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2019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2019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电与磁

【知识梳理1】

一、磁体:

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

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退磁)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

方向相同)

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

指的方向一致。(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内部相反)

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

五、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

【知识梳理2】

一、电磁铁:

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

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

(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2、能量变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1)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2)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⑶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让磁感线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原理】:当你把磁铁的磁感线和电流的磁感线都画出来的时候,两种磁感线交织在一起,按照向量加法,磁铁和电流的磁感线方向相同的地方,磁感线变得密集;方向相反的地方,磁感线变得稀疏。磁感线有一个特性就是,每一条

同向的磁感线互相排斥!磁感线密集的地方“压力大”,磁感线稀疏的地方“压力小”。于是电流两侧的压力不同,把电流压向一边。拇指的方向就是这个压力的方向。

【适用情况】: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⑴换向器的作用: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按原来的方向持续转动下去。(平衡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⑵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⑶改变直流电动机转速:改变电流大小或改变磁体的强度

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磁体的磁性太弱、接触不良等

七、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磁生电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产生感应电压的条件: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可以断开)

3、感应电流方向影响因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

4、电磁感应中能量变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②磁体的强度

③切割导线的条数(线圈匝数)④切割导线的有效长度

5.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

1、组成:由进户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和开关等组成。(前三个安装顺序不能颠倒)

2、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电压值为220伏,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值为0。

(1)

测电笔的结构:笔尖金属体、大电阻(约1000千欧)、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

使用方法:手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被测导线

判别方法:触火线氖管发光——火线;触零线氖管不发光——零线

测量原理:火线、测电笔、人体、大地构成一个通路,小电流通过氖管使之发光。

3、电能表:测量用户消耗电能多少(即电功)的仪表。

表上“220V、5(20)A”的含义:220V正常工作电压;5A正常工作电流(额定电流);

20A表示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电能表的读数:最后一位为小数,前后两次示数的差即为某段时间消耗的电能

4、熔断器(内装保险丝):封闭管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

保险丝的作用: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保险丝的材料:熔点低、电阻率大的铅锑合金制成

选用保险丝的原则: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电流。

火线和零线相碰、插座短路、灯座短路等)使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的。

保险丝的连接:串联在干路(火线)上;

5、断路器:当电路过载或短路使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可手动合上或切断。相当闸刀开关和熔断器两个原件的作用。

断路器的接法:串联接在火线上。

工作原理:A、电流不是很大,电路正常;

B、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双金属片被过大电流过度加热,两金属片受热膨胀,但由于膨胀程度不同,造成金属片弯曲,顶撞锁簧装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接触断开,电路切断。

6、插座:

两孔插座:一个孔接零线,一个孔接火线

把家用电器上的插头插在插座里,家用电器就连入电路

三孔插座:上接地、左零、右火,与接地插孔相对的插头脚是接用电器金属外壳。

接地线的作用:防止金属外壳漏电而造成人体触电。

十、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36V;在潮湿环境中,安全电压应在24伏甚至12伏以下。

2、四种触电形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触电急救:首先要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

5、安全用电常识:特别警惕的是本来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是绝缘的物体的却不绝缘了。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梳理1】

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

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

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

..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1:8。

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等等

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六、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2)、海水中的元素: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还含有氯元素、钠元素等

(3)、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为氧、碳、氢、氮(介绍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

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互称

1、同位素原子: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4、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5、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

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6、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2)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七、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

性质都很相似。

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某种物质名称;(2)、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3)、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5)、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6)、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7)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8)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9)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10)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化合价

常见单质的化学式: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 、氮气N2、碘I2、铁Fe 、铜Cu 、水银Hg、硫S 、磷P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金刚石、石墨都是 C ]、氦气He、氖气Ne

单质和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例:氧气

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例:水

混合物: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元素的存在形态

以单质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游离态。如:氧气中的氧元素

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化合态。如: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

如果某种物质中,既有元素的游离态,又有元素的化合态,这种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2、国际上采用公认的符号来表示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某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则2O可表示二个氧原子。

3、H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九、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化合价要记清,莫忘单质价为零。

原子团的化合价:-2 -1 +1 -2 -1 -1 -2 -1 -1

SO4 OH NH4 CO3 NO3 ClO3 SO3 MnO4H CO3

硫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硝酸根氯酸根亚硫酸根高锰酸根碳酸氢根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方法:先写元素符号——在其上方标出化合价——利用交叉法在对应元素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要注意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应为最简整数比!

【知识梳理2】

联系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二、离子符号的表示:

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l-Mg2+、K+、Al3+、Fe3+、Fe2+、Ca2+、

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根离子

如:铵根离子NH4+碳酸根离子CO32-、SO42—、NO3—、OH—

注意:右上角数前符后1必须省略

三、化学符号及含义

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

S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2Ca2个钙原子(只有微观含义)

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

①2H2 O2个水分子②2N22个氮分子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

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

①2S2- 2个硫离子②2Ca2+2个钙离子③2SO4 2-2个硫酸根离子

④nOH-n个氢氧根离子⑤2Fe3+2个铁离子⑥3Fe2+3个亚铁离子

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 +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

注意:正上方符前数后1必须不省略

5.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1)、化学符号前面: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如2N、2H2、2Mg2+等。

(2)、化学符号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或原子团)中含有某原子的个数。如H2、SO42-。

(3)、化学符号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带×个单位的×电荷。

记牢关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与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相一致。说出微粒周围数字的“2”的含义

2Ca2+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H2 O前2:表示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2

Ca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6.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

(1)表示某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5

(6)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7)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1)

(8)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7.27%)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M=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 By

mA:mB=(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3.

4.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知识梳理1】

一、空气

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 P +5 O 2 2 P 2O 5)

二、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

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2、供给呼吸。3、氧气能够助燃。

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 S +O 2 SO 2 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 C +O 2 CO 2 木条复燃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 P +5 O 2 2 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4 Al +3 O 2 2 Al 2O 3 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 F e+2 O 2 Fe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铁生锈 4 F e+3 O 2 2 Fe 2O 3(氧化铁:红棕色)缓慢氧化

三、反应类型

(1)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可用C=A+B+……来表示

(2)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可用A+B+……=C 来表示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 自 食物的腐坏

燃 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 燃烧

爆炸

点燃 点燃

例如 [1]2H 2+O 2=====2H 2O, [2]CH 4+2O 2=====CO 2+2H 2O, [3] CaO+H 2O====Ca(OH)2

反应[1][2]是氧化反应,[1][3]是化合反应。

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

四、氧气的制备

(1) 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物理变化,根据氮气与氧气沸点不同)

(2) 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2KClO +3O 2↑ 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H 2O 2=======H 2O ↑+O 2↑ 分解过氧化氢

2H 2O 通电 O 2↑+2H 2↑ 电解水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

收----收集气体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熄灭酒精灯

(2)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MnO 2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

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

(3)排空气法收集时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六、灭火和火灾自救

(1)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可燃物燃烧条件

(2) 跟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 移出可燃物

跟氧气隔绝

七、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 C (多变一) (2)分解反应:A B+C (一变多)

2、 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

守恒定律。

(2)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 ② 元素种类 ③ 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3、 化学方程式。

(3)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6)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八、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 写出化学方程式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列出比例式求解 写出简明答案

九、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的气体

(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制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生成碳酸使溶液变红

(CO 2+H 2O===H 2CO 3)

c

(H 2CO 32O+CO 2 )

3、实验室制法:一般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4、检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CO 2+Ca(OH)2=======CaCO 3 +H 2O

【知识梳理2】

一、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7) 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腔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呼吸道 咽: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会厌软骨和声带

气管、支气管

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张,

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借弹性缩回,导致

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 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呼吸运动的机理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氧化过程,动植物和各种微生物都能进行呼吸。生物体通过呼作用,吸进氧气使体内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 ③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植物活细胞都能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有无光都能进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 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4-1土壤的成分

★1.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种类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书本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若所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0;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1) V 1>V 2 ,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 (2)这种情况下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将土壤浸出液过滤、蒸发、结晶,最终在坩锅内得到的物质是无机盐 。

4、土壤的形成:风化作用、流水冲刷和侵蚀、冷热骤变、冰劈作用。土壤是在 物理 、 化学 和 生物 等因素共同

作用下风化形成的。

§4-2各种各样的土壤

1、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 砂粒 、 粉砂粒 和 黏粒 三种。

2、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 砂土类土壤 、 黏土类土壤 和 壤土类土壤 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 ;透水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 ;保水性最强的是 黏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 砂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 壤土类土壤 ,因为 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 接近1:1 ,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 大于 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 小于 水分。黏土 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 粉粒、黏粒 多, 黏 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强 ,但通气透水能力 弱 。

A 、黏土类土壤

B 、砂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4-3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都是通过根这一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中。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这些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地下水位越高,植物根系的平均长度就越 短 。

%10021?-V V V

3.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4.书本“根的吸水部位在哪里”的实验中:证明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的根尖位置。

5.读书本根尖的纵切面显微结构图回答

1、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起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在土壤中生长;根冠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2、分生区中的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没有液泡,细胞核大;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3、伸长区中细胞显著伸长,细胞壁薄、有较小液泡,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长长,使根不断伸向土壤深处。根的长度能不断增加,就是因为:分生区细胞能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伸长的缘故。

4、根毛区(又叫成熟区)中的细胞细胞壁厚,有较大的液泡,内有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茎)。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大大增加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6.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7.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8.淡水中出现“水华”,海洋里出现“赤潮”,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水体中

氮元素和磷元素含量过高,最终会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

§4-4植物的茎与物质

运输

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是通过 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千姿百态的茎主要可分为 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 、缠绕茎这样四种。

★3.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①⑤③④② ;(①髓;②树皮;③形成层;④韧皮部;⑤木质部。);导管在木质部 ,其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输送 水 和 无机盐 ;筛管在 韧皮部,其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输送 有机物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 形成层,它能不断地进得细胞 分裂,使茎变粗。

★4.水稻、小麦、等植物不能变粗的原因是其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木制家具主要利用的是茎的木质部 ;

5.通过年轮可以知道:(1)茎的年轮 (2)茎生长过程的气候变化情况

(3)记录了植物个体所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基本情况等。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3、蒸腾作用的意义:

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不致受害。

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⑶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蒸腾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湿度小、气

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

5、向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吹气,发现蓝色滤纸变成 红 。实验发现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 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 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说明:一般情况下: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的气孔。

6、叶的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小

孔是气孔.在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就是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7、气孔是水分蒸腾的通道,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的门户。

8、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根吸收(水分、无机盐)→根、茎、叶中的

导管→叶肉细胞→表皮的气孔→大气

§4-6保护土壤

★1.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

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 和 过度开发。

水分亏缺时, 保卫细胞失水,

气孔关闭。 水分充足时, 保卫细胞吸水, 气孔开放

2.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并且破环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④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堆放,导致土壤的“白色污染”;⑤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弃物中含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性污染。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①控制工业“三废”任意排放;②提倡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以虫治虫,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③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例:氧化塘处理);④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以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为核心任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始萌芽于化学、物理、地学、土木建筑、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法学、经济等传统学科之中,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起步阶段,以及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量不同类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对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新兴学科,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下含环境科学与和环境工程两个研究方向。其中,环境科学专业涉及环境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环境工程专业则涉及环境领域里的工程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复杂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需求以及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二十一世纪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时期。学科内涵将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对学科方法论的创新而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领域亦将随之不断深化与扩展。当前,多要素复杂环境问题的作用机理、环境与健康效应、环境保护新技术与新材料开发利用、工业污染系统控制、复杂体系解析方法论、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系统集成等前沿领域已纳入到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研究范畴之中。 二、学科内涵 1. 研究对象 与传统学科相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型特征,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特征而发生变迁。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研究呈现如下几种新的趋势:从重视污染的末端治理技术到建立多污染物的多种手段的综合防治思路;从单个污染物控制到多污染物多介质复合作用机理以及协同控制技术;从强调工业点源治理到重视农村面源控制;从突出城市污染控制到进行流域与区域的整体污染控制;从重视国家层面的污染控制到全球层面的污染机理与控制;从强化污染控制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到建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从在环境领域解决环境问题到构建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等。总体而言,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及其支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 参考答案要点 1、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 概念: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环境即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环境的功能: (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须的资源。 (2)环境的调节功能。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保持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3)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像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 (4)环境的文化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美学倾向的源泉。 环境的特性: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资源性与价值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是指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变动性指的是在自然或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的资源性是指环境就是一种资源。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环境。既然环境是一种资源,所以环境的价值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2、怎样理解“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承载力”这几个概念? 环境问题:任何由自然或人类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素质的好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因素,使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了环境,并且使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于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有害物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的污染。 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这里,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 3、人类应该怎样处理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需加入自己的观点) 假若有人要问,21世纪人类要为地球做什么的话,那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21世纪人类首先要联合起来,共同拯救地球,保护家园。未来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可持续生存发展,这是21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作为人类成员的每一位地球居民都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已。 怎样才能拯救地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提高自己的绿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探究、填空专题练习.doc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一究、填空专题练习 1、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1111线图,请冋答: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屮,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 的值_______ o 2、有一种固体物质与一种液体接触时,产生大杲无色气体。 ⑴请你对产生的气体做出一种假设(或猜想),并设汁实验证实你的假设(或猜想)。 假设(或猜 验证方法及操作观察到的实验现彖结论 想) (2)实验室里如果要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下图装置屮___________ ,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 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_____________ 实现,要判断电磁饮的磁性强弱,可观察__________________ 來确定。 4、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东东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①将一定量吸十水的新鲜豆芽分别装入1只塑料袋和1只大口塑料瓶中:②在塑料袋口连接上导管和橡皮管,扎紧塑料袋口,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不使外界空气进入:③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 请回答:(1)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将夹子移去,让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豆芽的温度,结果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打开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预计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山是_________ 。 ⑷木实验中将豆芽放置在黑暗处的理山是__________ 。 5、以下是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请按要求冋答问 题: ⑴描述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⑵停止实验时,要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⑶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A、给试管加热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熄灭酒精灯【)、装高镒酸钾于试管中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五) 班级 姓名 学号 1.植物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有人把等量的紫罗兰叶分别放在封闭的、大小相同的1号和2号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h (小时)后分别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检测,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温度等条件相同 的目的是 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2)由表中数据可知, 光条件下,紫罗兰 光合作用更强。2号容器中,氧气不增反降的原因 是在黄光条件下,紫罗兰 。 2.图(一)为一绿色植物示意图,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 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光合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的①、②代表的物质 依次是 。 (2)从呼吸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的②代表的物质是 。 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 (3)从蒸腾作用的过程考虑,②代表的物质是 ,该物质是通过叶的 进入大气。 3.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研究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 他做的实验如下: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 ⑴从小宇的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这一结论,小宇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当温度逐渐 升高时,磁铁的 减弱直至消失,无法 (填:“排斥”或“吸引”)弹簧开关, 弹簧开关向下恢复原状,这样下面的电路就被接通,从而使电铃报警。 ⑶同组的小明同学认为小宇设计的温度报警器没有图丙所示的这种设计好。请你比较两种温度报警器, 指出小宇设计中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右图所示,“×”表示磁感线的方向垂直纸向里 (1)拉动AB 时,由于导体AB 做的是 运动, 所以该闭合电路中有 产生。 容器 植物 光的 颜色 温度 (℃) 氧气增加量 (mL ) 1 紫罗兰 红 22 80 2 紫罗兰 黄 22 -10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doc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乙)》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过程以及半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生物净化过程,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四节环境保护 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第二节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第三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五节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水环境及水资源 第二节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第三节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第四节水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第三节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第五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三、营养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生态平衡 第六章其他环境污染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化学品污染及其危害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环境风险评价 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 第二节环境管理

八年级科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g 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24×2分=48分) 1.近段时间,为切实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们应定时做好体温的测量工作。在测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 A.密度 B.质量 C.温度 D.体积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氧气与氢气组成的 B .水是一种良好溶剂,能溶解所有物质 C .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就可饮用 D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高空走钢丝是一项惊险的杂技运动,表演者常穿一双底部柔软的鞋,这样的好处是( ) A.减小钢丝对脚的压强 B.为了减少钢丝对脚的支撑力 C.增加脚对钢丝的压力 D.为了增大脚对钢丝的压强 4.据美联社报道,“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如果你是火星探测器的设计者,为了减小探测器对地面的压强,可行的改进方法是( ) A .增大探测器的质量 B .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 .减小车轮表面的粗糙程度 D .减少车轮的个数 5.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 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 7.图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2009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8日在苍南登陆,中心气压985百帕,这“百帕”是哪一个科学量的单位?( ) A.压力 B.距离 C.压强 D.速度 (A) (B) (C) (D)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试卷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试卷 说明:1.本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10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K-39 I-127 一、我会选择(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化学式CO2 B.电流符号I C.沙盘中的校园 D.表示力的符号F 2、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单质 B.钙元素 C.钙原子 D.钙离子 3、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H B.H2C.H+D.OH- 4、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亚铁离子(Fe2+),它和铁离子(Fe3+)、铁原子(Fe)同属于铁元素,理由 是它们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夸克数 5、呼吸系统是由各个呼吸器官组成,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协调完成呼吸运动。下列各器官中不属 于呼吸器官的是---------------------------------------- () A.肋间肌 B.咽 C.气管 D.肺 6、大多数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同时根部进行有氧呼吸要有足够的氧气。下列哪类土壤最适 宜大多数植物生长--------------------------------------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都一样 7、根是植物吸水的器官,根吸水的区域在 --------------------------------- () A.根毛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8、自来水厂有时用漂白粉作消毒剂,漂白粉的化学式为Ca(ClO)2 ,在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是---------------------------------------------------- () A.+5 B.+3 C.+1 D.-1 9、化学式H2O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C.表示一个水分子 D.表示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10、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接通时,电灯不发光,若用测电笔在A,B,C,D各点测试,发现在A, B,C三点氖管都发光,在D点氖管不发光,可以判断线路故障是() A.在AB段导线断路 B.在BC段导线断路。 C.在BC段短路 D.在CD段断路 11、纳米碳化硅(SiC)与金刚石都是正八面体结构,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强耐磨性,且透明有光泽 等性能,可用于制作人造金刚石。纳米碳化硅属于--------------------------() A. 混合物 B.氧化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12、汽车行使时,由于电火花的作用,汽缸里一系列化学反应发生,其中有N2+O2=====2NO, 2NO+O2===2NO2,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A.氧化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小明同学在实验课上连接了一个简单电路(如图),闭合开关后,他不知道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如果没有电流表,他可选择下列哪个仪器帮助判断----------------------------------------------()A.放大镜 B.小磁针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 一、绪论 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2)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而客观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环境是与中心事物对应发生的,环绕于某个中心事物 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心事物的不同,则其环境不同。) 2、环境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诞生条件、生存条件、生产生活空间、生活 生产资源 环境人 废弃物

“三废”:物质污染(化学性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 “两噪”、“一磁”:能量污染(物理污染,具有瞬时性 危害可能会变成永久性。) 3、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 (1 )人类诞生S “第一次浪潮”之前的环境问题 人类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居住在中低纬的洞穴中,其活动目的 是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和繁殖。通过生理代谢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能 量,对自然环境是只利用环境,但生存受到威胁。 (2)“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生态平衡失调 ①标志: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磨制石器如石犁、石锄的使用,产生了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①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4)“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污染转移 ① 标志:以电子工程和遗传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 4、污染转嫁的方式? (1)产业转移 (2)固体废弃物的越域转移

①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②工业废渣的越境转移 ③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3)战争强加污染转移:如贫铀炸弹 5、自然环境的结构? (1)无机环境(非生物):大气、太阳、水、矿产(矿藏)、地貌 (2)有机环境(生物):植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动物(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 (3)营养级:第I营养级、第U营养级、第川营养级…… (4)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捕食链)和腐屑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6、食物网的成因:(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性复杂(食草性、食肉性、杂 食性)(2 )资源共享(被捕食者) 7、金字塔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减少,呈数量级递减,称十分之 一法则,所以生物量呈金字塔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 极不稳定,需要以外境输入(如食物生物量),使其稳定。 8、能量流: 第一能量流:依附捕食链(太阳能) 第二能量流:依附腐屑食物链(化学能) 第三能量流:人为储存和地质矿化作用。 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 线圈匝数50匝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2015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1]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 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 ,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 .海洋水 B .河流水 C .冰川水 D . 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 .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D .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 、过滤法 B 、沉淀法 C 、蒸馏法 D 、煮到沸腾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 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 .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B .今天最高气温24℃ C .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Ⅱ级 D .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 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 A B C D

初中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 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 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 ..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 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环境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生态概念:指生物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结构以及其与这种结构所表现出的各种功能关系。更多强调的是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3、环境问题第二次高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 答:①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 ②非污染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问题等 ③突发性、灾难性的环境污染事件: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卡农药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④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 ⑤外来生物入侵 4、两次环境问题的比较P6 答:①影响的范围不同。第一次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表现为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次则表现为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问题,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受到影响。 ②产生的机制不同。第一次环境问题的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相对较易得到控制;第二次的污染源类型多、分布广、形成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③关注影响对象的不同。第一次环境问题主要关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次则更关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举出三例环境科学研究的新热点P9 答:①全球环境问题 ②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影响 ③环境微界面过程 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⑤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 1. 大气分为几层,各有什么特点?P12 答: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成分和荷电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五层。特点如下: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厚度一般随纬度增大而减小;温度所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存在着空气对流现象;空气密度大;有各种气候现象的产生。 平流层:在对流层顶至55km左右。在30~35km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又称同温层;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的存在。该层存在着平流运动;杂质少,透明度高。 中间层:为平流层顶至85km左右,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存在高空对流层。 热成层:为中间层顶至800km高空,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急剧升高。该层大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故又称电离层,通信作用。 散逸层:800kn高度以上的大气层,温度高,存在电离现象,基本属于真空状态。 2. 大气污染源分为哪些类型?P13 答: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如排放火山灰、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活火山,自然溢出煤气和天然气的煤田和油田,森林火灾和沙尘暴等;人为污染源按产生的类型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按形状特点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按排放方式可分为高架源、线源和面源;按排放时间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间源。 3. 气溶胶污染物有哪些?P13什么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P14 答:气溶胶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雾、降尘和悬浮物等。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粒径大小又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和飘尘。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搜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粒径大于30μm的粒子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故将这部分颗粒物称为降尘。飘尘是指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也可称为可吸入粒子,它分为PM10(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和PM2.5(粒径小于2.5μm的细小颗粒物)。 一次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的;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4. 大气中甲烷的来源及环境效应?P14 答:甲烷(CH4)是无色气体,性质稳定,在大气中浓度较高,占大气中碳氢化合物的80%~85%。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10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其导致温室效应的能力比CO2高约20多倍。大气中甲烷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烧过程、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反刍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厌氧细菌对有机物的发酵和产甲烷过程,后者可发生在各种类型的天然和人工湿地,如泥炭湿地、沼泽湿地和水稻田等,并且是大气中甲烷的主要来源。 5.氟氯烃类来源及环境效应?P15 答:氟氯烃类化合物是指同时含有元素氟和氯的烃类化合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一氟三氯甲烷和二氟二氯甲烷,它们可以作为制冷剂、气溶胶喷雾剂、电子工业的溶剂、制造塑料的泡沫发生剂和消防灭火剂等。大气中氟氯烃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与人为来源,即它们的生产和使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卷(附答案)

浙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因为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2.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克 C.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水电解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B.酒精和水(蒸馏) C.糖和食盐(过滤) D.泥沙和食盐(过滤) 4.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 C.我国冬季的最低气温出现在纬度最高的黑龙江省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5.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g取10N/k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B.小球的质量等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1N 6.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7.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期末基础知识点复习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姓名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 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4. H 2O 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 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 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6. “2”的含义:2Ca 2+ 前2:表示 ,后2:表示 +2 2H 2O 前2:表示 ,后2:表示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列”称为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氧气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 2.氧气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密度比空气略 ,通常用 和 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遇到 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通常用 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 ; 方程式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效应。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和加热 或 ,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工业上用 制取氧气。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讲绪论 1、人居环境学(概念) 概念: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支。 2、任务 1、利用仪器和已有的科学资料对人类的聚居环境进行监测、评定和改造,判断其促进和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研究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原因。 2、借鉴前人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改善现代人居环境的研究。 3、对现存居住环境的人口、职业、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改造措施。 3、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类聚居学 1、他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2、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等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扩展的研究的领域。 3、他认为人类聚居环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提出研究人类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4、人居环境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 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 5、城市人居环境及其学科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狭义):是指城市居民和社区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广义):是指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 概念: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由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和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城市环境,它既是第二、第三产业布局场所,更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兴起的原因 1、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 2、人类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3、城市问题日益严重,人居环境令人堪忧 4、城市规划的失误和教训太多 7、聚落 聚落的认识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启示点和切入点。 8、人居环境科学是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 1、新挑战推进人居环境科学成为大科学。 2、科学与人文交汇成大人文,走向更高境界。 3、大艺术也是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9、人居环境的释义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0、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11、五大原则(EESSC) 生态观(Ecological view):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 经济观(Economic view):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好互动。 科技观(Science view):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观(Society view):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性。 文化观(Culture view):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