D.第27届联大 4、英文缩写APEC代表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B.亚洲开发银行 C.世界卫生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四)、探究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何时哪一届恢复的?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就说一下我校在集体备课和青年教师培养这两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于集体备课 1.提高认识,提供方便。 要让老师们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只有意识跟上了,才能有效的开展这项活动。让每一位老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再把备出来的成果运用到每一节课中。给老师们提供集体备课的条件,我校七年级四个班,八年级三个班,九年级三个班,共10个班级,专职教师48人,老师办公室的分配基本上是同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个办公室,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 2.备课要求和备课形式。 从开学初,我们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一和周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具体时间由各备课组的自行安排,但不得超过星期二。安排过后报教导处,以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学校领导随机进行旁听。要求同级同学科老师必须参加,备课时有主备人,有集体备课记录,由组长负责,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 1 / 19

路,通览教材,明确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形式大致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3.备课原则和备课过程 我校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基础训练、统一教学进度。过程中,因为各个班级的学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每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记录,有反思。由备课组长组织,有主备人(轮流)。一般情况下一按照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先后顺序进行,因为备一周的课。研讨时,先由主备人对自已所备教案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解说,然后组内其他成员根据自已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订和必要的补充,形成共性教案。同时,备课组长还要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4.形成共案,同上一节课。 20xx年以来,我们对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各备课组在每周的单元集体备课之后,确定一名教师进行学案导学设计,就是由主讲这一单元的教师确定一节本单元有代表性的内容,事先进行精心备课,然后再在备课组内进行讨论修正定稿,然后按其进度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开公开课,所有组内成员参与听课评课,各科教研组长参与并主持活动,所有听课人员都必须参加评课,并写出评课意见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知识结构即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授:接下来,依次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情况、恢复原因、恢复影响四方面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2.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3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情感目标:《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历任美国总统与中国的联系,组织学生评选“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既而展示史料让学生将当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与建国初相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并自己提出问题“中美关系是如何正常化的?”、“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探讨本课知识。 教授新课: (一)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国建立――70年代初 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乌塔教学设计 说课稿 反思(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说明:此记录设计仅供各校参考,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常规要求进行特色设计。 时 间 地 点 年 级 备课组 主 持 人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记 录 人 参加人员 主备人说课 结合原始教案按照说课的环节和内容进行说课(附原始教案或说课稿) 研讨过程记录 形成备课教案 (附备课后形成的完整教案) 小结

集体备课记录 课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乌塔时间: 年级:四年级执教教师: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单元导读 本单元主要从新中国的国防和外交上讲述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以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特别是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在极其薄弱甚至空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铸造了守卫祖国安宁的钢铁长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艰难的国际环境,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相继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通过努力,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先后与日本和美国建交,由此,与我国建交的国家纷纷而来。改革开放后,我国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相关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3、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体会外交是利益的博弈,理解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大国责任。 评价任务 1.完成评价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评价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评价任务三、(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课,学生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为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本课紧承上一课的内容,是上一课内容的继续和延伸,着重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成就,它包含了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中美、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所取得成就。它和本单元其它两课一起概述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懂得外交事业的发展源于国力的增强。 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中国范儿之扬眉吐气 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学习任务评价一: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85页,准确说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会议、结果和意义?(指向学习任务一)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说课人:林宇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进展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它承接上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于学生把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70年代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原因和意义。 3、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史实,掌握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识记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活动。 能够结合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影响,结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义。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素养、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相互交流,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评,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思路。 第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体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作用越来越突出,增强自豪感。 通过具体史实理解我国外交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大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我国的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 学生对具体关史实的掌握还存在不足,运用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配合讨论法、提问法、谈话法。 2、教法选择依据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讲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和谈话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探究,形成课堂互动,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复习提问法导入新课。 本课与前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联系紧密,通过复习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集中学生精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初中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根据学案填完整重点知识,并在课本上标划重点知识。对以下知识进行记忆: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日建交。 5.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史实。 6.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国家、地位、作用。 二、交流展示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对学案填充部分的统一认识,并对自主学习部分的重点 知识进行相互检查。选取每组 3 号进行展示。 三、精讲点拨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国建立――70 年代初 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 年代中美关 系的状况。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70 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出现转机 (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观看视频“乒乓外交”(1971 年4 月)。教师讲述,展示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 年7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年2 月)、《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的图片——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1979 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在70 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大屏幕投影:尼克松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摘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小结:从美国讲,(1)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出示《截止到1969 年1 月20 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图》。(2)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 现祖国统一。) 过渡:70 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展示图片,直观体验。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乔的笑》)。 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 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及时设计一些较小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帮 助学生由浅入深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要点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原因:1、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2、亚非国家对中国的支持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4、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等 意义: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理 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 业的发展。 二、中xx建交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过程:1、1971年乒乓外交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中xx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四、全方位外交 表现(熟读)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备课讲稿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 稿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四川省蓬安县城北中学杨曙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单一,加之平日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法指导: (1)讲解分析法: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老师作出清晰的分析,以便突破教学难点; (2)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3)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精品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美国队员登上中国大巴 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美国队员科恩一个人在练习馆练习,看到中国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也来了。中国队开始练习时,他瞅准机会问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当年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的梁戈亮同意了,练习大约持续了15分钟。 随后,中国代表团乘车去体育馆,车正要关门时,一个小伙子冲了上来,留着长长的褐色头发,蓝眼睛。 外国运动员一看车内坐的全是中国人,急忙转过身去。这时他运动服背后印着“U.S.A”的字样映入我们的眼帘,大家都用不安的眼光注视着他。从饭店到体育馆,汽车要走十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 当时,坐在汽车最后排的庄则栋,心里经过激烈斗争后,从手提包里选出一块较大的杭州织锦,和翻译一起来到他前面。“你好!欢迎你乘我们的车去体育馆。”他转过身来说:“谢谢!”“你叫什么名字?”“科恩。”“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中国杭州的织锦留念。”庄则栋说……一次历史的偶然,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的?

集体备课方案的范文

集体备课方案的范文 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师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特制定我校“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组长: 组员: 2、工作小组:各相关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工作流程 1、本学期先在初二语文、初三语文、初三数学、初三英语备课组进行试行、探索,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2、凡被拟定进行集体备课活动试点的备课组,课前必须按照《株洲市七中2019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个人备课、学科集体备课,集中备课时间不少于半天。 3、集体备课基本步骤为:个人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提高。 4、每次集体备课,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由备课组长组织大

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二是由每一中心发言人围绕个人初备教案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参加活动的教师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补充探究,真正做到“以长救短”,共同发展。 5、集体备课期间下周授课人均为中心发言人,每人准备一课时,授课人必须准备授课教案,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分发到备课组各成员,中心发言人在发言时,要按教学进度讲清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较适合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法。每一中心发言人言毕后,备课组成员围绕该课教学人人发言,提出意见或建议。集体交流之后,每位备课组成员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中心发言人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手写教案。必须做到每一周上课的内容都经过上周备课组的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6、教师将集大家合力形成的教案进行课堂实践,备课组长一期组织一至两次典型课例听评课。这一过程讲课者在进行有效的课堂实践,听课者在学习中进行分析及思维的再创造、再思考。讲课结束后进行集体评课研讨,对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反思,定出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四、工作管理 1、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全权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