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虽然它们在整体试卷分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们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上的相关资料很多,但它们可能会让人感到凌乱复杂,而且网上许多知识总结都已经过时。因此,我上传了这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热爱教师行业的考生们。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

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

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

儒学和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9、孟子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荀子从“性恶论”阐述

他的观点。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的专门讲古代大学教育的著作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的考证是由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的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认为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世界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它于1860年出版。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鉴别史料真伪,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和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和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中找到,说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和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当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和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和欧洲中世纪教育。

41、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为自由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

44、唐代教育有言学和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是言学、私学和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独立阶层——士,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

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全面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放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式师范教育)。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分别包括中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包括在职研究、脱产进修和岗位锻炼。

66、脱产研究包括读研、读博、访学和进修。

67、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建立了教师资格考核。

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只

有持有国家颁布的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聘任。

69、教育的发展与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和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以及学科专业设置等因素有依存关系。

70、教育的性质受政治决定。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

72、教育通过传递、选择、融合和创造文化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性。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以及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遗传因素起着前提作用。

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影响,不起决定作用。

78、实践活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79、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81、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

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教育价值决定教育目的。

83、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84、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85、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86、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孟子》)和“五经”(《易经》、《书经》、《礼记》、《周易》、《春秋》)。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创新能力。

11、教育的目的有: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

12、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育与劳动的结合,即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13、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感。

15、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应不同的教育阶段,包括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16、1999年6月13日,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17、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18、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其中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两者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19、壬子-癸丑学制是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

20、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借鉴了美国学制的经验。

定性和创新性兼顾;适应性和发展性并重。

32、评价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改进。

评价应该多元化、客观公正、科学有效。

33、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推进教育现代化。

34、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价值在于

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32、智力的发展水平不能仅仅由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结合起来。只注重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和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研究动机、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教学的主要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环渐进、巩固性和因材施教。

36、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我们应该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8、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如练法、实验法、实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包括: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以及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其中,行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教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包括: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主张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46、德育途径包括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和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最基本的了解方法之一。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

大类。

3、心理是脑的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技能分工,如额叶语言觉、颞叶听觉、顶叶运动觉和枕叶视觉。

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和测验法。

6、知觉恒常性主要有四种,包括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

7、德国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先

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9、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感情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于两大源头,一是来自古代哲学,二是来自古代的生物学和生理学。

11、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为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为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为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为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适应。

13、常见的心理学术语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

称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

60、知觉是指人获得外界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即使外界刺激条件发生变化,人们对于同一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6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将注意力分配到多个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62、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身心状态以及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63、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过度研究是指练程度达到150%的研究。

64、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可能表现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也可能表现为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65、差别感觉阈限是指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的差异量,刚好能引起新感觉。思维是指人脑以间接、概括的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1.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认为,人类有着基本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动机产生的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即需要和外在条件即刺激诱因。

2.兴趣和研究动机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的品质特性包括倾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和效能性。研究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控制动机水平、有效进行奖惩、组织研究竞赛和指导结果归因等方式实现。耶克斯-多

德森定律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动机。

3.成就结构和成败归因理论

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的积极性。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等因素。

4.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5.注意力

注意的特点包括指向性、集中性和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注意的种类包括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6.思维和解决问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种类包括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的非形式逻辑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以及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也称为心向。它是人们在面对某种情境时,由于先前的经验和想法的影响,产生的一种倾向性状态。

80、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对研究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领悟的过程。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等。这些种类都是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想象的表现形式。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包括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这些特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研究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包括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等,也可以根据信息加工和记忆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中心环节。只有通过保持,才能使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长期记忆。

88、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和规律包括接近性联想、相似性联想、对比律、因果律等。联想是人们在记忆和思维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 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 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 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 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 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2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2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 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2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3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3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3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 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的不常见知识点汇总

一、什么是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本身在我们的考试中,并不是一个单独呈现的考点,但有时候会在题目的选项中作为一个选项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对布朗运动有一个简单了解。 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 地作不规则的曲线运动,称为布朗运动。人们长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50年后,J·德耳索提出这些微小颗粒是受到周围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导致的运动。他的做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并由此相当精确地测定了阿伏伽德罗常量及一系列与微粒有关的数据。1905年得到爱因斯坦根据扩散方程建立了布朗运动的统计理论。布朗运动也就成为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发展的基础。 二、罗夏克墨迹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实际上是人格测验的一种,用来测量人格。墨迹测验是这样进行的:罗夏克把墨水洒在白纸上,然后对折起来,使纸上的图沿一条对折线形成对称的墨迹图。这些图是无意义和无法解释的。他把这些图形呈现给被测评者,让他们根据图形自由想象,然后口头报告。 三、主题统觉测验 被试的作业是看一张图片,然后据以讲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维度: (1)图片上的情境是怎么造成的; (2)图片中的情境表示在发生什么事件,并描述其中角色的情绪表现; (3)结果会怎样。被试叙述故事时眼看空白卡片,它起着集中被试的注意和刺激想象的作用。 四、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大家在学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时候,同学们都知道青年期所对应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但是这里的同一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心理学家玛西娅提出获得同一性的四种不同状态: (1)同一性获得(达成):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便投入到一定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中去; (2)同一性延缓:仅仅做出了探索,还没进行投入; (3)同一性早闭(停滞、拒斥):在缺乏探索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投入,往往在根据父母的选择过早的建立自己的同一性; (4)同一性混乱:既没探索也没有投入的一种无动于衷的状态,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 五、布莱特效应 在进行儿童发展道德阶段的研究中,布莱特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的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因此,他认为,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科尔伯格和劳顿后来在20所学校进行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假设成立,称这种现象为“布莱特效应”。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篇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 篇 概念,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应该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知识。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心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研究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教育心理学 与教育学和普通心理学都有密切关系,但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包括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研究等。教育心理学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成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和产品分析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心理发展的理论越来越倾向于强调人生全程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包括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包括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 1924年,XXX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80年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和产品分析法。其中,实验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和访谈法;个案法是通过深入研究个体来了解心理问题;测验法是通过测量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教育经验总结法是通过总结教育经验来改进教育实践;产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所讲述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客观地观察、分析和判断;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要关注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研究者要与教育实践相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总结

名词解释: 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

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是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3.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4.无意识现象:是人类在正常的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5.精神分析:是指通过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展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6.观察法:是指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 全 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人舒明浩和霍林斯基,他们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指三个方面: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义是指思想道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书名号123,钟 2 永,舒明浩123,舒明浩123);“五经”(诗、书、礼、变、春秋)。贯穿儒家思想。 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接受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1、在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2、教育学的三种含义:一、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课程的名称;三、教材的名称。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4、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教育规律。 5、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有"学记"、"大学"、"师说"。 6、西方古代的思想著作:"金言"、"理想国"、"美诺篇"、"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雄辩术原理" 8、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①构成了一个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关注;②形成了概念与范畴的体系;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产生了一批教育学家,出现了教育学著作;⑤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根本观点是:①教育既生活,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历的继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根本态度、技能和知识;④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开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开展的差异性。 23德育的个体开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充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二是必要的标准学习与价值学习相结合。 教育学第一章 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根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2、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四种观点: ①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③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4、原始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5、埃及: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 6、奴隶制社会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一次别离。 7、在封建社会的官学体系中,"二馆六学〞出现于唐朝。其中,"二馆〞指:弘文馆和崇文馆。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 8、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系统包括:官学、私学、书院和社学。 9、中国封建社会开场不久,思想家们就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方针。 10、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政仁治的一个重要战略。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11、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启蒙读物是:"千字文"、"女儿经"、"三字经"、"百家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 ◆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 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A.中国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考试笔试【简答题】记忆口诀)

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教师,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简答题】记忆口诀来啦 1、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 简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到乐观估计学生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简述现代教师观 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 简述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 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 简述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 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4、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 华) 第一部分教育学必考点 知识点一.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教育起源说: A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和上天的意志,代表人物是朱熹和宗教人士 B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C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心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 D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E 生活起源说: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直接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是在生活中提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知识点三班集体的形成: 组建阶段-依靠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依靠班干部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已经形成,有了良好的班风知识点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赞扬激励为主知行统一原则: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知识点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A.内发论: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孟子“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努力说”;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 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说,洛克白板说,毕生一打婴儿说 C. 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六近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错误!.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错误!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错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错误!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错误!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错误!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错误!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错误!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 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教育的起源理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唯物主义) 4、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对于知识的理解,墨翟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三种途径。 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的《论语》、《学记》、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第一部教育著作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7、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选择、激励、评价(导向、调控、评价) 8、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教育目的论:个体本位论(卢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 10、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1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第一个学制,未实行 1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第一个实行的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保留了封建科举制残余,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13、1922年,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制定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 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 14、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5、1951年学制改革,标志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 16、我国现行的教育系统: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7、西欧最早出现学制,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制,苏联实行立体式的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篇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 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 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 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

实践。而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 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 指导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 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 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 体现。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一一裴斯泰洛齐一一第一次提出“教育学

心理学化” 的思想 德国一一赫尔巴特一一首次把教学理论的研究 建立在心 理学的基础之上 俄国一一乌申斯基一一出版《人是教育的对 象》,被誉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一一卡普捷列夫一一发表《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美国 --- 桑代克--- 出版《教育心理学》,是 西方第一本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被称为 “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称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

2023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经典背诵版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旳发展 1、教育概念界说? (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络在一起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对教育旳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 广义:指增进人们旳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旳思想观念旳所有活动。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旳社会规定,有目旳,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旳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旳人旳活动。 3、学校教育旳构成要素有哪些? 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旳一种相对独立旳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旳地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旳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旳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旳主体,是直接旳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旳人,即各级各类学校旳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旳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旳改造和塑造,同步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络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旳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旳中介。 5、为何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增进社会发展旳重任; (2)教师受过专门旳职业训练; (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旳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旳关系? 从教育者旳角度看:教育旳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旳过程。 从受教育者旳角度来看:教育旳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旳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旳身心发展内容旳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种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旳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旳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旳关系。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旳产生和历史发展(基本类型)? (1)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 (2)单轨制学制(19末20初世纪美国); (3)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 (4)我国是有单轨制发展而来旳分支制。 9、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旳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旳衔接;

教师招聘800个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6.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9.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20.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21.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22.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23.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2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25.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26.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为一般教学目标,二为具体教学目标。 27.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领域原则安排课堂空间,二是按功能原则安排课堂空间。 28.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 30.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一、新课程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