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子衿》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重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

古今对译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重点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板书:

式微: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

子衿:对恋人的焦灼思念作业:背诵并默写

第2课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2.感知整体内容,古今对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无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儿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少府:县尉的别称。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指长安。

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山。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板书:心意相通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

乐观胸襟真挚情谊

作业:背诵并默写

第3课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

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

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板书设计:

临渊羡鱼渴望援引

作业:背诵并默写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课内古诗词】 (一)13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词】 (三)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东汉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东汉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3.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14.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15.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16.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2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2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27.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28.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2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 照《如梦令》)3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二、理解型默写。 1.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描绘出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与朱元思书》中最能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不追名逐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野望》一诗中透露出诗人在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6.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8.苏轼评价王维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旅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默写

初中语文老师整理: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学霸都在提前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移居(其一)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式微》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2.《子衿》中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句子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人们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划分句子节奏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式微/式微,胡不/归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式微/式微,胡/不归”。 三、古诗歌阅读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胡.不归(胡:为什么) B.微.君之故(微:小) C.胡为乎中露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D.微君之躬.(躬:身体) 【解析】B项,“微”,(如果)不是。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君主发出的怨词。全诗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奴役的极端憎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引用了本文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中两句“纵我不往”有什么作用?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涌潮,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 8.(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文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必背古诗文(上册) ●《三峡》(全文必背) 南北朝·郦道元(节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全文必背) 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神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微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必背)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全文必背) 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野望》(新增必背)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必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 野望王绩(jì)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wēi)。 1、词语解释①薄暮:傍晚②徙倚:徘徊③犊:小牛,诗中指牛群 ④禽:泛指猎获的鸟兽⑤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彷徨心情的两句诗是:东皋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3、《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写景)两句诗 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 归的两句诗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 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7、本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野望》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运用了“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黄鹤楼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词语解释①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 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⑥乡关:故乡 2、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黄鹤楼》中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两句诗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6、诗中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朗,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可见,鹦鹉洲上的草木繁茂浓绿。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必背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必背 八年级上册 一、古诗词 (一)王绩《野望》 1.(2018·威海/广州)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崔颢《黄鹤楼》【课标篇目】 1.(2018·黄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2018·杭州)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2017·福州/成都)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2018·玉林)抒发诗人对天地悠悠、逝者如斯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三)王维《使至塞上》【课标篇目】 1.(2018·南京/扬州/福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2018·锦州)《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四)李白《渡荆门送别》 1.(2018·聊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2018·哈尔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李白《渡荆门送别》借江水的依依不舍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2018·南充)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五)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课标篇目】 1.(2018·哈尔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2018·天津/海南/郴州/贺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2018·重庆A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2018·巴中)《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西湖热爱之情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2018·广西北部湾)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六)《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七)曹操《龟虽寿》 1.(2018·南通/柳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18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

2018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 【课内古诗词】 (一)13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词】 (三)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东汉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东汉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版古诗文注释翻译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一作:阳)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 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 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 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 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古诗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9.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1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连成一片呈现出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小船随水漂去。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一路都是奇山异水,可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译: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看见水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游动的鱼儿和江底的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2017部编版语文初二八上古诗词十八首

2017部编版语文初二八上古诗词十八首 13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东汉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东汉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 (又做泰山梁甫行) [东汉魏晋]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 ⑶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⑻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赏析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整首诗围绕着“但感别经时”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1.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 答:“馨香盈怀袖”。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优秀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4.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课堂环节导航】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1.诵读古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理解诗歌: (1)注释: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 (2)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3.赏析: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所处的环境,它坐落在高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花木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人住的房舍。这里花木扶疏,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们心中俗念消失。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尾联以钟磬音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不仅生动地写出后禅院幽静肃穆的环境气氛和美好的自然山水风光,更突出了诗人在后禅院中自由自在和超尘脱俗的感受,表达了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1.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xíng)。念无与乐( lè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2 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课题总览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作者简介 常建,生平不详,唐代诗人,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等。 诗词解读

古诗今译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深山万物,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题壁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它构思独具特色,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幽静和趣味,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这一重大主题。 重点赏析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后禅院花木繁茂,清香扑鼻,含蓄曲折地表现了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 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 尾联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声音)显静的手法,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后人辑有《李太白全集》。诗词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