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豫剧板胡演奏中表现力
民族乐器之板胡篇

民族器乐之板胡篇板胡概述板胡是我国弓弦乐器-胡琴家族的一员,它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琴筒上的面板由桐木板制成,故名“板胡”,又称秦胡,大弦和瓢等。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
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
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
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板胡特点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板胡形制大部分与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
琴筒又叫瓢,圆筒形,用椰子壳制作,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筒的。
琴筒前口蒙桐木板是板胡发音的关键。
板胡的音色特别清澈响亮,富有乡土气息,在乐队中它常是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在弦乐中担任高音声部。
弓杆比二胡弓子长而粗,弓毛多而坚硬。
千斤又称腰马,用牛角或红木制作,与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
琴弦为丝弦或钢丝弦。
板胡有多个品种。
除用于独奏、合奏的板胡外,还有高音板胡(又称河北梆子板胡或评剧板胡)、中音板胡(又称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又称胡呼)、山西板胡(又称晋中板胡)。
它们在琴筒大小、琴杆粗细、弦轴长短、琴弦的使用及音色等方面,各有差异。
另外还有用于绍兴高调中的板胡和用于广东音乐、戏曲、曲艺中的椰胡。
板胡定弦法板胡传统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两种。
定弦高度多依据伴奏的戏曲和演唱者的嗓音而定。
在民族乐队中定弦为d2、a2,音域d2~g4。
板胡的基本介绍

板胡的基本介绍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板胡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板胡的发展历史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豫剧、河北梆子、评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
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新品种加入了"板胡家族"。
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弦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员"。
随着板胡形制的发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民族歌剧、民族歌舞和声乐伴奏。
板胡结构板胡的音箱用椰壳或木制,面板用薄桐木板。
琴杆用较硬的乌木或红木,张二根弦,马尾竹弓。
音色明亮、高亢,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曲调。
板胡的结构绝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称瓢,是板胡的共鸣箱,呈圆筒形,用坚硬的椰子壳做成,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质的,七十年代以后还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
琴筒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能使音响共鸣集中并造成板胡的特色。
瓢大发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
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桐木板。
它是板胡音色优劣的关键,以用木质松软、纹理顺直、匀密、无痕节和水渍的梧桐木为佳。
筒后口有的敞口,有的开五个音孔,呈金钱眼状。
琴杆用红木、紫檀木或花梨木制作,以贵重的乌木为好,琴杆为圆柱形,上端是琴头,呈方形,开有弦轴孔。
浅谈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

浅谈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评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板胡作为评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为评剧的演唱和演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奏领奏是指评剧演唱时,板胡在旋律上起到主导作用,为评剧创作和演唱提供节奏和音乐节拍。
在领奏时,板胡的演奏要力度适中,音色饱满,与主唱的歌词相呼应,既要注重情感表达,又要注意节奏和节拍的掌控。
同时,板胡领奏需要结合相应的话题和情节背景,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的反应。
二、结尾结尾是指评剧演唱的最后一个乐段,也是一个评判演唱优劣的重要标志。
在结尾时,板胡需要紧密配合主唱,以力度逐渐增强的方式,将旋律带到高潮,达到音乐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在结尾过渡时,板胡也需要与其他乐器协调配合,使乐曲结尾平稳流畅,表现出一种悠长而恬静的意境。
三、插曲插曲是指评剧演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短暂的旋律,用于点缀和丰富主题内容。
在插曲中,板胡需要与其他乐器的演奏相呼应,精准掌握节奏和节拍,以充分表现出插曲的含义和主题。
同时,板胡插曲的演奏需要具备独立的表现力和艺术品质,既要考虑到音乐的表演效果,也要注重演奏的技巧性和巧妙搭配。
四、伴奏伴奏是指评剧演唱过程中,板胡为其他演员配唱的乐曲部分。
在伴奏时,板胡需要根据主唱的歌词和旋律,灵活运用演奏技巧和音色表达,使伴唱和主唱相互呼应,配合得协调而自然。
同时,板胡伴唱也需要充分理解评剧创作的思路和主题,用音乐语言诠释演唱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评剧板胡的伴奏方式是多样而独特的,必须结合评剧的演唱方式和主题特点,将板胡的音乐艺术发挥到极致。
在实际演奏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评剧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板胡伴奏技巧与创新——豫剧《包青天》中秦香莲唱腔解析

浅谈板胡伴奏技巧与创新——豫剧《包青天》中秦香莲唱腔
解析
方金良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板胡是我国弓弦乐器中一种常见的乐器。
它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区。
自古以来,板胡在戏曲伴奏中一直处于突出位置。
如河北梆子、豫剧、晋剧、秦腔、蒲剧、眉户等都是以板胡为主弦。
本人自幼学习板胡演奏,主要是从事豫剧伴奏。
在常年的戏曲伴奏中,我逐渐领略到了板胡演奏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结合实例.谈一下我对板胡在戏曲伴奏中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总页数】1页(P92)
【作者】方金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2.22
【相关文献】
1.从希望到绝望从柔弱到坚强--浅谈我在豫剧古典戏《秦香莲》中饰演秦香莲的角色分析与创造 [J], 范春丽
2.浅谈豫剧板胡在红旗渠唱腔中的运用 [J], 陈建国
3.雪里梅花耐霜寒——浅谈我在豫剧古典戏《秦香莲》中饰演的秦香莲 [J], 何雪
林
4.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演奏方法及技巧区别 [J], 马末
5.浅谈板胡在豫剧伴奏中的重要性 [J], 陈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豫剧伴奏功能发展

豫剧伴奏功能发展初探摘要:戏曲的伴奏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
文场以丝竹乐为主,伴奏乐器因剧种而异。
如昆腔以曲笛为主,梆子戏以板胡为主,京剧以京胡为主。
武场以打击乐为主,主要用于舞蹈、武打或技巧性场面,也用于烘托情绪、渲染气氛,制造戏剧效果。
关键词:豫剧;戏曲伴奏;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21-01豫剧,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初期被称作“土梆戏”,后来为区别其他省的梆子戏剧种,又称作“河南梆子”,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在剧种繁多的中国戏曲中,豫剧属梆子腔类声腔剧种中的一个分支,在流行于河南境内的20多个地方戏中,它是最大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代表剧种。
豫剧乐队的建设,它的编制和乐器选配,是在剧种发展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
早起豫剧乐队的建制及乐器使用,由于受早于豫剧的一些剧种,特别是受与罗卷戏同台演出的影响,无论打击乐和文场乐器,都与罗卷戏比较接近。
从1933年修订的《续安阳县志》中关于梆子戏乐队的记载来看,“其外台乐器,除鼓、板外,有铙、钹、锣、镟各一,胡琴二,梆子玫,俗称场面,有紧七慢八之说”。
那时乐队不过七八个人,所用的乐器除击乐外,仅有两把胡琴。
再就马紫晨先生所著《河南梆子概述》中的说法:“从前梆子戏的场面,由七至十一人组成”。
所列乐器有战鼓、越鼓、板鼓、手板、大锣、二锣、铙、钹、小铰子、梆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皮嗡(半瓢)、月琴、三弦、横笛、尖子号等。
这里所记述的则是规模稍大些的剧团情况。
乐队除击乐外,又增添了二弦、皮嗡等弦乐;月琴、三弦等弹拨乐和吹管乐横笛、唢呐、尖子号等。
可以看出,为了求得丰富的乐队效果,又要节省人员,很明显一些乐器是相互兼任的。
板胡进入豫剧乐队的时间,据一些老人回忆,约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期。
由于它的声音浑厚洪亮,激越粗犷,很受艺人和观众的喜爱,所以,它逐渐发展为豫剧乐队的主奏乐器。
浅谈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

浅谈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评剧板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常用于京剧、豫剧等评剧伴奏。
板胡除了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色之外,伴奏方式也是其特色之一。
下面将对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单音伴奏和和弦伴奏两种。
单音伴奏主要是指使用单音进行伴奏,以强烈的节奏感和音色表现力为特点。
在伴奏时,演奏者使用滚指、打弹等技巧,快速连续地演奏出一系列单音,形成节奏感强、紧凑有力的伴奏效果。
这种伴奏方式能够与唱腔进行紧密的配合,凸显曲调和情绪的变化,使演唱更加生动有力。
和弦伴奏指的是手指按住多个音弦,一次性弹奏出多个音,形成和弦声音的伴奏方式。
在和弦伴奏中,演奏者经常使用的和弦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等,通过演奏这些和弦来伴随歌唱,增强表演的音乐感和层次感。
和弦伴奏方式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乐理知识要求较高,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还包括弹拨法和铰连法。
弹拨法是指演奏者使用指甲或拨子进行弦乐演奏,通过弹奏的方式产生音符。
板胡的弹拨法包括指法和勾法两种。
指法是用手指按弦并滑动弹奏,勾法是用手指勾弦并弹奏。
这种演奏方式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弹拨技巧,同时具有很高的音乐表现力。
铰连法是指使用指关节进行弦乐演奏,通过手指的铰动来改变音高。
通过控制手指的弯曲和伸展,演奏者可以产生不同音高的音符,形成乐句和音乐的连续性。
这种演奏方式对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
在评剧伴奏中,演奏者还需注意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和协调。
例如在京胡、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板胡要与这些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进行适当的呼应,以达到音乐效果的协调一致。
评剧板胡的伴奏方法丰富多样,有时需要根据演唱的曲调和情感变化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无论是单音伴奏还是和弦伴奏,演奏者都需要在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力和与其他乐器的配合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发挥板胡在伴奏中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演奏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为评剧伴奏增添更多的魅力。
别样风采指尖绕 板胡弓下花灯调——谈板胡独奏曲《摘菜调》的艺术特色

《戏剧之家》2018年第20期 总第284期41戏剧研讨《摘菜调》是由曾健雄先生根据遵义(黔北)同名花灯小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一首板胡独奏曲,风格浓郁、极具地方特色。
作为一首板胡独奏曲,该曲颠覆了板胡在人们脑海中惯有的音乐形象。
提及板胡的音色,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通常都是高亢明亮、铿锵有力、爆发性强且极具穿透力,它常出现在豫剧、秦腔、梆子戏、碗碗腔等北方戏曲伴奏中。
所以,着实很难把它和南方音乐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用它去诠释贵州花灯调了。
之所以会创作出此作品,是因为曾健雄先生本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遵义人,是贵州著名的板胡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一名能奏会写的演奏家来说,他准确地把握住板胡的特性,使其与遵义地方音乐相交融。
他对贵州的山、贵州的水、贵州的人,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情。
他创作的民乐作品都极具“贵州本土味儿”。
贵州地域特色、风土人情、青山绿水、民族风情,在他的音乐中都有鲜活的体现。
刚从曾健雄老师手里接过乐谱时,我很激动,不仅仅是该作品获得了“金胡琴奖”优秀作品奖,还因为我平日里更多是用花胡(贵州花灯戏领弦乐器)去演奏贵州花灯音乐,喜获一首板胡花灯调独奏曲,实在难以按捺兴奋之情。
黔北花灯《摘菜调》本身就广为传唱,曾以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但以板胡独奏形式展现却是首次。
改编成板胡独奏曲后,更突显了节奏性强、通俗质朴、风趣幽默、轻快活泼、曲调优美等特点。
该曲生动地描绘出一幅遵义“幺妹”在菜园里摘菜的生动场景,而板胡独特的音色正好诠释出了遵义“幺妹”乐观、热情、燥辣、俏皮的性格。
黔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在那里共存并交融,大量的民歌、山歌、劳动号子、媷秧歌、打闹灯等通过“兼收并用”、“演变发展”,形成了作为贵州花灯支脉之一的“黔北花灯”。
由于地域环境、文化发展历史、语言变化、生活习性、饮食风俗等等诸多因素,使得黔北花灯具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
它多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羽调式次之。
这首板胡独奏曲《摘菜调》就是在黔北花灯《摘菜调》的基础上发展创作而成。
豫剧板胡背谱口诀

豫剧板胡背谱口诀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胡背谱是豫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乐器。
对于学习豫剧的人来说,学习板胡背谱口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于学习板胡和理解豫剧音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口诀一:左下右上,单弦成群这句话是讲给学习板胡的初学者听的。
因为初学者往往不知道板胡的弦是怎么弹的,这句话给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板胡的弦是左下右上排列的,而且每两根弦为一组,一共有四组,每组两根弦之间隔开一个空弦。
初学者可以根据这个口诀来记忆板胡的弦位。
口诀二:长短引弦,如同登山豫剧的板胡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其中最基本的技巧就是长短引弦。
长短指的是弓的停留时间长短,引弦则是指弓的带动下拉弦的动作。
而登山指的是板胡演奏时的手指动作,需要从低音弦往高音弦登高过去。
这句话将板胡演奏技巧和手指动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板胡的演奏技巧。
口诀三:弓离板近,音乐生动板胡演奏时,弓要离板子近,可以让音乐更加生动。
这个口诀告诉学习者处理好弓离板的距离很重要,可以让演奏更加出色。
口诀四:轻薄音细,加强田野味豫剧是一个表演性和唱功性都很强的剧种,音乐的表现力也非常重要。
板胡演奏时需要弹出轻柔、薄而细的音质,这句话给学习者强调了板胡音乐中需要加强的感受,将板胡的音乐特色很好地传达给学习者。
口诀五:合拍而行,以和为贵豫剧中的配合性非常强,不仅仅表现在演员之间的配合上,同时也表现在乐器演奏之间的协调上。
这个口诀告诉学习者,在进行板胡演奏时要与其他乐器协调好,使演奏更加和谐统一。
通过上述这些口诀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更加快速地学会豫剧板胡演奏技巧,更好地理解豫剧音乐及整个表演的特性。
同时,这些口诀也展现了豫剧音乐深刻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为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豫剧板胡演奏中表现力
【摘要】豫剧是一种艺术,可采用多种唱腔表现,具有地方特点,经典代表作主要以唱制胜,以唱作为主要表象形式。
板胡是豫剧中的主奏乐器,音色独特,风格多变,在豫剧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豫剧中的板胡演奏方法,探讨板胡在豫剧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
1、前言
板胡演奏是豫剧演唱时的重要伴奏,加入板胡演奏成分,可以让豫剧更有表现力,更具特色。
豫剧板胡演奏对豫剧整体艺术感、乐队合作、现场感染力、演员表现、豫剧韵味以及豫剧特色均有一定影响,穿透力较高,音色明亮,在豫剧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地位。
板胡演奏的表现力在专业豫剧表演团尤其重要,对剧团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均会产生直接影响。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经验,就如何体现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进行探讨,以期作为同行参考。
2、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特点
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指的是演奏者在进行板胡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演奏素质。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根据自身情感和思想来表现板胡演奏,
使板胡演奏更加形象、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更富感染力。
因此,板胡演奏者在演奏时,应先掌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品内涵,并通过演奏技巧,充分表现板胡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豫剧板胡演奏感染力。
板胡在豫剧乐队中除了负责领奏,还负责伴唱,表现力的好坏与否,决定了整个豫剧演出的舞台效果。
在进行声乐演唱表演时,应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根据情感表现声乐,声情并茂才能感染观众,豫剧板胡演奏亦如此。
板胡演奏者应对豫剧的唱腔、豫剧内容、豫剧剧情及人物等进行深入分析,感受作品内涵,理解作品情感,提高板胡演奏表现力。
3、豫剧板胡演奏中的技巧
在豫剧板胡演奏中,人们常将演奏者是否能体现出豫剧韵味来衡量演奏者的表演水平,这里所说的“韵味”指的是豫剧板胡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可通过运用演奏技巧,充分体现豫剧韵味。
感悟、理解作品,是演奏者提高表现力的前提,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应具备良好的演奏技能和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演奏出作品的情感。
由此可见,技巧对于板胡演奏的重要性,要想获得完美的演出效果,必须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并加以运用,才能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1]。
豫剧板胡演奏技巧较多,可分为左手技巧和右手技巧,需要演奏者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来总结。
豫剧板胡弓法可分为抖弓、顿弓、全弓、颤弓、连弓等,指法较多,如滑、抹、
按、打、揉等,通过左手持弦来控制豫剧板胡音准、体现豫剧风格、表现艺术效果。
右手主要负责豫剧情绪表现、强弱处理、节奏变化以及旋律起伏。
若豫剧唱腔具有豫东风格,热情豪放,高亢激昂,则应采用分弓或中弓演奏;若豫剧旋律具有豫西风格,婉转抒情、悲切沉稳,则应采用连弓或全弓演奏,突出作品特点。
根据揉弦幅度,可将持弦技法分为滑揉、压揉以及滚揉等,滑揉主要用来表现夸张、诙谐、悲愤等情感,压揉主要用来表现沉闷、哀怨、忧郁等情感,而滚揉则用来表现悠然、柔和及清新的感觉。
4、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的体现
4.1充分运用演奏技巧。
人们主要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艺术,演奏者在进行豫剧板胡演奏时,能否体现出艺术美感、打动听众,关键在于情感的传递和弹奏技巧的运用,演奏者不仅要在演奏时表现出作品情感,还要通过技巧提高作品表现力。
因此,演奏者应具备表现作品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演奏技巧,提高演奏表现力,体现出演奏特点、风格和韵味。
4.2体现出作品情感。
音乐被视为一种具有表达情感功能的表现形式,可以震撼人心,带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享受。
好的豫剧作品在板胡演奏时,可体现出演奏者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带有一种激情,可体现作品情感。
板胡演奏者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不仅可以影响观众,还
可以影响乐手和演员,可以说,板胡演奏的激情表现,可以作为板胡演奏表现力的衡量标准,演奏越激情,演奏表现力越高。
豫剧板胡演奏者对乐队的整个表演都具有影响作用,在乐队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应运用技巧表现作品的感情色彩,诠释作品涵义,另外,还应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情感,通过恰当的动作和情绪表达内心真实感受,通过无声的表达方式,感染乐手、演员、以及观众,已达到一种情感共鸣。
4.3提高演奏感染力。
豫剧板胡演奏者在进行舞台演奏时,通常情况下不配置指挥人员,因此,板胡乐手不仅要完成板胡伴奏,还要通过激情的演奏方式,以口型表达方式或眼神表达方式,达到一种暗示效果[2]。
同时,利用手部、肩部及头部做出启发性动作,充分展现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传递给演员和乐手,尤其是主奏乐器乐手,调控、引领、激发整个乐队的演奏,让演唱与伴奏融为一体,增加乐手之间的默契度,使豫剧演奏更加具有表现力。
4.4提高演奏者的个人修养。
可以通过板胡演奏者的个人修养,来提高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来评价其修养程度,在豫剧板胡演奏中,也可以通过观察演奏者的修养,来评价演奏表现力。
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掌握专业相关文化知识,才能理解豫剧唱词、人物情感及剧本内涵,因此,演奏
者应对演奏方法、演奏技巧、音符处理方法、豫剧板式等进行深入分析,研读相关书籍,提高个人音乐修养。
4.5提高演奏者的艺术素养。
演奏者的艺术道德素养,对演奏表现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我国著名豫剧表演家常香玉具有良好的艺术道德素养,认为豫剧演奏是极其重要之事,思想境界崇高,艺术道德素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戏曲舞台艺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所有人员的密切配合,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艺术效果。
4.6做好与演员及乐手的配合工作。
戏剧演出主要以围绕人物和剧情展开,板胡演奏者应正确认识自己在豫剧中所处的地位,做好伴奏工作,正确理解“伴”的含义,甘愿当绿叶,衬托主角,培养甘于为人奉献的精神。
传统豫剧板胡伴奏注重与唱腔的配合,伴奏者应与演唱者相互合作,互相配合,以提高演奏表现力,提高豫剧舞台效果[3]。
因此,在豫剧板胡演奏中,不管是运用演奏技巧、理解作品,还是表达激情,都应尽量提高豫剧的艺术效果,而不是毫无根据地随意表现,否则,板胡伴奏将会变成一种炫耀个人技巧、卖弄技艺的拙劣行为,导致豫剧表演变相。
在进行板胡演奏时,需投入激情和情感,运用演奏技巧,充分展现演奏表现力。
豫剧板胡主弦演奏者除了要跟台上乐手密切配合外,还要与演员配合,相互协作,不可独断独行,脱离团体。
在板胡伴奏时,演奏者不仅负责领奏,更肩负着与台上人员配合
的重任,从激情释放、技巧运用、主旋配器到音准节奏,演奏者都应从属于豫剧唱腔和人物性格,兼顾乐队演奏的整体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豫剧板胡演奏中,应充分运用演奏技巧,表达作品情感,进一步提高舞台感染力。
另外,还应加强演奏者的个人修养,配合演员和乐手,提高演奏表现力。
艺术具有美感,音乐艺术应表现出作品的感情色彩,板胡作为豫剧中的重要伴奏,在伴奏过程中,应从多方面提高表现力,体现出豫剧的演奏风格和艺术特点,使观众产生一种情感共鸣,以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红宾.浅析豫剧板式的结构形式与表现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0,10(08):124-125.
[2]孟全胜.浅谈板胡演奏中的戏曲音乐审美趋向与文化内涵[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8(01):162-163.
[3]李永奇.浅谈豫剧板胡伴奏中的几个问题[J].东方艺术,2010,12(1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