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绍兴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C卷

绍兴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C卷

绍兴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应用(10分) (共2题;共7分)1. (5.0分) (2020高一下·宁波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3)青泥何盘盘,________。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柳永《雨霖铃》)(5) 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

(杜甫《蜀相》)2. (2分)把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②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A . ⑤①③④②⑥B . ①⑤③②④⑥C . ⑤①③④⑥②D . ①③⑤②④⑥二、阅读(70分) (共5题;共70分)3. (15分) (2020高二下·淄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

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

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保障为核心,围绕着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而展开。

可以说,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确认为经,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纬,编制了细密的民事权利保护屏障。

民事权利的保护既是民法典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一概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3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赦.免(shè)亲.家 (qìng) 埋.怨(mái)江堤.(dī)B.刽.子手(guì)棱.角(líng) 羝.羊(dī) 闷.热(mèn)C.天堑.(qiàn) 蛮横.(hèng) 吮.吸(yǔn)恸.哭(tòng)D.喟.然(kuì)旃.毛(zhān) 篆.文(zhuàn)纶.巾(guā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度假村杳无音信前合后偃B.国萃舶来品礼上往来冠冕堂皇C.针砭水龙头耸人听闻委曲求全D.恢谐明信片出奇不意发扬光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华裔球员林书豪通过刻苦训练,在NBA这座篮球殿堂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球迷的喜欢。

如今他在休斯顿火箭队可以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B 近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会见记者时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中方对日本的危言危行....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对此提出抗议。

C.你放心,我们这么多年的好朋友了,你买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D. 在起跑时,他身体过于前倾,以致..冲出去的时候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一场.雨/场.合汤匙./钥匙.旗杆./笔杆.B. 夹.缝/夹.袄撒.网/撒.种枕藉./蕴藉.C. 绿.林/鸭绿.江供.认/供.给请帖./碑帖.D. 晕.头转向/晕.车着.陆/不着.边际攒.聚/积攒.【答案】A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语言,需要吐故纳新的气魄,也需要严谨规范的操作。

和谐的生活应由和谐的语言来承载,既兼顾主体性与多样性,又兼顾沟通和保护。

B. 手机市场玩家们的座次风云突变。

今年一季度,虽然华为手机排名登顶毫无悬念,但小米手机出现断涯式下跌却令人大跌眼镜,反而是OPPO和vivo的排名芝麻开花节节高。

C. 一个小小的治安案件,竟然会不可思异地演变成举国震惊的大事件,不得不说是基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民众越来越强的人身安全保障意识。

D. 《欢乐颂》截取了五个女孩从成长到成熟的阶段,让五个不同出身的女孩在生活、职场和爱情中陈出不穷地犯着错,遭遇着迷茫和困惑,激发着冲突,又在冲突中思考前行。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关键词“没有错别字”,选项中A项没有错别字,其他选项修改为:B项,“断涯”改为“断崖”; C项,“不可思异”改成“不可思议”;D项,“陈出不穷”改成“层出不穷”。

点睛: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

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

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

浙江省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 垝.垣(guǐ)锁钥.(yuè)徇.私(xún)怙恶不悛.(quān)B. 瞋.目(chēn) 玉醅.(pēi)雪褥.(rù) 转弯抹.角(mò)C. 敛裾.(jū) 愀.然(qiǎo)草窠.(kē) 纨绔.子弟(kuà)D. 谂.知(shěn) 懊丧.(sàng) 矿藏.(zàng)亘.古不变(gè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徇.私(xùn) C 纨绔.子弟(kù) D 矿藏.(c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想停下来深情地沉缅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我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

B. 这里有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大街旁、胡同口,处处有文韵,步步有故事。

这里散落的文化遗存大多名噪一时,如今却带着几分落寞。

C. 农业部日前印发了《202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国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布署。

目前各地正在开展专项行动,对假劣农资进行重点检查。

D. 南昌新动物园首支女子骑士队惊艳亮相,她们一方面成为园内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一方面为游人提供服务,这真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情。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沉缅——沉湎 C布署——部署 D两全齐美——两全其美。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总体上,梁漱溟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和信仰躬行者。

既有传统士人的铮目傲骨....和大道治世的儒子情怀,又兼西方知识分子的独立秉性和理性精神。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③。

不用燃犀下照④,未必佽飞强射⑤,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⑥,挝鼓过银山。

[注]①三门津:黄河最险要地段之一,河面分人门、鬼门与神门。

②一峰:指三门峡中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

③秘神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此处“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④燃犀下照:晋人温峤至牛渚矶,点燃犀角照见江水中奇形异状的水族怪物。

⑤佽飞强射:春秋时楚国勇士佽飞曾仗剑飞入江中刺杀两蛟。

⑥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阙的前七句,词人笔力雄放,想象丰富,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三门峡雄伟险峻、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

B. 上阕最后两句写景,一动一静,对比鲜明,衬托出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伟姿;后一句笔锋骤敛,顿然收住,显得闲和平稳。

C. 下阕紧承上文,由“峰”而及“危巢”“双鹄”,转接自然;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句起,全词由写景转为抒发感慨。

D. 下阕连用燃犀下照、佽飞刺蛟等典故,基调更加激荡,描绘出藏龙卧虎、光怪陆离的神奇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16. 下阕作者就眼前景抒写了哪些心志感怀?结合全词分条简述。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诗词阅读(9分)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浙江省”共美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浙江省”共美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2021.6)题号 1 2 3 4 7 8 14 15 16答案 B C B A D A D C C1.B(A.蕾léi—lěi;C.伺侯—伺候;D.撇piē—piě)2.C(“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且对象不当。

A.“青睐”指用正眼相看,指喜爱或重视;B.“对”是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此处正确;D.“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3.B(引号里的内容属部分引用,引号里第二个逗号要放到引号外面)4.A(B.搭配不当,“传播速度”与“加重”搭配不当,应改成“传播速度加快及发生程度加重”;C.句式杂糅,把“围绕”改为“以”;D.成分残缺,“贴上”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助眠美肌”后加上“等标签”一词)5.①坚持专业性、公正性和建设性;②随意给某国定罪;③增进对病毒的科学认知。

(3分,意思相近即可)6.示例: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政党宣告成立;一百年前,一面火红的旗帜冉冉升起。

中华儿女在这面党旗的指引下,踏过了100年的泥泞坎坷,经历了10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100年的光辉历程。

党旗飘飘,青山不老,在党的100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用满腔的诗情为她献上一份敬意和祝福。

(6分,符合主题2分;修辞手法2分;语言流畅2分;字数不足扣1分)7.D(范围扩大,原文是“普遍没有经历过过多挫折和磨练”)8.A(B.“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困难的人”不一定是“自我效能高的人”;C.因果关系不成立;D.“在校大学生创业比毕业大学生更困难”属无中生有)9.①专业意识强,能基于专业进行创业。

②善于发现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真正痛点。

③自我效能高,做乐观、坚定、有韧性的创业者。

(4分,一点1分,2点3分,三点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①精明;②见义勇为、不图回报;③有勇有谋却深藏不露;④心怀大义。

(4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世界杯揭幕战开始,中国足球队缺席,但中国媒体并不缺席。

为了利益,中国一些媒体人成为戏精段子手。

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而之所以段子和戏精能在世界杯期间,以及对冰岛足球真正崛起原因的漠视,恐怕也不难看出中国足球水平之所以落后的根本所在,不难找出中国足球土壤之所以贫瘠的源头。

因为爱所以爱,没有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中。

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B.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C.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D.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B.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C.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D.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行其道一挥而就潜移默化水滴石穿B.盛行一时一挥而就耳濡目染积羽沉舟C.大行其道一蹴而就潜移默化水滴石穿D.盛行一时一蹴而就耳濡目染积羽沉舟【答案】1. D2. C3. C【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辨析语病和修改语病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海明威大概是世界上最喜欢也最擅长在小说中写对话的作家。

像《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世上的光》《十个印第安人》《拳击家》《最后一片净土》《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小说,几乎全是由对话构成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对话小说。

即使在《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一个人到海上去钓鱼,海明威也通过让他用自言自语,或与鱼、鸟等说话的方式,写了那么多的对话。

这样写,不仅使孤身在大海上的一个老人的形象真实可信,而且使小说充满了声音,使小说叙述显得丰富和生动。

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些对话,体现了一个历尽沧桑的孤独老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如兄弟、熟稔如故、相契相融的关系,让读者觉得特亲切、感动。

海明威的对话小说把对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简直是学写对话的教材和典范。

海明威之所以喜欢写对话,其实与他的冰山理论和简洁的文学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及小说实践经常被称为“文学革命”。

在人们的印象里,海明威首先是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作家。

他要把长期以来英语文学中的浮华、啰嗦、烦琐的东西砍掉,把雍塞昏暗的语言森林中的那些冗言赘语伐掉。

他要剔除那些习惯性的解释、社会难题探讨、哲理性议论。

他认为经过时间的淘洗,有些东西会消失湮没:哲理很快会有霉味,社会难题早被人忘怀,流行的道德风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有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故事、声音、画面。

他孜孜以求的是表现和描绘具体的对象,让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之间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面的感受,让读者的阅读目光变得光明通透,一目了然。

在海明威的具体叙述中,他删去了解释和议论,砍掉了花花绿绿的声响,清除了传统的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丢掉了不必要的定语和状语,伐掉了那些多余的语言枝叶,只留下清爽疏朗的枝干,只留下了最为简洁的景色描绘,只留下了名词和动词,画面和声音,只留下了干净利索曲尽其妙的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中的“艺”与“道”楼宇烈 ①中国的艺术一定是跟内在的精神、价值观和理念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把这种内在的精神、价值观和理念称之为“道”。我们学习“艺”是为了上升“道”的高度,而非仅仅只满足于技能的提升。我们在生活层面广泛地享用“艺”的成果并深受“艺”的影响,而“艺”既能提供享受又能为害于人,应用不好便适得其反。中国文化从道和艺两个层面来看,不可分离。所以我提出“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观点,臻就是达到的意思,即要用道来统艺,也就是我们的文艺创作活动需要寄托一种理念、价值观和精神。 ②拿绘画来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就是说画画最重要的是画的内涵、意境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精神状态,让人们从中体会并陶冶性情;苏轼也讲“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也是强调看画要看画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要看它能够给人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而非技巧。有诗云:“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以竹子作比喻,让人们领会当一个人在没有出头、默默无闻时要坚守气节,要有大丈夫精神,而到飞黄腾达时也要虚心谦下。 ③对于乐教,孔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通过乐来完成对一个人的培养,把乐看成是人格的最高境界。在中国,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紧密结合,是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常也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讲“真善美”,“真”是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善”是对伦理、道德的追求,“美”就是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中国人不仅讲“天人合一”,也强调“真善美”的统一。道德的追求和艺术的追求在极值点上是完全融通、合二为一的。有人说,中国人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 ④因此,艺术的实践和发展一定要遵循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再让艺术异化为比拼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人心、污染社会这样一种玩物丧志的状态。《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了求道,立志是第一位的,如果沉迷于玩物那就容易丧志。艺与道不能脱离,艺若无道则没有灵魂。学艺如不能上升至道,那就只能沦为技艺。 ⑤天地万物,道通为一。道贯穿万物,并与万物融为一体,它无形无状,正所谓“大道不器”,包容万物。作为无形无象的道来说,它存在于事物变化之中,古人说:“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这是要靠自己的心去体悟的。各种门类的“艺”都是可见、可听、可感的,必须通过听、闻、视、触,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以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 选自《科学时代信仰的缺失与重建》,有删节 1.找出下列对“艺”与“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艺既指艺术创作,也包括艺术享受。 B.艺能够陶冶性情,对人们有益无害。

C.艺一旦脱离了道,只是单纯的技能。 D.艺有可感的形象,而道却无形无象。 2.下列语句与本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B.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徐斡)

C.艺与道合,天与人一(姚鼐)

D.文辞,艺也;道德,实也。(周敦颐)

3.分析第②段引用咏竹诗句来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性。

4.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评价本文提出“以道统艺,由艺臻道”观点的意义。

【答案】1.B 2.A 3.第二段引用咏竹诗合乎逻辑。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文艺创作活动需要寄托一种

理念、价值观和精神。两句咏竹诗以竹子作比喻,借以表现人们默默无闻时要坚守气节,飞黄腾达时要虚心谦下的精神。所以,咏竹诗合乎文章的中心,合乎逻辑。 4.最后一段主要写了“道”的存在形式,以及怎样才能达到“道”。既照应了前文和题目,也是对文章

的升华和总结。 5.“以道统艺,由艺臻道”,是我们的文艺创作活动需要寄托一种理念、价值观和精神。艺术的实践和发

展一定要遵循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再让艺术异化为比拼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人心、污染社会这样一种玩物丧志的状态。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

再进行比对。选项B,“对人们有益无害”错误,因为原文说:我们在生活层面广泛地享用“艺”的成果并深受“艺”的影响,而“艺”既能提供享受又能为害于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观点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做这道题,需要明确知道文章的主题观点,也要了解各部分的

具体写了什么,然后再甄别所写内容是否与主题表达一致。本文的观点是“以道统艺,由艺臻道”,BCD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论述了道与艺的关系。选项A,“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说诗歌自然天成,清新真淳,无雕琢之弊;与道与艺无关。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观点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做这道题,需要明确知道文章的主题观点,也要了解各部分的

具体写了什么,然后再甄别所写内容是否与主题表达一致。题干要求回答第②段引用咏竹诗句来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性,首先明确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然后找到第二段咏竹诗的部分,看看作者引用咏竹诗的目的,借以表现人们默默无闻时要坚守气节,飞黄腾达时要虚心谦下的精神。所以,咏竹诗合乎文章的中心,合乎逻辑。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用类的问题一般从内容上结构上回答。最后一段主要讲了“道”以怎样的形式

存在,“道贯穿万物,并与万物融为一体,它无形无状,正所谓大道不器,包容万物。作为无形无象的道来说,它存在于事物变化之中”;又说了我们应该怎样悟得道,“须通过听、闻、视、触,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以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从结构上看,它是前几段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文章的升华,照应了题目。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要抓住文章的标题、内容、关键语句来分析。这道题要求评价本文提出“以道统艺,由艺臻道”观点的意义,这篇文章第一段就提出了“以道统艺,由艺臻道”,并在提出观点后,并解释了这个观点:是我们的文艺创作活动需要寄托一种理念、价值观和精神。中间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以绘画和乐教为例,说出“以道统艺,由艺臻道”观点的意义;第四段总结了这种观点对于文艺发展的作用以及要求:艺术的实践和发展一定要遵循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再让艺术异化为比拼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人心、污染社会这样一种玩物丧志的状态。需要考生能够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整理得出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奥义在于中道智慧的昌明,而中道智慧的核心则是以中为用。有误解认为中庸是折中主义,实际上,孔子说得很明白,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能够准确把握好与坏、善与恶的两个层面,以隐恶扬善的大方针,让人民群众知道事物的相对性,从而能够不在相反的两个极端里偏执于一方。 ②《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明确指出了中庸之道的实际意义。其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论述,则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气象万千的思想基础。由此我们可以想见,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奥秘所在,就是敬畏并顺应了天道才能够得到大自然的恩惠。中庸之道的纲领自然生出“中正仁和”的生存之道。 ③与自然和平相处,对生物多样性包容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存智慧。从伏羲女娲时代取类比象画八卦、定农时到神农尝百草、黄帝制甲子、仓颉造字、十二生肖等,都生动地把人与动物精神上的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甚至黄帝蚩尤的战争都有大量动物参与其中,上古时代有很多被敬为神明的神兽和人类伴生。生物多样性的情怀在历代仁君治世都有令人感动的事迹。大舜孝感动天,大象为其耕田,小鸟为其耘土;尧舜禅让,有凤来仪,百兽舞于名堂;帮助大禹治水的有应龙、朱虎、熊罴等神兽。商汤为保护动物而示范网开一面的仁慈胸怀,周公为保护黎民百姓不受猛兽侵害而驱逐之并不是斩尽杀绝之,都是王道仁心的生动体现。孟子“君子远庖厨”的教育理念等等,都对带动百姓爱惜物命、与动物和谐相处起到了模范作用。 ④在《易经·系辞》中,孔子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包容一切、安养生民、爱惜物命的精神,其核心的精神是包容。包容的精神不是放纵不理,放任自流,而是在有广大悉备的人文主义情怀之下,本着中庸之道的兼收并蓄的精神,本着众生平等的理念,兼顾自然、生态、生物平等的生存权利,从根本上使地球和谐美满、生态稳定、生物多样。 ⑤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过分强调丛林法则、刺激物欲、促进消费的理念,本质上是对天道的亵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来是大自然调节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是大自然包罗万象、广大悉备的恩惠,而非人为的干预。敬畏自然,顺应天道,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中国历史上,即使发展商业也必须以天道人欲之间的平衡为根本,其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本质上是理性大于物欲的合理性人性设置。 ⑥综上所述,伟大的中华文明的中道智慧,体现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和敬畏自然、爱惜物命的情怀。而这些无疑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治久安的保证。 (摘编自卢福成《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因为中国人懂得敬畏自然,顺应天道,中道智慧昌明。

B.中道即中庸之道,它让人们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从而能折中使用,不会在相反的两个极端里偏执于

一方。 C.西方文明强调丛林法则、刺激物欲、促进消费的理念,与中华文明相悖,本质上是对天道的亵渎。

D.人类社会若能遵循中庸之道,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就能从根本上保障和谐美满、长治久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庸之道的含义、实际意义以及中国人的生存之道等方面,论述了中道智慧是中华文明生生不

息的源泉。 B.文章第三段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论证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就是与自然和平相处,对生物多样性包容。

C.作者运用例证法,两次举孔子之例,阐释了中庸之道的含义及中华文明的精神,使说理更具说服力。

D.西方亵渎天道的理念,从反面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应是大自然调节的结果,而非人为的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