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

第5课:《草船借箭》

1.《草船借箭》一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如期向周瑜交了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历史上神机妙算的人还有:张良、孙膑

2.《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故事中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借箭过程中,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地方有: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⑥布置周密、准确。

3.《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很快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

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4.《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6.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洞察人心、顾全大局。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

7.重点句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写出了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同时引出下文周瑜对诸葛亮的陷害。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对话描写】周瑜借商议军事之名暗中下套,明知故问,而诸葛亮的回答正中周瑜下怀,写出了周瑜的假公济私。诸葛亮胸有成竹,语气果断,说明诸葛亮非常自信。

3.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对话描写】一个“只”字,说明诸葛亮充满信心。此时,他对完成造箭任务已经有了通盘考虑,显示出他非凡的才干。

4.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对话描写】周瑜“很高兴”,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已经自投罗网,立下了军令状,如果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周瑜便可借军令状除掉诸葛亮。诸葛亮看似中了圈套,实则早已想好应对之策。两人的对话初步展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和诸葛亮的豁达大度、胆识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环境描写】大雾天气,敌人看不清虚实,正好借箭,说明诸葛亮“知天象”,同时为下文写借箭做准备,推动了情节发展。

6.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形成对比,诸葛亮如此镇定,是因为他深知曹操谨慎多疑,在不清楚敌人情况时,曹操不会轻易出兵。“笑”“一定”“只管”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7.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比喻】把射来的箭比作雨,写出了箭之多。

8.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语言描写】周瑜的谋略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巧施妙计来“借”

箭。周瑜的胸怀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

力以及掌握天文、地理知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第6课:《景阳冈》

1.《景阳冈》是根据施耐庵所作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记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顺序写。

2.《景阳冈》一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重点句子

(1)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对话描写】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与店家及饮完酒后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心理描写】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动作描写】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4)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动作描写】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4.问题探究

(1)本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的经过,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写武松进店饮酒和上冈?

因为进店饮酒和上冈是武松打虎的前提,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这部分内容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下文写他打虎做铺垫。

(2)文章中的“闪”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不能。“闪”字,一是表现了武松动作的灵敏,在遭到突然袭击时,“闪”既是本能反应,又是防御手段;二是刻画了武松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躲过,如果换成“躲”,会显得很被动。

(3)老虎的进攻主要有哪三招?为什么把老虎的动作写得如此细致?

一扑、一掀、一剪。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残暴,更能衬托出武松的机智敏捷和英勇无畏。

第7课:《猴王出世》

1.《猴王出世》一文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2.《猴王出世》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重点句子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好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石猴不比其他众猴,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段作者写了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小石猴。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这句话写石猴要求大家兑现先前的承诺。这表明了石猴不仅胆大、敢于冒险,而且在大家狂欢之时,他还能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和清醒,的确是有资格、有能力做猴王的。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4.问题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是“猴王出世”而不是“石猴出世”?

①课文主要讲述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

②“猴王出世”与本课的结尾相呼应;

③更能突出石猴的不凡。

(2)联系文中的语句,说说石猴有哪些“不凡”之处。除了“不凡”,他还是一只什么样的石猴?

①他来历不凡,是从仙石中迸裂而出的。

②他非常勇敢,敢于第一个跳入瀑布泉中。

③他有当仁不让的王者霸气,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后,让众猴遵守承诺,拜他为王。

④他还是一只活泼可爱、亲和友善、身手敏捷、乐于分享的石猴。

第8课:《红楼春趣》

1.《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趣事。展现了大观园里春天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们生活的闲适。

2.《红楼春趣》故事中,第一个向大家提出放风筝的是林黛玉,唯一没把风筝放起来的是贾宝玉。大家放风筝,既是因为好玩,也是为了防晦气。

3.文中的春趣表现:

(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

(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却不舍得放走风筝。

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于是紫鹃绞断风筝线,也放走了晦气。

(4)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

4.重点句子

(1)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拔起籰子来。

从丫头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放风筝的期待和兴奋的心情。

(2)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通过对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向我们展示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个性,生动形象。

(3)那风筝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飘飘飖飖”在

这句话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

5.问题探究

(1)第1自然段中写了大家看到的风筝,有什么作用?

这只风筝勾起了大家放风筝的兴趣,是大家放风筝的起因,引出下文。

(2)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趣事?

①大家的风筝都放起来后,宝玉的美人儿风筝却放不起来,他急得头上直冒汗。

②众人笑宝玉,宝玉就恼得把风筝摔在地下。

③黛玉把风筝放走,大家说是放走了病根儿。

④大家把风筝线铰断,看风筝随风飘走。

(3)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宝玉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听到大家要一起放风筝时很高兴,得知自己的大鱼风筝已经被放走时也不气恼,拿到美人儿风筝时心中欢喜,风筝怎么也放不起来时很着急,听到大家笑他时,他又急又气。(4)读了本文,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宝玉要给嫣红送回风筝,说明他善良、热心。听到大家要放风筝,宝玉也让人去取风筝,说明宝玉喜欢玩闹。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袭人把螃蟹风筝给了三爷,宝玉对此都没有生气,说明他完全没有公子哥的架子。美人儿风筝放不起来时,他把风筝摔在地下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中可以看出宝玉十分率直、纯真。

语文园地二

1.理解词语含义

2.理解词义的方法

见的提示语,可以猜出“请勿自误”是“请不要误了自己”的意思。

喜不自胜、瞑目蹲身: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喜不自胜”的意思是“形容非常高兴”;通过

想象画面、做动作,我知道了“瞑目蹲身”的意思是“闭上眼,蹲下身子”。

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这里是写众猴拜石猴为王,再结合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场面,猜测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毫不抵抗,全部顺从”“按照年纪大小排好顺序”。

3.古诗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明月升起,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山间溪畔响起了鸟儿鸣叫的声音。春天的夜晚十分静谧,山中一片空寂,甚至听得到桂花落下的声音。

全诗紧扣“静”字,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中春夜图,营造了动静相间、静而不寂的意境,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而又愉悦的心境。

高频考点归纳

1.《草船借箭》:①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②考查对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概括;③考查从重点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瑜的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2.《景阳冈》:①考查武松打虎的情节;②考查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特点。

3.《猴王出世》:①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②考查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③考查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4.《红楼春趣》:考查贾宝玉率性、纯真的性格特点。

5.《语文园地》:①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②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③考查“日积月累”中《鸟鸣涧》的背诵。

6.《快乐读书吧》:考查古典名著的情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复习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复习梳理 第5课:《草船借箭》 1.《草船借箭》一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如期向周瑜交了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历史上神机妙算的人还有:张良、孙膑 2.《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故事中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借箭过程中,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地方有: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⑥布置周密、准确。 3.《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很快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 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4.《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6.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洞察人心、顾全大局。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曹操:谨慎多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 古典名著之旅 5草船借箭 新科考点 一、会写字 周瑜[yú]妒忌[jì]督[dū]幔[màn]子水寨[zhài] 擂[léi]鼓呐[nà]喊弓弩[nǔ]手丞[chéng]相 二、会写字 妒[dù](妒忌)(妒火)忌[jì](妒忌)(忌讳)曹[cáo](姓曹) 督[dū](督办)(督促)委[wěi](委托)(原委)鲁[lǔ](粗鲁)(鲁莽)遮[zhē](遮住)(遮掩)寨[zhài](水寨)(山寨) 擂[léi](擂鼓)(自吹自擂)呐[nà](呐喊)插[chā](插队)(插入)三、多音字 饮[yǐn](饮酒)[yìn](饮马)擂[lèi](擂台)[léi](擂鼓)四、近义词 才干-才智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叮嘱

商议-商讨迟延-拖延妒忌-嫉妒 五、反义词 惩罚-奖励齐全-短缺推却-接受紧急-缓慢 六、词语理解 军令状: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推却:拒绝,推辞。迟延:耽搁,拖延。探听:探问。私自: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和规章制度的事。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且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并决定策略。七、词语搭配 立下(军令状)吩咐(军匠们)准备(材料) 支援(水军)逼近(水寨) 八、重点句品析 1.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事件起因:点明“草船借箭”的原因。第一段话开门见山,交代了周瑜要设计陷害诸葛亮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对话描写: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计害人。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课知识点梳理 5.草船借箭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 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léi(擂鼓) pō(血泊) 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 2.易读错的字 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 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 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 二、词语听写 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 三、词语积累 1.词语理解 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 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 2.人物及绰号 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 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 3.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四、古诗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五、句子赏析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 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赏析:诸葛亮先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自己没有开玩笑,以此解除周瑜的疑惑,“立下军令状” 更是断了自己的后路。诸葛亮的保证令周瑜无后顾之忧,如果完不成任务,他可以借此来惩罚诸葛亮,所以周瑜非常高兴。这一段用简短的语言刻画了两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到位,十分精彩。 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 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赏析:句段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三招”表现出大虫虽然凶猛,但它动作单一,是可以被制服的;“三闪”体现出武松机智勇敢、动作敏捷的特点。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 一架桥梁。 赏析:作者按照上到下的顺序,先是写满月当空,接着写月光笼罩下的碧绿的荷塘,配以荷香、鸟鸣,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绝妙图景。 六、课文理解 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 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 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猴王出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一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 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 蝶)、(美人儿)、(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雁)等等。从这些风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各自命运)相关。 七、名著知识 1.四大名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蓑(suō) 棹(zhào) 醉(zuì) 媚(mèi) 咀(jǔ) 蚱(zhà) 蚌(bàng) 倭(wō) 岂(qǐ) 窘(jiǒnɡ) (2)难写的字 剥:左下部是“”,不是“水”。 卸:共9画,第7画是提。 傻:右上部里面是“”。 祸:左部是“礻”,不是“衤”。 臂:下部是“”,不是“月”。 (3)多音字 乐剥嚼 重结累 似朝漂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毡帽卸煤咀嚼 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 傻事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淘气 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 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 (2)近义词 沉默~缄默价钱~价格侵犯~入侵旅程~旅途情趣~乐趣寂寞~孤寂漂亮~美丽瞎闹~胡闹闪烁~闪耀存心~故意随意~任意 圆滚滚~圆溜溜规律~规则祸患~灾难 惩罚~惩治迷恋~痴迷澄澈~清澈轻盈~轻巧天赋~天分淘气~顽皮羞愧~惭愧驱逐~驱赶情不自禁~不由自主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汲取~吸取甜美~香甜

商量~商讨喧闹~吵闹平静~安静戏耍~嬉戏(3)反义词 干冷→湿热幼稚→成熟寂寞→热闹整齐→参差轻松→沉重清脆→沙哑新鲜→陈腐承认→否认自由→禁锢黑暗→光明阴凉→燥热惩罚→奖赏澄澈→浑浊轻盈→笨重进化→退化简单→复杂安慰→打击随心所欲→谨小慎微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湿软→干硬汲取→释放 柔软→僵硬明亮→暗淡遥远→附近喧闹→安静 (4)词语归类 ①ABAC式的词语:不声不响 类似的词语: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②二、四字互为反义词的词语:翻来覆去 类似的词语:九死一生三长两短口是心非③形容思考的词语:绞尽脑汁 类似的词语:冥思苦想深思熟虑左思右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5 草船借箭 一、生字读音 周瑜yú妒忌jì都督dū幔màn子翎líng 毛水寨zhài 擂léi鼓呐nà喊 弓弩nú丞chéng 相 二、会写词语 妒忌曹操都督惩罚擂鼓委托鲁肃水寨呐喊私自插满军事照办 预计紧急探听调度推却迟延军令状心甘情愿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三、词语解释 推却:拒绝,推辞。迟延:耽搁,拖延。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妒忌: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的保证书。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做事有预见性。 四、重点内容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广为流传。 2.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的情况是: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3.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证据,日后好加害于他,因此,周瑜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来陷害诸葛亮。这就写出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来陷害诸葛亮。) 4.诸葛亮不揭穿周瑜的圈套,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5.诸葛亮造(借)箭前需要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6.“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这段话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守信用的人。 7.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léi(擂鼓) pō(血泊) 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 2.易读错的字 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 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 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考点二:词语听写 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 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 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词语理解 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 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 2.人物及绰号 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 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 3.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考点四:古诗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考点五:课文理解 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猴王出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一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雁)等等。从这些风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各自命运)相关。 考点六:名著知识 1.四大名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有关名著的知识 (1)《红楼梦》的两条主线,一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 (2)《水浒传》中著名的故事有: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等。 (3)《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有关他的事迹有很多,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4)《西游记》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西游记》中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复习课文 1.《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2.《景阳冈》通过记叙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性格。 3.《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红楼春趣》课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见到宝玉的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词语听写 妒忌曹操都督惩罚私自水寨 擂鼓呐喊预计插满景阳冈 饥渴筛酒恰好官府榜文寻思 耻笑拖走胸膛泄气半截土坑 拳头酥软造化家当顽劣 三、形近字组词 {妒(妒忌) 炉(火炉) { 呐(呐喊) 纳(容纳) { 寨(水寨) 塞(边塞) {插(插曲) 掐(掐断) { 劣(顽劣) 省(反省) { 截(半截) 载(载重) 四、多音字 呵{ℎē(呵气) a(好呵) 泊{ bó (停泊) pō(湖泊) 五、近义词 推迟——推却能耐——本事妒忌——嫉妒迟延——拖延

探听——打听私自——私下 商议——商讨呐喊——呼喊 支援——援助吓唬——恐吓 迸裂——裂开造化——福分 家当——家产顽劣——顽皮 六、反义词 私自——公开顽劣——乖巧 七、成语 神机妙算神通广大喜不自胜抓耳挠腮天造地设请勿自误拱伏无违序齿排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光滑)的大青石(铁棒似)的虎尾 (铁锤般)的拳头(顽劣)的猴子 (破烂)的山神庙(官府)的榜文 (年轻)的公子(天造地设)的家当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勇敢)的石猴 (无所畏惧)的武松(仪表堂堂)的贾宝玉 (自言自语)地说(慢慢)地落下 (紧紧)地揪住(狠命)地摔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 (觅)树果 九、特殊词语 “天×地×”式词语: 天造地设天长地久天时地利天经地义 “日×月×”式词语: 日精月华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升月落 形容人物智慧的词语: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归纳 1.多音字 铺满pū亡wú赖剥bāo开关系xì 店铺pù死亡wáng 剥bō削系jì铃铛 一去不还huán 载zài满清平乐yuè 还hái有记载 zǎi 快乐lè 2.近义词 安静(清静)充满(布满)幸亏(幸好) 喧闹(热闹)闪烁(闪耀)瞎闹(乱闹) 存心(故意)惩罚(处罚)轻盈(轻巧) 天赋(禀赋)驱逐(驱除)营养(养分) 戏耍(玩耍)痴迷(着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 3.词语搭配 (干冷)的空气(白色)的烟(安静)的态度(寂寞)的旅程(行路)的情趣(轻松)的步伐(悦耳)的铃声(湿软)的土地(甜美)的营养(绿色)的篷帐(最大)的愿望(碧绿)的溪水(悄悄)地爬上(轻轻)地翻动(缓缓)地拨动(随意)地飞(情不自禁)地笑(绞尽脑汁)地思考(一本正经)地讲

4.立志名言: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5.惜时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6.好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歌的异同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周瑜(yú) 布幔(màn ) 弓弩(nǔ) 丞相(chéng ) 妒忌(jì) 山寨(zhài ) 倚靠(yǐ) 玉箸(zhù) 肋骨(lèi ) 踉跄(qiàng ) 锤子(chuí) 山冈(gāng ) 斤两(jīn ) 顺遂(suì) 迸裂(bèng ) 山涧 (jiàn ) 提挈(qiè) 瞑目(míng ) 顽劣(liè) 镌刻(juān ) 阻挠(náo ) 屉子(tì) 嫣然(yān ) 忌讳(huì) 宝钗(chāi ) 高墩(dūn ) 袭人(xí) 二、易写错的字 忌:上边是“己”。 插: 右下边是“臼”。 截: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勿:不要写成“匆”。 三、重点词语 妒忌 曹军 都督 委托 粗鲁 遮掩 水寨 擂鼓 呐喊 插手 照办 预计 紧急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饥渴 碟子 三斤 俺家 拐杖 榜样 申请 兼职 勿动 拖累 熟悉 坠落 胸膛 两截 寻思 耻笑 武艺 军令状 景阳冈 神机妙算 半夜三更 四、多音字 擂⎩⎪⎨⎪⎧léi(擂鼓)lèi(打擂) 绰⎩⎪⎨⎪⎧chāo (绰起)chuò(绰号) 呵⎩⎪⎨⎪⎧ā(呵呀)a(好呵)hē(呵护) 泊⎩⎪⎨⎪⎧pō(血泊)bó(停泊) 遂⎩⎪⎨⎪⎧suí(半身不遂)suì(遂心) 喇⎩⎪⎨⎪⎧lā(呼喇)lá(哈喇子)lǎ(喇叭) 五、形近字 ⎩⎪⎨⎪⎧妒(妒忌)护(护理) ⎩⎪⎨⎪⎧委(委托)萎(枯萎) ⎩ ⎪⎨⎪⎧鲁(粗鲁)兽(野兽) ⎩⎪⎨⎪⎧遮(遮挡)庶(庶民) ⎩⎪⎨⎪⎧寨(水寨)赛(比赛) ⎩ ⎪⎨⎪⎧呐(呐喊)纳(纳入) ⎩⎪⎨⎪⎧插(插花)播(播种) ⎩⎪⎨⎪⎧冈(土冈)络(网络) ⎩⎪⎨⎪⎧饥(饥饿)讥(讥笑)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léi(擂鼓)pō(血泊) 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 2.易读错的字 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 考点二:词语听写 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词语理解 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 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 2.人物及绰号 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

3.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考点四:古诗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考点五:课文理解 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猴王出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一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及考点梳理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弩(nǔ) 丞(chéng) 迸(bèng) 踉(liàng) 跄(qiàng) 蹿(cuān) 抡(lūn) 簌(sù) 挈(qiè) 镌(juān) 碣(jié) 讳(huì) 纨(wán) 晦(huì) 姊(zǐ) 鬟(huán) (2)难写的字 “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曹”: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不是草字头。 “插”: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里边是两横不是一横。 “恰”:右部是“合”,不是“台”。“酥”:不要忘记左部“酉”里面的一横。 (3)多音字 擂{léi(擂鼓) lèi(打擂) 泊{ pō(血泊) bó(停泊) 呵{ a(好呵) ℎē(呵护) 饮{ yǐn(一饮而尽) yìn(饮马) 了{liǎo(一语未了) le(走了) 劲{ jìn(用劲) jìng (强劲)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妒忌曹军都督委托惩罚遮挡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插满筷子饥渴恰好官府榜文谋财诡计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拳头喘气酥软顺风顺水自有妙用神机妙算半夜三更踉踉跄跄抓耳挠腮喜不自胜天造地设荒郊野外安身之处 (2)近义词 才干----才能妒忌----嫉妒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惩处迟延----拖延疑惑----怀疑吩咐----命令晌午----中午吓唬----恐吓诡计----阴谋耻笑----嘲笑光滑----平滑开辟----开拓迸裂----裂开炎热----酷热呼唤----召唤安身----安家宽阔----宽广齐整----整齐小器----小气忌讳----避讳晦气----倒霉赶令----命令兴头----高兴横竖----反正精致----精美寂寞----孤独玲珑----精巧促狭----刁钻(3)反义词 推却----答应惩罚----奖赏齐全----短缺疑惑----相信秘密----公开支援----攻击恶意----善意耻笑----尊重敞开----关闭光滑----粗糙酥软----僵硬炎热----寒冷欢喜----难过宽阔----狭窄顽劣----乖巧齐整----凌乱小器----大方精致----粗糙 (4)词语归类 ①修饰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doc

【名师讲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常识点整理 常识点一:字音 1. 易读错的字 蹿(cu ān) 抡(l ūn) 簌(s ù) 晦(hu ì) 姊(z ǐ) 碣(ji é) 纨(wán) 鬟(huán) 讳(huì) 踉(li àng) 跄(qi àng) 弩(n ǔ) 丞(ch éng) 迸(b èng) 挈(qi è) 镌(ju ān) 绰.(chāo)迸.(bèng)涧.(ji àn)碟.(di é) 挈.(qi è)镌.(ju ān)肋.(lèi)瞑.(míng)劣.(li è)幔.(màn)遂.(suì)弩.(nǔ)踉.(li àng)挠.(náo)嫣.(yān) 2. 易混的多音字 Bāo(剥开) z ài (载满)lèi(擂台) p ū(草铺) x ì(联系) 剥载擂铺系 Bō(克扣) z ǎi (记载)léi(擂鼓) p ù(店肆) j ì(系铃铛) 3. 易写错的字 “忌”: 上面是“己”, 不要写成“已”。 “插”: 留意右下部的写法 , 里边是两横不是一横。 “恰”: 右部是“合”, 不是“台”。 “酥”: 不要忘掉左部“酉”里边的一横。 “曹”: 上半部分是一个全体 , 不是草字头。 常识点二:词语听写 曹军都督托付赏罚遮挡私自水寨擂鼓呼吁插满筷子饥渴 刚好官府榜文谋财狡计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拳头喘气松软 顺风顺水自有妙用锦囊妙计半夜三更踉踉跄跄抓耳挠腮 常识点三:词语精讲 1. 近义词 安静——喧嚣充溢——布满幸而——幸亏喧哗——热烈闪烁——闪烁 瞎闹——乱闹居心——成心赏罚——处分轻盈——轻盈天分——禀赋 驱赶——驱除养分——养分戏耍——游玩痴迷——入神费尽心机——想方设法 2. 反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