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3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是非题 1. “波函数平方有物理意义, 但波函数本身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否 解:不对 2. 有人认为,中子是相距为10-13 cm 的质子和电子依靠库仑力结合而成的。试用测不准关系判断该模型是否合理。 解:库仑吸引势能大大地小于电子的动能, 这意味着仅靠库仑力是无法将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的,这个模型是不正确的。 二、选择题 1. 一组正交、归一的波函数123,,,ψψψ。正交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a ,归一性的 表达式为 b 。 () 0,() 1i i i i a d i j b ψψτψψ** =≠=?? 2. 列哪些算符是线性算符------------------------------------------------------ (A, B, C, E ) (A) dx d (B) ?2 (C) 用常数乘 (D) (E) 积分 3. 下列算符哪些可以对易-------------------------------------------- (A, B, D ) (A) x ? 和 y ? (B) x ?? 和y ?? (C) ?x p 和x ? (D) ?x p 和y ? 4. 下列函数中 (A) cos kx (B) e -bx (C) e -ikx (D) 2 e kx - (1) 哪些是 dx d 的本征函数;-------------------------------- (B, C ) (2) 哪些是的22 dx d 本征函数;-------------------------------------- (A, B, C ) (3) 哪些是22dx d 和dx d 的共同本征函数。------------------------------ (B, C ) 5.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 ------------------(C,D ) (A)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6. 提出实物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的科学家是:------------------------------( A )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结构化学基础》 讲稿 第一章 孟祥军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 Newton 力学 ? Maxwell 电磁场理论 ? Gibbs 热力学 ? Boltzmann 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不了的新现象。 1.1.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的物体。黑色物体或开一小孔的空心金属球近似于黑体。 黑体辐射:加热时,黑体能辐射出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现象。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经典电磁理论假定:黑体辐射是由黑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发出的。 按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计算所得的黑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与实验所得曲线明显不符。 按经典理论只能得出能量随波长单调变化的曲线: Rayleigh-Jeans 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Wien 假定辐射波长的分布与Maxwell 分子速度分布类似,计算结果在短波处与实验较接近。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有极大值的曲线。 ? 1900年,Planck (普朗克)假定: 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作简谐振动,只能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 能量为 ε=h ν 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即振动频率为 ν 的振子,发射的能量只能是 0h ν,1h ν,2h ν,……,nh ν(n 为整数)。 ? h 称为Planck 常数,h =6.626×10-34J ?S ? 按 Planck 假定,算出的辐射能 E ν 与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射能非常吻合: ●能量量子化:黑体只能辐射频率为 ν ,数值为 h ν 的整数倍的不连续的能量。 能量波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 1 /81 3 3 --= kt h c h e E ννπν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轨道报告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与原子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一维势箱解的量子化由来( ) ① 人为假定 ② 求解微分方程的结果 ③ 由势能函数决定的 ④ 由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决定的。 2.下列算符哪个是线性算符( ) ① exp ② ▽2 ③ sin ④ 3.指出下列哪个是合格的波函数(粒子的运动空间为 0+)( ) ① sinx ② e -x ③ 1/(x-1) ④ f(x) = e x ( 0 x 1); f(x) = 1 ( x 1) 4.基态氢原子径向分布函数D(r) ~ r 图表示( ) ① 几率随r 的变化 ② 几率密度随r 的变化 ③ 单位厚度球壳内电子出现的几率随r 的变化 ④ 表示在给定方向角度上,波函数随r 的变化 5.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运动满足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 ) ①薛定谔 ② 狄拉克 ③ 海森堡 ③波恩 6.立方势箱中22 810m 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 ) ① 11 ② 3 ③ 7 ④ 2 7.立方势箱在22 812m a h E ≤的能量范围内,能级数和状态数为( ) ①5,20 ② 6,6 ③ 5,11 ④ 6,17 8.下列函数哪个是22 dx d 的本征函数( ) ① mx e ② sin 2x ③ x 2+y 2 ④ (a-x)e -x 9.立方势箱中22 87m 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 ) ① 11 ② 3 ③ 4 ④ 2 10.立方势箱中22 89m 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 ) ① 11 ② 3 ③ 4 ④ 2 11.已知x e 2是算符x P ?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 ) ① i h 2 ② i h 4 ③ 4ih ④ πi h

量子力学知识总结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黑体辐射和能量量子化 黑体:一种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设:定温下黑体辐射能量只与辐射频率有关,频率为ν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ν的整数倍,称为能量量子化。 2.光电效应与光子学说 爱因斯坦将能量量子化概念用于电磁辐射,并用以解释光电效应。其提出了光子学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子学说内容: ①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称为光子 光子能量ε=hν/c ②光子质量m=hν/c2 ③光子动量p=mc=hν/c= h/λ ④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光电效应: hν= W+E K =hν +2 1 mv2,W为脱出功,E k 为光电子的动能。 3.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提出实物微粒也具有波性:E=hν p=h/λ 德布罗意波长:λ=h/p=h/(mv) 4. 测不准原理:?x?x p≥h?y?p y ≥h?z?p y ≥h?tE≥h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1. 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ψ(x,y,z,t)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这一函数称为波函数或态函数,简称态。 不含时间的波函数ψ(x,y,z)称为定态波函数。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定态波函数。 由于空间某点波的强度与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成正比,即在该点附近找到粒子的几率正比于ψ*ψ,所以通常将用波函数ψ描述的波称为几率波。在原子、分子等体系中,将ψ称为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将ψ*ψ称为几率密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云;ψ*ψdτ为空间某点附近体积元dτ中电子出现的几率。 对于波函数有不同的解释,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玻恩(M. Born)统计解释,这一解释的基本思想是:粒子的波动性(即德布罗意波)表现在粒子在空间出现几率的分布的波动,这种波也称作“几率波”。 波函数ψ可以是复函数, 合格(品优)波函数: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2. 假设2:对一个微观体系的每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厄算符。 算符:作用对象是函数,作用后函数变为新的函数。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一、填空题 1、若用波函数ψ来定义电子云,则电子云即为_________________。 2、氢原子s ψ1在 r =a 0和 r =2a 0处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 3、有两个氢原子,第一个氢原子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 n =1 的轨道, 第二个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 =4 的轨道。 (1)原子势能较低的是______, (2) 原子的电离能较高的是____。 4、设氢原子中电子处在激发态 2s 轨道时能量为E 1, 氦原子处在第一激发态 1s 12s 1时的2s电子能量为E 2,氦离子He + 激发态一个电子处于 2s 轨道时能量为E 3, 请写出E 1,E 2,E 3的从大到小顺序。_____________。 5、对氢原子 1s 态: (1) 2ψ在 r 为_______________处有最高值 (2) 径向分布函数 224ψr π在 r 为____________处有极大值; (3) 电子由 1s 态跃迁至 3d 态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___。 6、H 原子(气态)的电离能为 13.6 eV, He +(气态)的电离能为 _______ eV。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62.6pm 的光子和自由电子,光子的能量与自由电子的动能比为何值? (A )106:3663 (B )273:1 (C )1:C (D )546:1 2、一电子被1000V 的电场所加速.打在靶上,若电子的动能可转化

为光能,则相应的光波应落在什么区域? (A) X光区(约10-10m) (B)紫外区(约10-7m) (C)可见光区(约10-6m)(D)红外区(约10-5m 3、普通阴极管管径为10-2m数量级.所加电压可使电子获得105ms-1速度,此时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为十万分之一,可用经典力学处理.若以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则阴极管的管径在哪个数量级时必须用量子力学处理? (A)约10-7m (B)约10-5m (C)约10-4m (D)约10-2m 4、下列条件不是品优函数的必备条件的是 (A)连续(B)单值(C)归一(D)有限或平方可积 5、己知一维谐振子的势能表达式为V=kx2/2,则该体系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应当为 6、粒子处于定态意味着 (A)粒子处于概率最大的状态 (B)粒子处于势能为0的状态 (C)粒子的力学量平均值及概率密度分布都与时间无关的状态

量子力学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大汇总

第一章矩阵 1.1矩阵的由来、定义和运算方法 1.矩阵的由来 2.矩阵的定义 3.矩阵的相等 4.矩阵的加减法 5.矩阵和数的乘法 6.矩阵和矩阵的乘法 7.转置矩阵 8.零矩阵 9.矩阵的分块 1.2行矩阵和列矩阵 1.行矩阵和列矩阵 2.行矢和列矢 3.Dirac符号 4.矢量的标积和矢量的正交 5.矢量的长度或模 6.右矢与左矢的乘积 1.3方阵 1.方阵和对角阵 2.三对角阵 3.单位矩阵和纯量矩阵 4.Hermite矩阵 5.方阵的行列式,奇异和非奇异方阵 6.方阵的迹 7.方阵之逆 8.酉阵和正交阵 9.酉阵的性质 10.准对角方阵 11.下三角阵和上三角阵 12.对称方阵的平方根 13.正定方阵 14.Jordan块和Jordan标准型 1.4行列式求值和矩阵求逆 1.行列式的展开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980352.html,place展开定理 3.三角阵的行列式 4.行列式的初等变换及其性质 5.利用三角化求行列式的值 6.对称正定方阵的平方根 7.平方根法求对称正定方阵的行列之值 8.平方根法求方阵之逆 9.解方程组法求方阵之逆 10.伴随矩阵

11.伴随矩阵法求方阵之逆 1.5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 1.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矩阵表示 2.用Cramer法则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3.Gauss消元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4.平方根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1.6本征值和本征矢量的计算 1.主阵的本征方程、本征值和本征矢量 2.GayleyHamilton定理及其应用 3.本征矢量的主定理 4.Hermite方阵的对角化——计算本征值和本征矢量的Jacobi法1.7线性变换 1.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 2.矢量的酉变换 3.相似变换 4.等价矩阵 5.二次型 6.标准型 7.方阵的对角化 参考文献 习题 第二章量子力学基础 2.1波动和微粒的矛盾统一 1.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 2.光的波粒二象性 3.驻波的波动方程 4.电子和其它实物的波动性——de Broglie关系式 5.de Broglie波的实验根据 6.de Broglie波的统计意义 7.态叠加原理 8.动量的几率——以动量为自变量的波函数 2.2量子力学基本方程——Schrdinger方程 1.Schrdinger方程第一式 2.Schrdinger方程第一式的算符表示 3.Schrdinger方程第二式 4.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5.力学量的平均值(由坐标波函数计算) 6.力学量的平均值(由动量波函数计算) 2.3算符 1.算符的加法和乘法 2.算符的对易 3.算符的平方 4.线性算符 5.本征函数、本征值和本征方程

量子力学导论第12章答案

第十二章 散射 12-1)对低能粒子散射,设只考虑s 波和p 波,写出散射截面的一般形式。 解: ()()()2 2 c o s s i n 121∑∞ =+= l l l i P e l k l θδθσδ 只考虑s 波和p 波,则只取1,0=l ,于是 ()()()2 11002 cos sin 3cos sin 11 θ δθδθσδδP e P e k i i += ()1cos 0=θP , (),c o s c o s 1θθ=P 代入上式,得 ()2 102 cos sin 3sin 11 θ δδθσδδi i e e k += ()2 2 12 101002 2cos sin 9cos cos cos sin 6sin 1θ δθδδδδδ+-+=k 2 2 2102 cos cos 1θ θA A A k ++= 其中 020sin δ=A ,()10101cos cos sin 6δδδδ-=A ,122sin 9δ=A 。 12-2)用波恩近似法计算如下势散射的微分截面: (a ) ()?? ?><-=. , 0;,0a r a r V r V (b ) ()2 0r e V r V α-= (c ) ()r e r V αγ κ-= (d ) ()().r r V γδ= 解:本题的势场皆为中心势场,故有 ()() ? ∞ - =0 ' '' ' 2 sin 2dr qr r V r q u f θ ,2 sin 2θ k q = (1) ()() () 2 ' ' ' ' 2 4 22sin 4? ∞ = =dr qr r V r q u f θθσ (1) (a )()()qa qa qa q V dr qr V r a cos sin sin 2 00 ' ' 0' -- =-? ()()2 6 4 2 02cos sin 4 qa qa qa q V u -= ∴ θσ (b )()? ? ∞ --∞ --= ??? ??0 ' '00 ''0' ' ' 2 '2'2sin dr e e e r i V dr qr e V r iqr iqr r r αα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一、概念题 1、几率波:空间一点上波的强度和粒子出现的几率成正比,即,微粒波的强度 反映粒子出现几率的大小,故称微观粒子波为几率波。 2、测不准关系:一个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3、若一个力学量A 的算符A ?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后,等于某一常数a 乘以ψ,即,ψψa A =?,那么对ψ所描述的这个微观体系的状态,其力学量A 具有确定的数值a ,a 称为力学量算符A ?的本征值,ψ称为A ?的本征态或本征波函数,式ψψa A =?称为A ?的本征方程。 4、态叠加原理:若n ψψψψ,,,,321????为某一微观体系的可能状态,由它们线性组 合所得的ψ也是该体系可能存在的状态。其中: ∑=+??????+++=i i i n n c c c c c ψψψψψψ332211,式中n c c c c ,,,,321???为任意常 数。 5、Pauli 原理:在同一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至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这两个 电子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或者说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不能占据相同的轨道。 6、零点能:按经典力学模型,箱中粒子能量最小值为0,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箱中粒子能量的最小值大于0,最小的能量为228/ml h ,叫做零点能。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经典物理学的组成部分? ( ) a. 牛顿(Newton)力学 b. 麦克斯韦(Maxwell)的电磁场理论 c. 玻尔兹曼(Boltzmann)的统计物理学 d. 海森堡(Heisenberg)的测不准关系 2、下面哪种判断是错误的?( ) a. 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个最小频率时,金属才能发身光电子

第13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13章 量子力学基础 13.1 绝对黑体和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有什么区别? 答:绝对黑体是对照射其上的任意辐射全部吸收而不发生反射和透射的物体,而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是只反射黑颜色的物体。 13.2 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内容是什么? 答: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内容是物体发射和吸收电磁辐射能量总是以νεh =为单位进行。 13.3 光电效应有哪些实验规律?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为:1)阴极K 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光子数与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存在截止频0ν;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频率成线性关系; 4)光电效应是瞬时的。 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遇到的困难在于:1)按照波动理论,光波的能量由光强决定,因而逸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由光强决定,但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初动能却与光强无关;2)若光波供给金属中“自由电子”逸出表面所需的足够能量,光电效应对各种频率的光都能发生,不应存在红限;3)光电子从光波中吸收能量应有一个积累过程,光强越弱,发射光子所需时间就越长。这都与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相矛盾。 13.4 波长λ为0.1nm 的X 射线,其光子的能量ε= J 151099.1-?;质量m = kg 321021.2-?;动量p = 1241063.6--???s m kg . 13.5 怎样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答: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是粒子和波的统一,波动和粒子是光的不同侧面的反映。 13.6 氢原子光谱有哪些实验规律? 答: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在于氢原子光谱都由分立的谱线组成,并且谱线分布符合组合规律 )11()()(~2 2n k R n T k T kn -=-=ν k 取 ,3,2,1,分别对应于赖曼线系,巴耳米线系,帕形线系,. 13.7 原子的核型结构模型与经典理论存在哪些矛盾? 答:原子的核型结构与经典理论存在如下矛盾:1)按经典电磁辐射理论,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带状光谱;2)不存在稳定的原子。这些结论都与实验事实矛盾。 13.8 如果枪口的直径为5mm,子弹质量为0.01kg,用不确定关系估算子弹射出枪口时的横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课堂笔记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了解测不准关系,掌握和的物理意义;掌握一维势箱模型Schrodinger方程的求解以及该模型在共轭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理解量子数n,l,m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掌握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原子轨道等值线图和原子轨道轮廓图;难点是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整理 一、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 1.物质波的证明 德布罗意假设:光和微观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两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其基本公式为: 对于低速运动,质量为m的粒子: 其中能量E和动量P反映光和微粒的粒性,而频率ν和波长λ反映光和微粒的波性,它们之间通过Plank 常数h联系起来,普朗克常数焦尔·秒。 实物微粒运动时产生物质波波长λ可由粒子的质量m和运动度ν按如下公式计算。 λ=h/P=h/mν 量子化是指物质运动时,它的某些物理量数值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只能为某些特定的数值。如微观体系的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能量的改变为E=hν的整数倍。 2.测不准关系: 内容:海森保指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离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它们遵循“测不准关系”: (y、z方向上的分量也有同样关系式) ΔX是物质位置不确定度,ΔPx为动量不确定度。该关系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必然结果,亦是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判别标准。对于可以把h看作O的体系,表示可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是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的宏观物体,对于h不能看作O的微观粒子,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要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3.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几率波 实物微粒具有波动性,其运动状态可用一个坐标和时间的函数来描述,称为波函数或状态函数。 1926年波恩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提出了统计解释:由电子衍射实验证明,电子的波动性是和微粒的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波函数正是反映了微粒行为的统计规律。这规律表明:对大量电子而言,在衍射强度大 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数目多,强度小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数目少,即波函数的模的平方与电子在空间分布的密度成正比。

答案 第15章 量子力学基础训练题

第15章 量子力学基础 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如果两种不同质量的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相同,则这两种粒子的 [ A ] (A) 动量大小相同。 (B) 能量相同。 (C) 速度相同。 (D) 动能相同。 2. 若α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运动,则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 [ A ] (A) eRB h 2 (B) eRB h (C) eRB 21 (D) eRBh 1 3. 设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图线分别如图(A)、(B)、(C)、(D)所示,那么其中确定粒子动量的精确度最高的波函数是哪个图? [ A ] 4. 关于不确定关系??? ? ? =≥???π2h p x x 有以下几种理解: (1) 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2) 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3) 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4) 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它粒子。 其中正确的是: [ C ] (A) (1)、(2) (B) (2)、(4) (C) (3)、(4) (D) (4)、(1) 5.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 ()()a x a a x a x ≤≤-?= 23cos 1πψ 那么粒子在6/5a x =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 [ A ] (A) a 21 (B) a 1 (C) a 21 (D) a 1 6. 根据玻尔氢原子理论,巴耳末线系中谱线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为 [ A ] (A) 9 5 (B) 9 4 (C) 9 7 (D) 9 2 7. 若外来单色光把氢原子激发至第三激发态,则当氢原子跃迁回低能态时,可发出的可见光光谱线的 () D x x x () A () B () C

第10章量子力学基础

第十章 量子力学基础 思 考 题 10-1 什么是绝对黑体?它与平常所说的黑色物体有何区别? 答:(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表面上的各种波长的光,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但黑体自身要向外界辐射能量,黑体并不一定是黑色,它的颜色是由它自身所发射的辐射频率决定的。若温度较低,则它辐射的能量就很少,辐射的峰值波长会远大于可见光波长,会呈现黑色;若温度较高,则它辐射的能量就很大,辐射的峰值波长处于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会呈现各种颜色。 (2)平常所说的黑色的物体,用肉眼看起来是黑色的,只表明它对可见光强烈吸收,并不能说它对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都强烈吸收,所以黑色物体的单色吸收本领并不恒等于1,一般不能称为黑体。 10-2 若一个物体的温度(绝对温度数值)增加一倍,它的总辐射能增加到多少倍? 答:根据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出度(总辐射能)为 ()()40 d T T M T M B B σλλ==?∞ 现在,212=T T ,于是 1624 4 1212==??? ? ??=T T M M 即绝对黑体的温度增加一倍,它的总辐射能将增至为原来的16倍。 10-3 假设人体的热辐射是黑体辐射,请用维恩位移定律估算人体的电磁辐射中单色辐出度的最大波长(设人体的温度为310K )。 答: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m T b λ= 可得 (m)1035.9310 10898.263 --?=?==T b m λ 10-4 所有物体都能发射电磁辐射,为什么用肉眼看不见黑暗中的物体? 答:物体要能够被眼睛观察到,必须需要两个条件:(1)物体要发射或者反射出眼睛能感觉到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约为0.40~0.78μm ;(2)可见光的能量要达到一定的阈值。根据黑体辐射,任何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发射出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在不同温度下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长不同。黑暗中周围物体的温度等于环境温度(近似为人体温度),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长在10μm 附近,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电磁辐射能量都比较低,因此不能引起眼睛的视觉响应。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填空题 (1) Ψ是描述的波函数(北京大学1993年考研试题) (2) 实物粒子波动性假设由首先提出来的,实物粒子的波是波。 (3) 德布罗意假设首先由戴维逊和革末用实验证实的。 (4)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活动范围宽度增大,能引起体系的能量。 (5)Planck提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中山大学1998年考研试题) (6)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已知处于基态,在处概率密度最大。 (7) 边长为l的立方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为。(北京大学1993年考研试题) (8) 边长为l的一维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为。 (9) 有一质量为m的粒子在一维势箱中运动,其Schr?dinger方程为。(中山大学1998年考研试题) (10) 一维势箱的长度增加,其粒子量子效应(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2. 选择题 (1)粒子处于定态意味着:( ) A、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B、粒子处于势能为0的状态 C、粒子处于概率最大的状态 D、粒子的力学量平均值及概率密度分布都与时间无关的状态 (2)波恩对波函数提出统计解释:在某一时刻t在空间某处发现粒子的概率与下面哪种形式的波函数成正比。( ) A、|Ψ| B、|Ψ |2 C、|Ψ |1..5 D、xy| Ψ| (3)指出下列条件,哪一个不是态函数的标准化条件?( ) A、单值 B、正交归一 C、有限 D、连续 (4)微观粒子的不确定关系式,如下哪种表述正确?( ) A、坐标和能量无确定值 B、坐标和能量不可能同时有确定值 C、若坐标准确量很小,则动量有确定值 D、动量值越不正确,坐标值也越不正确 (5)波长为662.6 pm 的光子和自由电子,光子的能量与自由电子的动能比为何值?( )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四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和分子等)运动规律的学科 量子力学的建立经历了由经典物理学到旧量子论,再由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4.1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 4.1.1 几个代表性的实验 经典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在理论上已相当完善,对当时发现的各种物理现象都能加以理论上的说明。它们主要由牛顿的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和光的电磁波理论,玻耳兹曼和吉布斯等建立的统计物理学组成。19世纪末,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它们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有以下3个。 (1)黑体辐射 黑体是指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它是一种理想的吸收体,同时在加热它时,又能最大程度地辐射出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绝热的开有一个小孔的金属空腔就是一种良好的黑体模型。进入小孔的辐射,经多次吸收和反射,可使射入的辐射实际上全部被吸收,当空腔受热时,空腔会发出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实验发现,黑体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主要与温度有关,而与空腔的形状和制作空腔的材料无关。在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能量(亦称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许多物理学家试图用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方法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瑞利(Rayleigh J W)和金斯(Jeans J H)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原理用于电磁辐射理论,得到的辐射能量公式在长波处接近实验结果,在短波处和实验明显不符。特别是瑞利-金斯的理论预示在短波区域包括紫外以至x射线、γ射线将有越来越高的辐射强度,完全与事实不符,这就是物理学上所谓的“紫外灾难”。维恩(Wien W)假设辐射按波长分布类似于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得到的公式在短波处和实验结果接近,在长波处相差很大。 1900年普朗克(Planck M)在深入研究了实验数据,并在经典力学计算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他认为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做简谐振动,这种振 子的能量只能采取某一最小能量单位ε 0的整数倍数值。ε=nε , n=1,2,3,... n称量子数。并且ε =hν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课后习题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第八组: 070601337刘婷婷 070601339黄丽英 070601340李丽芳 070601341林丽云 070601350陈辉辉 070601351唐枋北 【1.1】经典物理学在研究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与氢光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什么叫旧量子论?如何评价旧量子论? [解]:困难:(1)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就是理论上不反射任何电磁波的物体,黑体辐射是指这类物体的电磁波辐射,由于这类物体不反射,所以由它释放出来的电磁波都来自辐射,实验中在不同的能量区间对黑体辐射规律给出了不同的函数,然而这两个函数无法兼容,是完全不同的,而事实上黑体辐射本该遵循某个唯一的规律。况且经典理论还无法说明这两个函数中的任意一个.这个问题研究的是辐射与周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热平衡时辐射能量密度按波长分布的曲线,其形状和位置只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有关,而与空腔的形状及组成的物质无关。这一结果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2)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时,有电子从金属中逸出。实验得出的光电效应的有关规律同样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3)按照经典电动力学,由于核外电子作加速运动,原子必然坍缩。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原子光谱是线状结构的,而按照经典电动力学,作加速运动的电子所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是连续分布的,这与原子光谱的线状分布不符。 定义: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振子能量量子化开始,人们力图以某些物理量必须量子化的假定来修正经典力学,用于解释某些宏观现象,并且给出其微观机制。这种在量子力学建立以前形成的量子理论称为旧量子论。 评价:旧量子论冲破了经典物理学能量连续变化的框框。对于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与氢光谱等现象的解释取得了成功。但是,旧量子论是一个以连续为特征的经典力学加上以分立为特征的量子化条件的自相矛盾的体系,本质上还是属于经典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 ,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 (1s)2(2p)1→(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k J ·mol -1 为单位的能量。 解:81 141 2.99810m s 4.46910s 670.8m c νλ--??===? 41 7 11 1.49110cm 670.810cm νλ--===?? 34141 23-1 -16.62610J s 4.46910 6.602310mol 178.4kJ mol A E h N s ν--==??????=? 【1.2】 实验测定金属钠的光电效应数据如下: 波长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 /10-19J 3.41 2.56 1.95 0.75 作“动能-频率”,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值、钠的脱出功(W)和临阈频率(ν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 ,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 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v /1014s -1 9.59 8.21 7.41 5.49 E k /10- 19J 3.41 2.56 1.95 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1.2中 E k /10-19 J ν/1014g -1 图1.2 金属的 k E ν -图 由式 0k hv hv E =+ 推知 0k k E E h v v v ?= =-? 即Planck 常数等于k E v -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k E 和v 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 例如: ()()1934 141 2.70 1.0510 6.60108.5060010J h J s s ---?==?-?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

量子力学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一、 填空题 1.玻尔-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为: pdq nh =? ,(n=1,2,3,....), 2.德布罗意关系为:h E h p k γωλ === =; 。 3.用来解释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公式为: 21 2 mV h A υ=-, 4.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 r t ψ,代表t 时刻,粒子在空间r 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又称为概率密度。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波函数在某一时刻在空间的强度,即其振幅绝对值的平方与在这一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和粒子联系的波是概率波。 5. 波函数的标准条件为:连续性,有限性,单值性 。 6. , 为单位矩阵,则算符 的本征值为: 1± 。 7.力学量算符应满足的两个性质是 实数性和正交完备性 。 8.厄密算符的本征函数具有: 正交性,它们可以组成正交归一性。即 ()m n mn d d λλφφτδ φφτδλλ** '' ==- ??或 。 9.设 为归一化的动量表象下的波函数,则 的物理意义为:表示在()r t ψ, 所描写 的态中测量粒子动量所得结果在p p dp → +范围内的几率。 10. i ; ?x i L ; 0。 11.如两力学量算符 有共同本征函数完全系,则 _0__。 12.坐标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是: () () 2 2 2 4 x x p ??≥ 。 自由粒子体系,_动量_守恒;中心力场中运动的粒子__角动量__守恒 13.量子力学中的守恒量A 是指:?A 不显含时间而且与?H 对易,守恒量在一切状态中的平均值和概率分布都不随时间改变。 14.隧道效应是指:量子力学中粒子在能量E 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15. 为氢原子的波函数,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n=1,2,3,… ;l=0,1,…,n -1;m=-l,-l+1,…,0,1,…l 。 16.对氢原子,不考虑电子的自旋,能级的简并为: 2 n ,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 耦合时,能级的简并度为 2 2n ,如再考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能级的简并度为 12+ j 。 17.设体系的状态波函数为 ,如在该状态下测量 力学量 有确定的值 ,则力学量算符 与态矢量 的关系为: ?F ψ λψ = 。 18.力学量算符 在态 下的平均值可写 为 的条件为:力学量算符的本征 值组成分立谱,并且()r ψ是归一化波函数。 19. 希尔伯特空间:量子力学中Q 的本质函数有无限多 个,所以态矢量所在的空间是无限维的函数空间。 20.设粒子处于态 , 为 归一化波函数, 为球谐函数,则系数c 的取值为: , 的可能值为: 13 , 本征值为 出现 的几率为: 1 2 。 21.原子跃迁的选择定则为:101l m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