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土空间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

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观念片面、体制复杂、法律碎片化等问题,需要一部综合

的规划法来解决和化解。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范式分析,我国《国土空

间规划法》已具备必要性、可行性和正当性。土地管理法是通过整合协调来实现

土地法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实现法的正义价值。就立法模式的选择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法》应采取独立的、规制的立法模式,在大类上属于空间规划法;具体到制度建构,则应通过“开发+保护+监管”的模式,完成该制度嵌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法;空间治理;价值功能;整体性

资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湖南省独立学院为例,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研究。

1我国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法规是特定主体根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巧,制定、认可和改

变法律规范。新法律评价中,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1.1片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实施的各类空间规划有80多种,种类和数量

都很可观。就其规划编制而言,我国空间规划的部门性色彩浓厚。因为缺乏沟通

和协调,各种规划不可避免地变成了“部门策划”,在编制理念上有明显的片面

化倾向。国土空间规划应着眼于国土空间的整体性,而不是孤立的,国土空间规

划应注重国土空间整体性。土地空间的优质开发,还需要以整体性思想和方法进

行国土空间规划管理[4]。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仅仅

是单一规划的简单叠加,缺乏整体与体系,更割裂了不同规划间的内在联系。

1.2复杂的土地规划系统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在纵向上,我国国土空间规划

以“国家、省、市、县、乡”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五个层次的规划体系,各级

规划都是对上层建筑进行细化和落实,对国土开发的指标也是从上到下依次分配。这一类似于“承包制”的计划制度存在着“刚性而不强、缺乏弹性”的弊端,忽

略了地方的个性化需要。

1.3分散的土地规划法律

就本质而言,规划是国家根据特定目的对私主体进行干预的行为,其合法性

来源于法律规定。立法一方面通过授权来明确规划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对

其进行了限定。但是,从相关规范的考察来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却呈现出

碎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立法。当前,涉及我国空间

规划的法律主要有《土地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等,由于立法

主体、调整对象不同,各种法律衔接不充分,造成内容上的重叠,甚至发生冲突。第二,效力层次低。除个别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法律依据外,我国部

分规划仍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公布,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等。虽然政

策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但是约束性是有限的,不利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合

和协调。

2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具体制度

要清楚地指出,对国土空间我们不能只加以开发,也不能只保护不开发,如

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国土规划法》的基本内容。据此逻辑,《国

土空间规划法》的具体制度可采取“开发+保护+监管”的结构模式。

2.1发展系统

1.

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分类制。当前,我国以“国家、省、市、县、乡”为基础

的行政体制为基础,形成五级、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宏观角度看,国家空

间规划是指对各级规划活动的规制和引导。在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同时,中

观层面的规划也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跨行政区域的空间规划问题,二是区

域边界的空间规划。县级乡级规划编制要注重地方的个体差异,保持规划编制的

弹性空间,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审核制度。土地规划编制要遵循自然与社

会发展规律,注重各种规划的协调,健全规划实施的传导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土地规划审批应坚持“精简”的原则。根据“谁负责,谁负责”的原则,对

各级各类规划在目标定位、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查,从程序、法律法规

等方面进行形式审查。与此同时,减少需要由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数量,为地方土

地规划审批提供足够的空间。

2.2保护系统

第一,国土空间预警系统。土地预警制度是国土空间事前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预先防范有损国土空间的行为。但是,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的主流

思路是根据以往经验对警情进行警情预测。这一以以往线性经验为基础的方法,

当面临由于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非线性变化时,往往力不从心。建立国土空间

预警体系,应在“双评”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的经验,定期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以不断提高预警水平。

第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就规制对象而言,国土空间当然是客体,它

不仅包括所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因素,而且也包括居住在其中的人类及其行为。

从规制手段上,考虑到国土空间的复合性和立体性,应采取多元化调控措施。可

以借鉴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做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允许利用、有条件利用、

限用和禁止用四类,综合差别化空间管理理念,分别规定使用规则,提高空间利

用效率。

第三,国土整治和修复体系。土地开发必然导致空间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水平

的降低。土地空间整治与修复是国土空间保护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对保障空间质量、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未开发土地、低效率的利用、毁损或污染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修复,实现国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空间质量。

2.3管理系统

第一,国土空间规划监察制度。可借鉴环保督察制度设计,建立国土空间规

划督察制度。具体地说,一是在监察理念上,规划督察应坚持“保护国土资源,

优化空间配置”的基本立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按照“谁审

批谁监督”的原则,明确各类空间规划审批单位应作为监督主体;最终,在督察

方式上可与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提高督察质量。

第二,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规划编制所坚持的技

术性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公众的能动性。公共是规划角色的直接客体,

他们有权在空间治理中表达其利益要求。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促进各主体间信息共享;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保

证信息公开、透明。就公众参与而言,应畅通公众利益表达渠道,构建多元参与

方式;比如,在确定规划方向和目标阶段,可以通过听证、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在设计和选定方案阶段,可以采用演播室、模拟游戏等方式;在执行阶段,可以

通过电话反馈等方式。

第三,国土空间规划责任制。权力使用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构建

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土地规划责任制度需要做好与土地管理

法律和城乡规划法有关内容的衔接。问责方面,要充分发挥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

成果,发挥各级人大对总体规划的审核监督作用,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从编制到实

施的规范化。

结语

总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失序问题主要表现为顶层规范的缺失。在本体论的

视野下,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功能论的视角下,《国土

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不仅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功能,而且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功能。

就立法模式的选择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法》应采取独立的、规制的立法模式,

在大类上属于空间规划法;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则以“开发+保护+监管”模式来

实现规则的嵌入。然而,本文并不是从大类结构来构建具体制度,而是从大类来

构建,而对于立法时需要结合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对具体制度进行设计,如

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

参考文献:

[1] 周旺生. 立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9:55.

[2] 严金明,迪力沙提·亚库甫,张东昇. 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逻辑与立法框架[J]. 资源科学, 2019,41(9):1600-1609.

[3] 杨荫凯.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J]. 改革, 2014(8):125-130.

[4] 叶裕民,王晨跃. 改革开放40年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回顾与展望[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9,8(6):25-39.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架构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架构 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架构: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出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将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架构,以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 中国国界线漫长,国土范围广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国界线和国土范围是至关重要的。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首先要得到保障,同时还要确保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地方规划往往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各类规划的协调性,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二是强调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诸多

挑战。一方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粗放,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防止无序扩张;二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出效益;三是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城乡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二是注重区域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倡导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同时,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相互协调,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应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2022年10月27日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2022年1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国土空间规划制定 第三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第四章特定空间规划管理 第五章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和完善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国土空间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国土空间规划,是指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综合安排。 第三条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应当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和城市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 第四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为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开发保护利用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

建立分级分类、全过程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全域国土空间规划管控。 经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等活动的基本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土空间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实施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重大事项。 区、镇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辖区内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街道办事处在职责范围内做好辖区内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 江北新区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委托管理。 发展和改革、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交通运输、水务、城市管理、绿化园林、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人民防空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有关工作。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设立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负责论证、审议、指导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和重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等事项。 第八条国土空间规划应当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国际和区域链接能力。市人民政府应当与长三角区域、南京都市圈有关城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对接,统筹空间资源利用,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第九条本市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实时更新、共享交换各类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成果。经依法批准的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纳入基础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推进各部门之间空间关联数据共享运用,加强政府和社会之间空间关联数据信息交互。 第十条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应当建立全过程公众参与机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应当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依法查询已经公布的国土空间规划,投诉或者举报违反国土空间规划的行为。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投诉举报,组织核查、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思 考与建议 摘要:本文结合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 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要领、构建专项规划管理 信息系统等措施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各专项规划对上支撑、横向协同、对下传导 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编制路径 1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适用性要求 专项规划可在国家、省和市县层级编制,且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专项规划 可结合实际需要,选择编制的类型和精度;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专项规划的编 制类型和成果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化和细化,制定具有地方适用性的专项规划编制 体系、编制内容和成果要求等法规文件。传导性要求。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中承担对上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下指导详细规划的重要传导作用。专 项规划的编制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要将 其主要内容纳入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在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应加强与相关国 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及与“一张图”的核对。专项规划获批后,应将其纳入同级国 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规范性要求。专项 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形式应符合规范要求。专项规划成果的编制、审查,以及 成果入库的流程,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将其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动态管理。此外,还应强调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的实施、评估、调整等规 划管理流程的监管和国土空间规划信息的交汇共享。 2新时期详细规划编制路径初探 3.1规划思路

一是精准城市画像。以规划单元为单位对现状进行全方位多视角评估,重点 盘点低效用地空间、产业发展、三大设施等内容,明晰各单元现状画像,识别环 境品质不佳、功能配套不完善、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单元”,为后续城市发展对 症下药专项治理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找准单元发展重点。详细规划编制应紧扣国 土空间总体(分区)规划中单元规划确定的主导功能、人口以及居住建筑规模等 指标、底线管控等内容,立足全域发展格局,通过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空间布局 等途径细化落实相关指标,实现各单元的差异化发展。三是解锁新技术新手段。 立足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规划编制应积极探索GIS等新技术与CAD、PS等 传统画图软件的融合,通过新手段将规划信息矢量化,实现数据的融合,为“一 张图”规划平台的搭建奠定基础,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精细化管理。 2.2分层编制,优化详细规划编制体系 3.2.1单元规划,锁总量定格局单元实施全域全要素覆盖,是国土空间分区 规划在各个层次落实和实施管理的坚实基础。详细规划编制实践中存在单元线划 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欠缺对老旧新区的差异化思考以及规划管理部门管理实际 需求的考量,促使单元街区线成果入库法定后,无法适应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需求,导致许多重大项目用地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建设用地手续,拖缓城 市建设速度。故此,单元划分应遵守单元管理范围与区域功能板块划分相一致的 原则,注重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的复杂权属关系及多元的主体的价值诉求,差异化 制定城市建成区与城市新区单元划分标准,将功能关联性较强的区域划定为一个 单元,以保障各个单元的功能的相对独立完整、特色鲜明。 3.2.2街区规划,兼顾指标细化与空间优化 街区层面的详细规划是地块层面指标落实的依据,作为地块指标修改的最小 编制范围,是单元管控的基本空间单位。实际编制过程中存在一味满足现状社区 管理范围而忽略了下位规划应遵循上位规划的原则,出现最后划定的成果呈现两 种极端情况,即街区范围集中街区划分标准范围的上限与下限,不利于单元指标 分解细化至街区层面。为保障单元指标的落地、街区主导功能的恒定以及后期管 理的便捷,划分街区时应强化刚弹结合,在单元线划定的空间范围内,仔细研究 片区用地布局与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合理衔接社区管理体系,尽量缩小街区规模,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国土空间有目的的合理利用和规划设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管理和利用活动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和各级规划的落实和保障的重要手段,是深化综合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分任务加以实施。下面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进行浅谈。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涵 (1)内蕴层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规划方案的系统集合体。从规划内容的层面而言,它必须包括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规划。 (2)功能层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应该是一个可以完整反映国土空间结构、控制国土空间利用的机制,可以通过这种机制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及地方的秩序与和谐。 (3)管理层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管理的目的是指出新开发区域的定位、规划设计、评估、管理监督,确定各种新的开发制度和标准,确立法律法规的对极。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成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个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规划是以国土规划为主体的,包括国土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方案。 (2)地区层面 地方层面的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乡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 三、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意义 (1)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规划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准备工作,落实国家战略并保障规划落实进程始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加强环保和生态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更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持,规划能够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更好的保护草原、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 (3)保障公共安全

2023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

2023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2023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一、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通过对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国土开发利用的总体方向和空间布局,以实现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已成为我国国土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 二、目标 2023年之前,建立健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国土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空间布局与区域发展相协同,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修订,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规划素质。 2.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制 (1)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文件和技术规范,明确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

(2)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规划创新能力。 (3)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与规划共享。 3.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推进 (1)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区域协调、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工作。 (2)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的衔接机制。 (3)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协调和统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4.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监督和评估 (1)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跟踪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规划目标和措施。 (2)加强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的监督,确保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 (3)建立国土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1)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国家对国土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布局、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活动,是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国土安全等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下面将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实施方案及其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律法规。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任务、原则、范围和内容,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2. 研究规划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框架。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明确各级规划的层级关系、职责划分和内容框架,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层级,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 3. 加强规划编制能力建设。培养和引进专门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的专业人才,提高规划编制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执业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4. 推动规划基础数据的建设。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的建设,包括国土资源信息、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质量

等数据信息的搜集、整合和更新,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规划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理解和支持国土空间规划,树立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 2.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机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批、编制、调整和管理等制度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3.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投资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4.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监督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 建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家空间管理系统和管理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种空间探索和建设活动的基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国土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以及保护十分的重要。党中央也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但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快速发展,使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在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到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国土的生态化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引言 按照空间规划方法,探索有利于区域建设和发展的建设空间规划方法,有助于控制各种空间规划,着眼于整体环境优化,在环境发展空间规划领域,着眼于多维空间的管理,解决环境现有问题,有助于在对应的工作中,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中,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次序,使之朝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更进一步。而从认识论层面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方向,对区域地区的非建设空间进行精准规划,从而补齐城市化进程中的短板问题,也承担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补齐传统方法的短板,也能随之建立体系化的工作流程,解决传统规划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 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采取个性化的规划方法,研究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规划原则,以此在非建设用地规划中建立生态系统,采取合适的方法发展区域

生态,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社会作用。这就需要研究生态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以 此为依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梳理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从而重新构建区域生 态系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根据生态学发展的进程,从自然系统、生态系 统的空间规划中,将每一处自然空间都用到实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不 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空间规划方案,而是需要融入包括生物种群保护,重塑自然 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科学且精准规划的流程,依据重新塑造生态系统的要求,依 靠对生态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研究,保护区域生态的完整,落实生态文明建 设理念,并在非建设空间的规划中,带动本地域生态条件的优化,从而打造国家 生态共同体,保护自身区域环境的同时,也防止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2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策略 2.1完善多维度的空间规划手段 传统的空间规划方法往往需要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三个指标,并根据位置、边界等实际指标,对所有工作的功能空间进行分析、监控,从而进行耕地管理。这是以前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常用的工具,能够确保农作物种植面积,也 能基于土壤、地域特征等一维层面的指标,在基础阶段保障整个规划工作的精确度,这种空间规划方式虽然能够做到最少的土地资源浪费,但在效率以及维度上,往往难以适应当前阶段的要求,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难的问题产生。为此,需要结合过去城乡规划的管理要素,从多维度融合的角度出发,总结和优化国土 空间规划流程。从对城乡建设空间的管控层面出发,探究管理要素,可以发现以 前的管控方法,往往会根据区域外部设施的体量和形态进行,这种管理方法虽然 具有一定的多层次性,但在细节层面往往缺乏足够高的适用性,容易导致区域建 设和发展工作的失衡,也难于基于建设空间的规划要求,对区域开发的收益进行 预测,最终导致执行这一维度的工作出现问题,难于确保规划布局的时序性和实 际效果。由此可见,简单维度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难于达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收益,要做的不仅仅是运用AR、VR等技术进行仿真 的工作模拟,还应该利用相应的测算手段,对非建设空间的规划收益进行预测。 以VR、人工智能技术等基本的预测分析软件系统为例,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护和管理国土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土空间的有效保护。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首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国土利用总体目标、分区区域发展定位和空间开发限制,合理组织和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应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确保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其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应建立在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管理的权限和职责,规范国土利用的行为。加强对国土利用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 再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应建立在科学的评价监测体系基础上。建立国土空间利用评价和监测体系,对国土利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为调整和优化国土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确保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最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应建立在合理有效的经济手段基础上。利用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增值收益等经济手段,实现国土利用规划的落地和国土空间的保护。通过合理的经济激励

机制,引导和推动土地利用合理化,降低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制度体系,需要建立科学规划、严格法律、科学评价和合理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支撑。只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布日期】2021.12.31 •【字号】津规资详发〔2021〕263号 •【施行日期】2021.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 (试行)》的通知 各区分局、市规划编研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工作,现将《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试行)》印发你们,请照此执行。 市规划资源局 2021年12月31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规的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控规的实施 第四章控规的修改和修编 第五章责任和监督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审批和管理,强化控规的“钢性”和“刚性”,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经依法批准的控规是规划资源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作为保护范围内的控规。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范围内的控规编制、审批、修改、修编和实施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将控规编制和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控规的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控规的编制和审批 第五条我市控规分为街区控规和单元控规两个层面。 街区控规是承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规划,是对单元控规的强制性管控要求。 单元控规是具体地块层面确定建设用地范围、规划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指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法定规划。 第六条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非涉农街镇和功能区,结合城镇开发边界编制街区控规。其他地区可根据区政府需求开展编制。 根据批准的区级和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街区控规,在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建设区编制单元控规。城镇开发边界内弹性发展区可根据区政府需求开展编制。 第七条滨海新区管理范围的控规由滨海新区政府组织编制和审批,报市政府备案;滨海新区各功能区控规由其管理机构组织编制,经滨海新区政府审批后报市政府备案。其他各区的控规由各区政府会同市规划资源局组织编制,报市政府审

国土空间规划制度

国土空间规划制度 国土空间规划制度是对国土空间合理统一布局的重要规范,它既是全国统一的规划体系,又是地方规划体系的基础。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就是国家对如何实施国土规划和建设,以及采取推动地区发展的有效措施,以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法制规范。 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的最后一段时间,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明确的体系,以保障国家环境资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安全性。 20世纪90年代,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调整国家的空间结构,试图使其更加有效率、合理。为此,政府出台了《国土空间规划制度》,旨在指导国家空间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区域发展。 一般来说,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规范土地利用空间、促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发展。首先,规范土地利用空间是指通过规定土地利用空间的范围、内容、专业等等,从而有效地管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其次,促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是指政府通过实施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健康快速发展。最后,促进区域发展是指政府通过实施统一的空间规划政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从而确保各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实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它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

减少浪费、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其次,它可以推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城乡统一化,构建城乡统一、有序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最后,它可以实施空间布局的统一,促进区域发展的统一协调,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 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实施,涉及众多因素,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工作内容。其实施要求政府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公平、公正、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确保社会稳定,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因此,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商,以求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衡调节,在社会支持下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制度,最终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影响,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政府要努力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实施,把它做到实处,以有效地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繁荣。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空间管控体系构建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镇开发边界划 定和空间管控体系构建 摘要: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主要构成部分,有利于管控城市空间增长及土地利用,在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关系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合理的展开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还能规避城镇发展空间与生态农业空间的利用冲突,可推动城镇空间的高质发展。本文主要就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空间管控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空间管控体系构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逐步深入,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重要性及严肃性也愈发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划定方法与划定实践及探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进一步确保划定效果,重视划定思路、细节技术及构建空间管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为城土协调的合理性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1、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基础逻辑 (1)梳理规模大小 在实际的划定中,结合既往经验实施双重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模式,即于规划编制中科学论证并明确大边界,期间需充分考虑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对城市最大承载人口规模及建设用地承载规模进行分析,基于生态保护区域等前提下落实边界校核,实现对城市开发建设最大控制范围的划定,纳入永久性管控边界,必要情况下可予以调整。另外,还需根据城市发展及建设实际空间需求,结合规划期限实现小边界的划定,基于实际发展需求及规划构想的前提下落实空间结构设计的统筹,明确边界空间形态[1]。 (2)梳理管控刚弹

在对城镇开发边界分类管控要求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可使用边界、功能弹性与底线、要素刚性管控策略。在此过程中,需有效区别规划城镇及永久性城镇开发边界,前者可于规划期限内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及随机需求落实动态调整,边界管控的清晰度不高。针对底线及要素刚性而言,前者主要是将永久性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建设行为上限,可与生态保护红线等构成空间管控线体系,且具备永久性特点,后者主要是指刚性开工至边界内的重点管控要素,如开发强度等。而功能弹性则需则是对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进行明确和分区,可基于战略留白用地等策略的前提下促进用地管控弹性的提高[2]。 (3)梳理公平效率 一方面,基于效率的前提下确保不同地域公平发展权,在构建指标分配机制中将机会公平作为价值导向,合理应用动态、弹性指标分配模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级差地租效应,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分解、使用及流动,合理引导社会及公共资本投入至整体利益最大化区域中,这对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根据机会公平分配机制严格的对土地使用效率进行控制,在行政管理体系中纳入土地使用投入等指标,并落实对考核评估等机制的完善,旨在改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投放等。 (4)梳理城土差异 基于土地利用总规划体系的前提下来说,其重点管控主要分为两部分实施,即明确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与永久成长开发边界坐标,并进行刚性划定,对保护底线及发展上限进行控制;合理运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控工具,结合新增用地使用情况等合理的对地方政府土地规划管理效率进行考核,这也可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作为城乡规划体系中的规划技术价值取向,科学预测人口、产业等,从而为空间格局的设计提供依据,避免设计不理想情况的发生。 2、空间管控体系构建 (1)以全域全要素为目标,构建空间管控逻辑

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路 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源环境 压力的不断增加,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呈现出新的挑战和需求。不恰当的国土空间 开发利用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城市问题加剧等一系列 问题,因此,改革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和机制,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资 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路径 1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也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和通讯技 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给国土空间管理带来了新的应用需求、监管方式和技术 手段。传统规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效、精准、协同的管理需求,需要寻找 新的路径进行改革[1]。因此,对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路径的探析,能够在理论 和实践层面提供支撑,为新时代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国土空间开 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改革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2]。同时,本研究旨 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分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 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发展失衡等。其次,对国内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 改革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然后,从理论角度探索国 土空间规划管理理念的演进与变革,包括数据驱动、多元参与和协同治理等新思路。并基于实践案例研究,总结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效果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建议,以引领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

通过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的路径,可以为推动规划管理 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同时,这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发展的协调性与适应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可持 续发展。此外,深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改革路径也能够为其他领域的规划与 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对于促 进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2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意义和挑战 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梦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 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 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首先,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人口增 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加大成为制约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因素。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控制城市扩张速度,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3]。其次,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区域发展不 平衡问题突出,城乡差距、区域间差距、城市内部差距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制 定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 升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4]。此外,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对于保障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土地资源和不合理的规划管理方式往往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通过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可以 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增强防灾能力,确保生态安全,并为后代留 下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础。

基于多规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框架构建

基于多规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框架构建 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城乡建设等进行科 学规划和管理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土空间开发管理的需要,多规合 一成为了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新发展方向。下面将从框架构建的角度,介绍基于多规 合一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 一、总体目标和原则(100字) 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要基于县域发展战略,明确总体目标和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包 括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国土空间格局目标等。原则包括生态优先、资 源节约集约利用、空间有序布局、创新驱动等。 二、分类规划与整体勾连(150字) 基于多规合一的原则,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应注重分类规划与整体勾连。分类规划 对土地的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和规划,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工矿 用地等。整体勾连要求各类规划之间具有内在的衔接和协调,避免相互矛盾和冲突。 三、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200字) 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要注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结合。在空间布局上,要根据区 域资源、环境、交通等特点,确定主导产业的发展区域和布局。在产业发展上,要根据县 域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引导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50字) 基于多规合一的原则,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要确保生 态保护用地的划定和保护措施的实施,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要注重生态 环境修复,采取措施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五、空间管控与配套政策(200字) 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要加强空间管控和制度配套政策。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量控 制制度和空间开发管控制度,加强对土地利用过程的监测和评价。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六、参与主体和沟通协调(200字) 基于多规合一的原则,县域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要注重参与主体和沟通协调。要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形成规划的共识和合力。要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沟 通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冲突和问题。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意义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中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为解决我国各类空间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等问题,国家 推动了以“多规合一”为主线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 体系,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和以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三类”为架构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 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探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及政策,从而探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意义。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研究 引言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在新发展理念的支撑下,逐步提高乡镇土地规划的 科学性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适度开发,最大限度地 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极有必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指 导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规划。在历史演进中,通过分析国内外 城乡规划发展不难看出,有效推进乡镇土地资源规划发展,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 规划战略,是突破土地空间规划弊端的有效路径,也是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规划质 量的重要支撑。因此,许多工作者参与了新农村土地规划的研究工作。 一、乡镇土地空间规划概述 在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前,我国各级各类规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协调、不一致的“打架”现象,乡镇级规划也不例外。乡级相关规划包括乡镇发展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等。不可否认,各类规划在各自领域发挥 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规划类型多、缺乏协调统一的问题,呈现出部门责任 为主、分工合作的现象。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方面,两类规划都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分析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分析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土空间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 划中存在的观念片面、体制复杂、法律碎片化等问题,需要一部综合的规划法来解决和化解。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范式分析,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已具备必要性、可行性和 正当性。土地管理法是通过整合协调来实现土地法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实现法的正 义价值。就立法模式的选择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法》应采取独立的、规制的立法模式,在 大类上属于空间规划法;具体到制度建构,则应通过“开发+保护+监管”的模式,完成该制 度嵌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法;空间治理;价值功能;整体性 1、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特征 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 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首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要求在更大的时空尺度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科学 技术进步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其次,这是文明转型的战略抉择。当前是从工 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完善生态安 全屏障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再次,这是解决 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手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归纳起来,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在统一、全覆盖、 三维立体的国土空间内,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精细化时空管理,是空间规划理念、方法、 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的里程碑,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治理能力迈入新阶段的新要求[1]。 2、我国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法规是特定主体根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巧,制定、认可和改变法律规范。新 法律评价中,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2.1片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实施的各类空间规划有80多种,种类和数量都很可观。就其 规划编制而言,我国空间规划的部门性色彩浓厚。因为缺乏沟通和协调,各种规划不可避免 地变成了“部门策划”,在编制理念上有明显的片面化倾向。国土空间规划应着眼于国土空 间的整体性,而不是孤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注重国土空间整体性。土地空间的优质开发,

“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统筹国土资源、空间开发和环境保护,发展了“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理念。这一理念通过整合各项规划,强调了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国土资源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规合一”概念、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必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相关内容。 “多规合一”概念 “多规合一”是指对各项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进行统筹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这一理念旨在消除各类规划之间的冲突和重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多规合一”的关键在于整合。传统的规划体系中,各种专项规划相对独立,导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而“多规合一”理念强调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进行系统整合,考虑各规划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质量和人居品质的目的。这种整合不仅是对规划的整合,更是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合,是一种全局性、系统性的规划理念。 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对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管理性、发展性计划。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全面规划,要从总体上统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考虑全局,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 2.长远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必须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考虑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的趋势,以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 3.科学性。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参与性。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的过程,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强各方的合作和参与,形成共识,确保规划的执行力和可持续性。 在新形势下,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十分迫切的必要性:

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体系构建与衔接机制初探

安徽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体系构建与衔 接机制初探 摘要: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工作中仍存在部门间不协调、规划 间衔接不顺畅、技术标准不统一、空间性不强等问题,本文 试图根据国家、省关于“多规合一”和专项规划的最新要求,探讨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专项规划体系,创新专项规 划衔接机制,以期为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体系,衔接机制 1引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1]](以下简称《若干 意见》),建立了“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了 国土空间规划“四梁八柱”。《若干意见》要求强化国土空 间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加强专项规划之间以及 专项规划与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2021年10月,安徽 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专项 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强调专项规划编制应遵循“统 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期限、统一平台”的要求,并建立

了省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目录清单和市县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推荐目录清单。可以看出,专项规划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 逐级传导约束体系中的一个必要和关键的环节,既要在总体 规划的约束下对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功能空间进行 细化落实,又要将其传导至详细规划。然而,当前专项规划 编制、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一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 解决,二是“多规合一”改革过程中的新要求尚有待探索落实。本文结合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际和国家、省关于“多规合一”和专项规划的最新要求,就构建安徽省国土空 间专项规划体系及衔接机制进行探讨。 2专项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2.1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从专项规划调研情况看,全省计划编制专项规划共四百余项,其中市级、县级分别占34%和66%。从专项规划类别来看,资源保护与利用类、市政设施类、公共设施类、产业与城乡 发展类、交通类和公共安全类分别占29%、24%、13%、16%、11%、7%。专项规划主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组织编制,少数专项规划由2个或多个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编制。 2.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涉及部门较多,缺乏统筹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