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2.通过蜡烛及其燃烧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课前预习】1.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A.密度B.硬度C.溶解性D.可燃性2.下列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步骤的是A.提出问题B.小组讨论C.建立假设D.收集证据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4.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5.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A.可燃性B.助燃性C.挥发性D.氧化性【自主探究】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讨论】【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强调】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二、查阅资料: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教版)

二、实验与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背景知识:
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想一想:1、蜡烛燃烧可能发生那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 了?如何验证? 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点燃前 燃烧过程 空气中燃烧 圆柱形 黄白色光亮火焰 白色固体 火焰分三层 轻微气味 外焰最明亮 质地软 温度最高 不溶于水 内焰温度较低 密度比水小 焰心最暗 温度最低 熄灭后
含量较 多
含量较 少
含量较 少
含量较 多
进行实验:
排水法收集 步骤1: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收集两瓶空气。(收集气体)
步骤2: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石灰水浑浊多 二氧化碳含量高 步骤3: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氧气含量低 带火星木条熄灭快 步骤4: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 干燥玻璃片有水雾 ……
烧杯壁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问题与分析
蜡烛哪去了?是消 灭了、还是变成了 其它物质?若变成 其它物质?是什么 物质?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 成了二氧化碳 和水
点燃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
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现象
放置不动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 含有的水蒸气多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28张PPT)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28张PPT)
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 com/beijing/碳多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
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
蜡烛由石蜡 和棉芯组成
2、点燃前:①观 察蜡烛的颜色状 态、形状、气味
白色不透明的圆
柱状固体,有轻
微的气味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由c❖o固m/态t烧u变bia成o杯/液态内,再蒸壁发成有石蜡水蒸汽,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 总结: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om/kejian/wuli/
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 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 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猜想一下: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那么我们呼 出的是什么气体,吸入的又是什么气体呢?
吸入的只有氧气吗?是否也有二氧化碳呢? 呼出的气体中真的只有二氧化碳吗?是否也 会有氧气?
背景知识: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 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 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 (O2)可以助燃。 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结论: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和二氧化碳。 .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对蜡烛及燃烧(ránshāo)探究
3、熄灭(xīmiè)蜡烛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chǎnshēng)的白烟,观察 到什么现象?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对蜡烛(làzhú)及燃烧探究
3、熄灭(xīmiè)蜡烛
课题2 化学是一门(yī mén)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ránshāo)的探究
12/11/2021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 径,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方 法 。 (fāngfǎ)
• 2、蜡烛及其蜡烛的燃烧的实验探究
12/11/2021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对蜡烛及燃烧(ránshāo)探究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观察
(guānchá)有什么现象发生?将烧杯取下,迅速中倒入少量 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guānchá)的现象和描述:
烧杯的内壁出 水雾 ,烧杯内壁的石灰水 变 浑浊 。
No 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观察与描述 ---- 对蜡烛及燃烧探究。若能,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
水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石蜡能用小刀切割,蜡烛 水面上。石蜡的硬度较 ,密度水。石蜡蒸汽或 石蜡固体小颗粒。结束语
Image
12/11/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点燃 前 1
(diǎn rán)
蜡烛能否用小刀切割?若能,用小刀切下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D、关注物质的运动方向
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 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
确的是 C(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 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 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5、某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一瓶空气、一 瓶呼出气体中,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人__呼__出__气__体__与__空__气__中__的__氧__气__含__量__是__否_相_ 同?
一般:
1、提出问题 2、假设猜想 3、设计实验 4、 进行试验 5、得出结论
完整科学探究的环节:
1、提出问题 4、进行实验 7、反思与评价
2、猜想假设 3、制定计划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8、表达与交流
课堂检测:
1、要采集室内空气样本,你有什么采集方法? 在室外将集气瓶内装满水,到室内将瓶内水倒 出并盖上玻璃片。
背景知识:
二氧化碳气体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 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前” 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 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 是否沉入水底。
现象:
白色圆柱状 固体 、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 浮在水面上。
2、氧气可以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 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步骤1 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和两瓶空气
步骤2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相同滴数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

知识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记录和分析,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探究: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图1-9 燃着的蜡烛
人教课本上册P12
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组成,闻蜡烛的气味。
结论:蜡烛颜色众多、固体、形状多样, 由石蜡和棉线组成,有气味。
现象:
图1-18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人教课本上册P15
操作: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 灰水,振荡
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 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图1-18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 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人教课本上册P15
【实验】了解蜡烛的密度
操作
用小刀切下蜡 烛少许,放入 水中观察
现象
结论
蜡烛浮于水面, 蜡烛密度小于
没有溶解
水,不溶于水
蜡烛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蜡烛是否具有可燃性
现象:蜡烛燃烧发白光,发热,冒黑烟, 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 最亮,内焰最暗
图1-9 燃着的蜡烛
人教课本上册P12
【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小结
【实验】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比较
①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 ②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③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习与应用
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 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答: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石蜡放 在水中浮于水面属于对物理性质的描述;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属于对化学 性质的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1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11张PPT)

探究一、对蜡烛点燃前的探究
观察
取一支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
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小结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探究二、对点燃蜡烛的探究
探究1、蜡烛的火焰 外焰 内焰
焰心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 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 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
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 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 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 功的喜悦。
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进行猜想: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入
设计实验: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比较
其不同部位被烧焦程度。
结 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是水和二氧化碳
分别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解释 与结论
收集 证据
课堂小结
化 学 实 验
基本方法
对蜡烛及其燃 烧的探究
点燃前(变化前) 点燃中(变化中) 点燃后(变化后)
随堂训练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C )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
02
察到的实验方法 。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掌握观察、记录的方
03
法,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0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入新课 请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
吸气
呼气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实验探究方法。 02 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不同。
01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猜想与方案
如何收集气体呢?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氧 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说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 什么呢?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的变化等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 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
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
A.观察 B.实验
)。
C.假设
D.做结论
解析:“看法”是一种没有证实的想法,在实验探究里叫
做假设。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活动探究】 实验前知识准备: 二氧化碳(或CO2) 气体能使澄 (1)从生物课的学习中已知,________________
点拨: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验证→结论与解释→反思和评价。对蜡烛燃烧的过 程中,要关注蜡烛在变化前、变化中及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 的观察和分析,并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可行的结论。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知识精讲】 氧气(或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 (或CO2)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排水集气 2.可用下图所示的方法收集气体,此法叫做__________ 将集气瓶装满水 。 法。但要注意集气前先________________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实验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 气体中观察现象。
空气瓶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瓶中 现象 木条熄灭
结论
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
实验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 对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另一块 现象 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结论
学车问答 学车问题 开车问题 学车怎么办?
驾校大全 中国驾校报名 考试 理论学习 地址 介绍
活动探究1 点燃蜡烛前: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探究内容 (结论、解释)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和状态 ②用手指甲在蜡烛上划一 下,感受硬度 ③观察蜡烛的密度和溶解性: 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最高。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雪消融
B.蜡烛燃烧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D.山体滑坡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B )。 A.氧气 C.水蒸气 B.二氧化碳 D.石蜡
解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殊化 学性质,用于检验 CO2。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结论、解释)
有白烟生成,白烟能够重新点燃
蜡烛更小了,而且灯芯烧焦等等
[实验结论] (1)蜡烛燃烧的火焰分________ 三 层,________ 外 焰温度最高, 焰心 温度最低。 ________ 水 和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二氧化碳 。 (3)熄灭后的白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 石蜡细小颗粒 ________ 可燃 性。
[典例1]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
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 的是( B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 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点拨:注意题目中的“这一过程而言”,强调的是过程,
所以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实验而不是假设。
考点2 会通过探究的方法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2.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 光合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
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 璃片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 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点拨:人呼出气体相对吸入空气而言,有“二多一少”,
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______ 二氧化碳
(或CO2) 越多。 ________
氧气(或O2)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 (2)___________
氧气(或O2) 越多。 说明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或CO2) 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__________________
放入火焰中约 1 s 后取出,观察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
③观察和分析蜡烛燃烧的产物:取一只 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 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 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3 熄灭蜡烛:
探究内容 ①观察蜡烛刚熄灭时有什么现 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白 烟,又有什么现象 ②将燃烧后的蜡烛与点燃前的 蜡烛进行比较
(2)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 左移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 ______( 石灰水变浑浊 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原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该题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由实验进行化学学 习的方法:要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以及物质变化过 程中的现象,会进行分析并能得出结论。
【活动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上有什么
不同。
[设计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
空气,进行对照实验。
实验1:取两个集气瓶,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 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空气瓶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瓶中的澄 现象 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B )。 A.计算 C.测量 B.实验 D.推理
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石蜡是______ 白 色______ 固 体(状态),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蜡烛燃烧 密度______( 外焰 、______ 焰心 共三层,其中_____ 外焰温度 的火焰分为______ 内焰 和______
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多一少”,即二氧化碳多,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多,氧气少 。 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
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即二氧化碳多,水蒸气多,氧气少。氧气可支持燃烧,呼出
的气体中氧气减少 ,木条燃烧不旺。
考点1 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思路和要素 1.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 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 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 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_________ 白色固体 __________ 硬度小
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比水 轻,难溶于水
活动探究2 点燃蜡烛时:
①观察蜡烛开始燃烧时火焰的变化现象,火焰分几层 石蜡先熔化,火焰分三层, 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 靠近外焰的火柴梗迅速被烧 焦,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②测试火焰层的温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