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多学科护

理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

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0例,按照其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人数相同

的两组,给予多学科护理模式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70

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理及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

生概率、护理满意度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多学科

护理模式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自

理及生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值

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护理模式;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生活能力

髋部骨折为老年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在为其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为主要的方式,但是影响其手术效果与康复的因素

较多,只有少数患者可以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给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

了较为严重的负担。因此,为了患者自理及生活能力的提高,促进患者的更好康

复就应该对优质、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方法进行分析[1]。本次实验研究将我

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多学科护理模

式的运用效果,实验内容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

患者14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其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

组与参照组,每组有患者70例,研究组中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

62-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3.7)岁,骨折类型为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有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患者手术类型为关节

置换术的患者有26例,内固定术的患者有44例;参照组中男45例,女25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62-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9±2.8)岁,骨折类型为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有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患者

手术类型为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27例,内固定术的患者有43例。两组患者在基

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术前给予患者

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让患者掌握有关于疾病、手术方法、流程、注意事项、术

后康复过程等相关内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让其更好的

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同时,术后应该进行体位转换方法、生活护理以及功能锻

炼等护理服务,给予患者常规的住院理疗。

1.2.2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常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

用多学科护理模式,方法如下:首先由骨科、内科、老年病科、心理科、疼痛科

和康复科等多个专科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有骨科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建

立小组成员通讯录,及时、定期的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次做好

各个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分工,检查诊疗工作由骨科护理人员担任,完成患者的

具体护理工作和管理,患者康复评定与康复训练有康复科护理人员进行,患者疼

痛状态与管理由疼痛科护理人员完成,同时,由心理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

评估,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最后,患者查房

工作应该分别进行,首先,进行交班,之后进行多学科查房,并根据患者的实际

情况在护理小组内讨论护理方案,同时进行具体护理方案的实施,一天工作结束

后在小组内汇报护理成果,白班护士在患者床旁完成与夜班护士的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理及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便秘、腹胀)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后1年自理及生活能力采用CBI[2]进行评价,评分95分以上表示优秀;高于75低于95分表示良好;高于50分低于75分为尚可,低于50分为差。

护理满意度通过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满意率=(满意

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实验相关数据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

资料分别采用率(%)和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卡方(X2)完成组间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理及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髋部骨折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仅会降低其预期寿命,同时也具有着相

对较高的致死率及永久性致残率,再加上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便秘、压疮以及下肢

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并不理想。而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优质的护

理服务可以促进患者的更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就应该分析更为理想的护理方法[3]。

多学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指的是由多个专业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并在主要专科护理组长带领下相互协作,为患者制定系统、全面和针对护理计划的一种

护理方法,可以满足患者复杂多样的护理需求,降低护理风险[4]。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

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多学科护理模式的运用使得患者可以得到骨科、内科、老年病科、心理科、疼痛科和康复科等多个专科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保证了患者的每种护理需求均得到

最专业和最大的满足,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康复,护理效果理想且显著[5]。在本次实验

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理及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均与参

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运用多学科护理模式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仅仅可

以改善患者的自理及生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隋丽丽,李丽,刘巧慧.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齐

鲁护理杂志.2018,24(24):68-70

[2]袁培英.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55-155

[3]王珊.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3):144-145

[4]张桂梅.优质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5):137-138

[5]徐友娣.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在乳腺科住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220-221

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 理研究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为此来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通过针对髋部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合并症有效处理,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康复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有效的综合护理是提高康复的关键之一,多数患者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老年人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保健事业也不断得到完善,是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愈合程度、难度等均随之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髋部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后机体调节机能的紊乱及心脑肺储备功能迅速降低容易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医护人员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性的指导,有效的处理,患者基本恢复到伤前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 1.1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的方法 研究进展:最终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得到圆满结束,取得圆满成功1.2 本论文的内容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从2010 到2013 月,本院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病人 200 例,其中男 80 例,女 120 例,平均年龄75.2(60---100)岁。其中陈旧性骨折 150 例,新鲜骨折 50 例,本期病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全身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 38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2 例。 对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其中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二、老年髋部骨折常见的问题 2.1 老年髋部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1)跌倒。跌倒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最直接原因,每年超过90%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与跌倒有关。因多为低能量损伤如生活中的摔伤,这种摔伤类型很常见,其他还有洗澡时摔伤、冬季路滑摔伤等等。老年跌倒后发生骨折和很多因素有关,如肌无力,平衡能力异常,以及药物和并存病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而老年人的骨量和骨质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也增加了跌倒后发生骨折几率1。同时老年人为了避免摔倒的发生而限制了体育锻炼,减少功能运动,也加重了肌无力和骨质丢失的程度。(2)骨质疏松症。许多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骨矿物质密度和骨量的不断减少与髋部骨折发生率持续增加有关。(3)性别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人种差别。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亚洲人与白种人有着相似的甚至更低的骨密度,同时饮食摄取的钙质也较白种人少,但是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却低于白种人,两种人群中的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差异尤其明显。(5)视觉及平衡障碍和神经失常系统疾病(如卒中,偏瘫,帕金森氏病)等2。国外学者在其论著中也指出了一些其它的可能导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原因,如:遗传因素(家族史,高加索人高发),久坐的生活方式,营养不均衡,吸烟,饮酒过量,精神损害和意识错乱,药物原因(服用镇静药,安眠药,抗惊厥药物),骨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吸收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所致),心血管疾病和心律不齐,潜在性骨病(Paget’s 病,骨肿瘤,继发骨肿瘤),以及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皮质醇增多症)等。视觉灵敏度不良,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药物的作用,肌无力,异常步态和平衡能力差等。 1Ax h r o n C,P e t e s n N,Wr a y N,d n z .T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me n.u n d e r g o i n g n o n c a d i a c s u r —g e r y [ J ] .A n n I n t e r n Me d,1 9 9 3 ,1 1 8 ( 4 ) :5 0 4 . 2Z a t n HR,S k i n g J A.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d e e p r e i n t h r o mb o s i s i n p a t i e nt s wi t h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a n d d e l a y e d o p e r a t i o n [ J ] .I n j u r y,1 9 9 9 ,3 0 ( 9 ) :6 0 5 .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髋部骨折是老年常见的三种骨折之一。2004—2010年我科收住8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49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80~89岁25例,90岁以上3例。49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例,动力髋螺钉28例,全髋置换术4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高龄患者多数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长期的患者,加上骨折后生活不能护理,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很想通过手术恢复换肢的功能,但对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了解,很容易产生悲观、孤独、恐惧的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和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并鼓励患者家属多探视,介绍同病室与患者认识,帮助患者建立病友关系,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入院后的孤独感,护士要注意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在与患者交往中,应注意使用得体的语言,回答问题要慢,对患者所讲的事情要耐心去听,神情专注,表现出护理人员的一片诚心,让患者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并介绍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手术的治疗和护理。 2.1.2 评估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患者心、脑、肺、肝、肾等器官出现功能衰退,多数患者并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受伤或手术容易引起其他组织连锁性病变,致使以上疾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的失败率,因此,术前对各脏器的功能评估显得十分重要。 2.1.3 积极治疗并发疾病针对并发疾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护理上要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严格监测神志,生命体征,血糖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2.1.4 术前适应性训练髋部骨折手术创伤大,高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因此,术前1周应指导患者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和正确排便体位,以防术后发生便秘和尿潴留。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加强肺的功能。 2.1.5 加强术前健康教育高龄患者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护士在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术前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时要多讲解,并采用一边讲解一边提问形式,提问时,应语气舒缓,用词简单明了。 2.2 术前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高龄患者手术创伤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因此,护士要多巡视患者,观察病情要细致,严密观察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引流管的通畅,准确记录伤口引流量,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 2.2.2 预防三大并发症高龄患者身体素质差,机体抵抗力差,长期卧床,患肢不能活动,极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疮,因此,应给以相应的预防措施。护理上要指导患者咳嗽、咳痰,定期帮患者翻身,轻轻拍打背部,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优势科普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 术期护理的优势科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的平均寿 命也在逐年增高,同时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也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大多 数老年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常常会合并其他的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来说,通常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每当提到“手术”二字时,大多数患者眼前都会浮现出术后难以忍受的疼痛,以及浑身插管等画面,使其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降低了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度以及治疗的信心。本 文对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优势,进行了相应的科普。 1.什么是加速康复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 前提之下,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科学处理,并优化处理的步骤,从而保证患者能 够快速的康复。 这一理念的实施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恢复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应激 反应,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感染几率。有利于患者在术后快速的康复,而这 一优化的路径,通常也贯彻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以及出院后的一系列疗程,主要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老年髋部骨折的诱发因素 1.骨质疏松 大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却随之减少,使其骨骼结构很容易遭到 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头变得较为脆弱,因此这部分老年人在生活当中发生骨折的 几率会更高,而骨质疏松也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诱发因素。 2.2不良生活习惯

一些老年人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喜欢在家中做一些 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打发时间。久坐、久卧以及不合理的用药现象都会导致患者身 体机能的下降,从而诱发老年髋部骨折。 2.3内分泌 内分泌失调通常也是能够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妇女在绝 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逐渐降低,而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性激素也会逐渐 下降,因而造成骨质疏松的现象。这种疾病通常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同时 随着老年人体内的降钙素水平逐渐降低,甲状腺激素逐渐增多,导致骨矿含量减少,从而使其骨密度降低而极易产生髋部骨折的现象。 1.护理优势 3.1 手术过程更加快速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首要优势条件是,能够快速的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使其 通过急诊入院,并在第一时间内为其进行各项术前的检查,完成科室间的会诊, 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之后确立更加安全、创伤性小、出血量少、手术时 间短的治疗方案,并且在48小时之内迅速完成手术过程,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 的手术风险,也减少了很多手术的流程,极大的缩减了患者术前的痛苦。 3.2 镇痛效果更佳显著 通常来讲,手术所产生的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会导致其产生各种 不良情绪,也会造成患者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加重患者的心肺负担。而在加速康 复外科理念下,能够通过多模式联合镇痛的方式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镇痛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后的副作用。 临床上经常采用的镇痛药物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 卡因、罗哌卡因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等;苯环已哌啶类 药物,如NMD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右美沙芬、美金刚胺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多学科护 理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 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0例,按照其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人数相同 的两组,给予多学科护理模式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70 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理及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 生概率、护理满意度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多学科 护理模式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自 理及生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值 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护理模式;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生活能力 髋部骨折为老年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在为其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为主要的方式,但是影响其手术效果与康复的因素 较多,只有少数患者可以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给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 了较为严重的负担。因此,为了患者自理及生活能力的提高,促进患者的更好康 复就应该对优质、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方法进行分析[1]。本次实验研究将我 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多学科护理模 式的运用效果,实验内容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 患者14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其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 组与参照组,每组有患者70例,研究组中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 62-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3.7)岁,骨折类型为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有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患者手术类型为关节 置换术的患者有26例,内固定术的患者有44例;参照组中男45例,女25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62-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9±2.8)岁,骨折类型为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有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患者 手术类型为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27例,内固定术的患者有43例。两组患者在基 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术前给予患者 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让患者掌握有关于疾病、手术方法、流程、注意事项、术 后康复过程等相关内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让其更好的 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同时,术后应该进行体位转换方法、生活护理以及功能锻 炼等护理服务,给予患者常规的住院理疗。 1.2.2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常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 用多学科护理模式,方法如下:首先由骨科、内科、老年病科、心理科、疼痛科 和康复科等多个专科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有骨科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建 立小组成员通讯录,及时、定期的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次做好 各个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分工,检查诊疗工作由骨科护理人员担任,完成患者的 具体护理工作和管理,患者康复评定与康复训练有康复科护理人员进行,患者疼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残率高达50%,术后1年致死率可达28%~3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绝对数量将激增。预计到205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130万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手术治疗及多学科协作管理可减少骨折断端出血、缓解疼痛,尽早恢复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已成为老年髋部骨折公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及管理模式,但由于高龄、衰弱、合并症等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降低围术期风险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护理作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年龄所致的身体机能下降、疾病所致的功能损伤、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难度增加,且现有指南或共识多关注手术、麻醉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问题],对护理问题的关注较少,同时国内缺乏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规范。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共识证据参考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强度参考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 1、健康教育 推荐意见1: 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推荐强度:强;证据等级:A)。 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和照护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获得信任、理解及配合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口头、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住院流程、病情解释、饮食指导、戒烟戒酒及术前康复训练指导等。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抗骨质疏松治疗、跌倒预防、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协和共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协和共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进行手术的情况更加普遍,如肿瘤、髋部骨折、严重骨关节炎、胆囊手术等。老年患者由于衰老(Ageing)、共病(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 MCC)、衰弱(Frailty)等多方面问题,使得手术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老年人是否需要手术,如何降低围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处理老年问题、维护术后功能状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前,外科手术已经发展为一个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实践,如加强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工作模式。2016年的《中国ERAS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从多学科角度对外科手术进行优化【1】。美国老年医学会(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AGS)和美国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ACS)在2012年联合颁布了“老年手术患者最佳术前评估专家指导意见”【2】,并在2015年更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指南”【3】,指南指出,老年人具有更多的老年问题/老年综合征(Geriatric Problems/Geriatric Syndromes)及较大个体差异,需要包括手术科室、老年医学科、麻醉科、内科、康复科、营养科、药剂科等组成跨学科团队(Interdisciplinary Geriatric Team),进行综合评估和全人、个体化、连续性的管理【4】。基于该指南,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于2015年颁布了《老年患者术前评估中国专家建议》【5】。为了更好地达成共识,略去难以执行的条目,明确团队内部的流程和责任归属,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麻醉科联合相关手术科室和ICU,依据既往麻醉科术前评估门诊及老年科对高风险老年患者术前评估会诊4年的实际工作体会,参考上述指南,共同撰写了本共识。拟通过简要易行的条目,使团队成员能够快速掌握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内容并用于临床工作。 制定手术目标及决策 从全人考虑。不只看是否能够治疗某个疾病、近期预后,更要考量患者的预期生存期、有无共病;是否获益要看远期结局,是否延长了患者的健康预期寿命、可以维持患者术前的功能状态,避免手术带来生活依赖和生活质量下降。手术治疗需要在评估问题(表1)并客观详实告知患方之后,由医患双方共同决策。手术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有认知功能损害、躯体功能依赖、营养不良及衰弱。如果考虑手术与治疗目标一致,则继续进行后续的手术风险评估与管理。 表1.手术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清单

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的运用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获得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我医院收入的老年髋部骨折50例患者为分析样本,时间定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然后以计算机表法分配小组,参照组(25例)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分析组(25例)进行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结果:分析组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高,且P值<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获得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且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也更高。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老年髋部骨折;生活质量 髋部骨折为比较多见的一项骨折,老年群体还会合并骨质疏松等问题,当前以手术治疗等为主,但效果受限,需要配合护理方式强化临床干预效果[1]。基于此,选择我医院收入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21年9月-2022年9月)为分析样本,经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后,其生活质量以及干预效果更优,详细的护理报告如: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抽取我医院收入的老年髋部骨折50例患者为分析样本,时间定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然后以计算机表法分配小组,参照组(25例):男样本12例,女样本13例,年龄维持65岁到78岁,且均数(72.14±3.25)岁;分析组(25例):男样本13,女样本13例,年龄维持66岁到80岁,且均数(72.19±3.14)岁。以上的样本资料,统计获得:P值>0.05。 1.2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在出院的时候把术后康复的手册发放给病患,且耐心性的讲述康复相关内容,讲清楚注意项目。还要适当的针对饮食或是 锻炼情况做出指导安排,落实好复诊预约工作。 分析组进行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具体如:第一、构建延续护理小组。安 排在科室中组建延续护理工作小组,成员上包含2名主治医师与1名康复治疗师 以及3名经验颇丰的护士[2]。组员们均进行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模式以及疾病 知识的专业培训,尤其是要重点培训与病患或是家属们交流技巧以及病情评估等。第二,构建档案。就所有病患构建对应档案信息,经和其实际交流后,明确到随 访的详细时间,在出院之后应于一周内以电话随访他们,在病情稳定之后可修改 为间隔1个月或是3个月再随访一次。第三,延续护理干预模式。(1)音频+视 频形式的健康宣教。在查询髋部骨折临床资料以后,与病患具体状况联合,汇总 成图文音等集合的资料,再分发于各患者。(2)构建老年髋部骨折病友群,如 QQ群以及微信群等[3],把健康教育内容推送给相关群,可以每周安排一个或者两 个话题予以商讨。(3)专题类的讲座。可以每个月安排主任医师或是护士长进 行一次有关髋部骨折等专题性的讲座,且能够集中的解答病患目前疑问。(4) 电话随访。每个月保持一次,且每次大约在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5)康复 训练。安排康复科的专职护士落实,联合病患病情制定出合理化的康复规划,能 够进行功能上的训练[4]。还要指导病患进行深呼吸或是咳嗽等,可以主动完成踝 泵运动。(6)饮食上的指导。主要是遵循少吃与勤吃,可以加量高纤维或是低 脂类的食物,杜绝辛辣类饮食。(7)心理指导。安排专科护士在联合病患心理 状态基础上,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指导病患维持平稳的情绪,并且 有效的进行自我控制等。 1.3统计处理 5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患的护理数据输入SPSS24.0,生活质量为计量 资料,选择均数与标准差实施统计,且给予t计算。最终获得P值<0.05,显现 差异性。 2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髋部骨折是指≥65岁患者的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髋部骨折发病率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老年髋部骨折现状、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因素、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三方面,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新进展。 标签:髋骨折;老年人;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 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早期活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1]。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问卷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术后防脱位知识的知晓率为62%,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者仅为56%,能做到主动功能锻炼者仅为26%。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密切相关。 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因素 2.1年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较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差。加之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全身各脏器机能下降,这些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有研究者[3]调查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发现年龄较轻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2.2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固定物和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 国内研究[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医师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方面的护理-2019年文档资料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方面的护理 1.2 干预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简单知识集体宣教、病情监测、疼痛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干预,三级护理: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督促遵守院规;进行科普宣教、卫生保健指导;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思想情况;保证休息。二级护理: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可在床上坐起。一级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制定护理计划;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注意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严格卧床休息,给予生活上的照顾。 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并发症的护理,保护皮肤,防治褥疮,要经常帮助病人翻身,一般每隔2小时要翻一次身。经常保持皮肤干燥,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垫褥要平软。若出现褥疮,要定期换药,深部的褥疮需由医生处理。其次是鼓励病人多做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展活动,积极锻炼股四头肌的肌力,借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减少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1.3 观察指标。①生活质量:采用Mc Master问卷评价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问卷中4项涉及社交能力,6项与临床症状有关,7项与心理情感相关,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②满意度评价: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

行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3个等级,以满意与一般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所有患者干预后均康复出院,经过观察与调查,两组入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出院时评分都明显增加,同时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出院时经过调查,治疗组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为此老年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存在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人工髋节置换术是一项创伤比较大的手术,且多应用于高龄患者,其应用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需要加强护理[4]。 分级护理管理就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分级护理的护理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的方法 与效果评价 高龄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病情复杂,治疗周 期长,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有较大影响。因此,实施全程护 理服务对提高患者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程护理服务原则 1.安全第一: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适 当的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细致入微: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随时调整护理方案。 3.全方位关爱:除了日常生活护理外,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4.个性化定制:根据患者的特殊状况制订精细化、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和调整。 二、全程护理服务方法 1.术前安全教育: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骨折风险提示,告知手 术风险与后果,并向患者提供理疗指导。 2.手术后集中护理:在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深入的评估,制订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派遣专业护理人员全程跟踪护理。

3.营养饮食配餐:根据患者的口味和身体状况定制有营养的膳食,并加强宣传,提高患者对营养饮食的重视。 4.理疗康复指导:针对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理疗 方案,在保证恢复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康复效率。 5.精神疏导心理支持:注意通过宣传,鼓励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全程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在实施全程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通过 对受访者的调查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重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前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可 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加强患者的营养饮食配餐,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理疗康复,提供 个性化心理支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3.实施全程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和形象。 总之,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应 在护理实践中积极探索,慢慢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2023中国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3中国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相关的老年髋部骨折成为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各系统生理储备下降,多病共体,同时伴随多种老年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面临巨大挑战,易出现疼痛、谵妄、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栓塞、尿潴留、衰弱、低体温、感染等多种问题。优化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照护路径,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结局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当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践尚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因此,此共识的制定旨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科学、规范的实践标准,以期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优质和同质化护理提供更多的借鉴与思考。 2023年5月,由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联盟和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老年创伤护理专家制定的《中国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专家共识》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正式发表。该共识凝聚了多学科专家的力量,包括骨科、老年科、护理团队、麻醉科、营养科、康复科等的参与制定。依托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联盟、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护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护理学组,在全国多位知名老年创伤骨科护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共识于2023年5月发表。共识贯穿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早期康复和出院管理等全程管理,给出了38条推荐意见。结合ERAS理念,优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整体护理,给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一、围手术期护理 本共识综合了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率较高的老年问题,对护理评估和护理方案进行了证据推荐。 1. 疼痛 推荐意见1:认知正常或轻中度认知障碍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首选VDS或NRS评估疼痛程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老年髋部骨折伴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推荐应用PAINAD评估疼痛程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3:外周神经阻滞镇痛为术前疼痛管理的首选方法,应用受限时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药物作为基础镇痛措施。(弱推荐) 推荐意见4: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恰当的阿片类药物、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实现最大镇痛效果、最小不良反应。(强推荐) 2. 谵妄 推荐意见1:对未经精神科培训的医护人员,推荐应用4AT量表评估,对经过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推荐应用CAM或DRS-R-98识别可能患有谵妄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强推荐)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在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在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摘要:老年脆性髋部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关联,老龄化进展下该 疾病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目前针对此病症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鉴于患者年龄大与 手术创伤性等因素,术后恢复周期长,且潜在风险高。因此,治疗期间护理干预 较为受到重视,尤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常用。本文将以此为方向,对既往研究资 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脆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是应用在手术治疗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目 标为实现患者早期康复。以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为例,术后恢复周期相对较长,因患者年龄较大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针对此种情况,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发挥重要作用,而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进一步强化护 理效果。 1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原因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的外部因素以跌倒为主,老年人受年龄因素影响骨质下降,且多患有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跌倒,且跌倒后骨折风险较高。而髋部在解剖结 构特征方面,跌倒时受压或创伤明显[1]。老年人骨量减少与骨脆性增加会增加外 力作用下骨折发生可能性。其中骨质疏松作为主要诱发因素存在,尤其以女性发 生率较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可诱发骨质疏松。另外, 老年人还可伴随神经肌肉减退,肌力下降,反应减缓,保护性反应能力下降,增 加跌倒机会。 2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重点

手术治疗后疼痛明显,而疼痛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早期活动耐受性等 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术后早期疼痛管理尤为重要。可通过调整体位减轻疼痛,如适当抬高腿部等,并辅助患者勤翻身,减轻长期卧床不适感。可通过VAS法评 估疼痛程度,若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则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若疼痛可忍受,可 实施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法、冷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2]。早期活动是快速康 复外科护理干预重点,术后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参考医师建议早期辅助患者活动。早期活动重点在于关节与肢体被动活动,如下肢肌肉收缩、踝关节与脚趾旋转屈 曲等。早期活动可预防肌肉挛缩及下肢静脉血栓,为早期主动功能训练奠定良好 基础。在病情稳定且可下床活动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在床旁站立,适应 后护理人员辅助下缓慢行走。患者早期康复可受多因素影响,而并发症的发生可 直接延长住院时间,因此,有必要加强并发症防控。经早期活动可预防血栓与压 疮形成,对于老年患者还需及时辅助排痰与雾化吸入等,清理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3 老年脆性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效果 张涛[3]等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对比常规围术期护理,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且并发 症发生率较低。胡爱芳[4]针对53例常规护理、53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老年髋 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调查,显示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且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早期活动计划,经尽早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也可辅助防控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赵琴[5]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参与加快康复外科护理促进老年髋部 患者早期康复,且强化并发症防控效果,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其原因为经早期康 复锻炼与疼痛管理等,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且防控并发症相关性痛苦,有利于实现满意度提升。章云[6]等学者的研究中也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综合护理促进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性恢复。 结论:经既往相关研究资料查阅,对于老年脆性髋部骨折的研究重点集中于 围术期护理,而其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近年来较为受到重视。且绝大多数资料

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 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 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在本院 近1年收治的病例中选择,依照1:1比例分成A、B两组,40例/组,各自实施常 规护理、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入院时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A组与B组得到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后Harris评分组间比较,B组均高于A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特 色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整体护理效果 良好,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 髋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老年群体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若患者 可对手术耐受,则需要尽早开展手术治疗。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 折的主要方式[1],其可显著缩短卧床、住院时间,降低致残、致死率,但术后肺 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持续性髋关节功能障碍等却会直接影响病情康复和肢体 功能。所以要在做好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院外康复护理指导。本文的观察对 象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详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的时间在近1年内,研究对象为就诊于本院的80例老年髋 部骨折患者,1:1比例分成A、B组。在A组40例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23:17;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85岁,均值(68.2±3.6)岁。在B组40例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24:16;最小年龄63岁,最大年龄86岁,均值(68.3±3.7)岁。 组间对比后,基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管理在老年髋 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47)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7)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管理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髋部骨折;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术后恢复 髋关节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在全身性骨折中占7.1%。目前,对于髋关节骨折外科是第一选择,但由于一些患者本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以及生理机能的下降,使得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生存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既往研究表明[1],对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男34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7.25±2.56)岁。对照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62-76岁,平均(68.71±2.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行常规康复护理,出院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每月进行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诊。

观察组应用"互联网+"的延续护理管理。首先,建立居家护理端口,为骨科 护理专家提供互动工具。患者可在平台内上传视频、照片等,护理专家通过平台 对患者的恢复及锻炼情况进行观察,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2]。患者提出问题后12 小时内护士给出答复,对于不能解释的问题,可向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出院前, 护士引导患者及家属注册登录平台,告知使用方式,嘱咐其出院注意事项,指导 其出院后康复训练方法。出院后,患者可同在线护士进行沟通交流,针对有疑问 的患者进行指导。上传康复训练的视频,护士进行观察,有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定期对患者登录情况进行反馈,护士能够通过平台检测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 炼方式、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创口的恢复情况等进行掌握[3]。患者也能通过平 台获得延续性的护理,利于身体更快更好的恢复。并针对每个时间段的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方式进行普及,亲身示范录制视频上传,以便于患者随时观看学习。出 院后第一个月内,与护理专家每周进行一次互动,方便专家对其恢复进度的了解。第2到4个月可更改为每两周互动一次。5个月时可每个月互动一次。到复诊时 间可由平台发送通知,进行预约。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出院前、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利 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用SPSS 19.0处理。计量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测。 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 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采取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的应 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9-2022.9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为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 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关节功能 下肢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其主要类型为股 骨颈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等,并且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明显,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果存在下肢骨折病情严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 大的影响,不利于促进患者恢复[1-2]。近些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该疾 病的发病风险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另外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不佳,合并 基础疾病类型较多,因此需要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1.9-202 2.9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下肢骨 折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均为36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9例和17例,年 龄区间61-79岁,平均年龄(72.03±4.12)岁;观察组男、女例 数分别为20例和16例,年龄区间62-79岁,平均年龄 (72.14±4.8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 用于比较研究。 2.方法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模式,入院对患者进行健康宣 教、嘱咐其合理饮食、心理干预、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干预措施。 将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方法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主要内容包括:建

奥瑞姆自护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奥瑞姆自护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理状态、自理需求和能力,针对患者不同自理需要,应用相对应的护理系统理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护理。结果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和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护患关系。结论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士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医患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服务由医院内延伸至医院外。 【关键词】奥瑞姆自护模式;髋部骨折;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渐明显,老年人因生理结构特点,易发生髋部骨折,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骨折愈合缓慢、病情长、并发症多、自理能力低下等,治疗和护理上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奥瑞姆自护模式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它通过评估患者的自护需要,自护能力和基本条件因素,比较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确定自护不足,设计相应的护理系统,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1]。2012年11月~2013年5月,本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同时,将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因不慎跌倒致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86例。其中男132例,女54例;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06例,股骨颈骨折80例;行胫骨结节牵引126例,皮套牵引60例;行手术治疗171例,保守治疗15例。 1. 2 方法入院后即采用《入院病人护理评估表》,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对患者的体查,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理状态、自理需求和能力。全部患者采用奥瑞姆自护模式进行护理。根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奥瑞姆自护模式分为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2]3种护理补偿系统。针对患者不同自理需要,应用相对应的护理系统理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护理。 1. 3 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