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精选)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范文1教育是兴国之本,体制内的教育在党的带领下越来越完善,越做越好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
作为我与和我一起成长、同样接受体制外教育的团队们来说又该以何种角度、方向思考教育的变革?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教育变革的'道路上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这个团队最终要走向哪里?我对我现在所接触到的体制外的教育充满信心。
教育变革是一场持久战,体制内教育变革过程更是漫长,目前来说,在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还是分数,而因为分数的限制,很多人迫于标准答案而被限制思维,我在这里没有这样的限制,哪怕是这篇文章中仍然存在许多片面的理解,但不会限制我的思考,不会限制我的表达,能够等到我自己成长之后,回头再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欠缺思考。
这个是我们拥有的应用式教育系统所带来的,是体制外唯一一个研发了系统性教育的地方,并且从育人方向上,从育人方式上,是体制内教育远远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从研发这个教育系统开始就已经开始准备这一场持久战了,也正因如此,我们走在了中国教育变革的前头,而且随着我们这一批学生的成长,在教育变革上无疑是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范文2何为教?教是言传身教,是传道,是授业,是解惑。
何为育?育是春风化人,是培育,是滋养,是养成人格之事业。
教育教育,这两个字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教,那么即使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也只是知识上的充足,远达不到灵魂与人格的丰盈与茁壮,若教育分开,那教育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育人才,只有教育结合,才能让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让教育成就未来的希望。
教育结合,是提升国民素质是途径,记得那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吗?中华民族原本温文尔雅,谦恭礼让。
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经济面前丢掉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用中文书写的请勿喧哗,那在英国街头的推搡谩骂,那一次次无理,一句句声讨,无不体现了国人的浅薄与素质的低下,我们应该检讨,为何素质教育喊这么多年,为何国内大学遍地开花,中国人的形象却永远如此嘈杂喧嚣,也许我们过度重视了学生的教,而忽视了人格的`育,正因如此才会有众多大学生屡屡涉法,才会有复旦投毒案这样令人惊悚的新闻。
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与地方高校的重大任务

规 模 ,并 忠实 的充 分 的履 行培 养 高级 专 门人 才 、发 展 科学 技术 文 化 、促进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 的社 会 职 能 ,从而 满 足 国家经 济 建设 和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
高等教 育强国的建设 与地方 高校 的重大任务
王德广 ,苏小 晓
( 三峡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 宜 昌 摘 430 4 0 2)
要 :文章 阐述 了建设 高等教育强 国的 内涵、特征 以及建设 高等教 育强 国的基本 思路 和战略 重点 ,并在此
基础上 。提 出了地 方高校在 建设 高等教 育强国进程 中的 “ 六大”任务。 关键词 :地方 高校 ;建设 ;高等教育 强国;重 大任务 中图分类号 :G 4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13 2 1 0 3 3 2( 0 0)O—0 3 一O 2 15 4
才 和各 类优 秀人 才 为根本 任务 ,为实 现全 面建设 小
二 、我 国建设 高等教 育强 国的基 本思路 康社 会 、为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复 兴提 供强 有力 的人 才 和 战 略 重 点 支撑 和 知识 贡献 。”一 是要 为 国家 培养 大批 优秀 人
1 .我 国建设 高等教 育 强国 的基本 思路 建设 高等 教育 强 国是一 项 艰 巨 的历史 任务 ,需 要 长期 坚 持不 懈 的努 力 。全 国人 大常委 会 副委 员长
一
三 是 办学 水平 高 。有若 干所 世 界一 流 大学 和一
批 高水 平 大学 作为 国家教 育体 系的 骨干 支撑 ,能够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主要内容

一、主题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才则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路径。
二、教育强国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2. 实施路径(1)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
(2)改革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
(4)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科技强国1. 科技的重要性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型国家。
2. 实施路径(1)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向产业、向市场转化。
四、人才强国1. 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实施路径(1)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加大对人才的政策支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是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高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
我认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经验

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经验
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教育投入: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政府不断增加教育预算,提高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并且通过各种资助政策支持辍学儿童和贫困学生。
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普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受教育机会。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和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城市学校任教或就读。
3. 提高师资质量和培训:中国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推行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提高师资质量。
此外,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4.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国政府致力于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通过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质量教材和教学资源,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
5. 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国注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6. 抓住信息化时代机遇:中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新技术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7. 推动教育国际化:中国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留学生规模,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这些经验的共同特点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持续投入,以及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经验对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

·2018年第2期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韩延明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了新时代,提出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方略,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动员令。
这一思想,深度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国情、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是扎实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教育强国首先是高教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昭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强力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系统发展水平。
第一,就其语义而言,“以高等教育做强国家”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本真”语义。
从语义上理解,“高等教育强国”既可以解释为“高等教育的强大国家”,又可解读为“强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使国家强大”。
前者强调的是“强大的高等教育国家”,后者强调的是“国家强大的高等教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我国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势头,笔者认为,当下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建设高等教育的强国”,应该理解为“建设中国强大的高等教育”或“建设大而强的中国高等教育”,即强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使高等教育具有更大的育才功能、科研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更强的辐射功能、批判功能、前瞻功能和引领功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高校在强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为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不可替代的力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培养各类人才是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高校作为全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高校通过开设各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了优秀的人才队伍。
无论是科学家、工程师、医生还是教师、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是从高校中走出来的。
高校通过严格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为国家提供了各个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科技创新是推动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
高校拥有众多的科研人员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开展各类科研项目。
高校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许多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在高校中孕育和诞生的,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为强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校还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文化传承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高校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同时,高校也是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场所。
高校通过开设艺术类专业、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培养了大批的文化艺术人才,为国家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传承和创新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随着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将继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育强国摘抄

教育强国相关资料摘抄世界强国为何也是教育大国家简称为八国集团(G8),它们是当今世界除中国外经济最发达的大国。
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育的先进与发达,一个大国不一定是个强国,一个强国也未必就要是大国,而大国如果成为强国,那就叫超级大国。
所以一个大国的强国之路离不开教育这一根本基础,人的素质将是强国间竞争最关键的因素。
2008年,美国5至29岁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34%,这部分人被称之为需要接受普通和高等教育的人群,西方其他国家这个年龄段人均所占国家人口的比例从25%至33%不等。
八个集团国家基本上实行普通教育的义务制教育,但在结束义务制教育的年龄段有所不同,德国为18岁,美国为17岁,加拿大、法国、英国为16岁,意大利、日本和俄国为15岁。
与此同时,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这些国家的特点,2006年,法国和意大利几乎百分之百3至4岁的儿童都接受了教育机构提供的正规学前教育,德国为97%、英国为90%、日本为80%、美国的比例最低,为48%。
在八国集团中,俄国和加拿大则没有数据。
在5至14岁人口中,接受正规教育的比例法国、意大利、英国最高,为100%,接下来依次为德国(99%)、美国(98%)、俄国(82%),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接受9年以下的教育,从比例上看。
西方八个大国基本实现了全民的9年教育。
而在15至19岁的人群中,它们主要是接受高中程度的教育,在这个年龄段接受高中程度教育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德国,为89%,接下来依次为法国(86%)、意大利(81%)、美国(78%)、俄国(74%)、英国(70%)、日本和加拿大则没有数据。
2006年,八国集团国家25至34岁人口中获得大学以上教育的比例最高的为55%,最低的为17%。
俄国和加拿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5%。
加拿大这一年龄段获得大学以上教育的女性占同龄女性人口的62%,男性为48%。
俄国这一年龄段获得大学以上教育的女性占同龄女性人口的61%,男性为49%。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他论文文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他论文文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7fecc6ccc281e53a5902ff8a.png)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论文摘要: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奠定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世界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流大学的发展应该走国际性与本土化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并重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一、背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大提升其中,高等教育最显著的变革始于上世纪末,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包括规模增长和一系列重点建设政策的推出,如“211”工程、“985”工程、部省共建、高教质量工程、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等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998年是108.36万人,在校生340.8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9.1%;到2009年已招生639.49万人,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将近3 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根据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扩招十余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了近10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波澜壮阔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夯实了基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必然带来质量大提升的课题,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办大以后是办强。
二、我国已经进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以后,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办大的目标,“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又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
思路决定出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理顺以下三个基本问题:1. 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具有优秀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宜创新的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