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8年7月

前言

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2000年制定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新城是无锡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南进、产业北移”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功能载体。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西临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运河,总面积150km2。太湖新城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集居住、教育、研发、文体、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滨湖生态新城,成为未来无锡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以农业用地为主,现有人口19.5万。

太湖新城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三侧临湖,区内有大小河道约300条,纵横交错,总长约350km,水面面积为5.2km2,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入湖河道约17条,入湖河口处建有17座闸门,环湖建有环湖大堤。

目前,太湖新城区内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域内河道的现状水质基本为Ⅴ类或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TP、COD等。导致区域内水质急剧恶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

为了减少太湖新城建设期对区域内水系的影响,同时与太湖新城其它方面的建设相协调、整体建设更系统合理,体现“人-城-河-湖”和谐的环流式河道布局,形成“水优、水活、水清、水美”江南水网生态文明城市,及时进行水系规划迫在眉睫。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于2007年12月,正式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第1章总论

1.1.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本规划立足于太湖新城所在的整个水网水系流域的高度,从近期与长远的需求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思想构建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太湖新城生态水系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的总体目标。

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在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控源(点源、面源)为主,保持城市水系原生态,增强新城河网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环境、河流水质接近太湖水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维持江南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规划实施后,实现太湖新城生态水系“水优、水活、水清、水美”,生态系统优良,提升太湖新城经济发展潜力,促进无锡太湖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近期规划目标(2007~2010年):

以新城现有污染源控制和重污染段水体黑臭控制与重点水体水质改善为主,将新城现有污染源(点源、面源)进行有效控制与治理;对现有河网水系

及原生态进行保护;消除重污染段水体黑臭现象,对新建区实施严格的污染源

控制措施,改善重点水体水质;沟通三横三纵与城市核心区水网河道。

2、中期(建设期)规划目标(2011~2015年):

进一步改善新城重要水体水质,彻底清除城市水系水网中水体黑臭现象,使新城河流水网的水环境质量与水系生态景观得到整体改善;随着太湖新城建

设进程,结合绿地、公园、广场与道路等建设,对其进行生态堤岸建设与生态

景观建设,并同步建设雨水渗蓄系统和绿地面源处理系统,为“水活、水清”奠

定基础。

骨干河道及城市核心区水网河道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V类水质标准;骨

干河道及城市核心区水网河道生态堤岸所占比例达到70%;新建城区绿地、透水地面以及雨水渗蓄系统建设面积所占比例高于30%。

3、远期规划目标(2016~2020年):

远期以新城河流整体原生态保护、生态功能修复以及污染防治为主,继续构建城市透水地面与雨水渗蓄系统,加强城市生态水系管理,实现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城市河流景观形成“河川文化”特色的规划目标,使整个太湖新城生态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成为无锡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实现太湖新城“水优、水活、水清、水美”城市水网文化。

新城河流水网的水体水质得到整体优化,接近太湖水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整个城市水网河道生态堤岸所占比例高于80%;整个新城绿地、透水地面以雨水渗蓄系统建设面积所占比例高于城市总建设面积的40%。

1.2.规划重点

无锡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是新城水系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新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针对目前新城水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将促进新城水系与周边水网的水体交换、增强河网水系之间以及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的联系、改善城市河网水系生态环境、打造太湖新城成为“人、城、河、湖”和谐统一新兴生态城市为规划最终目标。

其规划重点是从新城的自然环境和水系特点以及新城水系的整体生态治理着手,以新城生态水系的污染源控制和调水引流为基础,通过新城透水地面系统与雨水渗漏系统的建设,将其净化清洁雨水补充城市河流水体,充分利用新城雨水资源,另外配以新城骨干河流与普通水体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工程,对新城水系进行全方位的水环境改善。

第2章新城水系水网环境特征与水质现状

2.1.太湖新城区域概况

2.1.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通过梁塘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太湖镇、华庄镇、滨湖镇、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太湖国际科技园),现状总人口19.46万,规划常住人口100万,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图2-1 无锡市市区政区图

太湖新城现状用地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3483.81公顷,占总用地的23.24%。建设用地中以村镇居住用地及村镇工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以乡村居住用地为主,以自然村的形式分布散乱,区域内现状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16所,九年制学校1所。

规划区域内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撤并前的六个镇老镇区,主要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科研设计等用地,规模偏小。现状公共设施用地653.4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8.7%。其中行政办公用地40.02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54.5公顷,文化娱乐设施用地8.14公顷,医疗卫生用地47.56公顷,教育科研设计用地403.18公顷,旅游设施用地87.69公顷,文物古迹用地共有文物27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12处。

规划区域内现状工业用地1603.95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45.9%。主要集中于锡南路、苏锡路、华清路、大运河四条轴线上,利用其便捷的交通优势发展乡镇工业和传统手工业,主要以纺织、机械、轻化、电子为主,大部分工厂规模较小,对沿路沿河景观存在一定影响,各企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对运河、太湖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规划区域内现状道路广场用地114.3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3%。区域

内已建成的纵横道路已奠定了道路网骨架的基础。

规划区域内现非建设用地11504.24公顷,占总用地的76.8%。规划区农业以农、果、渔业为主,是无锡市的水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用地主要由灌溉水田、果园地、耕地、养殖地等构成;目前环太湖沿线各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规划区内河网密布,有多条河流沟通五里湖、太湖及大运河水系。

规划的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要功能定位为商务商贸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高端商务、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

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各区主要功能定位为:东区——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着力打造无锡科技型国际化自主创新研发创业区;中心区——重点建设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及各类居住社区。西区——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2.1.2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1、地貌

无锡太湖新城范围内地形地势平坦,除东侧少量丘陵外,地面高程一般在黄海高程3.20米左右。

2、气象

无锡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气温15.4℃,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1106.7mm。

3、水文

无锡太湖新城所处属于太湖流域,内河水网地带,水位变化不大,无潮汐影响。多年平均水位(吴淞) (1923年~1998年)3.05m,最高水位(1991年7月2日) 4.99m,最低水位(1934年8月6日) 1.92m。

4、地质

无锡太湖新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主要为第四纪冲积(淤积)的粘性土,砂性土地层。

2.1.3 区域水系概况

无锡市属苏南水网地区,内河密布、纵横交汇,呈现水乡特色。太湖新城外围较大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和伯渎港,通过梁溪河等与太湖相通。运河历年最大流量74.3m3/s(1%频率),最枯流量9.4m3/s,平均河面宽约80~100米,流向为自西北至东南。

无锡南门水位站所测水位为无锡市内河的代表水位,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1923~1998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5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99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该年堰桥最高水位为5.36米);最低水位为1934年8月26日的1.92米。

太湖新城水系东联京杭大运河,西靠梅梁湖,南通太湖,北接梁塘河,形成一个闭合的水系体系。规划区内共有大小河道约300条,总长约350km。南北向主干河道有长广溪、蠡河、庙桥港,东西向主干河道有南大港、板桥港、大溪港。规划区内地势平坦,大部分水体流动性较差,雨天水流方向主要为向北流入梁塘河及向东流入京杭大运河。

规划区内南面的太湖水域是无锡市最大的水源地,为了保护水源地,河道入湖口处建有17座闸门,只有汛期威胁到防洪安全时才会开闸放水入太湖。水体功能现状水体主要功能为蓄洪排水、灌溉养殖、工业用水、航道运输。

2.2.太湖新城水系水环境特征

2.2.1 河网丰富、河道窄、比降小、流向不定、水系相对闭合

太湖新城三侧临湖,区内河道纵横交错,太湖新城区域内水系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东联京杭运河-望虞河,西靠梅梁湖,南通太湖,北接曹王泾,水系发达,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水系大致可行分为“三横三纵”的骨干河道。“三横”为:板桥港-南大港-陆区桥河、庙桥港-钱龙桥港-杨木桥河-大溪港、亲水河;“三纵”为:长广溪-壬子港、庙桥港-尚贤河、蠡河。

规划区内有大小河道约300条,总长约350km,水面积为5.2km2,河网密

度2.3km/km2,水面率3.6%。具体河道水系分布见附图。

规划区内地势平坦,地形变化不大,河道大多为天然形成,河道规模较小,比降小,大部分时间水体流动性较差,雨天水流方向主要为向北流入梁塘河以及向东流入京杭大运河。

太湖新城入湖河道约17条,入湖河口处建有17座闸门;环湖建有环湖大堤,其堤顶高程7.0m,堤顶宽度5.0m。五里湖是梅梁湖伸入陆地的一片水域,东西长约6km,南北宽0.3~1.5km,面积5.15km2。目前太湖新城的五里湖口门都已建闸控制。望虞河京杭运河以西段的河道底宽由80m扩散至400m,底高程由-3.0m渐变至0.0m,两岸设有堤防,其中西岸堤顶高程7.0m,堤顶宽5.0m。

太湖新城区域周边分布着较多的工业污染源,区内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导致区域内水质急剧恶化。此外,农业面污染源的排放和航运也使区域的水环境受到了一定污染。

表2-1 无锡市太湖新城主要河道现状情况表

2.2.2 水系相对封闭,水体自净能力差

太湖新城由于三侧临湖,一面为京杭大运河为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水系,水系流动性差,就这一点而言,它处于一个既非河又非湖的状态,类似于狭长的人工湖泊。新城水系内部不规则网络状分布的各分支水体,互相之间具流动性和交换能力,则为明显的城市河道。

(1)水系的湖泊化和水质的均一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城水系具有封闭型湖泊和流动性河道的特点,污染物排放入之后,除了少部分经由自净作用在原地去除之外,绝大部分将通过水流及浓度差的作用迁移扩散,导致整个水域趋向于同一的水质。

(2) 存在较多水流盲区

由于城市河道水网纵横交错,水流方向与水流量变化复杂,一些盲河、支流河道往往水流交换不畅。许多河道换水困难,成为换水盲区,经常出现河水黑臭。

(3)排放状况多变的污废水与需求层次各异的人群

太湖新城水系流经新城工业园区、生态园区、高教园区、村镇等等区域,其排污状况千差万别,目前入河的有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农业灌溉排水

等等;同时由于未来各个区域功能定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别,在水系周边生产生活的城镇居民、工业企业、高校、河水环境的需求层次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2.3.太湖新城水系水质现状

太湖新城大多河流两侧有村落民居建筑与厂房及其它构筑物。硬质堤岸所占比例为40%,土质堤岸所占比例为60%。部分河道水体呈现蓝藻水华,水体呈黄色。水体透明度一般较低。河道水体总体感观较差。局部河流感观较好。河流污染底泥有一定厚度的覆盖。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地表水项目的分析方法,太湖新城河道现状水质以劣五类、五类为主,超标因子为NH3-N、TN、TP 、COD。在新城南面与太湖交汇的河道闸口处的水质较好,处于三类或四类。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新城区水系的67个断面中,90%以上超标,其中三类水质占6%,四类水质占4.5%、五类占1.5%、劣五类占87.8%:

2.6 太湖新城水环境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2.6.1工业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太湖新城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区。根据无锡市环境科学学会对太湖新城中区进行了工业污染源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太湖新城中区共有205 家排污企业,水污染源统计结果见表2-2。

表2-2 区域内水污染源统计情况

续表2-3 区域内水污染源统计情况

2.6.2生活污染源调查

据统计,新城现有人口约19.46万人。按人均生活用水200L/人·天,日均生活污水发生量约2.8 万t/ d ,新城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418万t/ a ,按照COD、SS、NH3- N、TP 的浓度分别250mg / l、150mg / l、25mg / I、3mg / l 计算,生活源对区域水体的各项污染物贡献估算为:COD : 3545t / a , SS : 2127t / a,氨氮:355t / a,总磷:42.5 t / a 。

2.6.3农业面污染源调查

农业面源的计算方法参照《江苏省地表水坏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的研究成果和系数,参考《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对策分析》,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通过计算,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 1023.29t、NH3 - N : 102.33t 。

表2-4新城农业面源计算结果汇总表单位:t/a

新城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见表 2-5 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单位:t/a。

表2-5 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单位:t/a

2.7 太湖新城水系的水环境评价现状

太湖新城地表水水体流动性差,新城水系相对闭合,河道淤积严重。太湖新城区水系的67个断面中,水质总体上以劣五类为主,90%以上超标,其中三类水体占6%,四类占4.5%、五类占1.5%、劣五类占87.8%。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氮、总磷,在新城南面与太湖交汇的河道闸口处的水质较好,处于三类或四类。部分河道的个别指标也达到四类或三类标准。

太湖新城水系水地表水中重金属Cu、Zn、As、Cd的含量均低于三类水标准限值,部分点位Hg、Pb和Se超标,超标1-2倍。

现场调查,太湖新城河道底泥的厚度约为30-90cm,少数河道底泥(如第二横河道羊木桥处)厚度可达150cm。新城河道底泥主要为有机污染型,86个河道的底泥样品有机质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有机质平均含量的5.4倍、总磷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总磷的1.95倍、总氮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总氮含量的2.3倍。

第3章新城水系健康水平评估与主要环境问题

3.1. 太湖新城水系健康水平及其评估

3.1.1评估体系选择

在评估指标体系选择上,我们主要选取两个与水环境密切相关又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水质评价指标和生态评价指标。这两个指标体系中,水质评价有国家的评价标准,易于被人们接受,同时它又是水生态系统外部压力指标。评价工作采用实测透明度、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总磷及总氮等7项指标,然后计算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确定了水生环境的外部压力。

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对系统内部结构特征变化的反映。类似于人类及动物进行疾病诊断从器官入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群落尺度入手进行评价。计算并测量水生生态系统在宏观尺度上的自由能、结构的自由能、群落尺度上的浮游生物量、生产量及二者的比例关系,进而判定其内部特征的变化情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群落尺度进行评价既能快速定位“疾病”的位置,也可以抓住病态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原因,排除无关或相关性较小因素的影响。

综合外部压力状态和内部特征指标体系的计算,综合评估河流的水生态健康状况。

3.1.2新城水系健康评估

(1)水量水文情况

据1954~1994年40年太湖西山站水位资料,多年平均水位3.05 m(镇江

吴淞高程,下同),年均最高水位3.49 m,历史最高水位为1999年的4.99 m(修正后),年均最低水位2.68 m。近年来随着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的建设,利用水利工程对太湖水位进行调控的能力逐渐增强,太湖年平均水位有所抬高,年变幅缩小。据1991~1997年太湖西山站水位系列资料分析,西山站多年平均水位3.14 m,最高年均水位3.42 m,最低年均水位2.95 m,见表1.3-2。太湖年内水位变化为: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2、3月份,7月份达到最高,8月份水位出现一低谷,9月份出现第二高峰,以后逐月下降。

表3-1 西山站水位统计成果表(单位:m)

根据无锡周围小河站和枫桥站二站蒸发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分别为917.4 mm和922.4 mm。年内汛期5~9月的蒸发量大于非汛期蒸发量,约占全年蒸发量的50%,非汛期月平均蒸发量52.4 mm。

根据无锡市多年降雨资料统计,雨水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82.2mm、159.5mm、129.4mm,其中1、12月份降雨最少,常年统计平均数据为49.9mm、35.7mm。

表3-2 无锡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52-2006年)单位(mm)

(2)水质情况

根据无锡市太湖新城2006年水质监测值(表),区域内COD Cr的浓度基本在30-70mg/l,部分河道的COD Cr浓度甚至超过了100mg/l。各河道中,氨

氮的浓度大部分高于3.0mg/l。整个区域内的水质恶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河道甚至出现黑臭现象。区域内河道的现状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TP、COD等。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写的《无锡市滨湖分区太湖新城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07年12月),无锡市环境科学学会和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7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的检测结果,太湖新城中区河道9个断面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另一方面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新城中区水系相对闭合,河道淤积严重。

(3)底质情况:

水系污染底泥厚度:30-90cm,局部较重,甚至达150cm。根据监测分析的86个河道断面的底泥中有机质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有机质平均含量的 5.4倍、总磷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总磷平均含量的1.95倍、总氮含量是太湖底泥总氮平均含量的2.3倍,属有机型底质污染类型。

(4)水生态环境评价

对规划区水系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浮游植物:根据调查,评价区内的河流及湖泊浮躁类共6门26属,其中蓝藻门8属,硅藻门3属,绿藻门10属,裸藻门和隐藻门各2属,甲藻门12属。藻类平均数量为286万个/L,种类最多的是绿藻,数量最多的是蓝藻。评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绝对优势种为微囊藻,占总数94%。

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评价区水系内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等几类。原生动物的优势种为砂壳虫、似铃壳虫,轮虫以龟甲虫为优势。枝角类以秀体蚤、裸腹藻为优势,挠足类以广布中剑蚤为优势。

底栖动物在评价区内分布较少,主要有水丝蚓、淡水壳菜等。底栖动物的数量和分布都较少,这说明本区域的污染物已经有明显的积累,对底栖动物产生了影响。

水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部分地区甚至污泥裸露。水生植物以竹叶眼子菜、黑藻、苦草等耐污品种为主。

鱼类:鱼类目前以耐污泥底栖鱼类为主,如鲫、鲢、鲤鱼等,另外还有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杂鱼。

3.1.3评价模型

目前,研究多针对自然河流、湖泊、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健康而言。而对平原河网水系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仅限于通过各种评价指标, 如毛生产力指标(GEP) , 生态系统压力指标, 生物完整性指数, 热力学指标(energy and structural energy) , 包含湖泊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综合生态指标体系, 以及包含生物、生态、社会经济和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等。在评价方法方面, Jorgenson 于1995 提出了一套初步评价程序, 徐福留等于2001 年提出了实测计算和生态模型两种评价方法。总体而言,国内外在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方面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现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

1、综合污染指数法

根据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结合湖泊水质的检测结果,选取7项指标计算综合污染指数( P) ;为了能明确地反映各湖泊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列出了指标的实测值包括透明度(SD)、悬浮物( SS) 、溶解氧(DO) 、生物耗氧量(BOD5 ) 、化学耗氧量(COD) 、总氮(TN)、总磷(TP) 。这些环境要素状态指标制约着湖泊内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底栖动物生长和繁衍. 在不同的湖泊条件下,这些指标有所不同,对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有这种趋势的湖泊而言,TN、TP 及氨氮浓度,DO、COD等都是需要考虑的。

综合污染指数计算:

式中,P 为综合污染指数,ΣPi为综合污染分指数,Ci为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C0为某污染物的Ⅲ类评价标准,ΣPj表示某类污染物分指数。

表3-3 水质指标和评价标准

2、生态指标法

(1)Ex为自由能(mj/L ),是一个可以经实测数据计算的参数,它代表了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主要用来反映水生系统的结构平衡状况,如果系统中的物种成分受人类活动压力过大,则会出现缺失或有害种繁盛情况,进而导致系统能量流动及分配失衡,所以,E X越大,系统的组织性与有序程度越强,Bi 为生态系统中第i种生物的生物量;Wi 为第i种生物有机成分的权重系数,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取值分别为3.14和144。

(2)Exst为结构自由能(mj/mg),表示系统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如果系统所受压力过大,则会出现资源利用能力下降,一旦系统退化时间及程度过长过重,则会处于稳定的不健康状态。因此,结构自由能如果长期维持低水平状态,说明系统的资源吸收率过低并有稳定化状态。B t 为系统生物总量,等于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和。群落尺度指标主要反映系统群落的生物量及数量比例关系,以及物种分类、分布情况。如果系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存在有毒元素,则生物量及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出来。其中H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用来反映系统内物种多样性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表3-4 生态指标体系

系统尺度群落尺度

指标测算方法指标单位

自由能(E x)浮游植物数量(N p)104个

结构能质

(Exst)

浮游植物生物量(B p)mg.L-1

1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B

macroz

)mg.L-1

2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B

microz

)mg.L-1

浮游动物生物量(B z)mg.L-1

物种多样性指数(H‘)

叶绿素a(Chl.a)μg.L-1

表3-5 生态指标法评价标准

生物多样性指数:

3、自由能值算法:

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值( B Z/ B P) 以及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与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比值( B macroz/ B microz ratio) 可直接由相应生物量计算。能质( Ex) 和结构能质( Exst ) 的计算公式如下:

∑=×

=

n

i

Wi Bi

Ex

1

) (

∑=×

=

n

i

Wi Bi

Ex

1

) (

∑=×

=

n

i

Wi

Bt

Bi

Exst

1

)

/

(

∑=×

=

n

i

Wi

Bt

Bi

Exst

1

)

/

(

式中: Bi 为第i 种生物的生物量,mg/ L ; Wi 为第i种有机成分的权重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数量进行计算,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权重因子分别为3.4 和144;B t为总生物量,mg/ L ,这里指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之和。

3.1.4评价结果

规划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污染指数较高,说明河流水体受到较重污染。根据太湖新城水系代表性河道断面水质数据分析显示,太湖新城河道现状水质以劣五类为主,超标因子为COD、TN、TP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加大水体污染负荷;另一方面由于太湖与新城河道水系之间用水闸控制,只有汛期威胁到防洪安全时才会开闸放水入太湖,现状并未连通,水体流动性很差。

本区域水体目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体中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以水体维管束植物为主,浮游植物以淡水壳菜等为主,底栖动物中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区域河流内水生植物种类单一、数量较少,鱼类种群结构亦趋于小型化、低龄化,生产力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太湖新区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自然景观演变速度加剧,水生生物尤其是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资源大量减少,河道生态功能逐步丧失。

太湖新城水系目前面临有以下几个主要环境问题:一、区域内河道沿岸植物稀少河流景观与植被缓冲带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二、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富营养化现象明显;三、区域开发程度较高,绿地面积小,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失调。

3.2. 太湖新城生态水系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对太湖新城规划区域的河道水质、底泥、土壤现状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下:

3.2.1河流水质污染严重、藻类时发、局部河道黑臭

太湖新城水系水质总体较差,主要指标达劣五类,局部河道黑臭。局部也有水体污染相对较轻的河道,水质达到三类水平。从地表水监测结果看,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另一方面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新城中区水系相对闭合,河道淤积严重。在藻类盛发期,水体水质降低,出现藻华现象。现有河道的功能除了一些是通航河道外,没有实现行洪河道、排污河道、景观河道、一般河道的功能分区。

3.2.2河道底泥污染厚度较大,为有机污染型,重金属污染较轻

水系污染底泥厚度:30-90cm,局部较重,甚至达150cm。新城河道底泥主要为有机污染型,从已经分析的86个河道断面的底泥中有机质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有机质平均含量的5.4倍、总磷平均含量是太湖底泥总磷平均含量的1.95倍、总氮含量是太湖底泥总氮平均含量的2.3倍。太湖新城水系水地表水中Cu、Zn、As、Cd的含量均低于三类水标准限值,部分点位Hg、Pb和Se超标1-2倍。

3.2.3水域生态退化严重,景观极差

规划工程区内河流生态总体保持较差,在靠近太湖(清水河)区域保持相对较好,河道两岸植物在土质堤岸较好,硬质堤岸较差。区域内河道沿岸植物减少河流景观与植被缓冲带受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富营养化加重;区域开发程度较高,区域内绿地面积小,陆地生态系统也濒临失调。

3.2.4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处理率低

新城区内以生活工业污染源为主,垃圾堆放也是污染源之一。目前规划范围内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工业企业污水和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自行处理,处理工艺简单,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相对较低,处理的尾水就近排入河道;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河道;农业回水直排河道。上述这些废水排入河道,导致区域内水环境质量较差,以氨氮、总磷为主呈现有机污染特征。规划区内基本实现垃圾的集中收集,但在居住区附近、河道两岸随意倾倒的垃

无锡市城市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信息 2011年第8期(总第127期) 无锡市规划局办公室编印2011.9.16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加快提升城乡空间品质提出要求 规划动态 我局完成新一轮控规动态维护工作 太湖新城慢行系统启动区深化设计完成专家论证 太湖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及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完成专家论证 无锡锡东新城中央公园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站点技术方案通过审批 洛社新镇区控规动态更新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论证成果 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期规划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审查 惠山区将规划建设全市最大的赛格电子市场 崇安区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 蠡园中学改扩建技术方案确定 规划实施 中瑞生态城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即将启动建设 锡山规划分局积极推进市级保障性住房东璟家园建设 锡东新城规划办积极推进宜家购物中心建设

规划经管 我市社区三维GIS应用平台基本建成 滨湖区加快推进蠡湖地区安置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锡山区加大对安置房规范建设经管力度 简讯 简讯二则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已顺利完成市级层面审查工作。8月25—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第二次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今年6月底,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我局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重点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经管、自有用地上房屋的改建、扩建审批手续、违法建设查处等条文内容做了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善,参与了征求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意见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认为,该条例草案稿在一审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结构更为规范,内容更为合理、可行,体现了“不冲突、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将根据二审意见,对《条例(草案修改稿)》作个别修改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综合法规处)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7月25日至8月13日,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党的路线、议会、政策、决议、决定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求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对管辖范围内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及领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区位: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 五街道(滨湖、雪浪、太湖、华庄、新安) 两园区(科教园、太科园) 现状: 新城范围: 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80万,就业岗位约50万。建设用地规模约95.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用地约54.3平方公里。 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 务的集聚区。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核”(行政文化及商务金融核心区)、“一带”(环太湖山水风光带)、“两园两区”(太湖国际科技园、科教产业园及核心区两侧的生活区) 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

西区中区东区华谊路以东,高浪路以南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 中区华谊路以西、蠡湖大道以东重点建设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及各类居住社区。 蠡湖大道以西蠡湖大道以西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WEASTSECTION核心区位于太湖新城中心部位,北至高浪路,南至太湖,东至贡湖大道,西至立信大道,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 核心区集中了市级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休闲等公共设施。 中心区“十一五”建设目标基本完成55平方公里内主要干道和重点绿化环境建设,基本完成水系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完成300万平方米以上农民安置房和30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房建设,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框架和风貌。 建设商务之城“十一五”规划在高浪路以南、吴越路以北建设完成市民中心;在吴越路以北、立信路以东建设金融商务第一街。 建设畅通之城“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道路以联结老城、沟通新区、对接沪宁南部通道为目标,建设五湖大道、吴越路、立信路、观山路、具区路等主干道路,总里程约122.7公里,总投资约90.0亿。 建设生态之城“十一五”计划实施金匮公园、尚贤河湿地、贡湖湾湿地等重点环境工程,同时逐步整治闪溪河、沙泾港、南大港等河道环境。

无锡太湖新城大盘时代终结 新十年静待核心区发力

无锡太湖新城大盘时代终结新十年静待核心区发力 匆匆一过,十年间。站在今天,回望十年,专属太湖新城的发展历程注定是不平凡的。太湖新城,由原来的荒芜之地变成现在新的市民中心、商务中心、旅游度假胜地、科教产业园以及生态旅游休闲区域聚集地,十年间也不断吸引着国内外知名房企入驻,成功拓荒房企正在华丽谢幕,新核心区域静待发力。 》》》》十年太湖新城"筑巢引凤" 新一轮重点项目备受期待 》》》》太湖新城楼盘入住率渐提升商业配套亟待跟进

(图片来源:无锡市规划局) 百万级别大盘十年一剑见证太湖新城蜕变之路 2004年天津顺驰(现为融绿熙园)房地产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房企,率先在太湖新城拿地,亲历了该区域的整个发展,如今融绿熙园已经成为该区域内较为成熟的住宅区。 融绿苏南公司副总陶帅说:“当时我们进驻该区域的时候,没有任何借鉴,和万科是一前一后拿下的这片地块,而且当时也不知道会有地铁规划,所以归根结底可以说我们孙总非常有眼光,看到了这片区域的潜力和未来。” 融绿的眼光确实独到,如今一个百万级别的复合型住宅项目已经稳稳占据太湖新城一角,陶帅指出交通完善、配套商业和不可复制的环境更加凸显该区域的价值,融绿熙园也在不断变化的十年间完善自身的项目,吸取以前的不足,制造出更加有品质的产品来回馈选择太湖新城的客户。 同样获利的还有魅力万科城、太湖国际社区等项目,魅力万科城2004年进驻太湖新城,现如今已经发展成总建筑面积近150万平米的百万级综合社区。万科酩悦作为魅力万科城三期产品,也率先在太湖新城推出了精装产品,颠覆了人们对于住宅产品的认识。 融绿、万科、华润三大百万级大盘能够成功在太湖新城开辟一篇天地,与天时地利人和不无关系。正如陶帅所说,独到的眼光、对未来精准的判断、完善的配套奠定了拓荒者的成功之路。 新进房企重兵布局核心区进入价值上升新通道 十年成就了第一批吃螃蟹的房企,新一批进驻的房企必定在下一个十年享受太湖新城更大价值的兑现。富力、雅居乐、中海、苏宁、吉宝、朗诗等房企正围绕太湖新城市民中心展开角逐,为下一个十年新城的发展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无锡富力策划销售部总经理唐杰说:“太湖新城已经是包装性比较强的区域,产品很丰富,从刚需到豪宅都有,富力十号目前属于比较高端的产品,在高端的产品中,富力十号的优势在于精装修,改善性居住更看重居住的品质,因此只要将产品做好,我相信就能够在太湖新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比较万科、融创周边成熟的配套,市民中心附近却还欠缺一丝火候。如雨后春笋般的住宅已经拔地而起,但是不完善的商业配套和较低的入住率也让人心存疑虑。新的核心区域需要新晋房企重新定义,万达城、海岸城、万象城等文化、商业项目入驻或为区域继续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雅居乐江淮区域营销总监邵晴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说:“在整个华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轴线要转移到长三角,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非常有活力,特别是苏南地区,可以作为一个非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研讨_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研讨 ——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 王曦祝付玲 摘要: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具有突出的使用优点,规划设计是综合管廊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无锡太湖新城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实践,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无锡太湖新城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太湖新城 引言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设置于地面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市政管线,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城市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天津、杭州等国内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综合管廊工程,为满足城市市政管线设置、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近年来,无锡市实现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日益提高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无锡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为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1 无锡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必要性 1.1城市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的跨越式扩张发展,无锡逐渐形成了“1+1+3”的中心城空间结构,即中心老城城区、太湖新城城区、西南部城区、北部片区、西部城区共同构成无锡市的中心城。未来无锡市需要通过集约发展、精明增长不断充实城市发展内涵,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的发展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决定城市发展集约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集约发展离不开集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8年7月

前言 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2000年制定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新城是无锡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南进、产业北移”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功能载体。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西临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运河,总面积150km2。太湖新城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集居住、教育、研发、文体、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滨湖生态新城,成为未来无锡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以农业用地为主,现有人口19.5万。 太湖新城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三侧临湖,区内有大小河道约300条,纵横交错,总长约350km,水面面积为5.2km2,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入湖河道约17条,入湖河口处建有17座闸门,环湖建有环湖大堤。 目前,太湖新城区内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域内河道的现状水质基本为Ⅴ类或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TP、COD等。导致区域内水质急剧恶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 为了减少太湖新城建设期对区域内水系的影响,同时与太湖新城其它方面的建设相协调、整体建设更系统合理,体现“人-城-河-湖”和谐的环流式河道布局,形成“水优、水活、水清、水美”江南水网生态文明城市,及时进行水系规划迫在眉睫。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于2007年12月,正式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第1章总论 1.1.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本规划立足于太湖新城所在的整个水网水系流域的高度,从近期与长远的需求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思想构建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太湖新城生态水系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的总体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