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财税史

简明中国财税史

中国财税史源远流长,历史上认为“财政之福”必须通过有效税收征管来发挥。从先秦至汉代,以房地产税,世襲税,地租税等形式出现,税收发挥巨大作用。其中,痛斥汉代私有财产,税收规模较大且变化较多,税收征管有了全新的政治制度的规范,形成了强有力的政府政策。随后,到了三国、晋、唐、宋等朝代,分封置邦之行,以及建立了官府和将领之间的权力对峙,也让税收的征管更多的出现了实质性的改革,以增收财源,尤其是劳役税等新税种,这一制度更加细致入微、完善尖锐,使政府征收税款和支出更加有效。另外,精兵简政、诸科征收等政策,也极大的拓展了财政收入,让私有财富征税更加细致,从而发挥出当时统治者的权利,黄金时代在朝代权威之下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税收也发生着巨变。政府改革开放的政策,

推进了多种改革,来完善税收征管,以及逐步完善政府的管理结构,为改善社会分配结构,减少贫富差距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建立起税收征缴体系,使相关税收都得以落实,开展了多种优惠方式,以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教育发展也受到了资金的支持,部分政策体系对高校实施了优待,来解决相关的经费问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财税史不断发展,财税这一领域影响着政府的权力,在实施持久的政策和

建立完善的经济框架上发挥着重要功能。在统一改革的条件下,通过强力的税收征管,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经济体制的完善,并加强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专题]中国财税史复习题.docx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一万年)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2、(禹)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4、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5、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商)朝。 6、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赋) 7、两汉时期田租以(三十税一)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8、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租用调制L 9、两税法实施于(唐)代。 10、“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的。 11. 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十分之一)以上。 12. 《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明代卜 13. 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贡法b 14. 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官营)b 15. 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收入L 16. 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两税、绢帛之征b 17. 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L 18. 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外债、内债、税收b

19. 田赋征收的基础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土地计量)b 20、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义仓b 21、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清朝(康熙)实施的。 22、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明)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23、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方田均税法b 24、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是(田赋附加b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2、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o 3、据文献记载,在(舜、禹)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4、夏商周三代的服役,直接与井田制有关。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 行的是(共、助、彻b 5、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口赋、算赋、户赋、献赋)o 6、古代收益税(或财产税)包括(车船税、贵货、牲畜税b 7、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 之赋、丁口之赋b &宋代市舶课有(抽解、博买b 9、清初官吏的报酬包括(正俸、养廉俸、恩俸b 10. 清朝前期的关税分为(内地关税、国境关税)两种。 11. 西周的关市之征主要有(津税、关税)两类。

中国财税史第一组小组报告

论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和先秦时期相比的进步性 梅欢王梦晗王静怡冯丹澜别雅芬柳培泽杨惠林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即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原指军事上车马军需的征调,后指对土地的课税,即田赋,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统治者强迫下,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 从最早有关赋役制度的记载“神农之时,民为赋,二十而一”,秦汉时期的服役制度在先秦时期发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我们小组就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和先秦时期相比有何进步性这个话题进行探究。 先秦时期赋役制度的特点如下:夏、商、西周三代的赋役制度分别实行贡、助、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对财税制度进行了大改革,田赋按土地面积征收,实行比例税率,但各国税率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国家开征以人口为课征对象的户口税,各国税率有所差别。这个时期的徭役主要包括力役、兵役和杂役,由于战争不断,徭役负担繁重。 我们小组认为随着税、赋的分离,在战国时期力役指正也成为独立的概念。确立了赋、税、力役的“三征”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赋役体系。因此,即便是从赋役制度的沿革来看,把春秋战国时期看作是中国古代社会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着转化的历史阶段,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秦汉时期赋役制度的概况: 秦汉时期具体的赋役制度如下: 1.田租:秦朝田租负担相当沉重;汉初田租征收实行轻田租原则,并实行配赋税原则,即根据官吏俸禄和官府费用的多少征收田租;到景帝二年,三十分之一的税率成为定制。(秦汉时期的田租包括正税和附加税,多以实物交纳,正税一般本地产什么,就纳什么,对边远少数民族给以优惠;附加税一般是纳刍稿,用作饲料、燃料和建筑材料。汉承秦制,亦征收刍稿,直至东汉末年,在刍稿之外,也有按亩附征铜钱的情况,这属于临时性的附加,是对百姓的一种横征暴敛;征课依据是每年“案比”的土地数量:秦代是百姓自己申报,然后由乡一级主管官吏有秩、三老、啬夫共同审查核实,评定贫富等级、应纳税额,登记造册,上报到县,经批准后,由乡佐组织征收;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号令把全国的土地,按照土地的肥瘠分为上、中、下三等,确定不同的税率,编立册籍,作为征税的依据。这种非等定税的方法,一直为后世沿用。此外,汉代将官田租给农民耕作并收租,称为假税,实质是地租性质) 2.人头税:

大学中国财税史教案

大学中国财税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是中国财税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推演中国财税政策的发展历程,阐述其演变的原因、内在规律及现代转型。同时,带领学生分析分析我国财税政策的 现状与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财税史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财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 3. 能够分析我国财税政策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学生应该掌握三个阶段的中国财税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政策的 出台和背后的意图、因素。 2. 难点:结合国情和现实进行深入分析,学生需要理解现今中国的财政状况以及对未 来的展望。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老师结合大量史料讲解中国财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内在规律以及未来的 发展方向。 2.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发展中国财税政策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途径,收集各种有 关材料,然后搜集产生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 3.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小组学生,针对中国财税政策的现状和问题,调查和分析原因,然后向其他小组和全班汇报。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二次讲课:中国财税的起源和发展 1. 中华文明的财政及财税制度。 2. 大一统王朝的财税政策。

3. 农书法契对财税发展的影响。 4. 明清税制的进化。 第三、四次讲课:20世纪前中国财税政策 1. 我国早期财税政策的现状及其演变。 2. 清末民初时期的财税政策改革。 3.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税政策。 第五、六次讲课:20世纪后中国财税政策 1.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的财税政策。 2. 21世纪以来中国财税政策的新特点。 3. 我国财税政策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第七、八次讲课:课堂互动及总结 1. 课堂上学生针对中国财税政策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讨论。 2. 小组合作研究报告。 3. 综合性学习讲座,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六、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投影仪以及其他辅助工具。老师将为学生留下必要的资料,供学生复习之用。

中国财务变革史

中国财务变革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的演进历程,可以依发生时序大致分为如下九个既彼此独立又互为关联的时期: 1、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 这是新中国财税体制的奠基期。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为标志,新中国财政随之建立起来。在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管理机构并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的同时,面对当时饱经战火摧残、几乎处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财政主要担负了两个方面的任务:筹集并支付巨额的军政费用,以消灭残余敌对势力、接收旧政权的人员和维持新政权的运转;治理通货膨胀和整顿生产生活秩序,尽快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通过推出统一财经工作、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以及各方面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 这是新中国财税体制步入“二元”格局的起点。从1953年起,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以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我国开始转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作为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财政担负起了为工业化筹集资金和促进社会主义改造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以筹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资金为重点,通过改进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开辟和扩大财源,增加资金积累,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

伴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逐步建立了对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区域实施不同财税政策的财税制度体系,形成了与“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二元”财税体制格局。 3、“大跃进”和五年调整时期(1958年—1965年) 这是新中国财税体制围绕计划经济体制的适应性探索期。在“一五”各项指标和“三大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的背景下,从195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并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然而,由于“大跃进”的盲目发动,经济发展并未按照原定的“二五”计划轨道运行,而是出现了大起大落,从而不得不在1961年转入长达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期。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核 心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财税体制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先是配合“大跃进”实施对地方和企业的放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五”时期过度集权的体制格局。后来,又适应国民经济调整和应对经济困难的需要,适当收缩了一部分“大跃进”期间下放过多的财权,重新加强了财权、财力的集中统一。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建设回归适度规模的调整进程,财政收支规模也经历了由急剧膨胀到回归常态的变化。应当说,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之后,围绕计划经济体制建设对财税体制进行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其他方面财政工作的改进和加强,对于保证和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的顺利进行、恢复与发展以及此后的财政自身建设,都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7年)

中国财税史 整理

第一章中国奴隶社会的国家财政 本章要点: 国家财政萌芽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 第一节国家财政萌芽的出现 一、国家萌芽的出现 1、部落联盟(国家雏形): (1)原始人群(170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2)母系氏族社会(五万年前): 1)“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一切生产资料都归氏族成员所有,贫富与共,没有剩余产品。 (3)父系氏族社会(5000年以前):黄帝、尧、舜、禹时期 1)农、牧业分工 2)剩余产品出现 3)展开神事、军事、民事工作 二、中国财政制度的形成 1、黄帝、尧、舜时期:随机性的贡、献 贡宝玉、贡弓箭;献白环玉块 2、禹时期:开始形成贡赋等财政制度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财政特征与财政收入 一、奴隶社会经济与政治特征 1、夏、商、西周三代,约1299年 夏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实行奴隶制度 3、以农立国:农业、畜牧业 二、夏、商、西周时期财政特征 1、土地王有 (1)天子:土地所有权 (2)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和转让 (3)奴隶主受封土地后,承担各种义务 定期朝觐、缴纳贡赋、奉命出征 “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2、制定贡赋 (1)贡赋:“禹别九州岛,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2)助、彻:对劳动者征收的田税和力役 3、分田制禄 以分田赐奴作为贵族和各级官吏的俸禄,不再另拨经费 4、公私不分: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不分 三、夏、商、西周的财政收入制度 (一)夏朝:两种田赋

中国财税史论文2

中国财税史论文(2) 中国财税史论文 违规企业累计少缴税款达4.3亿元。 税务机关同时还清理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地方违规涉税文件88份。 ④国家税务总局又公布了《关于开展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活动的公告》,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各种减免税进行调查。 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反映了国税总局对当前减免税问题的高度重视,这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导致地方恶性竞争,已经严重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我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地方主体税种缺乏,导致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非税收人 当前地方税收体系中税种虽多,但缺乏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影响且长期稳定的税种,税源零晕分散,受制因素多,税源潜力小。 而且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偏小,地方税的立法权完令集中在中央,省级以下政府没有地方税的立法权,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公共支出需要及本地区域特征开设税种筹集收入,地方政府收人税收依存度过小,地方税收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地方财政支付的需要, 越来越依赖各种预算外收入以及举债收入。 以海为例,上海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面貌¨新异,但建没项目所需资金巨大,现有的财政预算收人只是杯水车薪。 上海市政府在上世纪八、九}年代主要依靠国有土地资源收益、直接或间接举债,以及通过政府信用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等方式,筹集巨额城市建设资金。 从上世纪9o年代中期开始的十年时间里,上海通过土地批租,共筹措资金1000多亿元人民币。 ②土地资源是政府手里的巨大财富,因而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举债虽然是国外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各地方政府大量通过下属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并为其提供担保,以获取资金用于城市建设。

中国财税制度演变史

中国财税制度演变史 税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具体情况,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我国的税收制度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收制度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建国以来,我国的税制体系基本上建立了双主体税复合税制的模式,即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辅之以其他税种的税制体系。特别是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分水岭,我国税制进入了全面改革和深化的阶段,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税制。但在此之前,新中国税收制度还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根据其演变的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我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和我国税制的初步改革阶段。 我国税制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从1950年税制建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整个税制的过程,它是和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主要经历了1950年建立税制、1953年修正税制、1958年改革税制、1973年简并税制几个时期,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 (一)1950年建立税制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巩固刚建立起的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财力,就必须加强税收工作,废除原国民党政府的旧税制,统一税法,统一

税收政策,建立起新的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的原则,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1月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决定》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等一系列税收建设的重大原则,建立了统一的税收制度。 按照《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的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地产税、房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以后政务院陆续公布了各有关税收的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1950年4月,国家公布实施了《契税暂行条例》1950年9月,实施了《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牧业税征收办法。 1950年7月,国家对税收作了进一步调整,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并税种,把房产税和地产税合并为城市房地产税;决定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暂不开征;减并货物税和印花税目,将货物税原定1136个征税品目简并为358个品目,印花税由原定30个税目简并为25个。同时调低税率,增加所得税级距,把盐税、所得税、货物税

财税史名词解释简答

财税史名词解释简答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

相地衰征;春秋时;齐国管仲实行的按土地好坏的等级差别;征收差额赋税的制度;标志着土地课征制度的开始;并改变了土地国有制;着手建立土地私有制..相地衰征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收到“民不移”的效果.. 量入修赋;春秋时楚国进行的军赋制度改革..即根据农工商各行业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包括车、马、兵器、兵员;改变北方各国按一定土地缴纳固定军赋的办法..不仅是农业负担;其他各业也要负担军赋;这使军赋收入大幅度增加.. 量入为出:根据国家财政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理财原则 式法制财: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国家主要的财政开支规定相应的收入来源和使用范围..式法制财是我国财政控制的最早模式;首次论述了支出划分问题;并把支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关市税;是国家通过所设关卡对行商和在市肆经营的坐贾征收的赋税..关市税的产生、发展;改变了早期社会的赋税结构;均衡了社会负担..列为西周九赋之一.. 山泽税:西周以后;国家对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征收的赋税..征收山泽之赋;替代了原来职贡的部分功能..山泽税更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列为西周九赋之一 授田制禄:也称班禄制或授田制俸禄或井田制俸禄..三代时期采取的以土地作为贵族和职官爵禄与官俸的制度..俸禄制度采取等级制.. “贡”盛行于夏代..对所授土地;按连续几年收获量的平均数定一税率;确定应纳土地税额定额课征制;以后不分丰年还是歉年;都按这个定额征收..这是国家出现后的早期田赋征收制度.. “助”盛行于商代;指藉民力以耕公田;收入全部上缴;相当于力役形式的地租“彻”通是打破公田与私田的固定界限;先由生产者在耕作季节统一经营;至收获时才把田地的1/10划为当年的公田;其上生产的农产品上缴;即“什一而税”;相当于实物地租.. 初税亩”:春秋时鲁国最早开始对井田及井田之外的私人所占有的土地;按亩征 收田税的新税制..初税亩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从土地所有制发展史来看;这是第一次以征收田税的形式;从税法上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土地可以买卖;这对促进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出现;发展社会经济起了很大作用..它代表了时代的进步;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后;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以履亩而税为特征的田赋改革..随着履亩而税的推行;租税收入逐年增加.. 军赋:封建社会以前;君主向人民独立征发的军役和军需品;含有力役和实物两项内容..赋;为军事目的向所属臣民征发的军役、军需品;又称兵赋或兵车之赋..夏商周三代实行兵农合一;以井田制为单位征发军赋;又称井田制赋.. 井田制:产生于夏代;西周时完备;体现土地公有原则;在国家体系中表现为被层级占有;土地在各自领主范围内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由劳动者共同耕种;产出归占有这一土地的领主所有;私田不是私人所有的土地;而是由劳动者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来耕种;其产出归劳动者所有..“ 土地王有制: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国家主权的抽象的所有权;表示王代表国家对于整个领土和臣民的主权.. 上计制度: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报告所辖政区的经济、财政情况;以便中央掌握有关情况;并据以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稽查的制度..它是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控制、管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作为中央集权制下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发展..

中国财税史

中国财税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及历史意义: (一)齐国管仲改革: 1、“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肥差等级征税。 2、“官山海”:国家垄断山海、铁器、食盐物资。 3、“按劳绩定俸禄”:结合官吏的工作量、工作成绩发放俸禄。 4、“四民分业、编户齐民”。 其作用意义:管仲改革在齐国公田产出税收制度上开始,实际上起到了破坏井田制和世卿禄制的作用,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力,为齐国首霸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鲁国改革: 1、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 2、军赋制度——“作丘甲” 3、用田赋:依据用土地多少征税,土地私有权扩大。 (三)楚国改革: “书土田、量入修赋”:按土地收入制定相应数额税收。 以上春秋时期改革的目的多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兵员补给,但由此使土地开始私有化,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但改革很不彻底,奴隶主在政治领域仍享有特权。 (四)魏国李悝等人变法: 1、废除奴隶主贵族官爵世袭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田租收入。

3、实行“平籴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五)楚国吴起变法: 1、“三世而收其爵禄”:封君传至第三代就不再沿袭。 2、精简官吏、削减官俸。 3、整顿吏治。 (六)秦国商鞅变法: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3、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4、实行人头税。 5、划一度量衡。 6、均平田税,统一税率计算税额,所有田税一律纳粟,不得用其他实物或货币代替。 这一时期改革变法各国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变法使封建制度得到确立。由奴隶制引起的社会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各国变法后,社会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财政史知识点总结

1、财政是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3、奴隶社会: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经济支柱,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1)促进国家政权的巩固(2)维护奴隶主阶级王室生活和百官俸禄需求(3)维护宗法统治(4)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 4、“贡”法:夏代,每人授50亩,交10%(即5亩)收获物 5、“助”法:商代630亩分为9份,中间一份为公田,8人共同耕,收获物归国家 6、助与贡相比:(1)50亩到70亩,青铜器,生产力提高(2)税率提高,相当于10% 变为11% 7、 8、“彻”法:900亩分9块耕种,收获时划10%作为税物归国家。打破公田与私田 9、彻与助相比:(1)70亩到100亩,劳动生产水平提高(2)不再强调保留公田,有 利于经济发展。总:劳役地租转向实物地租,为春秋时期改革打下基础 10、 11、春秋:齐国:公元前658年,相地而衰征,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鲁国: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的初税亩税率为1/5。开辟新税源,使财政收入增加,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奴隶制财税制度向封建财税制度演变 12、战国:魏国: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楚国:公元前390年,楚悼王任用吴起改革

秦国:公元前356,公元前350,秦孝公两次用商鞅变法(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2)奖励军功,废除贵族世禄制(3)鼓励分居立业,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业(4)废井田,开阡陌(5)统一度量衡 13、秦汉:秦:田租,口赋 14、 15、西汉:汉初:轻田租重人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经济繁荣,财政收入充裕。消极 的,加剧了土地兼并,地权集中,土地占有关系开始不均衡;为逃税,百姓脱籍)汉武帝:盐铁专卖,盐:民制官营(公元前119年)铁:垄断铁业的生产和流通(公元前117年)。均输平准:均输局,平准机构(平衡物价)。工商杂税:钱税(公元前119年):车船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16、汉武帝时期财税改革的评价:积极(1)充实国家财政,增强国力,巩固中央政 权,为抗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统一币制,稳定货币流通秩序,对汉代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消极(1)盐铁专卖下存在质量价格问题,不能满足百姓需求,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2)缗钱税,车船税造成社会财富多用于消耗而非储存,商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17、 18、曹魏:屯田制和租调制(公元204年),魏王曹操,田租(每亩四升谷),户调(绢 二匹,棉二斤)意义:(1)按比例变为定量收,减轻负担,生产积极性(2)按丁口变为按户征收,鼓励人口繁衍,增加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3)货币税改为实物税,适应币值不稳的战时需要,免去农民在以物换钱时受到盘剥。(4)曹魏财税改革标志着中国财政史进入了新阶段。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财税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社会性质 C. 领导人素质 D. 政府职能 2 【单选题】(10分) 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 A. 财政制度 B. 其他都是 C. 财政政策 D. 经济结构与方式

3 【单选题】(10分) 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A. 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 B. 财政制度与政策 C. 其他都是 D. 财政发展本身规律 4 【单选题】(10分) 熊彼特将西方国家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 A. 财政收入形态 B. 社会性质 C. 经济发展阶段 D.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

5 【单选题】(10分) 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 A. 劳役财政 B. 实物财政 C. 货币财政 D. 国家财政 6 【判断题】(10分) 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A. 错 B. 对 7 【判断题】(10分) “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A. 错 B. 对 8 【判断题】(10分) 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A. 对 B. 错 9 【判断题】(10分) 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10分) 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 A. 比例税制 B. 定额税制的贡法 C. 劳役租 D. 十一税率 2 【单选题】(10分) 先秦时期的财政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 A.

中国财税史

中国财税史 一、单项选择题 1.赋役包括赋税和(B.徭役)两大类。 A.劳役 B.徭役 C.兵役 D.伐役 2.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 C.土地王有制) A.土地公有制 B.土地私有制 C.土地王有制 D.奴隶主占有制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A.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A.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B.奴隶制的出现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剩余产品的出现4.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A.贡法) A.贡法 B.助法 C.彻法 D.刑法 5.夏、商、周三代时期实行的财政管理原则( A.量入为出 A) 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租税合一 D.分田制禄 6.春秋时期税制改革的目的(C) A.收取地租 B.废除井田制,把土地分配给人民 C.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兵员补给 D.加速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建立 7.国家借债始于哪个朝代(B) A.商 B.西周 C.春秋 D.秦 8.以下哪一个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财政支出(D) A.军事支出 B.俸禄支出 C.王室支出 D.债务支出 9.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是以下哪个人物提出来的(B) A.管仲 B.商鞅 C.吴起 D.李悝 10.历史上最早的工商税是(C) A.落地税 B.通关税 C.关市税 D.买卖税 1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是中国财税产生的(C) A.社会条件 B.经济条件 C.物质条件 D.政治条件 12.两汉时期田租以(D)为主,属于比例税制。 A.什一之税 B.什五税一 C.二什税一 D.三十税一 13.(C)是汉代创设的一种“调剂粮食”、“备荒振恤”的措施 A.义仓 B.公仓 C.常平仓 D.备仓 14.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A) A.口赋 B.算赋 C.户赋 D.献赋 15.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C)以上。 A.二十分之一 B.十五分之一 C.十分之一 D.五分之一 16.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D) A.均输B.平准C.商业D.官营 17.牲畜税始于以下哪位君主时期(D) A.汉景帝 B.汉文帝 C.汉献帝 D.汉武帝 18.按爵位等级定俸禄的制度始于哪个朝代(A) A.秦 B.汉 C.隋 D.唐 19.漕运体制在秦代时就已初步建立,其特点是以(B)为目的。 A.赏赐 B.征伐 C.征收 D.发配 20.(C)是汉代创设的一种“调剂粮食”、“备荒振恤”的措施 A.义仓 B.公仓 C.常平仓 D.备仓 21.下列不属于封建皇室支出的有(D) A.膳食支出 B.车马支出 C.医药支出 D.赏赐支出 22.(B)属于流通领域里征收的交易税,即按照市场上买卖成交额所课征的税。 A.牙税 B.市税 C.当税 D.契税

中国财税的发展简史

中国财税的发展简史 听到财税两个字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财税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税包含“财务”和“税务”.. 财税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个时候还是利用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把一天的收获记录下来;像一些部落首领一样也是会收取部落成员的食物;这个跟我们的现如今的缴税又有何区别呢.. 财税通过原始社会到今天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大约在西周前后;基本已经形成了“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虽然在当时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但是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不完整的记账方法;例如:你买了一本书;但是你只记你花了多少钱或者只记你买了一本书;这样的话;你是没有办法了解你的经济流向的;这样时间长了你就弄不清楚你的钱到底花哪了;也弄不清你买一个东西花了多少钱..这样不完整的记录;对于公司来说;公司没有办法了解采购市场的情况;也不清楚公司资金流动情况甚至经营情况也是不清不楚的;那么这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生存不下去..对于个人来说;他是不能了解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也不清楚买东西的市场价;也许被人骗了都不清楚.. 近代财税产生了复式记账;使财税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复式记账在单式记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现如今我们也一直在沿用复式记账;还是同样的例子;你买了一本书;你记得是你花了多少钱

和买了一本书;这样能够很清晰的看出这本书花了多少钱..对于 公司来说;公司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过程;就不会有公司资金不知所向的情况发生..对于个人也能很清楚自己的钱花在哪;花了多少..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财税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出现管理制度;这个就保证了财税的真实性..但是这并不是结束;财税还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当中.. 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而财税也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变化成计算机记账;而我们悟空财税便是当中的佼佼者..我们致力于深度 财税服务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七十三变财税系统;通过智能财务和人工服务结合;快速做账轻松核对;让财务管理更规范;融合新 税收法规政策;将复杂的财务税务化繁为简;服务范围除了基本的记账、报税之外;还包括纳税筹划、企业运营分析、风控分析等更高阶、战略级的财务服务.. 当然;我们不仅仅在财税这一块有服务;在工商注册服务方面;我们现在实现公司注册全程电子化服务的平台;从公司注册到领取营业执照;法人与股东都不用到场;也无需签署纸质文件;坐在 办公室领取营业执照..目前我们已实现全国数十城市全程无纸化办理营业执照..

中国财税史

1、财政制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1)经济因素:财政制度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制定的,它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基础下的财政制度各有所异,但基本上要根据各国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来制定与其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2)政治因素: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制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相一致,不同的政权体系下财政分配关系各有其特点,财政制度的制定要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适应,才能平衡不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3)社会因素:科学合理的财政制度要综合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利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力求在促进社会进步,民生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在制度财政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才能更加合理的制定相关的财政制度 (4)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灾害等客观因素:因地制宜,财政制度也会因为不同的地域情况作出适当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2、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演变:①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3、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有哪些特点? 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2、财政征收形式为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4、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 6、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 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财税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财税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一章测试 1.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 参考答案: 领导人素质 2.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 参考答案: 其他都是 3.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 其他都是 4.熊彼特将西方国家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国家财政和公 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 参考答案: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 5.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

参考答案: 国家财政 6.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参考答案: 对 7.“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参考答案: 错 8.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答案: 对 9.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参考答案: 错 10.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参考答案: 错

第二章测试 1.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 参考答案: 定额税制的贡法 2.先秦时期的财政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 参考答案: 井田制 3.井田制盛行于 参考答案: 西周 4.“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反映的是 参考答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5.夏商西周时期,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 相对松散的地方分权型 6.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对 7.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先秦时期主要采取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 参考答案: 对 8.大约公元前5000年前后,农业剩余产品一出现,财政就产生了。 参考答案: 错 9.中国财政产生于夏禹统治时期。 参考答案: 对 10.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具有租的性质,一旦土地私有制形成,租税将发生 分离。 参考答案: 对 第三章测试 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税的形态的农业税是

中国财税史周春英答案

中国财税史周春英答案 1、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性质 B、经济发展水平 C、领导人素质 D、职能 答案:领导人素质 -------------------------------- 2、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 A、财政制度 B、财政政策 C、经济结构与方式 D、其他都是 答案:以上皆包括 -------------------------------- 3、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A、财政发展本身规律 B、和社会思想文化 C、财政制度与政策 D、其他都是

答案:以上皆包括 -------------------------------- 4、熊彼特将西方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财政和公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 A、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 B、社会性质 C、经济发展阶段 D、财政收入形态 答案: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 -------------------------------- 5、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 A、劳役财政 B、实物财政 C、财政 D、货币财政 答案:财政 -------------------------------- 6、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答案:对 -------------------------------- 7、“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答案:错 -------------------------------- 8、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答案:对 -------------------------------- 9、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答案:错 -------------------------------- 10、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答案:错 --------------------------------

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税收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财政基础,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也是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主要特色的经济文明体系的核心和标志。中国古代的税收,最初由封建君主以封地贡役、租役等形式征收;到顺治帝时由新编制的官署统一征收,地方役租也由官署代收;到清代,税收分为度支税、内陆税、满族税、藩税等多类型,并由官吏统一征收。 古代中国税收的具体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耕税为主。由此派生出的负担有:耕费、开拓费、调节土地使用费等等。古代中国的耕税,也是一种低程度的收益税,它征收的税金仅有少量的买卖税,如木材买卖税、陶瓷买卖税、织锦买卖税等。耕税的特点是,自上古以来就已经征收,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固定的标准,它不仅是一种收益税,也是一种共同责任制。此外,耕税实施时也会加征田倒税、租役税、财产税等,由此使得整体的税收复杂多样。 二是从社会经济生活中收取某些专项费用。例如,清朝时期从文明城楼、建筑物、交通设施等建筑物中收取的工程费和施工费;从商品贸易、手工业生产中收取的商税、货税等;从文体的传播、偶像的崇拜、礼教活动等等文化范畴中收取的文教费等。 三是以财物赋税为主。这种税收称为财物赋税,是中央政府采用以统一征收、个体负责的方法,从各种贪官污吏、拖欠官罪、官功罚款等非耕税收入中征收的财物赋税,这种税收的特点是根据当时的实

情,无论是收入还是数量都实行变动税制,财物赋税是一种特殊的税收,拆分成几种,包括地方赋税、军功赋税、官罪赋税、官功赋税、官宦赋税、特许赋税等等。 四是征收财产税。财产税是封建制度下收取的税种之一,形式上多以地方役费代收而得名。它主要征收贵族领主、官员、大地主等高层人士的财产税,另外也会征收一些特殊职务费用、宗族费用等。财产税以每户登记家庭财产状况,根据登记的财产值税率收税,财产税是一种可以改变等级,以不同的税率征收的税种。 五是收取房税和劳役税等其他各类税收。房税是清朝时期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其特点是以每户家庭财务状况为准,依据不同的财务状况征收的税收。劳役税是清朝政府采用的强制劳役制征收的税收,这种税收一般由地方管理者征收,它是中央政府采用地方政府、地方官吏及属下管辖范围内采用强制劳役制而征收的各种特殊税收。 总之,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是古老而复杂,大部分以耕税、财物赋税为主,也有一些特殊的各类税收,涉及的负担项目也相对较多,但因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税收制度也一直处于封建征收阶段,整体上,古代中国税收制度尚未实现统一。

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财税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一万年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2、〔禹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4、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5、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商朝。 6、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赋 7、两汉时期田租以〔三十税一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8、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租用调制。 9、两税法实施于〔唐代。 10、"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的。 11、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十分之一以上。 12、《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明代。 13、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贡法。 14、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官营。 15、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收入。 16、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两税、绢帛之征。 17、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18、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外债、内债、税收。 19、田赋征收的基础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土地计量。

20、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义仓。 21、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清朝〔康熙实施的。 22、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明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23、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方田均税法。 24、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是〔田赋附加。 二、多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2、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据文献记载,在〔舜、禹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4、夏商周三代的服役,直接与井田制有关。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的是〔共、助、彻。 5、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口赋、算赋、户赋、献赋。 6、古代收益税〔或财产税包括〔车船税、贳货、牲畜税。 7、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8、宋代市舶课有〔抽解、博买。 9、清初官吏的报酬包括〔正俸、养廉俸、恩俸。 10、清朝前期的关税分为〔内地关税、国境关税两种。 11、西周的关市之征主要有〔津税、关税两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