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及解决对策

农药残留及解决对策
农药残留及解决对策

农药残留及解决对策

(资源环境学院08环境科学1班方少群200830260105)

摘要: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农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农药残

留已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及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围绕着农药残留的定义、发展历史、影响农药残留的因素、农药残留的危害、限量及解决农药残留的对策等方面对农药残留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农药污染残毒化学农药

一.农药残留的的定义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 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不同植物机体内的农药残留量取决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不同植物对艾氏剂的吸收能力为:花生>大豆>燕麦>大麦>玉米。农药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分布量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

农药进入河流、湖泊、海洋,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浓缩系数为5~40 000倍。

二.农药残留的发展过程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化肥、农用塑料薄膜已被称为农业增产的三大法宝。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离不开农药,从种子处理、苗期的杀虫和除草,直到收获、保鲜、防蛀虫、防霉变等全过程都需要农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虫剂、落叶剂等类农药。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计,我国农药生产总量一直名列世界第二位,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则位居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农药生产总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超过美国而一跃称为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而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已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三.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1.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2.环境因素与农药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其中包括土壤吸附作用、土壤降解作用、生物富集作用等。

3.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四.农药残留的危害及限量

1.农残的危害

农药进入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的健康。一般有机氯农药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很慢,累积时间长。有机氯在人体内残留主要集中在脂肪中。如DDT在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组织中含量比例为1:4:30:300;狄氏剂为1:5:30:150。由于农药残留对人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如日本对农药实行登记制度,一

旦确认某种农药对人畜有害,政府便限制或禁止销售和使用。

(1).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2).药害影响农业生产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3).农药残留影响进出口贸易

2.农残的限量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问题高度重视,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都规定了越来越严格的限量标准。许多国家以农药残留限量为技术壁垒,限制农副产品进口,保护农业生产。2000年,欧共体将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10毫克/千克降低到0.1毫克/千克,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对农药残留限量的定义为,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GAP)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在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首先根据农药及其残留物的毒性评价,按照国家颁布的良好农业规范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规范,适应本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在严密的技术监督下,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在取得的一系列残留数据中取有代表性的较高数值。它的直接作用是限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也成为各贸易国之间重要的技术壁垒。

3.我国水果农药残留新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国家标准,其中有关果树上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如下(注:mg /kg=毫克/千克):

1、百菌清≤1mg/kg;

2、倍硫磷≤0.05mg/kg;

3、苯丁锡≤5mg/kg;

4、草甘膦≤0.1mg/kg;

5、除虫脲≤1mg/kg;

6、代森锰锌≤3mg/kg(梨果);

7、代森锰锌≤5mg/kg(小粒水果);8、滴滴涕≤0.1mg/kg;

9、敌百虫≤0.1mg/kg;10、毒死蜱≤1mg/kg(梨果);

11、对硫磷为不得检出;12、多菌灵≤0.5mg/kg;

13、二嗪磷≤0.5mg/kg 14、氟氰戊菊酯≤0.5mg/kg;

15、甲拌磷为不得检出16、甲萘威≤2.5mg/kg;

17、甲霜灵≤1mg/kg(小粒水果)18、抗蚜威≤2.5mg/kg;

19、克菌丹≤15mg/kg;20、乐果≤1mg/kg;

21、六六六≤0.2mg/kg;22、氯氟氰菊酯≤0.2mg/kg(梨果);

23、氯菊酯≤2mg/kg;24、马拉硫磷为不得检出;

25、氰戊菊酯≤0.2mg/kg;26、炔螨特≤5mg/kg(梨果);

27、噻螨酮≤0.5mg/kg(梨果);28、三唑酮≤0.2mg/kg

29、三唑锡≤2mg/kg(梨果);30、杀螟硫磷≤0.5mg/kg;

31、双甲脒≤0.5mg/kg(梨果);32、四螨嗪≤1mg;

33、辛硫磷≤0.05mg/kg;34、溴螨酯≤5mg/kg(犁果);

35、溴氰菊酯≤0.1mg/kg(皮可食);36、亚胺硫磷≤0.5mg/kg;

37、乙酰甲胺磷≤0.5mg/kg;38、异菌脲≤10mg/kg(梨果);

39、敌敌畏≤0.2mg/kg。

五.农药残留的解决策略

1.注意栽培措施

一要选用抗病虫品种;二要合理轮作,减少土壤病虫积累;三要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清洁田园,合理灌溉施肥;四要采用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杀灭病菌;五要采用灯诱、味诱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比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灯光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及金龟子等害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专用性诱剂诱杀。

2.采取生物防治方法

充分发挥田间天敌控制害虫进行防治。首先选用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栽培方式,保持天敌生存的环境。比如果园生草栽培法,就可保持一个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农作物一旦发现害虫为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化学农药,而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BT生物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如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甲氧基阿维菌素、农抗120、武夷菌素、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如奥绿1号。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如灭幼脲(虫索敌)、抑太保。植物源杀虫剂,如苦参素、绿浪等。

3.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农作物生长后期,在生物农药难以控制时,可用这类农药进行防治。适用的农药主要有多杀菌素(菜喜)、安打、虫酰肼(美满、阿赛卡)、虫螨腈(除尽)、氟虫腈(锐劲特)、伏虫隆(农梦特)、菊酯类、农地乐、除虫净、辛硫磷、毒死蜱(新农宝、乐斯本)、吡虫啉(蚜虱净)、扫螨净、安克、杀毒矾、霜腺锰锌(克露、克丹)、霉能灵、腐霉利、敌力脱、扑海因、嘧菌胺(施佳乐)、甲霜灵、可杀得、大生M—45、多菌灵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3911、呋喃丹、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农药在使用中要注意,选用对口农药,适时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浓度和使用次数,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注意不同种类农药轮换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4.合理使用农药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农药残留污染。我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七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国家标准。准则中详细规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技术指标。合理使用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有关部门应在继续加强《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制定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使《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农药使用者应积极学习,树立公民道德观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5.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查找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6.加强法制管理

加强《农药管理条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1】王世娟李璟《农药生产技术》

【2】魏少征《农药安全卫生技术》

【3】程迪罗海章《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安全标准化工作“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要素 相关文件目录 文件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文件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文件2-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文件2-2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文件2-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文件2-4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文件2-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文件2-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文件2-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文件2-8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文件2-9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文件2-10事故管理制度 文件2-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文件2-12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文件2-1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文件2-14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文件2-1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文件2-16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文件2-17消防管理制度 文件2-18禁火、禁烟管理制度 文件2-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文件3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标准化工作“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要素 相关记录目录 记录1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记录(各部门的) 记录1-1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清单 1-2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审表 记录1-3法律法规符合性性评价记录 记录1-4 法律法规告知单 记录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的评审和修订记录 记录2-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记录 记录2-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记录 记录3-1 培训计划 记录3-2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活动记录台帐 记录3-3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活动记录 记录3-4 培训签到表 记录4-1 隐患整改台账 记录4-2 隐患整改通知单 记录5-1 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发放记录(发放到车间、岗位) 记录5-2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 记录11 安全操作规程(车间的到各岗位) 记录1-1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清单 1-2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审表 另附样品 记录1-3 法律法规符合性性评价记录(每年综合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综述) 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残留)Drug residues, the harm to human body(Pesticide residues) 院系:药学院 专业:生药学 姓名:葛素素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前言 ................................................................................................................................ 1 农药残留的概述 .................................................................................................... 2 农药残留的发展及残留性农药........................................................................ 发展............................................................................................................................ 残留性农药................................................................................................................ 我国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3 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残留限量.................................................................................... 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限量............................................................................................................ 低剂量农药长期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4 农药残留的防治 .................................................................................................... 农药残留的控制........................................................................................................ 解决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结语 ................................................................................................................................. 参考文献 .........................................................................................................................

控制农药残留的几种方法

控制农药残留的几种方法 农药喷洒到作物或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光照、自然降解、雨淋、高温挥发、微生物分解和植物代谢等作用,绝大部分已消失,但还会有微量的农药残留。残留农药对病虫和杂草无效,但对人畜和有益生物会造成危害,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药残留呢? 1 合理使用农药 应根据农药的性质、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辨证地施用农药,力争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在合理用药方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对症用药,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选用最有效的农药产品。1.2 抓住病虫草害发生最关键时期和薄弱环节适时使用农药。 1.3 严格掌握用药量,按照农药标签所规定的用量喷药,要求把药剂均匀周到的喷施于做我上,避免重喷和漏喷。 1.4 改进农药性能,如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改善药液的展着性能。 1.5 合理混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必须合理的轮换交替用药,正确混配、混用,防止单一长期使用一种农药。 2 安全使用农药

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果树、蔬菜、中药材、烟草等作物上使用。施用时一定要在安全间隔期内进行。 3 采取避毒措施 在遭受农药污染较严重的地块,一定时期内不栽种易吸收农药的作物,可栽培抗病、抗虫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的施用。 4 综合防治 积极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实行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和倒茬。 5 掌握收获期 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和利用栽培作物,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收获时该作物离最后喷药的时间越长越好。 6 进行去污处理 对残留在作物、果蔬表面的农药可作去污处理,如通过暴晒、清洗等方法,也可减少或去除农药残留污染。 7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由于农民对对农药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农药毒性科学知识的缺乏,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发放有关资料,来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培养其责任感,营造一个控制农药残留污染环境的氛围。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标准法规 1、建立获取、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1)获取的内容 ①法律:全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如:刑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②法规:国务院和省级人大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 ③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局和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 ④标准:国家、地方和行业颁布的安全标准; ⑤国际公约:我国已签署的关于劳动保护的公约; ⑥其他要求: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地方和相关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要求、非法规性文件和通知、技术标准规范等。 (2)获取的渠道 ①各级人大、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及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是全国人大公报、国务院公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②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获取渠道是各部、委或标准化组织等; ③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获取渠道是各上级主管部门; ④还可以与咨询机构等部门联系;

⑤通过报刊、书店、互联网等渠道。 (3)获取方式 ①项目部通过上述渠道以走访、电话、传真、信件、会议等方式获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同时建立必要的联系; ②项目部通过阅读和整理有关报刊收集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记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记录表上,并及时传递到各部门。各部门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适用性判定,上报领导审批后,立即实施。项目部每年整理一次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保持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处于最新状态。 (4)法律法规更新 为使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保持最新状态,各部门每年确认、登记、摘录获取的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填写《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清单》,经领导批准后,提供给项目部,再按按职责分工发放给相关部门。各部门对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标识,对新颁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补充。 (5)符合性评价 项目部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对于新近实施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应在实施之日前进行符合性评审。 2、各部门定期识别、获取本部门适用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并向部门汇总: (1)安全管理人员应主动、经常地识别与本公司安全生产活动相关适用的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各级政府、团体、媒体、网络等方式获取最新信息。 (2)对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进行登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存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书库。 (3)安全管理人员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每天天都根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满足身体的需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体需要1斤左右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我们每每天残留农药的类型主要是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食用少量的残留农药,人体自身会降解,不会突然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没有清洗干净带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危害表现如下: 一、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期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菜,农药被 血液吸收以后,可以分布到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死亡,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如,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 二、可能致癌:残留农药中常常含有的化学物质可促使各组织内 细胞发生癌变。 三、加重肝脏负担:残留农药进入体内,主要依靠肝脏制造酶来 吸收这些毒素,进行氧化分解。如果长期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瓜果蔬菜,肝脏就会不停地工作来分解这些毒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干燥肝脏病变。 四、导致胃肠道疾病:由于胃肠道消化系统胃壁褶皱较多,易存 毒物。这样残留农药容易积存在其中,引起慢性腹泻、恶心等症状。

可能有人会提出了问题?我们在食用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人们通常用这几种清除农药残留的方法的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十分钟。如此浸泡二至三次,基本上菜中的维生素C有大的一部分都碱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至10克配制成碱水,将经初步清洗的蔬菜放入碱水中,再用清水洗涤3次左右。加热烹饪法:对一些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可以通过加热去除部分残留农药,用于蔬菜、豆角等先用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至5分钟捞出,再用清水冲洗1至2遍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清洗去皮法:对于带皮的蔬菜如黄瓜、胡萝卜、茄子、西红柿等,有人认为可以用锐器削去含有残留农药的外皮,只食用肉质部分,既可口又安全?但是其实农药在

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 (ISO45001-2018) 1.0目的 为了及时地获取、识别、确定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途径,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消除违法行为和现象,特制定此制度。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保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确定、更新的管理控制。 3.0引用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4.0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获取、识别、确定、更新的组织与领导。 4.2安全主任负责收集与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确定其适用性,及时将适用的传递给相关部门。 4.3安全主任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识别进行统一管理和存放,并负责发放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它要求的目录,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实施定期检查。 4.4公司各部门负责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确定其适用性,及时将适用的传递给安全主任及相关部门;同时,各部门必须遵守已

经确认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5安全主任负责向员工和相关方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0工作程序 5.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识别 5.1.1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 5.1.2法规:国务院及省、市人代会颁布的有关条例和实施细则。 5.1.3规章:国务院及各部、委、局颁布的有关规章制度。 5.1.4标准: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相关(技术或管理)标准。 5.1.5国际公约:我国与外国签订的相关公约。 5.1.6其他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通知等。 5.2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5.2.1获取的途径 (1)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安全主管部门; (3)卫生主管部门; (4)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主管部门; (5)消防主管部门。 5.2.2获取方法 通过电话、网络搜寻、信函、传真、新闻媒体等渠道联系有关部门及时并不定期地了解安全生产、环境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新动向;购买及订阅有关安全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一)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一) 摘要介绍了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从蔬菜选购及加工方面提出有效降低蔬菜农药残留的方法。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人体健康;危害;预防 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由于气候条件及蔬菜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正不断增多,为了保证蔬菜的丰产丰收,大量农药被使用甚至滥用,进而导致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笔者总结了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提出预防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措施,以为解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提供参考。 1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有机磷农药 该农药是广谱杀虫剂,应用广泛,主要有乐果、敌百虫、敌敌畏、内吸磷等60余种。有机磷是神经毒物,食用施用有机磷农药的高残留果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1.2有机氯农药 该农药是高残毒农药,它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其次为肝、肾、脾、脑,还发现于人乳中1],有机氯农药可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引发中毒者中枢神经症状。因其积蓄在人体脂肪中,故急性中毒性低、症状轻,一般为乏力、恶心、眩晕、失眠;慢性中毒可造成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损伤,该农药中DDT还有致癌性。 1.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该类农药是应用很广的新型杀虫剂与除草剂,其毒性与有机磷相似,但毒性较轻,恢复也快。食用残留这类农药较多的果蔬及谷、薯、茶等,中毒者会产生和有机磷中毒大致相同的症状,但因其毒性较轻,一般几小时就能自行恢复。 1.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氰菊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杀灭菌脂(速灭杀丁)等,对人类低毒,但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2预防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措施 蔬菜从农田到餐桌主要经过2个大的环节,一是从农田到市场,二是从市场到餐桌,但对于前者而言,普通消费者能做的工作很有限,主要靠政府的监管和菜农科学施用农药。对于消费者而言,做好从市场到餐桌这个环节的工作意义更大。 2.1蔬菜的选购 一是尽量到有卫生监督的正规市场购买蔬菜,产品包装上有“质量安全”、“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4种标志之一的蔬菜,相对而言更加安全可靠。二是尽量选购农药残留机率较小的蔬菜,如具有特殊气味的葱、洋葱、大蒜等及需要去皮才可食用的马铃薯、冬瓜、萝卜等。三是尽量选购时令盛产蔬菜,反季节的蔬菜常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催熟,并且违反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采摘上市。四是尽量丰富蔬菜的种类。由于同一种蔬菜施用的农药种类基本相同,因而对个人的“小环境”来讲,总是吃单一的几种蔬菜,总摄入同样的农药,危害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摄取蔬菜的种类较多,在客观上可以预防因少数几种农药在体内长期蓄积造成对健康的危害。

法律、法规识别与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62 法律、法规识别与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法律、法规识别与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为确定公司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中适用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识别、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渠道,确保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最新版本,提高员工和相关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控制。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确认、培训、传达和监督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负责及时宣贯、遵守与本部门、车间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将有关要求

传达给员工和相关方。 4 内容与要求 4.1 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A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 B 山东省、青岛市的地方法规和国务院主管部门规章、规程;国家、行业、山东省、青岛市有关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程、规则、标准及其他要求等; C 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D 上级机关、执法机关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E 国家公约等。 4.2 获取方法 A 上级发文、转文; B 报刊、杂志登载; C 会议获取; D 从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发行处获取; E 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获取; F 上网查询; G 其他渠道。 4.3 识别和确认 4.3.1 安全环保部根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而随着农药的出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之中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但对人身体的影响却是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检测出农药并尽量消除农药残留成为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年研发、使用的新兴技术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取技术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提高蔬菜、粮食的产量、质量。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粮食害虫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的使用范围与程度也逐渐加重。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农药的检测作为农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药残留的研究与检测工作,我国也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检测技术由起初的比色法、容量法等灵敏度较低的检测方法发展到检测农药更为优越的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下面就对这几种技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农药残留提取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技术主要有振荡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溶剂、吸附法、浸渍漂洗法、消化法以及匀浆捣碎法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较为传统的方法,其对设备的要求较低,而且成本开销也很低。但是也存在着样本用量较大、毒性也大、检测试剂用量较多、选择性差以及提取率低等缺点,尤其是对一些稳定性较高的农药残留样本,提取率少。近几年来,我国有引进了一些检测效果更精确的设备与技术,如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提取以及加热溶剂萃取等。用这些技术方法提取样本中农药残留,操作简单快捷、检测试剂用量少、选择精确度高以及提取率也十分可观等诸多优点,不仅使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操作省时省力。 2.净化技术 在对农药残留检测样本进行提取之后,提取液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因此要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分理出杂质。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液液分配、凝结沉淀法、柱层析法、磺化法、薄层层析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又出现了吹扫蒸馏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色谱净化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更加有效果的净化方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被研发并应用,使净化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应用,使得净化过程更快、更准确、更便捷、更经济,同时还使净化效果更好。因此,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问世,必将取代其他原有的传统净化技术。微型柱中常用的填料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以及c18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净化要求,选择不同的填料[2]。 3.净化液浓缩技术 对净化液进行浓缩,使农药残留的检测更加便捷。目前使用的浓缩技术主要包括吹气法、自然挥发法等,这些技术的浓缩速度较慢,不适用于易氧化、蒸气压高的农药。k-d浓缩器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净化液的浓缩。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对农药的保留度高,但是该方法的浓缩时间也较长,对已分解的净化液回收率过低,不适用于沸点较高、体积较大的净化液。近几年,旋转蒸馏法的出现,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所有问题。这种方法浓缩速度快、简单易行、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2.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

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3.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4.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6.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农残危害

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沈磊副教授介绍,果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果蔬的质量问题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如不慎食用了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短者10分钟,长者可达2小时。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倦乏、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四肢发麻无力等;中毒较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出汗、肌肉颤动、精神恍惚、言语障碍、瞳孔缩小等症状;更严重者将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如针尖、体温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状。 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等。此外,经国家卫生蔬菜中心等部门研究,果蔬中残留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还会引发慢性中毒,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怀胎和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农残无处不在。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材性实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 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农残危害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500万。中国疾控中心教 授陈君石院士指出“四分之三的疾病和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食源性污染造成的,其中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吃出来的。”农残导致30%的发育中学生异常性早熟。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孙树侠会长指出“现在农业种植要从源头治理污染,实现全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无农药、无化肥,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现在面对食品污染,老百姓必须自救……”农残已经导致1/8的育龄人口不孕不育。两院院士钟南山指出“因为农药和激素的滥用,不用50年将会有大部分人不会生育。” 相关调查报告也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日益严峻,人类急需健康饮食环境。 臭氧危害 臭氧洗菜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农药分子结构,臭氧与不同农药反应后产生的物质是不可预估的,不排除会生成比原农药对人体危害更严重的物质。 臭氧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 生畸形儿。

农药残留分析

名词解释 农药残留: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P1)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P2) 可提取残留:可提取残留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对象。(P1) 残留半衰期:农药初始残留量至消失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P2) 固相萃取(SPE):指液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通过吸着作用被保留在吸着剂上,然后用一定的溶剂洗脱的过程。(P27) 衍生化:一种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最大残留限制(MRLs):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mg/kg)(P3) 可接受的日摄入量(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单位为:mg/kg/day。溶剂萃取:根据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的方法。(P23) 净化(纯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P38) 实验室样品:从群体采集的送达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样品材料 测定:把通过参照比较农药标准品的量(外标法和内标法)测算出试样中农药残留的量(P5) 结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产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物。(P2) 检测样品:实验室样品经过缩分减量或经过精制后的样品。 固相微萃取法:它实际是利用固相提取的方式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净化,但所用的固相材料及其分离机制不同。(P44) 单残留方法:是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的残留量的方法。 农药残留动态:农药残留动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农药本身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方法,施药时期,作物、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及环境条件.(P10) 多残留方法:是在一次分析中同时测定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 浓缩:通过减少样品溶液中的溶剂或水分而使组分的浓度升高。 富集:利用液-固萃取的方法浓缩某种组分。 填空 1、气相色谱的特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选择性高、适用范围广 2、固相萃取的操作程序:活化吸附剂、上样(吸附)、洗涤(去除杂质)、洗脱和收集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5.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5.3.1法律法规 1.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2.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清单; 3.法规定期更新资料;(企业提供) 4提供宣传资料、培训记录;培训内容;(企业提供) 5.提供传达给相关方记录(文件、函等);(企业提供)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一)目的 为了使企业认识和了解与其活动相关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提高他们的安全法规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二)职责 1.公司工程师负责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电、仪各专业适用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确认,并督促有效执行。 2.公司办公室负责国家、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获取、识别和引用。 (三)获取渠道与识别 1.各职能部门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获取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标准,并进行有效性识别。 2.对所获取的法律法规,应对来源、适用性、适用部门、实施时间进行说明,并及时呈报公司总工程师确认。 (四)有关事项 1.各职能部门应将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汇总,并按填写清单目录备案。 2.各职能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符合性评审,及时识别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3.所有各种法律法规应遵守相应规定,及时向做作业人员或规定范围的相关人员宣贯、执行。 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法律部分) 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法规部分)

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标准部分)

农药残留影响

农药残留量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影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消除方法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林晶晶 03号 一、影响: (1)农药残留量对农产品的影响: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以对黏土和含有有机质的土壤残留 性更大。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含农药的雨水和尘埃落 到土壤中。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与栽培技术和种植的作物种类有关,果树施药量大, 因而果园土壤农药的污染程度高。 (2)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的影响:无机物在土壤中不像有机物那样易分解、降解,除一些易溶性的元素外,大多易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尤其是重金属。重金属在土壤中大 多呈氢氧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或磷酸盐等固定在土壤中,难于发生迁移,并随污染源年复一年地不断积累。它的危害不像有机物那样急性发作,而是慢性蓄 积性发作,即在土壤中积蓄到一定程度后,显示出危害。另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 残留率很高,一般都在90%以上。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 危害人体健康。 二、区别: (一)农药残留的去除方法主要有:1.农业防治方法;2.物理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方法; 4.化学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1)选择品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很多,其抗病能力有较大差异,总的原则是选择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适销对路、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优良的品种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合理轮作倒茬。连作或单作不仅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相同的养分,破坏养分平衡,降低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的抗逆性,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利于病虫发生和流行 (3)培育无病虫的壮苗。①嫁接育苗: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技术措施。②带药定植。幼苗定植前,一定要喷一次药,淘汰病苗,保证定植到大田的幼苗都是无病虫害的健壮苗。③高垄栽培。沟内浇水,既能保证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又能保持土面比较干燥、疏松,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④搞好田园卫生。 田埂、沟渠地边杂草是很多病虫的转主寄主和病虫滋生地,要及时清除,以减少病原菌和虫卵。蔬菜收获后,要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也可高温沤制肥料。 2.物理防治方法 (1)设施防护。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高温消毒。①种子消毒:根据作物的主要病害选用消毒方法。防番茄叶霉病、斑枯病、早疫病、青枯病等宜选用温汤浸种,防番茄病毒病宜选用磷酸三钠浸种。②土壤高温消毒:克服日光温室的连作障碍,土壤高温消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盛夏进行,首先翻松土地,浇透水,地面覆膜,扣严大棚,利用太阳能提高棚温,杀死土壤中有害生物。③床土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按1:1混和,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和,对床土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正式版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8648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正式版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正式版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识别和获取适用本公司生产和业务活动中的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更新,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以便严格遵守,消除违法行为和现象。 2.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有关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3.引用条款 3.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之 4.3.1法律法规。

3.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之 4.3.2符合性评价。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识别和获取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和其它要求。 4.2行政人事部负责识别和获取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识别和获取与工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和其它要求。 4.4生产部负责识别和获取消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和其它要求。 4.5财务部负责识别和获取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和其它要求。 4.6行政从事部负责识别和获取与劳动保护有关

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我国政府及茶业行业高度重视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措施。针对茶叶中残留农药问题,应根据其来源采取控制措施。首先要生态种植,选择适宜的水土,其次要科学管理,把握最佳用药时间、用量、种类等,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等生态环保措施。 1 茶叶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茶叶中农药残留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0万左右的人农药中毒,世界每年大概有300万的农药中毒事件发生。茶叶中残留农药对人体危害按照程度不同一般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积蓄性中毒三种。我国是茶饮大国,由于茶叶中农药残留而引起的中毒随时都可能发生。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如果农药在人体内存留过久,可能会引发慢性中毒。提高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生产绿色茶饮料是未来茶叶发展的必经之路。 2 茶叶中残留农药来源及影响浓度的因素 要解除茶叶中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研究人员采用各种方法查找污染茶叶的各种因素:土壤、施药、施肥、空气和水源等都是残留农药的主要来源。土壤、水源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各种种类的残留农药含量将直接影响到茶叶中这些元素、农药的含量。其中不科学施肥、不合理施药是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目的。 3 茶叶中残留农药的控制措施 3.1 采用农业防治,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是实施农业防治的有效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减少茶叶农残,是减少茶叶中有害残留的生态环保措施。生态茶园中生物多样性高,具有降温、增湿、减风等功效以提高茶园自我调节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生态茶园可以提高茶叶品质,达到控制农药残留的目的。生态茶园的模式有茶-林结构、茶-果结构等。 3.2 运用科学原理对茶园实施管理目前有很多科学管理茶园的原理,其中HACCP是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原理。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科学的预防性管理系统。首先,检测茶园的土壤和茶树中残留农药的含量,根据含量来确定其被农药污染的程度,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该茶园。其次,在茶叶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药,对农药来源进行严格控制。第三,控制茶园周围农作物的施药,防治农药通过空气漂移污染茶园,应尽可能在无风的天气里施药。第四,找准茶树的关键控制点,茶树的关键点就是直接施药浓度、用量以及用药时间,实现科学种植和有效管理,正确使用农药,把握用药最佳时机,减少用药量,从而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第五,对茶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记录并验证,发现偏颇,应立即纠正。广泛推行该管理体系,我国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3.3 应用科技知识生产优质茶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的茶叶生产管理部门要广泛宣传科学种茶、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不断提高茶农的环保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 台帐之四 法律法规与安全治理制度 制定日期:二零一六年一月 版本 / 版次: HYSY/B 修改: 审核: 批准:

文件目录 安全生产标准化 台帐之四 法律法规与安全治理制度 (2016年度)编制: 审核:

批准: 2016年1月1日公布 2016年1月10日实施 文件目录 第四章法律法规与安全治理制度 (1) 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 4.1.1识不、猎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治 理制度。 (1) 法律法规意识的需求识不与猎取图 (1) 4.1.2法律法规需求识不与猎取作业文件 (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4)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适用性评价表 (5) 4.1.3应定期识不和猎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公布 清单。 (12) 法律法规评审与更新作业文件 (1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评审与更新图 (13) 更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14) 合规性评价记录 (15)

4.1.4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 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16) 4.1.5本单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 (17) 4.2规章制度 (18) 4.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和考核。 (18) 培训需求识不制度 (18)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9) 培训作业文件 (22) 培训需求识不表 (23) 培训意见反馈表 (24) 4.3操作规程 (26) 一、卸船作业操作规程 (26) 二、装船作业操作规程 (28) 三、通球扫线作业操作规程 (29) 四、装车作业操作规程 (30) 五、罐边装/卸车操作规程 (32) 六、物料倒罐操作规程 (34) 七、储罐切换操作规程 (35) 八、车向桶装料操作规程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