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三课时

合集下载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 使学生领悟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介绍2. 李白诗歌的特点3. 李白代表作品的解析4. 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5. 创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案例分析法:解析李白代表作品,使学生体会诗歌的豪放飘逸风格。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创作练习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2. 李白诗歌精选集3. 投影仪或白板4. 教学PPT5. 创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生平,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李白的诗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豪放飘逸的含义。

3. 作品解析:选取李白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分享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品创作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背诵李白的一首诗歌。

2. 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七、教学内容1. 李白诗歌的记忆与背诵2. 豪放飘逸诗歌风格的实际应用3. 李白诗歌主题的探讨4. 诗歌创作技巧的指导5. 课堂展示与评价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诗歌的记忆与背诵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李白的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豪放飘逸风格进行创作。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李白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4. 创作练习法:提供诗歌创作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诗歌创作。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林珍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林珍
研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章法、气象和基调;《将进酒》感情大起大落、夸张的写法;通过这两首诗,结合本专题另两首诗和以前学过的,研究李白其人、其诗。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了解
提供语文学习网站
在线检索、下载
清晰明了
“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
赏析掌握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怎样在整个学习的环节中起好“导”的作用,这也是要再思考的。
听朗诵,看课文,体会磅礴的气势,奔涌的激情,感知诗歌,熟读成诵。
选研究专题,自愿分成合作小组
诗人的气质、人格特征,诗歌的内涵、风格
15分钟
(课前先公布题目,学生可自愿组合)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选研究专题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立研究专题。学生事先按专题分成小组,如《李白与酒》《李白与月》《李白的政治观》、《李白诗歌的风格》《我看李白》等。
上课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线上交流,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该时代和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把文章和时代背景、作者其人联系起来,讲清楚“诗”与“人”的关系,尽量不要脱离文本空谈。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错,在这两方面做的很好。
研讨学习:在线讨论时,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争持不下或小组成员因“研究困扰”而懈怠时,老师忙不过来,教学生将难度较大的涉及到专业知识的问题贴到互联网的论坛上,真诚请求有专业素养的人来做我们学生的指导老师,但不能马上解决问题。这点还得继续思索,争取更好的办法。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高二学校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教师姓名林珍
章节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计划学时

豪放飘逸李白诗(精品课件)

豪放飘逸李白诗(精品课件)

专题安排:
1、对李白诗风的体会贯穿始终。 2、起点要低,先易后难。 3、熟知李白生平,知人论世。 4、强调诵读,以读带学。
课时安排: 本专题6-7课时, 《送友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课时 1课时 1-2课时 2-3课时
《送友人》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把握意象,体会诗
飘逸: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
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 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 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 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 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 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现出的愁闷。 教学难点:返观诗人笔法,体会其中的洒脱, 感受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 教学方法:导读法。 拓展探讨:李白在“月”上有着怎样的心灵 寄托?
《将进酒》
这首诗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
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愤 激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 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本诗显著的特点 。 教法学法:诵读法、导读法。 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教学过程
理清脉络,理解内容
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第二段 梦游天姥 1-3 月下之景——清幽 4-5 日升之景——明快 6-10 山中之景——奇幻 11-13 天空之景——盛大 14、15 梦醒 第三段 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问题探讨,深入主旨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
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重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声音准确传达感情 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勇 气。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

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为此,我们建议: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的同时,应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3.《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学生可以借助注解读懂此诗。

教师主要应抓住诗歌中形成对比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4.《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

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2. 鉴赏李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李白诗歌进行深度鉴赏和解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及其诗歌作品。

2. 李白诗歌的相关学术研究和评论。

3. 李白诗歌的教学PPT或教案。

学生准备:1. 预习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作品。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教学场地:教室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PPT或教案、笔记本、书籍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讲解(40分钟)1. 教师选取李白的代表性诗歌,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风格,及其所表现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选取讨论优秀的同学进行分享,引导全班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诗歌鉴赏(40分钟)1. 教师选取两首李白的诗歌,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鉴赏,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鉴赏,分享鉴赏过程和成果。

三、创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李白的风格诗歌,可以是一首小诗或片段。

2. 学生现场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李白诗歌的鉴赏和解读。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的学习重点;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时隔10个世纪,在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继披香草散步汨罗江的浪漫主义待人屈原之后,又一位才高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向我们款款而至。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内容一:梦游天姥形式:吟,古体歌行体中的一种,形式自由内容二:留别三、解读诗篇1.朗读诗歌:纠正字音,并给疑难字词作适当解释。

天姥: mǔ瀛洲:yíng剡溪:shàn 在嵊县境内,溪水名。

渌水:lù 清澈。

脚著谢公屐:zhuó 穿;jī鞋子。

暝:míng 日落,天黑。

殷岩泉:yǐn 雷声。

訇然:hōng 大声。

水澹澹:dàn 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

青冥:míng 深远。

魂悸: jì 因害怕而心跳。

恍惊起而长嗟:jiē 叹息。

2.结构分析。

①从哪到哪儿诗篇是在记“梦游天姥”?明确:“海客淡瀛洲……失向来之烟霞”(先自读,找出这部分内容)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给学生时间仔细找,答案在结尾处)明确:“别君去兮何时还”(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③着重阅读“梦游天姥”这一部分。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梦游”(引导学生全体作答)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请一位学生作答: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3.学习目标确定
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初步归纳“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4.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
5.学习评价设计
1.引导学生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鉴赏李白诗歌,并初步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
2.能够通过知人论世和鉴赏的方法,走进诗歌,读出情感。
学的活动3
讨论与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走进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感。
环节四:
学生归纳诗歌“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教师总结。
活动意图:分析李白诗歌特点,体悟“豪放飘逸”内涵。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程的完整性)
第三课时:由李白的人际交往学习他的送别诗,可结合《赠汪伦》《春夜别友人二首》《送魏万之京》开设“送别诗”专题,通过比较归纳的方式,学生自主鉴赏李白送别诗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中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交流李白其他诗歌,可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交流讨论李白诗歌,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由《将进酒》开展一场诵读展示课,教师可根据学生体悟情况作全班或个别诵读指导,最后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李白诗歌的体悟。
年级
高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专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四首诗歌,寻出“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通过诵读与知人论世的方式走进李白的诗歌,多角度研读四首诗歌,对李白诗风格形成整体的把握。
6.学习活动设计

走进李白——“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总结-推荐下载

走进李白——“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总结-推荐下载

飘逸是指其风格: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 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3、理解“豪放飘逸”
1、课前自学:
第1页共3页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一课时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二课时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三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知人论世。

李白有远大政治抱负,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得到的是翰林供奉的侍御闲职。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山东友人。

(结合诗作注释1)二.给以下生字注音。

瀛暝栗冥鸾悸怳著三.研讨加点词语的意义。

信.难求越人语.天姥拔.五岳殷.岩泉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安能摧眉折.腰四.讨论诗作的层次结构。

点拨:可以以“梦游”的时间前后进行划分。

A.梦游之前对天姥山的向往。

B.梦游经过及见闻、感受。

C.及时行乐的思想和不事权贵的决心。

五.研讨以下问题。

1.第一段诗人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天姥山的?天姥山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哪些特点?2、作者所见的梦游之景的特点是什么?从描述中感受梦游过程中李白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3、李白描写梦境,曲折地表现了李白怎样的内心情怀?4、学生反复阅读最后一层,思考讨论李白独特的个性特征。

五.总结全诗。

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表现:思想感情上表现为蔑视权贵的傲气,高村出世的洒脱,面对离情的磊落,呼酒买醉的旷达;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有夸张,巧妙的拟人。

《月下独酌》《送友人》导学案一.知人论世。

《月下独酌》写作背景:天宝三年(744)三月,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供奉翰林学士三年后,终因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被谗,“赠金放还”。

本诗即写于此时。

二.读《月下独酌》思考问题1.品读前四句,说说诗人饮酒的环境,饮酒的心情以及排解的方法和创作的手法,从而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2.诗题为“独酌”,结合课后【品读与探讨】3,写出体现“独酌”情绪的诗句。

体会诗人在反复之中咏叹不尽的悲凉情绪。

3.小结诗人的情感历程。

三、品读《送友人》,思考问题。

1.翻译诗作颈联。

强调注意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学生合作讨论颈联如何通过物象来表达“游子”与“故人”的惜别之情的。

3、联系并补充以下几首送别诗,对比体会李白诗作的浪漫性。

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颀《送魏万之京》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将进酒》导学案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二.识记字音。

(给加粗的字注音)将进酒()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三、自读思考:1、全文情感变化怎样?主基调是什么?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与感慨?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5、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6、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7、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举例予以解说。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巩固案一.基础知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钟鼓馔.玉zhuàn 岑.夫子cén 奔.流bēnB.扪参.历井shēn 噫吁嚱.xī轻裘.qiúC.砅.岩转石pēng 恣欢谑.xuè殷.红yīnD.烹.羊宰牛pēng 将.进酒qiāng 恣睢.suī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 D.暂伴月将饮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我欲因之梦吴越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B.云霞明灭或可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天姥连天向天横失向来之烟霞D.且放白鹿青崖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5.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对此欲倒东南倾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云青青兮欲雨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樯橹灰飞烟灭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6.名句默写(10分)李白《将进酒》诗中化用曹植《名都篇》之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诗中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4分)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1)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2)不应。

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3)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1)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2)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3)頮:huì ,洒。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子天才英特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侧转:翻来覆去。

D.白浮游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B.力士素贵,耻之。

C.帝欲官白,妃辄沮之。

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3分)()⑴因以命之⑵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⑶见郭子仪,奇之⑷力士素贵之,耻之A.⑴⑵ B.⑵⑶ C.⑶⑷⑸ D .⑴⑵⑶⑸4.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3分)()⑴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⑵为任侠,轻财重施⑶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⑷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⑸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⑹益骜放不自修⑺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⑻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A.⑴⑶⑸ B.⑵⑷⑺ C.⑷⑹⑻ D.⑵⑹⑻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益以学,可比相如(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谪仙人也(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骜放不自修(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在长安时,“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后来,却又愿被“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这表现他怎样的思想品格?(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