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25例临床分析2100字

妊娠期糖尿病25例临床分析2100字
妊娠期糖尿病25例临床分析2100字

妊娠期糖尿病25例临床分析2100字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经过,并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其母婴的严重影响。方法:对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总结与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会导致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高血压疾病、新生儿而定低血糖等疾病。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会严重的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及时的发现和控制、治疗,能降低该病的并发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分娩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者是发现的糖尿病。大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以上[1]。据统计,我国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12%[2]。对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屯村卫生院的75例患者的母婴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30岁。其中初产妇有11例,经产妇有9例。患者中患家族糖尿病的有5例。1.2 临床症状:有17例患者均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该病,有3例患者因在妊娠期间出现口干、多饮、尿多等症状,有3例患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有2例患者发生了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 诊断1.3.1 糖尿病的筛检:孕妇在24~28周早餐之后口服葡萄糖50 g,1 h之后对血糖进行测定,若血糖≥7.8 mmol/L(140 mmg/dl),则糖筛查为阴性。此时应该做进一步的糖耐量的试验。1.3.2 口服糖耐量试验:糖筛检呈阴性者,在禁食12 h之后口服75 g的葡萄糖溶液,测空腹血糖和服糖后1 h、2 h、3 h的血糖值,正常值为5.6 mmol/L、10.6 mmol/L、9.2 mmol/L、8.1 mmol/L即100 mg/dl、190 mg/dl、165 mg/dl、145 mg/dl,若是其中的任意两个数值高于正常值,则为妊娠期糖尿病[3]。 2 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的危害:导致母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剖宫产术的机率较高。造成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也较高。2.2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造成新生儿的早产、窒息、低血糖、巨大儿等。3 讨论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孕妇在妊娠期间摄入了过多的营养,使其营养在体内分布、消化不均,尤其是南方的人喜爱吃甜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不深刻,在围生期的保健并不完善。因此,孕妇饮食的调整,围生期的正规管理是预防该病的重点。孕妇在妊娠期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增强,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了高胰岛素症,但是胎盘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其血糖的升高[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合并感染,最常见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若是不及时的治疗,有的可发生为肾盂肾炎;另一方面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造成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导致胎儿在宫内的死亡率和新生儿的病死率。孕妇的血糖过高,使羊水中的糖分含量升高。因母体的血糖较高,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引起胎儿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促使了蛋白组织的合成,并使脂肪和糖原在胎儿的各部组织中沉积,从而引发巨大儿。然而巨大儿的形成就必然导致早产、难产、新生儿的窒息等严重的后果,从而增加了剖宫产的机率。/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一定要照顾到母体和婴孩双方面,既要保证适量的营养的摄入,还要防止进食后的引发的高血压,更要避免在饥饿的时候引发的低血糖以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对于孕妇每天正常的热量的摄入值为126 kJ/kg;体重较轻的孕妇每天摄入热量为167 kJ/kg,较重的孕妇每天的摄入量为100 kJ/kg。为了预防高血糖症的发生,提倡少食多餐,每3~5天进行1次血糖的测定,一定要维持在餐前的血糖值≤5.6 mmol/L,空腹的血糖值≤5.8 mmol/L,进食后2 h的血糖值≤6.7 mmol/L,若超过以上数值,应该进行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锻炼也一样重要,可使葡萄糖进入组织内,增强细胞内糖的代谢,从而使血糖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时不能过于强烈。若是运用药物治疗,首选药是人胰岛素,但是用量存在个体的差异。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了解,以便在治疗的时候获得更好的疗效。 4 参考文献[1] 蓝俊芝.妊娠糖尿病的饮食结构及调整方案[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31. [2] 张亦文,唐翠燕,周勇姿,等.威海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635. [3] 林道彪,杨佳艳.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性出探[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350. /

[4] 杨慧霞,周世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3):139.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医疗版)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 或冠状动脉造影;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与诊治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与诊治 发表时间:2014-08-20T08:11:58.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徐小云 [导读]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徐小云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5191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羊水过多以及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以及早产的概率分别为0,0,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009-02 妊娠期糖尿病(GDM)主要是指,产妇在妊娠过程中身体出现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1]。妊娠期产妇一旦出现糖尿病,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威胁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2]。近年来,因妊娠期糖尿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病进行治疗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3]。当前,采用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接收治疗了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怀孕之前均没有糖尿病史,患者年龄分布24-43岁,平均年龄(28.9±2.7)岁;其中,初产妇有44例,经产妇6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分组之后,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理特征上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方法,将50%的胰岛素作为基础药物,分1天3次给药,另外50%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法。具体过程包括:①饮食治理。在妊娠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及饮食平衡,护理人员要严格限制孕妇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同时要保证孕妇的正常生理需要,以及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②运动治疗。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液内胰岛素的含量,医生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慢跑等。每次运动时间持续30min为宜;③血糖监测,护理人员要严格定时、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含量,针对患者血糖含量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1.3观察指标 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检测患者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妊娠结局、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21.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治愈患者49例,治疗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有效治愈患者38例,治疗有效率为70.37%。且在治疗过程当中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2.1 两组患者血糖含量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新生儿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以及早产的概率分别为0,0,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羊水过多以及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在对孕妇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筛选,因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当大,如果孕妇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那么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就会促使患者的毛细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促使患者的管腔变窄最终导致患者的供血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的影响着母婴的生命健康。本研究主要为了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的治疗情况,特选取我院在2008年到2013年收治的108例病例进行研究,从本研究结果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5.24+--0.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05+--0.55)%、2h血糖(6.41+--0.40~0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羊

糖尿病足3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31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溃疡或坏疽。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占0.9%~1.7%,而60岁以上患者则占2.8%~14.5%,男女发病比例为3:1[1]。糖尿病足正在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寿命,所以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诊治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均符合《实用内分泌学》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2± 2.6)岁,仅1例<50岁,50~59岁7例,60~69岁13例,70~79岁6例,≥80岁4例。糖尿病病程平均(10.6± 3.8)年,<5年2例,5~10年10例,>10年19例。入院时检查结果示空腹血糖(1 4.5±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9.2±2.3)%,血压高,大多伴血脂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1.2 临床分级按Wagner分级法:0级6例(19.4%),1级10例(3 2.2%),2级7例(22.6%),3级5例(16.1%),4级2例(6.5%),5级1例( 3.2%)。 1.3 发病诱因自发性水泡8例,烫伤2例,鞋子磨 伤3例,霉菌感染6例,抓伤3例,修甲不慎伤8例,不明原因1例。 1.4 治疗方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一般水平,餐后9.0mmol/L,空腹7.0mmol/L,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有霉菌者用派瑞松外擦。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治疗措施:静脉滴注血栓通、复方丹参等,同时静点654-Ⅱ,以改善血液循环,口服阿司匹林抗凝。脑梗及冠心病采取抗凝、扩管、对症处理,并行营养脑神经、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支持疗法。糖尿病足局部予以清创(蚕食法)、消炎等西医疗法及中药去腐生肌膏外敷等处理。有条件单位可应用高压氧。治疗时间12~180天。 1.5 疗效判定参照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有关指标[2]和疗效判断标准[3]综合评定。治愈:①足部溃疡面完全愈合;②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显效:①溃疡面缩小2/3以上;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①足部溃疡面愈合生长达到原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2017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2017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 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 尽管最近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研究,但是对于 GDM 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的目的如 下: ?提供对 GDM 理解的简要概述; ?回顾性分析经过适量临床研究验证的管理指南; ?找出目前知识理论的不足之处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定义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无需药物即可控制好的GDM 常常称为饮食控制的 GDM 或 GDM A1 型,需要药物以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GDM 称为 GDM A2 型。由于许多女性在怀孕前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检查,所以区分妊娠期糖尿病和孕前糖尿病是很有挑 战性的。 流行病学 据估计,糖尿病孕妇中有6%~ 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在特定人群、种族或民族中,GDM 的发病率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白人女性GDM 的发病率最低,西班牙裔、非裔美国人、印第安人、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女性GDM 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GDM 随着 2 型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和高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肥胖和久坐生活方式 的盛行,全球育龄女性 GDM 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孕产妇和胎儿并发症 GDM 女性发生先兆子痫(空腹血糖低于115 mg/dL 占 9.8%,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15 mg/dL 占 18%)和剖宫产的机率会更高(25%接受药物治疗的GDM 女性和 17%饮食控制的GDM 女性需要剖宫产分娩,非GDM 女性为 9.5%)。 此外, GDM 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主要是 2 型糖尿病)。据估计,有 70%的 GDM 妇女将在怀孕后22~ 28 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的进展也受到种族、民 族和肥胖的影响。例如,60%拉丁美洲GDM 妇女可能在她们怀孕 5 年内会发展为 2 型糖尿病。 GDM 产妇的后代发生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肩难产和产伤的风险在增 加。还有死产的风险也增加了,但这跟血糖的控制有多大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 由多个国家参与的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HAPO)研究结果表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多数合并症(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与血糖水平呈线性关系。 其他研究表明,妊娠期母体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在儿童和成年后患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与肥胖和遗传倾向性相关的风险无关。 筛查方法、诊断阈值和治疗效果 从病史上看, GDM 的筛查包括获取患者的病史,主要关注过去的孕产期检查结果和 2 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1973 年的一项研究提议使用50g, 1 小时 OGTT 作为 GDM 的筛查工具, 自此,这一试验被广泛接受,95%的美国产科医生将其作为孕妇全面筛查的工具。 使用病史(家族或个人糖尿病史、以前不良妊娠结果、糖尿和肥胖症)来筛查会使一半的 GDM 妇女漏诊。 虽然某些因素使女性患GDM 的风险较低,但对这类女性进行葡萄糖耐量筛查可能并不划算。 但是,这些低风险的女性仅占孕妇的 10%,如果确认哪些女性不用接受筛查可能会增加筛查过 程不必要的复杂性。 因此,在 2014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提出,建议对所有妊娠24 周及以上的孕妇进行GDM

糖尿病足7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72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方法对7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是血糖、血脂控制不良而导致的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结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糖尿病患者只要规范治疗,注意足部护理,即可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8年6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2例患者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32~76岁,平均6 2.1岁;糖尿病病程21天~30年,平均8.4年。按糖尿病足(DF)wangner的分级法:1级12例,2级39例,3级18例,4级3例。

其中1型糖尿病3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40例,未经治疗2例。 1.2 入院后检查空腹血糖10.3~2 2.4mmol/L 48例,餐后2h血糖12.3~30.7mmol/L 56例,糖化血红蛋白7.8%~15.3% 51例,甘油三酯1.7~4.1mmol/L ,胆固醇5.2~8.8mmol/L 35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1.0mmol/L 30例。 1.3 并发症72例患者中伴有冠心病18例,糖尿病肾病26例,高血压49例,白内障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例,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9例,脂肪肝16例。 1.4 足部情况足趾水泡伴渗出11例,足趾溃疡伴感染28例,足踝部溃疡7例,足跟部溃疡6例,足底部溃疡7例,足趾间溃疡3例,足背部溃疡5例,胫前及踝部抓伤感染5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显示胫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狭窄>50% 6例。 1.5 治疗及转归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治疗,逐渐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辅以降血压、降血脂,有感染者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配合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局部消创后敷以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剂(龙珠软膏及康复新喷剂)。治愈65例,足部坏疽、X线显示骨质破坏后截肢4例,合并感染及继发心梗、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 2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据报道约15%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96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

96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10T11:53:03.7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王昌梅 [导读]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就是患者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就是说在妊娠之前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 王昌梅 (江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北荆州 434100) 【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当中选出患有糖尿病的96例,未患有糖尿病的96例,将其以是否患有糖尿病为准分为两组,其中患有糖尿病的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组,未患有糖尿病的一组作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膜破裂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羊水过多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本次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组的剖宫产选择率、胎膜早破率等数据与对比组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妊高征发病率、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率、胎儿窒息率以及羊水过多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各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最大程度保证母婴双方的健康。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95-02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就是患者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就是说在妊娠之前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但也有特殊情况,是由于妊娠期女性体内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在妊娠期糖尿病当中,有80%以上时由于妊娠期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在我国这类疾病的发病率为5%左右,但是在近几年有明显的增高情况。这种疾病一般会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是患者在未来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提高,这类疾病对于母婴双方都有着极大的危害[1]。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选出的192例产妇,其中有96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年龄从24岁至4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2.53±7.52)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7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16±10.23)周,其中初产妇为69例,经产妇为27例。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年龄从25岁至4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2.67±7.55)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7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21±10.24)周,其中初产妇为67例,经产妇为32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本次分析对象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组,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为对比组。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胎膜破裂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羊水过多等情况,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2]。 2.结果 经过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后,将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研究组中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共52例,占比54.17%;其中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共8例,占比8.33%;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共有29例,占比30.21%;分娩后胎儿死亡共有4例,占比4.17%;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共有16例,占比16.67%;新生儿出现宫内窒息的共有13例,占比13.54%;产妇出现羊水过多的共有31例,占比32.29%。 对比组汇总研究组中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共53例,占比55.21%;其中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共7例,占比7.29%;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共有3例,占比3.13%;分娩后胎儿死亡共有0例,占比0.00%;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共有5例,占比5.21%;新生儿出现宫内窒息的共有6例,占比6.25%;产妇出现羊水过多的共有3例,占比3.13%。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的剖宫产选择率、胎膜早破率等数据与对比组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妊高征发病率、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率、胎儿窒息率以及羊水过多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妊娠期疾病,在妇产科日常工作当中,对于孕产妇的身体检查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如果产妇在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则可能会导致产妇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导致人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而如果肾脏长期处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导致其肾脏的渗透性增加,发生蛋白尿症状,并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几率上升。同时,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新生儿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会抑制胎儿的正常生长,并可能会导致流产的发生,而胎儿长期处于这种高血糖的环境下,其身体机制会强迫机体排除更多的尿液也调节体内的血糖,因此在羊水当中的葡萄糖浓度将会不断增加,使得羊水量不断增加,在分娩时就容易产生新生儿窒息情况[3]。另外,在分娩的过程中,患者的高血糖症状会直接导致其宫缩能力降低,造成子宫和阴道肌肉蠕动能力下降,使得分娩更为困难,并使得大出血的几率不断提升。因此,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全身检查,并利用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例如保证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以及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取量,并且针对于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虽然目前我国针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剖宫产标准相对放宽,但还是采取自然分娩方式为最佳,尽量缩短产妇的妊娠周期,减少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王美记,牛健民,温济英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0(06):900-901. [2] 邵华.妊娠期糖尿病90例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89-90.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 1).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或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3).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4).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 ○1有代谢性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2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后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 (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1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多普勒踝动脉/踝肱指数/经皮氧分

妊娠糖尿病临床分析

妊娠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方法。方法:对妊娠期血糖异常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识糖尿病合并妊娠与妊娠糖尿病对母儿不良影响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妊娠糖尿病组羊水过多及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与妊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血糖异常经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后孕产妇的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率及早产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非治疗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孕期对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筛查,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采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且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在孕前、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gnancy. Methods: On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blood sugar during pregnancy a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wareness of diabete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gnanc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adverse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s: Incid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group polyhydramnios and fetal macrosomia, caesarean section, neonate asphyxia rat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pregnancy induced group (P<0.05 or P<0.01); and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pregnancy induced group o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of pregnancy diabetes group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Gestational glucose through diet, maternal complications after exercise, insulin therapy with pregnancy induced-hypertension, infection rates yield fell sharply early, P<0.01, therapy group than non-therapy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factor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gnancy screening, early detec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use of diet, exercise and insulin treatment; and in before pregnancy,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pregnancy induced tight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maternal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occur, reduction of maternal and fetal damage.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Diet therapy; Insulin treatment; Exercise 妊娠期血糖异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前已有糖尿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期发生的糖耐量异常,发展为高血糖,均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两种情况均对母婴造成严重的危害[1]。其危险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有密切关系[2]。因此,提高全民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母婴的并发症,降低围生期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糖尿病足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26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摘要】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提出了早期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性。 【关键词】糖尿病足;诊治;预防 现对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2型糖尿病足,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9 ±10)岁,病程(10 ±5)年,其中兼有神经病变16例,视网膜病变10 例,肾脏病变6例。平均血糖(15 ±!.6)mmol/L,平均糖化血糖蛋白(9.6 ±2.4)%。发生部位有足趾、足背、足跟、踝部、小腿;按Wegner 分级,1级11例,2级7例,3级4例,4级3例,5级1例;下肢彩色多普勒均有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硬化,血流缓慢,其中3例下肢动脉血管 闭塞。

1.2治疗方法(1)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 餐后2h血糖控制在6?10mmol/L;(2)控制感染。经验用药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保证足量足疗程;(3)创面局部处理。清洁创面去除脓液、结痂及坏死组织,深部溃疡及有窦道者刮除表面坏死物质,充分引流,彻底清创,每天换药1?2次,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根据病变性质可采用局部湿敷,湿敷液的配制:生理盐水20ml,胰岛素4?8 U,庆大霉素4?8万U,甲硝唑10ml,配合紫外线照射[1];(4)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可选用凯时注射液、丁咯地尔、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中药制剂如血塞通、川芎嗪等;(5)营养神经,调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6)截肢。病变进展快,感染明显扩大,应及时采取截肢。 2疗效和转归 3例截肢,其余23例均血糖稳定,局部感染控制,痊愈出院。 3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2]。据报道,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 的足部溃疡[3]。在糖尿病病程中5?10年以上者更易发生。本组平 均病程(10拐)年,而最短的在诊断糖尿病3年后出现了糖尿病足。在下肢感染、溃疡、坏疽的病人中,糖尿病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4?5倍[4]。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胰岛素湿敷液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它可使创面水肿减

妊娠期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与经验总结

妊娠期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与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4-07-25T09:55:58.1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王馨芸白蓉汪敏雷颖 [导读] 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王馨芸白蓉汪敏雷颖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50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理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们收治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基础治疗方式,而实验组采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运动指导等综合干预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 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反流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早产率等不良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明显提高母婴预后,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综合治疗糖化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89-02 Clinical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50 ca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Xi-yun Wang, Rong Bai, Min Wang, Yin Lei (Wenjiang Women and Chilren Hospital,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1130) 【Abstract】Objective: 50 ca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o discuss the better treatment plan and strategy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50 case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Janua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erapy,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diet therapy, exercise guidanc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The advers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olyhydramnios, ketoacidosis, reflux, hyperbilirubinemia, neonatal asphyxia, premature birth, and oth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erapy,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sugar level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gnosis, reduce adverse complications, can achieve good clinical results. 【Key words】gestational diabetes combined treatment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妊娠期糖代谢正常或伴随有潜在糖耐量的减退,仅在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目前我国发生率为1%~5%[1]。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巨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甚至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另外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和远期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合理治疗尤为重要。随着2012年国际糖尿病和妊娠研究组(IADPSG)制定的新诊断标准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疗人员更为关注妊娠期糖尿病的合理治疗[2]。本研究选取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现将相关总结如下,期望为临床妊娠期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提供一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之间患者年龄、体重、初产妇与经产妇比例、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根据2012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标准:直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即一步法。在妊娠24~28周,所有非糖尿病孕妇行75 g OGTT,标准采用IADPSG标准,即正常值上限:血清空腹血糖5.1 mmo1/L、1h血糖10.0mmol/L、2h血糖8.5mmol/L。其中一项达到或超过标准者即可诊断为GDM。两组患者除妊娠期糖尿病外,并无其他基础疾病和妊娠并发症,身体状态良好。 1.2 研究方法 研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基础治疗,即使用50%胰岛素作为基础值,将其50%根据早、中、晚服用,其比例为8︰6︰3,给予皮下注射。而研究组则执行综合的治疗方案:给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压血糖监测等综合治疗。第一,饮食治疗。按照患者身高、妊娠孕周、饮食习惯差异,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给予食物治疗,适当控制摄入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比例,三者比例为0.25:0.25:0.5。第二,运动治疗。给予定期、定时等运动,一次20-40分钟。根据个体情况调节运动幅度和运动时间,一般由轻至中度进行。第三,血糖监测。针对血糖稳定患者,每周不定期在餐后2h测定血糖,直至分娩停止。针对血糖失稳者,给予24h血糖监测,按照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葡萄糖耐量实验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还观察妊娠期母婴并发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表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见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15±0.28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