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质控血清冰格保存后解冻方式的探讨

合集下载

凝血五项质控血浆低温冷冻后复融方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凝血五项质控血浆低温冷冻后复融方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凝血五项质控血浆低温冷冻后复融方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曹云;张晓艳;曹德勇;张瑞;辛田田【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awing modes on stability of coagulation control products after frozen,looking for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st control and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laboratory.Methods Using ACL TOP 700 automated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supporting the same batch of reag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s conduct of the study:after daily QC,recycled the remaining control materials immediately and dispensed into two EP tubes and frozen at-40℃,respectively thawed by room-temperature and 37℃water bath after 24 hours,and examined together with the date of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got 20 pairs of data for analysis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two alternate ways on coagulation QC parameters.Results For the room-temperature thawing group,FIB high value increasedby an average 0.23 g/L (t=4.026 9,P<0.05);TT normal value average reduction of 0.46 s (t=-3.813 8,P<0.05),TT high value reduced by an average 0.41s (t=-3.972 8,P<0.05);D-Dimer low-value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4.75 ng/ml FEU (t=2.281 6,P<0.05),while APTT,PT normal and high value,FIB normal value,D-Dimer high valu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hawing (P>0.05).For the 37℃water bath group,both normal and high value of APTT,PT,FIB,TT and D-Dimer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ha-wing (P>0.05).Conclusi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oagulation control materials can be for the second QC,jus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apid after melting and timely detection,other laboratories canbe used as a reference.%目的:探讨凝血五项质控血浆低温冷冻后复融方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实验室成本控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

冰冻血浆的解冻方法与质控

冰冻血浆的解冻方法与质控

冰冻血浆的解冻方法与质控
杜世义
【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0)005
【摘要】冰冻血浆作为一种常规、重要的血液成分,一直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它具有一系例的综合治疗作用,可用于烧伤、抗休克、免疫、止血、解毒等的治疗.近年来也用于治疗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去除体内的某些抗体等置换血浆疗法,这使输注血浆及其蛋白制品成了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界高度重视的课题,微生物污染也具其中的问题之一.血浆的保存要求在-30℃,使用前需经37℃水浴轻摇震荡解冻.现将冰冻血浆正确解冻法与质控报告如下.【总页数】1页(P55-55)
【作者】杜世义
【作者单位】河南省卫辉市血站,河南,卫辉,4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1+3;R446.62
【相关文献】
1.IL810全自动凝血仪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功能质控中的应用 [J], 原耀光
2.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功能检验室内质控的探讨 [J], 王蕴端;王晶晶;何桂儿
3.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控指标初探 [J], 齐村生;任会莹;曾凤芹
4.IL810全自动凝血仪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功能质控中的应用 [J], 原耀光
5.2016—2019年阜阳市中心血站新鲜冰冻血浆与冰冻血浆制备中报废原因的回顾分析 [J], 于慧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冷冻干燥的试剂储存技术

冷冻干燥的试剂储存技术

冷冻干燥的试剂储存技术嘿,咱今儿就来聊聊这冷冻干燥的试剂储存技术。

你说这技术,那可真是个宝贝呀!咱先想想,那些普通的试剂储存方式,是不是有时候会让咱头疼呀?温度不合适了,试剂就可能变质失效,那多让人郁闷呐!但冷冻干燥技术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给试剂穿上了一层超级保护衣。

冷冻干燥是咋回事呢?简单说,就是把试剂里的水分给弄走,让它变成干干的状态。

这就好比是把一个水灵灵的苹果变成了脆脆的苹果干。

但可别小瞧了这个过程,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经过冷冻干燥处理的试剂,那稳定性可强了去了。

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不管遇到啥恶劣环境,都能稳稳地站在那。

它们能保存更长时间,不会轻易就坏掉。

你想想,要是没有这技术,咱得浪费多少试剂呀,那得是多大的损失呀!而且哦,冷冻干燥后的试剂,体积还变小了呢!这多好呀,不占那么多地方了,储存起来也方便多啦。

就好比是把一个大大的棉花糖变成了小小的一颗糖豆,多省空间呀!再说了,这冷冻干燥的试剂,用起来也很方便呀。

需要的时候,加点水或者其他溶剂,它们就能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

这就好比是沉睡的小精灵被唤醒了,又能活力满满地开始工作啦。

你说这冷冻干燥技术是不是很牛?咱得好好珍惜它呀!有了它,咱做实验、搞研究就更有保障啦!那些珍贵的试剂也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啦!难道不是吗?这技术可真是给咱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大大的便利呀!咱可得好好利用,让它为咱的科学事业添砖加瓦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咱再想想,要是没有冷冻干燥技术,那些需要长期保存的试剂该咋办呀?说不定就因为保存不当而浪费掉了,那多可惜呀!所以说呀,冷冻干燥技术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试剂的守护天使,默默地守护着它们的安全和稳定。

咱平时在使用冷冻干燥试剂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哦。

比如说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储存和使用,可别马马虎虎的。

不然,再好的技术也可能发挥不出它的最佳效果呀。

就像一把好刀,你得会用它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呀!总之呢,冷冻干燥的试剂储存技术真是个了不起的技术呀!咱可得好好了解它、掌握它,让它为咱的科研工作服务呀!这可是咱科研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呀,可不能小瞧了它哟!。

血清使用及保存注意事项

血清使用及保存注意事项

血清使用及保存注意事项血清是细胞培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因此,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些实验室里常会遇到的问题,供大家参考:1. 保存血清最好的方法?我们建议血清应保存在-5℃至-2O℃。

然而,若存放于4℃时,请勿超过一个月。

若您一次无法用完一瓶,建议您无菌分装血清至恰当的灭菌容器内,再放回冷冻。

2. 如何解冻血清才不会使产品质量受损?我们建议您将血清从冷冻箱取出后,先置于2~8℃冰箱使之融解,然后在室温下使之全融。

但必须注意的是,融解过程中必须规则地摇晃均匀。

3. 血清解冻后发现有絮状沉淀物出现,该如何处理?血清中沉淀物的出现有许多种原因,但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血清中脂蛋白的变性所造成,而血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的蛋白之一)在血清解冻后,也会存在于血清中,亦是造成沉淀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这些絮状沉淀物,并不影响血清本身的质量。

若您欲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可以将血清分装至无菌离心管内,以400g稍微离心,上清液即可接着加入培养基内一起过滤。

我们不建议您以过滤的方法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因为它可能会阻塞您的过滤膜。

4. 为什么要热灭活血清?加热可以灭活补体系统。

激活的补体参与溶解细胞事件,刺激平滑肌收缩,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组胺,激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在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

5. 有必要做热灭活吗?实验显示,经过正确处理的热灭活血清,对大多数的细胞而言是不需要的。

经此处理过的血清对细胞的生长只有微小的促进,或完全没有任何作用,甚至通常因为高温处理影响了血清的质量,而造成细胞生长速率的降低。

而经过热处理的血清,沉淀物的形成会显著的增多,这些沉淀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像是“小黑点”,常常会让研究者误以为是血清遭受污染,而把血清放在37℃环境中,又会使此沉淀物更增多,使研究者误认为是微生物的分裂扩增。

因此我们建议您,若非必须,您可以不需要做热处理这一步。

如此一来,不但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更确保血清的质量!6. 为什么储存在冰箱中的胎牛血清会出现沉淀?胎牛血清没有预老化,储存在2-8℃时,血清中的各种蛋白和脂蛋白(如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原、玻粘连蛋白等)可能聚集而形成沉淀或可见的混浊。

血清及两种质控品冷冻保存对生化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研究

血清及两种质控品冷冻保存对生化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研究

较小( C <3 , 明该质控品稳定性好。但一些组分的 RV )表 RV C 较我室正常室内质控月统计 R VG偏高, A C 如 I T:
RC V =3 8 ; S R V%=4 2 ; B I: C . 5 A T: C . 9 T I R VG =7 0 经 .;
我们的结果证明: 液体质控品无需复溶, 只要满足一1 C~ 5
步探讨 。
收 稿 日期 : 0 6 0 — 4 2 0—71
荐R V C 值, 表明T I 稳定性差, BI 同有关文献报道一致。
23 血清标本的稳定性 .
血清中 A T、 P、 、 B S T AI GI B U、 UN、 rUA、 NaC C、 K、 、 L、
C 、 K、H 、 G、 MY十五项测定指标 R V%值同其他 aC C O T A C 两种质控品基本一致, A 、 D 但 I L H两种酶类的R VG分 T C 别为 91、.9显著高于两种质控品的R V , BL的 .177, C 而T I
疗纠纷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 而在使用国产生化质控品进行
每日 室内质控分析时, 由于包装小, 复溶后使用时间短, 质控 结果受瓶间变异的影响较大。 为了明确保存条件对血清及复 溶后的干粉质控品结果的影响, 选取进V液体质控品作为参 I
照 , 化检验中的 1 项指标进 行 1 对生 8 个月 的监测统计分 析。
AIT 、 T、 I 、 AS TB I TP、 GIU 、 AI B、 BUN 、 、 Cr UA 、 Na K、 、
续检测 3 , 0 统计每一项的均值、 d 标准差、 变异系数。
2 结 果 ( 见表 1 )
C C 、 K L H、 H I aC 、 D C O均用 B C MA 、 E K N原装试剂及标准 液; T A 而 G、 MY为上海申能试剂。 质控品: 中生北控生产的 干粉质控品, 参照说明书用 3 I去离子水复溶 5 混合后 m 瓶,

两种不同密封方法保存冰冻质控血清效果的对比

两种不同密封方法保存冰冻质控血清效果的对比
保 存 法 简便 易行 值 得 推 广 。
【 键 词 】 室 内质 控 ; 质 控 血 清 ; 蜡 封 ; 自封 关 D :0 3 6 /.s . 6 29 5 . 0 1 2 .4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29 5 ( 0 12 -6 40 OI1. 9 9j in 17 —4 5 2 1. 1 0 7 s B 17 4 5 2 1 ) 12 4 2
表 1 自封 和 蜡 封 冰 冻 质 控 血 清 保存 1 2 ~ 5d质 控 结 果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1 0 1年 1 1月 第 8卷 第 2 1期 I bMe l , vmb r 0 1 Vo. , . 1 dCi No e e 1 , 18 No 2 a n 2
12 方 法 .
保存 方法 一 ( 自封 法 ) 用 5mI 离 子 水 溶 解 1 : 去
瓶 正 常 值 冻 于质 控 血 清 , 匀 , 装 于 2 个 0 2mL的 塑 料 子 混 分 5 .
弹 头 管 中 , 紧 盖 后 的 管 大 头 朝 下 小 头 朝 上 放 入 冰 箱 冷 冻 室保 盖 存 。保 存方 法 二 ( 封 法 ) 用 5mI去 离 子 水 溶 解 1瓶 正 常值 蜡 : 冻干质控血清 , 匀 , 装 于 2 混 分 5个 0 2mI 塑 料 子 弹 头 管 . 的 中 , 紧盖 后 用 蜡 封 住 管 口再 放 入 冰 箱 冷 冻 室 保 存 。随 后 每 天 盖 各 取 出 一 份 , 料 子 弹 头 管 大 头 朝 下 放 置 室 温 1 n复 溶 , 塑 0mi 与
大大 节 约 了成 本 , 简 单 易 行 , 得 推 广 嘲 , 且 值 特别 是在 基 层 医 院
检验 科 的 推 广 。 参 考 文 献

生化质控物两种解冻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质控物两种解冻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质控物两种解冻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分析目的:为了保证干粉甚至质控物复溶之后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出于对节约成本的考虑,实验室中经常将干粉生化质控物放置于-20℃的条件下进行保存,日后使用会更加方便。

目前实验室中主要使用20~24℃条件下解冻和37℃条件下解冻两种解冻方式,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这两种解冻方式的生化质控结果差异进行探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合适的解冻方法。

方法:每天对两种解冻方式条件下的生化质控物进行测定,并对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作出方法学评价。

结果:20~24℃条件下解冻和37℃条件下解冻两种解冻方式相比,20~24℃室温解冻生化质控结果在精密度、变异系数值等方面指标均优于37℃水浴解冻方式。

结论:经过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生化质控物解冻方式应该优先选择室温解冻方式。

标签:生化质控物;解冻温度;结果就临床生化检验来说,室内质控的开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程序,指控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密度与该批次的生化结果是否可控直接相关。

目前经常使用液体、冰冻以及冻干三种形态的指控物形态。

这三种形态的质控物中,液体质控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使用使瓶间差得到了消除,复溶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操作误差也因此得到了减少,但是这种质控物一般会比较昂贵,同时还含有很多添加物,例如防腐剂等,这些添加物的存在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基质效应。

稳定性对于质控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现在很多中小实验室只能够普遍使用干粉质控物,因为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价格也比较低廉,本文就解冻质控物过程中两种解冻温度进行比较,现具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自动深化分析仪为日立7020,生化试剂为上冻3V,质控血清为北京中升21项血清和英国朗道质控血清,其中北京中升21项血清规格为3ml,批号为070791;英国朗道质控血清的规格为5ml,批号为498UNHN1530。

1.2方法对质控品进行处理,1)将5瓶中生质控血清取出来,再取出4瓶英国朗道质控血清,仔细阅读血清说明书,按照说明书将血清溶解均匀,在溶解过程中先对其温度进行平衡,溶解过程中通过对AA级容量移液管的使用将离子水去除。

血清及质控品的冷冻保存对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血清及质控品的冷冻保存对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血清及质控品的冷冻保存对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冷冻保存对血清及质控品对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冰箱冷冻保存干粉质控品及健康人混合血清,连续检测1周,计算每一项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

结果:干粉质控品复溶分装后的总体的RCV%较理想,但ALT、ALB的RCV%为17.45、7.23,明显超过WHO推荐值,表明ALT、ALB稳定性差, 血清中TBIL的RCV%为19.02,表明血清中TBIL稳定性差。

结论:干粉质控品存在一系列复溶、分装等操作误差,部分组分的稳定性差,血清中各项检测结果稳定性好。

【关键词】血清质控品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94-02临床实验室生化检测工作中,检测样本的保存条件、时间及方式,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检测结果不准不仅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产生误导,而且会使医疗纠纷等需要提出准确证据的工作产生影响,常用的生化质控品进行质控分析时,分装、复溶及冻干等一系列操作,及保存时间、温度等均会对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1],本文为了考察冷冻保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取干粉质控品及健康人混合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生化检验中的8项指标进行1周的检测统计,现将检测统计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采用VITROS250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所有干粉质控品为中生北控生产,按照说明书要求将质控品用3ml纯化水溶解3瓶,完全溶解后混合并将其分装成每份1.0ml的7个离心管中,密闭后在-20℃下冷冻保存,取健康人混合血清分装成每份1.0ml的7个离心管中,密闭后在-20℃下冷冻保存,血清不含黄疸、溶血及乳糜。

1.2方法每天取1支冷冻离心管于室温中解冻混匀,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要求,同时进行ALT、AST、TBIL、TP、ALB、K、Na、Ca的检测,详细记录检测结果,连续检测1周并统计每项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的 对 冰 格保 存后 的 冻 干 质 控 血 清 的 解 冻 方 式 进 行 探 讨 。方 法 将 冻 干 质 控 血 清 复 溶 后 , 装 置 普 通 冰 箱 冰 格 目 分
( O 保存 , 别 采 用 ( 4 ) 和 (7 . ) 两 种 解 冻 温 度 下 , 一2 ℃) 分 2 士2 ℃ 3 ±0 5 ℃ 5个 不 同 解 冻 时 间 ( 、O 6 、O 1 0 n 进 行 解 冻 , 后 测 定 5 3 、O 9 、 2mi) 然 AL As T、 T等 2 3个 生 化 项 目 , 算 各 项 目检 测 结果 的 、 和 相 对 偏 差 。结 果 在 (4 2 ℃ 3 mi 冻 条 件 下 , 了 T 的 测 定 计 s 2± ) 0 n解 除 G
wa e r se t 2  ̄ 2 ℃ f r3 n sd fo t d a ( 4 ) o 0 mi .An o h ta 3 士 0 5 ℃ f r 5 mi , n y ALT a d UA h n e it in f a ty d f rt a t( 7 .) o n o l n c a g d a l l s ic n l. te g i
结 果 与 基 准值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0 0 ) , T、 S . 5 外 AL A T等 其 余 2 2个 生 化 项 目的 测 定 结 果 与 基 准 值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P
00 )在 (7 . ) 5 n解 冻 条 件 下 , 了 A T、 . 5 ; 3 士0 5 ℃ mi 除 L UA 的 测 定 结 果 与基 准值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 ) , s AL . 5 外 A T、 P等 其 余
St d f o tng m a ne f lo u y on der si n ro y phiie alt on r e u ls d qu iy c tols r m YU ng-i g , H E N Li ln C Yun gu E i — — oY X ao dan, la1 e .
可 采 用 水 浴 ( 7 0 5 ℃ 5 n迅 速 解 冻 。 3± .) mi
关键 词 : 干 质 控 血 清 ; 量控 制 ; 冻 方 式 冻 质 解 中 图分 类 号 : 4 6 1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i6 18 4 (0 7 1—8 60 17 -3 8 20 )81 5—3
Ab ta tOb et e To dsu st ed fo tn n e ft elo hl e u l yc n r l e u Meh d Th y p is dq ai sr c : jci v ic s h er sig ma n ro h y p is dq ai o to rm. t o s i t s elo h l e u l i —
d fe e tt i r n i ( , 0 6 9 1 0 mi ) r s e tv l .Twe t -h e i d f tm s( u h a , T e c ) ft e q a i o to e f me 5 3 , 0, 0, 2 n , e p ci e y n y t r e k n so e i s c s AIT AS t. o h u l y c n r l — t s
t o to e u so e t~ 2 ℃ a t rr s le s d f o t d s p r t l td fe e ttmp r t r 2 ± 2 ℃ a d ( 7 0 5 ℃ a d y c n r 1s r m t r d a 0 fe e o v d wa e r s e e a a e y a i r n e e a u e( 4 f ) n 3士 . ) n
De a t n f Clnc lL b r tr d cn Seo dA}}la e s t lo n h u p rme t i ia a o ao y Me iie, c n o ti td Hopi J We z o a
M e c le dialCo lge, e ho 5 W nz u 32 027, Chi a) n
维普资讯
1 6 85
重庆 医学 20 0 7年 9月 第 3 6卷 第 1 8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著 ・
冻 干 质控 血 清冰 格 保存 后解 冻 方式 的探讨
余玲 玲 , 允 国, 陈 叶晓 丹 , 宝青 , 李 叶 亮
( 温州 医学 院附属 第二 医院检 验科 , 温州 3 5 2 ) 2 0 7
r m e e de e td. s t T h r e e n i fc ntdif r n e lie se c ptTG h n t e l phiie uaiy c u w r t c e Re uls e ew r o sgniia fe e c sofal t m x e w e h yo ls d q lt ontols u r er m
2 个 项 目的 测 定 结 果 与 基 准 值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1 P> 0 0 ) 在 ( 4 2 ℃ 解 冻 温 度 下 的 TG 和 ( 7 0 5 ℃ 解 冻 温 度 下 的 .5 ; 2 ± ) 3± . )
A UA, I T、 5个 不 同解 冻 时 间的 测 定 结 果 与 基 准 值 虽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但 其 相 对 偏 差 均 在 临床 允 许 误 差 范 围 内。 .5 , 结 论 冻 干 质 控 血 清 冰 格 ( 2 ℃) 存后 , 一 O 保 以置 室温 (4 ) 3mi 冻 为 宜 。 在 时 间 紧 急 或 室 温 条 件 难 以控 制 的 情 况 下 , 2 ±2 ℃ 0 n解 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