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意义

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

对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这是国际上实现空间治理的通行做法。中国政府于2018年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的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全面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矛盾,克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生效,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具体阐述如下:

(一)降低负外部性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具有高度外部性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块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对相邻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质量、开发利用方式选择、国土空间价值产生都会有显著的影响。比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三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分开,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等分开,都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因此,国土空间治理必须详细研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不少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市场的途径来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庇古(A.C.Pigou)认为对付负外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通过课税或补贴予以解决;科斯(R.H.Coase)相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寻找

和信息成本、议价与决策成本、检验与执行成本均很高等,事实上都无法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吴次芳等,2019)。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就是国家采取社会控制手段对造成环境和他人损害的国土空间用途类型和相互之间会受到损害国土空间用途类型从空间上严格分离,防止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效应的发生,从而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解决市场不能防止负外部性发生的失灵问题,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本质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包括数量配置的控制、用途定位的控制和不同时段资源配置的控制等。例如,通过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把有污染的三类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分开在两个区域布置,把危险品仓储用地布置在无人居住的区域,禁止敏感地段海岸带围垦开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就是通过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来降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科学的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有利于妥善处理山、水、林、田、湖、草、城、村、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调不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之间造成的冲突,较好地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可能影响资源利用、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产业发展、影响区域发展和产生社会伤害等负外部性问题。

减少和避免国土空间不当的开发利用,避免国土空间利用外部不经济现象的发生,是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主要目的。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最基本的合法性在于,它可以通过国土空间使用分区排除因为私人占有市场造成的土地、海洋等资源的错误分配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外部不经济效果,并可以通过制止不适当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来保护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已有建筑和自然遗产,保护农村景观,从而提高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水准,确保健康、安全等目标的实现。

(二)协调开发保护

现代基因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欲望有无限膨胀的趋势,这种膨胀会给人体带来本能的愉悦感,于是便不断形成新的“占有欲”。也就是说,如果不对人性的欲望基因进行限制,任其自由放纵,由于“欲壑难填”,很快就会膨胀成为无限的贪婪。如此,会带来无限的“愉悦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种无限的贪婪或愉悦感必然促进自然系统的熵增加,是有限资源环境灾难的根源。由此可见,人类欲望基因的无限膨胀,终将会通过国土空间开发耗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能源资源,这是导致人类问题和地球危机的第一根源。

人类出问题了,这在21世纪已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国际最权威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2018年3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土地退化与恢复评估决策者摘要》报告,认为过去300年来87%的湿地损失,自1900年以来全球54%的湿地损失。土地退化已经威胁全球至少32亿人的生计,将地球推向第6次大规模物种灭绝,2010年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经济成本超过全球年度总产值的10%。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近1/5。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还有3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胡利娟,2017)。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全国约有20%的农业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年损失粮食1000多万吨(张凤荣等,2006;王兴利等,2019)。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态调查公报(2014)》,被污染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0

以上,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人类必须通过国土空间用途分区,设置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有条件开发区和允许开发区,把影响国家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等的区域优先保护起来,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做到应保尽保、宜建则建,以协调开发和保护这一对永恒的矛盾。它需要对区域开发和保护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及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价和梳理分析,以确定在特定时期内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阶段性特征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现实基础和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全面协同的目标导向和战略框架。根据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指引和约束,开发主体就会明确,应该选择哪些空间开发行为,如工业、商业、住宅、交通还是水利;在哪里安排资源利用行为最有效,什么时间安排何种资源利用行为最合适。于是,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就成为起到全面协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功能,并不断提高协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前瞻性、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安身立命”之地也在于此。

有效、有序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及国土空间开发速度,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开发活动的区位和类型,限制国土空间要素使用的规模、强度及控制人口密度,从而使整个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处于协调的动态平衡,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分区的重要目的。

(三)落实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自然保护、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高品质建设的整体性谋划和有目的行动,是国家和地方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在国土空间范围内进行各类开发、保护、利用、整治、修复、建设等活动的基本依据,具有整体性、未来性、战略性和长时空性的特点。例如,2019年开始编制的全国以及各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其规划期限是2020~2035年,时间跨度达15年;不少国家的空间规划,跨度还超过15年,例如荷兰第五次国家空间规划、韩国第四次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时限达20年;法国2009年10月正式推出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时限长达30年;《美国2050年空间展望》,构建了美国40~50年的空间发展蓝图。在这样一个横跨15年甚至更长的时段里,规划这张蓝图主要是通过持续的实施来推进的。所谓三分规划七分实施,说的就是实施对于规划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规划的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国土空间用途分区。也就是说,依据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其规定来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这是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说到底,任何国土空间规划,都是对国土空间用途的转换、调整和优化,要么物质性置换,要么功能性变更。例如将农业用地区转换成建设用地区,将一般耕地区调整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林地区调整为自然保护地,将商业区转换成复合功能区等。任何国土空间规划目标,都是通过落到国土空间用途分区上得以推进实施的。如果缺乏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国土空间规划就只能成为一种发展展望,最终很难落到空间实处。纵观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空间规划,都是通过用途分区来予以落实的。如英国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功能用途分类中所使用的NLUS分类系统,就采用了4个层次体系:将全国土地利用分为15个大类、78个组、150个亚组、600多个级(秦明周,1997);中国台湾地区

空间规划把土地使用分为非都市土地和都市土地两大类,其中非都市土地分为9个使用分区、18种使用地。美国早期的城市规划,就称为城市土地分区规划,将城市分区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途用地、工业用地、公共机构用地、闲置土地区域、混合使用区域等,用途分区是规划的核心内容。1915年,美国高级法庭,通过法规证实运用政治权力来消除土地利用纠纷的效果。一年后,美国第一例意义重大的现代法规在纽约市获得通过。这一法规将整个城市分成若干区域,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筑物高度以及整体覆盖率。10年后,俄亥俄州的Euclid以法律形成确定了分区规定的地位。1922年美国商业部通过了统一标准的州内规划实施条件(1926年重新修订),1927年通过了一个相关的标准分区规划实施条例(1928年重新修订),这两个法规被用作州内规划及城市分区立法的范例。20世纪30年代早期,这一条例被许多州立法机关以不同形式采纳,相应地,许多城市也开始建立规划委员会并采纳分区规划法令(程烨等,2003)。通过用途分区来实施空间规划,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也是内生和内在的必然要求。简言之,空间规划的空间组织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行为,最终都必须落到一个具体的对象上。这个对象,就是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所确定的区域。它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和基础,也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组织框架和目标任务的基本单位。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立足国土空间规划,对区域的长远发展有一个总的清晰的蓝图,明确区域发展的目标,并将土地利用、交通运输、住房建设、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区设计和文物保护等通盘加以考虑,使得每一要素都成为分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使得各要素得到最佳配置,是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题中之义。

(四)合理配置资源

在市场竞争结构条件下,国土空间这种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模式,将会决定具有特殊复合性的国土空间效益、开发成本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研究国土空间本身(物质形式或能量形式)、竞分者(开发者、利用者、分配者)以及竞分规范的合理结构,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朝着更为持续、协调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所谓合理配置资源,就是要使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加科学,使竞分者的需求得到适度的满足,并从中揭示资源配置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联系,把握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动态发展规律。其内容包括国土空间利用结构调整、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国土空间节约集约配置、国土空间综合效益优化。这是一个转换用途和做实体性改变的社会过程,是不同类型的国土空间在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和不同地域空间的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哪儿生产?生产效益如何?这是资源配置的最基本问题。

国土空间的生产性和稀缺性使其合理配置成为必要,国土空间的可选择性使其合理配置成为可能,而国土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又使其合理配置具有更多的特殊性。由于人类对于国土空间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而国土空间配置的目的和途径也千差万别。国土空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应该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通过国土空间的最优分配、最佳使用和布局,合理组织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修复,协调人地关系并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及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效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一个受自然、社会、技术、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复杂系统。人类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和生产地域分工的专门化,进一步增加了国土空间利用开发系统的复杂

性。因此,必须将国土空间按其性质、功能、使用要求和社会需求划分成不同使用区或功能区,例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农业区、林业区等,并以使用分区图来界定分区的范围和位置,才能明确不同地域空间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互补性和排斥性如何等资源配置的最基本问题,实现不同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功能和国土空间的结构优化,使系统不断地朝着合理化、有序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五)提供治理依据

2015年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自然资源部,承担“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职责。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指出,要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通过健全用途管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可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已经成为国家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和依据。其基本内涵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不同层级公共治理目标,划分不同尺度的空间管制区域。以

空间管制区域为对象,制定空间分区管制条款、分区实施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内容,实现空间的差别化和有序化治理,这也是国际空间治理的基本模式。例如德国先后把全国分为“集聚区、迟缓区、农业区和边缘区”“高密度集聚区、密集区和农村区”等开展空间整治和治理;美国以县为单元,将标准区域划分为经济区、成分经济区和区域经济区等推进空间治理;巴西通过中央主导规划分区,将全国划分为疏散发展区、控制膨胀区、积极开发区、待开发区(移民区)和生态保护区实施空间治理(陈磊等,2019)。中国香港地区的生态空间就是根据保护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划分为郊野公园、特别地区、限制地区、自然保护区、绿化地带、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等多种类型区,分别明确了规划要求与用途管制规则,实现了空间的有序治理。由于特定的国土空间单元大多具有多种功能,必须考虑结构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开发密度与经济发展潜力等要素的差异,确定一种主体或主导功能,做到因地制宜和因“区”制宜,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保障空间治理精确落地,确保空间治理实施长效。因此,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或用途分区,可统筹“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的关系,达成各类规划空间目标和管制要素指标的“图数一致”,并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控措施,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管制体系,将国土空间的管制落实到要素类管控,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管制职能和管制效率,可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制度安排和用途管制规则制定提供重要基础,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据。

2、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国土自然资源为依托,统筹各个区域的自然本底条件、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关系,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约束性,是促进国土空间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国土空间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性、可实施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空间规划内容丰富。国土空间分区为各类国土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提供了引导和空间约束,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的编制落到空间实处。通过国土空间分区对空间进行界定认证,从而实现空间规划目标和各类规划项目的落地,促进区域各类产业的平衡发展和各类生态要素的全域保护。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是国土空间分区中的核心内容,两种分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侧重于空间的功能,是指国土空间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区划就是最为典型的功能分区。国土空间用途分区侧重于利用,即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土地、海洋等国土资源。现有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城镇开发区等就是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所划分的用途区。从根本上分析,国土空间功能主要是由于国土空间本身固有的自然条件本底值和空间社会经济发展属性所决定的,而国土空间用途除了取决于自然条件之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干预”的影响,即人类对国土空间使用功能的具体选择以及所采取的各种开发利用和管理措施(陈星怡等,2012)。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在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中具有“核心”的作用,是推进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更是将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落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意义

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 对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这是国际上实现空间治理的通行做法。中国政府于2018年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的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全面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矛盾,克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生效,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具体阐述如下: (一)降低负外部性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具有高度外部性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块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对相邻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质量、开发利用方式选择、国土空间价值产生都会有显著的影响。比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三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分开,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等分开,都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因此,国土空间治理必须详细研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不少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市场的途径来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庇古(A.C.Pigou)认为对付负外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通过课税或补贴予以解决;科斯(R.H.Coase)相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寻找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1.0.1【编制目的】为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落实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意图,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科学划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类别,统一分类标准,制定本指南。 1.0.2【适用范围】本指南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适用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适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 1.0.3【总体原则】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应坚持尊重自然、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落实城市发展与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0.4【管控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支撑体系,分级承接传导、细化落实规划意图和管制要求。

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2.1 一股规定 2.1.1【分区原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公共利 益,遵循陆海统筹并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修复、开发与利用两大空间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2.1.2【分区目标】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承接和传导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意 图,并 为本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的保护与利用做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2.1.3【分区要求】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进一步强化市县国土空间的 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市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应根据市县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其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战略

意图确定的主要功能导向划分规划分区,并应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2应通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针对不同分区对应的国土空间规划用途设立对应的管理规定,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有效传导与差异化管理。 2.1.4【分区规则】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应遵循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明确主要功能导向,将规划管制意图相同的关键资源要素划入同一分区,同时应明确各分区对应的主要国土用途类型,以及用途管制制度准入的国土用途; 2当分区划分出现可叠加或交叉的情况时,应依据管制规定从严选择规划分区的类型,或在确保不损害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分区类型。 2.1.5 [其他约定]具有特殊保护与利用价值或意义的特定政策管理区(指管理边界及事权清晰的政策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等),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专项规划划定边界范虱明确保护与利用要求,并应根据所在位置对应所在分区、叠加规划意图,形成复合控制区,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国土空间分类分区

一、国土空间分类分区的概念 1、国土空间分类与分区的含义 国土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要素、结构、关系、现象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十分纷繁复杂。如果不能通过识别各类要素和各种关系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将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通过分类或分区改造成易于理解和易于处理的状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将可能变得无从入手。因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制度设计,必须建立在国土空间分类和分区的基础上。 所谓国土空间分类(Classification),就是根据国土空间本身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大量个体单元按照某种属性归入某个类别,通过揭示分类对象的属性特征,用类群取代个体单元,从而将国土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以此减少处理对象的数量,以便于识别和处理。“分”即鉴定、描述和命名,“类”即归类,按一定秩序排列类群。其分类单位是从区域国土空间个体单元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的,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分类单位级别愈低,同一类型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则愈多,级别愈高则共同性减少。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必须要落到一个具体的对象上。这个对象,就是所谓的区域。国土空间分区(Regionalization),又称区域划分,就是划分这样的区域。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依据,将某一国土空间的自然或人文要素进行划分和合并,将一个大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的过程。区域划分通过揭示国土空间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对国土空间特征进行科学认知,进而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决策支持。 2、国土空间分类与分区的辨识

分类是对国土空间系统属性进行分析,关键在于提取系统的共同属性;分区是将国土空间系统或要素从空间上分开,主要是寻找最优分区界线。它们都是对国土空间系统或要素进行剖分的过程,都存在层次清晰的等级系统,也就是都采用续分制。在相应的层级上,分区和分类彼此联系。例如,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中划定的一般农业区,耕地、园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通常是划定一般农业区的重要依据。每个分区单位都是由一些相关的类型单位组合而成的一个区域整体,而每一种类型单位也常常集中地分布于一定的空间区域。无论分类或分区,相互之间都应该没有交叉或重叠,前后和上下都应该有一致性,而且划分不能越级。 分类和分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分类是事先定义好类别,类别数不变,分类器需要由人工标注和指导训练,属性监督学习范畴。分类单位是对国土空间要素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统一分类单位属性类似,不同类型则异。一般说来分类单位等级越高,共同属性就越少,类型间差异就越显著。但分区前并不知道根据哪些空间区分规则来定义群组,其目的旨在发现空间属性间的函数关系。分区单位等级越高,区内结构越复杂(李双成,2013)。例如,农用地类型可续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其中耕地又可以续分为水田、旱地、水浇地等。而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中,耕地可以分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区以及特定农业区;园地可以分属一般农业区以及特定农业区,但不能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可见,分类是分区的基础。 二、国土空间分类的主要形态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是一种指导规划者在城市和县镇等层面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分区划分和用途分类标准,为规划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指导,以便统一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并保证城市和县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是指将土地按照不同的功能、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达到城乡发展平衡、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常见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区、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等。 1.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包括商业区、行政中心、金融区等。这些区域的功能集中,交通便捷,各类服务设施齐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域。 2.城市发展区: 城市发展区是城市扩展的主要区域,包括城市新区、产业园区等。这些区域适合进行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规划者应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是一种集中发展特定产业的区域,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这些区域具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环境,能够吸引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4.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设置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这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区域,包括农村集镇、行政村等。这些区域的规划应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保证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指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包括住宅小区、住宅楼群等。这些土地应规划合理的住宅区域,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2.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服务的土地,包括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这些土地应规划合理的商业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服务,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 3.工业用地: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国土划 分为不同的分区,并对不同分区内的土地用途进行分类和规划的指导文件。该指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区域特点、资源禀赋和发展 需求,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规划,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农 产品生产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开发边界、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海岸带、国家重要水域等。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维护 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区域;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 品供给的重要区域;风景名胜区是保护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的区域;城市开 发边界是指规划城市发展的边界,避免无序扩张;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是界 定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边界;海岸带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开发合理利 用的区域;国家重要水域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要水域资源的区域。 在土地用途分类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将土地用途划分为生态用地、农 业用地、建设用地、经济用地和特殊用地等。生态用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 和生态修复,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农业用地用于 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包括粮食生产区、果园、农田等;建设用地用于城 市和农村建设,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经济用地用于经济发展和产 业布局,包括工业园区、商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等;特殊用地主要是指 国家特殊需求和特殊用途的土地,如军事用地、交通用地等。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在推进国土空间优化配置、促进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合理布局和调整不同区域的 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利用的合理配置;可以提升国土空间的环境质量,推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试行)》。该指南旨在明确土地规划的分区划定和用途分类,为各级政府和 规划机构提供指导,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分区划定 1.城市功能区划 城市功能区划依据城市发展战略和规模,将城市划分为中心城区、城 市副中心、城市新区、城市郊区和城市边缘区。在中心城区内,主要集中 商业、金融、文化、教育、政府等功能;城市副中心则是城市的次级商业 中心,承担一部分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城市新区是承接城市拓展和 功能转移的区域,注重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城市郊区是农业、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的重点区域;城市边缘区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提供 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 2.乡村功能区划 乡村功能区划将乡村划分为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区、乡村生态保护区和卫生农村建设区。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区是重点支持农业 生产的区域,提供农田、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服务等支持;乡村旅游和 休闲区是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的区域,提供度假别墅、旅游景点 等设施;乡村生态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卫生 农村建设区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用途分类

1.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住宅用地、商务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住宅 用地是供居民居住的用地,包括单户住宅用地和多户住宅用地;商务用地 是用于商业和办公等商务活动的用地,包括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等;工业 用地是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用地,包括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等;公共 设施用地是供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用地,包括学校、医院、体育设施、文 化设施等。 2.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园地。耕地是主要用于农作物种 植和农业生产的土地;林地是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牧草地是用于 畜牧业的饲养和放牧;园地是用于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种植。 3.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4.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包括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和矿产资源用地。交通用地是用于 交通运输的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设施;水域用地是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用地是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 利用。 总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指南的制定将为城乡发展提 供指导,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和规划机构应按照 指南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 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

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和资源,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在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各个功能区域的规划建设。本文将从功能分区的角度,探讨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功能分区的概念及意义 功能分区是指将城市内的各种功能按照一定的依据和目的进行分类,进一步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用途和规模,并通过区位和空间布局来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例如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等。在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起着连接各个区域和协调各种资源的重要作用,它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础环节。 二、功能分区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城市内的功能分区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文化区和公共服务区。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但也相互关联。 居住区是城市的最基本的功能区之一,它是指供人居住的区域。在居住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居民的需要和身体健康,需要提供充足的绿地和公共设施。 商业区是城市中最繁忙的一个功能区,它主要是提供市场和购物的场所,为居民提供方便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在商业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商场、餐饮、娱乐设施等的合理布局。 工业区是指生产工业生产及相关行业的区域,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在工业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工业、商业和居住区之间的交通、环保、噪声等问题。

行政文化区是为了服务公众事务所设置的区域,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共文化机构、科研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各项决策和文化建设。 公共服务区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等公共设施和服务,它是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公共服务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到人口密度、交通配套等问题。 三、功能分区的作用 1. 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内各个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的资源优势,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合理规划的商业区可以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提高城市商业贸易的竞争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 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功能分区的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控制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从而降低城市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例如,科学规划的居住区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设施,使市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3. 加强城市的交通和互联互通 功能分区的规划和布局能够加强城市的交通和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城市的物流和信息能力。例如,科学规划的公共服务区可以便于市民的出行和交通管理,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 4. 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功能分区的规划和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改善。通过科学标准和规范的区域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生态整合和资源利用,实现城市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 四、功能分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我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 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将从国土空间 用途规划的意义、分类及管制规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国土空间用途规划的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国土空间用途规划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 导意义,保护生态功能区、生态重点区域等,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2.促进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国土空间用途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 源的利用效率。 3.促进经济发展。国土空间用途规划将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产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推动经济发展与土地利 用的有机结合。 4.保障人民生活需求。通过规划城市居住区、商业服务区、文化教育 区等,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国土空间用途的分类 根据国土空间用途的特性和功能,我国将国土空间用途划分为以下几 个类别: 1.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用地、工矿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交 通运输设施用地等。

2.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活动。 3.自然保护用地。包括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修复用地、自然遗产保护用地等,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4.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等。 5.水域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利用。 三、国土空间用途管控规则 为了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用地管制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总体规划。制定用地总体规划,根据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明确各类土地的用途范围和用地总量。 2.用地准入审批。对需要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用地准入审批,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建设。 3.用地指标控制。对城市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等进行用地指标控制,限制土地的使用面积和开发强度。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修复用地等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5.用地违法处罚。对违反用地规划和管制规则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保证用地规划和管制的实施效果。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国土空间有目的的合理利用和规划设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管理和利用活动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和各级规划的落实和保障的重要手段,是深化综合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分任务加以实施。下面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进行浅谈。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涵 (1)内蕴层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规划方案的系统集合体。从规划内容的层面而言,它必须包括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规划。 (2)功能层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应该是一个可以完整反映国土空间结构、控制国土空间利用的机制,可以通过这种机制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及地方的秩序与和谐。 (3)管理层面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管理的目的是指出新开发区域的定位、规划设计、评估、管理监督,确定各种新的开发制度和标准,确立法律法规的对极。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成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个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规划是以国土规划为主体的,包括国土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方案。 (2)地区层面 地方层面的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乡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 三、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意义 (1)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规划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准备工作,落实国家战略并保障规划落实进程始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加强环保和生态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更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持,规划能够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更好的保护草原、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 (3)保障公共安全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自然资源部 二0二0年二月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应遵循的总体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共三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略)

目录 1总则 (1) 2一般规定 (2) 3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 (3) 附录 A (7) 附录 B (16) 附件: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说明 (17) 1分类依据 (17) 2分类说明 (17) 3与“ 三调”工作对接 (19)

1总则 1.0.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编制和实施“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建设,统一基本术语和代码,制定本指南。 1.0.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管理,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相关专项规划可以参照或选用。1.0.3【总体原则】本指南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需要在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基础上进行分类,坚持科学、简明、可操作,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坚持分级分类并列不交叉,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双评价”对空间区域划分的战略意义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双评价”对 空间区域划分的战略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持续的增长,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整体的 空间格局、环境、资源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等。因此,必须充分统筹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通过“双评价”为空间区域划分提供重要依据,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资源环境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资源、生态系统面临着一定问题,国土空间 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行动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 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点为三区三线的划定和双评价,三区 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其中,城镇空间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 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农业空间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 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 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 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三线为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 双评价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其中土地适宜性评价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土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的前提,产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区域的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有效空间发展与配置方式,日益成为区域规划尤其 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进而 将空间管制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其中,禁止建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 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限制开发区为

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布局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布局研究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土地资源趋于紧张,国土空间规划和布局研究愈发 引人关注。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为考虑因素,通过编制规划方案,指导国土空间利用和管理,实现国土利用的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布局研究进行探索,从规划编制、指导意义以及布局研究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规划范围和编制指导意见,明确编制目标 和任务。随后,要进行空间分区、规划选址、编制方案、调整完善等步骤。其中,空间分区是指将整个国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包括城市、乡村、海洋、草原等。国土空间单元的划分,应考虑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文化历史、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规划选址则是要选择适合发展的位置,根据选址条件和标准,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遵循“分 级分类、分类指导、分项管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和项目。规划方案是具 体的规划内容,按照规划选址的要求制订。草案方案需反复比选,形成较为成熟的规划方案。最后一步是调整完善,是在编制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方案中的缺陷或问题,使整个规划编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都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它是国家决策的依据。国家对地域空间的规划是国家经济、文化和战略安全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明晰了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其次,规划是引导国土空间利用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整合各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保证各类规划之间的和谐与协调。其三,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了各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重点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各地区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和城乡、区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目标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目标 首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管控,可以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其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各类土地的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控制重复建设和低效用地,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第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居住和生存需求。根据人民的居住需求和城乡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和管控居住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各类基础设施用地。保障人民的住房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第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敏感区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改善。 第五,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协调城乡用地利用,合理安排城镇扩展和农村发展空间,促进城乡要素的有效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总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是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控,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人民的基本居住和生存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建设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国土空间,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 该指引首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目标进行了界定。总体目标是指明 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明确了规划分期、空间结构、主导功 能区的布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其中,规划分期包括长期规 划(2035年前)、中期规划(2035年-2050年)和近期规划(2035年-2040年)三个层次。 然后,指引对国土空间的分区进行了划分。分区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按照一定的划分方法和原则,对国土资源进行功能上的划分。指引将 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城 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能源资源用地、 生态用地等九个分区。 接下来,指引对国土空间的用途分类进行了界定。用途分类是指按照 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国土空间的利用用途进行划分。指引将国土空间的 用途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自然保护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矿产资源用地、能源资源 用地、旅游休闲用地等十一个分类。 最后,指引对规划编制与实施提出了要求。指引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具 体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并按规划要求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国土空间动态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指引还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规划编制的指导、完善规划项目审核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考核等。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引的发布,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各级政府和规

划设计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能够实现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互促共赢。本指引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的规划基础。同时,该指引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总体要求,对我国国土空间范围内的区域发展展开的一种规划。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达到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为后续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国土空间规划要想顺利地实行,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是全国性的战略规划,是引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也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更要将国土空间规划上升到高度,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目标。 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在经济方面,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国土空间规划也能够促进城乡规划,因此,它也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在社会方面,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提高城乡的生活品质,进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同时,在为城市更新换代提供条件的同时,未来也将形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克,并因此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在环境方面,国土空间规划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生产力与生态的统一。它能够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同时,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也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根植。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从方方面面着手。具体来说,从国家层面角度出发,需引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统一规划体系,同时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机构,负责国土规划。从沟通上微观角度来看,则需要创造条件,调整沟通机制,增强对应人们的参与意识。从更为基础的角度出发,则需要通过培训和技术转移,及时纠正意见分歧,减少阻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障碍。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中,各级政府需要事先准备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此外,通过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可以吸引业务在其投资和建设设施,从而追求更高的社会贡献。同时,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则是推广全社会节能环保,实行“绿色经济”理念。这将有利于建设一个绿色低碳 的社会,对于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将产生积极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意义的展望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意义思路总结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中的意义思路总结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以土地资源为重点的综合规划,科学的国土资源规划 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满足了,国土开发管理需要,指导了国土开发有关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意义 为解决空间规划问题,需采取科学方法和多规合一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体 系奠定基础。传统乡镇国土规划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其有效实施,所以乡镇国 土空间规划人员需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乡镇实际情况,强调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重要性,制定合理规划方法,确保其顺利实施。 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原则 国土空间配置及整治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核心部分,其规划编制以“实际出发、统筹全局、融合发展”原则,基于空间配置与整治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乡村 现代化的有序推进。①从实际出发,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要考虑当地实际 情况。前期调研时,要结合当地村庄分类规划实践,分析人口变化、基本条件、 发展特征,实现“多规合一”,以防后期规划发生“千村一面”状况。②统筹全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根据城镇化发展实际条件与要求,制定科学发展、 治理、监管方案,如改善现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打 和谐宜人生活环境。简而言之,需实现区域内协调管理,村民共建共享,对基础 设施分区分类,建立一个多维度生命圈体系。 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展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乡村发展滞后且不充分。

事实上,在我国行政体制结构中,乡镇是主要的行政单位,在协调乡村经济发展 及其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结构来看,加强现有乡 镇国土规划工作有利于扩展解决社会矛盾,同时,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 乡村振兴目标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并且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也符合现代城镇 化发展目标及要求。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的发布,我国各省、市、区开始高度重视乡镇国土国土规划工作,部分省、市、 区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完成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 就行政体制结构而言,乡镇是基本单位。考虑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及实施功 能要求,高层级地域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传导与实施,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等,对乡镇自然与空间资源规划利用 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按乡镇发展现状看,承担着生态环保与自然资源保护责任,所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视有助于确保国土空间规划更高层级的实施。 在实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因乡镇涉及镇、村等要素,以及乡镇行政结构 规划中明显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所以如何在总体且详细规划间进行良好衔接是推 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问题。这就需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对基础与公 共设施科学规划,并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规划。要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乡镇国土空 间规划中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并充分考虑其与县、市、乡村的巧妙衔接,适当的 整合确保在实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对相关要素的刚性控制,与更高层级国土空 间规划相比,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践面临着巨大工作难度与实施压力。 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路径 1、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根据主功能区、土地利用、城市等规划,制定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控制为手段,形 成生产空间、城市等空间开发保护体系,基本形成生产空间、宜居生活空间、优 美生态空间“一张图”。土地规划要始终基于三个原则:示范、建设、生态。在 此过程中,要根据土地资源比例确定住房、商业、农业三大模块,有效规划国土 资源,提高国土利用率。另外,大力推进城市节能减排,提高城乡居民节能环保 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自2007年以来,我国一些地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发[2019] 87号)规范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日前,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市(地跋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定位、任务、编制要求等主要内容。本指南适用于市(地)级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县规划)编制。 2术语与定义 1.1. 1 空间 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场所,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221总体规划 是行政辖区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1. 1. 2详细规划 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 1.3专项规划 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1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

是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2. 4永久基本农田 是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划定的需要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2. 5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 2.6中心城区 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柜关控制区域包括城市的新城、新区及各类开发区,组团式城市的主城和副城等,不包括外围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