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国土空间规划

一、什么是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五级三类四体系”的特点。依规划层级分为“五级”,国家、省、市、县和乡镇级;依规划内容分为“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依规划管理运行体系,分为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四个子体系。

二、为什么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解决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粗放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空间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以及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空间规划任务有哪些?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是要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工作任务包括:

一是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和“三条控制线”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二是参与全国和重点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为省级以

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是开展能源资源安全、水平衡、防灾减灾、土壤安全、气候变化、城市地下空间、清洁能源、战略性矿产等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大问题研究。

四是探索不同空间区域“双评价”方法,开展不同层级“双评价”。

五是推动开展大中型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为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及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六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支撑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督。

四、主要政策要求

(一)关于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 号)规定,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

(二)关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及程序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规定,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由省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侧重实施性。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由省级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市县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明确规划编制审批内容和程序要求。各地可因地制宜,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也可几个乡镇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三)关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制定程序要求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由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他类型的详细规划,由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单独或者会同。

(四)关于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制定程序要求

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职责组织编制。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相关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相关专项规划,经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五)关于“三区三线”划定意义和要求

《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 号)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础。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

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存在划定不实、违法占用、严重污染等问题的要全面梳理整改,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他经评估目前虽然不能确定但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发生调整的,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生态保护红线

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城镇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乡统筹、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有开发空间。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违法违规侵占河道、湖面、滩地。

一文读懂上海工业用地新政脉络暨【2016】22号文全面解读

一文读懂上海工业用地新政脉络暨【2016】22号文全 面解读 4月8日刚刚出台的《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沪府办【2016】22号文(以下简称“22号文”)是今年上海市首个涉及存量工业用地盘活政策的 文件,是以《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2014〕14号文为指导思想的落地性文件,是2014年出台的《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沪府办〔2014〕25号文的接续,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上海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依据的具体实施办法,对上海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地产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市近几年出台的所有关于工业用地的新政及其脉络: 备注: 目前上海工业用地规划发展方向分为“104区块”、“195区域”和“198区域”。其中,104区块是指全市 现有的约104个规划工业区块;195区域指规划工业区块外、集中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实际面积约195平方公里;198区域指规划产业区外、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现状工业用地,约198平方公里。 表格清楚的揭示了本次22号文出台的政策背景,同时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消息:另一部关于规范工业用地出让的文件即将出台! ? 关于本次22号文的全面解读 一,22号文重点解决了原土地权利人和新拿地企业如何参与土地转型开发 的问题。 对于原土地权利人: 由下表可知,文件给出了四种参与方式并对每种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对于新拿地企业: 主要有结余用地转让和调整为标准厂房类用地两种情形。

1,通过出让、依法登记取得房地产权证书的产业项目类工业用地在满足原土地权利人自身需要后节余的部分可分割转让,但需要取得出让人同意且满足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2,通过出让、依法登记取得房地产权证书的产业项目类工业用地,位于规划工业区块内且符合规划的,经区县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可按照市场评估价,补缴土地出让价款后,调整为标准厂房类用地,签订土地出让补充合同,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用地标准厂房类土地使用权不得整体或分割转让,宗地上的房屋不得分幢、分层、分套转让,可以出租给符合所在区县或园区准入条件的工业投资项目。确需土地房屋整体转让的,须经出让人同意,也可由出让人或园区开发平台优先收购,并纳入全市统一土地交易市场实施。 二,22号文虽有创新和突破,但国有平台公司的“国民待遇”特惠政策仍然存在: 三,22号文的影响 对产业地产商:可以说,文件内容不可谓不严苛,文件的出台是对非园区平台的产业地产商一个不小的打击,无论是转型为标准厂房类的不可分割转让规定还是转型为非住宅类经营性用地的高比例持有,再加上区县政府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都将会对产业地产商的资金和招商构成很大压力。 对原土地权利人:虽然文件提供了4种转型方式,但除了收储外,其他3种方式的实现均非易事。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上海工业地产交流平台。

《海洋教育》四年级上册6

《海洋教育》四年级上册 6.蓝色国土 活动目标: 1.了解蓝色国土的构成,树立整体国土观。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算一算的形式了解我国的蓝色国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珍视蓝色国土的观念。 活动重难点: 1.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国土观念。 2.知晓祖国蓝色国土的构成,了解我国所管辖海域范围及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中国地形图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祖国地形图(要能清晰地表示海洋部分) 师:谁来说一说我们的祖国有多大? 学生交流。 2.师:同学们说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只是祖国陆地部分,还有海洋部分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中国地形图,用笔勾画出海洋部分。 问:对照地形图说一说你认为国家的国土包括哪些部分? 课件出示: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了解祖国的蓝色国土。 (设计意图:一提起祖国面积,很多人仅仅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黄色国土”,不知道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开课即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土涵盖的范围。) 二、树立正确国土观 1.探究领海 师:对国土有了整体的认识,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对领海这一说法比较陌生,请翻开书,我们读一读书上提供的资料和 信息。 学生交流。 2.感知蓝色国土面积

师:祖国的蓝色国土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拿出地形图,仔细观察刚才勾画出的海洋部分,并标注出曾母暗沙、南沙群岛等岛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从渤海、黄海经台湾以东海域至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向上到海南至北部湾,近300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管辖的海域。 小结:我国的蓝色国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 3.准确计算国土总面积 师:我们的祖国究竟有多大,你们该怎么计算这个数据? 学生计算交流谈感受。 (设计意图:继续围绕“国土”概念展开探究,由解决什么是“领海”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我国蓝色国土管辖海域范围,通过计算国土总面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黄色国土”+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 三、广袤的蓝色国土 1.初探蓝色国土构成 师:有的同学可能还是很疑惑,我国蓝色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是怎么核算出来的?要探究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一项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课件出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主张,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师:读了这一段话,同学们可能产生了更多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小组合作,参考书上提供的资料和信息,选取最感兴趣或是最不理解的一个问题探究解决,填写学习记录卡。 学习记录卡 2.课件出示内海、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示意图,请各组交流说出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3.快速抢答小游戏:请快速说出三种以上海洋资源。 小结:广袤的蓝色国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珍视每一寸蓝色国土!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蓝色国土的构成,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针对他们不明白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及其重要作用,设计“快速抢答小游戏”,则是让学生认识到广袤的蓝色国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土地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 一、考试目的和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考试大纲变化情况:删去了“不同学科对土地的定义”内容,增加了“土地的产权特性”内容。 二、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的内涵,土地的特性; 熟悉:土地的功能;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三、章节框架 1.土地的内涵 2.土地的特性 3.土地的功能 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内容辅导 一、土地的定义 1.土地的基本内涵(掌握) 土地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土地依其广义、狭义解释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下面3种: (1)狭义的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土地表面,地表以下及其垂直空间。 (2)广义的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被水覆盖的部分。水覆盖的部分指海洋、江、河、湖泊、池塘等。 (3)最广义的土地:指自然资源,除包括地球表面的陆地和被水覆盖的部分外,还包括日光、空气、水、热能、风力等自然赋予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力在内。经济学家对土地所做的解释多采用最广义的概念。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书中明确表示:土地是指自然赋予人类的水陆、空气、光线、热能等。美国的享利·乔治(Henry George)说:土地一词,并非仅指区别于水及空气的地面而言,其实含有人工以外的全部物质在内。而政治学家把土地与人民、主权并列称为国家组成的要素,当然不只局限于陆地,应包含水、陆、空及地下蕴藏的各种天然资源在内,而且更含有领海和领空。 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分析,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有固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水平、垂直范围;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土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2003)规定,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的所有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质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以及地上空间。 例题:土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以及地上空间。( )(2008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 答案:√ 解析:《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2003)规定,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一文读懂国土空间规划

一、什么是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五级三类四体系”的特点。依规划层级分为“五级”,国家、省、市、县和乡镇级;依规划内容分为“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依规划管理运行体系,分为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四个子体系。 二、为什么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解决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粗放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空间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以及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空间规划任务有哪些?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是要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工作任务包括: 一是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和“三条控制线”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二是参与全国和重点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为省级以

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是开展能源资源安全、水平衡、防灾减灾、土壤安全、气候变化、城市地下空间、清洁能源、战略性矿产等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大问题研究。 四是探索不同空间区域“双评价”方法,开展不同层级“双评价”。 五是推动开展大中型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为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及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六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支撑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督。 四、主要政策要求 (一)关于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 号)规定,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 (二)关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及程序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规定,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由省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侧重实施性。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由省级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市县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明确规划编制审批内容和程序要求。各地可因地制宜,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也可几个乡镇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三)关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制定程序要求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优秀范文一 1、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简介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测绘基础理 论知识和扎实的空间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具备熟练应用地理信息软件、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能力。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测绘、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关企事业的工程测量、地理信息应用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企业从事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制图与建库工作;在测绘部门从事各项常规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房地产部门从事地籍测量与地籍数据库建设、管理及房地产信息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阶段的各项常规测绘工作;在城乡规划与建设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农、林、

水利、环保、等部门等从事工程测量和环境监测、资源调查与利用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计算机服务、石油、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2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3计算机软件 4金融/投资/证券 5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工作城市: 毕业后,成都、上海、广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成都 2上海 3广州 4昆明

3、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它与现代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相结合后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领域,也提供了更多、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类型。例如;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子系统,经济地理学和区域、遥感技术等等,不胜枚举.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测绘工程的产品--关于地理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商品,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可以免费得到,这就又促进了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从而为整个测绘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商业回报。 国内已经发现了许多高效益的科技公司,如提供高新技术测量装备的Leica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测绘行业的发展,也为在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XX年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150-200人,其中男78%、女22%,20XX年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32%、理科68%,近几年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20XX(90%-95%)、20XX(80%-85%)、 20XX(60%-65%)。

一文读懂水利规划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看到过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等等,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今天就来梳理一下。 现在提的最热的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这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点议题。它的全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工作。 国家规划体系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 城市总体规划(总规)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分区规划(分规)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是以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

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水利规划是国家统一规划体系中重要组成,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编制,细化落实国家发展规划对水利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要服从国家发展规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加强与相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衔接,充分发挥水利规划在国家统一规划体系中的作用。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 水利战略规划主要是在国家层面,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为有效应对一定时期内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挑战,研究制定保障水安全的战略目标、总体部署和重大行动。 水利发展规划是在国家、区域层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水利改革发展在规划期内的总体思路、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 水利综合规划是在流域、区域层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 水利专业规划是在流域、区域层面,编制的防洪、治涝、抗旱、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资源保护、岸线管理、采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 制模式分析 摘要:在当前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大 背景下,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各 类规划之间衔接困难,规划难以实施等问题,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各省市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索科学编制村庄 规划和有序实施村庄建设的道路,开拓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新思路,积累 了宝贵的经验和研究基础。我国已经进入村庄整治发展时期,农村人口流失、城 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和粗放式发展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三农”工作的主旋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 1、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原则 1.1全域统筹,保护优先 以战略、全局、综合思维来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 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保 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1.2生态宜居,节约集约 通过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重塑乡村形态,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大村庄内部闲置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挖潜及整治,逐步优化 村庄居民点的用地结构与布局,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1.3传承文脉,突出特色

依托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彰显地域特色 和乡村价值。保留村庄特有的农业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乡土文化,将原生态村 庄风貌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 1.4尊重民意,简明实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总方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征询、论证、听证、 公示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村民的规划意愿,着力发挥 村民主体作用,能够对于村庄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1]。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 2.1 实用性规划内容编制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流程,村庄规划编制应达到“多规合一”的硬性要求,在 最大限度保留农田、山水等因素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乡村发展水平。因此,想要 增强规划编制的实用性,首先应确保村庄规划和村域空间总体规划相协调,在保 护村庄遗留的人文、景观等各种要素的同时,补齐空间管理、公共设施建设、产 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应充分认识到村庄规划编制与 村民利益直接相关,应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切实满足村庄发展需求。按照这一 思路进行村庄规划内容编制,需要从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两方面凸显规划实用性[2]。 2.2 实用性规划成果编制 编制村庄规划,需要在成果层面体现其实用性,简明、准确地阐述规划意 图和任务,满足不同主体使用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总体上来看,村庄 规划包含多层主体,(1)政府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部分,包含市、县、镇 街乡三级规划部门,根据地方管理水平确定管控要素及其要求;(2)村级主体, 包含村委会和村民,由于负责实施规划内容,要求保证村民可以看懂规划;(3)负责规划编制的团队,属于第三方主体,需要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级规划,合理确定内容深度。因此在成果编制上,应根据多元主体需求生成不同版本 成果,并提供相应的展示界面。 结合实践经验,应根据不同群体的认知水平,给出专业版和村民版的村庄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土利用空间越来越紧张,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国土资源。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国土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报告,了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的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 2.实地调研:选择若干个地区,参观调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情况, 包括规划编制的流程、目标设置和实施情况等。 3.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现状 目前,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相应的规划编制机 构也开始建立和壮大。国土空间规划在各地的实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 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编制的总体规划定位不清晰、区域规划与专项规 划不协调等。 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水平不高:由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规划编制质量不高。

(2)规划编制流程不透明:规划编制的流程和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容易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规划编制与实施不协调:规划编制后往往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导致规划实施困难或出现浪费现象。 四、调研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1.加强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规划编制水平。 2.完善规划编制的流程和决策过程,加强与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沟通,确保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协调性。 3.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让普通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 4.加强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领导和管理,为规划编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五、总结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规划编制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初步了解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够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规合一 名词解释

什么是“三规合一” 简单来说,三规合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放在一张图上来管理。它的核心意义是,这三个规划的管理、制定以及未来的监督管理都要协调统一。 在更多的场合下,三规合一也被提为多规合一上如海南就叫做六规合一。 除了产业、城市、土地这三个最基本的规划之外,其实还包括生态规划、水利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 规合一包括四项具体内容,规划的目标统一,规划的用地规模统一,规划的用地布局统一,规划的协调管理机制统一。 之前,土地规划是国土部门管,产业规划是发改部门管,城市规划是住建部门管。而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在国家层面上,把这三个规划权并入自然资源部了,但省市级的合并到同一个部门管理预计还需要一些时间。 国家推动三规合一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目前我们国家各部门多 头管理的乱象,以及实现目前“以量发展”到“以质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

这就使得地产商由原来只关注某一领域的规划,向关注各方面的规划转变,或者说向关注三规的统一规划来转变。学加网崔老师指出,目前,在三规合一的过渡期内,给地产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空间上的机会。 目前正是三规合一的过渡时期,在过渡的过程当中,就给了那些只符合某一规划的空间和区域更好的发展机会。 翻开一张某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图,很城市规划的某个区域,例如规划了某个新城或者规划了某一个集中居住区。 在土地规划上,这个地方还没有用地规模。按照常理来说这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但实际上,你要读懂政府的规划和方向,如果这个地方有市场的需求和实际的技术上的符合未来的开发意义,那么肯定要在三规合一的试点阶段,把土地规模调整得符合这个片区的城市规划。 如果是按照以往的三规不合一,这三个规划都有不同的时间阶段,这个机会就很难。 比如产业规划是五年发展期,城市规划一般十年到二十年而土地规划是十五年的规划期。这这样很不符合的地方就没有法得到解决。 而目前,由于处在三规合一的过渡期,国家给了特殊的政策可以对这些区域进行局部调整。

一文读懂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一文读懂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在过去的十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区域协调发展也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本文主要就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以来,我国的工业经济总体 平稳中前进,制造业始终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和基础。2018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中重点产业增速达6.7%,高于GDP增 速2.5个百分点。 另外,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也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不断突破和取得成果。 二、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 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各地区之间勠力同心,协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旨在促进区域内外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业空间的优化布局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推进。这种模式的出现,为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随着其提出,我国各地区的制造业均得到了各自特色的发展。如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导,南方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导。这一模式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使得我国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纵向融合和横向联结,让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更为全面、均

衡和协调。 三、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进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首先,一些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链衔接逐渐得到加强,产业格局和产业分工更加明确。其次,我国的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再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正在逐渐推进,一些传统的产业正在向新兴、高科技产业转型。这些改变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效。 同时,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对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和地区来说,要发展起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仍需要跨越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政策支持,这需要在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 四、结论 总之,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进展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地区不仅要坚持创新和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同时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内部协调和整体化水平。这样,我们的制造业就会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下不断迈上新的高峰。五、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在我国战略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与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因素相结合,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等进行的科学规划。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土空间规划是其他规划、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的主要参考。基于此,文章就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土资源;空间规划;管理机制;公众参与;信息化建设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直接关系着国土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而且也关系着环境保护的成效,因此应当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将规划工作中的各部门权责分明,树立正确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为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规划可被理解为一种理念,即对事物发展施加控制的一种思想意识,而战略则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科技及其他诸要素协调的一种着眼于长远未来的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具有宏观性与策略性。空间开发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规划体制机制变革的不同时期,我国各类空间规划与战略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核心思想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实现“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强化规划权威,改进规划审批,健全用途管制,监督规划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系统解决各类空间性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空间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率。 (2)理顺规划关系,精简规划数量,建立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 (3)改革创新规划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更好地服务“放管服”改革。 (4)落实“互联网+政务”,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推动空间管理创新,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智慧化。 2当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的建议 2.1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包含了比较多的内容,因此目前尚未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做到“多规合一”的规划原则,该原则说明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空间规划有着指导的作用,其他各类空间规划都要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点从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在城乡发展规划中的作用就可以看出。可以说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空间规划的纲领,也是进行各类规划的依据,可以将国土空间规划看作是战略上的规划,而其他各类空间规划则是“战术”上的规划,“战术”规划需要服从于“战略”规划。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与其他各类空间规划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空间规划的水平,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向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要明确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对落实战略规划的手段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思想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从而避免战略规划中的冲突,提升规划的效率,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土空间规划是进行各项空间规划的总体纲要,属于重要的战略计划,是国家发展理念与大政方针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虽然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能对各类空间规划起到战略上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各类规划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侧

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辨析和认识

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辨析和认识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发展具有极其远大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生产与工业技术也在随之不断提高,对土地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对土地环境造成了影响。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来制定相关的土地保护措施,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实时更新与落实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政策,为今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土地资源资源、土地资源监测、辨析和认识 为了更加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土地的现有状况,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化、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定土地资源利用策略,所以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手段。通过土地信息数据的调查收集与完善可以为土地资源空间规划以及生态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随着我国勘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辨析和认识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土地资源地发展与利用计划作出贡献。 一.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意义 近些年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发展方向的战略化调整,忽略了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制定高效利用方针,一度出现利用自然资源过甚的情况,加重了土地资源的负担,形成生态系统恶性的循环。我们的土地资源是有限且十分宝贵的,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使得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损耗。面对目前这种严峻的形势,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工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制定相关的土地保护政策,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夯实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手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使用提供了一定有效信息数据支持,可以从不同纬度有效的掌握各地区各类地形的用地的数量、

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发布

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发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规程》),该标准是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T 43214-2023,以下简称《规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规程》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9月7日批准发布。 《规程》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深化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决策部署,参考借鉴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成果,有机融合了原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级城镇体系规划、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成果和技术规范。《规程》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为基础,总结汲取了“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阅历,广泛听取了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意见,充分接受了各有关方面建议,为规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供应了技术支撑。 《规程》明确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内容掩盖陆海、城乡、地上与地下等全域国土空间,确立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任务、编制原则,规定了编制程序、技术路线,描述了规划方案编制和成果要求等主要内容。 《规程》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和国土空间开发相宜性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利用状况评估

和风险评估,研判空间平安、利用、品质等方面问题和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等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等。另一方面,结合省域实际,明确省级国土空间的总体定位和主要目标,进一步细化实现目标的路径和策略。 《规程》从提高规划编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动身,突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一是强调区域协调,从生态协同爱护、环境协同治理、产业协同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维度,形成省际、省内区域协调方案。二是强调功能协调,农业空间突出爱护优先、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保障国家粮食平安,满意人民群众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生态空间要求平安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服务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平安屏障;城镇空间要求结合人口、产业等变化趋势,分类引导城镇空间集聚高效布局和绿色转型进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同时,《规程》对基础设施布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爱护利用等提出了空间指引。三是强调要素协调,重点从平安保障、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3个维度,以巩固国土空间平安底线为基础,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各类空间支撑要素等方面,提出了规模、布局和结构等要求。 一图读懂

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几点认识

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几点认识 1. 引言 1.1 对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共同追求。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家综合实力稳 步增强。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性 规划,承担着引领和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更加注重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经济社会 效益,更加强调科技创新驱动,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获得感。国土空间 规划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优化资源配置、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助 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基础 性工作。它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国土空间规划直接影 响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质量。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帮助调控城乡发展, 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浪费,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可 以引导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也承担着生态保护的使命,通

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和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关键和紧迫,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 2.1 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符合要求 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符合要求,这是因为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基础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各项规划相衔接,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一致,协调推进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国土空间规划才能真正为高质量发展服务。 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要注重创新和科技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引入创新理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服务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只有不断引入创新元素,国土空间规划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利益。国土空间规划不是一项孤立的规划,而是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立多方协调机制的综合性规划。只有充分考虑社会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实施。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 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 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浅谈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浅谈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都有它看似简单的地方,也有它不易被看到的深奥之处,土木工程也是如此。有以前的同学上了大学就是专门修土木工程专业,这次限选课的土木工程课程,也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些认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我所学习的数学专业在土木工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仅是我对自己的所学感到了肯定,也对土木工程有了一些兴趣。下面简要谈谈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土木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土木工程是利用伟大的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的艺术(伦敦土木工程师学会的皇家特许状阐明的定义)它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港口、海洋、给排水与环境工程,防灾减灾等许多内容。土木工程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教育等各项事业,都离不开土木工程。诸如工厂、矿井、铁路、公路、桥梁、商店、住宅、医院、学校、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统称基本建设,都是土木工程的“用武之地”。土木工程直接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它伴随着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拓展。 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 土木工程大致经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古

代-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至17世纪中叶;近代-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现代-从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古代土木工程特点: 天然材料为主:泥土、砾石、树干、树枝、竹、茅草、芦苇、土坯、加工后石材、砖、瓦、木、青铜、铁、铅以及混合材料,如草筋泥,混合土; 工艺技术简单:早期用石斧、石刀,后有人工打造的斧、凿、钻、锯、铲等青铜和铁制工具,逐步产生了窑制和煅烧加工技术,以及打桩机、桅杆起重机等施工机械; 分工逐步专业化:木工、瓦工、泥工、土工、窑工、雕工、石工、彩画工等;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征: 材料方面:由木材、石料、砖瓦为主,到开始并日益广泛地使用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直至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 理论方面: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学科逐步形成,保证了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人力物力的节约。 施工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工艺和新的机械,施工技术进步,建造规模扩大,建造速度加快。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

今天的世界环境日带你了解一下环境日!

今天的世界环境日带你了解一下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更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体之一。 每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定一个成员国举办“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公布《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表彰“世界500强”,根据当年世界重大环境问题和热点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统称为世界环境日。 20xx年3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xx年6月5日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是演员”。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为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环境保护的会议。 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会议的开幕日应为“世界环境日”。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周恩来总理批准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个字的政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人人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同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七届会议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并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及组织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举办各种保护环境、抗击公害的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这一天发布了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 【世界环境日发展历史】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环境保护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来自11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除了政府代表团,还有非政府科学家和学者。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并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Maurice F. Strong)委托来自58个国家科学界和知识界的152名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专家咨询小组组长雷内杜博斯博士担任,并为会议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大会提出了全世界都听到的环保口号:地球只有一个!经过12天的讨论和交流,形成并发表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保护全球环境建议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个共同原则来指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权和对环境的义务);呼吁“为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的紧迫目标”;“这一目标将与争取和平和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谐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会议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全世界人民永远纪念。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