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反思.doc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以“神奇的静电”为主题,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单元“奇妙的电”的第2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并理解静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能够描述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及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静电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吸管、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吸管、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气球,邀请幼儿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与墙壁之间的现象,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片,让幼儿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教师解释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让幼儿了解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等物品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情感教育(5分钟)邀请幼儿谈论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静电静电现象产生原因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静电原理,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塑料梳子梳头发、衣服上的静电吸附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静电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第三节《静电》。
教材内容包括: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成因,探索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成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静电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感知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的成因和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静电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回形针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回形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手持气球,轻轻摩擦幼儿的头发,让幼儿感受到头发被气球吸引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头发会被气球吸住呢?”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气球摩擦头发、丝绸摩擦玻璃棒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静电现象。
(2)讲解静电的成因,让幼儿了解摩擦产生的电荷。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丝绸、塑料梳子等物品进行摩擦,观察静电现象。
4. 讨论与交流:(1)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2)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衣服上会有静电?六、板书设计1. 板书静电2. 板书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吸头发、丝绸摩擦玻璃棒等。
(2)静电成因:摩擦产生电荷。
(3)静电应用:衣服、纸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记录下来。
(2)思考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困扰。
2. 答案:(1)如:衣服上的静电、纸张吸附在电视屏幕上等。
(2)避免穿着化纤衣物,使用抗静电喷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原因。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科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重点:观察、体验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尺、丝绸、玻璃棒、吸管、纸张、毛巾、梳子、水、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气球摩擦幼儿的头发,观察头发随着气球飘动的现象。
(2)提出问题:为什么头发会跟着气球飘起来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静电。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塑料尺与毛巾摩擦后吸引纸屑的现象。
(2)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刚才的实验,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吗?(2)幼儿思考、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大神奇的静电2. 副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在生活中应用3. 插图:头发飘动的幼儿、摩擦起电的实验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答案:如梳子梳头发、衣服上的静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启发性。
大班科学《奇妙的静电》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静电》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静电》教学反思
在干燥的天气,小朋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还有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还伴有亮光。
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以往经验时,小朋友们对这些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很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探索。
首先我以魔术导入,用塑料管摩擦纤维衣服,让纸屑飞舞。
幼儿都看呆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欢呼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
所以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用小棒棒去吸小纸屑。
通过与自己身体或衣服摩擦产生静电,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
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纸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电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电物品。
最后我还让幼儿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展开,让我认识到科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要多引导幼儿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其次科学活动中要准备充足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老师单纯的说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单元“神奇的现象”,详细内容为“静电”章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物体摩擦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毛皮、纸片、吸管、实验材料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毛皮、纸片、吸管、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用气球摩擦头发后吸附纸片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现象。
2. 讲解静电现象(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了解静电是由于物体摩擦产生的。
(2)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静电现象,帮助幼儿理解。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用毛皮摩擦气球等例子,引导幼儿观察静电现象。
(2)教师提问,让幼儿预测不同材质的物体摩擦后是否会产生静电。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并与同伴分享。
(2)教师提出问题,如:“静电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物体摩擦产生静电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庭中产生的静电现象。
2. 答案:例如,洗澡后用毛巾擦拭身体时,毛巾和皮肤摩擦产生静电,使头发竖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但在引导幼儿思考和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静电现象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023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静电》(通用8篇)

2023年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静电》(通用8篇)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静电》篇1活动设计背景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挚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缘由,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难受,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阅历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爱好,了解关于静电的简洁学问。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育幼儿的视察实力和操作实力。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2、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打算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
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活动过程一、擦一擦、吸一吸1、今日,看看老师给小挚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2、依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觉,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究)3、提问小挚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挚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索、探讨)总结:告知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简单产生静电。
5、请小挚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让幼儿探究发觉: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缘由。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神奇的力》第三节《静电》。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静电现象,观察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探究静电的产生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静电的产生及作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和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尺、玻璃棒、丝绸、毛皮、纸张、电子秤、吸管、回形针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塑料尺、玻璃棒、丝绸、毛皮、纸张、电子秤、吸管、回形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塑料尺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些物品摩擦后能吸引其他物品的现象吗?这种现象叫什么?”从而引出静电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及作用,如:(1)气球、塑料尺与丝绸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
(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能吸引小回形针。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静电现象。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静电的其他应用,如静电喷漆、静电除尘等。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静电产生:摩擦3. 静电作用:吸引轻小物体4. 静电应用:气球、塑料尺、吸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妈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
原因是梳子与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使头发带电并相互吸引。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静电小实验,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观察并分享静电现象,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现象》,详细内容为“静电”现象。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静电的成因、表现以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成因及表现。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成因和表现。
难点:理解并掌握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吸管、纸片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吸管、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
(2)提问:为什么气球能吸附在墙壁上呢?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静电的成因及表现。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并了解静电现象。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1)成因:摩擦产生电荷(2)表现: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排斥等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答案:如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但部分幼儿对静电的成因和表现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静电的成因和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
静电成因涉及到电荷的产生和作用,这对于幼儿来说较为抽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
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