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各地客家人过年的一些习俗

简介各地客家人过年的一些习俗

客家春节风俗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祟向传统的客家,围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特色、有着各自风情的传统春节习俗。我们客家的年俗一般有:入年挂|又称「入年价」,农历十二月廾五日起就「入年挂」了,客家户户大扫除,不可口说不吉利的话,用有香味的树叶放在热水中给老幼洗澡,暂停下田工作,有大锣鼓乐队的就可以开始打起来了,各个村庄里都可能听到此起彼落的锣鼓声,准备鹞、鱼、肉等三牲,奉敬天地神明,以谢庇估之意。

储食物--- 由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客家人过农历年期间,除以上的三牲之外,要准备很多食物例如:

1、甜粄:甜叛也就是用米磨蒸的年糕,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裹泡浸一天一夜,再放在碓臼中,舂成细粉和上油糖,垫豆腐皮和芭蕉叶,用蒸笼蒸之,熟了就成深红色的「甜粄」。

2、发粄:也就是广府人称「松糕」的。

3、煎粄:又叫「煎丸」也就是广府人称的「煎堆」。

4、苏花:用油炸的各式各样的芝麻豆类等。

5、米程: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如台北街头常有用机器做的「米香」相似。

贴春联---除夕前家家户户以红纸书联贴门上,门中央陈姓的写成「颖川堂」两边联则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或「颖川世泽,太史家声」之类的联句。

除夕日---(客话呼:年三十日)上午敬神,晚间敬祖公,敬神在庙裹,敬祖公在祠堂或厅下裹,大家挑看三牲,纸宝二头跑。敬过神

的三牲可再敬祖公,到最后由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了。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否则下辈子有会变牛的传说年初一|除夕深夜初一凌晨,通常是不入睡的,到时鞭炮,锣鼓声大作,互道恭喜,接财神,再敬祖公。初一那天多吃素,除了使肠胃可休息休息还有斋戒净身的意思。初一不扫地,不洗澡,意思是不要把财气赶走了。

年初一食斋---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素有农历年初一食斋的习俗,据说已持续了三百多年。即年三十(或廿九)晚餐以后,家家户户必须把装盛过荤腥的碗筷碟盘勺等厨具统统用开水泡过,甚至连盐缸都要临时换用,年初一整天只吃豆腐、青菜等斋菜。

这种奇特的习俗有一种传说。

传说客家人居住的某村有个古泉公,生有十一子,长大后都分了家,古泉公独自为户。有一年大年三十,儿子们接二连三地来对父亲说:“爸爸,今晚你不要做饭了,来我家吃吧!”但是到吃晚饭时,十一个儿子都想到一块去了:“我不请父亲吃饭,其他兄弟总会请他吃吧。”于是,直至十一个儿子家家都吃完除夕的晚餐,还没有人去喊父亲吃饭。

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人说:“这么晚了,不知有没有人还没吃饭啊?”有一个人指着身边一条黄狗说:“除非这条黄狗还没喂吧!”坐在一旁的父亲气得七窍生烟,瞪着眼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不孝子,你老子就没有吃饭!”住在上屋的第三子新穰公头脑颇灵活,听见父亲怒骂,立即挎上一条钱袋从后门出去,由屋背转到大门口,装着全不知晓地问明了原因后,便一本正经地说:“我出去讨债刚回来,还没有吃饭,爸爸,你就跟我一块吃吧。”

父亲吃完饭,还是气愤难消:别人说多子多福,我却多子无饭吃,还不如无子。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大年初一)他便带上田契、屋契、山契到一座庙出家去了。他还对子孙发出誓愿:“凡我子孙,年初一跟我食斋者,发达吉昌;不跟我食斋者,早死早亡。”他这一招,其实是为了使子孙不忘这件事,教育后人要孝敬奉养老人。从此以后,每年年初一这天,很多人便食起斋来了。

赌纸牌--- 客家人家里,平日是不准赌博的,唯独农历过年期间例外,大家聚在一起「赌纸牌」或「跌状元签」「跌猴子」「二十一点万历牌」、等等作消遣。

转妹家--- 「年初四,节初六」是说过年正月初一一至初四日过节五月初六日出嫁的女儿应尽可能的回娘家探亲与家人团聚。

舞龙、舞狮--- 过年期间各村庄均有舞龙舞狮队出现,是一种尚武精神。

出年挂--- 年初六「出年挂」新年到此近尾声,虽接看而来的还有「正月半」(即元宵节),「烧烟架」(即放烟花)「放孔明灯」等精彩节目,而出年挂之后各行各业都放鞭炮「开张大吉」了。

下面简介各地客家人过年的一些习俗:

台湾:丰盛的团圆饭

台湾客家人是以原乡广东五县即:嘉应州、梅县、蕉岭(原称镇平县)平远、兴宁、五华(原称长乐县么口湾客藉同乡称四县),及海、陆一即海丰、陆丰县一为主,所以台湾地区的客家年俗也与两区的相似。

除夕之夜,台湾岛内客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的年糕),则有延年益寿之意。此外,还有一种咸味萝卜年糕,食用时需经火烤热后再用紫菜包起来吃。它除了具有解荤腥、调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来年“好彩头”之祝愿(台湾地区称萝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其给法也

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的颈项上的。

闽西:大年三十吃"腕子筒"、"长命菜"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

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有特色,不仅肉烂,更是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再将整个大萝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去,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三明:吃“甜头”、考头水

三明市不仅是福建和内陆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是历史上“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桥头堡、聚集地和扩散地之一。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凌晨即起,穿戴一新,鸣炮开门,以图开门大吉。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早餐皆为素食,或线面、或汤丸,象征长寿、团圆;沙县早餐必有大蒜、豆腐、红头菜(菠菜)等,寓新年诸事合算、富足、开门见红之意。旧时初一,

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乡邻见面,彼此拱手作揖,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禁止讲不吉利的话。如碗打碎了,要说“碎(岁)碎(岁)平安”;小孩摔跟头,说“拾元宝”;受伤流血,称“见红有喜”……初一上午,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寓新年事事第一。

从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般拜年者不能空手,要带糕饼糖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拜年者返回时,主家要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叫“礼尚往来”。

陆川:无鹅不像年

广西陆川客家人主要从福建省上杭县和福连珠玑巷迁徙而来,目前约有五十多万人,和邻县博白均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陆川客家人喜欢吃鹅肉,鸡肉反成其次,有“无鹅不像年”之说。据老一辈人说,从前客家人颠沛流离,生活比较贫困,而鹅个头大,生长速度快,耐饥少病,没有饲料时还可用青草喂养,非常适合客家人迁徙时带在身边。而且鹅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体现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亲戚时带上一大块肉也有面子。农村家家户户都养有鹅,少的几只,多的十几只,一到春节鹅的叫声此起彼伏,未见人影,先听鹅声,饶有情趣。

四川:舞鸡、舞春牛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

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赣南:诸多禁忌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场。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

赣南客家人讲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有”。宁都大沽、小布等乡村“帽子”要说“有子”,因为“帽”与“毛”谐音。新丧家人忌讳到别人家贺年。大年初三称为“穷鬼日”,一般不外出,不宴请。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来清扫的垃圾送至村边,点燃三炷香后烧毁,俗称“送穷鬼出门”。

浦北:年初一“偷青”

广西浦北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石埇、张黄、安石、大成、樟家等14个乡镇,占全县总人口的40%左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浦北客家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

春节,是浦北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先在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爷上天”。然后农家妇女搞清洁,男人置家具,人人添新衣。除夕中午,男女老少,满面春风,宰鸡杀鹅,煮糯米饭,以传统的客家菜肴供过各方神灵后,举杯欢庆团圆。就是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要赶回来同吃团圆饭。除夕夜,客家人要贴对联、贴桃符、放鞭炮。阖家老幼在长明灯下,聊天玩乐,通宵不眠,畅谈一年的丰收,展望新年计划,这又叫“守岁”。时间一交零时,千家万户,都到厅堂上香,放烟花炮竹。初一这天,不杀生,不吃荤,不搞生产。早饭后,村里的青壮年舞龙舞狮,到圩镇或邻村拜年,主人出门燃放鞭炮、派红包。这天,浦北客家人还有“偷青”的习惯,采摘地里少许的菜花、生菜、葱、蒜等。因“菜”与当地客家话的“娶”、“财”字谐音,分别寓

意“娶花”、“生财”、“聪明”、“有得算”。

炎陵:初三“送穷鬼”

湖南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过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客家人的祭灶日。这天晚上,他们把灶台刷得干干净净,将旧“灶君”像取下烧掉,早晨再把新“灶君”像贴上。送迎灶君时,都摆置酒肉、糖果、米果等供品,并在灶前烧香、点烛,燃上一串鞭炮,进行拜祭。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入年挂”,也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过年阶段。这时,外出的人都纷纷往家赶。入年假后,大人便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客家人很讲究卫生,入年假前后,要择吉日将屋内屋外,进行一次全面清扫。

大年三十是农历最后一天,也是过年的高潮。这天上午,家家户户从大门到各小门、谷仓、牛栏都贴上鲜红的对联,连水缸边都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干净的新衣裳,欢欢喜喜过大年。做完这些,他们还要在厅堂挂起祖宗画像,摆上供桌,设立香案,摆起鸡、肉、果品等供品,敬奉先人。

除夕夜吃团圆饭的时候,在丰盛的菜肴旁,他们还不忘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过年。饭前,先给祖先敬酒。席间,让小孩吃鸡腿,以示爱幼。

除夕夜要守岁,每个房间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灯”。有些地方连牛栏、猪舍也上灯。这天晚上,小孩都能领到长辈发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大门是不能随便打开的,要等待吉时。时辰一到,家家大门打开,霎时鞭炮齐鸣,响彻整个寂静的山野。这天起,大家相见都打拱互道:“拜年,拜年!”这天,儿孙们要给长辈拜年。

正月初二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俗话说“初一崽,初二郎”,女婿要带着妻子小孩,提着礼物到岳父母家拜年。

初三送“穷鬼”,这天一大早,他们就把家里积存两天(大年初一、初二不能倒垃圾)的垃圾,往路边一倒,将装垃圾的畚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3根香,放3只鞭炮道:“穷鬼去,富鬼归”。这表示

送掉了穷鬼,家里从此走向富裕。

拜祭也罢,“送穷鬼”也罢,表达的都是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简介各地客家人过年的一些习俗

简介各地客家人过年的一些习俗 客家春节风俗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祟向传统的客家,围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特色、有着各自风情的传统春节习俗。我们客家的年俗一般有:入年挂|又称「入年价」,农历十二月廾五日起就「入年挂」了,客家户户大扫除,不可口说不吉利的话,用有香味的树叶放在热水中给老幼洗澡,暂停下田工作,有大锣鼓乐队的就可以开始打起来了,各个村庄里都可能听到此起彼落的锣鼓声,准备鹞、鱼、肉等三牲,奉敬天地神明,以谢庇估之意。 储食物--- 由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客家人过农历年期间,除以上的三牲之外,要准备很多食物例如: 1、甜粄:甜叛也就是用米磨蒸的年糕,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裹泡浸一天一夜,再放在碓臼中,舂成细粉和上油糖,垫豆腐皮和芭蕉叶,用蒸笼蒸之,熟了就成深红色的「甜粄」。 2、发粄:也就是广府人称「松糕」的。 3、煎粄:又叫「煎丸」也就是广府人称的「煎堆」。 4、苏花:用油炸的各式各样的芝麻豆类等。 5、米程: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如台北街头常有用机器做的「米香」相似。 贴春联---除夕前家家户户以红纸书联贴门上,门中央陈姓的写成「颖川堂」两边联则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或「颖川世泽,太史家声」之类的联句。 除夕日---(客话呼:年三十日)上午敬神,晚间敬祖公,敬神在庙裹,敬祖公在祠堂或厅下裹,大家挑看三牲,纸宝二头跑。敬过神

的三牲可再敬祖公,到最后由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了。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否则下辈子有会变牛的传说年初一|除夕深夜初一凌晨,通常是不入睡的,到时鞭炮,锣鼓声大作,互道恭喜,接财神,再敬祖公。初一那天多吃素,除了使肠胃可休息休息还有斋戒净身的意思。初一不扫地,不洗澡,意思是不要把财气赶走了。 年初一食斋---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素有农历年初一食斋的习俗,据说已持续了三百多年。即年三十(或廿九)晚餐以后,家家户户必须把装盛过荤腥的碗筷碟盘勺等厨具统统用开水泡过,甚至连盐缸都要临时换用,年初一整天只吃豆腐、青菜等斋菜。 这种奇特的习俗有一种传说。 传说客家人居住的某村有个古泉公,生有十一子,长大后都分了家,古泉公独自为户。有一年大年三十,儿子们接二连三地来对父亲说:“爸爸,今晚你不要做饭了,来我家吃吧!”但是到吃晚饭时,十一个儿子都想到一块去了:“我不请父亲吃饭,其他兄弟总会请他吃吧。”于是,直至十一个儿子家家都吃完除夕的晚餐,还没有人去喊父亲吃饭。 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人说:“这么晚了,不知有没有人还没吃饭啊?”有一个人指着身边一条黄狗说:“除非这条黄狗还没喂吧!”坐在一旁的父亲气得七窍生烟,瞪着眼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不孝子,你老子就没有吃饭!”住在上屋的第三子新穰公头脑颇灵活,听见父亲怒骂,立即挎上一条钱袋从后门出去,由屋背转到大门口,装着全不知晓地问明了原因后,便一本正经地说:“我出去讨债刚回来,还没有吃饭,爸爸,你就跟我一块吃吧。” 父亲吃完饭,还是气愤难消:别人说多子多福,我却多子无饭吃,还不如无子。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大年初一)他便带上田契、屋契、山契到一座庙出家去了。他还对子孙发出誓愿:“凡我子孙,年初一跟我食斋者,发达吉昌;不跟我食斋者,早死早亡。”他这一招,其实是为了使子孙不忘这件事,教育后人要孝敬奉养老人。从此以后,每年年初一这天,很多人便食起斋来了。

客家文化习俗(客家人的民俗文化)

客家文化习俗(客家人的民俗文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客家文化习俗,以及客家人的民俗文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 1、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 2、客家的习俗有哪些? 3、客家民俗具体有哪些 4、请问客家人有哪些风俗? 5、客家人有什么风俗特点? 客家民俗文化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1.建房习俗 旧时建房要请堪舆“三定”,所谓选择“风水宝地”。一是定地形;二要看当年兴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三是定动土与上梁的日期,“要择黄道吉日”,又说“最要日脚干净”。初定以后,还要专程复核。破土动工那天(或早几天)要安“杨公符”,杀雄鸡祭符,安好后,每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后还要供奉数年。

上梁立柱时要请工匠头人“喝彩”、“撒粮米”、“撒富贵耙”。新梁上要悬挂装有五谷种子的红布袋。亲朋要道贺,名曰:“送茶”。朋友可随意赠送钱或物。内亲则要馈赠鸡、鱼、肉、粉干或面条,还要出力相助,名曰“赠工”。主人要设宴多次,即破土动工时的“落石脚酒”,上梁立柱时的“上梁酒”,竣工时的“圆屋酒”。 此外,每月初一、十五还要“做神福”,既为敬神,又为款待工匠。由于陈规陋俗繁多,故有“买田容易做屋难”的说法。建国后,迷信色彩渐少,但赠工、道贺、设宴仍然盛行。 2.迁居习俗 民间迁居称“过火”。迁居时间须在择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户主挑出火担子。一头是锅,锅内装燃烧的火灰,并撒上糠,使之烟雾缭绕;另一头箩筐装有香炉、点燃的小蜡烛和祖宗牌位,香炉里还插着点燃的线香;主妇抱着饭甑,拿着锅铲,甑内用红纸包着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麦子),合称为“五谷”;子孙拿着火铲、捞勺之类的炊事用具,每样用具须贴上红纸。 出门时,户主走在前,主妇继后,放鞭炮。户主边走边说:“请太公太婆到新屋来去住。”左邻右舍也放鞭炮贺行。走出新居门口,由事先安排的本家亲人放鞭炮接火。进屋后,点燃蜡烛、线香,把祖宗牌位安放好。迁居时,女儿家不随行,等天亮后才能进新屋,同时忌在“过火”途中碰到过路人,免得碰掉好运气。 3.“崇九”风俗 因“九”与“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婚姻嫁

炎陵客家人过年习俗

炎陵客家人过年习俗 ---------------------------------------------------------------范文最新推荐------------------------------------------------------ 炎陵客家人过年习俗 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炎陵客家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 炎陵客家人过年习俗分享 (一)祭灶神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上,客家人把厨房灶台洗刷得干干净净,然后在灶前烧香、燃烛(在锅内也放置一支燃烛),摆上糖果、酒肉。焚纸钱,放鞭炮,拜祭灶神。民间传说,这天是灶神上天向玉帝汇报民间情况的日子,要礼送他,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二)立年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既是过小年又是立年架。客家人认为从这天起就摆开了过年的架势,还说在这段时间内(至年三十)没有什么禁忌(各路神仙今天都上天去了,要到年三十晚上才下界来),可以放手打扫卫生,洗刷用具,对屋内的陈设甚至神龛都可以调整摆放。一句话,无所顾忌地放手开展过年的准备工作。 (三)大年三十贴春联、留火种。客家人过年,只要有门的地方都会贴上春联,就是牛栏,猪圈也要贴上相应内容的春联或福字。有的人家甚至连窗户上也要贴上春联。一片红彤彤,洋溢着佳节气氛。下午,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服。在厅堂上摆开供桌香案,焚香点烛,奉上酒肉供品,烧纸呜炮,然后依序向祖宗神位叩头跪拜,礼仪非常隆重。 (四)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家庭盛宴,俗称团圆饭。 1 / 4

---------------------------------------------------------------范文最新推荐------------------------------------------------------ 全家老少围满一桌,喝酒吃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客家人有守岁的习惯,所以大年夜大人不会催促小孩子早一点去睡觉,让他们尽情地玩耍。相传年轻人守岁要守到翌日的子时,还有利于家里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当小孩子睡觉时,长辈们要给他们数额不等的压岁钱。 (五)大年夜灶膛里的炭火不能铲掉,还要放一块干柴蔸,然后用炭火把柴蔸壅起来,这叫做留火种。新年初一早上,家庭主妇起来做早饭,用火钳扒开,整个灶膛就火红火红,象征新的一年会红红火火。同时也寓意家庭人丁兴旺,薪火相传。客家人对此非常注重,一般都是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以免失误。 (六)大年初一开门要放炮,表示欢迎新年的第一天。家庭长辈洗涮之后马上安排好敬祀祖先的香烛酒肉、水果糕点等礼仪陈设,首先向先祖们拜年,祈祷祖宗福佑。家人起床后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发给他们红包,讲几句祝福的话。大年初一早餐吃现(剩)饭,即年三十晚上煮好的现成饭,寓意殷实有余,有现成的吃。同时也希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七)大年初一至十五是拜年、走亲访友、开展文艺活动的时间,所以有句俗话说“初一崽初二郎,十五以前走忙忙”。村庄里如谁家来了新客(新姑爷)或远客、稀客,本村的客家人都会邀请客人到自己家里喝茶、吃饭。客家人用 2 / 4 ---------------------------------------------------------------范文最新推荐------------------------------------------------------ “上家请,下家迎”这种形式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整个村庄呈现团结、融洽、和谐、友好的气氛。

铜鼓客家人过春节习俗

铜鼓客家人过春节习俗 铜鼓客家人过春节习俗 铜鼓县是赣西北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是典型的客家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风情独具韵味。 江西铜鼓客家人过了腊月的二十四即小年之后至大年三十,都可选择其中的一天吃团圆饭了。吃团圆饭时,长辈坐上席。碗筷要放得整整齐齐,尤其是筷子不能放反了方向,要顺,因为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细人子(小孩子)也一定要上桌,他们每人也有一双碗筷。若是当年家里有人去世,少不了放一双空碗筷在那,表示对故人的怀念。谈到菜谱,有三样东西是必须要的,一是“包圆”,二是“竹笋”,三是“鱼”。“包圆”是吃团年饭中必备的食品,铜鼓包圆中的“包”字有“一定”的意思,“圆”有“团圆”的意思,所以“包圆”就是寓意欢欢喜喜,平平安安,一定团圆。它是用煮熟捣烂的芋子羹和蕃薯粉拌和做皮,冬笋丁馅与瘦肉包在里边做成的,也可用鸡油拌芝麻和蔗糖做馅。这样,有甜的,又有咸的,做好后,要稍微分开,别粘在一起,一个一个,摆在竹蔑做的笼床里。在包包圆时大家一起动手,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氛围,烘托过年时节亲人团圆的热闹气氛。吃年饭,笋是少不了的。不要说现在,就是以前,铜鼓客家人都认为笋对人的身体有好处,认识到笋是森林蔬菜,生在野外,没有污染,因此这种绿色食品很受欢迎。鱼是吃年饭时最后上的一道菜,意味着年年有余,糯米做的水酒也不一定喝完,象征着“饮不尽的荣华和富贵。”菜上齐了,小孩点一挂长长的爆竹,全家人开始入席吃香喷喷的年饭。 春节期间,铜鼓客家人喜欢栽树种竹,客家人喜欢傍山而居,扎棚而住,过去称为“棚民”,此习惯延续至今。当然而今住的是砖房或是钢筋混凝土的小洋楼,不过,房前屋后依然种竹,这有象征意义,栽夫妻树,象征着夫妻恩爱到永远,栽生日树,象征着健康长寿活百年,栽新居树,象征着子子孙孙不断根。通常是栽松树、柏树和毛竹。 正月里铜鼓客家人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灯彩走访和走亲戚。客

客家人过年风俗

客家人过年风俗 客家人过年风俗 【客家人过年风俗】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为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谓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动土”,无须请先生看风水朝向以及选时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 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喂年猪,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时,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认为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户主燃放开门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谓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长,道“恭贺新禧”。男人带小男孩提篮备茶酒鱼肉祭社公、龙神;小孩邀集众人一同把牛赶进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谓“送春牛”。 早餐吃素(赣县王母渡一带地方全天吃素),谓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灾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乐,但不得出家门,尤忌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妇女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喜欢燃放鞭炮等,整个村坊显得十分热闹。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你知道客家人的春节习俗吗?下面店铺精心整理了客家人的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 贴对联 年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 点岁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拜年 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

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习俗已逐渐被淡化。 年初三的早晨,我都会被窗外的鞭炮声和打扫声吵醒,因为这一天我的家乡有大扫除“送穷鬼”的习俗。当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卫生,大人、小孩齐上阵,好不热闹。 年初三“送穷鬼” 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尽管屋内屋外的地面堆满厚厚的鞭炮纸屑、烟头、糖果纸等垃圾,但这两天不能扫地,也不能倒垃圾。这些垃圾必须等到年初三才能清扫。因为人们认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要“囤财”,这两天扫地和倒垃圾,会扫走和倒掉家中的财运。客家人把年初三称为“穷鬼日”,这一天要把“穷鬼”送出去。“送穷鬼”是把贫穷和不好的东西送走,与贫穷、霉运告别的意思,所以年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垃圾、不好的东西清扫出去。 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把垃圾倒在岔路口再焚烧的现象少了,很多人都会把垃圾倒在村口的垃圾桶里了。但“初一初二不打扫,初三大扫送穷鬼”的习俗还一直在流传。 客家人春节吃的食物 隔年饭 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还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

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_春节

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 春节快到了,你知道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

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广东春节美食 糖果 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作文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作文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谁说春节就只有看春晚、吃团圆饭?在我的老家广东梅州农村,就有一些我从未想到过的奇妙的风俗。 我要介绍的第一个风俗叫“点年光”,从除夕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晚上,家里所有房间通宵都不能熄灯,也就是说,这三晚家里都要亮堂堂的。听说“点年光”是为了赶跑一些不好的东西,这样来年就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了。我从小回家过年,一到这三天就高兴得很,真正的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点年光”,晚上家里就跟白天一样,再也不用怕黑了。 在过年之前,大人们要准备很多年货,包括杀鸡、杀鸭、捞鱼、做豆腐、酿黄酒,以及准备一些油炸食品等等。这些年货,有些最后成了饭桌上的菜,用来招待客人,而有些则成了过年期间的零食。我曾经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年货不直接买、而要这么麻烦亲手做呢?后来陆陆续续从大人口中得知,以前的农村,并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很方便买到东西,年货多是从自家养的动物、自家种的庄稼就地取材。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就形成了风俗。 祭祀,是过年所有风俗的重头戏。老家的祭祀,包含“敬祖”和“敬神”。“敬祖”就是祭拜自己的祖先,仪式在老家老房子里面的上厅举行;“敬神”则是祭拜“天神”、“地神”等“各路神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敬神”。 “敬神”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在年三十之前,长辈们要提前查黄历,选定一个年三十当天上午的好时辰;其次,“敬神”需要的用品如香烛、神衣、鞭炮、纸钱要提前买好;另外,供品也要提

客家人春节年货习俗置办些啥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客家人春节年货习俗置办些啥整理 年货是在过年前买的一些物品,一般用于(春节)期间的烹饪、款待客人以及拜年送礼。采办年货是过春节必不行少的一道程序,在物质不富有的年月,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客家人春节习俗年货置办些啥,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2023客家人春节习俗年货置办些啥 1、甜粄:甜叛也就是用米磨蒸的年糕,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裹泡浸一天一夜,再放在碓臼中,舂成细粉和上油糖,垫豆腐皮和芭蕉叶,用蒸笼蒸之,熟了就成深红色的甜粄。 2、发粄:也就是广府人称“松糕”。 3、煎粄:又叫煎丸、煎堆。 4、酥花:用油炸的各式各样的芝麻豆类等。 5、米程: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如台北街头常有用机器做的米香相像。 6、艾粄:用艾草做的,大年三十吃能够赶走疾病(部分地方习俗)。 正月十三吃饺子汤圆还是元宵 正月十三人们会吃汤圆。汤圆,别称“汤团”,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同时,汤圆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憧憬和期盼。(传奇),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所兴起的一种新颖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吃起来香甜软 第1页/共3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糯,回味无穷。元宵是传统的美食,煮元宵的五个诀窍是轻轻捏、开水下、文火煮、点冷水、勤换汤。汤圆象征合家团聚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聚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汤圆和元宵区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其切成小块,蘸水后在糯米粉中反复滚圆至大小合适,汤圆的表面是干的。汤圆馅料有荤有素,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团,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揉圆。汤圆的口感比元宵松软舒适。 正月十三吃鸡蛋是什么意思 鸡蛋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团聚圆,一家人团聚,正月十三吃蛋象征新的一年一家幸福美满,万事如意,事业兴盛,高就升迁。鸡蛋是圆的,象征金元宝,象征着财源滚滚,财源广进。鸡蛋的蛋黄,养分丰富,吃了蛋黄象征着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有的地方用面条煮鸡蛋,叫长寿鸡蛋面,吃了长寿,鸡蛋象征着一切不利健康的东统统滚蛋。 正月十三祭海 农历正月十三,相传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根据传统习俗,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有猪头、大馒头等。供桌前,人们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灿烂的烟花更寄予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妙愿景。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明末清初,城中包壮行家做出的彩灯著名远近,称为“包灯”。这天,乡下尚有出嫁女请娘之俗。傍晚,农家有煨百虫、爆白花之举。 第2页/共3页

关于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

关于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 梅州客家过年的习俗主要有: 1.年前大扫除:在除夕之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新年期间祈求鸿运当头。 2.团圆饭:除夕之夜,全家人在祭祖之后欢坐一堂吃年夜饭,以期新的一年阖家幸福。 3.守岁:在除夕夜守夜待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4.穿新衣、新鞋:为了图个喜庆,梅州客家人一般都会给孩子或者晚辈们买新衣服,穿新鞋,以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平平安安。 5.压岁钱:除夕守岁,长辈在晚辈儿孙枕头边放置新钞票,或者放置柑桔,并口吟“压岁钱、压岁钱,桔祥如意年年发大钱”。 6.祭祖、祭神:梅州客家人认为自己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情节,因此过年祭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同时,梅州客家人也十分信仰神灵,许多家庭都会在过年期间祭拜各种神灵以求得保平安。 7.舞龙舞狮:这是梅州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活动,通常在过年期间举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祥和。 8.打牌:过年期间,许多梅州客家人会约上好友亲戚一起打牌娱乐,这也是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篇2

梅州过年时的习俗如下: 1.大扫除:人们会在除夕一大早就开始大扫除,家里尘封多年,一尘不染,象征着把一切旧事扫地出门,迎来新气象。 2.备年货:人们会赶集采购年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买鱼、肉、鸡、鸭、蔬菜、水果、饼干、饮料、糖果、糕点等,筹备年货;另外还有腌制鸡副、年糕等。 3.打糕子:人们会在除夕之前制作一些糕点,如打糕子、糯米粑粑或红豆糯米饭等。 4.忙年夜饭:家家赶忙做年夜饭,勤劳的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家家都要忙忙碌碌地操办年夜饭,一直到元宵节之后才结束。 5.守岁:人们会在除夕之夜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才开始就寝。 6.拜年:在梅州,拜年的时候是红包重要的,因此“拜年”成为孩子们最兴奋的事情。 总之,梅州过年的习俗多种多样,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和人情味的传统活动。 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篇3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人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部分与中原汉族相同,部分是客家文化特色的,还有一些是梅州独有的。下面是一些梅州过

客家人春节年货习俗置办些啥

客家人春节年货习俗置办些啥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客家人在春节期间也有着许多的传统习俗,其中年货采购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年货的选择和购买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过程。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客家人在春节期间购买年货的习俗。 一、买年糕 年糕在客家人的眼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货之一。客家人会在春节前置办一定量的年糕,以便在过年期间作为宴席的配菜。在购买年糕前,客家人会特意选择由糯米制成的年糕,因为这种年糕的口感更加浓郁,而且更容易咀嚼。此外,年糕上面还会放上一些颜色鲜艳的胭脂糕或者芝麻糕,以增加年节气氛。 二、搞点绿松石 在客家人的传统习惯中,绿松石也是非常重要的年货之一。人们通常会选择挑选几个大小适中,色泽鲜亮的绿松石,放在卧室或者客厅中。据传,这可以为家居增添一份浓郁的年味,同时也能够起到镇宅驱邪的作用。 三、屯年货 在过去,客家人家中的年货种类不算太多,但是每一年都必釆购置。现如今,现代人的年货种类丰富,屯年货的现象还是广泛存在。而客家人的家庭更是将此习俗发扬光大。家中置

办不少于30件年货,除了吃的饮的之外,还有衣物、帽子、 鞋子、袜子、餐具等等。这些年货的种类丰富,不仅满足了家庭的基本需要,更使得家中增添了一份节日的气氛。 四、置办年糖 在客家人看来,春节期间家庭买些糖也是非常必要的。传统上,家长会为孩子购买一些糖果或者糖葫芦,以此来表达家长对孩子的爱意。而如今,糖的品类也愈加多样化,家长们会为孩子搜罗各种各样的糖果,让孩子在节日期间能够吃得开心、玩得愉快。 五、买些祭品 在客家人文化中,祭拜过祖先和神明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因此,年货采购过程中也会有一份祭品。家长会挑选一些食物、水果或其他供品,来慰祖先的先灵,同时也会祈求来年平安、顺利和丰收。 六、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期间的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家长们会给孩子压岁钱,表达自己的祝福和爱意,同时也会让孩子充分体验过年的欢乐感受。 总之,客家人在春节期间的年货备齐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珍视。在这个欢庆的节日里,年货的选择和采购也是一段重要的体验和回忆。

客家过年风俗作文

客家过年风俗作文 客家过年风俗作文 客家传统年节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族传统习俗的自然延续。那么客家过年风俗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客家过年风俗作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客家过年风俗作文【一】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窗户、大门、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厨房里还传出一阵阵剁菜的声音,一副大大的年画挂在客厅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只金元宝,很有过年的气氛。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

客家节日及民俗习惯

客家节日及民俗习惯 客家节日及民俗习惯 1、清明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2、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3、冬至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4、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5、春分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6、春社,秋社:客家农村长期以来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谷神风俗。往往迎神,“撑社”打醮,祈求年成丰盛。 7、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8、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初中作文600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6718985113.html,)〔初中作文600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 过年客家人春节叫“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初中作文600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初中作文600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一) 爸爸说,我们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老家村里的乡亲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祈求新的一年里众人平安的话语。

在老家过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长辈们祈求平安的声音,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上完香后,准备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鞭炮放完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是惊心动魄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叔公叔婆……一个个叫着,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放一种叫冲天炮的烟

花时只有我一个人把它们插在沙堆上玩,我一个人点火速度不够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们一起点,但是他们都不敢,玩完烟花后他们还一个劲地夸我胆子大。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色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 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初中作文600字:客家人过年的习俗(二) 在我的家乡客家,大年二十五就开始准备春节的东西了,我们每天都很忙碌,但每天都很充实。 在客家,大年二十五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准备招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