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史

化学史:1.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2.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3.公元前2世纪我国掌握了由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4.我国在唐代以前就认识了火药,到宋代时火药已用于战争.黑火药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2KNO3+3C=K2S+N2↑+3CO2↑5.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究的工具,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6.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19世纪前半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7.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研究提出了原子--分子论,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8.苯是在1825年由法拉第首先发现的;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把苯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
9.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10.氯气的发现者——舍勒(瑞典);1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12.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弟首先发现;13.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4.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15.1838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基团理论16.1840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基础上,总结出盖斯定律1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过研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创立了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设计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
19.1883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电离学说20.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体系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并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被人们称为勒夏特列原理)21.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

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
以下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
1、《化学原理》:由英国化学家阿瑟·戈登·戈尔顿所著,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化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2、《化学简史》:美国化学家奥斯丁·斯图尔特·穆勒著述,本书概括了化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对于了解化学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有机化学》:由德国化学家卡尔·考恩所著,该书详细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机制,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教材。
4、《物理化学》:由瑞典化学家阿克·阿克曼所著,本书详细介绍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5、《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本书以图片形式讲述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元素的故事。
6、《Modern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Eric Anslyn所著,这本书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很大帮助。
化学史资料库

/webcai/history/lecture /courseinstruction/howtoscore.html “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汪朝阳(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州510631)一、化学史定义1、化学史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
2、化学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
3、化学史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化学发展时期的划分1、古代化学时期:化学的萌芽至17世纪中期特点:无“化学”之名,以实用为主中心:中国、埃及2、近代化学时期:17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特点: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建立起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兴起了化学工业中心:欧洲3、现代化学时期:19世纪末至今特点:从宏观发展到微观,从描述发展到推理,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中心:美国三、学习化学史的意义你希望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吗?1、智慧胜于知识“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中国化学家傅鹰(1902-1979)2、中学教学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化学科研的意义四、主要内容以化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如葛洪、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康尼查罗、戴维、法拉第、贝采尼乌斯、维勒、李比希、凯库勒、范特荷夫、门捷列夫、居里夫人、徐寿、侯德榜等为主线,从古到今简要阐述化学发展历史,并相对突出中国化学的过去与现在。
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十部分:1、中国古代化学:蔡伦、葛洪、李时珍2、怀疑派化学家:波义耳3、化学革命:拉瓦锡4、原子分子论:道尔顿、阿佛加德罗、康尼查罗5、触电的感觉:戴维、法拉第6、大师代代传:贝采尼乌斯→维勒;李比希→······7、化学建筑师:凯库勒?范特荷夫!鲍林······8、化学地图师:门捷列夫、莫斯莱9、女中豪杰:居里夫人10、中国近现代化学:徐寿、黄鸣龙、侯德榜、范旭东、吴蕴初五、主要化学史参考书1、化学史教程,张家治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2、化学史简明教程,郭保章、董德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化学重要史实,袁翰青、应礼文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化学史传,[日本]山冈望著,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5、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日本]原光雄著,黄静译,科学出版社,19866、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杨根编,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六、主要有化学史方面的化学期刊1、大学化学2、化学通报3、化学教育七、化学史课程的考核方法1、总则:化学史成绩 = 课后思考题(平时成绩)+ 自由作业(考查成绩)+ 考试(笔试成绩)2、针对师范院校的特点,自由作业有三种形式供选择,即小论文形式、考试命题形式、教案形式。
化学史纪录片知识点

化学史纪录片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负责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古至今,人们对化学的探索和发现一直未曾停止。
本篇文章将以化学史纪录片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了解几个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1.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人们在这个时期开始使用化学知识来制造陶器、颜料和香料等物质。
此外,古希腊也有一些重要的化学思想家,如德谟克利特和阿里斯多德,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化学发展。
2.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18世纪末,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在实验中发现了氧气,这是人们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气体元素。
此后,许多元素相继被发现,包括氢、氮、磷和铁等。
化学家们通过对元素的研究和分类,逐渐建立了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化学反应的研究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在18世纪末提出了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为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化学平衡、速率和动力学等概念也是化学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
4.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的科学,它在化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成功地合成了尿素,这是人们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有机化合物。
随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逐渐扩展,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配位化学和催化剂研究 20世纪初,瑞士化学家阿尔弗雷德·维尔纳提出了配位化学的理论,解释了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结合。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无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催化剂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并节约能源消耗,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化学史纪录片知识点的文章,我们了解了古代化学的起源、元素的发现和研究、化学反应的研究、有机化学的发展以及配位化学和催化剂研究等几个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化学史》读后感

《化学史》读后感化学史是一本揭示了化学学科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化学学科的辉煌历史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即化学史的起源、重要发现、学科的发展、应用领域和未来展望,详细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化学史的起源1.1 古代文明的化学发展:古代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都有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如埃及人的金属冶炼技术和中国的药物炼制技术。
1.2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四元素理论,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3 阿拉伯化学的传承:阿拉伯化学学者对古代文明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扩充,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重要发现2.1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通过对化学元素的研究,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的概念,这一发现对化学研究和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化学键的理论:化学键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3 分子结构的解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科学家们成功解析了许多有机和无机分子的结构,为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学科的发展3.1 有机化学的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机化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发展,人们对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合成有机化合物打下了基础。
3.2 物理化学的兴起:物理化学的发展使得化学研究与物理学相结合,通过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规律,推动了化学学科的进步。
3.3 生物化学的突破:生物化学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过程,为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应用领域4.1 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到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和应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2 医药领域的突破: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使得新药的研发更加高效和精确,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化学史的教育价值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史不仅是化学学科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结晶的体现。
将化学史融入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化学史的教育价值为例,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化学史的教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史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历程,通过学习化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史中蕴含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奇经历、化学实验的趣闻轶事等。
将这些故事融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史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历程,每一个重大发现和发明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化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化学史教育案例1. 案例一:燃烧原理的发现燃烧现象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而燃烧原理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以下化学史内容:(1)古代人们对燃烧现象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之源,而我国古代学者张载则认为火是“五行”之一。
(2)拉瓦锡的燃烧实验: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3)燃烧原理的现代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燃烧的机理,如自由基反应、链式反应等。
通过介绍燃烧原理的发现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揭示自然规律的。
2. 案例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则是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化学史课程心得体会(2篇)

一、引言化学史是一门研究化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揭示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展示了化学科学家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学习化学史,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丰富了人类的认识世界。
以下是我在化学史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化学史的发展脉络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是指人类在古代时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认识。
这一时期的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制陶、酿酒等方面。
例如,我国古代的炼丹术、火药制作等,都体现了古代人类对化学现象的探索。
2. 近代化学近代化学始于16世纪,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化学研究逐渐从哲学领域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的化学家们开始使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现象,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理论,如原子论、分子论等。
3. 现代化学现代化学是20世纪以来化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化学研究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如量子化学、生物化学等。
现代化学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如原子能、半导体、新材料等。
三、化学史中的科学家及其贡献1. 拉瓦锡拉瓦锡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他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拉瓦锡的实验方法对化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化学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
2. 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这一发现使化学研究有了系统性和规律性,对化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鲍林是美国化学家,他提出了化学键理论,为分子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鲍林的贡献使化学研究从原子结构深入到分子结构,为化学合成和新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化学史课程的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化学史,我了解了化学科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丰富了人类的认识世界。
2. 增强了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化学史中的科学家们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使我深受感动。
《化学史》读后感

《化学史》读后感引言概述:《化学史》是一部探讨化学发展历程的著作,通过对历史上重要化学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展现了化学学科的演变和进步。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化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古代化学的起源1.1 古代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在古代,人类对化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药物炼制和染料制作等方面。
他们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了一些化学知识,奠定了化学学科的基础。
1.2 古代化学的代表人物古代有许多重要的化学家,如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古埃及的伏尼契、中国的魏晋时期的郭守敬等,他们在化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1.3 古代化学的成就古代化学在金属冶炼、药物炼制和染料制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为后来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近代化学的崛起2.1 化学元素的发现近代化学的崛起与化学元素的发现密不可分,如门捷列夫的周期表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这些理论和实验为化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2 化学反应的研究近代化学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发展,为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3 化学技术的进步近代化学技术的进步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如合成化学、催化剂研究等,使化学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现代化学的发展3.1 分子结构的研究现代化学对分子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等,使化学学科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
3.2 材料化学的兴起现代材料化学的兴起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纳米材料的研究、功能材料的设计等,使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3 环境化学的重要性现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化学的研究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如污染物的监测、废水处理技术等,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未来化学的展望4.1 绿色化学的发展未来化学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减少化学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动化学工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史期末考核论文-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余年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发展水平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遥遥领先。
而中国古代的化学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推动了世界化学史的发展。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中国是“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化学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1】关键词中国化学史世界化学史化学史正文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祖先在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和成就,比起别的民族来,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造纸术、烧纸陶瓷工艺、炼丹术、火药的制造等古代中国的化学工艺,对世界的文明发展的做出了不可磨没贡献.【3】一、中国的发明在世界中的第一1.焰色反应被称为“山中宰相”的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陶弘景(公元454—536 年)在实践中发现,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
【4】从而找到了鉴别外表极为相似的硝石与朴硝(硫酸钠)的最筒便方法。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焰色反应”。
陶弘景发现“焰色反应”并应用于物质的鉴别,比欧洲最早发现者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早一千二百多年。
2.自燃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张华(公元232—300 年)于公元290 年前出版的新著《博物志》一书,是世界上记载“自燃”现象的最早文字记载。
3.碳酸气西晋时期张华所著《博物志》一书中,已有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
白石就是白石灰石,白灰就是石灰,所产生的气体就是碳酸气即二氧化碳。
十七世纪后,才有比利时人地碳酸气作专门的研究。
4.深井天然气中国人于公元前1 世纪就已用传统的方法打出了4800 尺深的钻井,并用竹管把天然气从井里引到锅灶里,用来蒸煮食物和熬制食盐。
比欧洲人早一千九百多年。
5.氧气我国唐朝学者马和在公元八世纪时期就已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并提出了制取的方法,但由于其原著《平龙认》一书已失传,无法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过了一千多年三个欧洲人(普利斯特里、拉瓦锡、舍勒)才在各自不同国家里发现了氧气的存在。
6.煤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用煤炭雕刻成圆环和动物形状的艺术品。
公元前200 年左右的西汉,已用煤炭做燃料来冶炼铁。
我国使用煤的历史悠久,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7.麻醉剂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 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8.水银据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用水银能治疗臃肿和皮肤病。
由此可见,中国是水银疗法的最早发明者,比西方早了8个世纪。
9.酿酒工艺早在新石器的代,中国人就掌握了发酵酿酒的技术。
在中国最晚于公元前2 世纪便有人饮葡萄酒。
公元52 年左右,中国人就掌握了冰冻提取酒精的技术,从而发明了自兰地。
10.长明灯中国人对简单的油灯进行了尽可能的改进。
在汉朝或早于汉朝就已开始用海豹油或鲸油和不燃的石棉灯芯了。
后来设计出使灯冷却的方法,来阻止油的蒸友。
李约琴评价说:“它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冷却水套预处理蒸馏法。
它包含了蒸气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部现代技木。
”11.炼钢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生铁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首先用生铁炼钢的国家至迟在战国时代(公元前5—前 3 世纪)中国人就完成了这些发明。
这才导致了1856 年西方转炼炉钢法的发明。
12.湿法炼铜宋人沈括(公元1030 年—1094 年)在他所著的《梦溪笔淡》里就记载有“胆水浸铜法”。
东汉人所著《神农本草纪》晋人葛洪(公元约281—340 年)所著《朴子》以及其它文献里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
可见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的现象,早在宋朝之前已被我国人民所认识。
13.青铜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能冶炼和使用它。
《史记·封禅书》里就有“黄帝作室鼎三”,以及“禹收牧贡金铸九鼎”这一类的话。
据史学家的考证和判断,那时所谓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青铜。
说明我国从黄帝、夏禹起,即公元前2500 多年就会冶炼青铜来铸造器物了。
14.毒气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前 4 世纪。
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失于利用风箱把炉子内燃烧的芥末所释放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遂道的记载。
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故中德国人利用战壕芥子气早2300 年。
15.联合制碱法侯德榜(1890—1974)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他在1942 年创造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对原来比利时人索尔维在1862 年发明的制碱法(也称索尔维制碱法)作了重大的改革,【6】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响。
从此,中国化学工业技木一跃登上世界舞台。
16.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 年6 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许多工厂、院校、科研部门共同协作,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台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这是新中国科学家在科学上寺得的一个“世界冠军”。
17.人工合成核酸 1982 年1 月15 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的科学报告会上,传出鼓舞人心的消息:新中国的科孛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是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新中国的科学家又一次夺得了科学上的“世界冠军”。
二、中国的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1.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
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东汉蔡伦的出现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
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
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
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7】。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人打仗,唐军败,士兵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
然后相继传给了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
2.火药:黑火药是我们祖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8】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
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
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
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
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
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中国火药和火器在13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成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依此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森严壁垒。
所以马克思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三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的先决条件”,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正如哲学家弗·培根(1560—1626)所说,“这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和一切事物的状态”,“历史上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都不及这些发明对人类有那样大的影响”火药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世界史,而且影响了世界文明。
【9】3. 指南针: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
到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当时叫“司南”,它是在一个无沿的方盘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
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中国人民创造了人工磁铁,此后又创制了“指南鱼”,把用磁钢片制成的“鱼”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
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改进,又把磁钢片改成细小的磁钢针,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极,末端成为磁南极,这就成了指南针。
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到了14世纪初,指南针才由中国传到欧洲。
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4. 石油:最早发现和开采了石油,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石油是在中国现今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延河流域。
据东汉(公元32—92)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高奴县(指延安一带),有洧水,肥可燃”。
据考证,这是目前对石油最早的记载。
世界上第一个为石油命名的人,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他在1080年到延河流域考察后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第一次综合了“可燃水”、“肥”、“石漆”、“石蜡水”等名称,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
我国又是开采石油最早的国家,1303年前,延长县就有石油井的存在。
据1303年成书的《大元一统志》记载,“在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坪村有一井……”。
1907年,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在延长县七里村打成。
原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在1985年曾为现存延长县西桥小学校园内的这口油井题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字。
5. 冶金:掌握了超群的冶金技术(1)青铜冶炼。
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期记载说是晚于西方,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的冶炼铜器的水平远高于西方。
例如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中国就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制出了造型复杂、精巧、庄重、雄伟的青铜器,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和成熟的技术,为世界其它地区所不及。
特别是在战国至汉代成书的《考工记》中,还提出了以六种不同的铜锡配比冶炼不同性能的青铜的“六齐”规则,成为世界上最早总结青铜冶炼规律的国家,反映了当时超群的冶炼水平。
(2)铸铁冶炼。
中国冶炼块铁技术也很早,冶炼铸铁的技术却比欧洲早2000年。
中国铸铁的发明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而欧洲则迟至公元后的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